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社会计划,强调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人们关心的问 题。” “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政治制度和其他任何制 度一样,经不起如此深刻、过激的革新。”
“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 出现政治冒险家和投机家。这是我犯的错误,主要的错
误。”
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

“苏维埃政权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建立了 国家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特别 是在扫除文盲、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工 业和城市建设以及吸收世界文化等方面, 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
“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强迫劳动, 靠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 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 新的农奴制。” “在整个苏维埃期间,俄国的现代化 带有追赶式现代化的性质。官方的口号是 “追赶西方”。但问题也就在这里。”
纠正了以往苏共关于资本主义腐朽、垂死以及社会主
义战胜资本主义这一过程过于简单化的认识,看到资本主义 没有绝对停滞,承认两种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的斗争与竞 争是长期性的,而且是能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斗争的。承认哪 种制度最好应由历史来判断,由各国人民来判断,由和平竞 赛的结果来决定。
二、基本价值: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1、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战争结束后恢复时期的一种策略,一种 喘息,是一种社会非常态的发展。当苏联有了初步积累后, 就应终止这种缓慢的、不正常的发展战略,转而采取高速战 略。 2、强调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业的发展,认为重工业可以脱离农 业和轻工业而依靠自身进行扩展。 3、工业化资金来源可利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从农 民那里谋取资金。 4、实行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5、提出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理论。
上。”
————普京
“我们所有的人都应当记住这一历史悲剧,
但不是悲剧本身。之所以需要纪念,是因为我们
应该清楚,为了国家发展和进步,选择更有效的
道路需要政治上的争论,需要大辩论,需要交换 意见和斗争,但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建设性的,而 不是具有破坏性的。” ————普京
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
1、过度集权
2、军事性 3、封闭性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接手的是一个 仅有犁杖的俄罗斯,但他 死后,留给人民的是一个 核大国。
————温斯顿· 丘吉尔
苏联剧变
一、亡党 二、亡国 三、亡制
苏联剧变
1、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 2、苏联作为多民族的、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的解体。
3、苏共作为苏联惟一的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族际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导致民族分离主义发展。 2、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自由派摧毁了苏联。 3、承认自己在改革中犯了错,对苏联解体负有责任。
(1)改革之初错过了不少进行经济改革时机, 后来通过激进改革纲领时,面对来自原教旨主义、
保守主义以及冒险势力等的巨大阻力,耐力、毅
了执政党地位,正式下台
并解体。
有关苏联解体原因的几种主要观点
1、苏共主因论 3、民族因素论 5、经济因素论 7、个人因素论 2、体制因素论 4、和平演变论 6、改革因素论 8、十月革命原罪论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解体的看法
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看法:
“在苏联占上风的是僵硬的、甚至残酷的极权主义制 度。这种制度当然在演变,在斯大林死后,它的残酷性
公开性
1、释放大批政治犯。 2、默许直至公开承认非正式团体。
3、取消惩办反苏宣传的法律。
4、舆论自由化和多元化政策。
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措施
1、在党对国家的领导上,强调党放弃政治垄断,放弃宪法规定的 特权地位。党的作用是成为通过共产党员发挥作用的、民主的领 袖,重申苏共是社会的政治先锋队。实行党政分开原则,在苏共 自身建设上,强调发扬民主。 2、重提一切权利归苏维埃的口号,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把国家 权力中心从苏共党的系统转到苏维埃。 3、修改人民代表选举法,扩大苏维埃选举机制的民主性,实行严 格的任期制。强调决定干部的权力由上级机关转交给党组织和全 体党员,强调实行选举制,实行差额选举。
随着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出现,国际舞台上的对抗有了客观
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人类全部毁灭的危险。“新思维”
的核心内容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的说,是全人 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1991年8月29日,苏
联最高苏维埃正式通过决
议,决定暂时停止苏联共
产党在苏联全境的活动。 至此,1917年十月革命 后即成为执政党的苏联共 产党,在执政74年后结束
2、国家权力个人化 4、个人崇拜普遍化
5、监督机制无效化
7、法律制度虚无化
6、党政机关官僚化
斯大林文化思想模式的特征
1、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思想高度垄断 (1)高度的舆论一致
(2)学术问题政治化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
图为1959年10月9日,赫鲁晓夫在一次大会上发表演说。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1982
改革力量的活动和策略估计不足。 (4)最终没能理解对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结果,社 会上怀着变革情绪的民主力量活跃起来,党则消极退 让,自行从政治舞台上消失,改革失去了能扭转国家
发展方向的基本杠杆。
“我们发起了一场人民对之期望值太高的革命,然而我 们没有能向整个社会解释这条道路是艰难的和渐进的。” “本来可以以另一种速度改革党和联盟国家,应强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主讲人:王燕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列宁 (1870—1924)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之争
布哈林
斯大林

布哈林的理论:“落后型社会主义”理论
俄国处于一种半农奴制的野蛮状态,总体经济 落后,在这样一个落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过渡,必 须集中注意力去解决农民问题。企图沿用过去的战 争经验、阶级斗争的经验,仅仅通过法令、通过纯 粹的暴力措施不可能完成任务,任何操之过急、急 于求成是没有用处的。落后型社会主义”显著特点 是发展速度缓慢,过渡时期长。

