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学方:八下语文第八课《短文两篇》
8.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活动二:月亮·民风民俗】 请写出两种有关月亮的民风民俗活动。 示例:中秋节赏月、中秋夜放天灯、中秋夜舞火龙。 (3)【活动三:月亮·文化宣传】 请为“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至少运用一 种修辞方法) 示例一: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示例二:月,你如一位翩 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语文课件
星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
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
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
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__A__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
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 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语文课件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 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 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 内容。
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8.短文两篇
语文课件
◆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 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对于语文的学习,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原文: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
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练习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分)《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 (体裁)。
二、解释加点字词(15分)1、逐走( )2、入日( )3、河、渭不足( )4、北饮大泽( )5、弃其杖( )6、化为邓林(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13、天柱折 ( )三、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8短文两篇》word教案 (5)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8.短文两篇
巴金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入、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
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题?
五、指导学习《月》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月>。
学生自由朗读《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六、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七、布置作业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 短文两篇(巴金) 《日》《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注重朗读教学,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表现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
2、搜集有关描写月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日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备、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同学们收集到了哪些你最喜欢的有关日月的诗词?大家发言:二、介绍作者巴金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某某某某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三、初读文章1、学生快速默读,划出你认为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旸谷(yáng) :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一撮灰(cuō) 一撮毛(zuǒ)用于成丛的毛发。
皓月(hào):明亮的月亮。
姮娥(héng):嫦娥。
奔月:bèn2、教师朗读《日》。
3、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四、合作探究1、飞蛾为什么是值得赞美的?明确: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
2、课件:显示《夸父逐日》内容,让学生翻译。
3、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呢?学生回答:4、作者为什么要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两个故事呢?明确: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了一种象征。
飞蛾象征那些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第8课《短文两篇》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内容感知】«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愁闷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充满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冰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显示作者要追求理想的人一辈子。
«月»那么表现作者细腻寂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舍弃原有的一切,〝妄图〞改变〝月〞那个冰冷的星球。
娥是作者的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念。
«日»和«月»,尽管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不管是扑向灯火的飞蛾,依旧渴死在谷的夸父,依旧期望能够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娥,他们都代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
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能够大略看出巴金的创作风格:热情充满,坚强向上,尽管〝日〞和〝月〞是专门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能旧中出新,能写出新的感受,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发和教诲,从中可见大伙儿风范。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飞蛾〔é〕瞬时〔shùn〕浸在〔jìn〕孤寂〔mò〕倘使〔tǎng〕撮〔cuō〕皓月〔hào〕高悬〔xuán〕侵入〔qīn〕咏叹〔yǒng〕2.多音字jué觉悟luò降落lù露珠níng安静觉落露宁jiào睡觉là落下lòu露风nìng宁肯二、字形倘倘使皓皓月浸浸湿姮姮娥徜徜徉浩浩荡侵入侵恒恒定三、词义1.重点词倘使:假使。
咏叹:歌咏。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内容预览:8、《短文两篇》学案巴金【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3、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4、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旸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皓月:露台:旸谷:二、合作研讨⑴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⑵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⑶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⑷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⑸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⑹“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⑺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⑻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短文两篇》优化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掌握下列字形并给加粗字注音:旸谷__________ 姮娥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 浸__________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得、积存〝旸、姮、皓、浸〞等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 贯穿明白得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奇〝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能力目标1.强化诵读, 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2.品评关键语句, 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德育目标明白得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念, 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强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 培养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2.明白得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专门有感情的散文诗, 散发着作者愁闷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专门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 明白得课文的主旨, 培养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3.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点拨文意, 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 诱发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 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
●教具预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 感知文意。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贯穿明白得两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巴金像〕同学们, 关于世纪老人巴金, 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 他曾经讲过: 〝我有一个信仰, 我情愿人明白它;我有一颗心, 我情愿人了解它。
我写文章, 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儿面给人看个认真。
〞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 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 去感受浸蕴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8课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日》体现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
作者没有具体描绘日,也不像常见的文学作品一样歌颂日。
全文由客观赞美飞蛾、夸父努力逐“日”,即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转到渴望自己变成飞蛾的主观抒怀,感情层层递进,给人鼓舞和启迪。
而《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
“月”没有像自古吟月诗词文那样寄托思人、思乡之情或成为赞美对象,而是具体描述月光中清冷感受。
作者在忧郁沉重的心情下展现月光清冷的意境,结尾借“嫦娥奔月”传说,表达远离寒冷、黑暗和死亡的理想,传达追求光明的心声,在突转中给人希望。
从两文大略看出巴金散文的创作风格:热情洋溢,坚韧向上,常借意象言情言志,并能旧中出新,从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启迪和教诲。
“日“月”是寄寓作者情感的形象,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也是能给人温暖和光明的两种意象。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场谷、一撮灰、妲娥、皓月”等字词。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涵的哲理。
3.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借日月所表达的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2.思考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3.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突破方法:《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课前准备法: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通过各种渠道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8课(短文两篇)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8课(短文两篇)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文分析〔一〕综述:《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那么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那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盼望和信念。
〔二〕分析: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如此的话,“我明白死了的星球是可不能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思考这两句话,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从这两句话,能够看出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一些想法。
尽管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只是一天之隔。
同时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自古以来,日基本上光明、盼望的象征,特别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不漂亮的生物,然而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基本上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那个地方的飞蛾和夸父差不多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
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尽管“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
而那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 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2、了解巴金的创作
3、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去赞美飞蛾和怀念夸父呢?从文章可找到答案吗?
