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排序题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排序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a8dc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f.png)
来解说的,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②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
第④句紧接第②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⑥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
第③句紧接第⑥句说明口诀的作用; 第①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
第⑤句描述珠算可以与电子计算器相媲美。据此可得出答案。
• 第三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前后的标点排序。
• ⑤按通常 30%的产生率估算,每年将有 4 000 多万老年人至少产生 1 次跌 倒
• ⑥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 A.②④①③⑥⑤
B.③⑤⑥①④②
• C.④③⑤⑥②①
D.⑤⑥①④③②
•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找到句子之间的联系,可借鉴排列组合的 思维,第一找到关系最为密切的句子, 逐步缩小范围,降低难度,最后得 出答案。
语言表达连贯:
语句排序题
[课程标准]
• 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 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 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 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 差别性的观念。 • 3.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 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会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视察词语的活用、 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 4.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照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
• 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 关联词成对使用、指导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 的句子。
• 再次, 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 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 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第一”“其 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 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一般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高中句子排序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句子排序练习题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3b0a1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4.png)
高中句子排序练习题及讲解一、基础练习1.- A. 春天,万物复苏。
- B. 夏天,绿树成荫。
- C. 秋天,果实累累。
- D. 冬天,白雪皑皑。
- E. 四季更迭,各有其美。
2.- A. 他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
- B. 窗外的风景如画。
- C.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考。
- D. 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二、进阶练习1.- A.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 B. 它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
- C. 同时,也能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 D.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阅读的习惯。
2.- 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 B. 它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 C. 比如在医疗、教育和交通等领域。
- D. 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三、高级练习1.- A.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
- B. 它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 C.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 D.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历史教育。
2.- A. 环保意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 B. 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 C.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 D.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共同维护地球家园。
句子排序讲解在进行句子排序练习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逻辑顺序:句子之间应该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等。
2. 时间顺序:如果句子描述的是一系列事件,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3. 空间顺序:描述一个场景或物体时,句子应该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排列。
4. 主题一致性:每个段落或句子群应该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避免跳跃性太大。
5. 语言连贯性:句子之间的连接词和过渡句要自然流畅,使文章读起来连贯。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提高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也有助于我们自己写作时组织语言。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语句排序教学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语句排序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00355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c.png)
知识萃取 凝练知识,萃精华
语句排序题在高考中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般要求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排序,只给出一组句子或一个 语段中连续的若干语句,打乱顺序,然后让考生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归位的一种题型。语句排序题本 质上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连贯。
解答语句排序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④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
⑤高兴了,唱“快板”
⑥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
⑦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
A.②①⑥⑤⑦④③
B.②③⑤⑦④①⑥
C.③⑤⑦⑥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⑦⑥②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参考答案 1.C 阅读语段可知,语段的叙述话题是秦腔,需要排序的句子是论述心情不同时唱不同的秦腔。阅读需要排序的 句子后发现,⑤⑦句都言“高兴”之情态,⑥句中的“粉碎”一词照应⑦句中的“爆炸”,⑦⑥句都是“高兴”的表现,都应 放在⑤后,三句顺序应为⑤⑦⑥。①④句都言“痛苦”之情态,②句的话题是“美”,“享受”和“愁苦”是“有情有味的美” 的具体体现,②承接④,④②紧接话题“痛苦”,应放在①后,三句顺序应为①④②。根据横线前“他们”“能一本一本 整套背诵出(秦腔)剧本”却“大都不识字”“吐出来十分别扭”,可见“他们”唱“秦腔”源于对“秦腔”的喜爱,秦腔给他们 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所以,首句应为③。⑤中“高兴了”“唱‘快板’”照应“生活便有了乐趣”,故⑤应在③之后。综上分 析可知,正确顺序应为:③⑤⑦⑥①④②。故选C。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2. 依次填入下文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
。
,
,
创新创造成为必然要求。
①信息的流动速度实在太快
16+语句连贯2(语句排序)-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16+语句连贯2(语句排序)-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bfe9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e.png)
排序 · 解题技巧
④抓语境。 有语境的排序题,还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境。 (1)可根据横线前的内容或各句的层次关系确定第一句。 (2)可根据语意、标志性词语、句式或标点等,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 (3)可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 根据语意相通、事理相关的原则,对所有语句进行排序。排序后,再通读 语段,检查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 否恰当等;再加上使用排除法,最终可以确定答案。
