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焦、稀、恶、齁”类词性探析

合集下载

东北方言中的山东词语

东北方言中的山东词语

东北方言中的山东词语
东北方言中确实存在一些来自山东的词语。

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的移民和人口流动。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许多山东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纷纷前往东北地区。

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与当地的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语言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方言。

以下是东北方言中一些常见的来自山东的词语:
1.袄(ǎo):指的是棉袄或夹袄,山东人常用这个词语来表示衣服的厚薄程度。

2.饽饽(bō bō):指的是一种用面粉制成的食品,山东人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各种面食。

3.旮旯(gā lá):指的是角落或缝隙,山东人常用这个词语来表示狭小的地方。

4.齁(hōu):指的是非常咸或非常甜的食物,山东人常用这个词语来表示味道的浓烈程度。

5.筐(kuāng):指的是用竹子或荆条等编成的盛物器具,山东人常用这个词语来表示各种篮子或筐子。

需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词语来自山东,但是在东北方言中,它们的发音和用法可能与山东方言有所不同。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口流动,这些词语的使用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试析方言甚词“齁”的用法及其词义来源

试析方言甚词“齁”的用法及其词义来源

试析方言甚词“齁”的用法及其词义来源本文主要运用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阐释甚词“齁”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总结其应用特点和使用规律。

结合“齁”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情况,探求其表达程度量词义的来源。

标签:齁方言甚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齁”字的词义解释为:“齁1:打呼噜的声音。

齁2:①太甜或太咸的食物使喉咙不舒服。

如:这个菜咸得~人。

②非常(多表示不满意):齁咸、齁苦、齁酸、天气齁热”。

齁2的第②个义项,我们可以把“齁”看作是一个方言甚词。

所谓甚词,是表示程度意义的词语,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但不一定是单纯意义上的程度副词,可以是其他词性或者特殊的程度表达法。

其主要语法功能多修饰动词、形容词,表达程度义,但在具体表达程度义时,无论在表达形式,还是在使用条件上,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一、方言甚词“齁”的地域分布及其具体用法“齁”作为表示程度义的方言甚词,有必要先分析它在方言中的具体用法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特点。

通过查阅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我们发现,甚词“齁”出现在七个方言中,分别是:武汉方言、徐州方言、扬州方言、哈尔滨方言、济南方言、太原方言、乌鲁木齐方言,在这些方言中,“齁”虽然可以表达程度意义,但是具体用法有很大差异,见下表:方言地区甚词“齁”词义及其具体用法哈尔滨齁(齁拉、齁拉拉、齁丝拉)非常;特别(多表示不满意):齁咸、齁苦、齁辣、齁酸、齁甜。

济南齁用在咸的前面表示程度深:齁咸。

连用式“齁咸齁咸的”,有强调义,表示程度更深。

太原齁非常(多表示不满意),只限于“齁甜”“齁咸”。

武汉齁极了最大限度,完全够:五十块齁极了、两个月齁极了、八个人齁极了。

齁副词性后缀,放在某些形容词后面,强调程度,跟“了”合用:他真是喜(怄、气、嚇、饿、冻、冷、热、累)齁了。

徐州齁副词,用在某些表示味觉的单音形容词前,表示程度很高,相当于北京话“非常”(含“不满、厌恶”义):齁甜、齁咸、齁苦。

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综述张明辉;孙聪【摘要】辽宁境内共有三种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将从词法、词类、句法和范畴四个角度对辽宁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梳理.但目前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值得学界的重视.【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1)003【总页数】12页(P74-85)【关键词】辽宁方言;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语法;文献【作者】张明辉;孙聪【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1],辽宁境内共有三种官话方言,按照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高低分别为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见表1)。

胶辽官话分布在辽南和辽东地区,东北官话分布在辽北地区和辽西的部分地区,北京官话仅分布在与河北接壤的辽西朝阳市和建平县。

可以看出,辽宁区域以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为主要方言,且这两种官话方言之间存在着由盖州、岫岩、丹东、宽甸、桓仁、海城、凤城、本溪、新宾这些边界点组成的一条蜿蜒曲折的N字型边界带。

边界带地区的方言与辽宁区域典型的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的定量分析通过多次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的全文和关键字检索,我们发现最早论述辽宁方言语法的是乔魁生在1978年发表的《辽宁方言形容词的多样性和生动性》[2],由此辽宁东北官话研究逐步开展起来。

辽宁胶辽官话的论述最早见于王霜的《大长山方言研究》[3],论述了大长山方言语法的特点。

辽宁北京官话研究以何占涛的《朝阳方言语法特征》[4]为起点。

我们对全部辽宁方言语法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单独以“辽宁”或辽宁区划内的某一点直接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非常有限,辽宁方言语法主要都包含在以“东北官话”为题的语法研究中,而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展开研究。

试析东北方言中“精”的性质

试析东北方言中“精”的性质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8YCX153)作者简介:荚凤来,男,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试析东北方言中“精”的性质荚凤来(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目前,人们对东北方言中“精”的性质认识不一,主要分歧在于“精”到底是词缀还是程度副词。

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由“精”构成的词类为状态形容词;从词缀的意义和形式的角度来看,“精”由于缺少周遍性,不宜看作词缀。

因此,东北方言中的“精”既不是词缀也不是程度副词,而是词汇性的构成成分。

关键词:东北方言;“精”;词汇性构成;词缀;程度副词2019年第5期总第683期MODERN CHINESENo.5General No.683现代语文一、引言目前,人们对东北方言中“精”的认识还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看法:(1)“精”为词缀。

