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缺氧小鼠实验报告小结
![缺氧小鼠实验报告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04198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3.png)
实验名称: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实验目的:探讨缺氧环境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学研究和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某大学实验中心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0-25g,共40只。
实验分组: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轻度缺氧组、中度缺氧组和重度缺氧组。
实验方法:1. 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饲养,给予标准饲料和清洁饮水。
2. 轻度缺氧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中,氧浓度控制在10%左右,持续暴露24小时。
3. 中度缺氧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中,氧浓度控制在5%左右,持续暴露24小时。
4. 重度缺氧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中,氧浓度控制在2%左右,持续暴露24小时。
实验指标:1. 生化指标:测定小鼠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水平。
2. 生理指标: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活动度。
3. 组织学观察:观察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理变化。
实验结果:1. 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缺氧组小鼠血清中的LDH、ALT、AST和BUN水平无明显差异;中度缺氧组小鼠血清中的LDH、ALT、AST和BUN水平显著升高;重度缺氧组小鼠血清中的LDH、ALT、AST和BUN水平极显著升高。
2. 生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活动度无明显差异;中度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活动度显著降低;重度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活动度极显著降低。
3. 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缺氧组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中度缺氧组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轻度病理变化;重度缺氧组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明显病理变化。
实验结论:1. 缺氧环境对小鼠的生理功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小鼠的生理功能逐渐受损。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90664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若干只。
2. 实验仪器: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装置、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 将甲、乙、丙鼠放入缺氧瓶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死亡情况(记录时间及耗氧量)。
- 观察并记录甲鼠尸体部分肝叶颜色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4. 缺氧耐受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丙嗪,使其进入人工冬眠状态;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 将两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 开始计时,每3分钟重复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 甲、乙、丙鼠均死亡,耗氧量逐渐减少,肝叶颜色变暗。
- 结果表明,乏氧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肝细胞缺氧,导致肝叶颜色变暗。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短,耗氧量迅速下降。
- 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迅速引起缺氧。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长,耗氧量逐渐减少。
小鼠缺氧抢救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抢救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b40fa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7.png)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抢救措施对小鼠缺氧状态的影响。
3. 评估不同抢救方法的疗效,为临床抢救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因氧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
本实验通过复制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并探究不同抢救措施对小鼠缺氧状态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抢救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小鼠,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实验仪器:动物呼吸机、动物血压计、动物心电图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氨茶碱、吸氧面罩、氧气瓶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
2. A组为缺氧组,将小鼠置于缺氧瓶中,模拟人体高原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3. B组为吸氧组,在缺氧状态下给予小鼠吸氧面罩,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4. C组为氨茶碱组,在缺氧状态下给予小鼠氨茶碱,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5. D组为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6. 每组小鼠分别记录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 吸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较缺氧组明显改善(P<0.05)。
3. 氨茶碱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较缺氧组明显改善(P<0.05)。
