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2)

合集下载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余弦辐射体:辐射体的辐射强度在空间方向上的分布满足dIe=dIeocosθ的辐射体称为余弦辐射体。

2.发光强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定义的?答:发光强度的单位是坎德拉(cd);定义:一个光源发出的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若在一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 W/sr,则该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1cd。

3.色温:色温度是指在规定两波长处具有热辐射光源的辐射比率相同的黑体的温度。

4.大气湍流效应对光传播的影响有哪些?答:影响有使光传播出现所谓光束截面内的强度闪烁、光束的弯曲和漂移(也称方向抖动)、光束弥散畸变以及空间相干性退化等现象。

5.半波电压:在式中,当光波的两个垂直分量Ex'、Ey'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时所需要加的电压,称为半波电压。

6.光的布拉格衍射效应:当入射光与声波面间夹角满足一定条件时,介质内各级衍射光会相互干涉,各高级次衍射光将互相抵消,只出现0级和+1级衍射光,即产生布拉格衍射。

7.自然旋光效应和法拉第旋光效应:(1)平面偏振光在某些各向异性介质中沿光轴传播时,其振动方向会随传播距离增大,而连续旋转的现象。

(2)磁场引起介质折射率变化而产生的旋光现象。

(区别)法拉第旋光方向与磁场H有关,是一种非可逆过程;而自然旋光现象中,不存在旋光方向随光传播方向反转的现象。

8.如何抑制后向散射?答:1、适当地选择滤光片和检偏器,以分辨无规则偏振的后向散射和有规则偏振的目标反射;2、尽可能地分开发射光源和接收器;3、采用距离选通技术。

9.声光扫描器的容量-速度积:为声光扫描器的容量-速度积,它表征单位时间内光束可以指向的可分辨位置的数目。

10.光子效应与光热效应:(1)单个光子的性质对产生的光电子起直接作用的一类光电效应;(2)探测元件吸收光辐射能量后,并不直接引起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而是把吸收的光能变为晶格的热运动能量,起起探测元件温度上升,温度上升的结果又使探测元件的电学性质或其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答案

