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时体积显著缩小的黄土。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需采取特定的技术方案,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旨在明确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具体步骤和要点,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

二、现场勘测与设计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了解地基土的湿陷性、含水量、厚度等关键参数。

根据勘测结果,结合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路基结构,包括路基高度、宽度、排水设施等。

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换填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路基开挖与清理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路基开挖,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开挖后及时清理基底,确保无杂物、无积水,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四、路基改良材料选择根据地基土的湿陷性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改良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硬性,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五、路基改良施工将改良材料与地基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确保混合均匀度满足规范要求。

采用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法,每层填筑厚度不宜过大,确保压实质量。

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含水量,保持最佳含水率,以提高压实效果和强度。

六、路面铺设在路基改良完成后,进行路面铺设工作。

铺设前应对路基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铺设过程中要控制材料的温度、厚度、平整度等关键参数,确保路面质量。

七、质量控制与监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如含水量、压实度、平整度等。

对不合格工序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八、安全文明施工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实现绿色施工。

九、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如设置围挡、排水沟等。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1适用范围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也可供其他同等地质条件下其他等级公路路基施工参照执行。

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1.认真审核施工图和设计说明书,进行图纸会审,会审记录经有关方面签认。

2.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开工报告已办理完毕。

3.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4.确定取土场,并对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

5.对用作填料的土进行下列试验项目:(1)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或液性指数。

(2)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3)含水量试验。

(4)密度试验。

(5)相对密度试验。

(6)土的击实试验。

(7)土的强度试验(CBR值)。

(8)土的有机质含量试验及易溶盐含量试验。

(9)黄土的湿陷性判定、黄土的自重湿陷性判定及湿陷等级。

6.试验段施工(1)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施工的最佳方案,指导全线施工。

(2)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3)试验段所有的材料和机具应与将来全线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机具相同。

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填料采用不同机具压实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

一般按松铺厚度300mm进行试验,以确保压实层的均匀。

(4)试验路段施工中应加强对有关指标的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写出试验报告。

如发现路基设计有缺陷时,应提出变更设计意见。

2.2材料要求1.路堤填料(1)湿陷性黄土,其湿陷系数δs≥0.015,按湿陷性质不同分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

(2)新、老黄土均适用于路基填筑。

新黄土为良好的填料,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优先选用新黄土。

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

所有填料应进行野外取土试验,符合表1-4的规定时,方可使用。

2.复合土工膜:采用涤纶长丝纺粘非织型复合土工膜,为二布一膜结构,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的有关规定。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是出现在黄土地区的一种常见问题,其特点是在雨水浸润或基
底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案。

1. 路基改良材料选择
首先,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基改良材料。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石灰、水泥、煤灰等材料进行路基改良,以提高路基的抗湿陷能力和承载力。

2. 路基处理施工步骤
步骤一:现场勘测与设计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前,需要对道路现场进行勘测与设计,确定路基改
良的范围和施工方案。

步骤二:路基开挖与清理
在确定了路基改良的范围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开挖和清理,清除路基表层的松
软土壤和水分,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

步骤三:路基改良施工
在路基开挖与清理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路基改良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改良材料进行投入,并结合机械设备进行均匀混合和夯实,确保路基改良效果。

步骤四:路面铺设
在完成路基改良后,需要进行路面的铺设,确保路面平整、坚实,提高路面的
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度。

3. 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可采用实
地取样检测路基改良材料的含水量、密实度等指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结语
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基改良材料和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提高路基的抗湿陷性和稳定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

希望以上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能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指土壤在含水量变化时会发生较大塑性变形的黄土。

在道路填筑中,湿陷性黄土是常见的路基材料,其填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对保障路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湿陷性黄土特性分析1.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含水量变化敏感的土壤,其主要特点包括干湿变形大、抗剪强度小、干湿变形差异较大、容易发生流变性变形等。

在填筑过程中,由于湿陷性黄土的这些特点,容易出现塑性沉降、变形大、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路基填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的抗剪强度通常较低,塑性沉降较大,干湿状态的变形差异也比较明显。

因此在填筑施工中需要考虑黄土的力学性质,在填筑厚度、均布度、压实度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填筑质量和稳定性,施工时需要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填筑:(1)路基表层处理: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表层进行掏挖、修整和加固处理,以确保路基表层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2)填料的选择:选择适宜的填料材料,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选用合适的填料对路基进行填筑。

(3)压实施工:采用适当的压实设备和工艺,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压实施工,确保填筑层的均匀密实。

在填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水分控制:控制填料水分含量,避免填料水分含量过高导致填充层塑性沉降过大。

