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地悲剧。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1、什么是公地悲剧。 自从加特勒﹒哈丁(Garrett Hardin)富有挑战性 的文章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以来,“公地悲剧” 这个表述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 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 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 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 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 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 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 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它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个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 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
2、公地悲剧的成因
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 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 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由于在缺乏约束 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 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 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 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 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 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公地悲剧”并 非绝对地不可避免。
奥尔森对在群体理论中表示出的乐观主义 提出了挑战。在他的著作的第一页,奥尔森概 括了这一人们所认可的观点: 关于群体易于为维护集团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 观点,在逻辑上应该是理性的和自利的行为这 一已被普遍接受的前提出发所得出的结果。换 句话说,如果某一群体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 目标,并且如果这一目标的实现会使所有群体 成员的境况都比过去更好,那么已有的逻辑推 论便是,只要在这个群体中的个人是理性的和 自利的,他们就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行动。 (Olson,1965;1)
(二)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 “无论是对公共财产资源所作的经济分析还是哈丁 关于公地悲剧的论述”,都说明“在自然资源 和野生动植物问题上避免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的 唯一方法,是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制度来终 止公共财产制度”。——罗伯特·J·史密斯 (Robert ·J· Smith, 1981: 467) “为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低效率,完全的私有财产 权的建立是必要的”——韦尔奇(Welch)
二、 当前的政策方案
(一)以“利维坦”为唯一的方案。 即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解决公共事物的悲剧。 “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解 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 到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它也只有 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奥 普尔斯(Ophuls,1973:228) 爱伦费尔德(Ehrenfeld, 1974)提出的看法是“人 们不能期待私人对维护公地的兴趣,那么就需要由公共机 构、政府或国际权威实行外部管制”。 在对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后,卡鲁瑟和斯通纳(Carruthers and Stoner, 1981: 29)提出的看法是:没有公共控制,“过度放牧、 公共 牧场土壤的侵蚀,或者以较高的成本捕到较少的鱼”,都 必然发生,他们的结论是:“如果经济效率来自于公共财 产资源的开发,那就要求对公共财产资源实行公共控制” (1981:29)
(三)对于这两种方案的总结: 无论中央集权的倡导者还是私有化的倡导者,都把 制度的变迁必须来自外部并强加给受它所影响 的个人,作为中心的信条。但是,尽管他们对 “国家”在为提高效率而变更制度方面所具有 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上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建 议的制度变迁方法仍有很大的差别。 极少有制度不是私有就是公共的——或者不是“市 场的”就是“国家的”。许多成功的公共池塘 资源制度,冲破了僵化的分类,成为“有私有 特征”的制度和“有公有特征”的制度的各种 混合。所谓“成功”,是指这些制度在存在着 搭便车和逃避责任的诱惑的环境中,能使人们 取得富有成效的结果。
10 10
-1 11 D 2 C 1
11 -1
0 0
C
C
D
D
博弈一:哈丁的牧人博弈
(三)、集体行动的逻辑