计超列举了七个判定词缀的标准,并且把“精”归为词缀中的前缀[1]。

侯海霞几乎列举了辽宁方言中的所有词缀,该文同样把“精”当作词缀中的单音节前缀看待[2]。

盛丽春、王延东认为,东北方言中附加式合成词占优势,把“精”看作单音节前缀[3]。

(2)“精”为程度副词。

张明辉、王虎认为,辽宁铁岭方言中的“精”是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的程度副词[4]。

王晓领同样把“精”划归程度副词的一种[5]。

续文嘉认为,在东北方言系统中,“焦、稀、恶、齁”仅仅是四个代表,像它们这样富有表现力的程度副词还有很多。

随后列举了“精(短)”这个例子,认为“精”这一程度副词与“焦”等完全相等[6]。

(3)“精”为准程度副词。

张兆金认为,“精”等在日常交际中充当程度副词,可修饰的范围逐渐扩大,所以称“精”为准程度副词。

该文又说,“姜汇川、许皓光等编著的《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词典》中,将‘精、稀、齁儿’归为程度副词。

此外,张丽娟的《锦州方言与北京方言的比较研究》一文也把‘精、确、稀、焦’等词归为锦州方言的程度副词。

东北方言中的副词性语素和副词

东北方言中的副词性语素和副词

人 文 论 坛156INTELLIGENCE东北方言中的副词性语素和副词长春师范学院分院 李 炜摘 要:在东北方言词汇中,副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类。

本文试从语法功能和色彩两方面论述东北方言中的副词的特点和使用情况。

关键词:东北方言 副词和副词性语素 语法功能 色彩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绝大多数词的用法和意义和北方方言一致,有一些词则有它自己的用法和意义。

在东北方言词汇中,副词是很重要的一个词类,其意义有时很难在普通话中找到一个能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这些词在东北话中与普通话混用,是对普通话的一种补充。

一、东北方言中的副词和副词性语素。

(一)副词在东北方言中比较常见的副词是:贼、老、可、诚、相当、死、臭、忒,等等。

这些副词属于程度副词,在东北话中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

其中的“贼”、 “老” 等几个副词在吉林省使用较早,“诚”在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使用。

这几个副词已经和正在逐步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

“忒”主要在辽宁、吉林部分地区使用。

这些副词大多为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特别,非常,太”,属于程度副词中的高级副词,表示“程度极高”或者“过分”。

(二)副词性语素东北方言中常见的副词性语素是:稀、溜、精、确、焦、透、瓦(wà)、煞、通、拔、杠、乔、顺、齁儿,等等。

下面举例说明。

溜“你看她那头发,梳得溜光儿的。

”例句中的“溜光儿”是“特别光滑”的意思,“光”是“光滑”的意思。

东北人用“光溜儿(‘溜儿’读轻声)”代表“光滑”,用“溜光儿”代表“非常光滑”。

由于“溜”本身就有“光滑”的意思,所以这个语素常常和一些与“光滑”有关的形容词组合,用来强调“光滑的程度达到了极点”。

需要补充的说明是,东北话中的“溜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也可放在有“光滑、平滑”意义的形容词性语素的后面,一起构成一个形容词。

比如“滑溜儿、顺溜儿”。

这里的“溜儿”有两个读法:轻声和阴平。

如果读阴平,还要附加一个助词“的”:“滑溜儿的、顺溜儿的”。

东北方言“焦、稀、恶、齁”类词性探析

东北方言“焦、稀、恶、齁”类词性探析
从 句法功能角度 出发,提 出 “ 焦、稀 、恶、朐”类是程度副词 ,而非形容词词缀 的假设 ,从 “ 程度 副词+ 形容词”充任谓 语、补语及程度副词 不受否定副词 “ 不”修饰这三个 角度 论证该假设。本文的方 言词以吉沈 片通 溪小片方言为主。 关键词: 东北方言 程 度副词 句法功能 焦、稀 、恶、鼻 甸
部 分 。通 过对 比分 析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 “ 焦 、稀 、恶 、鞫 ” 四个 词 的 句 法 功 能 不仅 在 东 北 方 言 中 相 当 于 程 度 副 词 “ 贼 ”,
同时也相 当于普通话 中重要 的程度 副词 “ 很 ”,因此 本文提 出这样 的假 设:东北方言 中, “ 焦 、稀、恶 、鼻 句 ”是程 度副


引言
言 语 达 意 的 生动 性 是 东 北 方 言 显 著 的特 征之 一 ,通 过 观 察 修 饰 “ 酸 、 甜 、苦 、辣 、咸 ”五 昧 的副 词 可 以 明 显 的 感 觉 到 东 北话 副 词 的表 现 力 ,在 东 北方 言 中 , 与这 五 个 形 容 词 搭 配 的 , 分 别有 四个 副 词 :焦 ( 酸 )、 稀 ( 甜 )、恶 ( 苦 )、
的 ,例 如 , 普 通 话 中 “ 这 道 菜 很 酸 ” 这个 句 子 ,在 东 北 话 中 ,等 价 结 构 为 “ 这 道 菜 贼 酸 ” , 程 度 副 词 再 具 体 些 就 可 以说
“ 这道菜焦酸 ”。这种等值关系是显而易见 的,既然这些句子中, “ 很 ”和 “ 贼 ”是不容置疑 的程度副词 ,那么 ,根据递 归原则 , “ 焦、稀 、恶、I I 甸 ”在这一句法 结构 中,也同样是程度副词 。 下面我们换一个论证角度 ,反 向分析这三组词 。汉语中,形容词如果单独作谓语,就必须出现在前后有 明显对 比义的 语境 中,如只能说 “ 这道菜成,那 道菜 不咸 ”,除此之外,形 容词不能单独 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 。如果把 “ 稀甜 ”看成 一 个形容词 ,把 “ 稀 ”看作是 “ 稀甜 ”的前缀 ,那么这个 “ 稀甜 ”是不能在句子中单独作谓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 ,下面的

