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诊疗规范[精.选]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宫颈癌,也称为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部分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不足,以及医疗资源的地区性差异,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
为了提高公众对宫颈癌的认知,规范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本指南将涵盖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广大妇科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
通过遵循本指南的建议,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改善宫颈癌的诊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宫颈癌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病因和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了解其病因与病理生理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病因。
高危型HPV(如HPV18型)的持续感染,尤其是长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宫颈癌发病率。
其他生物学因素:包括免疫状态、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通常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开始,逐渐发展为浸润性癌。
这一过程涉及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基因突变等多个环节。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分为CIN I、CIN II 和CIN III。
随着病变的进展,细胞异型性增加,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逐渐增大。
浸润性癌:当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即形成浸润性癌。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侵袭范围,宫颈癌可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而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因此,针对HP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早期发现和干预宫颈癌前病变,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宫颈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宫颈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宫颈癌常为鳞状上皮癌,腺癌较少见。
【诊断标准】(一)临床分期FlGO1995年修订。
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FIG0,1995)0期原位癌(不列入浸润癌治疗效果统计中)I期癌局限于宫颈(癌扩展到宫体,在分期中不予考虑)Ia期宫颈临床前癌,即肉眼未见病变,显微镜下才能诊断,又称早期浸润、镜下早期浸润癌、原位癌早期浸润等。
间质浸润最深5m11ι,宽度在7m11ι以内Ial期微灶间质浸润癌,即镜下见轻微间质浸润,浸润深度<3mm,宽度<7mmIa2期镜下可测量的微小癌,其浸润间质深度为上皮或间质的基底膜下>3mm,≤5mm,其水平方向播散不超过7m11ιIb期病变范围超出Ia2期,临床可见或不可见病变。
血管间隙浸润,血管内或淋巴管内有瘤栓不改变分期,但应注明,以便将来判断是否影响治疗效果Ibl期临床见病灶直径W4cm者Ib2期临床见癌灶直径>4cm者11期癌灶超越宫颈,浸润阴道未达下1/3,浸润宫旁未达盆壁IIa期癌累及阴道为主,但未达下1/3;无明显宫旁浸润Ilb期癌浸润宫旁为主,未达盆壁且无明显阴道浸润In期癌灶超越宫颈,阴道浸润已达1/3下宫旁浸润已达盆壁,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均入HI期,但非癌所致的肾盂积水及肾功能者除外HIa期癌累及阴道为主,已达下1/3,宫旁浸润未达盆壁Inb期癌浸润宫旁为主,已达盆壁IV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IVa期癌浸润膀胱粘膜或(和)直肠粘膜IVb期癌浸润超出真骨盆,有远处转移(二)临床表现1.症状早期多无症状。
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白带增多,有接触性出血。
晚期病灶增大,阴道出血量多,白带血性有臭味。
此外有侵犯邻近脏器的相应症状。
2.体征检查宫颈可呈菜花状,癌向内生长,宫颈、子宫、阴道被侵犯处均质硬,也可溃烂成洞。
宫颈可局部浸润、淋巴转移,晚期血行转移出现不同的症状。
妇科检查必须行三合诊检查,癌侵犯至宫旁时,主韧带短缩,无弹性。
《2023版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宫颈癌定义及分类
宫颈癌定义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 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 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宫颈癌主要分 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鳞状 细胞癌约占75%-80%,腺癌约占 20%-25%。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与死亡率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第四 大常见癌症,发病率和死 亡率在不同地区和国家间 存在显著差异。
预防策略
预防宫颈癌的主要策略包括接种HPV 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避免高 危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等。
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法
早期筛查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主要包括细胞学检查(如巴氏涂片)和HPV检测,可以早期 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
诊断方法
宫颈癌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其中病理 学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已成为宫颈癌治
疗的新方向。
PARP抑制剂
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宫颈癌患 者,PARP抑制剂显示出较好的
疗效和安全性。
其他靶点药物
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正在临床试
验中探索其疗效和安全性。
耐药问题应对策略
更换化疗方案
当患者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更换其他化疗方案,以继续控制肿瘤生 长。
03 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进展
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适应证
早期宫颈癌(IA-IIA期)是手术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
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状况等也是手术考虑 的因素。
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以确定肿瘤分期和手术可行性。
手术方式选择及操作要点
宫颈癌及癌前异常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宫颈癌及癌前异常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介绍
本文档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宫颈癌及癌前异常规范化诊疗的指南。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早期阶段可以通过筛查和治疗癌前异常来有效预防和治疗。
筛查
一般建议妇女在成年后开始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检测。
