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单位。
根据你的要求,我将从多个角度回答你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问题。
首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为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两个类别。
每年的奖项评选都会公布一批获奖项目和获奖人。
从历年来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非常庞大,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成果和贡献。
以下是一些历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2019年度:特等奖,无。
一等奖,《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应用》等项目。
二等奖,《高速铁路技术与系统集成》等项目。
三等奖,《新一代高效绿色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等项目。
2018年度:特等奖,《高效节能先进冶金与连铸技术》等项目。
一等奖,《高速铁路技术与系统集成》等项目。
二等奖,《高性能大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等项目。
三等奖,《高效绿色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等项目。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的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有新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人。
这些项目涵盖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应用技术开发的广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程技术、农业科技等。
除了具体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过程也非常严谨和公正。
评选工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组织,经过专家评审、初评、复评等环节,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总结起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每年会公布一批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名单。
这些项目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成果和贡献。
评选过程严谨公正,经过多个环节的专家评审和筛选。
以上是部分历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具体的名单可以通过相关渠道查询得到。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寂静的土壤》
—1 —
项目简介: 该书是依据作者长期从事土壤科学研究,亲赴 30 多个国家的考察和交流,用自己 对土壤的认识、反思和感悟写成的。旨在说明土壤不仅是人类和地球上的生命生存和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对土壤的认识也是一种文化,是文明根脉与国家文脉和 梦想的展现。该书使读者了解土壤是粮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领会 土壤的美丽和价值,同时意识到需要倍加爱护这一重要却易被忽视的资源。 该书以‚自然—社会—土壤‛复合系统为对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理念、 文化、梦想‛为脉络,构成全书框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土壤的前世今生, 叙述土壤的生产、环保等八大功能,解析土壤形成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是土壤学的历史文化,论述土壤学在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及其在发 展过程中淀积的文化内涵;第三部分是我们的土壤梦,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指出当前 土壤面临的挑战和美好的未来! 主要创新点如下: (1)从土壤是地球皮肤的视角,解读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物质基础。把源自土壤的信息构思成生动的故事,为土壤代言; (2)把土壤科学 与民族文化和乡土历史结合,使土壤象征着国家根脉、文脉和梦想; (3)以 160 多幅 照片展示美丽的土壤,营造一种亲临现场的氛围,这在中外图书中所见不多。 该书是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原创性科普图书基金资助项目,2016 年入围第八届 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评选最后一轮;2017 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奖,并被推 荐参加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2018 年获江苏省科技奖(科普类) 。 该书从 2015 年 10 月出版以来, 重印 2 次, 累计销售 4500 册 (2017 年 6 月 23 日) 。 图书成品质量优良,好评如潮。日本土壤学家永塚镇男、久马一刚,美国土壤学家 Dick Arnold,法国土壤学家 Volkoff,俄罗斯土壤学家罗斯里科娃等人写信、邮件、书评对该 书出版表示祝贺与赞赏,并将该书介绍给其各国读者。国内生态学家王兆骞、土壤学 家李天杰、朱鹤健、王秋兵等人在《土壤》 《土壤通报》 《生态环境学报》和《干旱区 研究》等相关领域期刊发表评论文章。 《中国科学报》和搜狐等媒体竞相报道。国家最 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在读了该书第一版后,高度评价该书,并专门题字‚寂静 的土壤孕育着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 ,后在重印时放入扉页。 该书对后续科普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2015 年以来,南京土壤所多次 举办以‚寂静的土壤‛为主题的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夏令营活动; (2)2017 年 12 月 5 日,南京土壤所举办《土壤与邮文化》科普展览庆祝世界土壤日,华中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纷纷承办,龚子同研究员亲自向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师 生普及土壤知识并赠书。张甘霖研究员以‚美丽的土壤‛为主题多次在高校学术和科 普讲座中宣讲相关内容; (3)课题组师生在《小学生素质教育》 《科学世界》 《科学大 院》 《土壤观察》 《科学网》和《中国科学报》等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 (4)博士生杨 顺华在作者引导下,积极参与科普创作,荣获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2017 年科普 启明星‛奖和南京分院科普创作大赛一等奖; (5 ) 《土壤与邮文化》荣获第九届江苏省 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微信类) ; (6)2018 年 7 月以来,以‚土壤时空‛微信公众号为 平台持续开展科普工作,已发布 33 篇原创文章,多篇优秀作品得到广泛传播,订阅人
项目公示内容
项目公示内容一、提名奖种及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二、提名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项目名称:林木鼠(兔)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四、主要完成人:1. 韩崇选: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和实施研究工作。
提出了以保护目的植物为主的林木鼠害绿色防控理念,研究了鼠害修复的理论和数学模型,建立了啮齿动物灾害修复与安全诊断技术体系,为农林有害啮齿动物的科学治理提供了新理论。
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65篇,获省科技一等奖2项,省农业推广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荣获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次、陕西省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次、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先进科技工作者1次,项目组获2006年度全国林业科技先进集体。
