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过程特性建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s 0.3 s e e Q ( s ) Ts 1 1.5s 1 d (t ) 1.5 (t ) 0.3Q t 1 dt
30
(s)
例题
• 某水槽的阶跃响应实验数据如下,其中阶跃扰动量△u=20%
t/s h/min t/s
0 0 100
10 9.5 150
所以 y1 (t ) y(t ) y1 (t t )
阶跃响应
脉冲响应
阶跃响应
12
矩形脉冲响应曲线(上图)
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 阶跃响应曲线(右图) 可见:矩形脉冲与同样幅值的阶跃 信号相比对系统产生的影响要小
13
由过程阶跃响应曲线确定其数学模型
一般过程的模型结构:
W0 ( S ) K0 T0 S 1
实验测试法
由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这种方法不 需要过程的先验知识,把过程看作一个黑箱。但该方法必须 在已经建立了过程后才能进行,而且得到的结果无法类推至 设备尺寸和型号不同的情况。
7
主要内容
• 机理分析法 • 实验测定法
–也称系统辨识或过程辨识
8
实验测定法
在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的被控过程上,人为的施加一个扰动作
利用阶跃响应上两个点的数据 (t1,y*(t1)) 和 (t2,y*(t2) 可确 定参数T1和T2
32
二阶惯性系统
如果有纯延时,则在二阶环节后加上 e S 。
33
T1 T2 t /T1 y (t ) 1 e et /T2 T1 T2 T1 T2
*
整理而得 1 y* (t )
56
0
50 0 1 2 3 4
29
140 120 0
由图可知
56 50 K 0.3 140 120
1
采用作图法(0.632法)
(56 50) 63.2% 50 53.792
T 2.5 1 1.5
56
50 0 1 2 3 4
该控制通道动态方程为:
看是否有:
y(t3 ) 0.55y()
y(t4 ) 0.87 y()
如果误差不大,说明该模型结构能够较好地描述 被控过程;如果误差较大,则表示该模型结构与被控 过程的结构不符,要重新建模。
27
如果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 y (t ) t 坐标系中形式,可
以将纵坐标右移至 y(t )处,在 y(t ) t 坐标系中利用
t t
t2 ln(1 y* (t1 )) t1 ln(1 y* (t2 )) ( t1 )/ T * ln(1 y* (t1 )) ln(1 y* (t2 )) y (t1 ) 1 e ( t2 )/ T * y (t2 ) 1 e t1 t2 T ln(1 y* (t1 )) ln(1 y* (t2 )) (3) 为计算方便,取
无自平衡过程的模型结构:
1 W0 ( S ) Ta S
W0 ( S )
K0 (T1S 1)(T2 S 1)
1 W0 ( S ) e s Ta S
1 W0 ( S ) Ta S (T1S 1)
K0 W0 ( S ) e s T0 S 1
K0 W0 ( S ) e s (T1S 1)(T2 S 1)
23
两点法 (1)
T 2(t2 t1 )
2t1 t2
24
两点法 (2)
T 1.5(t2 t1 )
t2 t1
25
两点法 (3)
T 0.67(t2 t1 )
1.3t1 0.29t2
26
另取两个时刻点的值进行校验:
t3 0.8T0 t4 2T0
实验时往往会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⑴ 合理选择阶跃信号 幅值,一般取正常输入 信号的5〜15%左右; ⑵ 试验前,被控过程 必须相对稳定; ⑶ 试验必须在相同的 测试条件下重复几次; ⑷ 试验时应在阶跃信 号正、反方向变化时分 别测取其响应曲线。
10
2. 脉冲方波扰动法测定对象的响应曲线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20 18 200
40 33 300
60 45 400
80 55 500
h/min
63
78
87
95
99
100
若该水位控制对象用一阶惯性环节近似,确定其增益K和时间常数T
100 0 K 500 0.2
h 0 100 0.632 63.2 T 100 500 G (s) 100 s 1
y(t ) Kx0 (1 e )
t T
由上式可以看出,被控变量的变化速度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慢。 在t=0时有: Kx dy y ( ) |t 0 0 dt T T 温度变化的
初始速度
y
y(∞)
时间常数:当过程受到阶跃输 入作用后,被控变量保持 初始速度变化,达到新的 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0.632y(∞)
0
T
t 17
2. 一阶惯性纯滞后环节参数确定
模型形式为:
W0 ( S ) K0 e S T0 S 1
放大系数:算法与前面类似。 时间常数与纯延迟时间:
a、切线法:如右图。 b、两点计算法。
算法思想:用响应曲线上的两点 去拟合模型表达式。
18
一阶惯性纯滞后环节参数确定
参数模型
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如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 状态空间表达式等。本节所涉及的模型均为用微分方程描述的 线性定常动态模型。
6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机理分析法
通过对过程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其物理或化学变化规 律,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得到过程特 性方程,其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这种方法 完全依赖于足够的先验知识,所得到的模型称为机理模型。
从图中可知: u(t ) u1 (t ) u2 (t )
而:u2 (t ) u1 (t t )
设y(t )为矩形脉冲 u(t )作用下的响应;
y1 (t )、y2 (t )为阶跃信号 u1 (t )、u2 (t )作用下的响应;
则:y(t ) y1 (t ) y2 (t ) y1 (t ) y1 (t t )
用,然后用仪表测量并纪录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这
条曲线即是被控过程的特性曲线。将曲线进行分析、处理, 就可得到描述过程特性的数学表达式。 测试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方法: 时域法、频域法、统计方法 常用的测试方法:1.阶跃信号法(飞升曲线法)
2.脉冲方波响应曲线法
9
1. 阶跃扰动法测定对象的响应曲线
掌握过程的K、T、τ数据就可以了。但对于较复杂过程,若需要进行 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或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场合,就需要建立精确
可靠的数学模型。
5
数学模型类型
非参数模型
用曲性或数据表格来表示,如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和 频率特性曲线 特点:形象、清晰,易看出定性特性,但缺乏数学方程的解析 性质,一般由试验直接获取。
上述两点计算法进行建模,最后模型的纯延迟时间
1 0 。
28
例题
已知某换热器被控变 量是出口温度 θ ,操 纵变量是蒸汽流量 Q 。140 在蒸汽流量作阶跃变 120 化时,出口温度响应 曲线如图所示。 该过程通常可以近似 作为一阶滞后环节来 处理。试估算该控制 通道的特性参数 K 、 T 、 τ,写出该控制通 道的动态方程 。
+
+
受控变量 y
+
测量值 z
3
主要内容
• 机理分析法 • 实验测定法
4
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定义:
是指表示过程的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间动态关系的数学描述。
过程的输入是控制作用u(t)或扰动作用d(t)
输出是被控变量 y(t).
