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三章剖析
• 第3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4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第3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 - 是指人的本性,对人性本质认识的不同,
相应的管理方式也将不同。在管理界,对人性的认识有 以下四种观点(沙因,1965):
❖ “经济人”假设 ❖ “社会人”假设 ❖ “自我实现人”假设 ❖ “复杂人”假设
公平理论
• 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1956)提出,侧重研究报酬
的公平性、合理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其基本思想是员 工对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仅在于绝对数额,更重要的是在 于相对数额。
(O/ I)A
(O/ I)B
O为报酬,I为投入,A为自己,B为参照系,可以是同
事、朋友,也可以是过去的自己。当两者不相等时,人会
二、 激励理论
• 激励的基本过程
激励就是激发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并使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的整个过程。
内外刺激
需要
动机
行为
激励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
目标
激励理论的类型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影响工作动机的因 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理 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激 励理论是最典型的几种内容型激励理论。
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 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
管理重点: 工作本身
管理者: 控制监督者
管理重点:
建立感情和 良好的人际关 系
管理者:
调节者`
“社会人”假设
内容
管理方式
☺ 交往的需要是人们行为 的主要动机,人们要求有 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习——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2、人力资源开发:3、人力资源管理: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5、品秩: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9、人力资本运营: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1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15、调任:16、转任:17、挂职锻炼:18、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19、品位分类:20、职位分类:21、人才测评:22、评价中心:23、无领导小组讨论:24、文件筐作业:25、管理游戏:26、角色扮演: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2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29、选任制:30、委任制:31、降职:32、人力激励:33、绩效:34、公共部门中的绩效评估:35、360度绩效评估:36、薪酬:3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福利:3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机制:3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约束:40、约束机制: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名词解释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名词解释第一篇: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名词解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2.调任: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的人事行为。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3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ppt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
政治 环境
经济 环境
社会文 化环境
技术 环境
3.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
公共部门的组织内部诸因素所构成的内部环境 也是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如下图所示,组织 对个人的角色要求和回报,以及个人的技能和 活动水平构成了个体价值的因素。这两大方面 的因素决定了个体价值以及组织保持人员的可 能性,最终产生个体期望在组织中实现的价值。
个体有限价值 的决定因素
个体
技能 活动水平
组织
角色 回报
有限价值的 要素
可促进性
生产力
可转移性 满意度 满意
个体有限 价值
保持组织人 员的可能性
个体期望在 正式组织中 实现的价值
图3-1 正式组织中个体价值的决定因素模型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即公共部门内部 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索,是直接影响和作 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系统及其行为的各种要素的总 和。它们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互动关系极 为明显和重要。组织的目标、组织文化、高层的管理 方式、员工和非正式组织等等都是重要的内部因素。 这种相互作用对组织的整体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在分 析内部环境的时候可以分析下面几个方面:目标 、行 政体制环境、部门组织文化 、人事激励机制、非正式 组织。
第3章 绪论与基础知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
内容结构图
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政治、经济、社会、 人口、技术等
体制、文化等
【引导案例】人力资源的生态环境
21世纪中国人力资源环境将面临许多新情况,产业结构的变化、 人口状况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竞争和管理的趋势、 政治和法律的要求,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重要影响。21世 纪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要研究新环境,探索新问题,转变陈旧 的观念,建立新型的管理机制,更好地迎接时代的挑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章节练习与解答(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章节练习与解答(二)国家开放大学文法学院古小华2014年04月16日第三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公共部门外部生态环境包括()。
A.政治制度B.市场体制C.劳动力与人口素质D.经济与技术环境2.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具有()的特点。
A.系统性和复杂性B.动态性和稳定性C.相关性和独立性D.统一性与多样性3.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还不完善4.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
A.做好人力资源制度建设B.严格绩效考核C.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预测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5.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B.市场机制C.第三部门D.公共部门(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1.一般来说,社会整体环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人才环境的质量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状况是正相关的关系。
()3.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应该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
()4.开发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主要形式。
()5.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6.我国在人才的考核评价方面,无论是对党政领导干部,还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都还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导致考核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
()7.由于缺乏有效的预见,致使中国的人力政策缺乏稳定性,变化太快,这不利于政策的有效实施,不利于充分发挥政策的公信作用。
()8.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人才观念。
()9.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时期,由于社会分工、分层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也日趋复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5、品秩:是指官制中与官职并行的身份等级制度,它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是指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为中心,环绕其生存和发展而具有渗透和影响作用的环境总和。
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与技术环境、市场体制、劳动力与人口素质、物价指数及生活水准以及人口的多样性问题。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围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人才个体的内在素质及其一切影响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环境之总和。
