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况及其发展
数学专业学科概况及内涵
引言概述: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方法。
作为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与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数学专业学科的概况及内涵,以便于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正文内容:一、数学专业的学科范畴1.线性代数1.1.向量空间与线性方程组1.2.矩阵与线性变换1.3.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4.最小二乘法与正交投影1.5.计算与应用2.微积分2.1.极限与连续性2.2.导数与微分2.3.积分与定积分2.4.曲线与曲面积分2.5.应用与发展3.概率与统计3.1.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3.2.期望与方差3.3.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3.4.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3.5.数据分析与统计模型4.数学分析4.1.实数与数列极限4.2.函数与连续性4.3.高阶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4.4.泰勒展开与多项式逼近4.5.序列与级数5.数论与代数5.1.整数与素数5.2.同余与模运算5.3.群论与环论5.4.字母与矩阵5.5.数论与密码学二、数学专业的内涵及其重要性1.分析思维1.1.逻辑推理与证明方法1.2.抽象概念与问题建模1.3.进行严密证明与辩证思考1.4.快速分析与解决复杂问题1.5.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2.抽象表达2.1.数学语言与符号系统2.2.精确表达与完备描述2.3.命题与推理的推导2.4.逻辑思维与论证能力2.5.形式化表示与构造模型3.技术工具3.1.算法与计算模型3.2.计算机语言与数学软件3.3.数据分析与建模工具3.4.解析算法与优化方法3.5.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4.实际应用4.1.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4.2.金融与经济分析4.3.数据科学与4.4.通信与信息安全4.5.教育与培训领域5.学术发展与创新5.1.数学原理与定理的发现5.2.数学科学与技术的交叉5.3.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5.4.数学教育与普及5.5.数学学术成果的传播总结:数学专业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学科范畴广泛且内涵丰富。
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中国古代数学的特征
[标签:标题]篇一:论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其影响论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其影响摘要:中国历史久远,而数学历史亦是久矣。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于自西汉至南北朝的三、四百年期间。
《算数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在三国及两晋时期侧重于理论研究,其中以赵爽与刘徽为主要代表人物。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蓬勃发展时期,计有《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问世。
而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应该就是祖冲之、祖暅父子。
从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的宋、元时期,是以筹算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数学的鼎盛时期,其表现是这一时期涌现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
中国古代数学以宋、元数学为最高境界。
到了明代,数学的主要成就应该首推珠算的普及。
关键词:古代数学;重要成就;影响Abstract: China’s long history, and mathematical history is also a long lasting. The real China ancient mathematical system formed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ree in four hundred, period. The count book “, “weeks thigh is the”, “nine chapters arithmetic”for the period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of jin and focused on theory study, among them with ZhaoShuang and LiuHui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 I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of booming development period, the idea has the grandson is the “, “apfa Yang is the”, “ZhangQiu built is the”and so on the math works to come out. And in this perio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nd influential should is zu chongzhi, fathers Geng father and son. From the 11 th century to 14 of the century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is the counsel a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heyday, its performance is the period emerging many outstanding mathematicians and mathematics books.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to song, yuan mathematics for the highest realm.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main achievement of mathematics should first abacus calculation popularization.Keywords: ancient mathematical; Important achievement; influence中国历史久远,而数学历史亦是久矣。
中国古代数学史
他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 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157/50和3927/1250。他提出用无穷分 割的方法证明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之比恒为2 : 1, 解 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
高次方程数值解法
把增乘开方法推广到数字高次方程(包括系数为负的情形) 解法的是刘益(12世纪中期)。《杨辉算法》中《田亩比类 乘除捷法》卷下介绍了原书中22个二次方程和1个四次方程, 后者是用增乘开方法解三次以上的高次方程的最早例子。秦 九韶是高次方程解法的集大成者,他在《数书九章》中收集 了21个用增乘开方法解高次方程(最高次数为10)的问题。 为了适应增乘开方法的计算程序,秦九韶把常数项规定为负 数。他把高次方程解法分成各种类型,如:n次项系数不等 于1的方程,奇次幂系数均为零的方程,进行x=y+c代换后 常数项变号的方程与常数项符号不变而绝对值增大的方程等。 方程的根为非整数时,秦九韶采取继续求根的小数,或用减 根变换方程各次幂的系数之和为分母、常数为分子来表示根
西方数学的传入与中西数学的会通——明末至清末的 数学
1.西方初等数学的传入 2.西方数学传入的中断及传统数学著作的整理 3.近代数学的传入
西方数学的会通