4. 吸氧组和氨茶碱组小鼠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组(P<0.05)。
六、讨论1. 缺氧状态下,小鼠生理指标明显下降,表明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造成严重影响。
2. 吸氧和氨茶碱均可有效改善小鼠缺氧状态,提高小鼠存活率。
3. 吸氧通过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缺氧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氨茶碱通过扩张支气管、缓解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从而缓解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136ddc7e21af45b207a80d.png)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4.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果缺氧 色变紫绀,眼睛颜色暗3min 动作迟缓,眼睛暗红、无神60 变慢 暗红色红,毛色暗淡,行动变 缓,身体抽动6min尾巴颜色变黑,眼皮低垂睁不开180剧烈暗红色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正常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80正常淡红色12mi n缺氧小鼠濒死前,狂躁好动并伴有剧烈抽搐,张口3min活动较为敏捷,躁动195频繁 樱桃红色呼吸,四肢僵直,二便剧烈失禁6min 活动较之前迟缓 101变快 樱桃红色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正常 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80正常淡红色亚甲蓝救治3min 活动力较强,眼睛变暗,嘴变黑 120 变快 棕褐色7min6min活动变缓慢,尿失禁,腹腔胀大,见蓝色物质75变慢 棕褐色死亡时, 肢僵二便失禁,四 眼睛变黑生理盐水对照3min活动较缓慢,运动迟缓,眼睛变 暗31 变慢 棕褐色8min6min突然亢奋,耳背毛细血管明显 127变快 棕褐色讨论与反思(1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小组只记录了其中一只小鼠的呼吸频率,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个 体都会存在差异,就像是每个人的呼吸频率都是有区别的一样,所以应该要观察记录每一只小鼠的呼 吸频率等一般状况,不能以偏概全;(2)乏氧性缺氧1)从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小鼠的呼吸频率变化是从正常变慢,然后变快,最后到死亡,小 鼠死亡时黏膜的颜色变得暗红。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0d6b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f.png)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进行不同类型的缺氧处理,观察和记录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深入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机制。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若干只,体重 18 22g,雌雄不拘。
2、实验器材:密闭广口瓶、钠石灰、测氧仪、计时器、解剖器械等。
3、实验药品: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1)将小鼠放入盛有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中,瓶容积约为 500ml,通过测氧仪监测瓶内氧浓度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深度、行为表现(如活动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存活时间。
2、血液性缺氧(1)给部分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盐溶液,剂量为 01ml/10g,建立血液性缺氧模型。
(2)观察注射后小鼠的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状态和行为表现,并记录存活时间。
3、组织性缺氧(1)给另一部分小鼠腹腔注射氰化物溶液,剂量为 01ml/10g,造成组织性缺氧。
(2)同样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存活时间。
四、实验结果1、低张性缺氧(1)随着瓶内氧气逐渐减少,小鼠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活动逐渐减少,精神状态变差。
(2)小鼠的存活时间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时间约为_____分钟。
2、血液性缺氧(1)注射亚硝酸盐溶液后,小鼠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呼吸变得急促但浅弱。
(2)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平均约为_____分钟。
3、组织性缺氧(1)注射氰化物溶液后,小鼠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痉挛等症状。
(2)存活时间最短,平均仅为_____分钟。
五、结果分析1、低张性缺氧时,由于外界氧分压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加肺通气量,试图获取更多的氧气。
但随着缺氧时间延长,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活动减少和精神萎靡,最终因严重缺氧而死亡。
2、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使其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引起皮肤黏膜青紫等症状。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ppt课件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ecba6ceefdc8d377ee3226.png)
1. 存活时间,死 亡原因和机制
2. 血液颜色 3. 呼吸变化 4. FiO2变化
5. 年龄差异 6. 美蓝的作用 7. 实验一装置的
原理
(完)
氧浓度(%)
钠石灰瓶小鼠 玻璃珠瓶小鼠
时间 两瓶中氧浓度变化关系(模式图)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①结合速率= HB+COHBCO= 1
HB+O2 HBLeabharlann 2 10HB-Fe2+
+
NaNO2
氧化
HB-Fe3+
+
NaNO
- 2
正常人MHB含量占HB总量的0.07~0.38%,相 当于0.03g%左右
NaNO2中毒时MHB含量占HB总量的10%以上, 相当于1.5g%以上
HB-Fe3+ + 美蓝
还原
HB-Fe2+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Cyt aa3-Fe3+ + CN- → Cyt aa3-Fe3+-CN-
CO
NaNO2 +NS
NaNO2 +美蓝
KCN
成年
新生
存活时间 (min)
血液颜色
--
呼吸变化
FiO2
(%)
-- ------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1. 各组缺氧存活时间不同及死亡的原因和机 制是什么?
2. 各组血液颜色生成的原因;美蓝的作用是 什么?
3. 各组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实验一FiO2变化的原因、机制是什么?
