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案例背景高中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为了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应用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案例描述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以下是一些整合应用案例的示例:1. 虚拟实验室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平台创建虚拟实验室环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虚拟装置、调整实验参数,观察实验结果和数据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这种虚拟实验室不仅可以节省实验材料和设备成本,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

2. 分子模型软件利用分子模型软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拖拽分子模型、旋转分子结构,观察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种可视化的研究方式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掌握化学概念和知识。

3. 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互动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问题,学生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投票和回答。

通过实时统计和展示学生的回答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反馈。

4.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教学视频、动画等),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看演示视频,了解实际应用和化学原理。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数据分析与展示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展示。

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数据表格、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这种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结论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虚拟实验室、分子模型软件、互动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源和数据分析与展示等整合应用案例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提升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爱莲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爱莲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02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教学方面的效果,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03
本研究仅关注了短期的教学效果,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 长期教学效果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角色转变
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任务完成者和自主学习者。
05
实施效果及分析
实施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学生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学习知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理解能力增强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模型。
3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爱莲说》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问题和目标
研究问题
《爱莲说》学习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
研究目标
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爱莲说》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文言文学习提供可借鉴的整合模式。
研究方法和范围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狭义上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把各种信 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校务管理的工具及环境构建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依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过 程是通过自身的感官系统把外界信息传递 到大脑,经过分析处理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效果分析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桂林山水》一、课程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协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充分使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材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翡翠”“连绵”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迷人自然风光。

2、水平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山水诗歌六、教学过程:第一次教学情况:1、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大海、西湖说些什么?2、播放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在这三者之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3、登陆“桂林旅游网”(http:///),介绍桂林山水。

初读课文4、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漓江水的印象5、谁能把一个字和一个句子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句子。

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总结句式特点:赞叹——描述6、通过“你对漓江的静有什么体会?”实行朗读指导。

同法学习漓江的“清”、“绿”。

7、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8、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9、拿出预习时完成的桂林山小贴画,把它们拼到黑板上,全班完成“连绵山景图”。

讲讲体会。

10、朗读指导“桂林山”一段11、总结学习最后一段12、浏览网站,了解更多桂林山水的信息第二次教学情况:1、激情导入:我们祖国湖光山色,风景名胜遍布各地,山水使我们饱览美景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美好的遐思与热烈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桂林山水,去欣赏那里与众不同的景色,触摸富有灵气的山水深情。

播放《桂林山水情》风光片2、自由读课文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老师配乐读,想读的同学能够跟着老师和读5、哪些句子勾起了你对桂林山水美好的遐想?指名说6、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现状与发展的基础上,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本理论;通过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例分析,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常用模式;通过结合具体学科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正运用到具体学科教学实践中去。

该课程主要教授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与意义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发展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及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种教学模式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

相关思政元素:立德树人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及新技术的发展,理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作用与意义。

2.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建设内容和发展现状。

3.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

4.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

5.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常用模式,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

立德树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教师职能一、案例(材料)简介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在教育领域都有类似的讨论,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否取代教师? “网络教育的出现是否取代学校”,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又引发了类似的讨论,那么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什么影响呢?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工智能教师可以承担教师的部分工作任务,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如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教学设计;可以智能辅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反应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还可以生成精准的学习报告,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完成得更加出色。

尽管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但学校和教师的地位依旧无可撼动。

教育是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活动”,教学不是冰冷的教学,而是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三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三篇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课堂转型,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教学并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 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应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才能使课堂锦上添花.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以供大家参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摘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重新梳理,学习设计制作尚德纪念册,送给宋平同志本人,以表达对校友最深情的挂念和最真挚的祝福。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尚德“小主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活动中升华尚德学子爱师、爱校、爱伟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身为尚德人的自豪感。

关键词微视频;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案例呈现[教学背景]青岛上海路小学始建于1920年,原名“胶澳商埠中华基督教私立尚德小学校”,是一所有着优秀历史传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百年老校。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就是我们尚德人的校友,今年4月就是他百岁寿辰了。

借此契机,学校将组织尚德学子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我将引导学生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重新梳理,学习设计制作尚德纪念册, 送给宋平同志本人,以表达对校友最深情的挂念和最真挚的祝福。

[教学目标]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梳理;了解纪念册组成及特点,通过表格明确设计思路和制作方式。

责任担当能力小组合作通过自主学习资料,观察表格完成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动脑,敢于动手的探究习惯,激发学生对母校历史与发展的兴趣。

价值体认能力培养学生爱师、爱校、爱伟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身为尚德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思维导图梳理设计主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播放微视频一一学校宣传片,提醒学生仔细观看。

