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1. 在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在实验操作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测力计和距离尺的使用。
3. 引入更多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实验展示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计算题:要求学生计算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如在恒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功,以及在变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功。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功的概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怎样才叫做功”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怎样才叫做功”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怎样才叫做功”的重点,强调“怎样才叫做功”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怎样计算功”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怎样才叫做功”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怎样才叫做功”的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怎样才叫做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5. 思考题: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最终停止在力的作用点,求物体所做的功。
答案:物体所做的功 = 力 × 距离 = 0J,因为物体最终停止在力的作用点,没有移动距离。
举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在线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沪粤版九年级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1.1节,主要讲述怎样才叫做功。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指出功的概念,说明功的计算公式。
2. 功的性质:讲解功的正负性,说明功的单位。
3. 功的应用:举例说明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重点: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运动员举重的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举重时做了多少功?2. 概念讲解:讲解功的定义,指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
3. 性质讲解:讲解功的正负性,说明功的单位是焦耳。
4. 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人的行走等。
5. 例题讲解:以一道计算功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计算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7. 板书设计:列出功的计算公式,标注功的正负性和单位。
8.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计算功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10N的作用,移动了5m的距离,求物体所做的功。
答案:物体所做的功 = 力× 距离× cosθ= 10N × 5m × cos0°= 50J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机械效率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上述教案中,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指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力对物体做功,即使用功的公式W=Fs。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以及与其他能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计算功的方法,知道功的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W=Fs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木块等)。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人提着水桶上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写出功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解释。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解释其含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典型例题,如计算一个人提着10N的力,移动了5m,做的功是多少。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6.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然后计算拉力做的功。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怎样才叫做功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3. 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提着10N的力,移动了5m,做的功是多少?(2)用20N的力推动一个物体,物体移动了10m,做的功是多少?2. 答案:(1)50J(2)2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九年级物理教案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学生已学习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
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然后介绍了功的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便。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辨析,对做功有初步的认识。
结合实例,区分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认识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强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
要求学生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策略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学生做活动拉动与拉不动进行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
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目标:1、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
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的测算功。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明同学用尽全身力气想举起杠铃,可是杠铃在地上却纹丝不动。
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同学对杠铃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怎样才叫做功让学生阅读“活动1”部分的内容后进行讨论:①物理学中对做功是怎样规定的?②做功必须包含那些要素?待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后演示以下内容:【演示1】手托书本静止不动。
【演示2】放在桌上的黑板擦在手推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讨论】演示1中手托书本静止不动,手对书本做功了吗?演示2中手对黑板擦做功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加以明确:托力对书本没有做功,因为书本没有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
演示2中推力对黑板擦做了功。
【演示3】手托书本平移了一段距离。
【讨论】手的托力对书本做功了吗?为什么?【明确】没有做功,因为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
【板书】:在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做功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二者缺一不可。
让学生举例:【明确】通过实例分析“劳而无功”,“不劳无功”的情况。
{举例包括:用手推车没有推动,虽然累的满头大汗,却没有做功,这就是“劳而无功”。
踢出去的足球,离开脚后虽然又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这段距离上没有做功,这就是“不劳无功”。
}【板书】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先让学生举出这三种情况的例子,根据学生举例情况教师再加以补充。
让学生阅读“活动二”部分的内容,回答力对物体做功了吗?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
11.怎样才叫做功-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怎样才叫做功-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受到的相互作用,会分析力的方向和性质;
2.知道功是力作用的结果,会通过力和位移的方向和大小计算功;
3.了解功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能够应用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功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2.功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功的计算方法;
2.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力,为什么需要计算力,同时了解计算力的方法。
2. 讲解(30分钟)
1.讲解功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讲解功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讲解实例分析。
3. 演练(25分钟)
1.组织学生集体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2.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习题的解题方法。
4. 拓展(15分钟)
通过讲解能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能量转化过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拓展学生物理学知识面。
5. 结束(5分钟)
课堂总结,强调本节课内容重点和难点,并留下一些回家作业。
五、教学后记
