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联产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联产的前景
————————————————————————————————作者:————————————————————————————————日期:
发展热电联产的意义与展望
摘要
热电联产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并改善环境质量,是国内外工程界人士所共知。热电联产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减轻分散锅炉房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
的人所认识,并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热电厂的建设是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综合利用率;发展热能逐级利用技术,热、电、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1)根据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燃料供应以煤炭为主的特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具有明显地节能和环保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建设资金不足;法律不健全;行业管理工作急待加强;发展热电联产政策不够落实。
(3)发展热电联产的方法:制订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联电联产的装备水平。
(4)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大城市发展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城市发展热、电、冷联产;城乡发展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利用现有工业锅炉发展热电联产。
关键词;热点联产的兴起热电联产的发展热电联产的意义
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热电联产的前景
目录
1 热电联产的发展时期┄┄┄┄┄┄┄┄┄┄┄┄┄3 1.1 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3 1.
2 1971年--1980年期间热电联产项目发展处于低潮┄┄┄5
1.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有了新的发展┄┄┄┄┄7
2 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7 2.1 目前热电联产发展的特点┄┄┄┄┄┄┄┄┄┄┄┄┄7
2.2 现在热电联产己达到的水平┄┄┄┄┄┄┄┄┄┄┄┄8
3 热电联产在中国体现的优越性┄┄┄┄┄┄┄┄10 3.1 节能┄┄┄┄┄┄┄┄┄┄┄┄┄┄┄┄┄┄┄┄┄10 3.2 改善环境质量┄┄┄┄┄┄┄┄┄┄┄┄┄┄┄┄┄ 11 3.3 缓和当地的电力紧张┄┄┄┄┄┄┄┄┄┄┄┄┄┄┄11 3.
4 提高供热质量、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12 3.
5 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12
3.6 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13
4 目前发展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13 4.1 热电建设资金不足┄┄┄┄┄┄┄┄┄┄┄┄┄┄┄┄13 4.2 法制不健全┄┄┄┄┄┄┄┄┄┄┄┄┄┄┄┄┄┄┄14 4.3 行业管理工作急待加强┄┄┄┄┄┄┄┄┄┄┄┄┄┄14
4.4 发展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不够落实┄┄┄┄┄┄┄┄┄6
5 热电联产建设经验与技术发展趋势┄┄┄┄┄┄16
5.1 热电联产建设经验┄┄┄┄┄┄┄┄┄┄┄┄┄┄┄16
5.2 热电联产技术发展趋势┄┄┄┄┄┄┄┄┄┄┄┄┄18
6 中国热电联产的前景┄┄┄┄┄┄┄┄┄┄┄┄20 6.1 节能工作的需要┄┄┄┄┄┄┄┄┄┄┄┄┄┄┄┄20 6.2 环境保护的要求┄┄┄┄┄┄┄┄┄┄┄┄┄┄┄┄20 6.3 工业用热需求量大┄┄┄┄┄┄┄┄┄┄┄┄┄┄┄20 6.4 民用采暖生活用热迅速增加┄┄┄┄┄┄┄┄┄┄┄21 6.5 农村小热电的发展┄┄┄┄┄┄┄┄┄┄┄┄┄┄┄21 6.6 政府的大力支持┄┄┄┄┄┄┄┄┄┄┄┄┄┄┄┄22
一、热电联产的发展时期
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电力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十五年远景规划中,当时学习原苏联经验,发展热电联产,建设区域性热电厂是很受重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中明确确定了发电量与供热量的增长数字,在技术政策上也明确要建立供工业用的热电厂和供工业及市政公用的热电厂,发展热化事业。所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大部分新建的电厂是热电厂,都装有抽汽式供热机组,1957年供热机组占全部火电设备容量,从1952年的2%增加到17% 。在世界上仅次于当时苏联,居世界第二位。
在制订电力规划中,提出除了在用热多的大企业近旁建设大型热电厂外,还应注意到小型工业热电厂建设问题,只要工业企业有热负荷40~50t/h,就应研究建设热电厂。同时也认识到热电联产不仅是电力工业部门的事,也要与其他工业部门密切配合,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在制订区域热电厂计划时,重视热力负荷的真实性,选好供热机组型式,以切实保证热电厂节约燃料的目的。
当时市政生活热化方面尚未提到主要日程,以满足工业热负荷为热电厂建设原则,不专门建设热电厂。当时提出建议各地区采用自备锅炉供暖,采用热水为介质供热,以为今后大量改由热电厂供热时,可以不再改造已建的用热设备,以免造成浪费。
在此期间,电力系统在华北电力设计院组建了供热管道室,约有近百人,专门负责研究热化发展规划,热力网建设等问题。为培养热化建设人员,还聘请了原苏联专家指导热化规划设计。这个机构同时还承担了区域热电厂的热力网工程设计。从1954年建立到1960年初,这个组织已全部掌握了热化的规划设计工作,并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热化发展的基础资料,提出了国家发展热化有关研究调查报告。
1962年为摸清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所建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更好地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发展热电联产。以华北电力设计院供热管道室为主,组成六个强大的调查组,对十五个热电厂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调查。
报告认为:这些热电厂供热能力平均利用程度仅为48%,其中有15%左右的机组投产后2~3年供热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节能效果较好;而大多数热电厂投产后要经过5~7年供热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平均的节能效益较低;少数热电厂投产后,由于各种原因热负荷显著减少,甚至主要热用户由于计划变动,搬到其他地方建设,致使机组长期不能发挥效益,也有因机组选择不合理在非采暖区装了具有低压抽汽的供热机组,降低了热化效益,影响热电联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有上述问题“总结报告”提出:1960年15个热电厂共发电110.25亿度;供热11.72×1 0 6百万大卡;节约85.41万吨标准煤;平均每百万大卡节约73公斤标准煤;比较好的热电厂,每供热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