几种类型的小 鼠缺氧实验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乏氧性、血 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等缺氧模型,观察 缺氧时动物的活动、呼吸、血液和粘 膜颜色等指标的改变以及动物的存活 时间,加深理解各类缺氧的发病原因 和机制。
新生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新生小鼠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08f40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c.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新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2. 分析缺氧对新生小鼠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组织器官的影响。
3. 了解影响新生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新生小鼠的生理反应,分析缺氧对新生小鼠的影响。
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正常代谢需求的一种生理状态。
本实验主要模拟以下几种缺氧条件:1. 乏氧性缺氧:通过降低氧浓度,模拟低氧环境。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通过一氧化碳暴露,模拟有毒气体引起的缺氧。
3. 血液性缺氧:通过改变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模拟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新生小鼠(体重约10g)。
2. 仪器设备:缺氧箱、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仪、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3. 试剂:生理盐水、一氧化碳、亚硝酸钠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放入缺氧箱中,逐渐降低氧浓度,直至达到预定水平。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缺氧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放入一氧化碳暴露箱中,逐渐增加一氧化碳浓度,直至达到预定水平。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一氧化碳暴露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3. 血液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生理盐水,另一组注射亚硝酸钠。
-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注射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 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新生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增加,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加快。
- 当氧浓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小鼠出现行为异常,如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等。
-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随着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新生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少,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加快。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dd503ef12d2af90242e651.png)
2)注射亚硝酸钠之后,再立刻注射亚甲蓝抢救后,小鼠活动能力逐渐下降变缓慢,呼吸频率先变快后下降,最终小鼠未能抢救成功,小鼠死亡时黏膜颜色呈现棕褐色,眼睛色黑暗,四肢僵直,二便失禁;注射生理盐水抢救的小鼠,呼吸频率先大幅下降后大幅升高,最终也并未能抢救成功,小鼠死亡时黏膜颜色呈棕褐色。
3)亚硝酸钠作为强氧化剂,进入体内后,可使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高铁血红蛋白血呈棕褐色,故小鼠的黏膜呈现棕褐色。
2.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O2而呼出的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收。
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的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的结合能力。
4)经讨论我们得出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a)注射亚硝酸钠之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注射器的盖子拔不出来),并未及时注射急救药物亚甲蓝,间隔了一段时间后解决了器材的问题才注射亚甲蓝,由于给药不及时抢救速度过慢,此时已错失了急救的最好时机,所以小鼠的存活时间短;
机能实验学 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 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3954d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d.png)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1.实验目的①了解缺氧的分类,了解和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本次实验的缺氧模型包括低张性缺氧模型及血液性缺氧模型);②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观察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③熟练掌握小鼠的抓取、灌胃、腹腔注射、注射器使用及颈椎脱臼处死技术;2.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成年昆明种小鼠,10只,体重18~22g,雌雄不拘,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灌胃器,塑料盆,量杯等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3)实验方法与步骤A.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实验步骤①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②抓取小白鼠并放入装有钠石灰广口瓶中,观察,记录;③塞紧瓶塞,计时,拍摄,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
2)注意事项①主要通过爪部、尾部观察皮肤颜色,通过口唇部观察粘膜颜色。
②诱导小鼠进入广口瓶时,将广口瓶平放,向后拉拽小鼠尾部,使小鼠本能前进进去广口瓶,当小鼠全头进入时将广口瓶直立;B.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实验步骤①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②将1只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③用量杯取甲酸3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瓶塞;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直至死亡。
2)注意事项①加液先加入甲酸,后加入浓硫酸,防止酸入水飞溅,造成危险;②大试管橡皮塞应迅速盖紧,并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③若试管内无明显气泡冒出,可以使用酒精灯加快反应速度;同时应注意CO气体不宜产生过快,小鼠缺氧死亡过速不便观察个体状态和皮肤、黏膜颜色。
24C.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实验步骤①选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②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只;③立即取其中1只,腹腔内注入l%亚甲蓝溶液0.3 ml;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为对照;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四型缺氧实验报告
![四型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5518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1.png)
四型缺氧实验报告1. 引言缺氧是指生物体在寻常生活环境中缺乏足够的氧气供应。
人体缺氧会对正常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并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病症的发生。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缺氧对人体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四种不同的缺氧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2. 实验目的- 探究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比较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人体的影响程度;- 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不同器官的影响。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 20只小鼠;- 缺氧装置;- 血气分析仪;- 组织切片染色试剂。
3.2 实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只小鼠。
2. 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供给足够的氧气。
3. 模型一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氧浓度为10%。
4. 模型二组:通过氮气置换,将小鼠置于缺氧环境,氧浓度为5%。
5. 模型三组:将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正常的80%。
6. 观察每组小鼠的行为活动,并记录动态变化。
7. 在实验结束后24小时,采集每只小鼠的血液样本,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参数。
8. 将小鼠处死,并取出心脏、肝、肺等主要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
4. 实验结果4.1 小鼠行为活动观察- 对照组小鼠行为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模型一组小鼠出现一定的活动减退,精力不足;- 模型二组小鼠活动明显减少,呼吸急促;- 模型三组小鼠活动极度减弱,行为明显异常。
4.2 血气分析结果组别PaO2(mmHg)SaO2(%)PaCO2(mmHg)pH -对照组95 97 40 7.4模型一60 92 50 7.35模型二50 89 60 7.3模型三70 94 45 7.354.3 组织切片染色结果- 对照组组织结构正常;- 模型一组组织结构出现轻微变化,血管扩张;- 模型二组组织结构明显受损,肝细胞坏死现象严重;- 模型三组组织结构有所改变,肺泡壁增厚。
5. 实验讨论从行为活动观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小鼠的活动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异常行为。
几种类型小鼠缺氧实验
![几种类型小鼠缺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f08f090960590c69ec37657.png)
什么?