主要包括个体内在素质、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宏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9、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劳动者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现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件
n 3.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雇员,提高 其知识、技能与能力。 —— 核心、心脏。
n 4.纪律与惩戒的主要目标:确立、保证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期望、权 利与义务的关系,建立惩戒途径与雇员申诉程序;保障健康、安全 以及雇员宪法权利等。 —— 保障、安全阀。
n 价值、制度对环境的依 赖
n 价值、制度对环境的选 择与重塑
n 价值规划了制度的变迁
7
(一)价值、制度对环境的依赖
由环境、价值与制度三者构成的互动循环中, 环境处于主导地位。
n 公共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都是适应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n 环境规定了价值、制度内在的目标、规模、结构、行为方式
和意识形态。 n 人事行政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都要从环境中输入。 n 公共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要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施成本。
10
三、功能:制度与价值的中介
n 价值与制度之间是目的与手段、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两者通过功能这个中介机制发生关系。
n 四个必需功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获取、人力 资源开发、纪律与惩戒。构成有机整体,相对独立、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1
四项功能的主要目标
n 1.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预算准备和人力资源计划、划分与分 配工作任务、决定工作价值。 —— 基础、蓝图。Fra bibliotek12小结
n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式大体是由环境、价 值、制度三个不同层面的因素构建起来的。
n 价值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环境 是制度产生与变迁的外生变量,它的改变引起了公共 人事价值的转变。价值决定采取何种功能,功能依赖 于相应的制度来实现。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整理
公共人力资源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是指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为中心,环绕其生存和发展而具有渗透和影响作用的环境总和。
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与技术环境、市场体制、劳动力与人口素质、物价指数及生活水准以及人口的多样性问题。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围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人才个体的内在素质及其一切影响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环境之总和。
主要包括个体内在素质、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宏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8、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劳动者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现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
9、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整理
公共人力资源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是指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为中心,环绕其生存和发展而具有渗透和影响作用的环境总和。
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与技术环境、市场体制、劳动力与人口素质、物价指数及生活水准以及人口的多样性问题。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围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人才个体的内在素质及其一切影响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环境之总和。
主要包括个体内在素质、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宏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8、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劳动者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现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
9、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核说明闭卷范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说明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概说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专科起点)的必修课与学位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终结性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的方式进行。
本课程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效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合格水准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起点)教育的要求。
二、考核依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教材使用由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和中教授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可参考使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古小华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社出版发行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录像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制作的IP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的内容进行考试复习。
三、考核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系统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否能够在区分公部门管理与私部门管理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四、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一般的认识,对知识或概念有一个大致的、概括的了解;“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认识,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掌握”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并可以阐述自己的独特意见。
考核要求为“理解”与“掌握”层次的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
(第二部分将详细列出每一章的考核内容)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0%和80%。
《试述优化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对策》
《试述优化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对策》2、改善育人环境,着重培养高层次人力资源。
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人力进行教育培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太快,因此,我国旧的教育体制必须进行变革。
首先就是要拓宽培训渠道。
在进一步强化党校和行政学院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求拓展、国内挖潜力、国外建基地”的思路,拓宽培训渠道。
“所谓纵向抓延伸,就是党校和行政学院在系统内,上对中央(上级)党校和国家(下级)行政学院,下对基层党校,按照计划安排,分层次、分类别抓好各级各类别干部的培训;所谓横向求拓展,就是面向国内名牌高校,充分利用国民教育领域丰厚的教学资源、对在职干部进行教育和专业培训;所谓国内挖潜力,就是把干部送到沿海发述地区实地考察学习,送到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集中教育培训,还可以送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挂职学习锻炼等;所谓国外建基地,就是有选择地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新加坡及西欧国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优秀人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而中、西部地区又最缺高层次人才。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培养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
同时,要加大培训的投入,保证人才培训经费,是改善育人环境的物质基础。
此外,国家在高层次人才的流向上要进行宏观指引,避免人才流动的盲目聚集效应,从而最终导致人才的浪费。
