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调查规范
海籍调查规程
海籍调查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海籍调查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内海和领海范围内的海籍调查作业。
2 引用标准GB 12763-91 海洋调查规范GB 12327-1998 海道测量规范CH 5003-1994 地籍测量规范GB 12319-1998 中国海图图式GB/T 17796-1999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3 总则3.1 目的和依据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保护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海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3.2 内容海籍是指国家为实行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记载各项目用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用途、使用期限、海域等级、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等基本情况的簿册和图件。
海籍调查是海域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查清每一宗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
海籍调查包括权属核查和海籍测量。
海籍调查分初始海籍调查和变更海籍调查。
初始海籍调查在海域使用申请批准前进行,变更海籍调查在海域使用权变更申请批准前进行。
3.3 调查成果的法律效力海籍调查成果经审核批准并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3.4 调查单元海籍调查的单元是一宗海。
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一个用海单元称为一宗海。
同一权属不同用海类型的用海单元应独立分宗。
3.5 海籍编号3.5.1 海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年份、宗两级编号,具体格式为登记机关所在行政区域字母代码(按照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加年份和四位数序号。
3.5.2 同年份的宗级编号按时间由"000l"号开始顺序编号。
3.5.3 同宗海被两幅以上海籍图分割时,应注记同一海籍编号。
3.6 实施单位海籍调查的具体工作由负责受理海域使用申请或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申请的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标准状态:现行)
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犌犅/犜12763.6—2007
目 次
前言 Ⅶ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规定 3 4.1 技术设计 3 4.2 调查要求 3 4.3 调查和分析仪器设备 4 4.4 采样 4 4.5 样品分析 5 4.6 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5 5 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测定 6 5.1 技术要求和测定要素 6 5.2 海水浮游植物色素测定 6 5.3 海洋初级生产力(14C 示踪法)测定 10 5.4 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粒度分级测定 11 5.5 海洋新生产力(15N 示踪法)测定 12 5.6 资料整理 14 6 微生物调查 18 6.1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18 6.2 采样 19 6.3 样品分析 19 6.4 资料整理 29 7 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调查 30 7.1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30 7.2 采样 30 7.3 样品分析 32 7.4 资料整理 33 8 大、中型浮游生物调查 34 8.1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34 8.2 采样 35 8.3 样品分析 36 8.4 资料整理 37 9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 38 9.1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38 9.2 采样 38 9.3 样品分析 40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2763.1-2007)》与GB /T 12763的其他部分配套使用。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2763.1-2007)》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
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负责起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参加起草。
主要起草人:秦嗣仁、康寿岭、路应贤、杨哲玲、姚勇、雷富、郭小勇、柯长志、叶盛林。
7 调查人员7.1 调查人员组织7.1.1 由项目承担单位确定调查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
7.1.2 调查项目负责人根据调查项目的实际需要,组成结构合理的调查队,确定调查人员,填写《海洋调查人员登记表》,见附录B中的表B.1,按规定渠道报海洋技术监督机构和项目委托单位核准备案。
7.1.3 首席科学家应对上船的调查人员,按专业和技术水平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必要时,首席科学家可以指定一名人员,负责本航次的质量保证工作。
7.2 调查人员条件和职责7.2.1 调查项目负责人基本条件和职责如下:a)具有与调查项目相符的业绩和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掌握本项目重点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正确解释调查结果中出现的现象;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b)全面负责本调查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与资源配置,保证调查项目按时完成和成果质量。
7.2.2 首席科学家基本条件和职责如下:a)应取得由合法资质机构颁发的且与调查项目相符的上岗资质证书,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应掌握本航次重点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主要专业操作技能,能正确处理调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b)负责本航次调查活动的技术领导,能保证完成本航次调查任务;c)负责质量计划的实施,保证海上调查数据、样品的完整和准确可靠,保证实现本航次质量目标。
7.2.3 在综合调查中设学科负责人,其基本条件和职责如下:a)应取得由合法资质机构颁发的且与调查项目相符的上岗资质证书,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应掌握本学科调查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主要要素的操作技能,能正确处理调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b)在首席科学家领导下,负责顺利完成本学科海上作业和返航后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等内业活动,负责向调查项目负责人提交该航次本学科的完整调查资料;c)负责实施质量计划相关条款,保证本学科样品、调查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可靠,保证实现质量目标。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科学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等。
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
全球,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
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由于海洋本身的整体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统一起来,使海洋科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地球处于“得天独厚”的位置。
地球的大小和质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以及自转周期等因素相互的作用和良好配合,使得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温度适中(约15℃),以致它的表面同时存在着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且绝大部分是以液态海水的形式形成一个全球规模的含盐水体——世界大洋。
因此,我们的地球又称为“水的行星”。
世界海洋每年约有50.5万立方公里的海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被蒸发,向大气供应87.5%的水汽。
从海洋或陆地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作为雨或雪降落在海洋和陆地上。
陆地上每年约有4.7万立方公里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或沿地面注入河流,或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周而复始的水文循环。
海水是—种含有多种溶解盐类的水溶液。
在海水中,水占96.5%左右,其余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溶解盐类和矿物,还有来自大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氮等溶解气体。
世界海洋的平均含盐量约2.5%,而世界大洋的总盐量约为4.8亿亿吨。
假若将全球海水里的盐分全部提炼出来,均匀地铺在地球表面上,便会形成厚约40米的盐层。
目前在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超出80种。
组成海水的化学元素,除了构成水的氢和氧以外,绝大部分呈离子状态,主要有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1种,它们占海水中全部溶解元素含量的99%;其余的元素含量甚微,称为海水微量元素。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籍调查规程》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222号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籍调查规程》的通知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籍调查规程》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222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海籍管理制度,现将《海籍调查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海洋局二○○二年七月十六日海籍调查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海籍调查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内海和领海范围内的海籍调查作业。