3. 各组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实验一FiO2变化的原因、机制是什么?
(完)
分组讨论题
1. 各组缺氧存活时间不同及死亡的原因和机制是
什么?
2. 各组血液颜色生成的原因;美蓝的作用是什么? 3. 各组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年龄差异对缺氧耐受有何不同,为什么? 5. 实验一缺氧装置的原理是什么?其中 FiO2 变化
取健康小鼠1只,称重; 腹腔注射0.2%氰化钾(按0.15ml /10g体重注射); 观察指标同实验一的2、4项。
3.
实验五:年龄因素的影响
1. 取成年鼠和新生幼鼠各1只;
2. 新生鼠置入青霉素小瓶中,瓶口盖
棉花;与成年鼠共同置入广口瓶并 密闭。
3. 观察活动、呼吸情况和存活时间。
注意事项
1.
2.
KCN中毒
Cyt aa3-Fe3+ + CN- → Cyt aa3-Fe3+-CN-
幼鼠耐受缺氧的原因:
1.
中枢方面:
①
② ③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氧需求量少; 脑无氧酵解能力强; ATP利用率为成年的1/10;
2.
3.
4. 5.
心脏方面:心肌糖元含量高,新生 30mg/g组织,成年2~4mg/g组织; 血液方面:RBC多; 细胞方面:线粒体呼吸功能强; 全身:体积小,活动少,耗能少。
3. 4. 5.
所用广口瓶须密闭不漏气,且各瓶容量应一致。 动物死亡后要立即取血,血液要充分与抗凝剂混合, 量要准(即液滴大小相同),各管血滴数要一致, 否则对比性差。试管应事先编号,以免搞错。 记录时间要准确,以一只表为准。 氰化钾有剧毒,勿沾染皮肤、粘膜,尤其是破损处。 要认真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呼吸深度和尾、耳、 口颜色的变化。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502b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9.png)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了解缺氧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测定小鼠耗氧量和存活时间的方法,分析缺氧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或者不能充分利用氧气时,会发生缺氧。
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本实验通过不同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缺氧模型,观察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存活时间以及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探讨缺氧的发生机制和特点。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小鼠若干只。
2、实验器材:广口瓶、测氧仪、钠石灰、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亚硝酸钠溶液、注射器等。
3、实验药品: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模型的建立取两只小鼠,分别放入容积相等的广口瓶中,其中一个广口瓶瓶口密封,瓶内放置适量钠石灰以吸收二氧化碳,造成低张性缺氧环境;另一个广口瓶瓶口敞开,作为正常对照。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表现和存活时间。
2、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建立取两只小鼠,一只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溶液,造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血液性缺氧;另一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表现和存活时间。
3、循环性缺氧模型的建立取两只小鼠,一只用丝线结扎其单侧颈动脉,造成脑循环障碍,引起循环性缺氧;另一只作为对照,不进行任何处理。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表现和存活时间。
4、组织性缺氧模型的建立取两只小鼠,一只放入充满一氧化碳的广口瓶中,造成组织性缺氧;另一只放入充满空气的广口瓶中作为对照。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表现和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1、低张性缺氧缺氧组小鼠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活动减少、口唇发绀等症状,存活时间明显缩短。
正常对照组小鼠活动正常,存活时间较长。
2、血液性缺氧注射亚硝酸钠溶液的小鼠出现皮肤黏膜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存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3、循环性缺氧结扎单侧颈动脉的小鼠出现偏瘫、抽搐等症状,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4、组织性缺氧暴露于一氧化碳环境中的小鼠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存活时间极短。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c471ad81c758f5f61f675d.png)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日期:×××
1.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缺氧的分类;
(2)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
2.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O2而呼出的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收。
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的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的结合能力。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收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或/和动物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观察各型缺氧小鼠的实验报告
