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23讲)

合集下载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23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23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2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3.00)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Ⅰ.客户端必须提前知道服务器端的地址,而服务器端则不需要知道客户端的地址Ⅱ.客户端主要实现如何显示信息与收集用户的输入,而服务器主要实现数据的处理Ⅲ.浏览器的现实内容来自服务器Ⅳ.客户端是请求方,即使连接建立后,服务器也不能主动发送数据(分数:1.00)A.Ⅰ、Ⅱ、Ⅲ√B.Ⅰ、Ⅱ、ⅣC.Ⅰ、Ⅲ、ⅣD.Ⅱ、Ⅲ、Ⅳ解析:[解析] 连接建立前,服务器一直在某一端口监听,连接是由客户端主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建立的,客户端必须知道服务器的地址,故Ⅰ正确。

Ⅱ是描述客户端和服务器在交互过程中的功能,故Ⅱ正确。

连接建立以后,服务器可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如一些出错消息,故Ⅲ正确,Ⅳ错误。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分数:1.00)A.P2P是网络结点之间采取对等的方式直接交换信息的工作模式B.客户机是面向任务的,服务器是面向用户的√C.客户机通常位于前端,服务器通常位于后端D.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是通过网络来实现协同计算任务的解析:[解析] A选项为P2P的基本概念,故A选项正确;客户机的作用是根据用户的任务需求向后端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并将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呈现给前端客户机(用户),所以客户机是面向用户的,服务器是面向任务的,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通信需要借助网络环境,否则无法工作,故D 选项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Ⅰ.域名服务器DN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请求及回答获取主机和网络相关信息Ⅱ.Web使用HTTP进行信息传送Ⅲ.WWW是一种协议Ⅳ.HTML是一种超文本标记语言(分数:1.00)A.Ⅰ、Ⅱ、ⅢB.Ⅰ、Ⅱ、Ⅳ√C.Ⅰ、Ⅲ、ⅣD.Ⅱ、Ⅲ、Ⅳ解析:[解析] Ⅰ:属于DNS的功能描述,故Ⅰ正确。

Ⅱ:HTTP是一种详细规定了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规则,通过因特网传送万维网文档的数据传送协议,故Ⅱ正确。

《计算机网络课程》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课程》PPT课件
14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从物理结构上看,计算机网络又可定义为在协议控制下,由若干计算 机、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系统集合。 该定义强调计算机网是在协议控制下,通过通信系统实现计算机之间 的连接,网络协议是区别计算网络与一般的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标志。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流行的观点,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按照网 络协议,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地理上分散且独立的计算机互相 连接起来形成的集合体。通常根据人们所处环境和研究的着眼点不同, 可采用不同术语。当着重研究网络资源共享问题时,可称作计算机网 络;当着重研究和分析通信方面问题时,常称作计算机通信网络。我 们对这两个术语将不加严格区分,一般都称作计算机网络。
实体与协议: 网络中的通信是指在不同系统中的实体之间的通信。 实体,是指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包括终端、应用软件、
通信进程等。 协议:跟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实体之间通信需要一些规则和
约定,例如,传送的信息块采用何种编码和怎样的格式?如何识 别收发者的名称和地址?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如何处理?发送和 接收速率不一致怎么办?简单地讲,通信双方在通信时需要遵循 的一组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的构成: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和定时三部分组成,语义规 定通信双方准备“讲什么”,亦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种类;语法规 定通信双方“如何讲”,确定数据的信息格式、信号电平等;定 时则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18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提高可靠性表现在网络中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 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机的任务 就可由其它计算机代为处理,避免了单机在无后备使用情 况下,某些计算机故障导致系统瘫痪的现象,大大提高了 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试卷23

计算机网络试卷23

《计算机网络》试卷23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可靠性是在___________上完成的。

2.100BASE-F中,通常F指____________。

3.数字签名必须保证实现以下三点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 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M和____________。

5.世界上第一个投入运行的分组交换网是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通信主要通过通信适配器(或网络适配器),又称为()。

A. 网卡B. 网关C. 网线D. 网络2.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使用的端口号是()A. 23B. 70C. 80D. 1103.802.3以太网最大可传送的帧(数据)长度()个8位组。