北方方言词法与词类特点例说

北方方言词法与词类特点例说

北方方言词法与词类特点例说
北方方言的词法与词类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例说:
1.借词丰富:北方方言受到历史上的多民族交流影响,借用了很多汉字、蒙古语、满语等词汇。

例如,北方方言中常用的“驴”一词就是从蒙古语中借用的。

2. 音变规律:北方方言的音变规律与普通话有一定差异。

例如,北方方言中的舌尖音和舌叶音容易相互转换,导致一些字的发音不同于普通话。

例如,“支”在北方方言中发音为“d”而非普通话的“zh”。

3.词类灵活:北方方言中的词类划分相对灵活。

有些词在汉语中属于形容词,但在北方方言中却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高兴”的意思在北方方言中往往用“奔”代替。

这种词类的灵活性使得北方方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4.习惯用语特点:北方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习惯用语,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例如,“洋气”在北方方言中表示一些人或事物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或品味,与普通话中的用法有所不同。

这些都是北方方言词法与词类特点的一些例子,展示了北方方言在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上的独特之处。

当然,具体的方言区域和人群的语言习惯还会有所差异,需要具体区分具体分析。

东北方言(之五)

东北方言(之五)

东北方言(之五)东北方言(五)九、“了”字成语。

“了”(le),作为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时态助词,本身并无实际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亦无用“了”嵌入成语的先例。

东北方言中“了”字的意义与普通话相同,可是东北方言不但将其纳入成语来表示这种行为或状态的成立,而且还用相应的形容词加以修饰,使成语语势更加生动、形象、贴切。

比如:1、急了拐弯:形容(道路等)弯儿多且急。

例:那条路上坡下岭、急了拐弯,你开车千万慢点儿。

2、急了咯生:比喻不和气,有矛盾、闹纠纷。

急(jī),发怒。

例:老王家那几个孩子总是急了咯生的,让老人操心!3、埋了咕汰:形容很脏,很不卫生。

例:这孩子身上咋整得埋了咕汰,可得好好收拾收拾。

4、坷了巴碜:形容长相丑陋、很难看;也指事情办得不光彩、丢人。

例:那丫头长得坷了巴碜,不好找婆家呀!这件事让你办得坷了巴碜的,多叫人笑话。

5、滴了蒜挂:比喻像蒜辫一样参差不齐地悬挂很多东西。

例:你这屋里滴了蒜挂地搭了这么多东西,瞅着多乱啊。

6、虎了巴唧:形容不精明,傻呵呵的样子。

虎,发傻。

例:那小子虎了巴唧,一点儿心眼也没有。

7、虎了巴的:形容忽然、冒昧(的行为)。

例:王老三虎了巴的要买汽车搞运输,他咋想的呢?8、憋了巴屈:形容心情郁闷、委屈、难受。

例:自打嫁给那个傻爷们,她心里一直憋了巴屈的。

9、奥了巴登:形容说不清楚的难闻气味;也指人很另类、不入流。

例:你这屋哪来的奥了巴登的味儿,快通通风吧。

这大事千万不能带着他,那小子奥了巴登的。

10、硌了巴生:像熟食中掺有生硬的东西而硌牙一样,让人难以忍受,比喻事物中含有不和谐成份;也指人太个性、不合群。

硌(g è),接触凸起硬物感觉难受或遭到伤害。

例:你这饭咋做得硌了巴生,太难吃了。

那小子在哪都硌了巴生的,名声很臭。

11、煳了巴黢:形容因火烧过头而变焦发黑。

黢(qū),黑色。

例:你这饼烙得煳了巴黢的,咋吃?12、抠了巴搜:形容啬吝、很小气。

例:那天他请客,抠了巴搜地点了几个毛菜,都没够吃!13、囊了巴叽:过于松软、无韧性。

内蒙古通辽市方言程度副词新探

内蒙古通辽市方言程度副词新探

内蒙古通辽市方言程度副词新探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东北方言的程度副词,以本人的出生地哈阜长锦小片——通辽市作为参照依据,采取现代汉语方言描写与比较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在对大量语料的分析的基础上,对东北方言程度副词做了一个大体上的概括与总结,也对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的语音音变、语义特征等方面进行描写与分析,揭示其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语音及语义特征一、东北方言程度副词概述(一)东北地区人们经常所说的“东北地区”在狭义上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组成的区域;在广义上除了黑吉辽三个省以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即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1]。

本文的研究地区通辽市就属于东北地区,方言为东北方言。

(二)东北方言东北方言,俗称东北话,指中国东北部使用的汉语。

东北地区的方言均属于官话。

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将东北官话分为三片含八个小片:A.吉辽片——52个县市。

下分三个小片:蛟宁小片、通溪小片、延吉小片;B.哈阜片——68个县旗市。

下分两个小片:肇扶小片、长锦小片C.黑松片——78个县市。

下分三个小片:嫩克小片、佳富小片、站话小片[2]。

本文研究地区通辽市就属于哈阜长锦小片。

(三)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程度副词的研究是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的一个限制性的小类,程度副词不但数量多,在使用上也有其复杂的规则,很有研究价值。

关于方言层面上程度副词的研究比较匮乏,因其起步较晚、方言间差异较大,研究起来较为困难,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及其他副词研究。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研究只出现在少量词典和著作中。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通辽市为参考依据,对东北方言比较有特色且不太常用的程度副词在音变和语义特征上的分类研究,并为以后更好地归纳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的语音和语义特征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的划分标准,一种是按语义划分,一种是按句法功能划分。

