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物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物理的定义和分类•物理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物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物理量的测量和误差3. 运动学•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力的概念和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基本内容4. 力和压强•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合成•等效力和平衡条件•弹簧弹性和胡克定律•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浮力和阻力•浮力的产生原因和性质•浮力的计算和应用•阻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阻力的计算和应用6. 能量与功•能量的概念和分类•功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滑动摩擦和静电摩擦的能量转化7. 电学基础•电荷和元电荷的概念•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8.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流的串联和并联•虚拟电源的概念和应用9. 电磁感应•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线的性质•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10.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概念和传播特征•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和光纤的应用11. 光的颜色与光的衍射•光的颜色和光的组成•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的条件•衍射的定量分析和衍射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12.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和传播速度的计算•声音的强度和声音的响度•听觉的原理和声音的应用以上提纲概括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提供帮助。

请大家根据这个提纲,结合课堂讲解和教材内容,深入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做好相应的笔记和练习题,以便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加油!。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一运动的描述1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二运动的快慢1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只用v=s计算平均速度t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惊醒比较的标准叫做单位2 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测量工具最常用的是刻度尺,更精确的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 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之中,基本单位是秒,常用工具是秒表4误差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些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被消灭。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3 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摄氏度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 音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三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噪声的控制四声的利用见课本了解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及基本性质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山东省龙口市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备课综合:第五章

山东省龙口市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备课综合:第五章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提纲一、质量:1、定义: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常用单位: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的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也可用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里,用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积累法)二、密度:1、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与,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 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4、理解密度公式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5、m—v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6、测体积——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 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

8年级上物理基础知识点提纲

8年级上物理基础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1、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4、使用刻度尺前三看: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分度值测量时三放:尺的位置沿着被测长度放、刻度线要紧贴被测长度放、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放;5、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测量的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单位组成。

或者是数字和单位组成。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小,减小误差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钟表。

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s).8、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9、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探究摆的奥秘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结论: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有关,而与摆角和摆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一次的时间就越长,摆动的就越慢。

家里的摆钟走快了要将摆锤向下调。

10、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1、根据图示,写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1.70cm或17.0mm,它准确到0.1cm。

12、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李明的身高是1.72m=17.2dm=172cm手掌长10cm=0.1m。

门高2m=20dm=200cm 教室的长度是800cm=8m;我们的课桌高78cm=7.8dm=0.78m,我们的课桌长60cm=6dm=0.6m13、测量物体长度结果是3.40cm ,则测量的准确值是 3.4cm,估计值是0.00cm ,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0.1cm。

14、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方法:累积法器材:物理课本、刻度尺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厚度记为H2、数出课本中纸的张数记为n表达式:一张纸的厚度h=H/n15、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方法:累积法器材:刻度尺、圆铅笔、细铜丝步骤:1、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记下圈数n2、用刻度尺测量铜丝圈的长度记为L表达式:细铜丝的直径为d=L/n16、测量学校田径跑道的周长方法:滚轮法器材:自行车、刻度尺、粉笔步骤:1、用刻度尺测出车轮的直径为d2、用粉笔在车轮上做一标记,让车轮从跑道的起点滚到终点,记下 圈数n 表达式:跑道长度L=n πd 17、测量上海到南京铁路线的长度 方法:以直代曲法 器材:细棉线、刻度尺 步骤:1、将一根无弹性细棉线与地图上上海到南京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重合2、在这两地处做上记号 然后拉直3、刻度尺测量棉线上两个记号之间的长度4、根据地图比例进行计算。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3)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3)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和分类•国际单位制和基本单位•常用物理量的量纲和单位换算2. 运动和力•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力的定义和分类•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原理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实验方法和力的图示法•力的平衡和力的合力4. 物体的压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压力和面积的关系•气压和大气压力的测量5. 浮力和浮力定律•浮力的概念和性质•浮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物体浸没和浮在液体中的原理6. 阻力与速度•阻力的概念和分类•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空气阻力和水阻的影响因素•终端速度和自由落体7. 动能和功•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能和速度的关系•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和力的关系8.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应用•能量守恒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意义9. 一维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10. 二维平面运动•矢量和标量的概念和区别•矢量的表示和运算•速度、加速度和合力的矢量分析•抛体运动和斜面运动的分解分析11. 牛顿定律与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在平衡力分析中的应用•平衡和力的平衡条件•两个力平衡的条件和方法•悬挂物体的平衡和悬挂方法12. 机械能与动能定理•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能定理的表述和应用•动能定理在工作和能量转换中的应用•阻力对机械能的影响13.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特征和周期•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弹簧振子和单摆的简谐振动14.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能量•光线与镜面反射的规律和应用•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反射成像15.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关系•光的折射和折射现象的应用以上提纲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复习提纲,涵盖了物理量和单位、运动和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压强、浮力和浮力定律、阻力与速度、动能和功、能量守恒定律、一维直线运动、二维平面运动、牛顿定律与平衡、机械能与动能定理、简谐振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鲁科版初中物理 八上复习提纲