2、我们该如何理解文中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
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8.巴金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和情感地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3.进一步理解在散文诗中象征手法地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加强诵读,调动学生地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地经历,体味、感悟、理解课文中蕴涵地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领悟作者追求光明,赞美为追求光明和理想而不惜牺牲地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品位文章诗化地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学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2.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日月地诗词,各准备一首自己最喜欢地,并作好简要分析;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地故事以及"飞蛾扑火"地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地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地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地你最喜欢地诗词在全班交流。
二、交流古诗词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地诗词,并简述理由。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地点评。
三、初读感知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2023年,时间相隔一天。
当时地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地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地阶段。
【中小学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巴金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给一位老人的颁奖词是“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这位老人是谁呢?对,他就是巴金先生,为什么他会得如此的盛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两篇散文,从中能看出他崇高的希望和信念。
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
2、展示作者名片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 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短文两篇》将乐四中彭美芳一.教材分析巴金的《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两篇充满意趣的散文诗,写于1941年,正值八年抗战期间,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反弹琵琶,借“飞蛾”“夸父”“嫦娥”这些意象寓示对光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了作者对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而献身的仁人志士的高度赞美。
这两篇散文诗篇幅短小,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教学本文的重点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探讨性。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了解神传说故事入手,感受巴金笔下日月的特点,通过理解作者的个性解读,明白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和人生追求,从说读到品读到议读到拓展写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1.学情分析鉴于八年级学生对散文诗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评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鉴于学生们深层次阅读感悟能力薄弱,在讲解主旨突破重难点时,要鼓励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大胆表述,不要拘泥于文字本身,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透过文字,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个性解读,捕捉作者在特殊的年代内心的情感律动。
学生能讲述文中的神话故事,理解其内涵深意,并能个性解读寻常事物,用多情的笔,抒写心灵之声!3.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朗读、说读、品读、议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深意,领悟作者对人生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并学会个性解读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传说故事内涵深意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背景,领悟特殊年代里,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希望,信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评述故事传说,品评关键语句,培养对散文诗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2.教学难点:充分展开想像,理解作者对人生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赞美教学反思《日》《月》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两篇散文诗,这节课先通过拆字游戏,激发想象,激趣导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读音更准确,并深入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文章的铿锵之美和幽深细腻之美。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8.短文两篇巴金教学目的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而写与日月无关的东西?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旸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妲娥(héng)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二、导入1、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2、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等散文集。
3、背景资料这两篇散文诗写1940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四、阅读《日》《月》,讨论下列问题: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归纳: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短文两篇定向思维疏导〔学习标准〕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的美感。
4、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语言积累〕1、释词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凭栏:依栏。
2、赏句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赞美飞蛾扑火是为追求光和热的壮举,这真是一种新而独到的思考角度。
②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此句很有哲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③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夸父的行为也是值得赞美的,他同样是为了追求光和热而献身的。