2 引用标准GB 12763-91 海洋调查规范GB 12327-1998 海道测量规范CH 5003-1994 地籍测量规范GB 12319-1998 中国海图图式GB/T 17796-1999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3 总则3.1目的和依据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保护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海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3.2内容海籍是指国家为实行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记载各项目用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用途、使用期限、海域等级、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等基本情况的簿册和图件。
海籍调查是海域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查清每一宗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
海籍调查包括权属核查和海籍测量。
海籍调查分初始海籍调查和变更海籍调查。
初始海籍调查在海域使用申请批准前进行,变更海籍调查在海域使用权变更申请批准前进行。
3.3调查成果的法律效力海籍调查成果经审核批准并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对某一特定海区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底质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的调查。
调查观测方式有大面积调查、断面调查,有连续观测和辅助观测。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规范》是指导和规范各级海洋调查工作的主要技术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概述:由国家海洋局组织拟定的《海洋调查规范》11项系列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第8号公告”批准发布,并将于2008年2月1日起实施。
《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共11个部分,是集我国众多涉海单位和专家智慧的共同成果,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负责总体技术工作,不同部分的标准分别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等单位分别负责起草,海军和涉海有关科研单位也参加了起草工作。
11项标准中8项是在1991年《海洋调查规范》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3项是新制定的。
1991年《海洋调查规范》是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科研服务的理念起草的。
发布实施十多年来,在我国海洋调查和海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对海洋调查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海洋调查新装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原《海洋调查规范》的一些技术方法和指标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海洋调查和质量保证的要求。
为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洋调查标准,规范新形势下的海洋调查活动,为国家和沿海地区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公益服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国家海洋局组织有关单位,根据近十多年来海洋调查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和海洋学科研究的新需求,在国家科技基础标准研究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海洋调查的技术现状、海区特点和调查实践,充分考虑海洋调查质量控制的要求,参考了近年来国际上发布的最新相关文献,摒弃了原8个部分的《海洋调查规范》中一些过时的技术方法,增加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同时又新制定了3项内容。
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四: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游泳动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三部分: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四部分: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五部分:鱼类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六部分:潮间带生物物种资源调查—184—第一部分:总 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1部分 总则》GB/T 12763.1—19913 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 调查的基本程序4.1调查准备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185—4.1.2 确立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
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
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是不断推陈出新的标准,为认识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创造理想的调查环境。
它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准确的收集和记录海洋生物及其结构的信息,以提高我们对海洋的理解和认知,加强海洋研究的可靠性,让海洋研究的有效发展和应用得以实现。
海洋调查规范主要包括海洋环境调查规范和信息获取规程两个部分。
其中,海洋环境调查规范要求在调查海洋环境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系统,根据调查课题为研究对象指定调查范围,完善调查条件,提高调查的实施能力,不断提高海洋调查的有效性;信息获取规程则要求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按照规定的要求,根据调查内容采集、存储和管理信息,并定期发布数据分析报告,实现较好的信息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手段加以改进,海洋调查规范也更新换代,更加健全、更加精细,更加发挥调查技术资源的协同效应,以对海洋的结构、形态和变化趋势起到长久的观测作用,为更好的解决海洋问题和发展海洋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现行有效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现行有效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5.03.24•【文号】•【施行日期】2015.03.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环境标准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现行有效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的通知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局属各有关单位,局机关各有关部门:为加强海洋标准信息公开,推动海洋标准化工作,更好地支撑和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现将现行有效的77项海洋国家标准和225项行业标准目录印发你们。
请你们通知所属各有关单位,予以贯彻执行。
附件:1.海洋国家标准目录2.海洋行业标准目录3.海洋标准实施意见反馈表4.海洋标准获取途径国家海洋局2015年3月24日附件1海洋国家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 GB 4914-2008(代替GB 4914-1985)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2008年10月19日2009年5月1日2 GB/T 12460-2006 海洋数据应用记录格式2006年6月2日2006年12月1日3 GB/T 12462-1990 世界海洋名称代码1990年8月27日1991年6月1日4 GB/T 12763.1-2007(代替GB/T12763.1-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5 GB/T 12763.2-2007(代替GB/T12763.2-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6 GB/T 12763.3-2007(代替GB/T12763.3-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7 GB/T 12763.4-2007(代替GB/T12763.4-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8 GB/T 12763.5-2007(代替GB/T12763.5-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9 GB/T 12763.6-2007(代替GB/T12763.6-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0 GB/T 12763.7-2007(代替GB/T12763.7-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1 GB/T 12763.8-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2007年82008年2(代替GB/T 13909-1992)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月13日月1日12 GB/T 12763.9-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3GB/T 12763.10-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4GB/T 12763.11-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5 GB/T13972-2010(代替GB/T 13972-1992)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2010年9月26日2011年2月1日16 GB/T 14914-2006(代替GB/T 14914-1994)海滨观测规范2006年2月16日2006年8月1日17GB/T 15918-2010(代替GB/T 15918-海洋学综合术语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1995)18 GB/T 15919-2010(代替GB/T 15919-1995)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19 GB/T 15920-2010(代替GB/T 15920-1995)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20 GB/T 15921-2010(代替GB/T 15921-1995)海洋学术语海洋化学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21 GB/T 17108-2006(代替GB 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2006年12月29日2007年5月1日22 GB 17378.1-2007(代替GB/T17378.1-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3 GB 17378.2-2007(代替GB/T17378.2-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4 GB 17378.3-2007(代替GB/T17378.3-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5 