(3)填土均布:保证填土料的均匀分布,避免填土料的局部集中或偏斜,导致填充层的不均匀密实和变形。

1.填土料的质量控制在填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填土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包括填料的质量检验、水分含量测定、密度检测等,以保证填土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质量检查3.填土层的厚度控制根据路基设计要求和填土料的特性,进行填土层的厚度控制,以保证填土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实际工程中,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来进行说明。

道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妙招

道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妙招

道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妙招道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妙招1湿陷性黄土地基宜采用强夯、冲击碾压、灰土垫层或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

2路基填筑时,为加快填料水分的挥发,施工单位宜配备旋耕机(带打土装置);填筑每层应设置路拱,保证排水顺畅;填筑应连续施工,压完一层经检测合格后必须马上进行下一层的施工,以防土层干裂。

3采用强夯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要求:1)强夯施工时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消除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2)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有夯锤、起重机械、自动脱钩装置。

夯锤不宜小于10t,其底面宜采用圆形,锤底面积宜为3~6m2,夯锤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3)强夯大面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在施工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并不小于500m2的路段进行试夯,以确定夯击遍数,能量级别及影响深度。

每一遍内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c)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

4)夯击点布设,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其间距可根据击坑的形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建筑物基础结构物特点确定,在施工时,强夯宽度范围在路基排水沟外缘,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并用灰点或袋装上标明位置。

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按梅花形网格排列放样布点进行夯击,第二次夯击剩余部分,第三次按50%夯击能量进行满夯,在满夯前,应按最佳含水量洒水,待水份渗透后再进行夯击。

5)强夯上层的天然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或液限含水量的0.6倍。

在拟夯实的土层内,当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10%时,应对其增湿至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以上时,应晾晒降低其含水量。

6)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有效深度,应根据试夯结果确定。

在设计要求消除湿陷性的有效深度内,上的湿陷性系数6s均应小于0.015。

7)严格按要求进行逐点夯击,每击一次,观测一次高程并记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有浸水处理、土垫层法、强夯法、压浆法、素土桩挤密法和复层地基法等,具体措施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要求选择,以改善地基的性质和结构。

1、换填土:挖出一定深度的湿陷性黄土,用合格的土或灰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2、强夯法:用数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夯实,强力夯实基础,使浅层和深层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固。

强夯法振动大,对附近建筑物有影响。

因此,要注意施工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强夯法用于湿陷性黄土区路基处理,土壤含水量应比塑限含水量低1%~3%。

3、预浸法:钻孔注水,使其预先湿陷。

可用于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性不小于50cm的地段。

4、挤密法:用冲击、振动或爆炸形成孔洞,然后用石灰或石灰土填充,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将硅酸钠溶液通过多孔注入管压入土壤中,与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类相互作用,生成硅胶,使土壤胶结。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要点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要点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要点摘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基,它是在一定的压力的作用下,受水侵湿后土地结构迅速被破坏而产生的显著下沉的具有湿陷性的黄土,这种黄土直接影响着黄土地区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合理的制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黄土填筑路基的施工要点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要点黄土不利于路基施工的工程特性都是因水的侵入而引起,所以黄土地区路基施工,应做好排除路基附近的地下水和地面水,并对排水结构做好必要的防护与加固。

在雨季施工,更应注意使降水迅速排出至路基范围之外,不要积水。

一、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法1.1强夯法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方法是用重锤从一定的高度下落以达到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所以也被叫做动力固结法。

其主要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强大的夯击力和冲击波夯实土层,所以要重物从高处落下,一般要利用起吊设备将重量达10—25t的重锤提升到10—25m左右的高处,而后让其自由落地。

其主要的施工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①将工程的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②将夯击点的位置标注,对场地的高度进行测量;③将重锤放在夯击点的位置,并安排起重机就为;④对夯击前重锤顶部的高度进行测量;⑤把重锤吊到起先测量好的预定高度,并将脱钩装置开启,等到重锤自由落下以后,将吊钩放下,并测量锤顶的高度。

对于重锤落下后歪斜而导致的坑底不平状况及时做填平处理。

1.2三七灰土换填法三七灰土换填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主要是将地表浅层的软土或者不均匀的图层挖去,将较粗径的或者坚硬的材料回填到挖去的图层部位,而后进行夯实处理,进而形成垫层。

这种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浅层的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

在进行三七灰土换填法的处理过程当中,主要控制好以下几点:①材料的选择要进行严格审核,石灰要达到氧化钙含量不低于80%,石灰粒的直径小于5mm。

灰土用途的有机质含量要小于等于5%。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标记:病害概述病害详细分类病害的危害病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基本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病害概述害是指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湿陷性黄土的危危害危害害,使路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