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果细胞学异常或HPV感染阳性,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癌前异常诊疗
对于宫颈细胞学检查、HPV筛查异常或组织学诊断为CIN1(宫颈上皮内轻度异形或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建议进行复查和随访观察,以确定是否进一步治疗。
对于组织学诊断为CIN2(宫颈上皮中度异形)或CIN3(宫颈
上皮高度异形)的患者,建议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冷冻刀治疗。
术后需要进行随访观察,以确保治疗效果。
宫颈癌治疗
对于早期宫颈癌,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形切除术、子
宫切除术或放疗。
对于晚期宫颈癌,一般采用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
治疗方案。
随访和复查
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随访内
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宫颈涂片和HPV病毒检测等,以及必要
的影像学检查和生物组织学检查。
结论
本指南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宫颈癌及癌前异常规范化诊疗的指导,旨在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资源的可行性,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
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注:本指南为试行版,具体实施细节需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一、本文概述《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全球权威的宫颈癌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治疗建议和策略。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该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实际应用。
文章将首先概述指南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宫颈癌的诊断、分期、治疗选择以及随访等方面的指导原则。
通过解读这些指南,读者可以了解到宫颈癌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针对不同病情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本文还将探讨指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通过全面解读《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促进宫颈癌治疗的规范化、个性化和精准化。
二、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概述《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是由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的一份权威性的临床指南,旨在为全球的妇科肿瘤医生提供关于宫颈癌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最佳实践建议。
该指南基于当前最新的科学研究、临床试验和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且实用的参考框架。
该指南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治疗原则。
它强调了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的重要性,提倡通过HPV疫苗接种和定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指南详细介绍了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为医生提供了准确诊断的基础。
在治疗方面,指南详细阐述了宫颈癌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宫颈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倡妇科、肿瘤科、放疗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
指南还关注了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和随访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患者的长期健康。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宫颈癌治疗和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宫颈癌与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的指南(试行)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化诊疗指南(试行)1 围本文规了宫颈癌的规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瘤变(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
此类病变仍限于宫颈上皮层,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
宫颈浸润癌是指肿瘤病变穿透宫颈基底膜,发生间质浸润。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CA125 (carcinoma antigen)癌抗原1253.2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3.3 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瘤变3.4 C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3.5 FIGO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联盟3.6 LEEP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3.7 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3.8 SC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4 诊治流程图5 诊断依据5.1 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高危因素: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伙伴、多产、丈夫婚外性行为、阴茎癌等因素有关,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营养不良、吸烟等。
5.2 症状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 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
5.3 体征5.3.1 视诊应在充足照明条件下进行,直接观察外阴和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及宫颈。
2018版:宫颈癌诊疗规范(全文版)
2018版:宫颈癌诊疗规范(全文版)一、概述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位于乳腺癌之后。
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
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占所有宫颈癌的90%以上。
部分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目前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故本指南不适合用于这些少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
本规范借鉴了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如NCCN指南、FIGO指南等),并结合我国以往指南进行修订。
