绘制业务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繪製業務流程圖
接上篇《業務流程圖繪製流程分享(一)》,本篇將對上篇中間的第四部分——如何繪製業務流程圖展開更多討論。
本來寫完上篇,我發現沒有太多必要單純討論這一部分內容,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講,缺的不是具體的做法,而是做這件事情的意義以及目標性的明確。一旦對這件事情的意義和目標有深刻認同,那自然會產生較大的動力去研究How這個層次的所需方法和技能。時間管理也如此,很多時間管理技巧牛逼的人未必能夠把時間管理做到位,因為內心克服不了強大的拖延症,而克服拖延很多時候是一個心理問題而不是技巧問題……咳咳,這不是在說我自己嗎?
業務流程圖的表達的6個關鍵問題
話又扯遠了,扯扯扯回來啊。那麼為何還專門狗尾續貂(恩,原文也不見得是貂,成
語有限,暫時湊合吧),又來這麼一篇How的枯燥乏味的文章呢?因為在上篇文章後,Heidi 確實在郵件裡收到一些郵件,詢問業務流程圖的具體操作指南——這東西很好,這東西很有用,但是似乎上篇都是講的“真實的道理”,但是具體怎麼做呢?我應該注意什麼呢?……
所以,乾脆也分享一下吧。但在書寫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大難題在於收集整理出更生
動易懂又典型的案例。不能使用工作中的實際案例,但是短時間又難以找到合適的。所以本人對這部分不太滿意。也希望各位讀到本文的人,能夠提供更多案例分享。—————————————————-分割線——————————————————————————-
1. 業務流程圖的“烹飪三部曲”
在繪製業務流程圖前,思考如何精美,如何交互,使用什麼工具,都不應該是重點。
真正重點的是將業務流程圖的關鍵要素給搜集一番。請試圖回答清楚以下幾個問題,否則不要開始繪製流程圖:
o整個流程的起始點是什麼?整個流程的終結點是什麼?
o在整個流程中,涉及到的角色都是誰?
o在整個流程中,都需要做什麼事情?(可是是一個會議,可以是一個任務)
o這些會議和任務是可選還是必選的?
o分別產出什麼文檔?
這有點像一個頭腦風暴,能夠幫助你將所需用到的原材料獲取到,有了這些“米”和“水”,那就不愁去如何烹飪了。
在專案管理中,上個月,我們也試圖給去規範化一個資料產品的設計開發流程。
這是一個資料產品的專案,而我們都不是對此很有經驗的人。所以我們召集到所有相關的角色,組織了一次頭腦風暴及卡片分類法的混合式應用。
o讓大家頭腦風暴出自己認為在專案裡必須的節點,如“需求調研”,“需求分析”,“kick off會議”,“PRD撰寫及確認”,“資料評估”,“技術架構”,“DEMO繪製”,“指標演算法定義”,等等。
o在頭腦風暴過程中,主持人將這些節點都寫到白板上,等沒有新的節點誕生後,大家一起對節點進行合併歸類。之後呢?
o將這些剩餘下來的真正有價值的節點,撰寫到即時貼上,開始進行排序。在排序過程中,可以由一個人先主導,他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將各個節點放到按角色排布的泳道中,並設計好先後的順序。在他進行的過程中,其他人不斷進行提問:“這項任務開始前,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這個任務是必須的嗎?”然後一起調整先後順序。直到最終沒有人有任何重大的異議。o之後拍照留念。
然後可整理成電子文檔,如project或者excel版本(使用excel做專案管理?)
但是,業務流程圖和上述專案中的流程不太相同的是:
專案中的各種活動節點有更寬泛的可配置性,任務A和任務B是否並行,還是串列,如果專案組成員達成共識,是可以調整,並且多做嘗試的。所以可以用集思廣益的做法去頭腦風暴出一個暫定比較合理的流程。而業務流程圖的梳理,有兩種:
o一種是基於現實發生的業務流程如實反映。這顯然不是你一個團隊能夠YY的結果。更需要走到現實環境中,去調研,去梳理,去確認。
o另一種是基於流程優化的方案,當你已經掌握了目前的流程現實如何運作時,基於分析,討論,能夠判斷出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給出一個更完善或者有更效率、成本更低的新的流程出來——或許你要求增加一個部門,或者你需要刪減一個環節,或者中間的若干步使用新開發的系統去取代。
總之,大多數時候,你要想做第二種流程圖,必然要先將第一種給梳理出來。所以,第一種如實反映的流程圖是躲不過的。既然如此,基於YY或者頭腦風暴是不現實的。我們需要走到前線去,掌握現實中業務是如何運作的。而且很多時候,越細節越好。
那怎麼做呢?基於有限的知識與經驗,我可以給如下建議:
1. 調研——
2.梳理呈現——
3.評審確認三部曲,如圖所示:
2. 調研——問正確的問題,多問問題,多問幾個人
除了在本部分開始的那幾個問題要顧及到,其實調研過程解決的仍然是who,what,why,how,以及wher e的問題:誰,在什麼情況下,做了什麼事情,這個事情需要什麼前置條件,又輸出了什麼,這個事情在哪裡完成的?搞明白這幾個問題,我們的調研就可以圓滿完成了。
流程圖的表現,要回答這幾個問題:
o Who——誰?部門,角色,崗位
o What——什麼事情?
o Where——在哪裡做的?在我梳理的業務流程圖上,where更多表示是文檔還是各種系統,用來表示資訊化的程度。比如當我們梳理中發現,有一項登記,是用excel而不是業務系統來進行的,那麼在這裡的where就可以表示為:excel文檔。
o Document——那產生的這份文檔叫什麼名字?也寫出來,代表有檔的傳遞,而以後要進行資訊化的話,此份人肉文檔也是需要被消除而被系統取代的。(相反,如果這項工作是在某個系統裡操作的,where就可以寫成“人事系統”,文檔可以繼續存在,即該系統中的表單名稱:“員工登記表單”)
o Condition——條件。在這種條件下,下一個活動還能夠繼續,即用邏輯連結線的方式來表示一項活動的輸入和輸出,指向某個活動的箭頭就表示此活動的前置輸入條件。
o Dicision——決策。有些活動會產生一個條件判斷,根據不同的判斷結果從而走不同的分支流程。比如輸入員工資訊的時候,可以根據員工之前是否就職過,選擇不同的流程,對於已經就職過的,選用之前的工號而不用生成新的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