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重点

合集下载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作为一个审计学的学生,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审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

下面是关于《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的重点概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审计学的定义和作用审计学是研究如何评价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发表独立意见的学科。

它主要通过系统搜集、分析、评估和核实企业财务信息,确定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二、审计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审计机构是独立的、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

它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包括:审计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审计报告的发表和建议、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等。

三、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能遭受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错误,包括主观风险、控制风险和检验风险等。

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建立的一套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和监督检查等在内的制度和措施,旨在保护企业资产、防止和发现错误和欺诈。

四、审计证据和审计程序审计证据是审核员用来形成审计意见的信息,可以来自内部和外部,如会计记录、银行对账单、函证、证券交易所公告等。

审计程序是完成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步骤,包括计划、执行、测试和总结等,旨在获取和评估审计证据,确保审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五、利益相关方和法律法规利益相关方是指与企业财务信息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如股东、债权人、管理层、雇员等。

法律法规是规范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和审计的法律文件,如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保持独立、中立的职业道德。

六、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发表的书面报告,概述了审计的结果、发现和建议。

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基于审计证据和内部控制的评价,对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理性发表的专业意见,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等。

七、责任与法律责任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起责任,并保持职业道德和独立性。

审计学原理重点知识

审计学原理重点知识

审计学原理重点知识1. 审计学的定义和目的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遵守情况的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报表、账簿和相关信息的核实,评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是否真实可靠,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2. 审计师的特点和职责审计师是负责进行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以下特点和职责: - 专业性:审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和审计知识,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独立性: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应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避免受到任何利益干扰。

- 客观性:审计师应对待被审计对象和相关信息的评价和处理具有客观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保密性:审计师应保护被审计对象和相关信息的保密性,严守商业秘密。

审计师的职责包括: - 计划审计工作: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并评估审计风险。

- 收集证据:通过调查、观察、抽样和测试等方法,收集并评估相关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 发现问题:对财务报表、账簿和相关信息进行审查,发现任何违反法律和法规、会计准则或内部控制的问题。

- 提供建议: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向被审计对象提供改进建议和控制措施,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形成审计意见:根据对相关证据的评估,形成关于被审计对象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计意见。

3. 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审计工作通常包括以下程序和方法: - 了解被审计对象: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业务、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环境等进行了解,以便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 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评估被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

- 内部控制测试: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缺陷和风险。

- 样本抽查和测试:审计师通常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账簿和相关信息进行抽查和测试,以获取相关证据。

- 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期间和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审计学原理复习考试重点

审计学原理复习考试重点

审计学原理复习考试重点审计学原理复习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审计对象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通知书函证法调节法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属性抽样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审计业务约定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函证法包括哪几个步骤?3、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4、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六、计算题(第一题5分,其他10分一题,共35分)1.审计人员在2003年6月审查某公司无形资产业务时,发现该公司向外转让专有技术(所有权),取得转让收人70000元,该专有技术的账面余额为30000元,该项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是5000元。

审计人员审阅了有关收人明细账,抽查了相关会计凭证,在进行账证核对的基础上,发现企业所做的账务处理如下:借 :银行存款70000贷 :其他业务收人70000借 :其他业务支出30000贷 :无形资产 30000要求 :指出该公司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提出其账务调整方法。

2、审计人员对某公司1995年度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查时发现,公司于本年度1月初新增已投入生产使用机器设备一台,原价为300000元,估计净残值为1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使用年数总和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又调查发现该公司其余固定资产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该公司对这一事项未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揭示。

根据以上情况,审计人员如何确定该事项对该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如何要求?3、东润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李立在对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决定于2002年大华公司的债务人乐凯公司截止2001年12月31日所欠23000元进行函证。

经初步审计,大(号)《》试题第3页(共10页)华公司应收账款相关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应收账款预计差错率也较低。

《审计学原理》应重点掌握的主要内容为.

《审计学原理》应重点掌握的主要内容为.

《审计学原理》应重点掌握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总论1、对审计涵义的理解2、审计人与审计关系3、审计的基本特征4、审计与会计的关系5、审计的产生与发展6、审计的对象和目的7、审计的职能8、审计的作用与任务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1、审计的基本分类2、审计的其他分类3、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4、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第三章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1、国家审计机关2、西方国家审计机关3、民间审计组织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5、内部审计机构6、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素质要求7、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8、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1、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2、审计准则的内容3、一般公认审计准则4、我国国家审计准则5、独立审计准则6、审计依据的涵义和种类7、审计依据的特点和运用原则第五章审计程序1、审计程序的涵义和作用2、审计准备阶段3、编制审计计划4、审计实施阶段5、审计终结阶段6、正确处理期后事项、关注或有负债7、后续审计和复审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的涵义和特点2、审计证据的分类3、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4、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作用5、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6、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7、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和审核第七章内部控制的评审1、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2、内部控制的要素3、内部控制的种类4、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判断和评审步骤5、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6、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第八章审计抽样1、审计抽样的涵义和种类2、样本的设计与选取3、属性抽样4、抽样结果的评价第九章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2、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3、审计意见的类型、4、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5、管理建议书第十章电算化系统审计这一章的内容不作要求。