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宫颈癌注重综合治疗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需结合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治疗。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本规范,本规范未涵盖的,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二、诊断(一)病因学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
HPV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
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在国内上市,可以按照适宜的年龄进行推广接种,以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有:①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②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③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④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⑤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⑥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⑦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7: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7: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宫颈癌诊疗规范(xx年版)一.概述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位于乳腺癌之后。
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因此,分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
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占所有宫颈癌的90%以上。
部分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目前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故本指南不适合用于这些少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
本规范借鉴了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如NCCN指南.FIGO指南等),并结合我国以往指南进行修订。
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宫颈癌注重综合治疗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需结合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治疗。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本规范,本规范未涵盖的,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二.诊断(一)病因学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
HPV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
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在国内上市,可以按照适宜的年龄进行推广接种,以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有:①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②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③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④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⑤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⑥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⑦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肉瘤、外阴癌、阴道癌)诊治指南,将自本期开始连续刊登。
1990年由原国家卫生部委托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和中国抗癌协会编写了第一版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又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编写了第二版和第三版指南。
本指南是由国内妇科肿瘤学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目前国内诊治现状,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共同讨论制定的第四版,其意义在于规范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以提高我国妇科临床肿瘤医师的诊治水平。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
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其他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本指南不包括这些少见病理类型,但可以参照本指南。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国际上推荐采用最适合的符合指南的方法诊治患者。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临床医师应灵活应用指南,不适用于本指南的情况下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1 分期1.1 分期规则宫颈癌分期采用国际上统一使用的FIGO分期(见表1),其他分期作为参考。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与原有分期相比,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1)取消了宫颈癌0期,即原位癌,将宫颈原位癌归为CINⅢ(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
(2)将宫颈癌ⅡA期根据宫颈病灶大小分为:直径≤4cm为ⅡA1期,直径>4cm为ⅡA2期。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为临床分期,2009年FIGO临床分期委员会再次强调分期原则:(1)需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共同查体,明确分期,有条件时最好在麻醉状态下行盆腔检查。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肉瘤、外阴癌、阴道癌)诊治指南,将自本期开始连续刊登。
1990年由原国家卫生部委托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和中国抗癌协会编写了第一版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又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编写了第二版和第三版指南。
本指南是由国内妇科肿瘤学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目前国内诊治现状,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共同讨论制定的第四版,其意义在于规范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以提高我国妇科临床肿瘤医师的诊治水平。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
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其他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本指南不包括这些少见病理类型,但可以参照本指南。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国际上推荐采用最适合的符合指南的方法诊治患者。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临床医师应灵活应用指南,不适用于本指南的情况下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1 分期1.1 分期规则宫颈癌分期采用国际上统一使用的FIGO分期(见表1),其他分期作为参考。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与原有分期相比,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1)取消了宫颈癌0期,即原位癌,将宫颈原位癌归为CINⅢ(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