这种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δs=hp-h′ph0,式中:hp为保持天然含水率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一定压力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厘米)当δs值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δs值大于或等于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

自重湿陷系数δzs按下式求出:δzs=hz-h′zh0,式中:hz为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z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厘米)。

当δzs<0.015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当δzs≥0.015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1)强夯法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

该法设备简单,原理直观,适用广泛,特别是对非饱和土加固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资省,是当前较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采用强夯发处理黄土路基时,地下水位应低于处理深度0.5m-1.0m,且湿陷性黄土厚度不大于6.0m。

强夯处治的实际效果严重受地形影响。

地形平坦,强夯能量向下传递,产生路基压实,消除湿陷性的效果;水平方向向四周压缩,产生水平的压密变形,当夯点附近有凌空面时,强夯在凌空面受约束越低,变形增大,对土体不产生压密,而是使土体松散变形。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内容摘要:摘要:以临午改建工程为例,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措施工程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干燥情况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遇水后在一定外力作用或在自重作用下强度骤降的一种特殊岩土。

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等黄土高原地区。

其中以03马兰组黄土最具有代表性。

湿陷性黄土对公路工程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现为遇水后的不均匀沉降,引起公路路面大面积开裂、下陷,从而引起其他次生公路病害,进一步加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引起恶性循环。

所以公路工程中的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公路的施工质量以及后期运营期养护工程。

省道临午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地区,公路等级为23m 宽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

设计荷载100kN.m。

沿线经过汾河阶地、昕水河阶地和山前台地。

在河流阶地以及山前台地地表覆盖有厚度达5m~9m厚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为Ⅱ级自重湿陷。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施工措施恰当与否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省道临午线K15+900~K17+100段为山前台地,地表覆盖9m厚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表冲沟、陷穴发育。

设计中对填方路段原地面清表后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消除湿陷性,对于挖方路段挖至距离路床后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消除湿陷性并设置30cm后灰土封层。

对于高挡土墙及桥台地段则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整个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性。

施工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图纸及当地实际情况,对不同段落分别采取了措施。

具体如下:1 填方路段黄土路段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防排水,避免施工场地排水不畅或浸水。

对各个处置措施的施工工艺均应设置试验段,以确定各施工参数。

1.1 填方路基基底处理在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置,处置宽度应大于路基坡脚外1/2湿陷性黄土层厚,并不小于2m。

根据设计要求,路基基底采用1000kN.m强夯处理,对于重要建筑物附近,且建筑物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路基基底清表后采用冲击碾碾压40遍。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方施工技术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方施工技术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方施工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要连霍洛三灵段改扩建工程TJ-20标段,要路线全长3。

52km。

其中路基全长3。

02km,K150+750—K150+800为填方路段,填方量为5。

3万方。

工程地质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工程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2、应用的规范、标准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 E40—2007;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 076—95;2.5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2。

6通过踏勘现场,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有关资料.2.7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艺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

3、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3。

1.1 熟悉和掌握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资料。

3。

1.2对于路基范围内的黄土陷穴及地表裂缝,逐个进行详细的调查,查看其大小、深度、范围、类型、发育形态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路基的危害程度,选择适用的工程处理措施。

3.1。

3本地区干旱少雨,路基施工的主要困难是水源缺乏,需选择综合成本低的水源。

3.1.4 搜集资料,预测高路堤工后沉降、预留宽度。

3。

1.5掌握地表水(自然汇水)的情况,合理设计临时排水系统,并与自然排水系统协调,切断流向施工作业面的水流。

3。

1。

6 特别防止集中暴雨径流给路基带来强烈的侵蚀作用。

3.1.7 填方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必须进行复测,若设计单位提供的断面图不完善,应全部补测。

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路基设计表和有关规定测设并固定路基用地界桩。

桩上标出桩号及路中心填高,并适当增设临时水准点。

截水沟、排水沟放样时,可每隔20m左右在沟内外缘钉木桩标明里程及挖深.3.1。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在道路填筑工程中使用较为常见,但其工程性质和施工工艺与其他土壤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技术1. 压实度控制:湿陷性黄土的压实度对路基工程的质量影响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何种压实机具和压实度。

一般情况下,使用振动式碾压机和平板振动轮胎碾压机进行压实,分别在黄土表层压实度达到95%和98%时,即可停止压实。

2. 布置排水系统:湿陷性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水分敏感性,对于道路工程来说,要防止雨水过多地渗透进黄土路基带入道路下层,影响道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良好的排水系统,包括导流沟、泵站等,确保雨水及时排泄,避免浸泡黄土路基。