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答案(全国2)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A【解析】设2m o lZ n 参与反应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 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 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项正确。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生理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突肌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A.前馈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D.负反馈E.自身调节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单纯扩散D.出胞E.入胞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B. 壁细胞分泌盐酸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十二指肠与空肠B. 胃与十二指肠C.D.结肠上段E.结肠下段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该人的血型是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8. 受寒冷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 甲状腺激素C.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B.昼夜变动小于1℃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E.与年龄无关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A 静脉血液B 毛细血管血液C 动脉血液D 组织细胞E 肺泡气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A. 全部Na+通道失活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C.多数K+通道失活D. 部分Na+通道失活E.膜电位处在去极过程中13.A.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B C.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破裂的特性 D.红细胞耐受机E.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14.心电图的QRS波反映了A. 左、右心房去极化B. 左、右心房复极化C. 全部心肌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D. 左、右心室去极化E. 左右心室复极化15. 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B.不需细胞膜耗能C.顺浓度差转运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E.能将Na+泵出16.原尿中的Na+含量A.高于血浆B.与血浆相同C.低于血浆D. 与肾小管液相同E. 低于终尿17.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A. 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降低E. 肾小球滤过增加 E.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18.关于内脏痛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定位不准确B.对刺激的分辨力差C.常为慢痛D.对牵拉刺激敏感E. 必伴有牵涉痛19.下列哪种激素是腺垂体合成的A.黄体生成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D. 雌激素E.催产素20.侏儒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A. Vit D3B. 糖皮质激素C. 甲状旁腺激素D.生长激素E. 甲状腺激素21.下列组织器官中,散热的主要部位是.A.骨骼肌B.皮肤C.心脏D.下丘脑E.肾脏22.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A. 血液中的H+B. 脑脊液中的CO2C. 脑脊液中的H+D. 脑脊液中PO2E. 血液中的CO223.呆小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A. Vit D3B. 糖皮质激素C. 甲状旁腺激素D.生长激素E. 甲状腺激素2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反应B. 反射C. 适应D. 反馈E. 整合25.肺通气中所遇到的弹性阻力主要是A. 肺泡表面张力B. 胸内压C. 气道阻力D. 惯性阻力E. 粘性阻力26.下列哪期给予心室肌足够强的刺激可能产生期前收缩A.等容收缩期B. 快速射血期C. 缓慢射血期D. 快速充盈期E. 等容舒张期27.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理完整性B.绝缘性C.双向性D.可被河豚毒阻断E.易疲劳28.具有较强的促进胰酶分泌作用的激素是A. 胰泌素B. 胃泌素C. 胆囊收缩素D. 抑胃肽E. 胰岛素2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血液的重力作用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E.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30.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B.突触前膜超极化C.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E..触前膜内递质耗竭3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A.瞳孔缩小B.胃肠运动加速C.汗腺分泌增加D.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E. 逼尿肌收缩32. 耳蜗中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为A.低频听力B.高频听力C.中频听力D.中低频听力E.高中频听力33.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是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34 生命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大脑皮层35.某人潮气量500ml,无效腔气量150ml,呼吸频率12次/分,则每分肺泡通气量为A.3.6 LB.4.2 LC.4.8 LD.5.6LE.6 L36.激活胰蛋白酶原的主要物质是A.盐酸B.组胺C.肠致活酶D.组织液E.胰蛋白酶37. 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液粘滞度B. 微动脉口径C. 红细胞数目D.血管长度E.小静脉口径38.形成内髓部渗透压的主要溶质是A. NaClB. NaCl和KClC. KCl和尿素D. NaCl和尿素E. 尿素和磷酸盐39.下列哪项可能成为心脏的异位起搏点A.窦房结B. 心房肌C. 心室肌D. 房室交界结区E. 浦肯野氏纤维40.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为零B..高于正常C. 低于正常D.无限大E.正常41.关于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起自感觉接替核B.C.D.E.维持或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42.骨骼肌细胞的膜电位由-90mV变成-95mV时称为A. 极化B. 去极化C. 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43.下列哪项可引起肌梭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A.α-运动神经元兴奋B. γ-运动神经元兴奋C. 梭外肌收缩D.E.梭外肌松驰44.小脑后叶中间带受损的特有症状是A. B. C. D. E.平衡失调45. 脊休克的发生机理是A. B. C. D.E. 失去了大脑皮层的下行始动作用46.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A.胞体-树突型B. 胞体-胞体型C.树突-树突型D. 胞体-轴突型E.轴突-轴突型47.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密切相关的离子是A. Na+B. Ca2+C.Mg2+D.Cl—E.K+48.最大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称为A.余气量B.肺活量C.补吸气量D.深吸气量E.功能余气量49.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1期的形成机制是A Na+内流与K+外流B Ca2+内流与K+外流C K+外流D Na+内流与Ca2+内流E Cl-内流50. 比较不同个体心脏泵血功能最好的指标是A.每搏量B.心输出量C.心指数D.射血分数E.心力储备51.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神经纤维所传导的信号是A.递减信号B.递增信号C. 高耗能信号D.数字式信号 E模拟信号52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含氮类激素A. 黄体生成素B. 雌激素C.雄激素D.糖皮质激素 E .醛固酮53.保持某一功能活动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D 负反馈E 自身调节5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离子有关A Cl—B K+C Na+D Fe2+E Ca2+55.吸收VitB12的部位是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结肠上段E.结肠下段56.给高热病人酒精擦浴降温的机理是A. 辐射B. 蒸发C. 对流D. 传导E. 以上都不对57.骨骼肌上的受体是A. αB. βC. ΜD. Ν 1E. N258.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相同的A .总渗透压 B. Na+浓度 C.K+浓度 D. Mg2+浓度 E Ca2+浓度59. 60 Kg 体重的人,其体液量和血量分别为A. 40 L与4 LB. 36 L 与4.8 LC. 20 L 和 4 LD. 30 L 与 2 LE. 20 L 和 2 L60.血中哪一激素出现高峰可作为排卵的标志A .卵泡刺激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三、名词解释1.渗透性利尿各种因素使得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的现象.2.肺扩散容量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是衡量呼吸膜换气功能的指标。