A. 32B. 64C. 512D. 15004.设有两个子网192.168.133.0/24和192.168.130.0/24,如果进行路由聚合,得到的网络地址是()A. 192.168.128.0/22B. 192.168.128.0/21C. 192.168.130.0/22D. 192.168.132.0/205.将十进制表示的IP地址120.5.34.11转换为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为()A. 01111000.00000101.00100010.00001011B. 01111000.00000101.00100011.00001011C.01111000.00000110.00100010.00001011D. 01111000.00000101.00100010.000010106.在内部网关协议RIP中,()跳为一条不可达路径。

A. 8B.16C. 512D. 10247.MAC地址一般存放在()中。

A. PC的ROMB.适配器的ROMC. DNS服务器D. DHCP服务器8.以下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天空教室网上课堂
15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
3. QoS服务 能否保证QoS服务是IP网络是否能成为未来统一平台 的关键,目前基于分组承载的各种QoS解决方案主要 关注于承载网络设备的QoS处理能力,更多的是基于 分组承载网络设备的实现技术(如CAR、整形、队列 调度、优先级标记及DiffServ等),这些具体的技术是 所有QoS实施的基础、IP QoS关注的重点。IP网络需 要从网管、资源方面实施相应的QoS控制策略,因此 需要有一个全网的QoS解决方案。
天空教室网上课堂
7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
1. 软交换技术 是为了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功能 完全分开,根据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将计算机网 络分为接入与传输层、媒体层、控制层以及网络服务 层,从而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非常灵活的 将业务传送和控制规约结合,实现业务融合与业务转 移,尤其适用于不同网络并存互通的需要,也适用于 从语音网向数据网和多业务多媒体网的演进。
天空教室网上课堂
6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
1.2.1 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
“IP技术+光网络”将是计算机网络架构方展的方向, 光网络将演变成全部使用光缆的网络。在网络的服务 层面上看将是IP的世界;从传输层上看将是一个光传 输的世界;从接入层上看是一个有线和无线的多元化 的世界。为此,目前比较关键的技术主要有软交换技 术、IPv6技术、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宽带接入 技术和3G或4G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等。 1. 软交换技术 2. IPv6技术 3.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 4. 宽带接入技术 5. 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计算机网络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介质不属于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 DA.同轴电缆B.电磁波C.光缆D.声波2.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网状型网是按照 B 分类。

A.网络功能B.网络拓扑C.管理性质D.网络覆盖3.分组交换技术在第 B 代网络时期出现。

A.单机操作系统B.网络操作系统C.数据库系统D.应用软件4.C ,ARPAnet因试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

A.1983年B.1985年C.1990年D.1993年5.下列 A 拓扑结构网络的实时性较好。

A.环型B.总线型C.星型D.蜂窝型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二级子网结构。

2.局域网的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是激光、微波、红外电波等。

3.从拓扑学的角度来看,梯形、四边形、圆等都属于不同的几何结构,但是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

4.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交换方式,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三种类型。

5.按照网络的传输技术,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6.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采用的是环型网络拓扑结构。

7.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可以大致归纳为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网络综合服务4个方面。

三、简答题1.目前公认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什么?在发展到第四代互联网的现在,人们已公认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和网络综合服务等4个方面。

这4个方面的功能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以这些功能为基础,更多的网络应用得到了开发和普及。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2 3.计算机网络有哪几种网络拓扑结构?画出相应的结构图。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作业与思考题:
1.习题1-01
2.习题1-03
参考资料:
1.《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4版),(美)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4版),(美)特南鲍姆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次课教学体会:
重点难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教学内容:
§1概述
预习思考题:
1.你主要用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干什么?你认为计算机网络由哪些关键元素组成?你所知道的网络设备有哪些?你知道的连接因特网的方式(上网方式)有哪些?
2.你认为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的核心功能是什么?与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有什么本质区别?
七是网络安全。先介绍网络安全的内容,然后介绍网络安全服务的各种机制,最后简要介绍典型的网络安全协议和系统。
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操作技能和面向实用技术为设计原则,以组网技术和构建网络应用服务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具体包括简单局域网组网、网络协议分析、路由器配置、典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简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实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部分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做。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在学生的知识空间中“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过程。因此,对于每个知识点在授课中应强调知识点在整个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阶段性总结,每章结束时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将该章内容关联起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某一层的知识结构,然后再放入到整个网络体系结构去,这样学完整个课程后在每个学生掌握的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技术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大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而TCP/IP具体分五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TCP/IP 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第23讲数据鉴别保护(认证)