过程数学模型是研究系统行为的基础。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控制系统,
第三讲 过程特性建模
主讲:左 燕 Email: yzuo@hdu.edu.cn
被控过程(对象)特性建模
回忆:被控对象作用
扰动
Baidu Nhomakorabea
设定值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被控变量
测量变送
2
被控过程(对象)特性建模
受控对象 扰动 D 干扰通道 GD (s) 设定值 r 偏差 e _ 测量变送 Gm (s) 控制器 Gc (s) 控制变量 u 执行器 Gv (s) 操纵变量 q 控制通道 Gp (s)
K - s G(s)= e Ts+1
需要辨识3个参数:静态增益K, 时间常数T, 滞后时间 阶跃响应(输入阶跃信号幅值为M)为:
y(t ) KM (1 e(t )/T ) t y(t ) 0 t
19
归一化阶跃响应曲线见下图
20
对一阶对象,具有以下特征(阶跃响应) (1) 系统响应 y(t) 在t = T + 时刻达到终值的63.2% (2) 在变化速度最快(t = )点处作一切线,其切线在水平线1上 的截距发生在t = T + 时刻 (3) 系统输出 y(t) 从原来的稳态值 y0 达到新的稳态值y(∞),根据 变化幅值与输入阶跃信号幅值比值可以获得增益K
T1 T et /T1 2 et /T2 T1 T2 T1 T2
取2点:y(t1)=0.4和y(t2)=0.8
T1 T2 1 t1 /T1 e et1 /T2 0.6 T1 T2 (t1 t2 ) T1 T2 T1 T2 2.16 TT t1 T1 T 1 2 t2 / T1 t2 / T2 2 1.74 0.55 e e 0.2 2 t2 T1 T2 T1 T2 (T1 T2 )
u
u (t)
Gp(s)
u
y (t)
0
y
t
t
0
y
t
t
0
(a)有自衡对象的响应特性
t
0
(b)无自衡对象的响应特性
t
将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
11
2. 脉冲方波扰动法测定对象的响应曲线
将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
转换思路: 将矩形脉冲看作正负两个等幅阶跃信号的叠
加,据此而得到阶跃响应曲线。
1 W0 ( S ) e s Ta S (T1S 1)
14
1.无滞后一阶惯性环节的参数确定
模型形式为:
K0 W0 ( S ) T0 S 1
放大系数:
y () y (0) K0 x0
时间常数:
a、切线法:如右图。 b、响应曲线上升到稳态值
的63.2%时所经历的时间。
15
一阶对象参数辨识方法:
(1) 作图法 (0.632法和切线法) (2) 数值计算法(2点法)
21
两点法(数值求解法)
基本思想:利用阶跃响应y(t)上两个点的数据来计算T和
y* t
y 2
y1

t1
t2
t
22
两点法(数值求解法)
(1) 把输出响应y(t)转化为无量纲形式y*(t) y (t ) y0 y (t ) y0 0 y* (t ) y* (t ) ( t )/T y () y0 KM 1 e (2) 在y*(t)上取2点 t2 > t1 >
y* (t1 ) 0.393, y* (t2 ) 0.632 y* (t1 ) 0.283, y* (t2 ) 0.632 y* (t1 ) 0.35, y* (t2 ) 0.85
(4) 取其它时刻的数据进行校验 (见后)
T 2(t2 t1 ) 2t1 t2 T 1.5(t2 t1 ) t2 t1 T 0.67(t2 t1 ) 1.3t1 0.29t2
描述过程的特性
y(t ) Kx0 (1 e )
令t=T,则上式变为: y(T ) Kx0 (1 e ) 0.632Kx0
y
y(∞)
t T
1
0.632y(∞)
0
T
t
时间常数定义:在阶跃输入作用下,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的63.2%
时所需要的时间。
16
描述过程的特性
t Kx0 T dy 将上式对时间求导,可得: dt T e
31
3. 二阶惯性系统
K G(s)= (令T1 T2 ) (T1s+1)(T2s+1)
需要辨识4个参数:静态增益K, 时间常数T1,T2, 滞后时间 转化为无量纲形式的阶跃响应y*(t):
y* (t ) 1 T1 T et /T1 2 et /T2 T1 T2 T1 T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