GB 17378.4-2007(代替GB/T17378.4-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6 GB 17378.5-2007(代替GB/T17378.5-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7 GB 17378.6-2007(代替GB/T17378.6-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8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2007年102008年5(代替GB/T17378.7-1998)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月18日月1日29 GB 17501-1998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1998年10月12日1999年4月1日30 GB/T 17502-2009(代替GB 17502-1998)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1日31 GB/T 17503-2009(代替GB 17503-1998)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1日32 GB 17504-1998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8年10月12日1999年4月1日33 GB/T 17826-1999 海洋生物分类与代码1999年8月11日2000年5月1日34 GB/T 17834-1999 海底地形图编绘规范1998年8月24日2000年4月1日35 GB/T 17838-1999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规范1999年8月10日2000年2月1日36 GB/T 17839-2011(代替GB/T 17839-1999)警戒潮位核定规范2011年12月30日2012年1月1日37 GB/T 17923-1999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分析方法1999年12月6日2000年5月1日38 GB/T 18190-2000 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2000年9月27日2001年5月1日39 GB 18420.1-2009(代替GB 18420.1-200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1部分:分级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40 GB/T18420.2-2009(代替GB 18420.2-200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2部分:检验方法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41 GB 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2001年82002年3月28日月1日42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2002年3月10日2002年10月1日43 GB/T 19485-2014(代替GB/T 19485-2004)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4年4月1日2014年10月1日44 GB/T 19570-2004 污水排海管道工程技术规范2004年7月26日2005年1月1日45 GB/T 19571-2004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2004年7月26日2005年1月1日46 GB/T 19721.1-2005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1部分:风暴潮预报和警报发布2005年4月22日2005年11月1日47 GB/T 19721.2-2005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2部分: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2005年8月9日2006年2月1日48 GB/T 19721.3-2005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3部分:海冰预报和警报发布2006年6月19日2006年12月1日49 GB/T 19834-2005 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2005年7月15日2006年1月1日50 GB/T 20103-2006 膜分离技术术语2006年2月16日2006年8月1日51 GB/T 20259-2006 大洋多金属结核化学分析方法2006年6月2日2006年12月1日52 GB/T 20260-2006 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2006年6月2日2006年12月1日53 GB/T 20794-2006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2006年12月29日2007年5月1日54 GB/T 21247-2007 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2007年10月18日2008年4月1日55 GB/T 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8年10月20日2009年5月1日56 GB/T 23246-2009 电导率温度深度剖面仪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57 GB/T 23247-2009 自持式剖面循环探测漂流浮标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58 GB/T 23248-2009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59 GB/T 24558-2009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1日60 GB/T 24559-2009 海洋螺旋桨式风向风速计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1日61 GB/T 25054-2010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2010年9月26日2011年2月1日62 GB/T 26411-2010海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63 GB/T 28058-2011 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2011年12月30日2012年6月1日64 GB/T 29726-2013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3年9月18日2014年1月1日65 GB 30736-2014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2014年6月9日2015年4月1日66 GB/T 30737-2014海洋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测定流式细胞测定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67 GB/T 30738-2014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测定g能谱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68 GB/T 30739-2014海洋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69 GB/T 30740-2014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0 GB/T 30741-2014海洋大气干沉降物中总硫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1 GB/T 30742-2014海洋大气干沉降物中总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2 GB/T 30743-2014 赤潮灾害处理技术指南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3 GB/T 30744-2014深海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规范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4 GB/T 30745-2014 海域分等定级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5 GB/T 30746-2014 风暴潮防灾减灾技术导则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6 GB 30979-2014海洋倾倒物质评价规范惰性无机地质材料2014年7月24日2015年6月1日77 GB 30980-2014海洋倾倒物质评价规范疏浚物2014年7月24日2015年6月1日附件2海洋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 HY/Z 001-1988 海洋仪器产品标准化审查规定1988年3月15日1989年5月1日2 HY/Z 002-1988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细则1988年3月1989年5月15日1日3 HY/T 004-1991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档案分类法1991年7月1日1992年1月1日4 HT/T 006-1991 SBA3-2型台站声学测波仪1991年12月1日1992年7月1日5HY/T 007-1992(ZB Y116-82) 颠倒温度表1982年3月5日1983年1月1日6HY 008-1992(ZB Y188-83) 海洋仪器术语1983年9月22日1984年1月1日7HY/T 011-1992(ZB Y252-84) 抓斗式采泥器1984年9月30日1985年2月1日8HY/T 012-1992(ZB Y253-84) 机械式深温计1984年9月30日1985年2月1日9HY/T 013-1992(ZB Y254-84) 手摇绞车1984年9月30日1985年2月1日10HY 016.1-1992 (ZB Y339.1-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总则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1HY 016.2-1992 (ZB Y339.2-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低温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2HY 016.3-1992 (ZB Y339.3-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低温贮存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3HY 016.4-1992 (ZB Y339.4-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4HY 016.5-1992 (ZB Y339.5-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贮存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5HY 016.6-1992 (ZB Y339.6-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温度变化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6HY 016.7-1992 (ZB Y339.7-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恒定湿热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7HY 016.8-1992 (ZB Y339.8-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交变湿热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8HY 016.9-1992 (ZB