“以语义为标准”最早是由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提出的,把有明确比较对象的称为相对程度副词;把没有明确比较对象的、只是模糊描述程度称为程度副词[3]。

东北方言掠影

东北方言掠影
东北方言掠影
一张嘴就觉得是东北口音 的八成是辽宁人,听不出 东北口音还主动说自己是 东北的基本是黑龙江人, 其他的就是吉林那旮旯的。
——(歌手) 李健
东北地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曾为东三省 所管辖的蒙东五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 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地处东北 文化区的河北承德市、秦皇岛市。
批注:①东北方言中的“撩骚”与普通话中的 “挑逗” 意义相同,但用法上有细微差别,“撩骚”后不 能接宾语。
②根据不同人,不同地区的偏好,有时
也用作“撩闲”不。撩骚,你能死啊! 别跟我俩撩骚,没工夫搭理你。
批注:普通话中的“揍”比“打”
更接近
东北话中“干/
削/嗨”的含义。
(一李健 @新浪黑龙江 @大连女骑警
——2015年4月
中)
再嘚瑟我削死你! 再嘚瑟我削你那去!
批注:东北方言中的“虎”与“彪”意义 相近,但“彪”的含义更为广泛。
虎:形容人处理事情太过简单粗暴。 彪:①同“虎”
②形容人举止怪异而使人发笑。如 影视剧作品中,范伟饰演的“彪哥"。
拿砖头子削我,你是不是虎!
其他相近词速览
二:傻的可爱 例:网友所谓“二哥”——王力宏 “二硕”——(韩国)李 钟硕
语用中常见的几种“犊子” (一):
这几个东北常见短 语中所含的“犊子” 均可替换成“蛋”, 前后意义不发生改变。 其中,“完犊子”既 能表示人完蛋无能, 又可以表示人过世, 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语用中常见的几种“犊子” (二):

“瘪犊子”和“犊子”意义上没有太大差别。

“小犊子”一般用作大人对自
你个败家老娘们儿,就知道买买买!
批注:貂,一种猛禽,因貂皮具有御寒等诸多优良特 性,常常被加工成貂皮大衣(皮草),人们也习惯性 的将貂皮大衣称为“貂儿”。由于皮质、做工的不同, 价格也呈现出从几千到十几万元不等的价格差异。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貂儿”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东北方言四音格状态形容词研究

东北方言四音格状态形容词研究
参考文献: [1] 戴庆厦,孙艳.四音格词在汉藏语研究中的价 值[J].汉语学习,2003,(6):1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9. [3] 徐波.宁波方言形容词摹状形式[J].语文研 究,2001(3). [4] 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C].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0:(3-6).
点鲜明。本文以东北方言四音格状态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共时描写基础上,分析
其结构类型、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等特点,并论述了产生这些特点的机制。
关键词:东北方言;四音格词;状态形容词;结构类型;语义特征;句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0)03-0018-03
收稿日期:2010-04-20
·18·
一、构词分类
东北方言四音格状态形容词的构词方式大体 可分为三类,即附加式,重叠式和并列式。
(一)附加式 附加式是指在词根的前面、中间或后面添加 附着成分构成新词。一般来说,我们把添加在词 根之上的附着成分称为词缀。但是东北方言四音 格状态形容词的附加成分却与词缀有所不同。词 缀通常是形态固定、词义虚化且具有能产性。而 四音格状态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虽然词义虚化,也 具有能产性,但是形态却不固定,所以不是完全 意义上的词缀。有时候一种附加成分可以有多种 变体,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甚至还可以即兴创造变 体。有的学者把这种附加成分称为配音音节,因 为它们似乎是为了凑足四个音节而生成的。综合 以上认识,本文把东北方言四音格状态形容词的 附加成分称为配音词缀。 为了方便论述,本文用 AB 代表四音格词的词 根,用 XYZ 代表配音词缀。按照词根与配音词缀 的位置关系可以将附加式分为后附式和中附式。 1.后附式 (1)AXYZ——傻拉巴叽(痴呆,憨傻)、瘦 拉嘎叽(肌肉不丰满,很瘦)、紫拉蒿青(紫中透

东北方言中表消极意义的副词与词缀在二人转中的应用

东北方言中表消极意义的副词与词缀在二人转中的应用

东北方言中表消极意义的副词与词缀在二人转中的应用摘要:东北二人转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门活的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因其独特的乡音乡情和浓郁的泥土气息,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然而东北二人转之所以能够被众多人所接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当属它的语言特色。

东北方言中表消极意义的程度副词与词缀在东北二人转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具有消极意义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口语色彩。

因此东北方言中表消极意义的副词和词缀在东北方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东北二人转中表消极意义的程度副词和词缀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分析东北方言中表消极意义的程度副词与词缀在语用中的价值。

关键词:二人转语言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口语色彩一、形象色彩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有很多的词除了它所表示的对象的理性认识之外,还有对这一对象的某种形象的感受,这就是形象色彩。

[1] 在东北二人转中,语言的形象化是其主要特点,二人转用具有形象性的语言来描绘人物与具体事物的形态,使人物事物寓鲜明的个性于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之中。

词的形象与事物的形象之间是通过形象思维联系起来的,具体事物的状态和他们的形象(颜色、声音、性状、味道等)被人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知时,会在脑袋里留下表象,在东北二人转中,表消极意义的程度副词与词缀的应用,将人物事物的消极表象描写的更加深入。

例如二人转《破镜重圆》的一段唱词:“天哪!为什么不是小子是闺女,就好像皮球漏了气, 只觉得眼冒金花头昏迷, 脸蛋儿由青变紫,紫变绿,就好像紫拉毫青烂拉巴叽的茄子皮……”这里的词缀“巴叽”修饰脸蛋从青变紫,从紫变绿的颜色变化,表现出王秀菊身体虚弱的消极状态。