1701年法国人杜德美带来J.格雷果里的“弧求正弦”、“弧 求正矢”和I.牛顿的“圆径求周”三个无穷级数的公式,但 没有证明。1800年前后,明安图、董祐诚、项名达各自依据 《数理精蕴》提出的“连比例”方法,对这些级数进行研究, 获得一些创造性结果。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4卷 (1774年由他的学生陈际新定稿),他除了证明杜德美传入 的 3个公式外,还创造“弧求通弦”、“弧求正矢”、“通 弦求弧”、“正矢求弧”、“正弦求弧”、“正矢求弧” 6 个新的公式。
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C CI CC D DC CM M MDCLXV I MCMLXX
100 101 200 500 600 900 1000 1666 1970
罗马数字 I
1
简单累数制
V
5
X
10
L
C
D M
50 100 500 1000
3888=MMMDCCCLXXXVIII
记数
数字符号出现后,如何用符号记数有多种 算筹记数——位置制记数法(十进制)
• 单分数与高考题
2006年高考湖北卷理科15题
1 将杨辉三角中的每一个数 C 都换成分数 , r (n 1)Cn
r n
1 1 1 2 1 3 1 6 1 12 1 20 1 30 1 1 42 105 1 60 1 1 30 1 60 1 1 12 1 20 1 30 1 42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2.1
埃及数学
一、地理历史概况
地理范围: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两岸
时间跨度:BC 3100 至 BC 332
1.2.1
埃及数学
1.2.1
埃及象形文字
埃及数学
二、埃及古文字及解读
BC 3500 僧侣文 BC 2500 通俗文 BC 700 1799年 拿破仑远征军发现刻有 三种文字(希腊文;僧侣文;象 形文)的铭文石碑
1 1 , 2 2 nCn1 (n 1)Cn
.
140 105
2006年高考湖北卷理科15题解题思路
对比杨辉三角的性质,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可知,莱布尼茨三角形中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 的任一数都等于其“脚下”的两数之和. 由此可得
1 1 1 ,所以, x r 1或x n r 1. r r 1 r nCn1 (n 1)Cn (n 1)Cn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详细基本概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详细基本概况主干学科:数学主要课程: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物理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数值方法、数学史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教学实践包括计算机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开设院校[北京]北京大学[广东]中山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吉林大学[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苏州大学[重庆]重庆大学[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山东科技大学[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天津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湖南]湖南大学[重庆]西南大学[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四川]成都理工大学[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山东]青岛科技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广东]深圳大学[山东]烟台大学[广东]暨南大学[天津]天津工业大学[广东]广州大学[天津]天津理工大学[江苏]江南大学[江苏]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山东经济学院[江苏]南京审计学院[海南]海南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辽宁]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甘肃]兰州大学[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广东商学院[辽宁]东北大学[上海]上海理工大学。
数学史课件
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不仅关注纯粹的数学理论,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他们在建筑设计、机械制造、航海等领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推动了这些领域 的进步和发展。
16
04
近代数学革命性突破
2024/1/28
17
微积分的创立与发展
2024/1/28
微积分的起源
01
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对面积和体积的研究为微积分学奠定了基
数理统计的兴起
19世纪,高斯、皮尔逊等数学家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数 理统计学,为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应用
在现代科学、工程、医学、经济等领域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挥 着重要作用。
19
线性代数与矩阵理论的建立
2024/1/28
线性代数的起源
18世纪,高斯等数学家开始研究线性方程组,为线性代数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非欧几何
研究不满足欧氏几何公理的几何体系 ,包括黎曼几何、罗氏几何等。
2024/1/28
微分几何
研究曲线、曲面等微分性质,以及流 形上的微分结构。
拓扑学
研究空间在连续变换下的性质,包括 连通性、紧致性、维数等概念。
23
代数学领域
初等代数
研究数、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本概念和运 算规则。
抽象代数
研究群、环、域等代数结构及其性质,包括 同态、同构等概念。
数学与神秘主义
数学在古埃及神秘主义和宗教仪式中的角色 。
10
古印度数学
数字系统的创新
算术与代数的发展
0的发明及印度数字系统对现代数字的影响 。
印度数学家对算术和代数的研究,如《莉 拉瓦蒂》和《比贾经》等著作。
数学发展史与数学家的贡献与成就
近代几何学及拓扑思想萌芽
近代几何学的变革
19世纪,几何学经历了重大变革,非欧几何学的出现打破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统治地位,为几何学的发展注入了 新的活力。
拓扑思想的萌芽
拓扑学是研究空间形态和结构的数学分支。18世纪,一些数学家开始尝试用新的方法来研究空间的连续性和变换 性质,这些研究为拓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推动数学研究
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数学研究,探索新的数学理论和算法,为 数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梳理本次报告主要内容
数学发展史的概述
01
从古代数学到现代数学的演变过程,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数学
家和他们的贡献。
数学家的贡献与成就
02
详细介绍了几位杰出的数学家,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牛顿
、高斯等,以及他们在数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成就。
数学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03
阐述了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经济、计算机等各个领域中
。
Hale Waihona Puke 3近代数学突破与体系建立微积分学创立背景及意义
17世纪科学革命推动
伽利略、开普勒等物理学家的研究需 要新的数学工具来描述运动规律,促 进了微积分的创立。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贡献
微积分学的意义
微积分学的创立不仅推动了数学本身 的发展,还为物理学、工程学、经济 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 具。
古代中国数学贡献
《九章算术》