在本项目工作时间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
主要贡献表现在创新点1-3。
2. 李金钢:对项目贡献主要表现在理论创新方面,在本项目工作时间占本人工作量65%以上。
参加本项目20多年来,在甘肃鼢鼠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性比、种群年龄结构、鸣声声谱分析、求偶和交配行为、震动通讯、听域、活动节律、粪尿气味对侵占行为影响、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国内首先发现了甘肃鼢鼠的震动通讯行为方式,并科学地阐明了震动通讯在地下鼠生活史中的生态学意义。
对地下啮齿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和防控地下啮齿动物危害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3. 董晓波:主要参加人,为本项目工作时间占本人工作量的65%以上,在推广体制创新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参与了课题申报、合同编写、试验点选择和技术研究等全部工作。
尤其是做为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项目的第二主持人,在造林期林地重大鼠(兔)害可持续控制技术集成,制定以生物诱杀和生物调控为主的现有林林地重大鼠(兔)害治理方案,以及鼠(兔)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试验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 李建康:主要负责陕西省林木鼠害治理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为本课题工作的时间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在技术创新和推广体制创新方面做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奖项,每年由中国政府颁发,以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
以下是近年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2019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研究与应用。
2. 高效抗体药物创新与产业化。
一等奖:1. 煤矿瓦斯综合利用与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2. 重大疫苗研发与应用。
3.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关键技术。
4.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与装备。
5. 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6.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7.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8.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8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7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以上只是近几年的部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每年都会有更多优秀的项目和个人获得这一荣誉。
这些奖项的颁发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认可,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
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
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建设运行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
国内外曾有多座因建管缺陷导致渗漏甚至溃决的案例;俄罗斯萨扬水电站因设备健康状态无法及时诊断,致75人死亡,直接损失130亿美元;美国奥罗维尔水电站因维护和调度不当引起溢洪道破坏,紧急撤离18.8万人。
国家能源集团在大渡河流域开发居于主体地位,已建在建电站16座,电站群装机2700万kW,库容158亿m3。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
教授 Jia-Hong Gao 和 Ai-Ling Lin 也来函邀请将我们关于老年性痴呆 AD 患者的磁共振 图片编入其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模态磁共振研究综述中。
推广应用情况:
1)成果应用 应用单位遍及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等
全国 36 家医院,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附件 26-35)。
应用单位联系 人/电话 杨建勇
/13802543290 耿道颖
/13918539866 刘士远
/13761304518 宦怡
/13891808716 胡春洪
/13506219750 肖文波
/13486192697 卢光明
/13951608346 周正扬
/13951984590 杨明
/13913951919
应用单位名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 长征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 西京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属第一医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 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 属鼓楼医院
南京市儿童医院
要应用单位情况 应用技术 MR 分子影像和功能影像学技术和方法
分子和功能 MR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 用
项目名称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的研究与应用
推荐单位 教育部
推荐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分子影像和功能影像为 21 世纪新兴交叉前沿学科,为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的重点
2.功能 MR 成像的研究与应用:将 fMRI 与多种影像数据处理算法结合,系统研究 多种脑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创建脑功能损伤的评价方法。①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脑 默认网络在阿尔兹海默病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其功能连接可作为临床影像学标志; ②运用功能数据与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在国际上率先得到较为准确 的抑郁症诊断模型;③采用先进的基于表面形态学算法,针对孤独症生成简明的预测 模型。④发现轻微肝性脑病脑结构、功能连接均存在异常,为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 重要证据。⑤本项目组还参与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牵头的“人类 1000 脑功能连接 组学计划”,贡献了 10%的病例,共同构建世界级数据资源库,实现多个脑疾病相关的 fMRI 数据的共享。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6)本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43 篇,EI 收录论文 137 篇, SCI 他引 184 次,获国际知名岩土期刊《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杰出论文奖;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2 项,充分体现了本项目成果在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认可度。
2011.01-2015.12 翟一欣/021-65989999
开挖面稳定施工控制技术
上海:软土越江隧道及管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2008.01-2015.12 翟一欣/021-65989999
线工程施工控制技术
杭州:高承压水砂性地层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安 2010.2-2014.12 翟一欣/021-65989999