词缀“巴叽”增加了颜色变化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却增加了颜色词单独表达的程度,使表达的消极色彩更加形象化。

又如二人转《双拆庙》的唱词:“过去连荞面咱都当成宝,那饽饽黑漆了光像老包,现在时标准粉咱家管够造,实行了责任制生活步步高………”这里的“黑”修饰饽饽的颜色,表现出在贫困生活中的艰难,“黑”字也是对当时贫困生活的写照。

东北方言词缀

东北方言词缀

浅谈东北方言的词缀摘要: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与普通话相比,无论是语法、语音上,还是词汇上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东北方言又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很多词都是不同的民族词演绎而来的,甚至还有一些是俄语等外国语吸收而来的,如称面包为“列巴”,这个词是俄语,所以东北方言是非常多元化的方言。

本文就是从词缀的角度来分析东北方言词的一些独特特点。

关键词:东北方言前缀中缀后缀引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要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所以,我们要保护方言,保护这种文化。

东北方言在所有方言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下面就以词缀的前缀、中缀、后缀来详细分别分析东北方言词的独特性。

一、前缀东北方言中前缀词种繁多,极富地方色彩、口语色彩、感情色彩,使用频率高,有极强的表现力,在东北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较为典型的前缀有“精”“稀”“溜”“大”“老”、“贼”、“忒”、“诚”“打”等。

它们单独出现的时候意义广泛,跟特殊的词根在一起的时候,本身便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在表意和程度上都更加细致。

(一)老——“老”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普通话,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和地域文化特色也更浓,一般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称人老八板儿(拘谨守旧的人)、老把头(传说是保护挖参、打猎人的神仙)、老灯(老头子,贬义)、老赶(乡下人,外行)、老客儿(商人)、老尿泥(软弱、不正经的老年人)、老铁(关系最密切的人)、老秃牙子(老家伙)、老土(很土气的人)、老外(外行)、老面兜儿(性格软弱的人)2、用于称动物老抱子(孵鸡雏的母鸡)、老家贼(麻雀)3、用于称植物老场子(苍耳)4、用于表物老鞑子(纸牌)、老末渣(零碎而短小的东西)、老牛槌(牛鞭子)、老千儿(旧纸牌的一张)、老影(家谱)、老爷(太阳)5、用于序数老疙瘩(父母的最后一个子女)、老乜儿(最末一个)、老子儿(最小的钱)前缀词“贼、忒、诚、可”和“老”的用法一样,就是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特别,非常,太”,属于程度副词中的高级副词,表示“程度极高”或者“过分”。

东北方言(一些读音规则)

东北方言(一些读音规则)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

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一,平卷舌: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着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

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安排(nan-1pai),肮脏(nang-1zhang-1),爱人(nai-4yin-2),恩爱(nen-1nai-4)。

三,声母r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四,声调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

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等等。

五,其它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

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

另外,V和W不分,iu 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 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东北方言土语全解析

东北方言土语全解析

东北方言土语全解析【题记】据统计,东北方言土语词汇多达三、四千个,其中有一部分已被普通话所接受。

东北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发音简单,精简,传神(适合大声说,呵呵)东北方言中还含有极为纷繁多样的语气司、叹词、拟声词。

作为东北人虽不能整理齐全,这些只是个人收集和自己想到的一些常用词汇,前边为土语,后边为解释,以飨大家。

吗灵: 蜻蜓愚作:舒服噶哈:干啥马葫芦子:下水道马路牙子:路边逼逼扯扯:讨人厌地说个不停扣逼飕飕:小气哏(gen三声):屁了吧唧的尬(ga四声)点儿哈:赌点什么波灵盖儿:膝盖。

踏拉板:拖鞋好赫儿: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锛(ber二声)儿楼(lou轻声):前额大鼻听:鼻涕忽悠:丧失诚信,一味讨好某人的不着边际的语言行为。

邪呼:非常厉害或严重卖呆儿:看热闹。

坷碜:不好看。

豁楞:搅和。

秀咪: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

得瑟:喜形于色,臭显摆。

贼毙:太好啦,好得不得了。

消你:报复你。

叽咯浪:拌嘴、吵嘴。

边拉儿:旁边儿。

磨叽:喋喋不休,废话多。

不忿:不信,不服。

劲儿劲儿地:执着,有精神头儿。

哈拉味儿:油脂性的食品发霉变质后,产生的气味。

埋汰:引申为语言上的污蔑行为。

耍大刀:办事没准,戏弄人。

借比儿:邻居。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

各应:烦人,讨厌。

秃噜:事情没办好。

瘪独子:混蛋。

二乙子:不男不女。

欠儿登:哪儿有事哪儿到。

吭呲瘪肚:速度慢,吃力,费劲儿。

刺挠: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横是:可能是。

扯哩哏儿棱:瞎扯。

胡嘞嘞:形容胡乱说。

划魂儿:猜疑,犯寻思。

祸祸:践踏,糟践。

掺攉: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浑儿画的:不明亮,有污垢。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扯:闲谈。

好信儿:好奇。

冲:蛮横。

抽冷子:冷不防,突然。

害事:挡碍,障碍。

吹着唠:说大话。

呲溜:脚下滑动。

蹿稀:腹泻。

寸劲儿:巧劲儿。

二五眼:能力差。

发苶(nie二声):精神不振。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爸拉:附近兴许:有可能估莫:估计虎:又鲁莽又笨飞边子:裤腿磨损大该:大街意头:太阳牙碜:食物里面沙子多碗家柜:厨柜三驴蹦子:农用车棉猴: 棉大衣姨子:肥皂整景儿:装相儿突了扣:这个词儿用法太多了,说不清楚老(鼻子)了:老多了。