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在《集 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书中,以个人追求 他们共同福利为参照,对促使个人追求他们共 同福利的困难性,做了一个与囚犯困境博弈密 切相关的考察。群体理论认为:具有共同利益 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共同利益而行动 (Bentley,1949;Truman,1958)。
2 2
C
C
D
D
博弈二:完全信息的中央当局博弈
该模型假设: *中央政府对背叛策略的人课以2利润单位的处 罚; * 中央政府知道牧地的持续草产量为(L),并 能无成本地发现并惩罚背叛策略的人; *博弈二的内在假定是中央机构无代价地监督所 有牧人的活动并正确地实施制裁。
10-2x 10-2x
-1-2x 11-2x D
11-2x -1-2x
-2y -2y
C
C 2
D
C 1
D
博弈三:不完全信息的中央当局博弈
该模型说明: 假定中央政府惩罚背叛者的概率为y(正确 回应),未能惩罚背叛者的概率为1-y(错误回 应), 中央机构惩罚合作行为的概率为x(错误行 为),为对合作行为加以惩罚的概率为1-x(正 确行为)。 在博弈二的情形中,x=0,y=1
三、替代方案选择:
一、理论的替代解决方案 二、 经验性替代解决方案
理论的替代解决方案
在以下的博弈中,牧人自己能够达成一个有约束力 的合约。承诺实行由他们自己制定合作策略。 引入一个参数e,表示执行协定的费用 牧人必须事先就放养多少牲畜进行谈判。在谈判中, 他们将就如何分享牧地的负载能力和如何分担 执行协定所需费用的各种策略进行讨论。而合 约并不都能实施,除非得到牧人们的一致同意。 在谈判中,任何一位牧人提出非平等分享牧地 的负载能力但平等分担执行费用的建议,都会 被另一位牧人否定。结果是唯一可行的协定—— 以及所导致的博弈均衡——是两位牧人平等分享 牧地的实际产草量,并在每个牧人支付的执行 费用低于10的条件下,平等分担执行他们协议 的费用。
在人们引证最多的一段话中,奥尔森指出: 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 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的手段,促使个人为 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 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活群体的 利益而采取行动。(Olson,1965;2 红色部分 为原文所有) 这种观点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的,即 如果一个人的集体物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不会 被排除在获取这一物品所带来的收益之外,那 么这个人就不会有动机为这个集体物品的供给 自愿奉献力量。
建议在牧人中强制实行私有化的人要把牧 场分为两半,一半分给一个牧人,另一半分给 另一个牧人。现在每个牧人将在一个比较小的 地块上与自然展开博弈,而不是在一个较大的 地块上与另一个牧人展开博弈。现在牧人需要 投资建造篱笆并对它们进行维护,还要在监督 和制裁活动上投资,以强制执行对放牧地块的 分割(B﹒Field,1984,1985b)。 据认为,这时每个放牧人出于对自身利益 追求的动机,将选择只放牧L/2的牲畜。 假定:草地完全同质 。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 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 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 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 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 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 品因产权难以界定(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太高)而被竞争性地 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这是一个悲剧。每个人都被锁定进一个系统。这个系 统迫使他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上无节制地增加他自己的牲畜。 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使用的社会里,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最 佳利益,毁灭是所有的人趋之若鹜的目的地” (Hardin,1968:1,244)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讲授:韩国明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集体行动逻辑的演进》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著 上海三联出版社
“该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一群 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 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 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 面对搭便车、 规避责任或其 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 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一、反思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三种富有影响的模型
对这三种模型的总结:
这些模式的中心问题都是搭便车问题。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 不被排斥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 的利益作贡献,而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如果所有的人都选择 搭便车,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 如果,搭便车的诱惑支配了决策进程,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人提供公共物品,另一些人搭便车,这时, 集体利益的供给达不到最优水平。