该书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反映了当时 中国数学的高度成就。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精确计算出了圆周率的值,这一成就领先 世界近千年。
印度与阿拉伯数学发展
数学史中国数学历史发展概况
数学史中国数学历史发展概况中国数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数学活动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商代,这是中国数学的起源。
在古代,数学通常被用于实际应用,例如农业、商业和工程等领域。
商代时期的数学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特别是在商品交易和粮食分配方面。
商代的数学主要包含了计算和测量技术的应用,例如计算面积和容积,测量土地和建筑物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的发展逐渐进入了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许多学术家和哲学家开始研究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在战国时期,数学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一些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例如《九章算术》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一,它包含了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方程、几何等。
汉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有关数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汉代的数学家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十进位制的发明,这是现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十进位制的引入对数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来的数学家提供了更精确的计算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数学在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隋唐时期的数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等领域。
著名的数学家李冶在这个时期贡献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成果,他的著作《数书九章》包含了五千多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明清时期的数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代数和概率等领域。
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在这个时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公式。
著名的数学家朱经武在明代提出了代数中的数学计算方法,他的贡献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总结起来,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商代,经历了战国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等不同的阶段。
中国数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数、几何、概率等领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以及数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为今天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现代数学发展概况学科社团活动方案
高中现代数学发展概况学科社团活动方案全文共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数学社团是我们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
也是我们彰显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
下面是初中数学社团活动的方案,欢迎参阅。
初中数学社团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数学看成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不断把与实际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
通过活动的持续重复和不断积累,带来更高的水平的概括,用这种“模式”去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的机会,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人类活动轨迹。
同时,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
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
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课改中的不足。
二、活动目标: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活动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从几次国际会议看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从几次国际会议看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丁尔升1986年7月到8月我有机会参加了有关数学教育的三次国际会议:第二届中英数学教育讨论会,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会(PME 10)和国际数学家大会(86 ICM)。
前两个会是七月中下旬在伦敦开的,后一个是八月上旬在美国伯克利(Berkeley)开的。
在这几次会上接触了各国的一些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听到一些报告,在伦敦还参观了几所中小学,听了些课,初步了解了国外数学教育界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遇到些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现在对这三个会的概况和从这三个会上反映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概况第二届中英数学教育讨论会主要有三个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数学课上教师的作用和数学教学中计算机的使用。
会上双方都介绍了各自数学教学的情况和发展,发表了11篇论文。
会议期间参观了一所小学两所中学,对英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有一个初步印象。
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会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278位代表参加。
大会开了五种会:第一是全体会,每次全体会是一个一小时大会报告。
第一个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eymeur Vaper1作的题为“超越认知:数学的另一面孔”(Beyond the Cognitive:the Other Face of Mainemaues)的报告,第二个是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的Michael Stubbs教授作的题为“语言,意义和逻辑:儿童语言的研究”( Language ,Meaning and Logic: a Case Study of some Children’s Language)的报告,第三个是柏林科技大学教授Christine Keitel作的题为“数学教育心理学中的文化前提和先决条件”(Cultural and Presuppositions in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报告。
第四个是中国代表团作的“中国数学教育”的报告。
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况.