本次课堂教学主要针对了九年级物理上册中的第十一课,主要讲解了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引入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拓展了物理学知识面,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使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功的应用:功是物理学中能量转化的量度,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由于受到力而发生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功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功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与功有关的现象,比如举重、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力、距离和功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力的作用使物体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的关系,进而引入功的概念。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白功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求解功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怎样才叫做功概念:使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计算:功 = 力× 距离单位:焦耳(J)应用:描述物体由于受到力而发生的能量变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两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力:F = 10N,距离:d = 5m力:F = 8N,距离:d = 10m2. 答案:力F = 10N,距离d = 5m时,功W = F × d = 10N × 5m = 50J力F = 8N,距离d = 10m时,功W = F × d = 8N × 10m = 8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功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着一桶水走一段路,让学生感受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介绍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如何计算功,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提着一桶水爬楼梯,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功的定义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二、功的计算1. 直接计算法2. 间接计算法三、功的应用1. 实例分析2.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功。
2. 请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计算功。
3. 请思考一下,功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应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应用。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一下,除了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哪些领域会用到功的概念,举例说明。
11.1 怎样才叫做功—2020秋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2020秋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内涵。
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功的计量方法。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应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公式讲解:教师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4.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应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单位4. 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1)提起质量为2kg的水桶,高度为5m,所做的功为多少?(2)推一辆质量为100kg的小车,移动了10m,所做的功为多少?答案:1. 功的概念: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业,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计算方法: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2. (1)W=2kg × 9.8m/s² × 5m = 98J(2)W=100kg × 9.8m/s² × 10m = 98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设计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设计第一篇:怎样才叫做功教案设计怎样才叫做功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会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机械功原理,会用功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难点突破例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5秒,举力做了功B.手提重物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做了功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D.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有力对小球做了功【解答】正确答案选C分析:A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有举力的作用,但杠铃在举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一段距离,所以举力对杠铃没有做功;B中重物受到了提力的作用,重物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重力水平移动在提力方向(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0,因此提力对重物也没有做功;C中作用在重物上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并且重物在重力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因此重力对物体做了功;D中小球只受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而小球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支持力对小球没有做功,在水平方向上小球虽然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无力做功。
【点评】力学中所说的“做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叫力学中所说的“做功”。
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1)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是静止的。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物体通过的距离方向跟物体的受力方向垂直。
例2.如图12-1-1示,AC>BC,沿下面AC和BC分别将同一物体从底部推倒顶端,所用推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不考虑摩擦,则()A.F1>F2,W1>W2;B.F1=F2,W1=W2;C.F1<F2,W1<W2;D.F1<F2,W1=W2。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_九_年级_物理_学科总第_1_课时
页 1 第
页 2 第
页 3 第
D.0J C.150J
2、一位同学沿教学大楼
3m,某商场售货员用20N的楼梯匀速登高了3.65kg该同学登楼做的功最接的水平推力使质量为)的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近(
B.1500J 及时训练,动了3m,则该售货员对货物A.15000J
巩固新知。
______做功J,货物的重力C.150J
D.15J J,物体受到的做功______有水500N摩擦阻力是_____N。
3、兰倩同学用的100N4.起重机臂将重0.7t平推力推着重为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的楼板从地面上吊起,上升则她对箱子做功4m后,又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10m,,重力对箱5m,则在此过程中,是________J起重了。
是子做的功是_________J功机所做的的人骑、若质量是60kg(g___________J。
取4的电动自行10N/kg) 质量为
40kg6m/s.以下事例中重力做车在水平路面上以 5受到的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功是
的是阻力人与车总重( )
求。
g倍,取10N/kg冰球在水平冰面上滚动A. 0.02,电动机对自皮划艇在平静水面上快行驶10min B.行车做的功。
速滑行 C.跳水运动员下落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D. 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拓展升总结反思四、
华机械功的含义1.使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页 4 第
页 5 第。
粤沪版九年级上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案:粤沪版九年级上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一种量度,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向学生介绍如何计算功,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功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提着一桶水行走,让学生感受力对物体的作用,从而引出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功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6.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含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实例应用。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功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说提着一桶水行走是做了功。
2. 已知一个力为10N,物体位移为5m,求这个力做的功。
3. 举例说明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因为提着桶水行走时,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所以力做了功。
2. 10N × 5m = 50J3. 例如,推土机推土时,推土机对土做的功可以将土移走,完成工程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功的其他相关知识,如功的单位、功的分类等。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5. 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怎样才叫做功”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 实践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功的概念。要求:实验设计要合理,能够清晰地展示功的概念,并记录实验结果。
作业反馈:
1. 计算题:
- 针对每个计算题,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是否正确应用了公式W=FS。
-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如牛顿(N)和米(m)。
- 开展科学探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科学探究项目,通过实际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了一节关于“怎样才叫做功”的物理课,总的来说,感觉课堂氛围不错,学生们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讲解功的计算公式时,可能讲得太快,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放慢讲解速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并跟上进度。同时,我也会在讲解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5篇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新课引入〕
提问:1、什么是机械功?怎样才算做功?
2、怎样计算功?