2009年全国高考卷2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

2009年全国高考卷2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
U/V 6
5
4
01
2
3
4 I/A
A
B
C
D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由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 UI 图线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为 6V,内阻为 0.5Ω。此电源与三个均为 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
时测的路端电压为 4.8V,A 中的路端电压为 4V,B 中的路端电压约为 4.8V。C 中的路端
侧 ”、 “右 侧 ”或 “中 央 ”) ; 否 则 , 在 可 能 的 条 件 下 , 应 重 新 选 择 量 程 , 并 重 复 步 骤 ( 3) (4)。
(6)测量完成后,将选择开关拔向_______________位置。 答案(3)短接 (4)红 黑 (5)中央 (6)OFF 【解析】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首先要机械调零,在选择量程后还要进行欧姆调零而 且每一次换量程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3)将红黑表笔短接,即为欧姆调零。测量二极管的反
向电阻时应将红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接负极。欧姆表盘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的 刻度线比较均匀,所以尽量让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央。测量完成后应将开关打到 OFF 档。
23、(13 分) 某同学得用图 1 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
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约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 图 2 所示,图 2 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 0.10m,P1、P2 和 P3 是轨迹图 线上的 3 个点,P1 和 P2、P2 和 P3 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A
DC
D、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
P
小然后逐渐变大
答案 BD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宽为 AB 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 BC 面,

00043.2009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卷答案(大纲)

00043.2009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卷答案(大纲)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鸡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 a CO 3沉淀的水中通入CO 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 a HCO 3 饱和溶液,又有C a CO 3沉淀生成。

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理科II卷)

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理科II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理科II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卷(自动保存的)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卷(自动保存的)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综合第Ⅰ卷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H H –– 1 C 1 C –– 12 N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 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 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 B.1:5 C. 2:3 D.2:5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 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 3沉淀的水中通入CO 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 3 饱和溶液,又有CaCO 3沉淀生成B. 向Na 2 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 2与原Na 2 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 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D. 向Na 2 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结晶析出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物理部分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物理部分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错.根据波的特点D正确.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t v a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 m F 31=,得3=乙甲m m ,由ts m a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 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2009--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卷

2009--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D错误。

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答案B【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

2009年高考试卷----- 物理理综(全国卷2).

2009年高考试卷-----  物理理综(全国卷2).

mg
B、
v02
2 g (1
f
和 v0 )
mg mg f
mg
C、
v02 2 g (1
2
f
)
和 v0
mg f mg f
mg
D、
v02 2 g (1
2
f
)
和 v0
mg mg f
mg
21. 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 ABC 为直角三角形(AC 边末画出),AB 为直角边
ABC=45°;ADC 为一圆弧,其圆心在 BC 边的中点。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1.5。P 为一贴
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
E1 E2 100% =________⑥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E1
第一课件网
x1 x2 =____③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 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
求出小球从 P1 运动到 P2 所用的时间为______④__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 水平速度为________⑤__________ m/s (均可用根号表示)。 (3) 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 0.50m。设 E1 和 E2 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
完成下列真空:(重力加速度取 9.8m/s2 )
(1) 设 P1 、 P2 和 P3 的横坐标分别为 x1 、 x2 和 x3 ,纵坐标分别为 y1 、 y2 和 y3 ,
从 图 2 中 可 读 出 y1 y2 =____ ① _____m , y1 y2 =____ ② ______m ,
第一课件网
第Ⅰ卷 (选择题)