1949—— 1979年: 中国数学 在曲折中 顽强前进
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中国现 1950年后的中国数学研究,规 代数学的发展进入 模成倍扩大,纯粹数学和应用 了新阶段。一部分 数学的门类逐渐齐全,各项重 数学家旅居国外, 点项目发展很快。华罗庚领导 继续追赶国际数学 的数论研究,云集了王元、陈 发展潮流。另一部 景润、潘承洞等青年名家,日 分则在国内,参加 后均有重大贡献。 新中国的科学文化 建设。
数学 如冯祖荀到日本
京都大学主修数 学,回国后任北 大数学系主任多 年
中国现代数学的真正 开始,当以1917年胡 明复在哈佛大学获得 博士学位为标志,他 的博士论文《具有边 界条件的线性微分— 积分方程》,发表在 美国的一流数学杂志 上。
熊庆来在 东南大学 和清华大 1919年“五四运动” 当时,中国的大 学 之后,中国现代数学 学数学系已经达
新世纪伊始,中国数学界迎来了 美丽的“春天”。2002年8月20 日,全世界的数学家将云集北京, 第一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行 “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 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00年以前 ……
清末的中国。百业凋敝, 科技衰微。中国传统数学 也是江河日下。不过,从 浙江海宁走出来的李善兰 有一项工作为人称道,人 称“李善兰恒等式”,算 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最后一 个亮点。
• 陈省身推动建立南开数学所,并首任所长。 频繁而密切的国际交往,是 20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数学的重要特点。 • 80 应用数学大家林家翘,帮助创立“工业与 一些著名的旅居国外的数学家,对 应用数学学会”,创立清华“应用数学研 中国数学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热 究所”。 情。
20世纪30年代,中国数学界以清 华大学数学系的阵容最强。
0701数学一级学科简介
0701数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数学(英文)名称: Mathematics一、学科概况数学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生产、获取、分配、交易等活动中的计数、观测、丈量等需求,并很早就成为研究天文、航海、力学的有力工具。
17世纪以来,物理学、力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崛起,与数学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相互推动。
到19世纪,已形成了分析、几何、数论和代数等分支,概率已成为数学的研究对象,形式逻辑也逐步数学化。
与此同时,在天体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磁学和统计物理中,数学成为不可缺少的定量描述语言和定量研究工具。
20世纪中,数学科学的迅猛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它在整个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基础和主导地位,并形成了当代数学的三个主要特征:数学内部各学科高度发展和相互之间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数学在其他领域中空前广泛的渗透和应用;数学与信息科学技术之间巨大的相互促进作用。
数学与科学技术一直以来的密切联系,在20世纪中叶以后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学在高速飞行、核武器设计、火炮控制、物资调运、密码破译和军事运筹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涌现了一批新的应用数学学科。
其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特别是数字化的发展,使数学的应用范围更为广阔,在几乎所有的学科和部门中得到了应用。
数学技术已成为高技术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思想库。
另一方面,数学在向外渗透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诸如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模糊数学、智能计算(其中相当部分也被称为软计算)、智能信息处理、金融数学、生物数学、经济数学、数学生态学等一批新的交叉学科。
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突破日益依赖学科界限的打破和相互渗透,学科交叉已成为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前沿趋势,数学也不例外。
随着实验、观测、计算和模拟技术与手段的不断进步,数学作为定量研究的关键基础和有力工具,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1950-2000)(一)(2013-02-12 09:50:43)转载▼标签:分类:数学教育大视野教育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1950-2000)(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央政府对中小学课程教材非常重视,要求逐步统一全国教学用书。
为此,由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共同组建,于1950年12月1日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研究、编写和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由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担任社长兼总编辑,并陆续从全国抽调了一批教育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高水平教师专门担任教材编写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五十年,中小学数学课程是全国统一的,教材基本上采用全国“通用版”,由一支专门从事教材研究、开发的专职队伍完成编写工作。
其间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
本文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展现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为简便,以下简称“数学教材”或“教材”)的五十年发展历程,并从中探讨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一、数学教材五十年发展概况(一)教材发展的基本阶段在1950-2000年这五十年间,中国数学教材的改革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1),改编、选用旧教材,包括老解放区课本和国民党统治区的课本,其中许多是西方的译本;第二阶段,翻译、改编苏联教材(1952——1957),这一阶段是先照搬苏联教材,然后再“中国化”;第三阶段,编写符合中国实际的教材的第一次探索与实践(1957——1966),1963年前后编写出版的教材具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较强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数学教材编写方式;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材(1966——1976),各地方自行编写教材;第五阶段,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初期编写统编教材(1977——1988),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在继承“文革”之前教材编写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精简、增加、渗透”为指针,编写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教材;第六阶段,编写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相适应的教材(1989——2000),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适应“公民教育”的需要,强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基础,小学、初中教材初步实现“多样化”。
数学 科普
数学科普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以及变化的学科。
它是一种逻辑严密的学问,通过推理和证明来研究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
数学可以被分为许多分支,包括代数、几何、数论、概率论、统计学等。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计算、测量、建模和问题解决。
它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也在金融、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数的性质和运算。
