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第四节 -第五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四节 -第五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年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幅度称为年较差,它是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
平均气温的差。 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在同一纬度上,海洋小于陆地。
3、类型:
类型 峰值 年较差
赤道型
热带型 温带型 Hale Waihona Puke 地型两个最高值,两个最低值
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 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 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
低纬度地区全年太阳高度角变化不大;高 纬度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3)地形: 凹下地区(谷地、盆地、河川等)日较差大;凸出地面地区(小丘、 山顶等)日较差小。
凹下地区白天由于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比 平面大,加以通风不畅,热量不易流失, 所以温度较高。夜间,冷空气沿坡面下滑 下沉聚集谷底,辐射冷却降温幅度大。
4)地球极端最低气温出现的地区称为冷极。南半球冷极在南极;北半球
冷极一个在格陵兰岛,一个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
2、7月海平面气温分布特征: 1)在北半球等温线较冬季比较稀疏,水平气温梯度较小;南半球 水平梯度较大,等温线较夏季密集。 2)等温线并不于纬圈平行。北半球的等温线大陆部分,凸向极地; 在海洋上凸向赤道。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大,因而等温线平直。 3)北半球夏季热赤道在200N附近。 4)南半球冷极在南极;北半球冷极出现北极地区。
|
(三)平流逆温
形成: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接近冷表 面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受地面影响很小,于是出现逆温现象。
Z
暖平流
冷表面 T
(四)下沉逆温
形成:
由于空气的下沉压缩而形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 C h1=500m,h2=600m,h3=200m
γ
d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和蔼温课件
目录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气温变化 • 大气中的热量传输 • 大气中的能量平衡 • 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的传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情势向外发送的能量,它是地球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中气体分子和蔼溶胶粒子的吸取和散射作用, 导致太阳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太阳辐射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辐射、漫射辐射和反射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取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蔼溶胶粒子 能够吸取太阳辐射能量,其中水 汽、二氧化碳和臭氧是主要的吸
取气体。
吸取作用会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减 少,从而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化学
组成。
吸取作用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 有不同的影响,导致大气温度和 化学组成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差异
温室效应增强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能量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增多 。
冰川融化与海平面上升
能量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05
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温室效应定义
大气层能够让阳光透进来照射地面, 禁止地面热量散发出去的自然现象。
甲烷
对红外辐射有强吸取力,但含量相 对较少。
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应对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热辐射的传输不受物质的阻挡,可以穿越空间和透明介质。在大气中,太阳辐射 通过短波辐射的情势被大气吸取、反射和散射,进而量平衡的原理

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28页PPT

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28页PPT
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28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PPT演示文稿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PPT演示文稿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4.逆温的影响有( B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的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堂练习 逆温及其影响 (2015·浙 江 文 综 ) 逆 温 是 在 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 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 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 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 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 结果”。完成1~2题。
(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季节(点北凸北)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南 半球为夏季。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 半球为冬季。 即“一陆南,七陆北”,海洋上与陆地相反,其影响因 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 分)
课堂练习 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 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 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题。
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3.气温的影响因素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 纬度 →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主干精讲
(2) 海陆 →—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3) 地形 →
—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 洋流 →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专题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大气的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一、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1、气阳辐射
最大值 12点 原因
地面温度
13点
大气(温度)
14—15点 大气接收地 面辐射需要 一个过程而 不是瞬间
太阳高度角最大
12点之后地面热量 仍然得大于失,温 度还要上升一段时 间
(2)最低气温:次日日出前, 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 其变化规律为: 纬度:低纬大于高纬,从副热带向两极递减

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
纬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赤道地区太阳高度角终年相差不大,最冷月和最热
月热量收支差别不明显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小 。


在高纬地区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与冬季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时的太阳高度角相差极大,所以年温差也较大。

海陆:陆地大于海洋(1、7月
2、8月)

二、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受大气运动影响
低纬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接受的太阳辐射多 最高温度高 夜间放出的也多 差值大
高纬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接受的太阳辐射少 最高温度低 夜间放出的也少 差值小 季节:夏季大于冬季 地表性质:陆地大于海洋;山谷、河川、盆地大于山峰凸地形 云量:晴天大于阴天
新疆气候概况
……
(摘自《天山网》)
/GB/channel11/51/200206/20/13908.html
某地的气温:周期性变化为主 非周期变化为辅


日较差
阴晴
日变化 规律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 时间 的变化 年变化 规律 纬度 海陆 年较差 海陆 地形 季节 纬度
新疆气候的又一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白
昼气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许多地方最大的气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与“气温”有关优秀PPT文档)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与“气温”有关优秀PPT文档)