排序 · 解题技巧
暗示性词语
作用
位置特点
换句话说
表示同等关系 跟在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后
同时
表示并列
跟在与它并列的句子后
与此同时、与此相反 表示并列、相反、相 跟在与它并列、意思相反或
、反过来说
对关系
相对的句子后
首先、其次、再次 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
顺序不可倒置
总之、综上所述、由 此看来
表示总结
一般是语段最后一句话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
的基本假设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倾
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
4 标点排序法
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来排序。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 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 连贯题时,可使用上述三种排序法确定答案,也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 定答案。
排序 · 解题技巧
①抓中心。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总领、总结、过渡、解说、观点、材 料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高考语文排序题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排序题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a58977c011ca300a6c3907a.png)
高考复习之排序题一、考纲解读:“连贯”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呼应能力等级:表达应用 E二、常见题型1.排列句序将打乱的句子重新组合排列2.复位填充定句选位定位选句3.因境补文(主观题)根据语段内容及情境,补写语句使语段上下贯通。
三、解题基本原则1.话题要统一不能中途改变陈述对象2.语意要粘连前后语句要相互衔接、照应3.情景要交融情调氛围、色彩意境、节奏声调要协调4.逻辑要严密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四、解题指津(一)通读文字材料,细品语境。
大多题目都有语境,品味语境对确定解题思路起着重要的作用。
前语境一般在提及或指示话题,还能确定语段的表述对象,并暗示着下文语意的表达方向。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程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 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后语境一般起着总结、深化、照应、延续前文语意的作用。
循后语境就能确定其前空白处的表述对象和表意。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 藏到灯芯草丛中A.③①⑥⑤②④B.①④⑤⑥③②C.①②③⑥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二)关注语段的时空顺序或逻辑顺序。
记叙类文段,一般使用时间顺序,这能使读者从时间变化的过程中明白事物或情节变化的脉络。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句子排序与衔接复习策略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句子排序与衔接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866e5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8.png)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句子排序与衔接复习策略(考点梳理+重点强训)考点梳理一、组句成段的答题步骤。
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5个或6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
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
1.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2.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
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
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
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
3.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
PPT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复习:排序技巧
![PPT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复习:排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e50791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6.png)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了我。
②越抄越多,当日记本已经被我幼稚的字体填满了大半本的时候,我想如果我能将这
个日记本写满的话,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书了!
③这一年,姐姐当上了劳动模范,单位奖励了她一个日记本。
④它是我中学时代至关重要的宝贝,我开始将以前写在田格本或横格本上的东西,一
一抄写在这个日记本上。 ⑤第一次用上日记本,是上初二时候。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③②⑥①⑤
D.④①③②⑤⑥
一、确定首句
3.引出句作为首句 引出某问题、某观点、某对象等
如: 某人讲了什么话;文章论点句或主题句……
掏出牛刀·找找首句
【湖南省娄底市】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在雨林区,砍伐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②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
A.④①②⑤③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 D.④①⑤②③
确定首句,可排除BC
一、确定首句
2.背景铺设作为首句: 时间、地点状语: 随着……的变化/发展等; 以陈述性话语介绍或解释某一事物等
掏出牛刀·找找首句
【四川资阳高考】下面句子顺序调整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姐姐一直知道我渴望有一个笔记本的愿望,特意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把日记本寄给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 ⑤ ④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语句连贯(排序)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语句连贯(排序)知识点总结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aab6d683c4bb4cf7ecd1ef.png)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语句连贯(排序)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高中语文语句连贯(排序)1.将下面几组教材中的事件或文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好,在横线上填标号即可。
只要排错一处,则该组不得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第二组文句所在作品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①________。
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
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②________,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
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③________。
3.根据前后文意思,补充空缺处的内容。
(不超过20字)申渐高是南唐时候的一个艺人,经常在宫中的宴会上奏乐,他生性诙谐幽默,敢于为民众说话。
南唐皇帝李升在位时,国力薄弱,军粮储备不足,官府横征暴敛,人们深厚苛捐杂税之害,不胜其苦。
一年久旱不雨,祈雨也不应验。
一天李升在宫苑中同群臣饮酒时说“现在京郊下起雨来,唯独京城不下雨,难道我们监狱中有冤枉的事违背了天意吗?”群臣都不知如何回答。
这时,申渐高走上前来笑着说:“________”皇帝猛然醒悟后大笑起来,于是当日就下诏书免去一切不合理的税赋,其他税赋也都有减除。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在短短一两年时间之内,网络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深,①________,仿佛无处不被“视频化”。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完美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9db2b3960590c69ec376bb.png)
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基础知识1130 1339: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一、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答案】评析:C(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
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
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语句排序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案例探究[案例1]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