![观察各型缺氧小鼠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03e119650e52ea5518984f.png)
活动情况
呼吸频率 呼吸幅度 (次/10s)
皮肤血液颜色
死亡时 间
正常 正常 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 迟钝 无力瘫软 抽搐 正常 打转 迟钝、瘫软 抽搐 正常 迟钝 迟钝、侧卧 迟钝、侧卧 瘫软 瘫软 小便失禁 正常 迟钝、侧卧 小便失禁 瘫软、抽搐
瘫软、抽搐
18 16 30 20 20 12 — 25 30 32 —
组别缺氧类型 A组正常对照组
记录 时间
活动情况
呼吸频率 呼吸幅度 (次/10s)
皮肤血液颜色
死亡时 间
0' 0' 3' 6' B组 乏氧性缺氧 9' 12' 15' 0' 3' C1 CO中毒 6' 9' 0' 3' C组 6' 血液 C2 NaNO2+美兰 9' 性缺氧 12' 15' 18' 0' C3 NaNO2中毒 3' 6' D1 KCN中毒 0' D组 组织中毒 D2 0' 性缺氧 KCN+Na2S2O3
17
27 25 27 29 24 — 20 26 — —
—
正常 正常 浅快 深慢 张口呼吸 张口呼吸 — 正常 浅快 浅快 — 正常 浅快 浅快 浅快 浅快 浅快 — 正常 浅快 — —
—
皮肤红润 — 皮肤红润 — 皮肤稍暗红 — 皮肤暗红 — 皮肤暗红 — 皮肤暗淡 — 皮肤青紫,血液暗红 15' 皮肤红润 — 皮肤樱桃红 — 皮肤樱桃红 — 皮肤苍白,血液艳红 9'05" 皮肤红润 — 皮肤稍暗红 — 皮肤暗红 — 皮肤暗红 — 皮肤暗淡 — 皮肤青紫 — 皮肤咖啡色,血暗淡 16'21" 皮肤红润 — 皮肤暗淡 — 皮肤咖啡色,血暗淡 6'47" 皮肤玫瑰红,血鲜红 53"
缺氧老鼠实验报告
![缺氧老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5f28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7.png)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生物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
缺氧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窒息、肺部疾病、贫血等。
为了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小鼠的耐受性和死亡率。
二、实验目的1. 复制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 研究缺氧对小鼠耐受性和死亡率的影响。
3. 分析缺氧对不同缺氧类型小鼠的影响差异。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3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装置、恒温水浴箱、电子天平、血球计数仪、生化分析仪等。
3. 实验分组: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缺氧1组、缺氧2组、缺氧3组和缺氧4组。
4. 实验方法:(1)缺氧模型建立:将缺氧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加入适量的氮气,使装置内氧气浓度降至5%以下。
(2)实验操作:① 缺氧1组:将小鼠置于缺氧装置中,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② 缺氧2组:将小鼠置于缺氧装置中,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记录小鼠的耐受性和死亡率。
③ 缺氧3组:在缺氧1组的基础上,给予小鼠低氧血症治疗,观察治疗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④ 缺氧4组:在缺氧1组的基础上,给予小鼠高氧血症治疗,观察治疗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⑤ 正常对照组:将小鼠置于正常环境中,观察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5. 数据收集与处理:分别于实验开始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11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144小时、168小时、192小时、216小时、240小时、264小时、288小时、312小时、336小时、360小时、384小时、408小时、432小时、456小时、480小时、504小时、528小时、552小时、576小时、600小时进行小鼠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并记录数据。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c92e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e.png)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缺氧是指组织和器官在缺少充足氧气供应时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科学实验中,研究者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模拟和观察不同类型的缺氧情况,以便了解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缺氧实验方法及其实验报告。
一、单纯性缺氧实验1.实验目的:模拟环境中缺氧情况,观察生物体对缺氧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2.实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动物:小鼠(2)实验仪器:缺氧箱、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等(3)实验组数: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4)实验步骤:a.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
b.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气氛中,缺氧组置于缺氧箱中。
c.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情况、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d.检测并分析生物体的血液参数、生化指标等。
3.实验结果和讨论:(1)缺氧组的小鼠活动减少、呼吸频率增加,表明缺氧影响了生物体的生理状态。