布哈林:“乌龟速度”
我们不会由于基础落后而灭亡,甚至在低下的技 术基础上我们也能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这种 发展将非常缓慢,我们将以乌龟速度爬行,但我们终 究在建设社会主义,并且我们定将建成它。
1、进一步发展了列宁晚年的思想,认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应当通过“进 化”和“改良”的办法,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2、承认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仍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甚至很 尖锐,但否认越向社会主义前进,阶级斗争越尖锐。 3、主张推广新经济政策。 4、反对为解决工业化所需资金而采取掠夺农业的政策,认为工业化的资 金积累应通过不断扩大农村市场容量的办法解决。 5、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应完美结合,反对重工轻农的战略。
————俄罗斯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
从某个时候起------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就是按照西方剧本行事 的,他不仅‘交出’了苏联,分割了他的人民及其家庭,而且还 在世界上‘交出’了我们所有的盟国。
——俄罗斯共产党第一副主席伊万· 梅利尼科夫
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1982—1984
契尔年科执政时期:1984—1985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1985—1991
一、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亦即
斯大林领导苏联的30年以及其中的主要功
过是非。
二、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体制,亦即斯大林模式,它在一
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日益
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
俄罗斯政治人物的评价
俄罗斯人民的评价
政治人物的评价:批判之声 在我国历史上,有过许多给自己祖国和人民带
来很多灾难的各种活动家,但是,在我国历史上还
未曾有过比戈尔巴乔夫更具有破坏性的人物。
——俄罗斯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
他给我们的人民——一个曾经是伟大国家的居民——带来 了多少流血、眼泪和悲伤,甚至是难以想象的。------按所有指标 衡量,苏联事实上都曾经是一个领先的国家,而现在俄罗斯被远 远抛在后面了,而这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过错。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造苏维埃立法体系,实 行司法改革。
5、在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的关系上,强调wk.baidu.com重各党的 独立性,并在中央增设由各共和国党选送的代表名额。 6、在党员个人权利上,强调有表达不同意见的自由, 党内要确保意见表达自由、不同纲领和观点的对比、公 开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内不允许存在派别,但允许各 种按志趣和问题成立的横向联系的组织。
力和当机立断的能力又显不足。
(2)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改革的同步性和协 调性遭到破坏。政治斗争、铺天盖地的批判已完 全控制了媒体,社会领域乃至经济领域为切实改 善人们的生活所做的太少了。
(3)对族际问题的尖锐性和在真正联邦的基础上更新
联盟国家的必要性估计不足,对导致各共和国掀起主
权浪潮、危及国家统一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纵容反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1、追求高速度
2、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3、以牺牲农业进行工业化资金积累
三、大清洗运动
1、指导思想是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观点。
2、大清洗运动脱离党的集体领导,撇开司法机关及司法 程序。 3、打击对象既包括党政军领导干部,也包括广大党员群 众。
“这样的悲剧在人类历史 上曾反复上演,其原因是那 些看似吸引人的空洞理想被 置于人类的基本价值观—— 珍视生命、人权和自由之
苏共党内三大派别
中间派。以戈尔巴乔夫代表,提出人道的社 会主义纲领,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目标,主张放弃 党对权力的垄断,承认多党制,取消党的领导地 位的法律保障,强调在民主程序内为保持共产党 执政地位而努力。
激进派。以叶利钦为代表,主张进行意识形态改 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苏共变成在多党制、法制和议 会制下发挥作用的议会党。
略有削弱,变得缓和了些,但实质依然故我。”
“极权主义看起来是那样的巩固和强大,最终只会使 国家变弱。同时极权主义促使人与国家、政权、政治和 文化异化,力图压制社会多样化,它使社会丧失了自我 发展的动力,从而注定了它的失败。”
对苏联历史的看法:既有巨大功绩,也有严重过错
“在苏维埃时期,在极短的时间内过去的沙俄变成了 先进的工业大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发生了文明上的 转折——俄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可与先进国家相 比工业大国,这一点是不可能否认的。” “从1939年开始,苏联保证了全体有劳动力的居民的 充分就业,苏联人的收入是在缓慢的但不断增长的,-----除了卫国战争之外,没有哪一年公民的收入是下降的。城 市住房面积到1985年的时候已从1.8亿平方米增加到25.61 亿平方米,革命前俄国四分之三的居民是文盲。到80年代 中,全体居民的70%,就业人员的88.3%具有了高等和中 等教育,教育是免费的。”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征
1、过度集权的国家统制经济
2、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3、以行政手段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方法 4、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5、重工业优先发展
斯大林政治模式的特征
1、过度集权的一党制
2、三权合一的国家体制 3、行政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机制 4、国家安全部门的特殊权力
1、党的组织行政化 3、干部制度委任化
传统派。以利加乔夫、雷日科夫为代表。主张坚持传统社会主义基本原
则,坚持公有制、反对私有化;坚持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坚持党的领 导和先锋队性质,反对议会党或社会民主党化;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反对恢 复资本主义。
利加乔夫
雷日科夫
改革与新思维: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基本出发点:对时代和资本主义的看法发生转变
斯大林模式的初步形成
一、以全盘农业集体化为标志的斯大林模式开始建立时期 二、以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为标志的斯大林模式的全面建设时期 三、以大清洗运动为标志的斯大林模式的最终形成时期
一、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1、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突击实现农业集体化 2、使用行政手段实现农业集体化 3、消灭富农阶级 4、严格限制商品流转
暴露的严重弊病。
三、斯大林的理论,包括哲学、政治学
说和政治经济学,其中涉及党的建设、党
内斗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对社会
主义理论的阐述,它的正确与错误方面,
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
四、斯大林对国际形势、国际问题的分
析判断以及他所执行的国际战略和政策。
苏联历史上对斯大林的评价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做《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政治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