东北方言拟声词研究[论文]

东北方言拟声词研究[论文]

东北方言拟声词研究摘要:拟声词的运用是东北方言的一大特色,与普通话中拟声词单纯的模拟声音的作用不同,东北方言中拟声词的构词能力较强,运用方式比较多样,而拟声词的运用也使东北方言的表达生动有趣,本文将着眼于东北方言拟声词与普通话拟声词的不同点,分析东北方言拟声词的特殊用法及其表达效果。

关键词:东北方言拟声词构词能力语法化程度表达效果1.东北方言拟声词做程度副词(1)可修饰大部分形容词的拟声词例1:a这冰棍冻得刚刚硬。

b咱俩这关系刚刚铁,不分你我。

c他们家装修得刚刚豪华。

d他现在正在长身体,刚刚能吃。

例1中的拟声词“刚刚”分别修饰硬的程度、人际关系的程度、豪华的程度以及能愿动词“能”吃的程度高。

我们知道,“刚刚”是一个拟声词,是用来模拟硬物撞击发出的“刚刚”声的。

所以我们看到,a句中冰棍冻得很硬,使人联想到硬物撞击发出的声音,从而用“刚刚”来修饰硬的程度。

b例中“刚刚铁”形容两人关系非常亲密,不能被任何因素破坏,在东北方言中,“铁”可指两人关系牢固,像铁一样牢不可破,而铁敲击发出的“刚刚”声就被东北方言直接用以修饰“铁”的程度。

这样,“刚刚”这个拟声词便逐渐具有了程度副词的作用,并慢慢演变,具有“非常结实”、“非常好”、“非常过硬”等意义。

c d两句中“豪华”与“能吃”虽然与“硬”没有直接关系,但这时的“刚刚”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基本上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了。

这几个拟声词集中体现了集中体现了程度副词的主观语义特点,表示说话者个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认为某事、某状态具有相当高的程度。

而我们所要强调的程度高是很模糊的,仅仅以经验性的心理标准来衡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比如“嘎嘎冷”用来说明东北冬天天气冷的程度之高,但是究竟是零下多少度才叫“嘎嘎冷”并没有一个客观的尺度,而完全是凭借说话人的主观经验判断。

(2)修饰与速度有关的形容词与动词的拟声词例2:吓他得唔唔往家跑。

例3:他在前面跑的飕飕快,谁都别想追上。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研究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研究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研究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的研究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

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东北方言有些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具有直爽的特点,缺少南方人的圆润,北京人的温柔。

东北方言不讲平仄,在运用上有相当大的空间,这就有了游猎民族驰骋林海与种田农民固守田园的差异。

东北方言的误读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

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

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

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是“老公母俩”的误读。

“干哈”是“干啥”的误读。

“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一字多意。

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

“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

“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

“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

“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

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

地域特点词汇方面,东北人有其自己的地域特点,东北话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词,比如东北人称“开关"为"闭火"。

称"聊天"为"唠嗑",称"嚣张"为"诈唬",称"散步"为"溜达",如此等等。

东北话在词汇方面的另一特点是作为量词"个"在很多场合都可用,以致我在小学考试时,填量词的空都填"个"错的几率就很少,这一点不同于非官话方言。

东北方言名词词缀研究

东北方言名词词缀研究

东北方言名词词缀研究作者:潘虹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东北方言词缀十分丰富,极具特色,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东北方言名词的词缀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关键词:东北方言名词词缀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无论是语法、语音上,还是词汇上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东北方言又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东北方言名词的词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

一、关于前缀普通话常见的前缀如“阿、第、初”等,东北方言也有,用法也基本相同,如“第、初”一般用于表达序数,“阿”用在“阿姨”等词中,这里不再赘述。

东北方言比较特殊的名词前缀主要有“老、半、巴、二、大”等。

(一)老——东北方言名词前缀“老”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普通话,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和地域文化特色也更浓,一般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称人老八板儿(拘谨守旧的人)、老把头(传说是保护挖参、打猎人的神仙)、老板儿(赶车人)、老半蒯(半大老婆子)、老帮蒯(半大婆子,贬义)、老倒子(没见过世面的人)、老灯(老头子,贬义)、老赶(乡下人,外行)、老客儿(商人)、老擓(妻)、老尿泥(软弱、不正经的老年人)、老牛婆(走堂接生婆)、老千儿(古代下级官吏)、老钱锈(吝啬鬼)、老铁(关系最密切的人)、老秃牙子(老家伙)、老土(很土气的人)、老外(外行)、老面兜儿(性格软弱的人)2.用于称动物老抱子(孵鸡雏的母鸡)、老家贼(麻雀)3.用于称植物老场子(苍耳)4.用于表物老鞑子(纸牌)、老末渣(零碎而短小的东西)、老牛槌(牛鞭子)、老千儿(旧纸牌的一张)、老影(家谱)、老爷(太阳)5.用于序数老疙瘩(父母的最后一个子女)、老乜儿(最末一个)、老子儿(最小的钱)6.用于称某些外省人和外国人老奤儿(指唐山、栾县一带人或带有该地口音的人)、老外(外国人)(二)半——半搭子(介乎大小之间的人或物)、半拉架(粗略的技艺或知识)、半身子人(寡妇)、半语子(有语病的人)(三)巴——巴末(最后一名)、巴梢子(最后一次、遍、回)“半、巴”可以看成类词缀,在词语中位置固定,意义虚化倾向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方言“焦、稀、恶、齁”类词性探析-汉语言文学东北方言“焦、稀、恶、齁”类词性探析续文嘉摘要:在东北方言中,“贼”是典型的程度副词,和“很”一样,主要修饰形容词,表“程度加深、增量”。