审计学 原理与实务重点

审计学 原理与实务重点

第一章1、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②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审计: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与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的过程。

3、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

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4、审计模式的演变?什么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模式和方法的演进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几个阶段。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①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引进审计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把从各种渠道收集的证据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将审计资源相对合理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

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第二章5、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国内外)?国外:①独资制: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个人独立开业,承担无限责任。

②普通合伙制:由两位或多位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③有限责任公司制:由若干名注册会计师通过认购股份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以其认购股份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而会计师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审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审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审计的概念1、审计的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独立性是涉及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一个根本属性。

审计本质具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其二是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3、审计的产生的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审计关系,三方关系人:审计主体(审计组织和人员或审计主体:主导)、客体(经营者)、委托人(财产所有者:决定)。

5、审计的作用:㈠制约①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②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③揭露经济活动的各种不正之风④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㈡促进①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②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旅行;促进经济社会循序的健康运行④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6、审计的对象:一般对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具体对象:①政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②社审:指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③内审:本部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

7、审计的目标: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具体目标分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政审: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社审是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内审是审查和评价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

8、3E指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和效率性审计。

9、国家审计机关隶属模式:立法型:独立性最强(奥地利、加拿大、美国)司法型(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行政型(中国、瑞典、泰国、沙特)独立性(日本)10、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受总会计师、总经理、董事会领导。

11、社会审计组织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设立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制事务所。

12、审计机关的权限:监督检查权(提供资料权、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处理处罚权、建议纠正权二、审计依据、证据、工作底稿、准则1、审计依据:㈠含义: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神,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㈡特点:层次性、地域性、时效性、权威性、相关性㈢原则:从实际出发,把握实质问题,准确可靠2、审计证据:㈠含义:是证明应证事实是否客观存在的材料,是证明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挂经济活动真相的凭证㈡特点:客观性,可靠性,合法,时间,重要性,相关性,充分性㈢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的考虑因素:①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对被审计资料某些重要反映失实未予发现的风险。

审计学原理期末总结

审计学原理期末总结

审计学原理期末总结一、审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计学是指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进行独立的、专业的评价和确认,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意见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审计的定义、审计的目标、审计的内容、审计的过程、审计的原则及方法等。

二、审计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审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许多企业发生资产负债失衡和财务舞弊等问题,导致了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这也促使了审计学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现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审计学原理的核心要点1. 审计的目标: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进行评价和确认,确保其可靠性。

2. 审计的内容:审计的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是否合理、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等方面。

3. 审计的原则和方法:审计的原则包括独立性、技术要求、实质审计和审计工作环境等方面;审计的方法包括事务性测试、分析性程序、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等。

4. 审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控制包括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环节。

审计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

5. 审计的程序和过程:审计的程序和过程包括确定审计目标、编制审计方案、开展审计工作、编制审计报告等环节。

四、审计学原理的应用与发展过去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学也迅速发展,并朝着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审计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审计,也涉及到了其他领域的审计,如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审计工具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审计的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五、审计学原理的局限与不足审计学原理虽然在理论上较为完备,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由于审计费用由受审计对象支付,有时会对审计师的独立性产生影响。

二是审计的风险控制问题。

现代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审计师需要有能力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整理)审计学原理小抄.

(整理)审计学原理小抄.

简答题1、审计的基本特征答: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2、审计的关系人及其内容答: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审计人对审计委托人负责,验证、审查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被审计人一般为财产代管者或者经营者,对审计委托人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并由审计人对其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审计委托人一般为财产所有者,当其财产受托被审计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3、审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间存在的联系答:审计的基本职能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经济监督是存在于各种审计形式之中的一种固有职能,也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与督促。

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事项进行监督。

民意审计的经济监督是代审计委托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

经济评价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评价应该力求准确,实事求是。

审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内容

审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内容

审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内容
审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定义、范围和目标,以及审计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2. 审计制度及规范:介绍审计制度和规范的基本原则、体系和组成部分,包括各国不同的审计法律、法规和职业准则。

3. 审计方法和工作程序:介绍审计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包括开展审计前期工作、获取审计证据和进行审计分析等步骤。