(2)将宫颈癌ⅡA期根据宫颈病灶大小分为:直径≤4cm为ⅡA1期,直径>4cm为ⅡA2期。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为临床分期,2009年FIGO临床分期委员会再次强调分期原则:(1)需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共同查体,明确分期,有条件时最好在麻醉状态下行盆腔检查。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宫颈癌与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1 范围本文规范了宫颈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案。
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
此类病变仍限于宫颈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
宫颈浸润癌是指肿瘤病变穿透宫颈基底膜,发生间质浸润。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CA125 (carcinoma antigen)癌抗原1253.2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3.3 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3.4 C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3.5 FIGO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联盟3.6 LEEP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3.7 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3.8 SC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4 诊治流程图5 诊断依据5.1 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高危因素: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伙伴、多产、丈夫婚外性行为、阴茎癌等因素有关,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营养不良、吸烟等。
5.2 症状癌前病变与宫颈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 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
5.3 体征视诊应在充足照明条件下进行,直接观察外阴和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与宫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位于乳腺癌之后。
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
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占所有宫颈癌的90%以上。
部分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目前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故本指南不适合用于这些少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
本规范借鉴了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如NCCN指南、FIGO指南等),并结合我国以往指南进行修订。
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宫颈癌注重综合治疗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需结合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治疗。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本规范,本规范未涵盖的,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二、诊断(一)病因学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
HPV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
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在国内上市,可以按照适宜的年龄进行推广接种,以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有:①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②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③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④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⑤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⑥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⑦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营养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二)临床表现1.症状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
晚期患者可以出现阴道大出血、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水肿、贫血、发热、少尿或消耗恶液质等临床表现。
2.体征⑴视诊:应在充足照明条件下进行,直接观察外阴和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及宫颈。
除一般观察外应注意癌浸润范围,宫颈肿瘤的位置、范围、形状、体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也应注意阴道有无累及。
⑵触诊:肿瘤的质地、浸润范围及其与周围的关系等必须通过触诊来确定。
有些黏膜下及颈管内浸润,触诊比视诊更准确。
三合诊检查可了解阴道旁、宫颈旁及子宫旁有无浸润,子宫位置及活动度如何,肿瘤与盆壁关系,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直肠本身及周围情况等。
(三)辅助检查1.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HPV检测是现阶段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初筛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
取材应在宫颈上皮的移行带处,即新旧鳞-柱上皮交界间的区域。
目前主要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TCT)。
HPV检测可以作为TCT 的有效补充,二者联合有利于提高筛查效率。
对于HPV16及18型阳性的患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进行组织学活检。
2.组织学检查CIN和宫颈癌的诊断均应有活体组织学检查证实。
如病变部位肉眼观察不明显,可用碘试验、涂抹3%或5%醋酸溶液后肉眼观察或在阴道镜下提示活检部位。
宫颈活检应注意在靠近宫颈鳞柱交界的区域(SCJ)和(或)未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区取活检,可减少失误,因为这常常是病变最好发的区域。
溃疡的活检则必须包括毗邻溃疡周边的异常上皮,因为溃疡中心往往是坏死组织。
取活检的数量取决于病变面积的大小和严重程度,所谓多点活检通常需要2~4个活检标本。
一般宫颈活检仅需2~3mm深,约绿豆大小,当怀疑浸润癌时,活检应更深些。
对于多次咬取活检仍不能确诊者,需进一步采取较深部组织时,可用切取法。
同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宫颈管搔刮术。
当宫颈表面活检阴性、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或临床不能排除宫颈癌时,或发现癌但不能确定有无浸润和浸润深度而临床上需要确诊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送病理检查。