答案:B错解分析:错选A、C、D,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①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句排序题+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句排序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28bcd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c.png)
“过去、现在、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由此看来” 表示提出结论。
3.关键词语、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 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连的,也能确定句子的先后
顺序。
关 注 三
4.音节的和谐与变化 一、是音节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排列在一起; 二、是音节较短的结构在前,音节较长的
________,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
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是(
6.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A)
①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棚、
猪舍、菜园、山川流水、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
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
②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
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
③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
到处都是。
④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
【例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
贰
D 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
句
“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 关
________,像一位开朗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
键
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A.①⑥②④⑤③
B.⑥①②⑤③④
语文高考复习第3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语言表达连贯(语句排序、补写句子)—理清语脉找规律,遣词
![语文高考复习第3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语言表达连贯(语句排序、补写句子)—理清语脉找规律,遣词](https://img.taocdn.com/s3/m/ca446d4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d.png)
专题二语言表达连贯(语句排序、补写句子)——理清语脉找规律,遣词造句须细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语言表达连贯是考查的热点及重点,显性的考查包括语句排序题、语句复位题等,隐性的考查包括因境补文题、仿句题、图文转换题等,它最容易结合各式各类、推陈出新的开放式语言应用题来考查。
语句复位题在前一个专题已讲,本专题根据高考考题情况,针对“连贯”考点,从语句排序和补写句子两种命题形式来突破,重点突破语句填空题(补写句子)。
解答语句排序题采用“3步骤4排法”的形式突破。
解答语句填空题重要的是能够在了解语段的基础上,辨明句间关系,找准对应点。
1.(2020·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解析排序时要找准切入点,抓住关系最为密切的句子。
④句“最巧是……”与前文“瘦西湖的景妙在巧”连接最紧密,故④句在最前面,排除A、B两项。
③句“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明显是结论句,应在最后,排除D项。
答案C2.(2019·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________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语言表达连贯(衔接、排序)知识讲解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语言表达连贯(衔接、排序)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2e3ec2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2.png)
解析 本语段陈述的是人类到月球背面的梦想,“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 人类的梦想”,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而且 应使用主动态。A、B两项前半部分陈述的主语是“人们”,还没说完,后半 部分主语就便成为“月球的正面”和“正面的半球”,而且采用了被动态表达, 与语境表达不连贯。排除A、B两项。D项“观察月球”的立足点应是“在地球 上”,“地球上的人们”语言累赘,说法不妥,目前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人 类。排除D项。
边练边悟5 (2022·山西太原模拟)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项是( C )
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历史的启示催人奋进: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 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 ),让世界领略“中国智造”;千千万 万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创造脱贫致富的“中国奇迹”。肩负这样的使命,焦裕 禄直面沙丘难题,兰考境内遍植泡桐;钟扬扎根科研一线,把“种子精神”播 撒在雪域高原;王继才走向荒凉孤岛,让五星红旗迎着旭日高高飘扬。
A.从而使父亲维持了一个较低水平的教养投入 B.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C.从而使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D.一个较低水平的教养投入被父亲维持着 解析 从前面的语境来看,这段文字是解说“母亲守门员效应理论”,整个句 子的主语是“母亲”,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此处的句子应也以“母亲”为 主语,这就排除B、D两项。结合上文可知,“她们为了保持自身性别角色的 独特性,约束、限制、排斥、监督孩子父亲(工蚁)参与到家务劳动和孩子教养 的活动中”,这是解说母亲守门员效应理论,后面应是说这样带来的后果,即 “使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排除A。故选C。
二、三大解题步骤 步骤一:读语段,明大意。首先读懂语段,明了大意,明确语段话题是什
高考语文复习语句衔接专题——排序题答题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语句衔接专题——排序题答题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d326abfd0a79563c1e7224.png)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 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 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 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 贡》。
将下面打乱了语序的六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 文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②人人生而平等 ③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④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 ⑤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 的 ⑥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总起句)
三、方法点拨
步骤二、联合----依据一定的思路把同组中的句子定位。
保持清晰的条理----空间顺序(上--下,左--右,外—内) 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人们的认识规律(有表及 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抓标志性词语:①关联词语的呼应 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与此同时、反过 来说、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 ③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重复出现的句式。 ④注意代词“这、那、他们”的指代。
三、方法点拨
步骤一、分组----先按统一的话题(描写的同一景 物、陈述的统一话题、说明的同一事理或几句话中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词语。这些景物、话题、事理或 词语在句中都会有隐性或显性的暗示,所以在读的 时候,同学们要学会圈点勾画)把诸多句子分成几 个小组,从而化繁为简,化多为少; 步骤二、联合---- 依据一定的思路把同组中的句子 定位。 步骤三、统一----依据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 逻辑)把几个小组统一为一个整体。
六、总结
