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精彩的课堂导入(根据网络整理)(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情境导入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情境导入

美好的明天。]

文艺复兴以后,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束 缚中解放出来,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
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
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近代以来在物理学、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哪些 重大成就?哪些发明创造使人类社会在18世 纪后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 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让我们 一起领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感悟更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 学发展历程
情境导入
当你陶醉在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晚 时,当你在亮如白昼的灯光下伏案学习时, 你可知道,我们今天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灯,
就是由一盏简陋的灯演变而来的,这盏灯是
由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试验了1600多 种耐热材料和6000多种植物纤维后在1879年 发明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精品教案

1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

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数学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讲解本节课中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教学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
1. 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

2. 逐步讲解本节课中的重点知识,同时解答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

三、示范演练:
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通过演示和讨论来解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五、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七、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澄清和解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解题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情境导入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情境导入

丈碑”,也有盈尺小碣;从书法上看,既有真草隶
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 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石刻风格 各异,但都瑰丽多姿,使人赞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有哪些主要成就?古代中 国的文学艺术是如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
风貌、社会习俗和作者心声的?让我们一起
去领略中华民族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这些瑰 宝吧!]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与文学艺术
情境导入
进入新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热的浪潮一浪高 过一浪。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又重新被拍 成影视剧,运用现代的多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再一次 掀起了红学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文学艺术绚丽多姿 、异彩纷呈。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 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泰山 石刻从文字上来看,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 也有一字之惊;从形式上看,既有雄伟高大的“万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教学案[整套]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教学案[整套]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教学案[整套]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自我诊断】●.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1)哪一种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判断的理由是什么?(2)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3)指出两种由于蒸发失水的途径:(4)一段时间后,A、B的生存状况如何?【相关链接】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指的是高浓度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其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分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分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本案例以具有启发性和对比分析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科技发明的原因、影响以及科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互动交流中共同探究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学术道德的价值观;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提倡绿色发展理念;
5.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故事引入:讲述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阐述印刷术的传规模印刷等;
4.分析文学艺术的特点,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繁荣,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讲授内容,结合教材和资料,讨论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观点和感受;
2.采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科技与现实科技的联系和差异;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4.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讲述历史故事,如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提问:“你们认为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它包含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外阅读教案。

首先是课堂教学教案。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要求的详细规划。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学习文言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是课外阅读教案。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每一课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处理。

教师会根据每一课的主题和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课外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交流。

除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外,教案还会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而教学评价则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

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个人作业等,以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外阅读教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前导入(整理一)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前导入(整理一)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前导入(整理一)1、《小狗包弟》导入:视频:巴金《我的心》节选。

之后通过本篇课文中几个和文革有关的词语的解读来导入背景和新课。

课前教师就已在黑板上写了这几个词:专政队、红卫兵、四旧、十年浩劫。

点评:这位老师很巧妙的挖掘文本,摘出这些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先让学生来谈自己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之后因势利导进入本文的背景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说“木叶”》导入:最近,天气逐渐转凉,秋风吹卷着树叶,就这么飘落,有声有色。

现实生活中一片普通的叶子,到了诗人的笔下,竟那般撩拨读者的心弦。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正是以“木叶”为例,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有关树叶的诗的王国。

(板书课题)点评:这位年轻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动听的音色,开篇极富情感的渲染,既提醒学生去敏感地感受身边的自然之境,又巧妙的将秋季最具代表性特征的“落叶”与作者要说的“木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无痕。

生动的语言听来也极富诗意的韵味,很好的将学生带入这篇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文艺评论中。

3、《包身工》导入: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

点评:这段导语概括的揭示了包身工们苦难的生活,同时能联系学生实际,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了解真相。

同时,教师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在正式地授新之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未知,自读自思。

4、《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二胡曲:《遥远的思念》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我是地主的儿子,我出生那年,父母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我算命,那算命的先生说,得送给一个穷苦的人家喂养,我才能长命百岁。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整理七)(精选5篇)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整理七)(精选5篇)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整理七)(精选5篇)第一篇: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整理七)1、《窦娥冤》情景导入:投影相关图片内容:刽子手押着披枷带锁的窦娥上场的照片,窦娥抢天呼地、即将受刑的图片,窦娥含冤而死、漫天飞雪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的剧照。

图中的女子就是含冤而死的窦娥,六月飞雪,感天动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剧本去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悲惨故事,去探索故事背后的社会现实。

2、《苏轼词两首》情景导入:同学们,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部流传千古的佳作。

3、《辛弃疾词两首》诗词导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永远在寻找,是梦想吗?现实又是如何的残酷。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拿来主义》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爱看韩剧吗?现在韩剧在中国可谓风风火火,尤其是06年一部《大长今》横扫中国大江南北,而香港甚至要把这部电视剧写入教科书。