3、优化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环境,引进适用人才。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他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战略,在加强各级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将中国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
一、重点内容
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政策分析
1、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得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素质人力供给量过剩,而地区欠发达的地方则供给量不足,这样就无法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
所以,国家近年来提出了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目的也是为了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只有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才能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且,地区经济发展好了,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和协作,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均衡流动。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也是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因此,只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地区间的横向联合、协作,实行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
2、改善育人环境,着重培养高层次人力资源
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人力进行教育培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太快,因此,我国旧的教育体制必须进行变革。
首先就是要拓宽培训渠道。
在进一步强化党校和行政学院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求拓展、国内挖潜力、国外建基地”的思路,拓宽培训渠道。
“所谓纵向抓延伸,就是党校和行政学院在系统内,上对中央(上级)党校和国家(下级)行政学院,下对基层党校,按照计划安排,分层次、分类别抓好各级各类别干部的培训;所谓横向求拓展,就是面向国内名牌高校,充分利用国民教育领域丰厚的教学资源、对在职干部进行教育和专业培训;所谓国内挖潜力,就是把干部送到沿海发述地区实地考察学习,送到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集中教育培训,还可以送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挂职学习锻炼等;所谓国外建基地,就是有选择地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新加坡及西欧国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优秀人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而中、西部地区又最缺高层次人才。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培养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
同时,要加大培训的投入,保证人才培训经费,是改善育人环境的物质基础。
此外,国家在高层次人才的流向上要进行宏观指引,避免人才流动的盲目聚集效应,从而最终导致人才的浪费。
3、优化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环境,引进适用人才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战略,在加强各级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将中国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
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在长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使之上升为政策法规,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干部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政策范围涵盖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人才开发的各个环节,人才政策的开放度不断扩大,与国际惯例接轨开始成为人才工作决策者的主动选择,人才政策的发展层次从部门和地区的政策体系向国家政策体系升华,并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中国的人才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引进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主要形式,其有效手段就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
这些年来,各地在优化引人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有关引人政策做了明确规定,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要进一步优化引人环境,办法应该更多一些,落实应该到位一些。
比如,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实现人才柔性流动,或变户籍管理为身份证管理,变人员引进为智力引进等等,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自由流动政策,创造一流的人力软环境,规范政府管理,为外来人才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在引进人才方面,还要注意它的适用性,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及发展现状,有选择地引进人才,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被动跟进。
二、难点答疑及解题技巧说明
1、创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选拔优秀人才
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具体表现在:以政府所属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人力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机制基本建立;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建设和规范管理受到重视,法制化管理初见成效;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和公共人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但是我国还需进一步规范人力市场,扶持民营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
使人才市场中介的投资与经营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出现企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很多中介机构,已经打通了中外合作渠道,可以促进我国引进国外优秀人才。
目前,我国人力市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
因此我国要加强人力市场的功能扩展。
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上要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式。
交流配置、综合服务、人事代理、信息疏导、社会保险、咨询指导、远程交流等服务功能都要逐步建立起来,特别是要加快在信息网络化基础上的无形人力市场的发展步伐。
同时,要加强全国区域性劳动力市场的接轨。
以经济区划为重心,打破行政区划的跨省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断促进专业性人力市场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沿海开放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2、提高人力资源安全环境,防止人才流失
在社会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力资本主要以无形的知识形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增加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也大都转化成人头脑中的知识或能力。
随着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剧,当事主体的资本、财富流失的风险也大幅度增加。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因特网为载
体的新科技革命,使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村”,人才流动与交流越来越方便,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也使人才流失的风险大幅度上升。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缺乏安全保密意识,将使国家、企业等利益主体遭受重大损失。
在这一背景下,人才流失已经危及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国防等各方面的安全。
人才安全及其风险防范,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世界性课题。
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从保护自身利益和长远安全出发,纷纷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及人才安全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体系。
三、作业讲评(略)
四、课程拓展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
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
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
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
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