网络安全-第23讲数据鉴别保护(认证)

三、报文鉴别
3、报文内容的鉴别
网络信道 M MAC M♣ MAC ♣ N
MAC=C(M♣
,K)
=? 不真实不正确 Y M真实正确
三、报文鉴别
3、报文内容的鉴别
• 在上述方法中 , 报文是以明文形式传送的 , 所 在上述方法中, 报文是以明文形式传送的,
以该方法可以提供鉴别,但不能提供保密性。 以该方法可以提供鉴别, 但不能提供保密性 。 若要获得保密可在MAC算法之后对报文加密: 若要获得保密可在MAC算法之后对报文加密: MAC算法之后对报文加密 A→B:E(M||MAC,K2) 其中 MAC=C(M,K1) 因为只有A和B共享K1,所以可提供鉴别; 所以可提供鉴别; 因为只有A和B共享K2,所以可提供保密。 所以可提供保密。
采用传统密码 • 设 A 为发送方 , B 为接收方 。 A 和 B 共享保密的 为发送方, 为接收方。 密钥KS。A的标识为IDA,报文为M,在报文中 增加标识IDA ,那么B鉴别A的过程如下: 的过程如下: A→B:E(IDA||M ,KS) →B: • B 收到报文后用 KS 解密 , 若解密所得的发送方 解密, 相同, 发来的。 标识与IDA相同,则B认为报文是A发来的。
• 鉴别模型
要鉴别的人或事 参数 为真吗? 人或事为假 Yes 人或事为真 No
一、鉴别的概念
• 鉴别参数有口令、标识符、密钥、信物、 鉴别参数有口令、标识符、密钥、信物、
智能卡、指纹、视网纹等。 智能卡、指纹、视网纹等。 • 一般说来,利用人的生理特征参数进行鉴 一般说来, 别的安全性高,但技术要求也高,至今尚 别的安全性高,但技术要求也高, 未普及。 未普及。 • 目前广泛应用的还是基于密码的鉴别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还是基于密码的鉴别技术。 • 目前主要有:身份鉴别,站点鉴别,报文鉴别 目前主要有:身份鉴别,站点鉴别,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23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4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在图1-1中,虚线框外的部分称为资源子网。资源子网中包括 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它们都是端节点。 虚线框内的部分叫作通信子网,其任务是在端节点之间传送由信 息组成的报文,主要由转发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5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在图1-1中,按照ARPA网络的术语 把转发节点统称为接口信 息处理机(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 IMP)0 IMP是一种专 用于通 信的计算机,有些IMP之间直接相连,有些IMP之间必须 经过其他IMP才能相连。当IMP收到一个报文后要根据报文的目 标地址决定把该报文提交给与它相连的主机还是转发到下一个 IMP,这种通信方式叫作存储-转发通信。在广域网中的通信一般都 采用这种方式。
22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网络节点和通信 链路。网络节点又分为端节点和转发节点。端节点指信源和信宿 节点,例如用户主机和用户终端;转发节点指网络通信过程 中控 制和转发信息的节点,例如交换机、集线器、接口信息处理机等 。通信链路是指传输信息的信道,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无 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和光纤缆线等。网络节点通 过通信链路连接成的计算机网络如图1-1所示。
规则结构:总线型 规则结构:总线型、
、星型 和环型 星型和 环型
分布式数据处理办 LAN互联,综合声音
公自动化
、视频 和数据业务
不规则的网状结构 远程数据传输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使用方式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校园网(Campus Network)和企业网(Enterprise Network),前者用于学校内部的教 学科研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后者用于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 个校园网或企业网可以由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组 成。内联网是采用Internet 技术(TCP/IP协议和B/S结构)建立的校 园网或企业网,用防火墙限制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以确保内部的 信息安全。外联网是校园网或企业网的一部分,通过Internet±的 安全通道与内部网进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完整版本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完整版本
网卡— 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的连接 网线— 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 数据转发
编辑版pppt
19
如何通过局域网上网
2)协议软件 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 共同遵守的一组约定和规则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互联) Internet使用的协议
每台计算机,必需遵守TCP/IP协议
TCP/IP协议软件
互相区分、相互联系。
网络设备根据IP地址帮你找到目
的端
IP地址由统一的组织负责分配,
任何个人都不能随便使用
编辑版pppt
25
网络配置的几个基本概念
3)IP地址的表示
IP地址长度: 32bits(4个字节)
4个以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
IP地址的构成
网络号— 标识网络
主机号—标识在某个网络上的 一台特定的主机
16
如何上网
2)拨号上网
拨号上网是借助公用交换电话网, 通过电话线以拨号方式接入网络。
拨号上网的特点:
带宽低,接入速率最高 115.2Kbps
用户上网之前,必须先拨号连接
不受网络布线的限制,只需要电话
外线和调制解调器(Modem)。
编辑版pppt
17
拨号连接
Modem 115.2Kbps
99
编辑版pppt
36
4. D类地址
⑴ D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
⑵ D类地址范围:224.0.0.1到 239.255.255.254
编辑版pppt
37
5. E类地址 ⑴ E类地址也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五位固定为11110。
⑵ E类地址范围:240.0.0.1到 255.255.255.254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答: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利用通信线路把位于不同地点上的多个计算系统相互连接起来。