(一)明确课题,交流前期准备师前期,大家通过老师发的开题微课,初步了解了本阶段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设计尚德纪念册”(板书)。

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及分析

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及分析

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及分析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及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美国,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整合到各个学科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

本文将以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一、案例介绍1.1 科学与技术课程整合在美国的一些学校中,科学和技术被视为密不可分的学科,并进行了整合。

举个例子,一所学校引入了虚拟实验室软件,将科学实验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并收集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分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1.2 数学与游戏化学习另一个案例是数学与游戏化学习的整合。

有一些教育科技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数学学习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这些游戏以角色扮演、闯关等形式呈现,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通过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解决和应用,提高了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此外,游戏的互动性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影响与启示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兴趣。

而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和其他技术工具,学生可以以更加主动和自主的方式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探索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创新信息技术也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网络上的协作工具和平台,学生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与他人共同参与课程设计、项目开发等活动。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案例
–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对在教育实践中逐 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体 验,加以一定的抽象化,结构化的把握所形成的特殊理论 模式。(朱小蔓,1999)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 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 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 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 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 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 英语教学
– 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多样化的情境,交互式情境) – 提供数字资源(听的资源和读的资源)
• 其他文科
– 政治 – 历史等
基于资源的探究
二、基于虚拟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 数学
– 利用几何画板(适合于几何,部分物理)、Z+Z智 能平台等工具软件进行数学实验
– 在线测试 – 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适合于与日常生活有关计算
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北京,2016
• 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习者特征 – 教师自身的特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案例
• 信息技术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 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模式 • 信息技术支持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一、双主教学模式
为了识字而识字 一类类的字、词
韵语识字类
为了识字而识字 韵语、歌谣等
文中识字类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短文、篇章等
计算机辅助识字类
识字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 课文课型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来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阅读材料
网络写作
情境创设 复习引入
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
适时拓展 思维培养
拓展阅读 读后交流

中学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中学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中学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中学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案例。

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案例一:多媒体展示在历史课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来呈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通过使用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工具,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技术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问题答题、辩论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案例二:虚拟实境体验借助现代的虚拟实境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沉浸感的历史体验。

通过使用虚拟实境设备,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遗迹、重要场景或重大历史事件。

这种互动的研究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三:在线合作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合作研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历史研究项目,每个小组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交流想法,并进行共同的研究和呈现。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协作、独立思考和信息筛选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四:历史模拟游戏历史模拟游戏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并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模拟游戏,让他们扮演历史人物、国家或团体,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历史事件的决策和影响。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中学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和思考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虚拟实境体验、在线合作研究和历史模拟游戏等案例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历史研究中获得更好的成效。

以上为中学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总结汇报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1《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沟通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社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度挖掘是内容和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渡融合”。

1.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把握要领。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现“e”,然后在展现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

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

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

在边讲解边展现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洁的把握拼读要领。

2、信息技术在学生熟悉字教学中的应用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爱好,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养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规律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06
案例六: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 的应用
移动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移动学习
指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过程。
特点
便捷性、个性化、交互性、实时 性。
移动设备
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 便携式通讯设备。
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基于APP的学习
开发针对特定课程或知识点的APP,提供学 习资源、互动练习和在线测试等功能。
学习成绩提升
学习动力增强
通过对比混合式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下的 学习成绩,发现混合式学习能够显著提高 学生的成绩。
混合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 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 与到学习中。
综合能力提升
教师能力提升
通过混合式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还提高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B
C
D
提升技能水平
通过游戏化的实践操作,提升儿童的动手 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技能水平。
促进知识掌握
游戏化学习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情境 相结合,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09
案例九: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与 管理
数据驱动决策在教育中的应用概述
数据驱动决策是指基于数据分析、统计和预测来进行决策的 方法。在教育领域,数据驱动决策是指利用教育数据和分析 工具来支持教育决策和改进教育实践。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智能推荐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 习。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个性化推荐学习资源的实现方式
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利用人 工智能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 求,为每个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一、教学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得到了广泛运用,让网络走进每一门学科课程,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变化、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引发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整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和优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项工具。

旧的教学思想已经落伍了,学生想要的是更多更新更精彩的知识。

多媒体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尤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静止变动态,由复杂变简单。

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孩子们上课,他们都会特别兴奋,那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特别是让孩子们亲自上计算机前做练习,学生更是格外高兴。