Y339.9-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长霉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9HY 016.10-1992 (ZB Y339.10-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盐雾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0HY 016.11-1992 (ZB Y339.11-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振动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1HY 016.12-1992 (ZB Y339.12-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冲击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2HY 016.13-1992 (ZB Y339.13-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连续冲击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3HY 016.14-1992 (ZB Y339.14-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倾斜和摇摆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4HY 016.15-1992 (ZB Y339.15-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水静压力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5HY/T 017-1992(ZB Y347-85)表层水温表1985年12月12日1986年7月1日26HY/T 018-1992(ZB Y350-85)采水器1985年12月12日1986年7月1日27HY/T 019-1992(ZB A45 001-88)海洋行业标准体系表1989年3月15日1989年5月1日28HY 021.1-1992(ZB N92 004.1-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低温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29HY 021.2-1992(ZBN92 004.2-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低温贮存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0HY 021.3-1992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湿1988年7月1989年5月(ZB N92 004.3-88)热试验导则27日1日31 HY 021.4-1992(ZB N92 004.4-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温度变化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2 HY 021.5-1992(ZB N92 004.5-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长霉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3 HY 021.6-1992(ZB N92 004.6-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4 HY 021.7-1992(ZB N92 004.7-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振动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5 HY 021.8-1992(ZB N92 004.8-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冲击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6HY 021.9-1992(ZB N92 004.9-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连续冲击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7HY 021.10-1992(ZB N92 004.10-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倾斜和摇摆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8HY 021.11-1992(ZB N92 004.11-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水静压力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9HY/T 022-1992(ZB A24 001-90)中国海洋调查机构代码1990年2月10日1990年7月10日40HY/T 023-2010(代替HY/T 023-1992)中国海洋站代码 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41HY/T 024-1992(ZB A24 003-90)中国近海海洋调查断面代码1990年2月10日1990年7月1日42HY 025-1992(ZB N92 007-90)海洋仪器(设备)水下部件 涂料涂覆技术条件1990年2月10日1990年7月1日43HY/T 026-1992 (ZB N92 008-90)海洋仪器(设备)牺牲阳极的保护设计和安装1990年2月10日1990年7月1日44HY/T 027-1993 海洋仪器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和表1993年12月1日 1994年7月1日45HY/T 028-1993 海洋浊度标准液的配制1993年12月1日1994年7月1日46HY/T 030.1-1993 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法1993年12月1日1994年7月1日47HY/T 030.2-1993 中国极地考察档案著录细则1993年12月1日1994年7月1日48HY/T 031-1993 SLC9-2型直读式海流计1993年12月1日1994年7月1日49HY/T 032-1994 海洋科学文献分类法1994年01月12日1995年1月1日50 HY/T 033-1994 海洋科学叙词表1994年01月12日1995年1月1日51 HY/T 034.2-1994 电渗析技术异相离子交换膜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2 HY/T 034.3-1994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器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3 HY/T 034.4-1994 电渗析技术脱盐方法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4 HY 034.5-1994电渗析技术用于锅炉给水的处理要求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5 HY/T 036-1994 温度盐度深度综合测量系统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6 HY/T 037.1-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总则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57 HY/T 037.2-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DS14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58 HY/T 037.3-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FZS1-1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59 HY/T 037.4-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FZF2-1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60 HY/T 037.5-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FZS2-1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61 HY/T 037.6-1994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资料处理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62 HY/T 038-1995 GTL-D型膜孔径测定仪1995年2月20日1996年1月1日63 HY/T 039-1995 微孔滤膜孔性能测定方法1995年2月20日1996年1月1日64 HY/T 040-1996 系列采水器1996年9月28日1997年1月1日65HY/T 042-1996(ZB Y191-83)海洋仪器分类及型号命名办法1996年9月28日1997年1月1日66 HY 044-1997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常用消油剂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1997年1月22日1997年5月1日67 HY/T 045-1999 海洋能源术语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68 HY/T 047-1999 工程海冰技术规范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69 HY/T 048-1999 SYA2-1型实验室盐度计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70 HY/T 049-1999 中空纤维反渗透膜测试方法1999年4月24日1999年7月1日71 HY/T 050-1999 中空纤维超滤膜测试方法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72 HY/T 051-1999 中空纤维微孔滤膜测试方法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73 HY/T 053-1999 微孔滤膜2001年1月2日2002年1月1日74 HY/T 054.1-2001中空纤维反渗透技术中空纤维反渗透组件2001年7月27日2002年1月1日75 HY/T 054.2-2001中空纤维反渗透技术中空纤维反渗透组件测试方法2001年7月27日2002年1月1日76 HY/T 055-1999 折叠筒式微孔滤膜过滤芯2001年7月27日2002年1月1日77 HY/T 056-2010(代替HY/T056-2001)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业务规范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78 HY/T 057-2011(代替HY/T057-2001)海洋管理机关档案业务规范2011年7月8日2011年12月1日79 HY/T 058-2010(代替HY/T058-2001)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80 HY/T 059-2002 海洋站自动化观测通用技术要求2002年9月2002年1011日月1日81 HY/T 060-2002 中空纤维超滤装置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2 HY/T 061-2002 中空纤维微滤膜组件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3 HY/T 062-2002 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4 HY/T 063-2002 管式陶瓷微孔滤膜元件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5 HY/T 064-2002 管式陶瓷微孔滤膜测试方法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6 HY/T 065-2002 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7 HY/T 