3. 加固施工:湿陷性黄土常常出现黏稠、黏滞等特点,因此在加固施工中要注意控制水分含量,加强黄土胶结力,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加固施工过程中,可选用加固材料,如纤维网格或聚合物材料,增加黄土的加固强度。

质量控制1. 黄土采样:黄土路基施工前必须进行采样,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采样时应根据现场黄土的渗透性、含水量、发现状况等综合因素决定采样方式和位置,避免人为因素对质量造成影响。

2. 压实度测试:湿陷性黄土的路基工程质量严重依赖于压实度的控制程度,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引入压实度测试工作。

测试过程要求严格、精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为施工质量的检查和后期维护提供重要信息。

3. 强度等级检测: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强度等级检测,以保证其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测试从不同深度采样的样本强度,并据此确认路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道路工程质量及其安全使用。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2)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2)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经常出现在工程建设中的特殊土壤,其吸水性能强,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的工程问题,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得以应用。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过程中,通过浸水和强夯的方法,将土壤颗粒间的孔隙饱和,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尤其是面临较大荷载和变形要求的道路、铁路等建设。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浸水处理,使湿陷性黄土中的土粒得到饱和状态,减小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强夯处理,进一步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分为浸水阶段和强夯阶段。

在浸水阶段,首先进行降水处理,使路基表面排水畅通;然后,进行浸水操作,根据路基的具体情况,通过设置引水、停水阶段来控制浸水深度和时间。

浸水完成后,开始进行强夯处理。

根据施工规范,选用适当的强夯机进行强夯,通过定期检测和记录夯击次数和夯击能量,控制强夯的质量和效果。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人员,包括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监测人员等。

要确保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安全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需要的主要机具设备包括强夯机、水泵、排水设备等。

强夯机要选用合适的型号和规格,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施工前的土壤试验,施工中的强夯质量监测,以及施工后的质量验收等。

九、安全措施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施工场地的排水和防滑处理,对强夯机的安全操作和维护等。

同时,要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十、经济技术分析该工法的施工周期较短,经济效益显著。

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但需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一、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一般呈黄色或黄褐色,粉土含量常占60%以上,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等可溶盐类,天然孔隙比在1左右,肉眼可见大孔隙。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1.换填土2.强夯法:土的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

3.预浸法:用于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量不小于1250px的地段。

4.挤密法:通过冲击,振动或爆扩成孔,再灌以石灰或灰土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用硅酸钠溶液,通过有孔的注射管压入土中,使其与土中水溶性盐相互作用,产生硅胶,把土胶结。

三、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湿陷性黄土填筑路堤:1.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

路堤填料不得含有粒径大于100mm的块料。

2.黄土路堤边坡应拍实,并应及时予以防护,防止路表水冲刷。

3.浸水路堤不得用黄土填筑。

四、地基陷穴处理方法1.灌砂法:本法适用小而直的陷穴,以干砂灌实整个洞穴。

2.灌浆法:本法适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

3.开挖回填夯实:本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

4.导洞和竖井:本法适用较大、较深的洞穴。

5.处理好的陷穴,其土层表面均应用石灰:土=3:7的石灰土填筑夯实或铺填透水材料加以改善。

石灰土厚度应按设计严格执行。

如原设计未要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750px。

【真题】适用于较大、较深地基陷穴的处理方法有( )。

【2015】A.灌砂法B.开挖回填夯实法C.灌浆法D.导洞和竖井回填夯实法E.真空预压法【答案】BD【解析】地基陷穴处理方法:1)灌砂法,适用小而直的陷穴;2)灌浆法,适用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3)开挖回填夯实,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 4)导洞和竖井,适用较大、较深的洞穴。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黄土的多种不利于路基及路基施工的工程特性,均由水引起,用黄土填筑路基,需要掌握其路基施工的技术要点,用好防排水工程,满足路基施工要求。

七要点如下。

一、路基填料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粒较多,填筑路基时应破碎到小于10cm的块料,并且老黄土不能用作填筑路床的材料;新黄土则是良好的路基填料,可用于路堤及路床的施工。

但新老黄土不得混用,如果在老黄土上填筑新黄土时,老黄土应由小于2%的路拱,以利排水,且新老黄土不得交替填筑。

同一层次上得黄土其填筑厚度要均匀。

二、路基断面路基断面施工的标准是迅速排除路基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或消除黄土的各种病害,以减轻或避免因路基的变形而引起路基破坏或变形,为此可用以下考虑。