4. 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介绍审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目标、控制活动等内容。

5. 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介绍审计报告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以及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和报告格式,包括针对不同情况的合规性、免责和保留意见。

6. 审计伦理和职业行为准则:介绍审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以及审计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包括保密、独立性、公正和专业判断等问题。

7. 特殊审计领域和技术:介绍特殊审计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术,例如信息系统审计、财务诈骗审计、独立性尽职调查等。

此外,还可能包括一些实践案例和讨论,以及与审计实践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发展趋势。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审计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全面理解和能力。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审计学原理第一章第一节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审计机构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条)2.审计的本质:(1)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2)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3.审计的特征:(1)独立性特征: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机构独立独立性经济独立精神独立(2)权威性特征:审计的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3)公正性特征:审计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密切相关。

(审计人员理应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作出不带任何偏见的、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并作出公正的评价和进行公正的处理,以正确的确定或解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

)第二节1.审计的产生:审计是因授权管理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才是审计产生的真正基础。

2.审计的发展:(1)我国审计的发展:国家审计(古代审计、近代审计、现代审计)古代审计(前11世纪~1840年):产生于西周(宰夫)走向独立秦代(御使制度)发展隋唐(比部)发展宋代(审计司(院))【审计成为财务监督专用名词】衰落元(撤比部建立科道制度)明清近代审计(1840~1949)北洋军阀1912 中央审计处、相关法规1914 中央审计院、相关法规中华民国(空前完备)1928 中央审计院、相关法规1931 中央审计部现代审计(1949年至今)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建立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审计局,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1984年12月中国审计学会成立1985年8月公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94年8月31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作了全面规定2010年9月1日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施行社会审计产生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条例》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5 财政部批准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

(完整版)《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同学们: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审计学》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涵义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

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非所有者自身监督。

二是与被审主体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或精神上)保持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审计主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2.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包括审计谁,审什么内容。

对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着重审查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作用方式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能产生什么功能作用,表现为审计的职能;二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发生功能作用的实现方式,表现为审计的方法。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还有监察、鉴证和评价。

二、审计的分类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一) 审计按主体分类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1.国家审计国家审计的特征主要是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被审计单位上,体现了国家所有权的特征.《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对象的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指所有作为会计单位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行政机关、国家的事业组织、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等。

审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部门的财政预算、信贷、财务收支(负债、资产、损益)和决算,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审计署还将把审计对象延伸到中央驻香港机构和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2.民间审计由于民间审计可以接受不同所有者委托的特征,不仅民间审计主体采取法人的形式,而且,其审计活动也是通过委托受托进行的,其被审单位依委托审计的主体的所有权性质不同而各异.3.内部审计由于内部审计只是代表某一特定的所有者或集团。

审计学原理总复习

审计学原理总复习
3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
1
2
3
4
5
6.新中国振兴阶段
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作用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P13-15)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审计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主要包括: 经济监督(监察督促) 经济评价(审查评定) 经济鉴证(鉴定证明)
章节安排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01
基本原则 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02
一、基本原则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01
诚信
03
客观和 公正
05
保密
02
独立性
04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
06
良好的职业行为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也是客观、公正的前提。
制约性作用(P15)
揭示差错和弊端
维护财经法纪 促进性作用(P15-16)
改善经济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二、审计的作用(P15-16)
审计的基本分类
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P37-39)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P39-43)
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的技术方法
独立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和其他签证服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并割断影响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任何因素。
我鉴证,
我独立!
独立性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 独立性让注 册会计师发光
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4号 审计和审阅对独立性的要求》 第五条)

06069审计学原理重点

06069审计学原理重点

审计: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称为审计人(第二关系人)资源财产经营人,称为被审计人(第三关系人)资源财产所有人,称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审计特点:1、审计监督经济管理,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经济业务管理2、审计师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3、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审计按不同的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1、从审计独立性看:政府审计---单向独立,仅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无偿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双向独立,既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有偿审计2、从审计对象看:政府审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注册会计师审计---一切盈利及非营利组织3、从审计监督性质来看:政府审计: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处理意见,如被审计单位拒不采纳,政府审计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注册会计师审计:根据其审计结论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确定已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4、从审计方式来看:政府审计---强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受托审计5、从依据审计准则来看:政府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模式的发展按照历史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未按照审计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而签发了不适当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意见表达不当或有错的可能性。