066-2002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折叠式过滤器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8 HY/T 067-2002 水处理用玻璃钢罐2002年12月2003年2月30日1日89 HY/T 068-2002饮用纯净水制备系统SRO系列反渗透设备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90 HY/T 069-2005(代替HY/T 069-2003)赤潮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91 HY 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2003年9月3日2003年10月1日92 HY/T 071-2003 表层漂流浮标2003年9月3日2003年10月1日93 HY/T 072-2003 卷式超滤技术平板超滤膜2003年9月3日2003年10月1日94 HY/T 073-2003 卷式超滤技术卷式超滤元件2003年9月3日2003年10月1日95 HY/T 074-2003膜法水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2003年12月24日2004年4月1日96 HY/T 075-2005 海洋信息分类与代码2005年4月18日2005年7月1日97 HY/T 076-2005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98 HY/T 077-2005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99 HY/T 078-2005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0 HY/T 079-2005 贻贝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1 HY/T 080-2005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2 HY/T 081-2005 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3 HY/T 082-2005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4 HY/T 083-2005 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5 HY/T 084-2005 海湾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6 HY/T 085-2005 河口生态系统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7 HY/T 086-2005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8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9 HY/T 088.1-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冬装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0 HY/T 088.2-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春秋装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1 HY/T 088.3-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大衣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2 HY/T 088.4-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夏裤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3 HY/T 088.5-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女裙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4 HY/T 088.6-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长短袖衬衣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5 HY/T 088.7-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制服面料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6 HY/T 088.8-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男冬夏帽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7 HY/T 088.9-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女冬夏帽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8HY/T 088.10-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工作帽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9HY/T 088.11-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皮鞋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0HY/T 088.12-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领带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1HY/T 088.13-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腰带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2HY/T 088.14-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帽徽、肩徽、领花、领带夹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3HY/T 088.15-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纽扣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4HY/T 088.16-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肩章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5HY/T 088.17-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工作服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6HY/T 088.18-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防寒服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7 HY/T 089-2005 波浪浮标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28 HY/T 090-2005 压力式波潮仪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29 HY/T 091-2005 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30 HY/T 092-2005 海洋实时传输潜标系统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31 HY/T 093-2005 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32 HY/T 094-2006 沿海行政区域分类与代码2006年2月14日2006年3月1日133 HY/T 095-2007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2007年4月9日2007年5月1日134 HY/T 096-2007 海水溶解氧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5 HY/T 097-2007 硫化物现场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6 HY/T 098-2007 海水pH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7 HY/T 099-2007 海水营养盐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8 HY/T 100-2007 海水浊度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9 HY/T 101-2007 海水声速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40 HY/T 102-2007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41 HY/T 103-2008 中空纤维微孔滤膜装置2008年3月4日2008年4月1日142 HY/T 104-2008 陶瓷微孔滤膜组件2008年3月4日2008年4月1日143 HY/T 105-2008 中空纤维膜N2-H2分离器2008年3月4日2008年4月1日144 HY/T 106-2008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通用技术要求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5 HY/T 107-2008 卷式反渗透膜组件测试方法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6 HY/T 108-2008 反渗透用能量回收装置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7 HY/T 109-2008 反渗透用高压泵技术要求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8 HY/T 110-2008 聚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9 HY/T 111-2008 料浆状及滤饼状氢氧化镁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0 HY/T 112-2008 超滤膜及其组件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1 HY/T 113-2008 纳滤膜及其元件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2 HY/T 114-2008 纳滤装置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3 HY/T 115-2008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4 HY/T 116-2008蒸馏法海水淡化蒸汽喷射装置通用技术要求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5 HY/T 117-2010(代替HY/T117-2008)海洋特别保护区分类分级标准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56 HY/T 118-2010(代替HY/T118-2008)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分区和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57 HY/T 119-2008 全国海岛名称与代码2008年7月28日2008年10月1日158 HY/T 120-2008 电去离子膜堆(组件)2008年7月28日2008年10月1日159 HY/T 121-2008 海域使用管理标准体系2008年11月14日2008年12月1日160 HY/T 122-2009 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1 HY/T 123-2009 海域使用分类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2 HY/T 124-2009 