“焦、稀、恶、齁”也有着和“贼”一样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但有些学者把他们归为东北方言中形容词的前缀。

本文主要从句法功能角度出发,提出“焦、稀、恶、齁”类是程度副词,而非形容词词缀的假设,从“程度副词+形容词”充任谓语、补语及程度副词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这三个角度论证该假设。

本文的方言词以吉沈片通溪小片方言为主。

关键词:东北方言程度副词句法功能焦、稀、恶、齁一、引言言语达意的生动性是东北方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观察修饰“酸、甜、苦、辣、咸”五味的副词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东北话副词的表现力,在东北方言中,与这五个形容词搭配的,分别有四个副词:焦(酸)、稀(甜)、恶(苦)、齁(辣、咸)。

在东北方言里,这四个词的功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很”,同样表示对后面所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加深义,如“焦酸”就是“很酸”,除了“齁”可以同时修饰“辣”和“咸”以外,四个副词和后面的形容词都不能交叉混用。

但在我们查阅以往学者的研究文献时发现,有些学者将这四个词的词性归为形容词前缀,认为这四个词是形容词整体中的前缀部分。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焦、稀、恶、齁”四个词的句法功能不仅在东北方言中相当于程度副词“贼”,同时也相当于普通话中重要的程度副词“很”,因此本文提出这样的假设:东北方言中,“焦、稀、恶、齁”是程度副词,非形容词前缀。

下文将从“程度副词+形容词”充任谓语、补语及程度副词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这三个角度逐一分析,从句法结构角度,论证这五个词在东北话系统中,是独立的四个表加深增量义的程度副词,而非构词法上的词缀。

既然“贼”是公认的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其句法功能等价于普通话中的“很”,那么,如果“焦、稀、恶、齁”的句法功能等于“贼”,根据逻辑的递归性原则,“焦、稀、恶、齁”的句法功能也等价于“很”。

由此,我们便可以论证,东北话中的“焦、稀、恶、齁”是程度副词,而非形容词前缀。

二、从“程度副词+形容词”作谓语角度论证现代汉语词汇中,副词最突出的功能之一是修饰形容词,让形容词具有谓词性,能够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下面我们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讨论普通话副词“很”和东北话“贼、焦、稀、恶、齁”修饰形容词作谓语的句法功能。

在探讨句法功能的时候,也兼顾句子的语义:从表1可以明确地看到,“很”和“贼”两组句子几乎完全等值,只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分,而“贼”和“焦、稀、恶、齁”两组句子在东北方言中,无论从“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作谓语的句法角度,还是句子的语义角度,都是等价的。

根据递归原则,在这一比较层面上,这三组句子在“副词修饰形容词作谓语”方面,其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都是相同的,例如,普通话中“这道菜很酸”这个句子,在东北话中,等价结构为“这道菜贼酸”,程度副词再具体些就可以说“这道菜焦酸”。

这种等值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既然这些句子中,“很”和“贼”是不容置疑的程度副词,那么,根据递归原则,“焦、稀、恶、齁”在这一句法结构中,也同样是程度副词。

下面我们换一个论证角度,反向分析这三组词。

汉语中,形容词如果单独作谓语,就必须出现在前后有明显对比义的语境中,如只能说“这道菜咸,那道菜不咸”,除此之外,形容词不能单独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

如果把“稀甜”看成一个形容词,把“稀”看作是“稀甜”的前缀,那么这个“稀甜”是不能在句子中单独作谓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下面的这个句子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1)这道菜稀甜。

如果想让这个句子符合规范,就必须在所谓的形容词“稀甜”前面加上一个程度副词,如东北话中的“贼”:(2)*这道菜贼稀甜。

但是语言事实却恰恰相反,上面的这个句子是不合格的,而“这道菜稀甜”这句话在东北方言系统中才是完全成立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也能够证明“焦、稀、恶、齁”不是形容词前缀,而是程度副词。

三、从“程度副词+形容词”做状态补语角度论证“程度副词+形容词”这一结构可以在句子中充任状态性补语,如“飞得很高”,被“很”修饰的“高”带有明显的描写义,也因为“很”是表程度加深的副词,所以“飞得很高”包括增量的概念,在东北话中,“贼”和“焦、稀、恶、齁”在修饰形容词作状态补语的时候,同样有这种增量的概念:如果单独看这些句子,增量义表示得不明显,我们来比较下面这组例子:(3)A:这道菜做得酸。

B:这道菜做得很/贼/焦酸。

A句中的状态补语是单个的形容词,这时的“酸”义是静态的,仅仅是对一道菜味道的断言,B句中的状态补语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的组合,这时的“酸”在程度副词的修饰下是动态的,是“酸”这一味道增势的动态描写,加了程度副词之后,表示的是由不酸,到有点酸,再到很酸,非常酸,最后到最酸的语义过渡,因此,“酸”被“很/贼/焦”修饰后,达到了“很酸”的程度,这种增量的概念不容置疑。

因此,“焦、稀、恶、齁”在修饰形容词作状态补语时,其程度副词的性质也十分明显。

如果把“焦、稀、恶、齁”看做是形容词的前缀,“这道菜焦酸”就不能表示动态的增量概念,如果“焦酸、稀甜、恶苦、齁辣、齁咸”在作状态补语,想要表示“增量”义,就需要在之前加上“很”。

如:(4)*这道菜很焦酸。

语言事实告诉我们,这个句子是不合理的,因此,从状态补语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同样能够证明“焦、稀、恶、齁”是程度副词,而非形容词前缀。