在网络中,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的管理,可以共享某些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2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计算机网络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

所谓通信子网就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资源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面向用户的部分,负责全网络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工作;而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就称为通信协议,它的存在与否是计算机网络与一般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根本区别。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应该更能明白计算机网络为什么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了。

3 .网络可分为几类?答:网络通常按覆盖面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类,多数计算机网络是混合型网络。

4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什么?答: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网络的体系结构指的是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的目的是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

现在广泛采用的是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参考模型,它是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对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描述网络的结构。

你应该注意的是,网络体系结构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总线、接口和网络的性能。

而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要素恰恰就是协议和拓扑。

目前最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有FDDI 、以太网、令牌环网和快速以太网等。

5 .为什么要组建计算机网络?答: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使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之间共享某些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实现综合信息服务,均衡设备负荷或任务分配。

6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是什么?答: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网络协议。

而所谓协议(Protocol) 就是对数据格式和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正式描述,它的作用和普通话的作用如出一辙。

第23课 科学技术大发展

第23课 科学技术大发展

第课科学技术大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一、计算机网络技术*1.第三次科技革命(1)开始时间: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3)涉及国家:首先兴起于美国,随后扩大到西欧、苏联、日本等一系列国家。

(4)主要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电子计算机(1)历史地位:它的出现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

(2)出现时间: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到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3)发展方向:朝着微型化和巨型化两个方向发展。

(4)网络时代: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进入了网络时代。

二、原子能的利用1.原子能时代:1942年底,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从此人类进入原子能时代。

2.利用:原子能的利用包括核武器的发展和核能的和平利用,后者主要用于原子能发电站。

三、空间技术1.新纪元: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2.发展: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先后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宇宙空间站、航天飞机等,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业已实现。

3.影响:人类走出地球家园、探索宇宙的太空时代开始了。

四、基因与克隆1.现代生物工程技术(1)形成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

(2)主要内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其中核心是基因工程。

2.克隆技术(1)克隆羊“多利”: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问题导学】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何时?其主要标志是什么?答案:略。

2.空间技术的新纪元开创的标志是什么?以后空间技术又获得了哪些发展?有什么意义?答案:略。

【小贴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乊间相互渗透。

【记忆技巧】科技革命略说明,航天技术原子能。

研制电子计算机,高新技术最典型。

分子生物遗传学,克隆技术有前景。

【备课札记】(2)可重复性:1997~1998年,夏威夷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克隆实验具有可重复性。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_王协瑞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_王协瑞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2014年8月HH TTARPA 网络结构图HH教学重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难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二、新授教学1、从拓朴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2、计算机网络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3.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定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把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抽象为一个点,把传输介质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连接的形状,或者是网络在物理上的连通性。

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反映各类结构的基本特征,即不考虑网络节点的具体组成,也不管它们之间通信线路的具体类型,把网络节点画作“点”,把它们之间的通信线路画作“线”,这样画出的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各不相同,分别适应于不同场合。

它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方面,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环节之一。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总线型(2).星型(3).环型(4).网状型(5).树型3.1.2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总线型结构是从多机系统的总线互联结构演变而来的,又可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常用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总线型结构的优点:(1)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

(2)可靠性高。

(3)可扩充性强。

(4)费用开支小。

总线型结构的缺点:(1)故障诊断困难(2)故障隔离困难(3)中继器等配置(4)实时性不强3.1.3 星型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牛玉冰版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牛玉冰版教材