(1)路基横坡应尽可能大(不小于3.0%),以便迅速排除降水。

(2)路肩与路面的接缝处作防渗处理,以防水分下渗。

(3)做好填筑界面的结合处理,黄土路堤易在填挖交界面产生裂缝,应采取挖土质台阶、强夯或用土工钉来加强结合、防止在结合处被拉开。

三、路基高度黄土填筑路基后,受降水、温度等环境气候因素及行车荷载的影响,土体崩解、湿陷、产生下沉。

黄土高路堤竣工后后期因自重压密固结产生很大的压缩下沉,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

黄土高路堤基底应做加夯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黄土高路堤应尽量安排早施工,早完工,以便铺筑路面时工后沉降基本完成。

四、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的目的是使路基及底路基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把含水量、气温变化对路基引起的破坏性应力减小至小于交通荷载所造成的破坏,从而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能。

多数道路的损坏是由于路基发生变形及缺少抗负载能力所造成的。

路基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对于黄土地区正在施工及施工完毕后的路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果做到防水、保湿,可防止路基形成软点,也可减少因冰冻引起的路面冻胀作用,减少路面病害。

施工时应特别注意:1.开工前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善,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排水网系,使危害路基稳定的地面水、地下水顺畅排走,必要时予以补充和修改。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水量和可塑性的土壤,在路基工程中容易发生湿陷变形,给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方案,以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工程,总里程为X千米,路基宽度为X 米。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路线段落中存在湿陷性黄土层,约深X米。

为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需要进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

二、施工准备2.1选派合适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和操作。

2.2调集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

2.3采购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水泥、石子、砂土等。

2.4安排合理的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劳务人员等。

三、施工工艺3.1原地处理工艺将挖掘机在黄土表层进行剥离,剥离范围为X米宽,并倾倒到指定区域。

然后使用装载机将剥离的黄土进行堆放和转运,将黄土弄碎,形成颗粒度较小的黄土材料,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3.2搅拌桩法处理工艺根据勘察结果,选取一定的施工点布设搅拌桩,采用搅拌桩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

3.2.1搅拌桩施工前,需先进行桩位的标定和测量,确保桩位的精度。

3.2.2挖掘机开挖桩位,将搅拌桩机安装在挖掘机臂上,通过旋转和下压的方式将水泥和黄土充分混合。

3.2.3搅拌桩机沿着预定桩位进行搅拌,混合深度为X米。

3.2.4搅拌完毕后,使用挖掘机进行桩顶削平,并进行实验室取样分析。

四、施工安全措施4.1在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线,提醒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4.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4.3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

4.4操作施工机械设备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质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4.5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路基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道路时非常常见的基础形式,它在造价上要远低于其它基础形式,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却非常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要掌握好技术和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1.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比如路基的沟渠、排水系统的建设,还要对路基经过的地貌和土质情况进行调查。

给出相应的路基填筑方案,并确保从取土场到路基区域的路段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地面、地质条件。

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大量的地面变形。

2. 填筑工艺黄土填筑层的选取。

填筑层的选取应该基于对于地质情况的评估,并且应该对于这些层的孔隙度和压缩性进行测试。

被选出来的黄土应该离线,不应该有明显的分层或者局部固化。

为了避免水分的侵入和流失,打底层后应该让土层充分干燥。

黄土填筑的挖掘。

因为施工面积比较大,所以可以采用机器进行挖掘,但是挖掘机应该被精心地调整以确保填土均匀且不出现裂缝。

填充黄土。

黄土应该在填筑层上进行均匀分布,并且要进行压实以降低它的水分含量,这一步最好采用振动压实机。

为了确保填土的均匀性,应该采用多次填筑来完成这一任务。

在填土完成之后,检查并切割路面。

为车辆行驶和行人行走创造合适的路面。

确保路面比较平坦并且没有明显的升降、裂缝和塌陷。

质量控制1. 对于黄土填筑层进行检测。

进行红外线干燥烘烤试验和膨胀性试验,以确定黄土层的孔隙度和压缩性能。

2. 制定健全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质量持续、规范。

3. 严格把控现场施工环境。

在检测学会,并提前排除隐患。

4. 在填土层进行施工前,对于路基基础进行排查,确定是否存在原有基础或者隐蔽灌注动态水位线等。

5. 严格进行施工契约书的规定。

总结: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时,应该首先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黄土填筑时要采用适当的填土层厚度和挖掘技术,然后再利用振动压实机进行压实,最后要进行检查。

而质量控制方面要严格把控现场施工环境、制定健全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等。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一、湿陷性黄土的土质特点湿陷性黄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率高,遇水后承载力迅速降低,沉降量大,失水则形成干缩裂缝。