着 火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吃 西
海拔高度:海拔低>海拔高

天气状况:晴天>阴天
第3页,共8页。
3、气温年变化
陆地
tmax:7月 tmin:1月
海洋
tmax:8月 tmin:2月
南半球呢?
第4页,共8页。
4、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月平均气温最低 值之差。 纬度:低纬<高纬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海拔高度:海拔低>海拔高
等温
项目一 气象学基础知识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海拔高度:海拔低>海拔高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0 逆温
第6页,共8页。
tmin:1月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季节:夏季>冬季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等温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通常情况 纬度:低纬>高纬 通常情况 tmax:8月 tmax:7月 tmin:2月
第5页,共8页。
关于气温垂直递减率的概念
T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气温垂直递减率
关于气温垂直递减率的概念 海拔高度:海拔低>海拔高
Z
季节:夏季>冬季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0 通常情况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季节:夏季>冬季
0 海洋上日最高气温出现:12:30左右
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
项目一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2021/11/10
1 第1页,共8页。
1、气温日变化
陆地上某地某季
海洋上日最高气温出现:12:30左右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四季中的变化PPT课件3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四季中的变化PPT课件3

探究
根据资料,按最高、最 低气温数据,绘制出任 意一年的8个节气日的气 温变化曲线图。
2002年某地区8个节气日最高气温统计
气温(℃)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节气日
2002年某地区8个节气日最低气温统计
气温(℃)
40
35
30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 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25
20
15
10
5
0
节气日
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总结
根据两个图表中的曲线 变化,分析一年中气温 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交流并记录结果: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由春天到度降到最低。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最常见的勇气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和正直,能够抵制诱惑,敢于讲真话,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不要虚伪造作。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有梦就去追,没死就别停。 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得就有失,有爱就有恨,有快乐就会有苦恼,有生就有死,生活就是这样。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四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一、气温的周期性变化(一)气温的日变化1、大气边界层的温度主要受地表面增温与冷却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大气中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都会引起局地气温的变化。

3、近地层气温日变化的特征:(1)在一日内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和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和其他自然条件有关。

①日较差最大的地区在副热带,向两极减少。

②日较差夏季大于冬季。

③凹地地形的日较差大于凸地地形;干燥地日较差大于潮湿地;晴天日较差大于阴天。

(3)气温日变化的极值出现的时间随离地面的高度增大而后延,振幅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地、气热量交换需要一个过程,垂距越大,耗时越长。

所以海拔较高处气温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出现的时间延后。

离地高度越大,地面对大气温度的影响就越小,气温日变化的振幅(即日较差)也就越小。

)(二)气温的年变化1、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2、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地区的气温以7月为最高,1月为最低。

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3、从赤道附近到极地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大。

4、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内陆气温年较差大于沿海。

气温的年变化按纬度分为四种类型:1、赤道型特征:(1)一年有两个最高值(春分和秋分以后)和两个最低值(冬至和夏至以后)。

(2)年较差很小。

2、热带型特征:(1)一年有一个最高值(夏至以后)和一个最低值(冬至以后)。

(2)年较差不大。

3、温带型特征:(1)有一个最高值(陆7月海8月)和一个最低值(陆1月海2月)。

(2)年较差较大,且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4、极地型特征:(1)一年有一次最高值和一次最低值。

(2)年较差很大。

二、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1、大气运动引起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2、通常情况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周期性是主要的。

演示文稿大气的受热过程

演示文稿大气的受热过程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 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分析太阳能的分布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 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如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第17页,共87页。
1.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第6页,共87页。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__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对近地面大气热 量起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__度__分__布__和__变__化__, 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特别提醒 你知道交通信号灯用“红灯停”的原因 吗?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削弱作用,其一部分被散射, 但对不同颜色的光散射程度不同。蓝紫光极易被散射,红光 却不易被散射。因此用“红灯停”也是利用了红光的波长最 长,不易被散射的原理。
第13页,共87页。
板块二 考点深度研析
高频探究 知能演练
第14页,共87页。Fra bibliotek考点 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及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15页,共87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
CO2、CH4、 O3等

排放 增多

吸收地面 辐射增多

气温 升高

(2)逆温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 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 交通事故。
第23页,共87页。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 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 康。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四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地表从太阳辐射得到大量热量,同时又以长波辐射、显热和潜热的形式将部分热量传输给大气,从而失去热量。

从长时间平均看,热量得失总和应该平衡,因此地面的平均温度维持不变。

但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得多于失,地面有热量累积而升温,从而导致支出增加,趋于新的平衡。

反之,当失多于得时,地面将伴随着降温过程。

由于在这种热量收支平衡过程中,太阳辐射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随着日夜、冬夏的交替,地面的温度也会相应地出现日变化和年变化,且变化的幅度与纬度、天气及地表性质等影响热量平衡的控制因子有关。