“公地悲剧”展现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 狈景象——无休止地掠夺。“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此。根 据哈丁的讨论,结合我们对挣扎在生活磨难中的人们的理 解,“公地悲剧”的发生机理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勤劳 的人为个人的生机而算计,在一番忽视远期利益的计算后, 开始为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 度,没有强制,最后,导致公共财产——那个人们赖依生 存的摇篮的崩溃,所以,美国学者认为,公地悲剧发生的 根源在于:“当个人按自己的方式处置公共资源时,真正 的公地悲剧才会发生。“公地悲剧”的更准确的提法是: 无节制的、开放式的、资源利用的灾难。就拿环境污染来 说,由于治污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计企图把企业成 本外部化。这就是赫尔曼·E.戴利所称的“看不见的脚”。 “看不见的脚”导致私人的自利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 碎片。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公地悲剧”源于公产的 私人利用方式。其实,哈丁的本意也在于此。事实上,针 对如何防止公地的污染,哈丁提出的对策是共同赞同的相 互强制、甚至政府强制,而不是私有化。
10 10 C 10-e/2 10-e/2 2
-1 11 11 -1 D C
0 0
10 10
-1 11 11 -1
D C 2
0 0
囚犯二
囚犯1 不承认
不承认
承认
囚犯1,10年;囚犯2, 3个月
各一年
承认
囚犯1,3个月;囚犯2, 各8年 10年
哈丁的牧人博弈(该博弈具有囚犯困境的结构) 假设: *一块牧地所能供养的牲畜数量是有限的。我们把 这个有限的数量假设为L。 在两个人参与的博弈中: * “合作”策略被认为是放养人放养L/2的牲畜, 此时,每人获利10单位; * “背叛”策略则是每个人放养尽可能多(大于 L/2 )的牲畜,此时两人获利为0。 * 一人放养数量限定在L/2 内,另一人放养他想 要放养的数量,“背叛者”获得11单位的利润, “受骗者”获得-1。 *当他们两个人相互背叛时,他们的获利为零,这 就被称作哈丁的放牧人博弈。
具体说明集中控制政策支持者想法的一个 方法,是使用作为这一政策方案基础的假设来 修改哈丁的牧人博弈。集中控制的支持者想有 外在的政府机构来决定特定的、在中央政府看 来最优的放牧策略:中央政府决定谁能使用牧 地,他们能够在什么时候使用牧地,能够喂养 多少牲畜。
10 1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2 C 1
9 -1
(二)、囚犯困境博弈 ( Prisoner`s dilemma )
模型表述: 两名嫌疑犯被带到拘留所,分别看管。地 方检察官确信他们犯有某项罪,但他们没有足 够的证据在审判中证明他们有罪。他分别告诉 这两名囚犯他们面临的选择:承认有罪或不承 认有罪。如果两名囚犯都不认罪,地方检察官 将编造一些非常小的罪名,如偷窃或非法持有 武器控告他们,他们将会受到轻微的处罚;如 果两个人都承认了,就会被起诉,但检察官会 建议不给他们最严厉的惩罚;但是如果一个人 承认,另一个人不承认,承认的回因此受到宽 大处理,而不承认的则会加重罪名。以坐牢的 年份作为结果,该策略问题可概括如下: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1、什么是公地悲剧。 自从加特勒﹒哈丁(Garrett Hardin)富有挑战性 的文章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以来,“公地悲剧” 这个表述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 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 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 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 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 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 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 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它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个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 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
2、公地悲剧的成因
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 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 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由于在缺乏约束 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 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 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 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 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 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公地悲剧”并 非绝对地不可避免。
奥尔森对在群体理论中表示出的乐观主义 提出了挑战。在他的著作的第一页,奥尔森概 括了这一人们所认可的观点: 关于群体易于为维护集团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 观点,在逻辑上应该是理性的和自利的行为这 一已被普遍接受的前提出发所得出的结果。换 句话说,如果某一群体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 目标,并且如果这一目标的实现会使所有群体 成员的境况都比过去更好,那么已有的逻辑推 论便是,只要在这个群体中的个人是理性的和 自利的,他们就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行动。 (Olson,1965;1)