由于其承载力较低,直接在湿陷性黄土上修筑路基,会造成路基失稳或产生不均匀沉降,故需进行处理。

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挖除换填、桩基处理、化学固结、强夯处理等。

2.强夯法施工具有机具简单,所需人工少,施工技术易于掌握,施工速度相对较慢、施工成本低的特点。

三、强夯法施工原理强夯法施工是把一定吨位的夯锤提高到相应的高度,然后让其自由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它是基于动力压密理论,通过夯锤对土体的冲击作用,使土中的空气溢出,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土体的孔隙比,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其湿陷性,增大土体的干密度,来提高地基承载力。

四、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

2.测量放样,夯点布设。

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

3.试夯。

根据设计夯击能和夯锤重计算提升高度。

4.主夯。

普遍的控制方法为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

施工时,若同一点连续发生跳锤,表现为夯沉量很小,则可以止夯。

5.副夯。

为加固主夯点之间相对松散的部分。

当地下水位低,孔隙水压力很小,土体为非饱和土时,主副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缩短为3天。

6.满夯。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主夯和副夯旨在加固深层地基(1m以下),而满夯虽然能量较低,但满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地表形成一坚硬的板结层,强度很高,厚度在50-100cm之间,而且夯后一段时间内,其强度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7.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有湿陷性系数、地基承载力,另外可辅以沉降观测。

8.场地整平,下道工序施工。

五、施工组织1.每一作业段长度定在160米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每作业段配备两台夯机比较合理,一台进行主夯,另一台进行副夯,主夯夯机最后进行满夯,而第二台夯机又可进行第二作业段的主夯,如此交替进行。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副夯与主夯之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减小孔隙水压力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具体间隔时间要根据实际含水量来确定,一般为一周。

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成套施工工法(2)

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成套施工工法(2)

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成套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成套施工工法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指在水分作用下,容易发生收缩和膨胀变化的土壤。

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土,湿陷性黄土对道路建设和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成套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以其独特的施工流程和技术措施,对湿陷性黄土进行改良和加固,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二、工法特点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成套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针对湿陷性黄土土壤的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改良,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路基改良,缩短工期。

3. 施工工艺成熟,已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和验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三、适应范围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成套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范围:1. 湿陷性黄土土质特点明显的道路工程,如高速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

2. 需要提高路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工程,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对湿陷性黄土进行改良:1.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采用特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改良剂,对湿陷性黄土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工程性能。

2. 混合技术:将改良剂与湿陷性黄土进行混合,使其均匀分布,并通过特定工艺控制湿度和容重。

3. 现场加固技术:采用现场加固设备,对湿陷性黄土施加荷载,促使其发生固结和排水,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4. 排水改良:通过加设排水设施,对湿陷性黄土进行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膨胀和收缩变形,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1. 剖面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对黄土路基进行削方整平,清除表层杂物和不均匀夹杂物。

2. 改良剂的添加:根据设计比例,将改良剂逐步加入湿陷性黄土中,通过反复搅拌和混合,使其充分融合。

3. 施工加固:使用加固设备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加固,施加一定的荷载,促使土壤发生固结和排水作用。

4. 排水设施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对路基进行排水设施的施工,确保路基排水畅通。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含量变化下易产生塑性变形的土壤,其在路基填筑中容易引起变形、开裂和沉降等问题。

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下面将就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湿陷性黄土特性分析湿陷性黄土在路基填筑中的主要问题是塑性变形大,吸水膨胀性强。

这种土壤在吸水后容易发生体积变化,导致路基变形、开裂等问题。

在进行填筑施工前,必须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吸水膨胀性和塑性变形特点。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1、路基平整: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前,必须先进行路基的平整处理,确保路基表面平整、无坑洼和凹凸。

2、加固处理: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可以采用加固措施来增强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土工格栅、地膜等。

3、填筑施工:填筑施工前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筑层厚度,然后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填筑,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和均匀性。

4、压实处理:填筑完成后,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确保填筑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用于填筑的黄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填筑层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4、加固层质量控制:如果采用加固措施,需对加固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加固效果和稳定性。

5、监测和检测:填筑完成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路基变形:如果发现路基填筑后出现变形问题,需及时对其进行整治,如加固处理或重新压实等。

2、路基开裂:湿陷性黄土容易产生裂缝,对此需及时修补和加固,同时进行下次施工时加强控制。

3、沉降问题:部分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后会产生沉降,需对其进行整治,恢复路基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只有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处理问题,才能保证填筑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1 适用范围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也可供其他同等地质条件下其他等级公路路基施工参照执行。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1. 认真审核施工图和设计说明书,进行图纸会审,会审记录经有关方面签认。