我国注册会计师设计的业务循环与审计模型如下:1、销售和收款循环2、购货和付款循环3、生产循环4、筹资和投资循环5、货币资金循环注册会计师应该配备以下资格进行审计:1、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2、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3、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4、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职业谨慎态度业务循环与会计报表相关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业务循环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举例利润表相关项目举例1、销售与收款循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2、购货与付款循环预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等3、生产循环材料采购、原材料、周转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等主营业务成本等4、筹资与投资循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预计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递延所有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5、货币资金循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关系:1、审计准则比审计程序处于更高层次2、审计准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稳定性,适用于每项审计业务3、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可确定使用或不使用某种审计程序,但却不能自由决定是否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相互联系体现为:1、会计准则是审计准则的基础2、审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权威性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三个层次: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强制性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强制性3、职业规范指南--------非强制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作用:1、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3、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业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自业务报告日起,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对象可以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包括以下方面: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计与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会计资料是
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活动本身就是
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

●区别:1、产生的前提不同。

2、两者性质不同。

3、两者对象不同。

4、方法程序不同。

5、职能不同。

2.审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授权或委托人。

3.审计本质的两方面含义:
1、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2、审计具有对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4.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

5.我国的审计假设:
(一)审计基本假设:1、审计必要性假设2、审计对象可证实性假设3、错误与弊端
存在性假设4、行为衡量标准假设5、无反证判定假设
(二)审计特种假设:1、审计主体假设2、审计方法假设3、审计证据假设4、其他
方面假设
6.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
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我国)
7.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其中审计业务包括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等。

8.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9.审计道德规范的一般原则:
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联系和外界压力。

10.审计准则特性:
1、审计准则的权威性
2、审计准则的规范性
3、审计准则的可接受性
4、审计准则的课操作性
5、审计准则的性对稳定性
11.审计的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济资料(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
证其他相关经济资料)审计对象的现象
2、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

有关的经济活动)审计对象的本质
12.审计的具体目标:
1、一般审计目标(总体的合理性、金额的真实性、金额的完整性、资产的所
有权、计量的正确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恰当地反映与充分揭示)
2、项目审计目标
13.审计的分类:按照审计主体的分类分为国家审计、部门和单位审计及社会审计。

14.审计证据取证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实质性测试程序
15.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内容: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事项)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实施审计期间或截止日期)
4、审计过程记录
5、审计标识及说明
6、审计结论(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
7、索引号及其页次
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复核意见、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10、其他应说明事项
16.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17.审计是主要方式:
(一)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二)授权审计、委托审计和联合审计
(三)强制审计和随机审计
(四)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五)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六)手工操作审计和计算机审计
(七)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18.内部控制结构与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资讯与沟通
5、监督
19.内部控制的方法:
1、目标控制
2、组织控制
3、人员控制
4、职务分离控制
5、授权批准控制
6、业务程序控制
7、措施控制
8、检查控制
20.风险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
2、风险的或然性
3、风险的普遍性
4、风险的可变性
21.风险管理要素:
1、内部环境
2、目标设定
3、事件辨认
4、风险评估
5、风险回应
6、控制活动
7、资讯及沟通
8、监督
22.风险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差异
1、审计基础不同: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仅根据对被审计单
位内部控制制度适当性及符合性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
和方法;而风险基础审计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对影响被审计单位经
济活动的内外多重风险因素的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

2、运用方法不同: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都运用抽样审计技术,但风
险基础审计对风险加以量化,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来说,风险基础审计中
的抽样技术是更为完全意义上的审计抽样。

另外,风险基础审计更着重运
用分析性测试方法。

3、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不同: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均涉及对内部
控制制度的运用。

多不同的是,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为核心,依靠对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结果决定实质性审查;风险基础审计则仅通过内部控
制制度的调查了解,评估控制风险,而这只是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因素之
一,它还要结合其他风险因素综合考虑,才能确定实质性审查的范围和重
点。

4、测试的重点不同:制度基础审计的测试重点是内部控制制度,但它仅对内
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风险基础审计除了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外,对
影响风险水平的内外因素均要进行测试,测试范围更为广泛、全面。

23.应对决策:总体应对措施
1、双高(或然率高、重大性高)的风险重点审计
2、双低(或然率低、中大型低)的风险一般不予审计或做少量抽查
3、介于高或低之间的风险,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4、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但风险发生后重大性低,可做少量抽查或不予检查
5、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低,但风险发生后重大性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重点
抽查
6、审计人员在手机和评价证据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职业谨慎态度
7、应根据被检查事项选择有经验、由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
8、根据需要利用专家的工作
9、提供更多的现场督导
10、排除被审计单位或管理当局的干预
11、要全面考虑进一步审计的程序
24.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有时还包括行政复议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
25.简式审计报告中的九个要素:
1、标题
2、收件人
3、引言段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6、审计意见段
7、注册会计的签名和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9、报告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