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文章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与实践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多国职教成功经验,以有酬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在专业调整、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形成开放性合作,积极探索了“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半年期顶岗实习
1.增设半年期有酬顶岗实习,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企业调研并在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学校改革了原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在原来最后一学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增设半年期的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如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市场营销专业在“大二”实行半年一期的有酬顶岗实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企业用人实际情况,实施“2+1”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提出学生应适当获得一定报酬,使企业视顶岗实习的学生为“雇员”,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创造真正的职业环境。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开发、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结合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学生职业岗位和职业环境情况,各重点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15种课程,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施课程教学。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课程教学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施:一是由企业指导教师(同时是学校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结合岗位工作开展课程教学;二是由学校专职教师深入企业,利用工余时间开展教学;三是学生利用周末,集中返校学习部分理论知识。同时,工学结合课程在作业和考核形式上均注重形成性评价。
3.以他方为中心,解决顶岗实习中的管理问题。学校以他方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精细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企业合作,严格实施过程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第一,以企业为中心。考虑到企业实习岗位上生产的连续性,为减少企业压力,并保证企业由学生顶岗的岗位不会出现空缺,学校“以工期定学期”,采用“分散式、双进程”模式来安排教学。如数控技术专业采用的有酬顶岗实习方案(见表1),同年级两个班中A进程班级的有酬顶岗实习从第三学期的11月16日至第四学期的5月15日,B进程班级从第四学期的5月16日至第五学期的11月15日,两个班的有酬顶岗实习项目历时各半年,“AB双进程”交替进行。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成立了由学校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定期商议顶岗实习各阶段任务及教师指导要求,解决或报告学生面临的问题,联合企业定期考核学生各阶段的业绩;推行教师定点联系企业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人定点联系1~3家顶岗实习企业;学校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工学结合教改试点方案”,获取家长的支持;加强动员,开展岗前教育,签订工学结合承诺书,提高学生的认识;关心学生生活,校企协商解决交通、食宿等问题;顶岗实习结束后,向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服务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开展三级安全教育,为学生购买“第三方责任险”。
第三,以教师为中心。聘任顶岗实习单位指导师傅为学校兼职教师,提供明晰的企业教师指导手册,帮助他们依据学校顶岗实习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为促进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实施工学结合课程,学校定专题、立项目、拨经费、查实效;为提高学校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给予他们工作量补贴,并发给交通和通信补贴。
二、围绕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1.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借鉴德国课程开发模式,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在原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系列课程,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如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江苏省和无锡市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对数控机床操作工、新产品试制工、数控加工工艺员、数控程序员等岗位进行职业分析,归纳出12项典型工作任务(见表2),并根据新手、熟练者和高技能从业者的岗位要求进行分类,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
2.建设教学车间,以教学产品为载体,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了气动机械手、轮式教学机器人、气动爬行机器人、火力风轮、打孔机、四自由度搬运机械手等教学产品,积极探索以教学产品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计了“常用机构分析与通用零件选择”“液压与气动装置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模块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和“单片机应用”等5门以教学产品为载体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针对相应教学产品进行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课程结束时也完成了教学产品制作的全过程,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3.按照汽车总成部件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汽车主要总成部件为载体,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修理”等理论课程及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重组,形成了“电控发动机理论与实训”“传动系统理论与实训”“自动变速器理论与实训”“防滑控制系统理论与实训”等新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实施“电控柴油机”等特色课程,强化学生电控柴油喷射技术的应用能力。
4.依托职教集团,根据区域性行业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根据行业职业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发课程标准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学校作为江苏省汽车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依托集团内众多汽车行业龙头企业,主持制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分级专业能力标准,并参照专业能力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电控发动机理论与实训”等7门课程与汽车维修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标准,并由汽车职教集团进行推介,在全省二十多所职业院校得到了应用。
三、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1.成立市场部,建设校企合作平台。为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在原科技产业处、继续教育与培训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市场部。市场部作为对外服务的窗口,负责校企合作,指导教师项目转化,管理科技产业、继续教育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同时,积极协助各重点建设专业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此外,为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市场部还承担了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和无锡制造业服务网的各项工作。
2.以服务赢得企业支持,形成长效机制。学校对企业的服务成效是赢得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保证。学校根据企业发展态势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对于初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