它包括代数方程、线性代数、群论等。
几何研究空间和形状,包括点、线、面、体等。
数论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包括质数、素数、因子等。
概率论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和统计学研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例如古希腊和古印度。
数学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如勾股定理和微积分的发现。
现代数学包括了许多复杂的理论和概念,例如集合论、拓扑学和数学逻辑。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普适性和客观性。
数学的结论是通过证明得出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用于描述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规律和关系。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数学史简介ppt备课讲稿
中世纪数学的特点与成就
01
代数学的初步发展,如一元二次 方程的解法。
02
三角学的兴起,为航海和地理探 索提供了数学工具。
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对数学的影响 提倡理性和科学精神,推动数学研究的发展。
艺术家和建筑师对数学的需求增加,促进了数学与艺术的结合。
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的发展
01
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的主 要成就
意义
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数学思想,从而更好地 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数学史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数学史,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 发展历程。
数学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数 学成果、数学家、数学学派和数 学思想等。
拓扑学起源于19世纪末,主要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换下的不变 性质。
泛函分析的起源
泛函分析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研究无限维空间中的函数、算子 及其性质。
拓扑学与泛函分析的发展
20世纪中叶以后,拓扑学和泛函分析在数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
现代数学的特点与趋势
现代数学的特点
高度抽象化、公理化、形式化;广泛应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
古印度数学
印度数学起源
以0的发明和十进制计数法为特点 ,对数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阿拉伯数字
起源于印度数字,经过改进和传播 ,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字表示方法。
代数学的发展
古印度数学家在代数学方面取得显 著成就,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
古阿拉伯数学
阿拉伯数学的兴起
吸收古希腊和古印度数学成果,发展 出独特的数学体系。
水质数学模型简介与发展概况
水质数学模型简介与发展概况水质数学模型是描述污染物在水体中随时间和空间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研究水质模型目的主要是描述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模拟或预报水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从而为水环境质量预测、水质污染控制规划、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控制提供服务。
1 水质模型的发展从1925年出现的Streeter-Phelps模型算起,到现在的80余年中,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
这一阶段模型研究对象仅是水体水质本身,被称为“自由体”阶段。
在这一阶段模型的内部规律只包括水体自身的各水质组分的相互作用,其他如污染源、底泥、边界等的作用和影响都是外部输入。
该阶段是简单的氧平衡模型,主要集中在对氧平衡关系的研究,是一种稳态模型。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模型有如下的发展:(1)在状态变量(水质组分)数量上的增长;(2)在多维模型系统中纳入了水动力模型;(3)将底泥等作用纳入了模型内部;(4)与流域模型进行连接以使面污染源能被连入初始输入。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是水质模型研究的深化、完善与广泛应用阶段,科学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改善模型的可靠性和评价能力的研究。
该阶段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考虑水质模型与面源模型的对接,并采用多种新技术方法,如:随机数学、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等。
第四阶段是1995年至今。
随着发达国家对面污染源控制的增强,面源污染减少了。
而大气中污染物质沉降的输入,如有机化合物、金属(如汞)和氮化合物等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日显重要。
虽然营养物和有毒化学物由于沉降直接进入水体表面已经被包含在模型框架内,但是,大气的沉降负荷不仅直接落在水体表面,也落在流域内,再通过流域转移到水体,这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污染负荷要素。
从管理的发展要求看,增加这个过程需要建立大气污染模型,即对一个给定的大气流域(控制区),能将动态或静态的大气沉降连接到一个给定的水流域。
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数学模型发展概况
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数学模型发展概况如果不同的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那么其彼此间的关系无外乎三种,即竞争对手、彼此依赖或是一方成为另一方的实物。
不同的种群为了能够生活和延续,从而展开对所有空间和资源进行的竞争叫做种间竞争。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目前研究种间竞争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该方法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主流工具之一。
种间竞争的概念决定了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能够恰当地应用在该研究领域。
Lotka(1925)等创建的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是这一研究思维的鼻祖,自此过后,种间竞争研究从未离开过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并呈现对其更为依赖的趋势。
下面简要概述下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的推导过程。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假设,即同一生存环境下的某个种群能够用Logistic方程进行描述,如下:(1)上式中,t代表时间;X代表种群内个体数量;在该理论刚刚诞生之时,人们普遍将当做是种群的内禀增长率,然而近些年间的研究推翻了以往这种观念,指的是受到环境、资源的理想状态影响的比增长速度参数;代表种群数量的上限值,即环境容纳量。
如果在某一生活地理区域内某一资源是有限的,恰好里两个种群都以该资源为食的话,竞争就是难以避免的了,两种群彼此间的竞争可以用下列方程进行描述:(2)上式中,t、、、代表单种群增长Logistic方程中相应的参数,代表种群j对种群i的竞争数,简单来说就是单位数量j种群可以理解为多少个i种群,i,j=1,2,i≠j,如果=1,也就是说种群彼此间竞争系数呈倒数关系的话,说明两种群都需要同样的食物以满足生存和延续的需求。
方程(2)即为著名的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
尽管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是在Logistic方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但其理论支撑却不够丰富和有力,从这一方程中看不出其他的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Lotka-Volterra的基础Logistic方程本身没有足够的理论作为支撑。
现代数学发展简介
超越数理论是“数学精 神最令人惊羡的花朵, 人类智力活动最精美的
成果.”… “没有人能 把我们从康托所创 造的天国中赶走!”