2. 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开工报告已办理完毕。

3. 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4. 确定取土场,并对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

5. 对用作填料的土进行下列试验项目:(1)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或液性指数。

(2)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3) 含水量试验。

(4) 密度试验。

(5) 相对密度试验。

(6) 土的击实试验。

(7) 土的强度试验(CBR值) 。

(8) 土的有机质含量试验及易溶盐含量试验。

(9)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黄土的自重湿陷性判定及湿陷等级。

6. 试验段施工(1) 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施工的最佳方案,指导全线施工。

(2) 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3) 试验段所有的材料和机具应与将来全线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机具相同。

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填料采用不同机具压实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

一般按松铺厚度300mm进行试验,以确保压实层的均匀。

(4) 试验路段施工中应加强对有关指标的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写出试验报告。

如发现路基设计有缺陷时,应提出变更设计意见2.2 材料要求1. 路堤填料(1) 湿陷性黄土,其湿陷系数δ s≥0.015 ,按湿陷性质不同分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

(2) 新、老黄土均适用于路基填筑。

新黄土为良好的填料,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优先选用新黄土。

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

所有填料应进行野外取土试验,符合表1-4 的规定时,方可使用。

2. 复合土工膜:采用涤纶长丝纺粘非织型复合土工膜,为二布一膜结构,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T019)的有关规定。

3. 土工网格:采用硬质平网,其纵、横向抗拉强度、最大延伸率应满足《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T019)的有关规定。

4. 土工钉:采用φ 18 钢筋,长度为1.2m,用于加固陡坎和填挖结合部。

插钉A:采用普通φ 18钢筋;插钉B:采用普通φ 8钢筋。

以上两种插钉均用于固定土工网格。

5. 石灰:生石灰CaO、MgO含量不小于80%,未消化残渣含量不大于15%。

6. 膨胀螺钉、高强螺栓及钢板条:用于对桥头台背土工网格进行固定,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2.3 机具设备1. 机械:主要有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自行式羊足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自卸汽车、洒水车及旋耕耙、蛙式打夯机、手扶式振动夯等。

2. 工具及检测设备:小推车、铁锹;环刀、灌砂筒、弯沉仪、靠尺、钢尺等。

2.4 作业条件1. 场地已清理、平整,临时施工便道已修筑完毕,施工用水、电满足施工要求。

2. 路基沿线黄土陷穴及需做地基处理的路段已查明。

3. 地上及地下障碍物等已处理完毕。

4. 临时排水、防水设施已施工完毕。

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清表→处理地下陷穴→地基加固→路基施工3.2 操作工艺1.测量放线参照由测量队制订的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专项方案执行。

2. 清表参照“路基土石方”相关内容进行。

3. 处理地下陷穴(1) 根据施工前调查提供的陷穴,进一步探明陷穴的供给来源、水量、发展方向及对路基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2) 对通过路基路床的陷穴,要向上游追踪至发源地点。

在发源地点把陷穴进口封堵好,并引排周围地表水,使其不再向陷穴进口流入。

(3) 对已有的陷穴,可以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

开挖的方法可以采用导洞、竖井和明挖等。

(4) 处理好的陷穴,其土层表面均应用3∶7 灰土填筑夯实或铺填老黄土等不透水材料加以改善,其厚度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如原设计未作明确规定时,其厚度不宜小于300mm,并将流向陷穴的附近地面水引离,防止形成地表积水及水流集中产生冲刷。

(5) 黄土陷穴的处理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宜在路基填方或挖方边坡外,上侧50m,下侧10m~20m。

若陷穴倾向路基,虽在50m以外,仍应作适当处理。

对串珠状陷穴应彻底进行处治。

(6) 黄土陷穴的处理方案、工作量等应由施工单位会同建设、设计及监理单位认可,并履行相关手续后执行。

4. 地基加固(1) 当地基土层具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应考虑地基在路堤自重和活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下沉。

可分别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重锤夯实、强夯、灰土桩挤密加固、换填土等措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下沉量。

(2) 地基加固验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

5. 路基施工(1) 排水、防水设施1) 在路堑顶部及路堤的靠山侧做好排水工程,将地表水、地下水引入有防渗层的水沟内排走。

2) 若基底为非湿陷性黄土,且无地下水活动时,做好两侧的施工排水、防水设施。

3) 若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应采取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减少地基地层湿陷性下沉。