1.选择题(1) 具有中心节点的网络拓扑属于( 星形网络 )。

(2) 在( 环形 )拓扑结构中,一个电缆故障会终止所有的传输。

(3) 树形网络是( 星形网络 )的一种变体。

(4) 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LAN)。

(5) 下述对广域网的作用范围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100 km 以上 )。

(6)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大、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光纤 )。

(7) 在脉冲编码调制方法中,如果规定的量化级是64个.则需使用( 6 )位编码。

(8) 波特率等于( 每秒传送的比特数 )。

(9) 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需要的设备是( 调制解调器 )。

(10) 一种用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字信号的调制方法称为( 移相 )键控法。

(11) 在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中,同一节点内相邻层次之间通过( 接口 )来进行通信。

(12) 在TCP/IP簇中,TCP是一种( 传输层 )协议。

(13) 在应用层协议中,( DNS )既依赖于TCP又依赖于UDP。

(14) 在OSI参考模型中.与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对应的是(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15) 在快速以太网中,支持5类UTP标准的是( 100Base-TX )。

(16) 在共享式以太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CSMA/CD )。

(17) 交换式以太网的核心设备是( 以太网交换机 )。

(18) ( 以太网)在逻辑结构上属于总线型局域网,在物理结构上可以看成星形局域网。

(19) 在快速以太网中,支持5类UTP标准的是( 100Base-TX )。

(20) IEEE 802.2协议中10 Base—T标准规定使用5类UTP时,从网卡到集线器的最大距离为( 100m )。

(21) 在计算机网络中,树形网络是( 星形网络 )的一种变体。

(22) ( 波特率 )是一种调制速率,也成为“波形速率”或“码元速率”。

02335网络操作系统_复习大纲

02335网络操作系统_复习大纲

大纲说明:、识记:填空题、选择题、领会:简答题、综合题、简单应用:应用题第一章网络操作系统概论、{ 【】符号内得为熟记题 }1.计算机系统得定义(P19 L1)领会计算机系统就是一种可以按用户得要求接收与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得系统。

【广义得包含:机械式系统与电子式系统,电子式又可划分为模拟式与数字式】【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2.操作系统得定义(P19 S1)识记操作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中得一个系统软件,它就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得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得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得工作流程,控制程序得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高效地运行。

【操作系统得任务:1、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得硬件及软件资源;2、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

】3.操作系统得作用与地位(P20 L2 Y1)应用操作系统就是系统软件,连接了硬件与软件,就是两者之间得桥梁。

作为系统软件,其就是(1)计算机资源得管理者、(2)人机交互得接口、(3)扩展机与虚拟机。

【所以对操作系统来讲,具体应用领域得工作不就是其所关心得事。

】4.现代操作系统得主要特征(P21 Y2)应用(1)并发性(2)共享性(3)随机性。

【在计算机系统中,对资源得共享有两种形式:互斥共享与同时共享】【操作系统得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桌面、嵌入式、网络、分布式操作系统】5.批处理操作系统得概念(P22 S2)识记用户将需要计算得一组任务(一般称为作业,即JOB)请求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在收到后并不立即将其输入计算机,而就是在收到一定数量得用户作业之后组成一批作业,再把这批作业输入到计算机中。

【又分为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系统】6.分时(交互式)操作系统得概念(P22 S2)识记并且共享一个计算机系统而互不干扰,每个终端可由一个用户使用,每个用户就好像自己拥有一台计算机。

2024年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年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完整版)

局域网技术
了解局域网拓扑结构、传输介质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等。
因特网应用技术
了解因特网的发展、组成及主要 应用。
2024/3/23
网络互连技术
掌握网络互连的概念、层次、设 备及协议。
广域网技术
熟悉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主要技 术及设备。
3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醒
实验室安全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用电安全,禁止 私自拆卸实验设备。
常见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如AES)、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混合加密 算法等。
加密技术应用
SSL/TLS协议、数字签名、VPN、加密邮件等。
25
防火墙配置及策略优化
01
防火墙概述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控制网络访问和数据传输,防止未经
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02
防火墙配置
定义安全区域、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开启入侵防御系统(IPS
配置安全策略
限制不必要的网络访问,关闭不必要的端 口和服务。
强化口令策略
采用强口令、定期更换口令、限制登录次 数等。
及时更新补丁
关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及时安 装补丁。
2024/3/23
安装防病毒软件
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全盘扫描。
24
加密技术与应用
2024/3/23
加密技术概述
加密技术是一种通过算法将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以保护数据 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等。
2024/3/23
03
策略优化
定期审查和调整防火墙策略,以适应网络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关注
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手段,及时更新防火墙规则和特征库。
26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第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原理一、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用( )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 )的大系统。

