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发病3~4.5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 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 症状持续3~4.5h • 年龄≥18岁 •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同3小时。 相对禁忌症: • 使用抗凝药物,INR≤1.7,PT≤15 s •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 (相对禁忌症取消了“年龄>80岁”、“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及“有
发病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
• 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或其他情况 • 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 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 s • 48h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 血糖<2.8 mmol/L(50 mg/L)或>22.2 mmol(400 mg/L) • 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静脉溶栓治疗的质控:快速、安全
• 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Ⅰ级推荐,A级证据),静脉溶栓 应尽快进行,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在DNT60min的时间内,尽可能缩短时间
• 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医师应充分准备应对紧急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并发症 和可能引起气道梗阻的血管源性水肿(Ⅰ级推荐,B级证据)
• 发病在6 h内,可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标准严格选择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 使用方法:尿激酶100~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 ml,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血管介入治疗
• 遵循静脉阿替普酶溶栓优先原则 • 即使患者符合血管内机械取栓的适应症、临床评估后计划行血管内治疗,如果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解读
18 版指南内容的更新,主要集中在:脑卒中急诊救治 体系、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评估和诊断、血压控制、 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 的预防与处理)。
一、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二、院前处理 三、卒中单元 四、急诊室处理 五、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
1.评估和诊断 2.一般处理 3.特异性治疗 4.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5.早期康复 6.医患沟通 7.二级预防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
推荐强度(分为四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为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B级: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1的随机对照试验 C级: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 病例对照研究 D级: 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 能缺损;③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④排除 非血管性病因;⑤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一)评估和诊断
⑸ 病因分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当前国际广泛使用急性卒中 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 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 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五型 例:脑梗死
现场处理及运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主讲人:靳凌 教授 单位 :南京脑科医院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时间的重新定义
与 14 版指南相比,18 版指南重新定义了急性期的时间, 一般指发病后 2 周内,轻型 1 周内,重型 1 个月内。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包括:1. 病史和体征 2.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4. 诊断标准 5. 病因分型 6. 诊断流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脑病变检查:(新增内容)脑病变检查中多模式 MRI:AHA/ASA 不推荐对发 病 6 h 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灌注检查来选择适于机械取栓的患者,推荐 对于距最后正常时间 6-24 h 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包括 CT灌注、MRI 、DWI 或 MRI 灌注成像在内的多模影像辅助患者的评估、筛选是否进行血管 内机械取栓治疗。AHA/ASA不推荐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常规进行MRI检查来排 查颅内微出血。
实验室检查及选择: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在血液化验结果回报之前,开始 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缩短 DNT,且未降低安全性。AHA/ASA 也有相关推 荐,不过在我国临床实践中一定在充分评估获益与风险后决定。
杨璐萌,程忻,凌倚峰,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前是否需等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 47(7): 464468.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4.07.006.
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急性期评估和诊断
主要更新

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最新课件)

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最新课件)
(1)DSA: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及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分布,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及引 流静脉,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因病理解剖,仍是当前血管 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2)CTA和MRA:两者是快速、无创性评价颅内、外血管的可靠方法,可用于筛查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畸 形或动脉瘤,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病变的存在。CTA上出现的“斑点征”是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如果 血肿部位、组织水肿程度,或颅内静脉窦内异常信号提示静脉血栓形成,应该考虑行MRA或CTA检查。
(4)多模式MRI: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FLAIR和梯度回波序列 (GRE)等,其有助于提供脑出血更多的信息,但不作为急诊检查手段。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少或微量脑 出血十分敏感。
2020-11-19
9
二、影像学检查
2.脑血管检查: 脑血管检查有助于了解导致脑出血病变的血管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检查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A、MRA、CTV、TCD等。
2020-11-19
4
诊断与评估 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与病因分型等。
2020-11-19
5
一、病史与体征
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病情评估: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气道、呼吸和 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可借助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患 者预后及指导选择治疗措施。常用的量表有:(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3)脑出血评分量表。
2020-11-19
2
院前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