其地下排水构造物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

4) 高路堤路基施工期间,应在两侧或一侧(超高段)设临时阻水、拦水设施,以防雨水冲毁边坡。

(2) 挖方路堑施工:操作方法详见“路基土石方”相关内容。

(3) 一般路堤填筑1) 施工中严格控制碾压时黄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3%范围内,并不低于最佳含水量,有利于保证实际碾压含水量在要求范围之内。

2) 要求在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含水量的检测,当含水量达到要求后,随即碾压;当含水量过小时,采用洒水车对土体水分进行补充,再进行碾压;若含水量过大时,不要急于碾压,应进行翻松晾晒至所需含水量再进行碾压,必要时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

3) 路堤填至设计高程后,应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

(4) 特殊路基( 陡坎、高填方)填筑: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部,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

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根据不同断面,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

1) 陡坎高度或填挖结合部高差H小于等于8m,路堤全幅填筑的情况按图1-3 处理。

过程如下:①在清表碾压后的地基表面先填筑两层素土,采用试验段松铺厚度,压实度标准以设计和规范要求为准。

②在新老土结合处楔进一排土工钉,间距为1m,打入老土600mm,外部留600mm。

③重复a、b 两个步骤。

④当填筑高程达到老土平台高度时,在结合处加铺一层土工网格,采用插钉A、B 进行固定。

⑤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填筑到设计标高。

2) 陡坎高度或填挖结合部高差H小于等于8m,路堤非全幅填筑的情况按图1-4 处理。

过程如下:①在清表碾压后的地基表面先填筑两层素土,采用试验段松铺厚度,压实度为90%以上。

②在新老土结合处楔进一排土工钉,间距为1m,打入老土600mm,外部留600mm。

③重复前两个步骤。

④当填筑达到90区顶标高,即将进入93 区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采用插钉A、B 进行固定。

⑤当填筑高度距路基设计标高即将进入95 区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并采用插钉A、B 进行固定。

⑥当填筑高度达到路基设计标高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同样,采用插钉A、B 进行固定。

3) 陡坎高度或填挖结合部高差H大于8m处理。

①为将高边坡进行修整,做成6m~8m的台阶,台阶高宽之比为1∶1。

②碾压后的地基表面先填筑两层素土,采用试验段松铺厚度,压实度为90%以上。

③在新老土结合处楔进一排土工钉,间距为1m,打入老土600mm,外部留600mm。

④重复前两个步骤。

4) 高填方:冲沟深度大于20m,路段长度大于20m的路段按图1-6 描述的方法处理。

处理过程如下。

①在冲沟底部,依照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填筑,要求压实度达90%以上。

②当填筑标高达到路基90 区、93 区分界线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固定方法同前。

③当填筑标高达到路基93 区、95 区分界线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固定方法同前。

④当填筑标高达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固定方法同前。

5) 高填方冲沟深度大于20m,路段长度小于12m的情况(参见图1-7) 。

①在冲沟底部,依照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填筑,要求压实度达90%以上。

②当填筑标高达到路基90 区、93 区分界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长度通铺至挖方段内部1m(施工中做1m的平台) 。

③当填筑标高达到路基93 区、95 区分界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长度通铺至挖方段内部,比下层土工网格多伸出1m。

④当填筑标高达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加铺一层土工网格,长度通铺至挖方段内部,比中层土工网格多伸出1m。

6) 对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5) 桥涵台背回填1) 桥梁台背填土高度小于5m或大于10m时,土工网格的铺设应在换填范围底基层以下1.5m 的深度范围,每500mm铺设一层,共铺设三层;当填土高度大于等于5m且小于等于10m时,台背应通铺,加筋范围应延伸到锥坡前缘。

2)桥梁台背处治不在原地面上进行,必须对原地面整平、压实,并铺设300mm灰土垫层后,再铺设土工网格。

3)土工网格铺设时人工拉紧,不允许出现卷曲或褶皱,必要时用插钉将其固定在填土表面。

4)土工网格强度高的方向垂直路基轴线方向铺设,相临两幅网格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0mm,搭接部位用延伸率较小的尼龙绳呈“ Z”字型穿绑。

5)铺设土工加筋材料的土层表面应平整,严禁表面有坚硬凸出物,施工时为防止对土工材料造成损伤,在铺设后不得使用施工机械对土工网格进行直接碾压,先松铺300mm回填土后再进行碾压。

6)土工网格摊铺后要及时填筑填料,避免阳光长时间暴晒;土工网格的存储也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或被雨水淋泡。

7)加筋材料与台背的连接应采用经防锈处理的膨胀螺钉、高强螺栓及钢板条锚固,其中膨胀螺栓每 2.0m 一个,高强螺栓每 1.0m 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