200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综真题参考答案二、选择题答案BD。【解析

200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综真题参考答案二、选择题答案BD。【解析

200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综真题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答案BD 。

【解析】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A 错误;B 正确;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错误;D 正确。

答案B 。

【解析】天体的运动满足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22Mm v G mRR =可知v =可见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0.44v v ==≈木地,B 正确。

16. 答案A 。

【解析】依据右手定则,正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上偏,负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下偏,因此电极a 、b 的正负为a 正、b 负;当稳定时,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则qE=qvB,可得6316010 1.3/0.04310E U v m sB Bd --⨯===≈⨯⨯,A正确。

17. 答案BD 。

【解析】0-2t0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0F a m=,2t0 时刻的速度为001022F t v a t m==,在3t0时刻的瞬时速度0021053F t v v a t m=+=,则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2000005153F t F t P F m m==,A 错误;B 正确;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由动能定理可得22200225122k F t W E mv m=∆==,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200256F t P m =,D 正确。

18. 答案D 。

【解析】将立体图画成平面图,如图所示,可见P 点沿电场线方向为MN 的四等分线,故P点的电势为34V,D 正确。

19. 答案C【解析】依据右手定则,可知在0-2π内,电流方向M 到O ,在在电阻R 内则是由b到a ,为负值,且大小为212BL I R ω=为一定值,~2ππ内没有感应电流,3~2ππ内电流的方向相反,即沿正方向,3~22ππ内没有感应电流,因此C 正确。

20. 答案BC.【解析】对于物块由于运动过过程中与木板存在相对滑动,且始终相对木板向左运动,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向右,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直至相对静止而做匀速直线运动,B 正确;对于木板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受到物块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则木板的速度不断减小,知道二者相对静止,而做直线运动,C 正确;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不会停止,D 错误。

2009年高考物理部分(全国卷2)试卷及答案

2009年高考物理部分(全国卷2)试卷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 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 错.根据波的特点D 正确.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分别为A .13和0.30s B 0.30s B..3和0.30s C .13和0.28s D 0.28s D..3和0.28s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t v a D D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 m F 31=,得3=乙甲m m ,由t s m a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16. 如图,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测试题七年级语文命题人: 审题人:注意事项:1. 命题范围:七年级英语1-6单元2.本卷共14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4.答案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0分)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让我们进行一次愉快之旅,尽情地抛洒我们收获的喜悦!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yun 酿 苦抖擞卷帙2. 经典诗文默写。

(6分)(1) 天街小雨润如酥,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韩寒《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外》)(2) 七八个星外, 。

,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3)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 唱出婉转的曲子, (朱自清《春》)3. 下面是某同学的周记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3分) ① 七年级开学时,我总想着中学里高手如林,我是不大可能成为学习上的领导者的。

伴着这种想法,我学习的积极性不怎么高。

第一次测试,我考出了极其一般的成绩。

○2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令我如此不满意的成绩,竟名列前茅在班里。

“或许,我看轻自己了吧。

”我想我应该是有实力的,只是被消极的想法局限住了自己。

○3如果我试着去冲破它,战胜它,应该会不会更加优秀呢? (1) 第○1句中 一词运用不当,应改为 ;(1分) (2) 第○2句中 和 语序应调换;(1分) (3) 第○3句中成分赘余,应删去 一词。

(1分) 4.仿照下面句式,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关于“幸福”的排比句。

(4分)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 , ,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世界上许多国家设立了“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

有人建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2009年高考试卷——理综(全国卷2)Word版

2009年高考试卷——理综(全国卷2)Word版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 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 3沉淀的水中通入CO 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 3 饱和溶液,又有CaCO 3沉淀生成B. 向Na 2 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 2与原Na 2 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 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D. 向Na 2 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结晶析出9.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理综]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理综]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这是数学家()于1981年提出的。