海籍调查规范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3 HY/T 125-2009 海洋水色光谱仪检测方法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4 HY/T 126-2009 多参数水质仪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5 HY/T 127-2010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指南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66 HY/T 128-2010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67 HY/T 129-2010海水综合利用工程废水排放海域水质影响评价方法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68 HY/T 130-2010 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69 HY/T 131-2010 海洋信息化常用术语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70 HY/T 132-2010海洋沉积物与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分析前处理微波消解法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71 HY/T 133-2010海水中颗粒物和黄色物质光谱吸收系数测量分光光度法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72 HY/T 134-2010 海平面观测与影响评价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173 HY/T 135-2010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平台系统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174 HY/T 136-2010 海洋信息元数据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175 HY/T 137-2011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2011年2月16日2011年3月1日176 HY/T 138-201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规范2011年2月16日2011年3月1日177 HY/T 139-2011 海洋行政执法档案业务规范2011年2月16日2011年3月1日178 HY/T 140-2011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79 HY/T 141-2011 海洋仪器海上试验规范2011年2月16日2011年3月1日180 HY/T 142-2011 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81 HY/T 143-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82 HY/T 144-2011 志愿船自动测报仪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83 HY/T 145-2011 坐底式声学测波仪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84 HY/T 146-2011 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2011年7月8日2011年12月1日185 HY/T 147.1-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1部分:海水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86 HY/T 147.2-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2部分:沉积物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87 HY/T 147.3-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3部分:生物体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88 HY/T 147.4-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4部分:海洋大气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89 HY/T 147.5-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5部分:海洋生态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0 HY/T 147.6-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6部分: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1 HY/T 147.7-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2 HY/T 148-2013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规范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3 HY/T 149-2013海洋执法监察事件分类与判定规范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4 HY/T 150-2013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5 HY/T 151-2013海洋微藻中溶血毒素的检测血细胞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6 HY/T 152-2013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7 HY/T 153-2013 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8 HY/T 154-2013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技术资料要求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9 HY/T 155-2013 海流和潮流能量分布图绘制方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0 HY/T 156-2013 海浪能量分布图绘制方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1 HY/T 157-2013 便携式流速流量仪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2 HY/T 158-2013 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3 HY/T 159-2013 太阳光度计测量数据校正方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4 HY/T 160-2013 海洋经济指标体系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5 HY/T 161-2013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标准体系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6 HY/T 162-2013 海洋高技术产品分类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7 HY/T 163-2013海水水处理剂分散性能的测定分散氧化铁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8 HY/T 164-2013 海岸带制图图式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9 HY/T 165-2013 连续膜过滤水处理装置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0 HY/T 166.1-2013离子交换膜第1部分:电驱动膜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1 HY/T 167-2013 大生活用海水应用系统设计规范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2 HY/T 168.1-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1部分:活性污泥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3 HY/T 168.2-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2部分:接触氧化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4 HY/T 168.3-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3部分:膜生物反应器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5 HY/T 168.4-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4部分:生态塘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6 HY/T 169-2013海水和卤水中溴离子的测定容量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7 HY/T 170-2014海洋动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18 HY/T 171-2014海洋植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19 HY/T 172-2014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0 HY/T 173-2014海水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1 HY/T 174-2014 水下营养盐自动分析仪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2 HY/T 175-2014 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3 HY/T 176-2014 海水中铁细菌的测定MPN法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4 HY/T 177-2014海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5 HY/T 178-2014海水碱度的测定pH电位滴定法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附件3海洋标准实施意见反馈表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及理由填表人工作单位职称/职务联系电话联系方式:国家海洋局科技司,郭小勇、王丽华;电话:************;传真:************。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海洋是个神奇的地方,里面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啊!从水面下的五光十色,到深海中的暗黑世界,每一寸海水都充满了生命和故事。
你知道吗?每年都有大量的海洋调查在进行,其中海洋生态调查是最关键的一部分。
想象一下,那些不为人知的海洋生物,靠着科学家的辛勤调查,才能一点一点地被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海洋生态调查指南了,嗯,尤其是那些“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份指南的那些事儿,顺便带你走进海洋调查的奇妙世界。
海洋生态调查的目的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想搞清楚海洋生物和它们的环境是怎么互动的。