创新成果 3:建立了基于土体小应变特性的基坑开挖变形和地下工程开挖环境影响 位移控制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邻近建(构)筑物自身变形承受能力的变形控制指标,提 出了基于超固结土特性的开挖条件下桩基础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考虑邻近建(构) 筑物自身承受能力控制标准的地下工程开挖环境影响控制技术。
项目成果在上海长江西路越江隧道、虹梅南路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复线、浙江 钱江隧道,上海轨道交通汉中路站、昌邑路站、龙漕路站以及上海东西通道、世纪大 都会等深基坑工程,上海轨道交通 7 号线、9 号线、12 号线等区间隧道工程以及杭州 地铁 1 号线越江隧道等重大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近三年直接节约投资金额 2.44 亿 元。此外,还获得三年以上应用工程的节约投资金额 0.95 亿元。该项目成果推动了软 土地下工程安全和环境影响分析理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项目授权专利 24 项(含发明 22 项、实用新型 2 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 12 项;授权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 180 篇,其中 SCI 收录 43 篇,EI 收录 137 篇,SCI 他引 184 次,获国际知名岩土期刊杰出 论文奖;研究成果纳入上海市有关规范,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对于软土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进行表彰的最高荣誉。
以下是近年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的一些例子: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工艺关键技术”项目。
2. “大型涡轮机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
3. “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项目。
4. “高效、环保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与装备”项目。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高效制备碳纤维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
2. “高速列车组技术与装备”项目。
3. “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及关键技术”项目。
4. “高性能飞机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高速铁路建设技术与装备”项目。
2. “大型高效燃气轮机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
3. “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及技术”项目。
4. “高性能航天推进剂技术与装备”项目。
请注意,以上只是部分获奖项目的例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
具体的名单可以通过查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官方网站或相关媒体获得。
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
项目简介: 花卉产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民就 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1992-2016 年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 增加 105.5 倍,占世界总面积的 37.1%,位居首位。切花是花卉产品的主要类型。项目 实施之初,切花以消费地周边分散生产为主,栽培和采后技术落后。针对由此带来的 生产布局与品种搭配不合理,温控能耗高;花期调控不精准,供需错位,生产效益低; 采后运销损耗大等瓶颈问题,项目组自 1992 年起,选定占产值 70%以上的月季、菊花 和百合,在财政部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资助下,联合全国花卉科研核心力量,围绕良 种筛选、布局优化、周年应时供给、高质高效栽培以及采后保鲜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 持续 20 余年攻关,取得了以下系列成果: 1. 创建了三种切花种植布局的数字化模型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①针对切花在消 费地周边生产存在的能耗高、品质差的问题,明确了三种切花生长的光温资源需求规 律;结合全国 785 个站点 30 年的气象数据,创建了主要切花气候-良种资源高效配置 的季节性轮回种植布局模型,为农业部等 7 部委全国切花生产布局的制定提供了科学 依据,实现了主产区规模化生产,使温控等生产能耗降低 70-80%。②引进收集了三种 切花的 554 个品种,筛选出 59 个优势品种,覆盖技术辐射区主栽品种的 85%以上。③ 明确了三种切花种源的种性退化机制,开发了以病原物隔离/防控和种源匀质化为核心 的规模化良种繁育技术,优质种源均一率在 95%以上,百合商品球生产周期由 6 年缩短 到 5 年半,带毒率低于 5%。推广区内月季和菊花种苗占有率分别达到 85.1%和 82.6%, 百合种球自给率由 10%提高到 55%。 2. 创建了以花期调控为核心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针对月季等三种切花开花 期难以控制、采收期不集中、优质花率低等关键问题,首次发现了菊花长日照下的开 花抑制子 CmBBX24,以及幼年期决定因子 CmNF-YB8。解析了光、温影响月季、菊花和 百合成花的分子机制,创建了以光温调控为核心的花期精准控制技术体系,实现了优 质生产和周年应时供给,优质花率提高了 20%以上。 3. 创建了以乙烯和失水控制为核心的采前采后联控技术体系。针对鲜切花高达 35%-50%的采后损耗,首次明确了月季的乙烯代谢是一种介于跃变和非跃变的特殊模 式,阐明了乙烯和失水胁迫的互作原理;解析了月季、菊花和百合采后品质劣变机制, 创建了以乙烯和失水控制为核心,包括真空预冷、气调包装、保鲜剂处理等环节在内 的环保高效的采前采后联控技术体系,使三种切花采后损耗降低了 20 个百分点,保障 了切花集中生产、分散消费产业模式的建立。 主编著作 13 部,发表论文 257 篇,其中在 Plant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 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 65 篇,论文他引 4409 次,其中 SCI 他引 765 次。制定国家级 等标准 30 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8 项。推广应用面积 133.8 万亩,占全国同类 花卉的 54.9%。近三年新增效益 91.3 亿元。项目成果于 2010 和 2015 年分别获得教育 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交通运输部提名意见:我国是全球高海拔多年冻土唯一集中连片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受制于冻土融沉冻胀这一世界工程难题,自20世纪50年代,青藏高原首条冻土公路―青藏公路等4条进藏国道通车以来,交通行业再未上马重大道路工程建设项目。
面对国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青藏两省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强烈呼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均列入进藏高速公路通道。
为保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能落地、建得成,近十年来国家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及青藏两省区先后投入研究经费1.5亿元,设立14项课题,由13家设计、科研、高校、建设等单位,在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大尺度高等级公路建设急需的工程理论、设计方法和冻融控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创建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提出冻土工程能量平衡设计方法,攻克大尺度冻土路基冻融变形控制、大断面桥隧构造物抗冻防融等关键技术,系统创立我国独有的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支撑建成全球第一条多年冻土高速公路,有效控制冻土工程病害率<6%。