四、从程度副词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的角度论证前面我们从肯定句角度,讨论了“贼、焦、稀、恶、齁”与“很”在谓语和补语的位置上功能的一致性。

下面,我们从否定句的角度,讨论在东北方言中,“焦、稀、恶、齁”的功能属性。

否定副词“不”的组合能力极强,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不”的词条中,除单用的情况外,“不”与动词、形容词和个别副词的组合式就多达11条。

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比较方法,来观察“不”与其他几个程度副词的组合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第一列“不”直接修饰形容词的句子成立,第二列第三列“不”修饰“很”和“贼”的句子均不成立。

原因很简单,“不”不能位于程度副词前修饰程度副词“很”和”贼”,既然在这些句子中程度副词表示动态的增量义,“不”表示否定义,那如果是动态的增量义就不能否定,如果是否定义就不存在增量,因此,“不”在前修饰程度副词“很”和“贼”的句子都不成立。

如果把“焦、稀、恶、齁”看作是形容词前缀,那由“不”修饰表否定义的句子应该是成立的,如上表的句子“这道菜不焦酸”;可是语言事实告诉我们,这个句子是不成立的,“这道菜焦酸”的否定形式是“这道菜不酸”。

因此,在不能受“不”修饰这一点上,“焦、稀、恶、齁”和“贼”的语法特征是等价的,和“很”的语法特征也是等价的,从这一角度来讲,我们假设的“焦、稀、恶、齁”是程度副词而非形容词前缀也是完全成立的。

通过“程度副词+形容词”充任谓语、补语及程度副词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这三个论证角度的全面展开,我们运用逻辑的递归性原则,从句法结构(兼顾语义)角度,正反两方面结合,证实了我们开篇提出的假设:东北方言中,“焦、稀、恶、齁”是程度副词,而非形容词前缀。

四、“焦、稀、恶、齁”类的句法、语义特征虽然在修饰“酸、甜、苦、辣、咸”这表示五味的形容词时,“焦、稀、恶、齁”基本上不能互换,可是并不代表在东北方言中,这五个程度副词不能够跟其他的形容词组合。

如:(5)焦:焦蓝焦黄焦绿稀:稀松稀酥稀碎恶:恶臭恶膳恶骚齁:齁骚齁臭齁腥在东北方言系统中,“焦、稀、恶、齁”仅仅是四个代表,像它们这样富有表现力的程度副词还有很多。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每个程度副词后补充一个该副词能够修饰的形容词。

如:溜(滑)、生(疼)、邦(硬)、精(短)、哄(臭)、瓦/巴(苦)、确(黑)以上这些程度副词的句法特征同我们上文讨论的“焦、稀、恶、齁”完全相等,只是由于其富有生动性的语义特征,褒贬义有所不同。

通过对语言事实的观察,“焦、稀、恶、齁”类程度副词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以下三点突出的特征,因为东北方言中“贼”是适用范围最广、功能最全面的程度副词,上文我们提到的东北话中的“焦、稀、恶、齁”类程度副词在句子中都可以被“贼”所替代,因此“贼”不受下文所讨论的这些句法语义特征限制:1.普通话中的“很”不仅可以修饰单音节形容词,也可以广泛地修饰双音节形容词,但是通过上文的例句,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东北话中,这些程度副词虽然在语义各有各的特征,但是在语音形式上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焦、稀、恶、齁”类都只能与单音节形容词组合,这也是它们在组合能力上与普通话程度副词“很” 的不同之处。

2.在具体的语境中,为了表对程度加深义的强调,“焦、稀、恶、齁”类常常使用与形容词组合后整体重叠的形式来突出增量义,这时他们的句法特征也与“很”相同,但是在使用上,远远超出普通话“很+形容词”整体重叠的频率,而且后面常常带有助词“的”来表达加强肯定语气。

如:(6)这道菜很酸很酸。

这道菜贼酸贼酸(的)。

这道菜焦酸焦酸(的)。

这种“ABAB”的重叠方式是东北方言中比较重要的表语义强调的方式之一,在这些程度副词中,有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正如普通话中个别程度副词能够重叠后修饰形容词一样(如,这道菜非常非常咸),东北方言中“焦、稀、恶、齁”类程度副词中也有部分成员能够重叠后再修饰单音节形容词。

如:(7)这道菜齁齁咸。

这道菜瓦瓦/巴巴苦。

这个馒头邦邦硬。

这冰面溜溜滑。

东北方言中,这种程度副词“AA”式重叠表示强调义的用法也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但和普通话一样,能够重叠使用的这类程度副词数量有限。

3.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不仅体现在词汇的形象性,褒贬义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上面列举的“焦、稀、恶、齁”类程度副词之所以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在组合能力上不能像普通话“很”一样与任意形容词组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方言程度副词本身承载着一定的褒贬语义,而在“焦、稀、恶、齁”类程度副词中,含贬义的成员数目较多,表示说话人对语境中的某一事物的不满,甚至是厌恶。

如:(8)这馒头邦硬邦硬的,能吃吗!(9)这药瓦瓦/巴巴苦,怎么给小孩儿吃啊!(10)我的衣服袖子精短精短的,穿着真难看。

(11)冰箱里的鸡蛋坏了,都哄臭哄臭的了,赶紧扔了吧。

“焦(黄)、稀(甜)、恶(苦)、齁(咸)、溜(滑)、生(疼)、确(黑)”在具体的语境中也多表达说话人的不满情绪。

参考文献:[1]常纯民.试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3,(3):117~121.[2]方立.逻辑语义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张志敏.东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5,(2):141~148.[5]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续文嘉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学院10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