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篇章解读〕《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内容有差异,但都是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阅读感悟〕巴金擅长小说,也擅长散文。
他的散文和散文诗,充满着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磅礴气势,洋溢着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在艺术上,则崇尚简朴、畅晓、坦诚、情真。
《日》就是一篇颇能显示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的散文诗。
作者采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将哲理的思索与诗意的描绘揉和一起,既成功地塑造了“飞蛾”亦即战士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发了自己的崇高美学理想。
作者触物生情,神与物游,从飞蛾悲壮的死中,引出深邃的哲理思考。
你看,它“为着追求光明和热,将自己扑向灯火”,虽然“终于死在灯下”,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算“得到光,也得到热”。
飞蛾令“我”赞叹,就在于它有一种敢于追求、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
飞蛾不是比贪生怕死、苟且营生之徒高尚伟大千百倍么?!怯弱的人还不如勇敢的虫。
由飞蛾作者进而联想到古代逐日的神话,夸父“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与飞蛾的葬身灯下,情同,理近,一样值得赞美、尊敬、怀念。
岂止飞蛾、神灵,凡是追求光和热的行动,凡是英勇搏斗、舍弃自己生命的行为和精神,都应当大力提倡,大声赞美。
因为“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便将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
要使光和热永驻人间,从而使生命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则必须百折不挠地追求,坚韧顽强地斗争,乃至为此舍弃自己的生命。
而为着人类的生存和理想社会的实现而牺牲自己是无上光荣的。
因此,“我”不仅赞美飞蛾的精神,而且身体力行,“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哪怕因此“化作一阵烟,一撮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在这里,作者由客观地赞美飞蛾转到渴望自己变成一只飞蛾的主观抒怀,感情呈现出递进的态势,是质的飞跃,美的升华,真切,赤诚,感人!发散思维拓展〔课文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他是一位具有高尚理想、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是一位具有无情自剖的勇气的人。
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
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
”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日》《月》散文诗,写于四十年代初期,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明和热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2、星—一一巴金《龙·虎·狗》中的另一篇文章。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
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
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
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
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
”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
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3、写月的诗句荟萃:(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4、阅读推介《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著《说明天》(敬元沭著)《还魂草》(巴金著)〔语言储备〕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存就没有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
――巴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明天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是的,明天会有太阳升起,也会有太阳沉落;明天的钟声会在每一个时钟、分针与秒针相吻合的地方响起;明天在暮色的苍茫中,依然会有迷程的雀鸟找不到宿夜的窝巢;明天还会有风吹过绿叶摇曳的树梢……但是,明天决然不止这些,明天的或然性是无限丰富的,明天的宇宙会爆出许多新的恒星,明天的世界会永远充满新的色彩,明天的大地会普照新的阳光,明天那北去的候燕或许会归来,明天的芳草地里会有无数新的嫩芽绽出,明天还会有令我们心灵企盼的更加莫测的契机,更加丰富的机遇。
〔三维标准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夸父追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要对他们大加赞美、异常怀恋?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旸()谷姮()娥4、请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①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甘愿:②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有如:5、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挑选恰当的词填入句中。
①我怀念_________(上古,古代)的夸父,他_________(追击,追赶)日影,________(干死,渴死)在旸谷。
②为着_________(追求,要求)光和热,人宁愿_________(舍弃,抛弃)自己的生命。
6、你怎样理解“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句话的含义?7、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1、试说说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选文里月亮带给作者的突出感受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3、由选文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你能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4、说说看选文提及嫦娥奔月的传说,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5、作者在文中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深刻含义?6、选文结尾写道:“或者它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你认为“她”看见了什么人的影子?〔三维探究题〕三、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
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少女和春天赵丽宏①一年四季,最有生机的是春天。
大地的荒芜和萧瑟消失了,生命的新绿在冰雪消融的原野上悄悄蔓延……②一年四季,最活泼的是春天。
鸟在歌唱,流水在奔腾,雨丝在跳舞,阳光下到处是雀跃的生灵……③一年四李,最有希望的是春天。
所有美好的希望和期待都在春天萌芽,谁也无法阻止这些新芽在春风中展开绿色的枝叶……④如果把人的生命比作四季,那么,少女就是生命的春天。
⑤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像春天一样美丽多姿,像春天一样翻开了清新而富有幻想色彩的扉页,接下来的,就是蓬蓬勃勃的生活!⑥你们活泼的脚步中有春天的韵律,你们清新的歌声里有春天的呼吸,你们明亮的眼神里有春天的风光,在烂漫春光中,你们将怎样绽开青春的蓓蕾?⑦不要让风沙浊流侵袭了你们的纯洁和天真,不要让庸俗的喧嚣淹没了你们真挚清新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