该项目系原始创新,研究环境艰苦,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领域广,经科技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成果评价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提出的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奠定了大尺度公路冻融灾害防控理论基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应用于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升级改造3500km,新建共玉、花大高速公路1100km,推广应用于中巴公路建设。
项目成果是近40年来我国交通领域公路冻土工程技术的升级与突破,大幅提升我国冻土工程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交通运输部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研究属交通运输领域。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信息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信息项目名称支撑大电网频率安全的大规模精准负荷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名者江苏省提名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鞠平、罗建裕、薛峰、王珂、汤奕、陈庆、陆晓、李雪明、秦川、江叶峰主要完成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千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知识产权(标准)类别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标准编号)授权(标准发布)日期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发明人(标准起草人)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发明专利考虑电压稳定性及事故综合代价的直流受端系统紧急负荷控制方法中国ZL201611008014.3 20180227 2828527河海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鞠平,孙大雁,周海强,周荣玲,陈杰会,陈庆,苏大威,徐春雷有效发明专利受端大电网和特高压直流系统交互仿真模型建模方法中国ZL201710384486.7 20190806 3483960 河海大学鞠平,赵健,吴峰,黄磊,姜梦,秦川,余一平,孙黎霞,韩敬东,陈谦有效发明专利用于统计低频低压切负荷容量的电网模型自适应处理方法中国ZL201410853408.3 20170222 2391077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华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海峰,罗建裕,于浩,宁元元有效发明专利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信息自组织的镜像同步通信方法中国ZL200910212651.6 20121114 1076359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宋锦海,徐军,颜云松,朱开阳,李秋华,李雪明,姬长安,张长银,司庆华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连锁故障破坏程度指标的紧急控制方法中国ZL201510613967.1 20180213 2817954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薛峰,周野,宋晓芳,严向前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多时空尺度渐进趋优的电力负荷调度模式设计方法中国ZL201310169693.2 20151104 1833288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王珂,姚建国,杨胜春,毛文博,李亚平,曹阳,郭晓蕊有效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故障对电网实时负荷控制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中国ZL201610057508.4 20191025 3572936 东南大学王琦,徐筝,汤奕,李峰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分区的大电网紧急状态控制辅助决策方法中国ZL201610511345.2 20190125 3229937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汤奕,蔡明明,任先成,徐泰山,鲍颜红,夏小琴,严明辉,赵红明,黄晓红,王丽,贾爱飞,魏旭锋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区负荷控制的安全校正计算方法中国ZL201610828856.7 20181009 3099640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王毅,查国强,闪鑫,江叶峰,李雪松,杜浩,戴则梅,陆娟娟,彭龙,李刚有效标准规范江苏电网源网荷紧急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中国Q/GDW10 005-2016-1040220160721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电南瑞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分公司朱斌,崔恒志,罗建裕,陆晓,李海峰,罗凯明、刘盛松、胡伟、金涛、张琦兵、于浩、宁元元有效。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西南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与应用 二、提名单位:四川省 三、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由四川农业大学柯永培教授主持的 “西南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与应用” 项目推荐书及附件,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 该项目根据西南生态特点和玉米产业发展需求,针对优异自交系匮乏、育种效率低等关 键问题,发掘优良种质资源,开展材料创新、方法创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历时30年, 育成高配、高产、多抗、优质自交系156、698-3、成自2142、K169、K236和K305,取得了玉 米优异自交系选育的突破,拓宽了西南玉米种质基础;育成审定优良杂交种19个,取得了优 质、高产、生物与非生物抗性聚合育种的重大突破及西南耐夏播与宜机品种选育的突破,有 力地促进了西南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实现自交 系和杂交种同步定向选育,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培育了一批优良特异育种新材料,丰富了 玉米基因资源。获植物新品种权15项、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15篇。育成品种在西南区大 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5亿余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8亿多元,为西南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和 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果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 项、二等奖1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了品种支撑。 3、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以S1和S3单株 配合力测定为核心技术, 通过南北穿梭和多生态鉴定选择, 5年内育成自交系2个和杂交种2个, 实现自交系与杂交种“同步定向”选育,完善了玉米育种技术体系。 4、以育成自交系为核心种质,培育了一批优良特异育种新材料,丰富了玉米基因资源。 其中,优良新自交系8个,高配合力诱变系6个,大刍草基因导入系3个,矮秆系4个,强分蘖 多穗系、抗旱系和雄性不育系各1个。 5、 研究玉米功能性状21个, 初步探明了其遗传特性。 检测到18个营养品质性状QTL35个, 贡献率3.5-30.1%;有效穗数QTL7个,贡献率1.18-27.31%;将核不育基因ms305定位于2号染色 体长臂端,丰富了玉米性状遗传理论。 6、研究形成配套技术规程20套。优化集成了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规程10套,提高了制种 产量和质量;轻简抗逆与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0套,促进了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 获植物新品种权15项、国家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15篇。育成品种从1997年开始,在 西南7省(市、区)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5亿多亩,增收玉米59亿多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 益88亿多元。成果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完整版)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浙江省提名意见:功率型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我国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