2、计算机网络按传输技术分有( )和点对点网。

3、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被分成( )和( )两个子层。

4、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 )、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5、网络层能提供两种服务是( )服务和( )服务。

6、TCP连接的建立过程被称为( )。

7、计算机网络定义中的五要素是指地理分散、多台独立、用设备和线路连接、( )和( )。

8、计算机网络按传输技术分有广播网和( )网。

9、衡量数据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称为误码率,其定义为( )。

10、数字信号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传输称为( )。

11、RIP规定的最大跳数是( )。

12、网络在逻辑上被划分为两个子网:( )和( )。

13、IP路由可分为( )和( )两种。

14、数据链路层以( )层为基础,向( )层提供可靠的服务的。

15、数据通信系统的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其中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为 和(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有( )和差错率。

16、常见的数据传输介质有( )、( )、( )、无线电短波通信、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红外线和激光及卫星通信。

17、IEEE802委员会针对每一类网络都会制定了一些通信标准,其中IEEE802为局域网LAN内的数字设备提供了一套连接的标准,后来又扩大到城域网MAN。

这些标准分别是:( ) 定义了CSMA/CD访问控制方法,( )定义了CSMA/CD总线的MAC子层和物理标准;IEEE802.4 定义了( );IEEE802.5定义了( );( )定义了无线局域网标准。

18、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有( ),( ),( ),网状型拓扑和( )五种类型。

19、主机与主机之间的沟通需要通过三个桥梁分别是( )、( )和( )。

20、常用的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是( ),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和( )。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23张)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23张)

TCP/IP的体系结构
• TCP/IP的工作过程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 网络应用程序一般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Client/Server,C/S)工作。客户机和服务 器是指一次通信中的两个应用程序。
主动发起联系的一方称为客户机程序,它为用户提供 向网络请求服务的接口;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传输数据的基本过程
两主机间使用OSI参考模型交换数据的基本过程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传输数据的基本过程
经过中间节点数据传递的过程
TCP/IP的体系结构
• 因特网的概念
通过网络互连技术将现有的异构网络互连起来构成的 一个统一的一致性网络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分层的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每个实体通常定义两种不同的接口:一个是为同
一计算机上使用它的通信服务的其他上层实体定 义的服务接口,简称服务;另一个是为另一台计 算机上对等实体定义的对等接口,即协议。
•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构成了网络
的体系结构,即计算机网络及其构成所完成的精 确定义。
• 因特网的产生
从1969年ARPAnet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从 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NSFnet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网中网”——各个 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 通过NSFnet互连起来,进而进入了以三级结构为特 征的因特网第二阶段。
随着因特网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形成了多层次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即因特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第23讲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流程

第23讲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流程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流程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执行流程大致包括可靠性测试所需数据和数据收集、测试环境的准备、测试运行、可靠性测试数据分析几个部分。

1. 可靠性测试所需数据和数据收集可靠性测试所需的数据应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系统功能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去选择所需要的测试数据。

数据应包括输入的数据(从外部输入的数据)和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新产生的数据。

为了验证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对可靠性测试所需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归纳,要求对输入的数据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找出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关键点。

2. 可靠性测试环境的准备可靠性测试没有环境是不行的,为了保障可靠性测试能够顺利的进行,就需要对测试环境进行准备,环境准备主要表现为5大平台。

(1)硬件环境平台硬件环境在前面已指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磁盘阵列),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2)网络基础平台网络基础平台包括网络传输、接入系统、操作系统和硬件环境平台等。

网络基础平台是计算机网络的枢纽,由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接入设备、布线系统、网络服务器和操作系统、数据存储和系统等组成,如图14-1所示。

图14-1 网络基础平台的组成(3)网络服务平台网络服务平台的功能和性能要素主要包括:★电子邮件服务;★ DNS服务器;★ WWW服务器;★多媒体业务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4)网络安全平台网络安全平台主要包括:★支持多种平台的病毒防范。