康托尔(G.Cantor, 1845~1918) 德国数 学家.1845年生于俄国圣彼得堡,卒于哈雷, 是丹麦犹太商人之子.集合论的创始人,受 教于数学家库默尔、外尔斯特拉斯和克罗内 克等人.1867年获博士学位.
在世纪之交世界数学是法德争雄的格局, 法 国数学有着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代表人物有:
★埃尔米特(C. Hermite, 1822-1901): 毕业
于巴黎综合工科学校, 1862年进入该校任讲 师, 1867年升任教授, 分析学家. 早年工作涉 及椭圆函数论, 著名工作是证明e的超越性.
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复二次型的工 作, 在物理学、几何学、算子理论中, 埃尔米 特已成为复共轭、复对称的代名词.
克罗内特(L.K. Kronecker, 1815-1891)在代数学、 数论、椭圆函数论方面成就显著,并有非常广泛的 社会和学术关系, 被称为德国数学的无冕之王;
而对后世影响更大是魏尔斯特拉斯(Karl T.W.
Weierstrass,1815-1897).
3. 对近代数学影响的德国的三位数学家
俄国的十九世纪开始有了自己的数学研 究,罗巴切夫斯基的工作引起国际瞩目, 切比雪夫(P.L. Chebyshev, 1821-1894) 在概率论的研究也得到世人关注. 但与 欧洲各国相比仍有差距.
教资数学史重点
引言概述:教资数学史是教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数学史的发展对于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资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包括数学的起源、数学在古代的发展、数学在中世纪的发展、数学在近代的发展以及数学在现代的发展。
通过对这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教资数学史的核心知识,并为教育考试做好准备。
正文内容:一、数学的起源1.数学的定义和作用2.数学在古代的起源3.古代数学的发展特点4.古希腊数学的贡献5.古代数学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二、数学在古代的发展1.古代数学的主要内容2.古代数学家的代表人物和贡献3.古代数学思想的特点4.古代数学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中的应用5.古代数学的传承与影响三、数学在中世纪的发展1.中世纪数学的特点与背景2.中世纪数学家的代表人物和贡献3.中世纪数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4.中世纪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方程式5.中世纪数学对科学方法的影响四、数学在近代的发展1.近代数学的背景和特点2.近代数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3.近代数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4.近代数学家的代表人物和贡献5.近代数学的重大突破和发展趋势五、数学在现代的发展1.现代数学的定义和特点2.现代数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体系3.现代数学的理论与应用4.现代数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5.现代数学家的代表人物和贡献总结:通过对教资数学史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杰出的数学家和重要的数学成果。
从古代到现代,数学经历了从实用到抽象的转变,从个别问题到整体理论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资数学史的学习和研究,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提高数学教育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数学史的现代应用,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概况及其发展吴文俊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已经越来越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各种科学技术、生产建设、以至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
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中,如果不借助数学,不与数学发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精确度与可靠性。
就科学来说,数学又是通向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不仅所谓精确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等己越来越需要较深较多的数学,甚至过去认为以描述为主,与数学关系不大的生物学、经济学等,也处于日益"数学化"的过程之中。
这正象马克思早就指出过的那样,"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整个数学的两大柱石。
整个数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与发展而发展着的。