大量的电化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运用电教媒体表示、传递和处理教育教学信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可以增加课堂练习地实践和机会;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二、案例描述:教学内容:《圆》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并很难,书中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少。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组,加入了其他的一些知识点,如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圆内线段直径最长、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等,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作为课的内容向学生介绍。

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观察、比较中学习有关圆的知识,兴趣明显高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感受并探索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并会应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积累探索学习的经验,提升数学思维的水平。

解决问题方面: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理解圆周率含义,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认真体会圆形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学习价值和数学知识之美。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04 案例四:信息技术在化学 课程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模拟实验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化学模拟实验, 无需担心实验危险和材料消耗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 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化学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结果 ,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这种模拟实验方法不仅安全 ,而且可以重复进行,方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反应模拟
总结词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理 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详细描述
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学生可以 通过观察模拟的反应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这种模拟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 提高学习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数据分析
05 案例五:信息技术在历史 课程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事件模拟
总结词
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
详细描述
利用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 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模拟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实验
总结词
通过远程实验,学生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远 程控制物理实验设备,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 采集。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实验的功能,学生可 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物理实验设备,如望远 镜、光谱仪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家中 或其他地方进行实验,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 行学习。同时,远程实验还可以实现多人同 时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内容
4.1 信息技术与语言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 4.2 信息技术与其他文科课程整合的案例 4.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
4.4 信息技术与其他理科课程整合的案例
4.1 信息技术与语言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
“识字、阅读、写作”三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文整合教学 以交际为中心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网上协作 课题小结 网上测试 课题延伸
➢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智能学习题库 ➢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与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完成测试 ➢ 测试题分为达标级、综合级、评价级和竞赛级等四个不同层次
➢ 课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透镜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 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⑵教学过程评价 利用整体感知,高效解决
课标 合理利用资源,重点突出 贯彻语言运用为中心押思
想深化课标要求,实现跨 越目标
4、课文课型的教学过程
第 情境 一 创设 课 引入 时 新课
整体 感知 初读 课文
自主 识字 拓展 阅读
巩固 生字 指导 写字
确定 主题 网络 留言
评点 反馈 鼓励 修正
第 情境 二 创设 课 复习 时 引入
4.1.2 作文整合教学
1、小学各阶段作文整合教学过程
⑴看图 作文整 合过程
创设 情境 激发 写作 兴趣
指导 观察
口述 训练
打写 成文
⑵拼图 网络
组合
指导
看境
输入
作文整
查询 选择
画面 创设
观察 弄清
描述 训练
作文 及时
合过程 图片
情境
图意
语言
辅导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为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及所取得的成效。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比如,在讲解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通过播放一段宁静的山林视频,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同时展示明月、清泉、竹林等图片,学生能够仿佛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笔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景象。

此外,网络资源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拓展材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作者的生平背景、作品评价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发展历程以及其他学者对其作品的解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具体。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利用数学软件可以动态地展示图形的变换过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在线教育平台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

同时,学生完成作业后,系统能够自动批改并给出详细的错题分析和解题建议,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数学建模活动也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个重要体现。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例如,在研究交通流量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的建议。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画自己喜欢的季节)
No
这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特点:


一、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努力开掘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三、改革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七 《雨铃铛》

一、激发学习兴趣。 1、设计优美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情境。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文章的内 容设计课件,向学生展现雨中的情景,使学生 体会春雨的美,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 产生兴趣。 3、用游戏的形式来巩固识字。 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 行记字:如拍手歌、编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 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 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 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 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 文字的优美。 5.指导背诵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二、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 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 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 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 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 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 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
三、教材内容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极具人文特色的文章。它是“
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但不是平常意义上 的序言。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现在这样一篇充分 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而这篇小品文带给我 们的是一种文化气息,一种健康的休息。像这类文 章最适合学生作为课外知识拓展来阅读。我们不仅 仅学习文章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对其它 信息的接收。所以我们要了解北京的胡同,还需了 解北京的文化,这大大地拓宽了学习本课的视野, 也为学生了解更多胡同知识、北京知识以及胡同文 化提供了一次契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教学中,出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形式的课程整合。
02 03
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 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教学、数字化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逐渐兴 起。
深入发展阶段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进入深入发展阶段,个性化教学、智能教育等新型教学方式不断 涌现。
教育信息化政策不完善
总结词
教育信息化政策不完善也是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面临的挑战之一。
VS
详细描述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政 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政策缺乏足够的支持措施、政策 执行力度不够、政策制定缺乏科学依据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的进程受阻。
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总结词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 种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 习体验。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使用PPT演示文稿、教学视频、数字图像等多媒体 资源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和演示,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优化教 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促进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教 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与发展
01
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课堂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每四人小组一份实验报告单、四组小棒:① 6厘米、7厘米、8厘米 ②5厘米、5厘米、5厘米 ③4厘米、5厘米、 9厘米 ④3厘米、6厘米、9厘米
三、教材内容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极具人文特色的文章。它是“
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但不是平常意义上 的序言。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现在这样一篇充分 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而这篇小品文带给我 们的是一种文化气息,一种健康的休息。像这类文 章最适合学生作为课外知识拓展来阅读。我们不仅 仅学习文章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对其它 信息的接收。所以我们要了解北京的胡同,还需了 解北京的文化,这大大地拓宽了学习本课的视野, 也为学生了解更多胡同知识、北京知识以及胡同文 化提供了一次契机。
二、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 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 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 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 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 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 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