你可能会想,海洋这么大,怎么调查得过来?其实呢,调查海洋生态就像是侦探破案,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细致。
海洋调查人员得收集水样、沉积物样本,甚至是海洋生物的基因信息,放到实验室里分析。
调查得越细,了解得就越透彻,最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也让大家知道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海洋生物其实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呢。
海洋生态调查并不是单纯的观察海洋生物这么简单。
你得了解它们的栖息地,研究它们的食物链,甚至有时候还要搞清楚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调查工作好像有点枯燥,实际上,做这些调查的科学家们可忙得很。
每次出海,他们就像是带着任务的“海洋侦探”,去寻找线索,解开自然界的谜团。
调查人员还要应对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天气突变、海浪太大,甚至是设备故障,真是“风雨无阻”,一点也不容易。
让我们来聊聊调查中的一些具体内容吧。
调查人员会先通过水质检测来了解海水的基本情况,比如温度、盐度、pH值等。
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能判断海洋生物是否适应这些环境。
然后,他们会深入海底进行沉积物采样。
你要知道,海底可不像水面那样明亮,那里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
科学家们得靠一些特殊的设备,像是沉积物取样器,把海底的“秘密”一一带回实验室。
看到这些样本,科学家们就能知道海底的土壤是怎样的,它里头有什么微生物,甚至是那些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的环境条件。
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的通知-国海科发[1993]290号
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的通知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的通知(国海科发(1993)290号1993年7月28日)国务院有关部、委、局,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海洋局(处)、局属各单位:由我局组织制订的国家系列标准《海洋调查规范》,已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并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系列标准包括《总则》、《海洋水文观测》、《海洋气象观测》、《海水化学要素观测》、《海洋声光要素调查》、《海洋生物调查》、《海洋地质物理调查》、《海洋调查资料处理》八个分标准,约120万字。
这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它的实施,将在统一海洋调查方法、保证调查质量、便于信息交流和提高调查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为了做好《海洋调查规范》的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我局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我局1975年制订的《海洋调查规范》同时废止。
二、今年下半年我局的三个分局将在青岛、上海、广州、分片召开《海洋调查规范》宣传会和培训班,欲参加的单位请直接与就近的分局联系。
三、因规范印刷份数较少,一般书店难以买到,欲购者可直接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93号,邮编:300171)联系订购,也可委托我局技术监督处代购。
附:海洋调查规范一览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定价(元)1GB12763.1-91海洋调查规范总则1.002GB12763.2-9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2.503GB12763.3-9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气象观测2.504GB12763.4-91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3.505GB12763.5-9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声光要素调查3.006GB12763.6-9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5.107GB12763.7-9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资料处理6.008GB/T13909-92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3909-92今年九月份可印完发行,预订价为7.70元。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规范是指在进行海洋调查活动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操作方法。
以下是一份海洋调查规范的示例,包括针对前期准备、实地调查、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环节的规范要求。
一、前期准备1.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区域和时间。
2.编制调查计划,包括具体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调查设备的选择等。
3.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调查活动合法合规。
4.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确保所有参与人员了解并遵守调查规范。
二、实地调查1.按照调查计划准时准点出发,确保调查活动按时进行。
2.核对调查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和准确性,确保能够正常进行调查工作。
3.进行实地勘察,了解调查区域的地理环境、水文、气象和生物等情况,为后续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4.按照调查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对采集的样本和数据进行合理分类、标识和保存,以备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
6.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污染调查水域,保持调查区域的原貌。
三、数据处理1.对采集的样本和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清洗、筛选、排除异常值等。
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绘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4.协调实地调查人员和数据处理人员,保证实地调查和数据处理工作的连贯性。
四、报告撰写1.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确保报告中的数据和结果准确无误,不夸大或歪曲事实。
3.补充报告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误差,保证报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及时提交调查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报告答辩和讨论。
总结:海洋调查规范是保证海洋调查工作科学、规范、可靠的基础。
通过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严格遵守实地调查规范、合理处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准确可信的报告,能使海洋调查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为海洋科学研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11章 海洋化学调查
50m 600,800,1000,1200,1500,2000,2500,3000,……以下每
千米加一层,底层
注:表层指海平面下约l m的水层
海洋化学调查
采样的顺序
• 测定溶解氧(取两瓶) • pH • 总碱度、氯度 • 五项营养盐: 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磷酸盐、硅酸盐
装取方法
溶解氧
• 将乳胶管的一端接上玻璃管。另一端套在采水 器的出水口,放出少量水洋淌洗水样瓶两次
• 用少量水样淌洗采样瓶两次,然后装取水样 500cm3,立即用处理过的0.45μm滤膜过滤,若 需保存,应加入占水样体积千分之二的三氯甲 烷,盖好瓶塞,震荡约1min,4-6℃保存
海洋生物调查
• 目的和任务 • 调查的项目和方式 • 调查时间 • 主要仪器设备
海洋生物调查
目的和任务பைடு நூலகம்
• 海洋生物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海洋生物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国防及海上工程设施和科学研究等提供 基本资料
海洋生物调查
采样方法
• 拖网:适用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 泳动物等项采样
• 采泥:适用于微生物、底栖生物采样 • 挂板和水面或水中设施上采样:适用于
污损生物采样 • 过滤:适用于微型浮游植物采样
过滤装置
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
• 调查目的 • 调查术语 • 调查内容
海洋地质调查 调查目的
• 通过海洋地质调查所收集的海底地形、底 质、重力场、磁力场等资料,为国防、航 海、渔业和各项水下工程等提供基础资料
• 为避免船对水体扰动,到站时待船停稳后 采样
• 采水位置应避开船上排污口。或调查船在 到达预定站位后,必须停止排污,防止水 样及水下仪器被污染
E-04_海洋灾害隐患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海水养殖区
海洋灾害隐患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海水养殖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养殖区灾害隐患调查的范围、步骤、方法、成果及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贝类底播、近岸池塘、HDPE(高密度聚乙烯)深水网箱、HDPE浮筏渔排四类海水养殖类型的海洋动力灾害隐患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63.2-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6-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5920-2010 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GB/T 20014.14-2013 良好农业规范第14部分:水产池塘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014.18-2013 良好农业规范第18部分:水产滩涂、吊养、底播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SC/T 6049-2011 水产养殖网箱名词术语SC/T 5001-2014 渔具材料基本术语JTS/T 231-2-2010 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SL 58-93水文普通测量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底播养殖 bottom-sowing culture将人工苗种或者半人工苗种投放到环境适宜的水域底质上,通过自然生长进行养殖的生产活动。
[GBT20014.18-2013,定义3.4]3.2深水网箱 offshore net cage指可布置在开放型或半开放型海域进行养殖生产,并能抵抗一定强度台风浪袭击的网箱,其箱体网衣依靠箱体上端的浮力和箱体下端的重力来维持垂直扩张。
3.3池塘养殖pond culture利用人工开挖或天然池塘进行水生物经济动物养殖的生产方式[GB/T 20014.14-2013,定义3.1]3.4网箱浮架 floating collar使网箱悬浮于水中的浮性框架。