数学在各个领域中千变万化的应用也是通过这两个概念而进行的。
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的不断提高,为数学提供了无穷源泉与新颖课题,促使数与形的概念不断深化,由比推动了数学的不断前进,在数学中形成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分支学科。
这不仅使数学这一学科日益壮大,蔚为大戚,而且使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深入了。
我们将以数与形这两个概念为中心对数学的概貌先作一简单描述.1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大体说来,数学中研究数量关系或数的部分属于代数学的范畴。
研究空间形式或形的部分,属于几何学的范畴。
此外,数与形是有机联系而不是相互割裂的。
远古时代,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量度,我国宋元时代出现的几何代数化,以及十七世纪的解析几何,把形与数这两个概念沟通了起来(因而也把几何与代数这两者沟通了起来)。
近代函数概念与微积分方法的出现,在数学中形成了系统研究形、数关系的分析学,成为近代数学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
几何、代数、分析三大类数学,构成了整个数学的本体与核心。
在这一核心周围,由于数学通过数与形这两个概念与其它领域的互相渗透而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
这是整个数学王国的一个总的轮廓。
1.1先从数说起最简单最基本的也是从远古时起人类就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数,乃是正整数或自然数:1 ,2 ,3 ,4 ,5 , ...在正整数之间有两种最简单的运算:加法与乘法。
研究整数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的学问叫做数论。
从乘法产生了素数的概念,例如6(=2X3)是非素数,而7由于不能分解成两个比7更小的正整数的乘积而是素数(1不算素数)。
正整数的一个基本性质是,它总可以表示成若干个素数的乘积,例如12 =22 X 3 ,18=2X32 ,45=32x5等,而且这种表示方法只有一种。
素数2,3,5,7,11,13,17,19,23,...在整个正整数序列中的分布是极不规则的,这个素数分布规律的探求产生了许多迄今没有解决的著名难题,哥德巴赫(Goldbach)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难题反映了加法与乘法之间的矛盾,用初等方法对这些问题是无能为力的。
微积分发明以后,数学家们开始用所谓解析方法来研究数论,开创了解析数论这一学科。
我国在哥德巴赫问题上的第一流成果,就是用了解析方法而获得的。
十九世纪中,数学家把整数概念大大扩大了。
例如,我们可以考虑所有形如a+b√2 的数,其中a 和b则是通常的整数〈正、负或零),称这些为√2 域中的"整数"。
它们也可以相加、相乘,因之也可以定义"素数"。
可以证明任一√2域中的"整数"基本上只有一种方法把它表示成若干个"素数"的乘积。
但如果考虑所有√(-5) 域中的"整数",即形如 a + b√(-5) 的数,a和b仍是通常的整数,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例如,21与9就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表示成"素数"的乘积:21=3 •7=(1+ 2√(-5)) ( 1-2√(-5)),9=32 =(2+√(-5))(2 - √(-5))。
数学家为了要克服这一困难,创立了理想数或简称"理想"的理论,√2域与√(-5) 域也推广到了一般的代数数域,这种域上整数的理论已发展成为一个当前很活跃的数学分支,叫代数数论,"理想"也已成为现代抽象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数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从整数出发,人们逐步引进了分数、小数、正负数、无理数等概念而形成了实数系统。
由于解代数方程的需要,又引入了虚数、复数而构成了复数系统。
这些实数〈或复数〉之间可以加、减、乘、除,且这些运算遵守通常所谓交换、结合、分配等等规律。
数学家们把具有这些运算并满足这种规律的实数或复数全体,称为实数域或复数域。
随着数学的发展,人们又引进了与通常的数很不相同的量,但却具有与数相类似的运算。
例如,在力学中力可表示成一个向量,两个力F_1,F_2的合力是F_3时,可以记作F_1+F_2=F_3,而这种加法也遵守交换律与结合律。
又如绕固定点o 各作旋转q_1,q_2,如果先作旋转q_1,再作q_2所得是一绕o的旋转q_3,而先作q_2,次作q_1所得是绕点o的旋转q_4,就记作q_3=q_2 q_1与q_4=q_1 q_2。
一般说来,q_3与q_4,是不同的旋转。
十九世纪时英国的数学力学家汉密尔顿把绕点o的旋转视作所谓"四元数"。
在四元数间也可以相加、相乘,但其乘法不遵守交换律,即q_1 q_2≠q_2 q_1。
正象旋转之被视为四元"数"那样,许多在数学中陆续出现带有某种运算的事物,如向量、张量、矩阵以至更抽象的元素,都不妨视之为某种广义的"数"。
这些"数"都以可以"运算"为其特征。
同时,数学家也把研究重点逐渐从"数"的本身性质转移到"数"与"数"间的运算上面。
带有某种运算的"数"的集体统称为代数系统。
依据运算规律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代数系统,并具有种种各别的名称,例如群、环、域以及环上的模,与域上的代数,等等。