A、华罗庚B、柯朗C怀尔德D、J.G.Glimm2、“指导学生如何学?”这句话表明数学教学设计应以()为中心。

A、学生B、教材C、教师D、师生3、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等,这表明数学术语日趋()A、人本化B、生活化C、科学化D、社会化a 当a>0时;4、a=|a|={ a 当a=0时;这体现数学()思想方法a 当a<时;A、分类B、对比C、概括D、化归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

其判断形式是()A、全称肯定判断(SAP)B、全称否定判断(SEP)C、特称肯定判断(SIP)D、特称否定判断(SOP)6、数学测验卷的编制步骤一般为()A、制定命题原则,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B、明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编拟双向细目表。

C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制定命题原则。

C、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二、填空题(每格2分,共44分)7、在20世纪,数学学习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向的发展历程。

8、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而研制的,这是我国数学教育史上的划时代大事。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体现基础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②;③。

10、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的过程。

”11、“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

12、数学新教材实现从学科中心向促进的价值取向。

1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已有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学生探究发现的,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14、数学思维抽象概括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D错误。

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答案B【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

2009年全国新课标理综高考试卷加答案

2009年全国新课标理综高考试卷加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理综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 卷第3333——41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实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23 CL35.5 C U 63.6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B. B. 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C 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D 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2. 2. 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1 D2 B3 B4 C5 D6 A7 D8 D9 D 10C 11 B 12 A 13 B 14 AD 15 B 16 BC 17 B 18 AD 19 BD 20 A 21 BD22.(5分)(3)短接 (4)红 黑(5)中央 (6)OFF22【解析】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首先要机械调零.在选择量程后还要进行欧姆调零而且每一次换量程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3)将红黑表笔短接,即为欧姆调零.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应将红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接负极.欧姆表盘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的刻度线比较均匀,所以尽量让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央.测量完成后应将开关打到off 档.23.(13分)(1)0.61; 1.61; 0.60(2)0.20; 3.0(3)8.223【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 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12y y -=0.60m.31y y -=1.60m. 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12x x -=0.60m.(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 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2at x =∆,解得时间约为0. 2s,则有s m t x v o /0.32.060.0===(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221o mv =4.5m,则根据=-121E E E 0.08224.(15分)(1)导线框的感应电动势为 t ∆∆=φε ① B l ∆=∆221φ ② 导线框中的电流为 I=R ε ③式中R 是导线框的电阻,根据电阻率公式有 sl R 4ρ=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将k t B =∆∆代入得 ρ8kls I = ⑤ (2)导线框所受磁场的作用力的大小为BIl f = 6 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t B Il t f ∆∆=∆∆ ⑦由⑤⑦式得 ρ822S l k t f =∆∆ ⑧24【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k l t s B t 221/=∆'∆=∆∆=φε……①在线框产生的感应电流,R I ε=……②s l R 4ρ=,……③联立①②③得ρ8kls I =(2)导线框所受磁场力的大小为BIl F =,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t B Il t F ∆∆=∆∆,由以上式联立可得ρ822s l k t F =∆∆.25.(18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
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12 N – 14 O -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
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
于血钙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 .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5.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
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 2:3
D .2:5
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8. 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A . 向含有Ca 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 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 3 饱
和溶液,又有CaCO 3沉淀生成
B. 向Na 2 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 O2与原Na 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等质量的N aHCO 3和Na 2 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
D. 向Na 2 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 HCO 3结晶析出
9.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A. 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 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 .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10. 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

按溶液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④①②⑥⑤③
C. ①④②⑥③⑤
D. ①④②③⑥⑤
11. 已知:2H2(g)+ O2(g)=2H2O (l ) ΔH= -571.6KJ · mol -1
CH 4(g)+ 2O 2(g )=CO 2(g )+2H 2O(l) ΔH = -890KJ · 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
12、1 mol HO ﻩ与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 aO H的物质的量为 —OC — O —OCCH 3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