该项目开展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发明了锰锌和镍锌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突破了锰锌和镍锌块体铁氧体烧结等生产关键技术和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
系统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分别建立了我国首条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功耗显著降低,温度特性明显改善。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
项目参加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重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改变了我国功率铁氧体的落后面貌,推动我国功率型软磁铁氧体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功率铁氧体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
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效和节能化,对功率铁氧体工作频率和功率损耗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功率铁氧体技术水平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受到专利和技术封锁,长期存在工作频率低、功率损耗高、温度特性差等严重问题。
该项目针对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进行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难题,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功率铁氧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创新如下:(1)发明高频宽温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揭示了离子替代对铁氧体磁性能、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的公告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
技术奖初评结果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4.04.08
•【文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100号
•【施行日期】2024.04.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
第100号
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的公告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
现将初评通过的5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3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jl)公布。
初评通过的1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提名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公布。
自初评通过项目公布之日起1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异议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
个人提出的,须写明姓名、联系电话等,并亲笔签名;单位名义提出的,须写明联系人、联系电话等,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我办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相关信息予以保护。
特此公告。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奖励监督处(请注明:异议材料)
邮政编码:100045
电子邮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24年4月8日。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为了奖励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中取得显著成绩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等级,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肯定和鼓励。
以下是最近评选出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获奖名单:1. 药物研发领域:- 《基于先导化合物的药物研发新技术与新方法》团队- 《抗肿瘤新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团队- 《中药研发与应用新技术研究》团队2. 信息技术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团队-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团队-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的研究与应用》团队3. 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 《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团队- 《新型功能材料与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团队- 《人工晶体生长技术与应用的创新与开发》团队4. 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团队5. 生物科学与工程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的研究与发展》团队- 《生物医药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团队这些团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工作是经过层层选拔,由专家组织进行评审。
评选过程中,参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科学技术要求,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同时,评审委员会将根据申请材料、研究论文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比较,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未来研究方向的鼓励。
这也激励着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科技创新道路上,我们期待有更多团队和个人能够获得这一殊荣,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强涌潮环境多塔斜拉桥关键技术
二、推荐单位意见
钱塘江是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之一,钱江涌潮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
在强涌潮环境下建桥,面临着潮强流急、深槽摆幅大、施工风险高、保护涌潮奇观等带来的巨大挑战。
为攻克这些世界性重大技术难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实桥验证进行了技术攻关,首创了“双排支座体系+刚性铰”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发明了能释放主梁轴向变形的钢箱梁刚性铰新型装置、研发了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车等核心技术,解决了强涌潮环境多塔斜拉桥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多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和技术进步,支撑了世界最长多塔钢箱梁斜拉桥—嘉绍大桥的建成,并有效保护了钱江涌潮奇观。