于是有人惊呼“韩流来啦,我们要抵制”;而有些人则认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又岂是一个小小的韩国就能够影响得了的。

那么,同学们又是怎样看待文化问题的呢?对于这个问题,鲁迅先生给出了非常精辟的见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拿来主义》。

5、《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名句导入: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说父母在的时候,孩子不要走太远,不要让父母太挂念。

唐代诗人孟郊则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他把母爱比作春天温暖的太阳,孩子是无法报答的。

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关爱,孩子对父母力尽孝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前导入教师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前导入教师用

必修三导入: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展示一组孔林、孔庙、孔府的图片,问学生有没有去过山东的“三孔”?主要祭奠是谁?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何重要地位呢?请学生说出孔子与其对孔子的了解。

“大家说的都非常好,老师对孔子及其思想也很有兴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孔子及他同时代的许多学派的思想。

”……老师:大家看必修三封面上的两位伟人分别是谁?学生:(回答)老师: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出示课件,展示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学生:(齐读)老师:易中天说“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儒家思想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想一想如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由此导入。

展示董仲舒画像,问题:在了解了春秋战国土家思想形成一户,有一个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他就是董仲舒,请学生来介绍他所了解的关于的董仲舒的情况,他的名字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3、宋明理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

-学高中英语必修三全一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学高中英语必修三全一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英语语法新解》:这本书对英语语法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规则。
3.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英语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在词汇量、语法运用、阅读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有所不同,对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 《英语词汇宝典》:收录了大量英语词汇,包括常用的短语和搭配,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 《英语听说教程》:通过丰富的听说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利用网络资源,如英语学习网站、在线课程等,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 观看英语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随堂测试等方面的表现,我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同时,我也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例如,对于在随堂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会及时指出错误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总的来说,我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细节和难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三教案全套第一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网络应用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组成- 主机和外部设备2. 计算机工作原理- 数据的表示和处理3. 计算机的操作方法-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4. 常用软件的使用- 文字处理软件- 幻灯片制作软件- 电子表格软件5.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局域网和广域网6. 常用网络应用- 电子邮件- 网页浏览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介绍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分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猜测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

3. 课堂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4. 示范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5. 分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常用软件进行操作实践。

6. 课堂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网络应用。

7. 示范使用电子邮件和浏览网页,让学生跟随实践。

8.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 操作系统示范视频- 常用软件使用指南- 计算机网络图片和示意图- 电子邮件和网页访问演示视频第二节: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教学目标:-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数据库操作与查询语言- 理解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和数据表2. 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主键和外键3. 数据库操作与查询语言- 增删改查操作4. 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数据分类和索引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介绍数据库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2. 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关系。

3. 示范数据库操作和查询语言的使用,让学生跟随操作。

4. 分组活动,让学生设计和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5. 课堂讲解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方法,例如数据分类和索引。

6. 示范数据分类和索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跟随实践。

7.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入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入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入教案
主题:细胞遗传与分子遗传
一、目标
1.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2.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现规律,掌握基因和遗传的相关知识。

二、导入活动
1.师生问答: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 什么是细胞?细胞有哪些结构和功能?
- 什么是基因?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 你认为基因与遗传的关系是怎样的?
2.实验展示:老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或者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

3.图片展示:老师可以播放有关细胞结构和遗传规律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了解更多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和遗传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比如,讲述一些遗传病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基因突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激发思考:提出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与遗传的相关内容。

比如,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平衡利与弊?
通过以上导入活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人教版语文必修三》中的文本,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人教版语文必修三》为教学内容,重点涉及下列文本:1. 《木兰诗》2. 《观沧海》3. 《岳阳楼记》4. 《兰亭集序》5. 《赤壁赋》教学过程:第一课:《木兰诗》1. 开篇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2. 阅读讲解:教师逐句解读《木兰诗》,介绍其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传达的家国情怀和女性意识。

3. 诗歌欣赏:教师朗诵《木兰诗》,引导学生聆听,并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观沧海》1. 引入:学生分组表演关于海洋的小品或短剧,引发学生对海洋的想象和思考。

2. 阅读讲解: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解读《观沧海》,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描绘的壮丽海景和思想感悟。

3. 诗歌欣赏:播放音频或视频诗歌朗诵,《观沧海》,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4.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海洋的感受,创作一首小诗,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三课:《岳阳楼记》1. 引入:在课堂上放一幅描绘岳阳楼壮丽景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好奇和兴趣。

2. 阅读讲解:教师逐段解读《岳阳楼记》,了解作者背景、写作意图和文中所描述景色。

3. 文本分析:教师示范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段,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文本分析。