【海洋环境生态学】海洋调查规范 第9部分 海洋生态调查指南_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与评价
7 人类活动要素调查7.1 海水养殖生产要素调查调查海区如果存在一定规模的养殖活动,应调查养殖海区坐标、面积,养殖的种类、密度、数量、方式;收集养殖海区多年的养殖数据,包括养殖时间、种类、密度、数量、单位产量、总产量、养殖从业人口等,并制作养殖空间分布图。
具体养殖数据根据不同海区的养殖情况相应增减。
7.2 海洋捕捞生产要素调查存在捕捞生产活动的海区,应现场调查和调访捕捞作业情况,进行渔获物拍照和统计,并收集该海区多年的捕捞生产数据,包括捕捞生产海区坐标、面积,捕捞的种类、方式、时间、产量,渔船数量(马力),网具规格,捕捞从业人口等,并制作捕捞生产空间分布图。
具体捕捞生产数据根据不同海区的情况相应增减。
7.3 入海污染要素调查存在排海污染(陆源、海上排污等)的调查海区,应调查和收集多年的排污数据,包括排污口、污染源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成分、浓度、入海数量、排污方式等,并制作排污口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图。
具体情况根据不同海区的污染源的情况相应增减。
7.4 海上油田生产要素调查存在油田生产的调查海区,应收集多年的油田生产和污染数据,包括石油平台位置、坐标、数量、产量、输油方式、污水排放量、油水比、溢油事故发生时间、溢油量、污染面积、持续时间,受污染生物种类和数量,使用消油剂种类和使用量等,并制作石油污染源分布图。
具体情况根据不同海区的污染源的情况相应增减。
7.5 其它人类活动要素调查若调查海区存在建港、填海、挖沙、疏浚、倾废、围垦、运动(游泳、帆船、滑水等)、旅游、航运、管线铺设等情况,而且对主要调查对象可能有较大影响时,应调查这些人类活动的情况,调查要素主要包括位置、数量、规模、建设和营运情况,对周围海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时间等,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程度等方面。
具体内容根据调查目标确定。
8 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与评价8.1 单元法分析8.1.1 生物量评价8.1.1.1 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包括微生物、浮游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游泳动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潮间带生物群落和污损生物群落。
海洋调查规范第六部分
海洋调查规范第六部分篇一:2015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评考题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1.()不属于环境风险调查需要收集的资料类型。
A.项目资料B.环境资料C.事故资料D.理赔资料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得分:2.002.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需要对重点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详细和深入的评价。
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低于三级评价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得分:2.003.()的任务就是要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A.规划方案分析B.规划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C.规划环境影响识别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得分:2.004.()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A.环境影响评价大纲B.环境影响报告书C.境影响报告表D.境影响登记表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得分:2.005.()泄漏后会在地面形成一个池,池内液体由于池表面风的对流而缓慢蒸发。
A.常温下的液体B.压力液体C.制冷液体D.高温液体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得分:2.006.()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环境容量控制B.目标总量控制C.指令总量控制D.最佳技术经济总量控制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得分:2.007.下列关于铁路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B.铁路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C.铁路运营将使车站周围区域生态成分产生重要变化D.矩阵法不能用于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得分:2.00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B.责权对应原则C.现实性原则D.广泛参与的原则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得分:2.009.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HY T 058-2010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HY/T 058-2010 2010年03月01日实施)前 言本标准与HY/T 058-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001年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删除了已废除和不适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2001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增加了新的引用文件(见第2章);—修改了2001年版第4章“一般规定”,更名为“总体质量控制”。
对2001年版第4章中有关质量控制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强化和完善、第5章至第12章第1节中归档范围的内容予以合并,在本版第4章中表述(2001年版的4.1、5.1、6.1、7.1、8.1、9.1、10.1、11.1、12.1;本版的第4章);—修改了2001年版第5章、第6章的表述内容,将其分别更名为“收集分类”、“整理组卷”。
对2001年版第4章中档案的收集与积累、第5章至第12章第2节中整理、组卷的内容予以合并,在本版第5章,第6章中表述(2001年版的4.2、4.4、5.2、6.2、7.2、8.2、9.2、10.2、11.2、12.2;本版的第5章、第6章);—修改了2001年版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的表述内容,将其分别更名为“编目”、“立卷归档”、 “保管利用”、“移交”。
对2001版第4章中档案的报送与保管、装订、编目、著录等内容在本版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中表述(2001年版的4.3、4.5、4.6、4.7、4.8、4.9、4.10、4.11;本版的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增加了实物档案清单的归档要求(见6.1.4);—修改并细化了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见附录A);—增加了部分档案用表格式(见附录B);—修改了档案封面格式(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中国海洋档案馆、国家海洋局机关档案室、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海 洋 调 查 规 范
6 6 测定方法 6 6 ’ 6 方法原理 加入适量的氯化锰和碱性碘化钾试剂后 ! 生成的氢氧化锰被水中溶解氧氧化为 在一定量的水样中 ! 褐色沉淀 ! 主要是 V, 加硫酸酸化后 ! 沉淀溶解 2在碘化物存在下 ! 被氧化的锰又被还原为二价 ! A= AM> 0 态! 同时析出与溶解氧原子等摩尔数的碘分子 2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析出的碘 ! 以淀粉指示终点 2 6 6 ’ ; 试剂及其配制 0 X & 6 6 ’ ; ’ 6 氯化锰溶液 W = N0 ’ (%B D I V, > C E %Y
, 具塞 @ 平底的硬质玻璃瓶 % 初次使用前要用 + 盐酸溶液或 ! " ! " E " A 水样瓶为容积 $ ( )B " ) O: L &@ P P< 天然海水浸泡 $ 然后冲洗干净 % /F *
! " ! " E " D 装取方法 , , 用少量水样淌洗水样瓶两次 * 然后装取水样约 + 如需测定氯度应加采水样 + 立即塞 ) )B ) )B &: &< 紧瓶塞 % 应在 $ /F内测定完毕 % ! " ! " # 五项营养盐 , 双层盖 @ 高密度聚乙烯瓶 % 初次使用前必须用 + 盐酸或天 ! " ! " # " A 水样瓶为容积 ( ) )B " ) O: L &@ P P< 然海水浸泡 $ 然后冲洗干净 % /F * ! " ! " # " D 滤膜处理 孔径为 ) 使用前先用浓度为 + 盐酸浸泡 + 然后用 " / (Q " ) O: L < $F * & 的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 * P P 蒸馏水洗至中性并浸泡 % 每批滤膜在使用之前 * 均必须进行空白试验 % ! " ! " # " E 装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国家海洋局组织拟定的《海洋调查规范》11项系列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第8号公告”批准发布,并将于2008年2月1日起实施。
[1] 《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共11个部分,是集我国众多涉海单位和专家智慧的共同成果,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负责总体技术工作,不同部分的标准分别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等单位分别负责起草,海军和涉海有关科研单位也参加了起草工作。
11项标准中8项是在1991年《海洋调查规范》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3项是新制定的。
目录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规定
4.1技术设计
4.2观测方式、项目及时次
4.3观测程序
4.4观测场地及使用仪器的基本要求
4.5仪器设备的配备
4.6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4.7观测资料的存储
4.8观测质量控制
4.9观测资料处理和成果提交
5海面有效能见度的观测
5.1观测要素
5.2技术指标
5.3观测和记录方法
6云的观测
6.1观测要素
6.2技术指标
6.3观测和记录方法
7天气现象的观测
7.1观测要素
7.2观测和记录方法
8海面风的观测
8.1观测要素
8.2技术指标
8.3观测和记录方法
9海面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9.1观测要素
9.2技术指标
9.3观测和记录方法
10气压的观测
10.1观测要素
10.2技术指标
10.3观测和记录方法
11降水量的观测
11.1观测要素
11.2技术指标
11.3观测和记录方法
12高空气压温度湿度的探测
12.1探测要素
12.2技术指标
12.3探测方法
12.4资料整理方法
13高空风的探测
13.1探测要素
13.2技术指标
13.3探测方法
13.4资料整理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测记录表格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云的特征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天气现象的特征
附录D(资料性附录)目力测风表1海面有效能见度参照表
表2云状分类表
表3天气现象种类及对应符号表表4漏收信号或可疑记录处理表表5连续失测处理规定表
表6规定层失测处理表
表A.1海面气象观测记录表
表A.2探空观测记录表
表D.1风力等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