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篇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理 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高效课堂模式已逐步为人们 接受并逐步得到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备课,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 那种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已逐渐被互相合作,共 同探究的备课方式——集体备课所取代。集体备 课的众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一般的教学思路, 要体现于动态的、生成的、具体的课堂,必须要 在教师执教之前,结合自身的实际及本班的实际 情况,进行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才会 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不仅 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个性的魅力。
• 二次备课能增强教案的实用性、针对 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我就谈谈 二次备课。
• 一、什么叫二次备课?
•
•
二次备课一方面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பைடு நூலகம்
依照本人及本班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成功地进
行课堂教学,在授课前通过再学习,通过再翻阅
其它课程资源等,对已有的导学案进行适度调整。
另一方面是指在上课之后进行二次备课,如果把
通常说的备课看作课前的准备工作的话,这种准
备工作一般是经验的乃至主观的,其实际效果只
有通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同时,教师的教学
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积
累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
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再备课,即对课上所获得的
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
通过再认识,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以后的
一、对备课的认识
• 1、什么是备课:
•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 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
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
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随着新课程
改革的不断深人,对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
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
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
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
学习服务。
2、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
• (1)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毫无疑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以往的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一定程度 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探究 过程的展现和探究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合作能 力的培养。表现出来就是以教师如何教为重点, 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侧重学会知识, 而不去研究如何会学知识。
(2)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传统 备课中,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 甚至问题答案都是教师设计好的,这种教学看起 来学生是“动”起来了,“参与”了,其实只是 最终学生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这种只重预 设,忽视生成的理念是传统备课的一大弊端,必 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学过程不可能都 是预设的,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因此问题的答 案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教学应该是“预设”和 “生成”的有机整合,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就 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4)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长期以 来我们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比较重视。 这种教学的最大收获就是成绩可能是“骄 人”的,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却与此不 能成正比。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 得束手无策。所以说,教育、教学不能远 离生活,不能远离实践,更不能远离创新。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形式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 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依据高 效课堂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在备课活动中, 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新的备课形 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 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根据备课参与的人数, 我们不妨把备课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3)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备课“备知识 传授”固然很重要,但是没有激情的学习是低效 的。“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情感一般体 现在两个方面: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学生的情感 总是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对 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所以教师一 定要在备课时考虑如何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 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
教学工作做准备。
• 二、二次备课的目的
• 我们要肯定集体备课的积极意义,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 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
•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易偏差。因先阅读他人方案,没有基 于具体学情的定位,容易先入为主,课堂目标及追求会产 生偏差。
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来分,可以分为个人备课和 集体备课。
二者的关系:
集体备课中,教师个体有备而来是前 提,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个体再备 而用是目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是 归宿。因此,将个人备课和集智备课 有机结合,才有优势互补,才能相得 益彰。
个人备课:
教师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个人备课要遵循 以下四条:第一,确定更加具体、准确的课时学习目标, 全面理解课程内容,这是备课的基础;第二,分析把握学 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要求,从学 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 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 施教;第三,整合教学内容。基于学习目标,吃透现行教 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 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 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第四,设计和细化完整的导学过程,力求体现开 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集体备课:
• 集体备课是对某一 • 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 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 • 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 • 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 • 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 • 教研活动。
童本课堂的二次备课
•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 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 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 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 的动态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理 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高效课堂模式已逐步为人们 接受并逐步得到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备课,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 那种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已逐渐被互相合作,共 同探究的备课方式——集体备课所取代。集体备 课的众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一般的教学思路, 要体现于动态的、生成的、具体的课堂,必须要 在教师执教之前,结合自身的实际及本班的实际 情况,进行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才会 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不仅 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个性的魅力。
• 二次备课能增强教案的实用性、针对 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我就谈谈 二次备课。
• 一、什么叫二次备课?
•
•
二次备课一方面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பைடு நூலகம்
依照本人及本班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成功地进
行课堂教学,在授课前通过再学习,通过再翻阅
其它课程资源等,对已有的导学案进行适度调整。
另一方面是指在上课之后进行二次备课,如果把
通常说的备课看作课前的准备工作的话,这种准
备工作一般是经验的乃至主观的,其实际效果只
有通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同时,教师的教学
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积
累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
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再备课,即对课上所获得的
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
通过再认识,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以后的
一、对备课的认识
• 1、什么是备课:
•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 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
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
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随着新课程
改革的不断深人,对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
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
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
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
学习服务。
2、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
• (1)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毫无疑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以往的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一定程度 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探究 过程的展现和探究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合作能 力的培养。表现出来就是以教师如何教为重点, 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侧重学会知识, 而不去研究如何会学知识。
(2)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传统 备课中,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 甚至问题答案都是教师设计好的,这种教学看起 来学生是“动”起来了,“参与”了,其实只是 最终学生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这种只重预 设,忽视生成的理念是传统备课的一大弊端,必 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学过程不可能都 是预设的,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因此问题的答 案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教学应该是“预设”和 “生成”的有机整合,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就 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4)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长期以 来我们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比较重视。 这种教学的最大收获就是成绩可能是“骄 人”的,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却与此不 能成正比。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 得束手无策。所以说,教育、教学不能远 离生活,不能远离实践,更不能远离创新。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形式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 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依据高 效课堂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在备课活动中, 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新的备课形 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 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根据备课参与的人数, 我们不妨把备课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3)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备课“备知识 传授”固然很重要,但是没有激情的学习是低效 的。“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情感一般体 现在两个方面: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学生的情感 总是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对 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所以教师一 定要在备课时考虑如何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 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
教学工作做准备。
• 二、二次备课的目的
• 我们要肯定集体备课的积极意义,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 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
•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易偏差。因先阅读他人方案,没有基 于具体学情的定位,容易先入为主,课堂目标及追求会产 生偏差。
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来分,可以分为个人备课和 集体备课。
二者的关系:
集体备课中,教师个体有备而来是前 提,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个体再备 而用是目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是 归宿。因此,将个人备课和集智备课 有机结合,才有优势互补,才能相得 益彰。
个人备课:
教师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个人备课要遵循 以下四条:第一,确定更加具体、准确的课时学习目标, 全面理解课程内容,这是备课的基础;第二,分析把握学 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要求,从学 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 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 施教;第三,整合教学内容。基于学习目标,吃透现行教 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 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 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第四,设计和细化完整的导学过程,力求体现开 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集体备课:
• 集体备课是对某一 • 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 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 • 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 • 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 • 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 • 教研活动。
童本课堂的二次备课
•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 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 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 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 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