步骤一、分组 步骤二、联合---- 依据一定的思路把同组中的句子定位。 步骤三、统一----依据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把几个小组统一为一个整体。 **抓中心----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 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 或句尾 **抓思路----句群间常呈现并列、承接、对比、递进等关系, 我们要尽可能确定出最合理的连接方式,找到“句链”。 记叙文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 材料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为总分、并列、对 照、层进;说明文常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材料句放在后面。 **抓标志----注意观察每组中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把几个小组统一为一个整体。 **抓中心----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 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 或句尾 **抓思路----句群间常呈现并列、承接、对比、递进等关系, 我们要尽可能确定出最合理的连接方式,找到“句链”。 记叙文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 材料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为总分、并列、对 照、层进;说明文常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材料句放在后面。 **抓标志----注意观察每组中交叉包含的陈述对象。
高考语文复习系列 第3部分 专题11 题型3 语句排序
![高考语文复习系列 第3部分 专题11 题型3 语句排序](https://img.taocdn.com/s3/m/8a08dfc0f61fb7360a4c6501.png)
题型3 语句排序语句排序题要求将一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使之有序。
此种题型是考查的热点,判断顺序的标准一般以空间先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时间先后、事物发展前后、人们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次轻重为序,还要注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顺序。
一、解答语句排序题“三角度”1.从把握中心的角度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
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
[例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像一位开朗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A.③⑤①④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④③⑤①D.③⑤①②④D[首先抓住语段开头的关键句“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所填的5个句子以“清”和“远”为中心可归为两个句群,其中③⑤①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清”,②④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远”。
根据开头关键句中“清”“远”的先后顺序,可确定③⑤①在前,②④在后。
]2.从理清思路的角度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承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金题回放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6全国卷1)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答案】解析::C(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
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
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语句排序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难点磁场[试题1]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①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解析:B [排序首先要分析内容上的衔接,其次注意语句结构上的联系及关联词语的搭配。
从语段的基本内容来看,讲的是想象力的重要性。
再从四个要排序的语句来分析:①④句是想象力的“作用”,应连在一起;④句“并且”有递进之意,自然不能放在最前面。
②句表原因,其前必有一句表明基本观点,即③句。
也可用排除法。
“他说”之后,一般应先表明观点,用③句,排除C 、D 两项;从其余三句来看,②句表原因,内容未讲完,不能用在语句的结尾处,可排除A 项。
][试题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连续几个月埋首于砖块般的典籍中之后,我知道,这是不同于案头年龄的另一种年龄在捣乱了。
A.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随之而来,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B.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
C.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随之而来。
D.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解析:B [从事理的逻辑来分析,“几个月埋首于……之后”,自然就难以忍受(原因是“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就想释放自己。
最后对这一情况进行总结(我知道……)。
]●案例探究[案例1](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
答案:B错解分析:错选A、C、D,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①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
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案例2](★★★★★)(2001年春季高考试题·京、皖、蒙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先看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独坐书斋,怡然自乐,惟书为友。
在此好情趣之下,自己平时喜好的一些东西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再看所给的四句,它们相对独立构成一个语段,与前面已给定内容在语法上、结构上等方面没有直接联系;主要联系体现在意蕴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
这四句都是写室外的所见、所闻,那么“窗外”一词极有可能就是由所给定内容(室内以书为友)到要求排序内容(室外景象及感受)的过渡。
可初步确定③句为首。
③句与①句皆为所见景象,应连在一起;②④句皆为感受,应在其后。
④句开首有指代词“这”,而内容与“所见”直接相关,自应放在③①之后;②句写听觉,是对视觉所体现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可放在最后。
答案:A错解分析:错选D,误把所给的四个句子分成“听”“视”两个方面。
方法技巧:此题涉及到空间关系——由室内到室外,逻辑关系——由一般感受到较深感受(②句中“连”“也”等表意相对比④句程度要深)等。
做题时应在把握语段整体意思或语境的前提下,结合有关选择,或分析,或排除。
●锦囊妙计一、基本方法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二、题型探析与解题技巧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各类排序题的连缀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一)非语境类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
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
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
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
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
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
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
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
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
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例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解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
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
再初步分层归类。
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
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
然后连缀排列顺序。
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
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
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二)语境类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
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1.直接设置语境类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
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
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
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
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
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
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例题]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解析:首先对所提供的四个语句进行排序。
这几句话主要是描写行动的,人们的行动很迅速、很勇猛,为什么?是因为“听到了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因此,④句应放在首句的位置。
下面的几个语句应注意前后承接,通常思路为:①先不顾疲劳,再行动,这样,②句应放在行动性较强的①③句之前,结合四个选项,初步选定C,即④②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