由于群、环、代数等代数系统在数学中的广泛出现,又由于各种理论与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往往归结为某种代数系统的研究,代数系统的一般理论发展成了分支繁多〈如群论、环论等〉的代数类数学,或所谓近代抽象代数学,它已成为整个数学最基本的工具之一。
> 删除1.2再谈谈形空间或几何形态是物质存在的躯体与外壳,人类首先注意到的物体的几何形态是大、小、方、圆,诸如长度、面积、体积、相似性等等,它们由于生产上的直接需要丽首先从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成为理论。
在古代,我国与希腊形成了都以度量性为主但各有内容特色的不同几何体系。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建筑的实践经验,以及拿破仑时代军事上工程作图的需要,图形平直透视一类性质的研究,促成了另一种新的所谓投影几何学的出现。
它的研究几乎贯串了整个十九世纪。
到了上一世纪晚期,另一类几何性质——空间的连续性与连通性——开始受到了重视,由于这些性质虽基本而隐晦,因而不易被发现与处理,只是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数学问题都导致空间这类性质的研究,才在较近时期,即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几何学分支一一连续几何学或拓扑学。
它的蓬勃发展乃是本世纪数学的一个特色。
几何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也有很大的变化。
例如,以光滑曲面为对象,通过引入弧线长度概念而建立了微分几何学。
以后又推广到高维的光滑流形,并由于拓扑学的发展而开展了流形全局性或整体性的几何拓扑研究,引进了各种示性类与示性数。
这些类与数已在最近被应用于磁单极与"基本"粒子等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又如,由于求解一般的多项式方程组,开展了由这种方程组的解答所构成的空间,即所谓代数簇的研究,形成了所谓代数几何学这一分支。
解析几何的出发点是,引进了坐标来表示点的位置。
同样,对任一代数簇也可以引进坐标,这为代数几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除了研究光滑流形与代数簇这种特殊类型的空间〈由于它们的特性得以应用发展较成熟的分析,即微积分方法与代数方法〉的几何学以外,数学家又考虑了最一般的点的集体所构成的空间,研究它们的连续性质与度量性质,形成了所谓点集拓扑学与测度论这些分支学科。
1.3 数与形的联系十七世纪是数学发展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的开始。
这一时期,创立了解析几何,又出现了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数学中的两大基本概念形与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谓函数,即是定义在某些空间上的数量的分布。
例如,在大气层中的压力、温度等等物理量的分布,即是定义在大气层空间上的压力函数、温度函数等等。
十七世纪通过用微分表达变化,与用积分表达积累,又创立了研究函数的变化与积累的微积分方法,使数学得到了一个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面目为之一新。
自然界的规律往往表现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变化与积累的相互制约关系,在数学形式上,则表现为定义在某些空间上的函数间的微分积分方程。
举例来说,所谓气象预报,无非是根据过去一段时期,对各地压力、温度、降雨量等等的实测数据,以及表达气象变化规律的这些函数间的微分方程,用数学方法推算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这些函数数值,以预报气象特征而已。
这种帮助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普遍而有力的数学方法,使相应的一些数学分支,如函数论、微分方程、数学分析等成为三百多年来数学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庞大的分析一类数学,并由于要解决有关问题,而促使一些新的数学分支,如微分几何学、拓扑学、泛函分析、计算数学等的出现与迅速成长。
形与数这两者并不是互相割裂的,早在产生数学的萌芽时期,就通过长度、面积与体积的量度而把形与数联系了起来。
我国宋元时期更系统地引进了几何代数化的方法,把一些几何特征用代数式来表达,几何关系则表达为代数式间的代数关系,成为解析几何的先驱,使空间形式的研究归结为较成熟也容易驾驭得多的数量关系的研究。
在近代的数学中,这个方法原则也一直在使用着。
例如,在拓扑学中,通过引进一些数〈如贝蒂数〉或代数系统〈如同调群,同伦群等〉来表达拓扑空间的连续性与连通性,然后用代数方法对这些数与代数系统进行分析而获得拓扑空间几何性质方面的信息。
依据这种思想,在十九世纪末开始建立起来的代数拓扑学,成为拓扑学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在本世纪中有着极大的发展,对整个数学也有不小的影响。
不仅几何学由于代数化而获得了有力的武器,而且代数学(以及分析学)也往往由于借用了几何术语,运用几何类比而得到了新的生命力,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例如,早在十八世纪中,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就把时间因素作为与三个空间坐标并列的第四个坐标而引入了四维空间,推动了力学的研究。
同样,力学家与物理学家往往把各种物理参数作为不同坐标而引进了高维的相空间等概念,使几何方法得以在物理学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