(2)缺氧组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证实了缺氧情况的成功模拟。
(3)缺氧组的血液参数和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缺氧对生物体的代谢和功能产生了影响。
二、缺血缺氧实验1.实验目的:模拟缺血缺氧情况,探究缺血缺氧对器官或组织的损伤程度。
2.实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动物:大鼠(2)实验仪器:缺血模型装置、血管夹等(3)实验组数: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缺氧组(4)实验步骤:a.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缺氧组。
b.正常对照组暴露于正常血液供应条件下,缺血组使用血管夹阻断血流,缺血缺氧组在缺血基础上再施加缺氧处理。
c.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表现、组织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等。
d.进行相关检测和分析,如组织学检查、炎症因子水平测定等。
3.实验结果和讨论:(1)缺血组和缺血缺氧组的大鼠活动受限,表明缺血和缺血缺氧对生物体造成了损害。
(2)缺血组和缺血缺氧组的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如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等,进一步证实了缺血缺氧对组织的损伤作用。
(3)缺血和缺血缺氧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说明炎症反应在缺血缺氧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机制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59ee29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e.png)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受到影响的一种病理状态。
为了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生化指标变化,从而分析缺氧的机制。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如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2. 观察缺氧对小鼠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 分析缺氧对小鼠血液颜色、耗氧量等生化指标的影响。
4.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1. 缺氧模型的复制:- 乏氧性缺氧:将小鼠放入密闭容器中,逐渐降低容器内的氧气浓度。
- 血液性缺氧:通过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或氰化钾等物质,降低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
- 组织中毒性缺氧:通过注射一氧化碳等物质,阻断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用。
2. 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和深度-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如翻正反射、肌肉紧张度等)- 血液颜色变化- 耗氧量3. 数据分析:- 通过记录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变化,分析缺氧的机制。
四、实验结果1. 呼吸系统:- 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和深度明显增加,以增加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 组织中毒性缺氧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和深度无明显变化。
2. 中枢神经系统:- 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条件下,小鼠出现翻正反射减弱、肌肉紧张度降低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组织中毒性缺氧条件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无明显变化。
3. 血液颜色:- 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血液颜色变暗,呈紫红色,提示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 组织中毒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血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4. 耗氧量:- 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耗氧量明显增加,以维持生命活动。
- 组织中毒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耗氧量无明显变化。
五、机制分析1. 呼吸系统:- 缺氧条件下,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以提高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dd503ef12d2af90242e651.png)
变慢
暗红色
6min
尾巴颜色变黑,眼皮低垂睁不开
180
剧烈
暗红色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2min
小鼠濒死前,狂躁好动,并伴有剧烈抽搐,张口呼吸,四肢僵直,二便失禁
正常
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
80
正常
淡红色
缺氧
3min
活动较为敏捷,躁动
195
频繁剧烈
樱桃红色
6min
活动较之前迟缓
101
变快
樱桃红色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4)由于小鼠体内形成了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颜色鲜红,故其眼睛黏膜等部位均呈现樱桃红色。
