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历史时期的长城的变迁

摘要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历代统治者都对长城加以修筑和修缮。长城的变迁是也因此构成了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和边防的变迁史。历史上的长城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今天仍有着较大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防御体系;长城;历史变迁;作用价值

一引言

在冷兵器时代,军事防御体系十分重要。长城则是这个防御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我国的长城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它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产物,是社会大变动的产物,是常备军出现战争盛行的产物。现代史学界均把春秋战国之交,作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线,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普遍出现,与封建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封建社会的私有制与奴隶社会的私有制相比,是更高级的私有制,不仅范围扩大了,而且私有财产的积累也大大增加,远非奴隶社会可比。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城是为保护封建私有制而出现的,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在冷兵器时代,相对先进的农业民族,其军队并不比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的骑兵强悍,有时双方的攻击力量甚至完全相反。因此,历史时期的中原的农耕民族往往面临一个十分现实的北部边防问题,如西汉与匈奴、东汉西晋与鲜卑、隋与突厥、唐与回鹘、五代北宋与契丹、南宋与女真、明代与瓦剌、鞑靼、满人都是如此。长城集城防、运输、通讯为一体,对于游牧民族骑兵而言,长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了一种防御作用,故历代统治者都乐此不疲,不断加以维修和增修。

因此,从春秋战国时期直到明代,各个朝代对长城的修筑一直没有间断,不同时期长城的界限和长度也各有不同。当然,各个时期的长城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几千年来长城在政治意识和军事战略上的作用功不可没,而长城也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时期长城的演变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直到封建社会的末期,各个朝代为了加强边防,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都对长城进行了修筑和修缮。一定程度上说,我国历史时期的长城的演变史就是我国封建王朝北部边防的变迁史。

1.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

《诗经》:“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普遍认为这是公

元前9世纪周宣王为防御猃狁而修建的城堡,是为长城的雏形。到了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各国为了相互防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长城,成为大规模修筑长城之始。这个时期所修的长城包括各国之间互防的长城和北方各国的边防长城。

各国之间互防的长城包括齐长城、楚长城、魏西长城、魏南长城、赵南长城燕南长城、中山长城。齐长城又名“巨防”,西至平阴,东至狼牙全长500多公里。楚长城,又名“方城”,它已宛城为核心,东西北三面筑城而防。魏西长城,又名“河右长城”,在今陕西东部合阳、澄城、大荔一代。魏南长城,又名“卷长城”,在今河南原阳一带。两城均为防御秦国而修建。赵南长城是赵国为防魏国而修,在今河北磁县与河南临漳县一带。燕南长城是燕国在燕赵边界修的长城,在今河北蓄水、大城一带。中山长城是中山国(今石家庄地区附近)为防赵国而修建的。

北方各国的边防长城包括赵北长城、燕北长城、秦长城。赵长城分成两段,一段从今狼山石兰计山口至呼和浩特北,一段从乌拉特前旗经过包头北、呼和浩特到卓资。燕北长城西起张家口西北,经赤峰、开原、宽甸、丹东东越鸭绿江到朝鲜博川附近的清川江口为止。秦长城西起临洮,东经固原、环县到横山山脉东行,一支经绥德、米脂到秦上郡治所肤施附近,一支北经神木、东胜到内蒙的托克托。

2.秦长城

战国时秦为了统一国家的需要,拆除了六国留下的互访长城,并在秦嬴政二十六年最后攻灭齐国后,派蒙恬利用旧秦、赵、燕长城的基础,加以连缀、修缮和增广,形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今甘肃岷县、临洮,东北方向越过黄土高原到内蒙古而东,到今辽宁境入今朝鲜,直到今平壤西,比明代长城长。

秦长城大体分为东、中、西三段。

东段长城大致走向为:自内蒙古化德县境,往东经过河北康保县、内蒙古太仆寺旗、多伦县南、河北丰宁、围场县北、内蒙古赤峰市北境及奈曼与库伦旗南境到达辽宁阜新市北面。由于该段长城所经过地带的自然条件差别较大,故而长城的修筑也就就地取材,“用险制塞”“垒石为城,树榆为塞”等不同的方法。

中段长城大致走向为:自内蒙古兴和县北经黄旗海北岸,绕过集宁市北境,

顺着大青山向西绵延,经过察右中旗、武川县南部、固阳县北部的大庙、银号、西斗铺,然后北倚阴山,南依黄河后套为嶂,经五原、杭锦后旗北境,西抵乌兰布和沙漠北缘。

西段长城是凭借黄河天险而成,以嶂塞城堡为主,不全是互相连接的长城,在临套一带,仍可看到残留的城墙若断若续,如游动起伏的长龙。当地地名还有叫做“长城坡”、“长城口”的。

秦始皇“因地形、用险制塞”修筑万里长城,具体体现在长城大多建在山梁上,并且内线为比较缓和的斜坡;在长城穿越河谷的地段,或者以沟堑代替墙壁,或者在河谷一侧增筑一段平行的墙壁;而两山之间则用天然石块砌成石墙,形成险要的“石门”;在长城穿越山谷要道的地方,往往筑起一条如同封山水库大坝一样的石筑或土石混筑的“挡路塞”,并在侧旁修建城堡,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秦朝万里长城的防御功能。

3.西汉长城

汉代为了防御匈奴进攻,重新修缮并增筑长城。汉长城修筑最重要的一点是将长城修到了河西地区,自金城郡西令居县至酒泉郡、玉门县、敦煌到盐泽(罗布泊)附近。另汉代还曾将长城修到盐泽以西,另在酒泉之东北延弱水到居延泽,称居延塞。汉代新修“塞外列城”,西起居延泽,东至五原以北。汉代长城的东起点在朝鲜清川江,向东延伸比秦长城短,但总体上汉长城为2万多里,远比秦长城长。

西汉的长城大体也可以分为三段。

西汉长城西段自内蒙古额济纳旗苏古诺尔湖畔起,沿额济纳河南下,至甘肃金塔县境循北大河向西折转,沿北山山地南麓和疏勒河畔,直至敦煌县西北小方盘成。再向西经罗布泊、孔雀河畔延伸,不在筑城墙,而是绵延的烽燧。

西汉长城中段指内蒙古商都以西至额济纳旗之间的西汉长城,西汉初年所筑的外城采用复线形式,分布在秦长城北面的草原上。

西汉长城东段指内蒙古商都以东至辽东半岛的西汉长城。河北承德地区的西汉长城位于秦燕长城以南,明长城以北,构造仍然是“用险制塞”。内蒙古赤峰地区的西汉长城分布在战国时期和秦统一后的秦始皇长城以南。辽宁境内的西汉长城自辽宁阜新市往东,经彰武、法库、开原,然后折儿向南,经新宾、宽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