教学基本思路
教学材料分析
教学建议
九 《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知识:知道机械振动、简谐运动、回复力
的概念;能正确分析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各物 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技能: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在研究物理问题 中的作用。 3、方法:巩固用图像法分析物理过程,学会 对物理现象的归因分析。 4、情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科学的 态度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 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 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 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 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 文字的优美。 5.指导背诵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案例(3篇)

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概述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该课堂以《庐山谣》一文为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庐山风光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对庐山美景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庐山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用文字描绘庐山之美?2.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庐山相关资料,如庐山历史、文化、传说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庐山的背景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庐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变迁等,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展示环节各小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探究成果以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5.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庐山之美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6.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

四、案例分析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教师可以将庐山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庐山的背景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古文《木兰辞》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步骤:
1. 介绍《木兰辞》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或者分析角色特点。

3.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使用电脑、平板或手机等设备查找关于《木兰辞》的背景知识和
相关资料,同时利用搜索引擎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4.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资料和理解,团队内讨论并形成共识。

5.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例如制作PPT、演示文稿、视频、博客等方式,展示
他们对《木兰辞》的理解和创造力。

6. 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7. 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评价和反馈:
1. 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和同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展现自
己的创造力和想法。

2. 学生自评和反思:学生对自己参与小组合作和个人表现进行自评和反思,反馈给教师。

教学资源:
1. 《木兰辞》的电子版或打印版;
2. 计算机、平板、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
3. 搜索引擎和其他教学网站;
4. PPT制作软件、视频制作软件、博客平台等。