(二)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 “无论是对公共财产资源所作的经济分析还是哈丁 关于公地悲剧的论述”,都说明“在自然资源 和野生动植物问题上避免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的 唯一方法,是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制度来终 止公共财产制度”。——罗伯特·J·史密斯 (Robert ·J· Smith, 1981: 467) “为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低效率,完全的私有财产 权的建立是必要的”——韦尔奇(Welch)
二、 当前的政策方案
(一)以“利维坦”为唯一的方案。 即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解决公共事物的悲剧。 “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解 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 到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它也只有 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奥 普尔斯(Ophuls,1973:228) 爱伦费尔德(Ehrenfeld, 1974)提出的看法是“人 们不能期待私人对维护公地的兴趣,那么就需要由公共机 构、政府或国际权威实行外部管制”。 在对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后,卡鲁瑟和斯通纳(Carruthers and Stoner, 1981: 29)提出的看法是:没有公共控制,“过度放牧、 公共 牧场土壤的侵蚀,或者以较高的成本捕到较少的鱼”,都 必然发生,他们的结论是:“如果经济效率来自于公共财 产资源的开发,那就要求对公共财产资源实行公共控制” (1981:29)
(三)对于这两种方案的总结: 无论中央集权的倡导者还是私有化的倡导者,都把 制度的变迁必须来自外部并强加给受它所影响 的个人,作为中心的信条。但是,尽管他们对 “国家”在为提高效率而变更制度方面所具有 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上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建 议的制度变迁方法仍有很大的差别。 极少有制度不是私有就是公共的——或者不是“市 场的”就是“国家的”。许多成功的公共池塘 资源制度,冲破了僵化的分类,成为“有私有 特征”的制度和“有公有特征”的制度的各种 混合。所谓“成功”,是指这些制度在存在着 搭便车和逃避责任的诱惑的环境中,能使人们 取得富有成效的结果。
10 10
-1 11 D 2 C 1
11 -1
0 0
C
C
D
D
博弈一:哈丁的牧人博弈
(三)、集体行动的逻辑
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在《集 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书中,以个人追求 他们共同福利为参照,对促使个人追求他们共 同福利的困难性,做了一个与囚犯困境博弈密 切相关的考察。群体理论认为:具有共同利益 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共同利益而行动 (Bentley,1949;Truman,1958)。
2 2
C
C
D
D
博弈二:完全信息的中央当局博弈
该模型假设: *中央政府对背叛策略的人课以2利润单位的处 罚; * 中央政府知道牧地的持续草产量为(L),并 能无成本地发现并惩罚背叛策略的人; *博弈二的内在假定是中央机构无代价地监督所 有牧人的活动并正确地实施制裁。
10-2x 10-2x
-1-2x 11-2x D
11-2x -1-2x
-2y -2y
C
C 2
D
C 1
D
博弈三:不完全信息的中央当局博弈
该模型说明: 假定中央政府惩罚背叛者的概率为y(正确 回应),未能惩罚背叛者的概率为1-y(错误回 应), 中央机构惩罚合作行为的概率为x(错误行 为),为对合作行为加以惩罚的概率为1-x(正 确行为)。 在博弈二的情形中,x=0,y=1
三、替代方案选择:
一、理论的替代解决方案 二、 经验性替代解决方案
理论的替代解决方案
在以下的博弈中,牧人自己能够达成一个有约束力 的合约。承诺实行由他们自己制定合作策略。 引入一个参数e,表示执行协定的费用 牧人必须事先就放养多少牲畜进行谈判。在谈判中, 他们将就如何分享牧地的负载能力和如何分担 执行协定所需费用的各种策略进行讨论。而合 约并不都能实施,除非得到牧人们的一致同意。 在谈判中,任何一位牧人提出非平等分享牧地 的负载能力但平等分担执行费用的建议,都会 被另一位牧人否定。结果是唯一可行的协定—— 以及所导致的博弈均衡——是两位牧人平等分享 牧地的实际产草量,并在每个牧人支付的执行 费用低于10的条件下,平等分担执行他们协议 的费用。
在人们引证最多的一段话中,奥尔森指出: 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 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的手段,促使个人为 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 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活群体的 利益而采取行动。(Olson,1965;2 红色部分 为原文所有) 这种观点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的,即 如果一个人的集体物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不会 被排除在获取这一物品所带来的收益之外,那 么这个人就不会有动机为这个集体物品的供给 自愿奉献力量。