3.阴道镜检查适用于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主要观察宫颈阴道病变上皮血管及组织变化。
对肉眼病灶不明显的病例,宫颈细胞学高度病变或宫颈细胞学度度病变伴HPV16、18型感染可通过阴道镜协助发现宫颈鳞-柱交界部位有无异型上皮变化,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定位活检行组织学检查,以提高宫颈活检的准确率。
在不具备阴道镜的基层医疗单位,也可以应用3%或5%醋酸溶液或碘溶液涂抹宫颈后肉眼观察,在有醋白上皮或碘不着色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阴道镜活检的同时针对不满意阴道镜或绝经后妇女以及曾经锥切治疗的应予以宫颈管搔刮术,十分重要性。
满意的阴道镜检查和高质量的病理检查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至关重要,如基层医院不具备相应条件应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
4.膀胱镜、直肠镜检查临床上怀疑膀胱或直肠受侵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相应腔镜检查。
没有条件的单位应转上级医院诊治。
5.影像学检查由于解剖部位表浅,绝大多数宫颈癌经妇科检查及细胞病理学检查即可被确诊。
在宫颈癌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主要是对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的了解(包括评价肿瘤局部侵犯的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以指导临床决策并用于疗效评价。
用于宫颈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
⑴腹盆腔超声:包括经腹部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两种方法。
主要用于宫颈局部病变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盆腔及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肾盂积水以及腹盆腔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
设备的优劣及操作者的经验影响诊断的正确率。
经腹及腔内超声均不易确定宫旁侵犯情况,超声造影配合腔内超声对于病变是否侵犯宫旁及周围组织有指导作用,治疗过程中超声可以引导腔内放疗。
常规超声还可用于治疗后定期随访,为一种便捷的检查方法。
⑵盆腔MRI:无辐射,多序列、多参数成像,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分辨力,是宫颈癌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作用包括:①有助于病变的检出和大小、位置的判断,尤其对活检为HSIL/CIN3患者可用于除外内生性病变;②明确病变侵犯范围,为治疗前分期提供重要依据,可显示病变侵犯宫颈间质的深度,判断病变局限于宫颈、侵犯宫旁或是否侵犯盆壁,能够显示阴道内病变的范围,但有时对病变突入阴道腔内贴邻阴道壁与直接侵犯阴道壁难以鉴别;能够提示膀胱、直肠壁的侵犯,但需结合镜检。
③检出盆腔、腹膜后区及腹股沟区的淋巴结转移。
④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可用于放疗靶区勾画、治疗中疗效监测、治疗末疗效评估及治疗后随诊。
⑶腹盆腔CT:CT软组织分辨力低,平扫病变与正常子宫颈密度相近,尤其对早期宫颈癌观察效果差;增强CT扫描对比度优于平扫,但仍有近1/2的病变呈等密度而难以明确范围。
CT的优势主要在于显示中晚期病变方面,评价宫颈病变与周围结构(如膀胱、直肠等)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大范围扫描腹盆腔其他器官是否存在转移。
对于有磁共振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CT 检查。
⑷胸部射线摄影及胸部CT检查: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肺转移,胸片应包括正、侧位,必要时进行胸部CT检查。
⑸颈部CT检查:必要时进行颈部CT检查,以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
⑹核医学影像检查:不推荐使用PET-CT评价宫颈癌的局部浸润情况,但对于下列情况,推荐有条件者使用PET-CT:① FIGO 分期为ⅠB1期及以上的初诊患者治疗前分期(包括ⅠB1期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患者);②因其他原因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意外发现宫颈癌拟全身评估者;③拟行放射治疗需影像辅助勾画靶区;④FIGO 分期为ⅠB2期及以上或其他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结束3~6个月后随访监测;⑤随访过程中可疑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包括出现临床症状或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
核素骨扫描仅用于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
(7)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可以协助诊断、疗效评价、病情监测和治疗后的随访监测,尤其在随访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SCC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血清SCC水平超过1.5ng/ml被视为异常。
因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所以SCC是宫颈癌诊治过程中最常被检测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
宫颈腺癌可以有CEA、CA125或CA19-9的升高。
(四)宫颈癌的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宫颈癌的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必要而细致的检查和周密分析。
主要依据以下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①早期可无症状和体征,也可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或分泌物增多、异味等。
②晚期可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可导致贫血;肿瘤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症状;也可有肾功能衰竭及恶病质情况。
③肿瘤侵犯膀胱可出现血尿,侵犯直肠可出现血便,肿瘤侵透膀胱、直肠可出现瘘。
④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SCC等异常增高。
⑤影像学检查(超声、MRI、CT)提示宫颈癌,可有宫旁软组织侵犯、肾盂积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
2.病理诊断:阴道镜或直视下的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有条件的市县级或地区级医院,对于疑难或少见病理类型,应行免疫组化检查鉴别或确定肿瘤,或请上级医院协助确诊。
(五)鉴别诊断1.宫颈良性病变:如宫颈重度糜烂、宫颈结核、宫颈息肉伴微腺性增生、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腺上皮外翻和其他宫颈炎性溃疡等。
2.转移性宫颈癌:较多见的是原发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宫颈。
宫颈活检及免疫组化等可明确诊断或辅助鉴别。
三、宫颈癌的分类和分期(一)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类(表1)表1 宫颈肿瘤组织学分类及编码(WHO,2014)(二)宫颈癌的分期目前采用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会议修改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
妇科检查是确定临床分期最重要的手段。
临床分期需要2名副高以上职称妇科医师决定,分期一旦确定,治疗后不能改变。
宫颈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分期如下。
Ⅰ:肿瘤严格局限于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ⅠA:镜下浸润癌。
间质浸润≤5 mm,且水平扩散≤7 mm 。
ⅠA1:间质浸润≤3 mm,且水平扩散≤7 mm。
ⅠA2:间质浸润>3 mm,但≤5 mm,且水平扩展≤7 mm 。
ⅠB:肉眼可见病灶局限于宫颈,或临床前病灶>ⅠA期。
ⅠB1: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