鲁科版初中物理 八上复习提纲

一《物体运动复习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__________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__________。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_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__________。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二、机械运动1、 定义: 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__________ 运输中单位__________换算:1m/s=_____km/h 。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如下:
1. 物理的基本概念
1.1. 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1.2. 物理量和单位
1.3. 物理量的测量
2. 运动的描述
2.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计算
2.3.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象的关系
2.4. 等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3.1. 力的定义和计量
3.2. 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4.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的计算
3.5.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4. 能量和功的概念
4.1. 功的定义和计算
4.2. 功与能量的关系
4.3.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
4.4. 机械能的守恒和转化
5. 压力和浮力
5.1. 压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2. 浮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3. 压力与浮力的应用:气压、液压和浮力原理
6. 静电和电流
6.1. 电荷的产生和性质
6.2. 带电物体的相互作用
6.3. 静电场和电场力线
6.4. 电流的定义、计算和测量
7. 电阻和电路
7.1. 电阻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7.2.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7.3. 电路的搭建和分析
7.4. 电功率、电能和电表的使用
8. 光的传播和反射
8.1. 光的传播介质和传播特性
8.2. 反射定律和反射光的特点
8.3.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
希望这个提纲能够为你的物理复习提供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一、物理测量:
1.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2.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常用仪器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二、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的大小的测量
4.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的计算和能量公式
3.功的概念和计算
4.动能和功的转化
五、固体压缩和浮力:
1.固体压缩的原理和计算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条件
六、声和光的传播: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光的产生和传播
3.声和光的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关系
七、镜子和透镜:
1.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
八、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2.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九、电流效应和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电流效应的应用,如电灯、电磁炉等。

山东省龙口市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备课综合:第二章

山东省龙口市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备课综合:第二章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是由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

2.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而产生的。

3.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

说明桌子发声时在。

4.吹笛子表明可以发声、流水声说明可以发声、打鼓表明可以发声。

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可以由固体、液体、气体振动产生。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种类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真空不能。

老师讲课学生听课。

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隔墙有耳。

说明:、、都可以传声。

5.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 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0.29s(当时空气15℃)。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当时空气15℃)。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什么?练习:一个同学向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3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一)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学科。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由空气传播来的①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②骨传声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噪声的防止与控制: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二)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0℃;沸水的温度—— 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有缩口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山东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山东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本提纲是总结2015年至2018年期中考试题型知识点汇总而成,请务必认真复习认真对待!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2=20分二、填空题10×2=20分三、作图简答题(一个作图题3分,一个原理解释题)7——13分四、实验探究题一个空2分,三个大题,23——26分五、应用创新题2个大题,第一大题10分,第二大题12分,共22分。

详细知识点分布:一、单项选择题1.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参考第一期报纸和课本上的常见的物体长度表格。

P10,P27,P37,P50,P58“1分钟脉搏跳动为60-100次/分即10次脉搏跳动时间是10秒左右,一般一层楼的高度是3米,一栋楼的高度大概是18米,人步行速度是1.1m/s即大约4km/h,人听到声音范围是20Hz——20000Hz,人正常交流响度60d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成年人的正常体温为37摄氏度2.长度测量四次,最终结果要取平均值,同时注意要保持相同的位数。

3.参照物的选取,学会寻找参照物,以及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参照报纸第2期第3期4.课本上第一章机械运动,记的四个V-T S-T图像,要能说出这四种图像代表的运动状态。

5.光的直线传播的案例举例报纸第七期第四版6.诗词中的物理原理一、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地轴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

井被吹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5.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八年级物理上册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同时橡皮筋也在振动。

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

敲鼓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鼓面的振动。

对声音的产生应注意两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这里讲的是“发声”停止,并不表明声音停止传播)。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物质。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但因真空里没有任何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在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是非常寂静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舱外时面对面也必须借助通信工具进行交谈;(2)声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正如平静的水池中投入的石块会激起向四周传播的水波一样,振动的音叉(或其它发声体)也会在空气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

3、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对声速应注意三点:(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同时,固体传声性能比气体好。

(2)声速的大小还与介质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340m,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增加约0.6m。

(3)在温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4、回声产生的原因、条件及应用:(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2)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条件也是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这正是为什么人在室内说话比在旷野说话听起来要响亮的原因。

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到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

(3)声源发出的声波和反射回来的声波在均匀介质中匀速直线传播,因此可利用小学学过的路程公式vts 测量距离。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把不会的标注下来,预习功课,是学好每一科目的最好的保障。

此外,课后还要做好复习提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光学知识点1、基本概念光源发光的物体。

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速度。

恒为C=3×108m/s。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

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

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

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

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

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八年级上册物理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晶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非晶体)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⑥晶体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②影响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③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分为四个模块,包含基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模块的知识点。

一、基本力学
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5. 动量定理
6. 功:功的大小和功的正负
7. 功率: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二、热学
1. 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定义和测量
2. 热量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 牛顿冷却定律
4. 热的扩散和热的膨胀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6.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平面镜反射定律和焦点定律
2. 光的折射:折射率、斯涅尔定律和全反射
3.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4. 球面镜成像:物距、像距和放大率
5. 透镜成像:物距、像距和放大率
四、电学
1. 电流和电路
2. 电阻和欧姆定律
3. 电功率和电能
4. 简单电路的计算
5. 串联和并联电路
6.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的原理
7.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以上便是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
习提纲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一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
t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计算平均速度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只用v=s
t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惊醒比较的标准叫做单位
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测量工具最常用的是刻度尺,更精确的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之中,基本单位是秒,常用工具是秒表
4误差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些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被消灭。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3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摄氏度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三噪声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噪声的控制
四声的利用见课本了解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及基本性质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4光速
真空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光速c=2.99792m/s≈3×108m/s
空气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略小,但也用c=3×108m/s表示。

水中光速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1在物理学中,把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反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仍遵循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像在镜子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上,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实像能显示在光屏上,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2成像的画法以镜面为底点作物点的垂线,并延长,像点和物点与底点的距离相等。

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特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
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五物体的颜色
1光可以被色散,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白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六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了解)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