建议在牧人中强制实行私有化的人要把牧 场分为两半,一半分给一个牧人,另一半分给 另一个牧人。现在每个牧人将在一个比较小的 地块上与自然展开博弈,而不是在一个较大的 地块上与另一个牧人展开博弈。现在牧人需要 投资建造篱笆并对它们进行维护,还要在监督 和制裁活动上投资,以强制执行对放牧地块的 分割(B﹒Field,1984,1985b)。 据认为,这时每个放牧人出于对自身利益 追求的动机,将选择只放牧L/2的牲畜。 假定:草地完全同质 。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 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 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 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 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 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 品因产权难以界定(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太高)而被竞争性地 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这是一个悲剧。每个人都被锁定进一个系统。这个系 统迫使他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上无节制地增加他自己的牲畜。 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使用的社会里,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最 佳利益,毁灭是所有的人趋之若鹜的目的地” (Hardin,1968:1,244)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讲授:韩国明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集体行动逻辑的演进》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著 上海三联出版社
“该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一群 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 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 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 面对搭便车、 规避责任或其 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 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一、反思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三种富有影响的模型
对这三种模型的总结:
这些模式的中心问题都是搭便车问题。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 不被排斥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 的利益作贡献,而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如果所有的人都选择 搭便车,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 如果,搭便车的诱惑支配了决策进程,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人提供公共物品,另一些人搭便车,这时, 集体利益的供给达不到最优水平。
“公地悲剧”展现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 狈景象——无休止地掠夺。“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此。根 据哈丁的讨论,结合我们对挣扎在生活磨难中的人们的理 解,“公地悲剧”的发生机理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勤劳 的人为个人的生机而算计,在一番忽视远期利益的计算后, 开始为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 度,没有强制,最后,导致公共财产——那个人们赖依生 存的摇篮的崩溃,所以,美国学者认为,公地悲剧发生的 根源在于:“当个人按自己的方式处置公共资源时,真正 的公地悲剧才会发生。“公地悲剧”的更准确的提法是: 无节制的、开放式的、资源利用的灾难。就拿环境污染来 说,由于治污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计企图把企业成 本外部化。这就是赫尔曼·E.戴利所称的“看不见的脚”。 “看不见的脚”导致私人的自利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 碎片。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公地悲剧”源于公产的 私人利用方式。其实,哈丁的本意也在于此。事实上,针 对如何防止公地的污染,哈丁提出的对策是共同赞同的相 互强制、甚至政府强制,而不是私有化。
10 10 C 10-e/2 10-e/2 2
-1 11 11 -1 D C
0 0
10 10
-1 11 11 -1
D C 2
0 0
囚犯二
囚犯1 不承认
不承认
承认
囚犯1,10年;囚犯2, 3个月
各一年
承认
囚犯1,3个月;囚犯2, 各8年 10年
哈丁的牧人博弈(该博弈具有囚犯困境的结构) 假设: *一块牧地所能供养的牲畜数量是有限的。我们把 这个有限的数量假设为L。 在两个人参与的博弈中: * “合作”策略被认为是放养人放养L/2的牲畜, 此时,每人获利10单位; * “背叛”策略则是每个人放养尽可能多(大于 L/2 )的牲畜,此时两人获利为0。 * 一人放养数量限定在L/2 内,另一人放养他想 要放养的数量,“背叛者”获得11单位的利润, “受骗者”获得-1。 *当他们两个人相互背叛时,他们的获利为零,这 就被称作哈丁的放牧人博弈。
具体说明集中控制政策支持者想法的一个 方法,是使用作为这一政策方案基础的假设来 修改哈丁的牧人博弈。集中控制的支持者想有 外在的政府机构来决定特定的、在中央政府看 来最优的放牧策略:中央政府决定谁能使用牧 地,他们能够在什么时候使用牧地,能够喂养 多少牲畜。
10 1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2 C 1
9 -1
(二)、囚犯困境博弈 ( Prisoner`s dilemma )
模型表述: 两名嫌疑犯被带到拘留所,分别看管。地 方检察官确信他们犯有某项罪,但他们没有足 够的证据在审判中证明他们有罪。他分别告诉 这两名囚犯他们面临的选择:承认有罪或不承 认有罪。如果两名囚犯都不认罪,地方检察官 将编造一些非常小的罪名,如偷窃或非法持有 武器控告他们,他们将会受到轻微的处罚;如 果两个人都承认了,就会被起诉,但检察官会 建议不给他们最严厉的惩罚;但是如果一个人 承认,另一个人不承认,承认的回因此受到宽 大处理,而不承认的则会加重罪名。以坐牢的 年份作为结果,该策略问题可概括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