此外地面温度的变化也会通过非绝热因子传递给大气,大气温度也会相应出现变化。

一、气温的周期性变化(一)气温的日变化近地层气温日变化的特征是:1、在一日内有一个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一个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2、变化原因: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但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

(为什么?)这是因为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

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得热,一方面又向大气输送热量而失热。

若净得热量,则温度升高。

若净失热量,则温度降低。

这就是说地温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于地面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从图2•30中看出,早晨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净得热量,温度升高。

此时地面放出的热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大气吸收了地面放出的热量,气温也跟着上升。

到了正午太阳辐射达到最强。

正午以后,地面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

到午后一定时间,地面得到的热量因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而少于失去的热量,这时地温开始下降。

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热量由储存转为损失,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

这个时刻通常在午后13时左右。

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

世界气温变化 演示文稿

世界气温变化 演示文稿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计算: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多少度?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 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 气温差别小。 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 渐降低。 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 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 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结论:
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 生活,它们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气温 的基本规律!

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气温: 空气的温度
2.气温的单位: ℃ 观测工具 3.气温的测定 观测方法
小知识:气象站观测和记录的气 温是由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离地面1.5米。测定的气温一般 用摄氏表示,记做℃,读做摄氏度。
百叶箱
2. 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四次观测到的气温相加并除以4 就得 到了当天日平均气温。 月的平均气温:把一个月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并除 以本月的天数就到了本年度当月的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把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相加并除以 12就得到了当年的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在什么时候?
练习题
气温的年较差
哈尔滨24-(-20)
=44 ℃
与广州 28-14=14℃ 相比,气温 年较差较大 的是: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 气温年变化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 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 七月,南半球出现在一月。月平均最 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一月,南半球 出现在七月。世界海洋上月平均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 在2月。月平均最低温,北半球出现 在2月南半球出现在8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 化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大气温度随 时间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对于天气的形成至关重要
显热和潜热
显热是物质不发生相变(固液气转变)吸收或放出热量; 潜热是物质发生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如1mol水(100℃)蒸发成1mol水蒸汽(100℃)需要吸收40.62kJ 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就是潜热;
2.热带型
其特征是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在夏至以后)和 一个最低(在冬至以后),年较差不大(但大于赤 道型),海洋上一般为5℃,在陆地上约为20℃左右。
3.温带型
一年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夏至后的7月。 一个最低值出现在冬至以后的1月。其年较差较大, 并且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海洋上年较差为10— 15℃,内陆一般达40—50℃,最大可达60℃。另外, 海洋上极值出现的时间比大陆延后,最高值出现在 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
(一)日变化:
1、特点:
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 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 时,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2、原因:
原因(1): 日出后,地面储存热量增多,地温升高,大气吸收地面放出的
长波辐射迅速增多,气温随之升高。
原因(2):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最强,地表不断地
储存太阳辐射能,使地温继续升高,最高值出现在午后,再通过辐 射、对流把地面最高温度时放出的长波辐射传给大气,需要一定的 时间 ,所以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4.极地型
一年中也是一次最高值和一次最低值,冬季长而 冷,夏季短而暖,年较差很大是其特征。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
随着纬度的增高,气温日较差减小而年较差却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 比低纬度地区小; 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在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大的缘故。
试联想“巴山 夜雨”现象
阴天的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二)年变化
1、特点: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
最高值和最低值各一个。 陆地是7月和1月 海洋是8月和2月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 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 差可达40—50℃。
1.赤道型
它的特征是一年中有两个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春分和秋分 以后,因赤道地区春秋分时中午太阳位于天顶。两个最低值出 现在冬至与夏至以后,此时中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年中的最小值。 这里的年较差很小,在海洋上只有1℃左右,大陆上也只有510℃左右。这是因为该地区一年内太阳辐射能的收入量变化很 小之故。
因此,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有规律的变化,导致气温也有规 律的变化。
2、; 陆地是冷源,其上空气温就低。
夏季恰好与冬季相反。
3、地形
地形中海拔高度、坡度、方位等都影响气温的变化。
4、环流因素
同一纬度,由于环流条件不同,气候相差较大。
二、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而1mol60℃水升温至100℃(无水蒸汽生成)需要吸收的热量 (约3.014kj)就是显热。
主要内容
一、影响气温变化的四个因素 二、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一、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1、 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强,气温 就越高。
日照是时间越长,地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多,气温就升 高。
原因(3): 当地面放出最多的长波辐射后,太阳辐射能继续减弱,地温也
开始下降,地面辐射减弱,因此气温也开始下降,直到次日日出前, 地面存储的热量达到一天中的最小值时,气温也就降到一天中的最 低值。
晴天与阴天气温的差异
在夜间,云层覆盖 又不易使地面热量 散失,最低气温反 而比晴天高
有云层存在,则 白天地面得到的 太阳辐射少,最 高气温比晴天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