3、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什么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4、一建筑工地上要把500块砖送到楼顶,用定滑轮往上送,一次运50块,共花了120min,而用起重机运送1次就可运完,只要2min就可以了,已知每块砖重35N,楼高20m。试求定滑轮和起重机各做了多少功?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二、引导材料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
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
大华百思不得其解。
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三、合作学习(一)怎样才叫“做功”小组合作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1所示)。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教学中,先安排了一个游戏,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找共同点,然后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定义某一事物。
再将课切入正题。
教学时,体验“做功”做了三个实验,补充了斜面问题。
利用实验1,给物理学中的功下了定义,再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判断实验2和补充素材中力是否做功问题,再分析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功的问题理解比较好。
同时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九年级物理上册《怎样才叫做功》教案、教学设计
6.注重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7.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在力的功的理解上可能存在误区,如对功的计算公式记忆不准确,对力与位移方向关系理解不清晰等。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2.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参差不齐,可能会影响到对功的计算。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适时给予辅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产生疑问。教师应注重实例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物理学科,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2.通过学习力的功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探讨力与位移方向对功的影响;
c.分析如何提高力的效率,使力做的功更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a.计算给定力、位移和角度的功;
b.分析给定实例中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判断力做功的多少;
c.设计实验,测量给定力的功。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怎样才叫“做功”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做工”与“做功”的区别。
2、掌握做功的要素,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3、掌握功的测算方法,了解机械功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做功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与关心社会生活中的做功现象,体会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明白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要素,能够定量计算做功值。
【教学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的正确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导入新课我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力和距离的概念。
如果我们将力在距离上积累起来,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我们为什么要引入机械呢?【过渡】人类利用机械做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利用蒸汽机做功,带动火车运行。
为什么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明白做工和做功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1.介绍做功与做工的区别【演示】(媒体展示)课本图11-1,在左图中人用力推汽车,但没推动,右图中人用力搬石头,也没搬起来。
我们根据经验知道,在做图中所示的活动中我们会大汗淋漓,使尽全身力气,确实做了“工”,但从物理学定义上来讲,我们并未“做功”。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算做功呢?做功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意义呢?(1)怎样才叫“做功”【演示】(媒体展示)课本活动1,找出图11-2 中左图和右图的共同点。
从左图中我们发现人在提拉铁球时对铁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将铁球提起了一段距离;与左图类似,右图的人在推车子的时候对车子施加了力的作用,然后将车子推了一段距离。
在物理学上,他们都做了功,但与图11-1 不同的是,他们在施加力的同时,使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
【提问】是否对物体施加力,并且物体有移动距离,就认为做功了呢?很显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注意到图11-2 中,物体的移动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也即是说,做功需要使物体在力得到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物理学上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力得得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11.怎样才叫做功-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怎样才叫做功-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能够计算物体受力所做的功;3.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难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功”的相关概念和公式,掌握力、位移、角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意义和作用。
2.课堂讲解•引入:对“做功”提出问题,让学生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功;•定义:给出力、位移和角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的含义;•计算公式: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同时演示几种不同情形下功的计算;•注意点:指导学生注意功的正负以及单位的选择。
3.练习与检测•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检测: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并点评错误的地方。
4.拓展与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功的应用场景和相关领域;•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机器的功率和效率计算。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示范计算方法,实现知识的传授和理解。
2.实践法: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2.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馈和学生听课反馈,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六、教学资源1.教材:《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增加例题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2.针对学生对功的正负判断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解更多的实例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后附学案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1.1怎样才叫做功单元第11章学科物理年级九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3)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做功的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重点如何判断物理是否做功、功公式的运用难点机械功原理学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教法启发、实验活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故事:司机A的大货车发生故障,雇佣工人B帮他推车。
但是经过一番努力,车子纹丝不动,司机A不打算支付工人B的工钱。
如果你是工人B你愿意么,为什么?如果你是司机A,请说出你不付工钱的理由。
引出:工人B注重的是过程和耗能司机A注重的是结果和成效提出问题:物理学中,究竟怎样才叫做功呢?聆听故事,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开始新知探究。
通过生活中的情景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思考,展开新知探究。
时长:3min讲授新课一、怎样才叫做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先自主学习5min,然后进行小组讨论5min,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按照导学案引导,完成学习内容。
习,引导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6页内容。
明晰机械功原理,并完成导学案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该部分内容归纳总结,让学生提出自己疑问,适时点拨。
导学案内容:活动1:题例:两人提升相同的重物,已知木箱重200N,每层楼高3m,分别计算此过程中两人所做的功。
思考:一人用滑轮组,一人直接用手,两人做功相同么?活动2:阅读课本6页内容,结合题例理解机械功原理,完成下列内容。
(1)机械功原理:.由功的公式()推理可知:省力一定.费力一定.不存在即又的机械.(2)应用:若忽略机械自重和摩擦时,使用简单机械所做的功等于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才叫“做功”》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做工”与“做功”的区别。
2、掌握做功的要素,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3、掌握功的测算方法,了解机械功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做功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与关心社会生活中的做功现象,体会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明白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要素,能够定量计算做功值。
【教学难点】
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的正确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力和距离的概念。
如果我们将力在距离上积累起来,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我们为什么要引入机械呢?