(4)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在该组实验中,亚甲蓝用于急救,可还原三价铁为二价铁,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理应存活,而我组实验失败小鼠死亡。即便不能存活,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理应比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生存时间更长,但是我们小组得出的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反,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其生存时间反而更短了。
127
变快
棕褐色
4.2讨论与反思
(1)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小组只记录了其中一只小鼠的呼吸频率,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个体都会存在差异,就像是每个人的呼吸频率都是有区别的一样,所以应该要观察记录每一只小鼠的呼吸频率等一般状况,不能以偏概全;
(2)乏氧性缺氧
1)从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小鼠的呼吸频率变化是从正常变慢,然后变快,最后到死亡,小鼠死亡时黏膜的颜色变得暗红。
4.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
4.1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一般状况
呼吸频率(次/min)
呼吸幅度
皮肤黏膜颜色
存活时间
缺氧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5
实验三: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 取体重相等或相近的小鼠2只; 2. 腹腔注射给药: 0.15ml/10g体重
鼠1
鼠2
5%亚硝酸钠溶液
√
√
1%美蓝溶液
√
生理盐水
√
3.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实验一的2、4项。
a
6
实验四:氰化钾中毒
1. 取健康小鼠1只,称重; 2. 腹腔注射0.2%氰化钾(按0.15ml
/10g体重注射); 3. 观察指标同实验一的2、4项。
a
7
实验五:年龄因素的影响
1. 取成年鼠和新生幼鼠各1只; 2. 新生鼠置入青霉素小瓶中,瓶口盖
棉花;与成年鼠共同置入广口瓶并 密闭。 3. 观察活动、呼吸情况和存活时间。
a
8
注意事项
1. 所用广口瓶须密闭不漏气,且各瓶容量应一致。
2. 动物死亡后要立即取血,血液要充分与抗凝剂混合, 量要准(即液滴大小相同),各管血滴数要一致, 否则对比性差。试管应事先编号,以免搞错。
a
20
幼鼠耐受缺氧的原因:
1. 中枢方面:
①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氧需求量少;
② 脑无氧酵解能力强;
③ ATP利用率为成年的1/10;
2. 心脏方面:心肌糖元含量高,新生 30mg/g组织,成年2~4mg/g组织;
3. 血液方面:RBC多;
4. 细胞方面:线粒体呼吸功能强;
5. 全身:体积小,活动少,耗能少。
a
21
内)的成年小鼠备用。
a
3
实验一:乏氧性缺氧
1. 取体重相等或相近的小鼠2只,同时密 闭并计时;
2. 观察小鼠的活动、呼吸和皮肤粘膜颜 色的改变,死亡时记录存活时间。
3. 测死亡时瓶内氧浓度(同时测尚存活 鼠的瓶内氧浓度)。
4. 死后立即开胸取心血,观察血液颜色。
a
4
实验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 取小鼠1只,放入指定装置,调 节 煤 气 流 量 ( 60 个 左 右 气 泡 /min)吸入CO。
2. 各组血液颜色生成的原因;美蓝的作用是什么? 3. 各组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年龄差异对缺氧耐受有何不同,为什么? 5. 实验一缺氧装置的原理是什么?其中FiO2变化
的原因、机制是什么?
(完)
a
12
分组讨论题
1. 存活时间,死 亡原因和机制
2. 血液颜色 3. 呼吸变化 4. FiO2变化
3. 记录时间要准确,以一只表为准。
4. 氰化钾有剧毒,勿沾染皮肤、粘膜,尤其是破损处。
5. 要认真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呼吸深度和尾、耳、 口颜色的变化。
a
9
实验结果
几种类型缺氧指标的改变
乏氧性
血液性 组织 年龄
玻璃珠 钠石灰
CO
NaNO2 +NS
NaNO2 +美蓝
KCN
成年
新生
存活时间 (min)
+
NaNO2
氧化
HB-Fe3+
+
NaNO- 2
正常人MHB含量占HB总量的0.07~0.38%,相 当于0.03g%左右
NaNO2中毒时MHB含量占HB总量的10%以上, 相当于1.5g%以上
HB-Fe3+ + 美蓝
还原
HB-Fe2+
a
19
KCN中毒
Cyt aa3-Fe3+ + CN- → Cyt aa3-Fe3+-CN-
缺氧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a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乏氧性、血 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等缺氧模型,观察 缺氧时动物的活动、呼吸、血液和粘 膜颜色等指标的改变以及动物的存活 时间,加深理解各类缺氧的发病原因 和机制。
a
2
实验动物
每组取成年小鼠7只,新生小鼠1只。 成年鼠称重、编号。 选出两对体重相等或最相近(误差在1g以
a
5. 年龄差异 6. 美蓝的作用 7. 实验一装置的
原理
(完)
13
a
14
a
15
a
16
钠石灰瓶小鼠 玻璃珠瓶小鼠
氧浓度(%)
时间 两瓶中氧浓度变化关系(模式图)
a
17
CO中毒死因
①结合速率= HB+COHBCO= 1
HB+O2 HBO2 10
解离速率= HBC OHB+CO= 1
HBO 2 HB+O2 2100
亲和力= HB+COHBCO= 200 ~ 300
HB+O2 HBO2
1
②吸入气钟中CO达0.1%,血中HBCO可达50%
③ HBCO使氧曲线左移,血液向组织释放氧减少
④抑制RBC糖酵解,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a
18
亚硝酸钠中毒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
HB-Fe2+
血液颜色
--
呼吸变化
FiO2
(%)
-- ------
a
10
分组讨论题
1. 各组缺氧存活时间不同及死亡的原因和机 制是什么?
2. 各组血液颜色生成的原因;美蓝的作用是 什么?
3. 各组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实验一FiO2变化的原因、机制是什么?
(完)
a
11
分组讨论题
1. 各组缺氧存活时间不同及死亡的原因和机制是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