★支持对服务器的病毒防治。

★支持对电子邮件附件的病毒防治。

★提供对病毒特征信息和检测引擎的定期在线更新服务。

★实现集中管理、分布式杀毒。

★进行系统数据收集,进行统一存储,集中进行安全审计。

★Web信息防功能。

★具备自动监控,自动恢复,自动报警。

★提供日志管理、扫描策略管理、更新管理。

★能够对外网与外网之间交换数据进行基于数据内容的过滤。

(5)网络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多,必须使用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来管理、监测和控制网络的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软件学院
TCP 面向流的概念
发送方
接收方
应用进程
H 表示 TCP 报文段的首部 x 表示序号为 x 的数据字节
应用进程
21 字节流 20 19 把字节写入
发送缓存
从接收缓存 读取字节
0 字节流 1 2 3
TCP 1817161514
加上 TCP 首部 构成 TCP 报文段
TCP 54
发送 TCP 报文段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同步 SYN —— 同步 SYN = 1 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 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字段——各占 2 字节。端口是运输 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运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 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
位0
位0
32 位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目的端口
窗口 紧急指针
填充
20 字节的 固定首部
TCP 报文段
发送在前 IP 首部
TCP 首部
TCP 数据部分
IP 数据部分
位0
8
16
24
31
已发送并收到确认
已发送
P1 但未收到确认
允许发送但尚未发送 P2
不允许 发送 P3
B 的接收窗口向前滑动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已发送确认 并交付主机
需要使用特定的算法估算较为合理的重传时间。
26
软件学院
1、以字节为单位的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
根据 B 给出的窗口值
A 构造出自己的发送窗口
后沿
前移
A 的发送窗口 = 20
前沿
收缩
前移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已发送并 收到确认
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 允许发送但尚未发送 不允许发送
P1
P2
P3
B 的接收窗口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已发送确认 并交付主机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数据偏移(即首部长度)——占 4 位,它指出 TCP 报文 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 TCP 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数 据偏移”的单位是 32 位字(以 4 字节为计算单位)。
131211 H
10 9 H
8 76H
TCP 连接
4
软件学院
应当注意
TCP 连接是一条虚连接而不是一条真正的物理连接。 TCP 对应用进程一次把多长的报文发送到TCP 的缓存中
是不关心的。 TCP 根据对方给出的窗口值和当前网络拥塞的程度来决
定一个报文段应包含多少个字节(UDP 发送的报文长度 是应用进程给出的)。 TCP 可把太长的数据块划分短一些再传送。TCP 也可等 待积累有足够多的字节后再构成报文段发送出去。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填充字段 —— 这是为了使整个首部长度是 4 字节的 整数倍。
软件学院
6.3.2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 连接的每一端都必须设有两个窗口——一 个发送窗口和一个接收窗口。
TCP 的可靠传输机制用字节的序号进行控制。 TCP 所有的确认都是基于序号而不是基于报文 段。
TCP 两端的四个窗口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TCP连接的往返时间 RTT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允许接收 未按序收到
不允许 接收
先存下,等待缺少的 数据的到达
A 的发送窗口内的序号都已用完, 但还没有再收到确认,必须停止发送。
A 的发送窗口已满,有效窗口为零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终止 FIN (FINis) ——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 1 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端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 放运输连接。
位0
8
16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复位 RST (ReSeT) —— 当 RST 1 时,表明 TCP 连 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 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运输连接。
已发送并 收到确认 B 期望
允许发送的序号
不允许发送
收到的序号
TCP 标准强烈不赞成
发送窗口前沿向后收缩
27
A 发送了 11 个字节的数据
A 的发送窗口位置不变 可用窗口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紧急 URG —— 当 URG 1 时,表明紧急指针字 段有效。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 快传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
位0
8
16
24
31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窗口字段 —— 占 2 字节,用来让对方设置发送窗口的 依据,单位为字节。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选项字段 —— 长度可变。TCP 最初只规定了一种选 项,即最大报文段长度 MSS。MSS 告诉对方 TCP: “我的缓存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 度是 MSS 个字节。”
软件学院
其他选项
窗口扩大选项 ——占 3 字节,其中有一 个字节表示移位值 S。新的窗口值等于 TCP 首部中的窗口位数增大到(16 + S), 相当于把窗口值向左移动 S 位后获得实际 的窗口大小。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序号字段——占 4 字节。TCP 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 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则指 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保留字段——占 6 位,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 应置为 0。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