【过渡】人类利用机械做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利用蒸汽机做功,带动火车运行。
为什么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明白做工和做功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
1.介绍做功与做工的区别
【演示】(媒体展示)课本图11-1,在左图中人用力推汽车,但没推动,右图中人用力搬石头,也没搬起来。
我们根据经验知道,在做图中所示的活动中我们会大汗淋漓,使尽全身力气,确实做了“工”,但从物理学定义上来讲,我们并未“做功”。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算做功呢?做功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意义呢?
(1)怎样才叫“做功”
【演示】(媒体展示)课本活动1,找出图11-2中左图和右图的共同点。
从左图中我们发现人在提拉铁球时对铁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将铁球提起了一段距离;与左图类似,右图的人在推车子的时候对车子施加了力的作用,然后将车子推了一段距离。
在物理学上,他们都做了功,但与图11-1不同的是,他们在施加力的同时,使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
【提问】是否对物体施加力,并且物体有移动距离,就认为做功了呢?
很显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注意到图11-2中,物体的移动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也即是说,做功需要使物体在力得到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物理学上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力得得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这是物理学上对做功的定性解释。
【提问】大家了解了做功的定义,那么能够从定义里提炼出做功的要素吗?
(2)做功的要素
从定义里不难看出,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作用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也即: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①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关于做功的要素,大家务必要牢记。
其中一定要注意到移动的距离是有前提条件的,也即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提问】了解了做功的要素,那么什么情况下没有对物体做功呢?
【交流】为了了解不做功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做功的要素入手。
很明显,力、距离、方向任何一项不满足就会造成不做功:
(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这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可以从反面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大家可以根据这些判断依据对图11-3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进行判断。
2.怎样测算功
【过渡】我们已经定性地学习了做功,物理学中之所以引入做功除了是因为这个概念特别重要之外,还在于我们要知道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这就需要定量地知道做功。
(1)做功的定量计算
我们了解了做功的要素,就知道了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都有关系。
物理学上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也即:功=力×距离。
功的符号来源于英文单词“Work”,简称为W,所以做功可以表示为:W=F·s。
有了功的物理学计算公式,就需要知道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为:牛·米(N·m),它有一个专门的符号:焦耳(J),这是为了纪念著名物理学家焦耳。
那么,与功的计算公式对应:J= N·m。
1J的物理意义为: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从公式中很容易发现: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一定,力越大,做的功越多;力一定,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多少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提问】大家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图11-5中,手对鸡蛋做了多少功?
解答:人克服鸡蛋的重力做功,一个鸡蛋大约重50g,所以鸡蛋的重力为1N,鸡蛋的移动方向与手用力方向相同,故人对鸡蛋做的功为:W=F ·S=1N · 1m=1J
(2)如何正确地测算功
看图11-6,人在拉着重为2019 N的车沿水平方向前进,并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 m,那么人拉车时做的功W是否等于2019 N×5 m吗?
【提问】在图11-6的实例中,我们遗忘了什么才导致这种计算方法?
解答:题中给出了车子的重力,重力的方向与车子移动的方向垂直,属于垂直无功的例子。
所以算法不对,还应给出人的拉力。
【交流】我们来看例题3,在图11-7中,工作人员将箱子沿4 m长的斜面推到2 m高,求人对箱子做了多少功?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我们要首先明确人施加的力是朝什么方向的?在这个方向上移动了多少距离?很显然,100 N的力沿斜面方向,移动了4 m,所以人对物体做功:W=100 N×4 m=400 J。
所以这个人做了400J的功。
【提问】大家重新思考图11-6中人做的功?
3.机械功原理
功的概念首先是从研究机械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们利用机械的目的无非是省力或者节省距离。
但是我们不可以利用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因为省力就必须要耗费距离,省距离就必须要费力,比如杠杆。
这就是机械功的原理,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机械功原理对机械的研制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归纳总结】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力得得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功的单位是焦耳。
三、经典例题
例1、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C)
A.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B.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
C.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
D.天花板上的线吊着电灯
例2、某学生从底楼匀速走上二楼,第一次花费20s,第二次花费30s.则两次上楼过程中,学生所做的功(C)
A.第一次较大
B.第二次较大
C.两次一样大
D.不知楼高无法判断
例3、一个重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某人用20N的水平拉力拉着木箱前进,人对木箱做的功为80J,则(B)
A.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为20N
B.木箱前进的距离一定是4m
C.木箱前进的距离是0.8m
D.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100N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总结】
1.1怎样才叫“做功”
1.介绍做功与做工的区别
做功的两个要素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怎样测算功
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3.机械功原理
我们不可以利用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因为省力就必须要耗费距离,省距离就必须要费力,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四、布置作业:
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的测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