项目获国家授权专利21项(发明专利9项)、专著1本、省部级工法3项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经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整体技术已经过三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钱塘江是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之一,钱江涌潮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
在强涌潮环境下建桥,面临着潮强流急、深槽摆幅大、施工风险高、保护涌潮奇观等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而,研究采用何种适宜的桥型与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并研发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装置、钢箱梁检查设备等核心技术,是本项目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为此,在国家和省部科技计划支持下,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实桥验证进行了技术攻关,取得了四个方面的创新成果:1.针对强涌潮河流强潮段潮差达9m、最大流速超10m/s、可通航深槽存在2km以上摆幅、最大涌潮压力达75kPa、有效吊梁时间小于1小时/天、阻水率要求小于5%等技术挑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主桥采用主跨428m、总长2680m 独柱六塔双幅四索面世界最长钢箱梁斜拉桥和引桥采用 3.8m大直径单桩独柱70m跨径连续刚构桥新型桥型与结构型式,并发明了强涌潮环境下基础及钢箱梁精准、快速施工控制技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钱江涌潮这一世界自然奇观。
2.揭示了多塔斜拉桥活载及温度荷载效应机理及规律,在国际上首创了“双排支座+刚性铰”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
与传统体系相比,多塔斜拉桥活载刚度提高26%、温度效应降低36%,科学合理地解决了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度小和长主梁温度变形大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多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和技术进步,实现了多塔斜拉桥的无限拓展。
3.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能释放主梁轴向变形并约束其它自由度位移的钢箱梁刚性铰新型装置和可无级调高适应复杂变形能力的刚性铰专用支座,研发了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多向变位伸缩装置,首次提出了刚性铰高精度制造安装工艺和控制技术,可实现相对错位误差<1mm、平行度达到“零误差”,保证了结构性能和桥面行车舒适性。
4.在国内首次研发了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车,解决了多跨连续过墩及X托架盲区到达等技术难题,可普遍应用于多塔多跨桥梁。
其具有灵活过墩、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等特点,与传统手段相比可减少了80%的检查车数量,实现了一次过墩时间仅需15分钟的高效运行。
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2 项、施工工法3项,出版专著1部。
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嘉绍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多座桥梁,节约工程造价8.5亿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9.98亿元。
经交通运输部组织鉴定,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超宽水域、深山峡谷地区有重要推广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桥梁技术发展。
中国工程院郑皆连、王景全、周绪红、聂建国院士和全国设计大师李守善、邵长宇等专家评价认为:“本项目提出的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结构等创新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多塔斜拉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项目已获得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6年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Gustav Lindenthal Medal)”、2016年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全球道路设计成就奖(2016 IRF Global Road Achievement Award (GRAA) for Design)”。
四、客观评价
2014年7月13日,交通运输部对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攻关项目“嘉绍大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0-353-333-130)成果进行了评审鉴定,总体达到国际领
先水平。
2012年12月23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了“刚性铰专用支座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鉴定,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6年11月20日,中国公路学会组织召开了嘉绍大桥运营状况专家评审会,由中国工程院郑皆连、王景全、周绪红、聂建国院士和李守善、邵长宇全国设计大师等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三年多运营实践和观测结果表明,嘉绍大桥所提出的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结构等创新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多塔斜拉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嘉绍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多座桥梁,节约工程造价8.5亿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9.98亿元,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起止时
间(年)
应用单位
联系人/电话
经济效益
(万元)
浙江嘉绍跨江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部技术
2010.1-
2013.07
盛宇坤154127.18
宁波路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减振降噪型伸缩装置”2010.9-
至今
王博26183.70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0.9-
至今
熊劲松1950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徐浦大桥大修项目工程部“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6.05-
2016.10
唐俊华
云南龙江特大桥建设指挥部“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0.06-
2013.11
张晓存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和“减振降噪型伸缩装
置”
2014.01-
2016.04
熊金海
重庆长江李家沱大桥有限公司“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3.11-
2014.04
胡涛
成都市府河大桥“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4.04-
2014.10
辜强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多塔斜拉桥“双排支座”结
构体系
2015.01-
2016.10
郭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