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失业∕失业率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产出效应结构性失业通货膨胀自愿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消费物价指数收入分配效应财富分配效应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什么是失业?通货膨胀如何定义?
3.什么是充分就业?
4.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之间有何关系?
5.失业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6.度量通红膨胀有哪些途径?
7.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治理?
8.试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特性、经济含义及其依据。
9.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不同?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在什么条件下,数据能够呈现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10.短期内,政策制定者能否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关系,用高通货膨胀换取低失业?长期的状况又如何?分别用古典理论和凯恩斯理论观点进行解释。
11.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12.如果将2000年定为基期年份,其时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900元,2005年购买同样一组商品的费用是1500元,求该国2005年消费价格指数。
13.如果2000年商品价格水平为90,到2005年商品价格水平变为100,试求2005年得通货膨胀率。
14.假设菲利普斯曲线为π=-2(u-0.06)
(1)若将失业率控制在3%、4%、5%,通货膨胀率分别是多少?
(2)若通货膨胀预期为1%,通货膨胀率分别为多少?
15.预计货币发行量增加6%可使经济增长达到4%,若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5,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这会引起多大的通货膨胀?
1.名词解释
(1)失业∕失业率: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的现象;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
(2)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3)摩擦性失业: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4)产出效应:由于通货膨胀中物价水平的上升快于货币工资的上升,从而实际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增加的情形。
(5)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6)通货膨胀: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7)自愿性失业: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8)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胀的失业率。
(9)消费物价指数:指人们有选择地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它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
(10)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而对债权人不利;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11)财富分配效应:因为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价格可变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变化,而金额固定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发生下降,所以在资产构成中,金额固定的资产越大,居民受通货膨胀的损害就越大;债务数量越大得益就越大;厂商和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得益者。
(12)菲利普斯曲线:W.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近百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的负向关系。(1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即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2.什么是失业?通货膨胀如何定义?
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的现象。而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3.什么是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大多
数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4.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之间有何关系?
由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共同作用,即使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一个经济体的失业率也不可能为0。当产出和就业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仍然存在的那个失业率即为自然失业率。
5.失业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在宏观经济研究的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而后来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失业与通货膨胀间的一种经验性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高失业对应低通货膨胀,而低失业则对应高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取舍的思想源于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A.W.Phillips)于1958年发表的文章。在考察了英国97年内失业与名义工资增长的数据后,菲利普斯发现英国历史上名义工资增长快的年份,失业率低;而名义工资增长慢的年份,失业率高。其他经济学家在菲利普斯理论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从失业与名义工资增长率的关系转移到失业与通货膨胀(价格的增长率)的关系上。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统计研究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多数情况下,检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这种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检验上的负向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理论认为,总体上,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是不稳定的。相反,在一个总需求增长率存在未预期到得变化的经济中,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应该存在负向相关关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真实的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相等时(此时未预期到得通货膨胀等于0),实际发生的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此时周期性失业等于0)。未预期到得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的这种负向相关关系被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只能通过使真实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把实际发生的失业率降低至低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理性预期和价格的迅速调整,经济政策在有目的地制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方面是无效的。因此,政策制定者不能有效地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进行取舍。凯恩斯主义者则相信,不是所有的价格都能迅速调整以反映新信息,因此政策制定者能够暂时制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从而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和失业进行取舍。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一致认为,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率和真实的通货膨胀率相等。因此无论通货膨胀率处于什么水平,长期的真实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