教学时长:3-4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
学习活动序列图
9
2010-11-20
10
2010-11-20
11
活动1: 活动 :用聊天工具引入教学
2010-11-20
12
教学导入
2010-11-20
13
用Q&A工具引导学生粗读课文 工具引导学生粗读课文
2010-11-20
14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利用论坛组织学生对词句及 情节分析
能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 能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 教学 评价指标设计合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便于及时收集、调控、 评价指标设计合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便于及时收集、调控、 评价 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培养多维能力,自主 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培养多维能力, 2010-11-20 2 形成情感,对完善和巩固学生的学习, 形成情感,对完善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010-11-20
25
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 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 例如,可以利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可以利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设置的 问题不是选择题,那么要注意问题的答案不能太长, 问题不是选择题,那么要注意问题的答案不能太长, 而且应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而且应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会降低学生 的学习兴趣。 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论坛设定主题引导学 生进行讨论, 生进行讨论,有争议的主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 讨论。 讨论。 教师除了可以作为监控者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及 其在各活动中的表现, 其在各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在 聊天、讨论等活动中与学习者交互,引导学习者进 聊天、讨论等活动中与学习者交互, 行有效地学习。 行有效地学习。
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主讲老师:杨琳
2010-11-20
1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教学 目标 教学 对象 教学 内容 教 学 教学 设 理念 计 教学 策略
评价要素 教学目标的描述明确、具体、符合新课程标准,切合学习实际, 教学目标的描述明确、具体、符合新课程标准,切合学习实际,具有可操作 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设计合理, 性。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设计合理,能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及提高学生的信 息修养
更多资源
2010-11-20 6
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 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 的作用。
难点:
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
2010-11-20
7
[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 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如果学生没有 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势必由老师来包办代替,也势必导致语文 教学满堂灌的结果。因此,设计中,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以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 课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课设计“粗读— —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 “学而不思则惘”,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 思考、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去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
3
教 学 技术 资 运用 源 设 计 艺术 效果 实用 性
2010-11-20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过程
评价要素
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评价指标 学习 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建构和创新能力、协作 精神。课堂学习效率高,效果好 基本知识 双基落实,教学目标达到程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 合格率 积极,达到教学目标
2010-11-20
15
2010-11-20
16
用聊天工具讨论
2010-11-20
17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利用论坛组织讨论
2010-11-20
18
课文精读
2010-11-20
19
用Q&A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
2010-11-20
20
拓展延伸
2010-11-20
21
关于案例的思考: 关于案例的思考: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任务完成好,课堂活跃,教学环境愉悦, 特色与特 模式有特色,合理、完整、立体化,教法学法有特点、启发 点 教学新颖,体现懂、会、乐,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 处理能力 2010-11-20 4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评价指标
教学 基本功
评价要素
情绪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具有亲和力; 情绪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具有亲和力;语言规 流畅、精炼、逻辑性强; 范、流畅、精炼、逻辑性强;教具演示规范熟练 善于运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注重启发式教学, 善于运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 化解难点,重点突出;组织教法科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化解难点,重点突出;组织教法科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注重及时反馈,课堂调控能力强; 注重及时反馈,课堂调控能力强;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 主体思想教育始终贯穿渗透全课, 素;主体思想教育始终贯穿渗透全课,有实效 能熟练而恰当地搜集、处理、 能熟练而恰当地搜集、处理、制作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或 常规手段不易解决的问题的资源, 常规手段不易解决的问题的资源,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得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起到明 显作用
2010-11-20 26
学习活动工具的选择; 学习活动工具的选择; 在进行某项活动时, 在进行某项活动时,选择适合的工具是很重 要的,比如说,要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是 要的,比如说,要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用聊天工具呢还是用论坛工具呢? 用聊天工具呢还是用论坛工具呢?这些都是 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教 学 效 果
思维 与 创造 主动 与个性
学生思维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开动脑筋,乐于表现, 主动探索、主动练习、创造学习,有一定的感悟,能举一反 三。能体现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反映信息技 术与学科整合在优化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学生参与意识强,兴趣浓厚,团结协作、有团队精神,师生 关系融洽,有竞争意识,有较强烈的主体意识,具有自学、 自练、自评的能力
教学 教师 能力 基本 素质 信息 技术 的运用
2010-11-20
5
案例1 初一语文《社戏》 案例 初一语文《社戏》
[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 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 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 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联系现实生活体验 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2010-11-20
24
每项活动的时间: 每项活动的时间:每一个活动学生大概要用 多长时间完成,这是在LAMS LAMS应用于课堂教学 多长时间完成,这是在LAMS应用于课堂教学 时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时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分配的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时间有多少; 时间有多少;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持情况。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持情况。对于低年级的学 如果某项活动时间过长, 生,如果某项活动时间过长,可能会降低其学 习兴趣。 习兴趣。
你认为这个序列的适用方式是什么? 你认为这个序列的适用方式是什么?完全取 代课堂教学?还是与面对面讲授相结合? 代课堂教学?还是与面对面讲授相结合?还 是作为课外的辅助学习序列? 是作为课外的辅助学习序列? 你认为该序列什么地方设计得比较好? 你认为该序列什么地方设计得比较好? 你认为该序列在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你认为该序列在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你认为这里面哪些活动可以不必在Web Web上进 你认为这里面哪些活动可以不必在Web上进 而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的? 行,而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的?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内容 呈现
评价要素
评价指标 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逻辑严谨、层次清楚;内容呈
现的结构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满足教学要求;媒体和素材选 用得当,资源组织恰当,表现方式简捷合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 容整合的切入点选择准确;资源设计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有助 于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 呈现方式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学习进度可控、学习路径可选; 程序运行稳定、响应及时、播放流畅;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控制性好;声音、图像清晰,文字设计规范、合理、醒目;资源 链接清晰、易于检索、没有无效链接;人机交互操作简便、符合 习惯 页面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统一;画面清晰美观; 视像、动画形象生动,声画协调、有感染力;创意新颖、构思巧 妙、节奏合理、符合审美要求 注重人性化、智能化、可扩充性设计,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 容错力强,具有使用周期长、易于交流、推广和共享
评价指标
遵循学生的年龄、个性、背景特征, 遵循学生的年龄、个性、背景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要求,选题难度切合学生实际,组织合理,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要求,选题难度切合学生实际,组织合理,无科学性 错误。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准确找出其难点, 错误。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准确找出其难点,重点突出 能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学生全体, 能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学生全体,发 展个性,尊重学生, 展个性,尊重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科学合理,教学方法适宜、灵活、有创造性, 教学策略科学合理,教学方法适宜、灵活、有创造性,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 激励机制,有助于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发 激励机制,有助于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发 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个性发展和集体意识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个性发展和集体意识 个性发展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