4. 演讲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演讲,分享对《岳阳楼记》的观点和感悟。

第四课:《兰亭集序》1. 引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兰亭景色,引发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2. 阅读讲解:教师解读《兰亭集序》,介绍文本背景、作者及其意义和影响。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按教学课时排序)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按教学课时排序)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 (2)1.电荷 (2)2.库仑定律 (8)3.电场电场强度 (14)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22)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 (29)1.电势能和电势 (29)2.电势差 (33)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37)4.电容器的电容 (42)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51)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 (55)1.电源和电流 (55)2.导体的电阻 (61)3.1实验1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68)3.2实验2 金属丝电阻的测量 (73)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77)5.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83)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 (87)1.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87)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9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97)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07)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111)1.磁场磁感线 (111)2.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116)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122)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128)5.能量量子化 (134)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1.电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2.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3. 关注存在元电荷的事实,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2. 对于元电荷的理解,以及对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2、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

2、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

高考导航:1、积累文中“相去无几”“一字千里”等常考,纠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错误。

2、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见意象的含义。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走进文本,认真细致地把握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观点。

2、调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总结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

教学媒介:多媒体、导学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来自广西;我的丈夫姓张,来自云南富源。

”【提问】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PPT展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提问】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1)“树叶”与“木叶”【提问】“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2. 设计适合高中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言部分1. 导入:通过引入一则相关的新闻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导言部分的兴趣。

2. 介绍导言部分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导言的重要性和作者的意图。

3. 分组阅读导言部分,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导言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导言部分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写一篇读后感,包括对导言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第二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兴趣。

2. 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师讲解第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对课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演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相关的图片或文学作品,引起学生对第二单元的兴趣。

2. 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第二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师讲解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对课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第三单元的兴趣。

2. 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第三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师讲解第三单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4)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文学作品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古代诗歌;第二单元:现代诗歌;第三单元:散文;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戏剧;第六单元:文言文。

2.课文目录:第一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长恨歌》、《登高》、《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二单元:《再别康桥》、《雨巷》、《致橡树》、《乡愁》;第三单元:《荷塘月色》、《我的叔叔于勒》、《故都的秋》、《我的叔叔于勒》;第四单元:《祝福》、《边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第五单元:《茶馆》(第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第六单元:《劝学》、《师说》、《六国论》、《赤壁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4)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2)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导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4)写作训练:以诗歌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2.第二单元:现代诗歌(1)导入: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4)写作训练:以现代诗歌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3.第三单元:散文(1)导入: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体会散文情感;(4)写作训练:以散文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4.第四单元:小说(1)导入:介绍小说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情节;(4)写作训练:以小说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5.第五单元:戏剧(1)导入:介绍戏剧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戏剧内容,分析戏剧情节;(4)写作训练:以戏剧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6.第六单元:文言文(1)导入: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言文内容,分析文言文结构;(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生字词和重点词语学习: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凄切’这个词吗?它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凄切’形容的是一种悲伤而深切的感情,大家可以在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情感呢?”(2)课文内容理解与中心思想概括:教师引导:“请大家阅读《长恨歌》的第一段,然后告诉我,这段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3)文学作品欣赏与文学常识: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苏轼是谁吗?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豪放洒脱,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表现出强烈的个性。

A5-《人教版必修三 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课堂导入设计

A5-《人教版必修三 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课堂导入设计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人教版必修三 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课堂导入设计
基本信息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县(市、 区)
学校
姓名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室
学科 英语
教学主题 人教版(2019)必修三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
多媒体资料(PPT 课件、视频)
技术工具 视频、MP4、多媒体工具等
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叶圣陶 先生曾经说过:“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的得当, 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把纷乱的杂念放下”。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一定与教学内 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利用视频和观察插图导入 通过文章题目与插图,预测文章内容。 Activity1:Enjoy a video Show the students a video about space. Activity2: Enjoy some pictures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utures about space Activity3:Read for prediction Students look at the title, the pictures to think about the topic and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与插图,对即将阅读内容进行预 测。通过题目、图片和问题直接导入文本内容,切入主题。利用视频、图片 课导入如营造氛围,创设情境;通过文章题目与插图,预测文章内容。 引发思考等。学生能通过文章题目与插图,预测文章内容,为阅读做好准备。 步骤一:在导入过程中用视频、图片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展开讨论; 步骤二:通过文章题目与插图,预测文章内容。 步骤三: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与插图,对即将阅读内容进行预测。通过 题目、图片和问题直接导入文本内容,切入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精彩的课堂导入(根据网络整理)
必修教案
0104 19:33
::
1、《林黛玉进贾府》
导入1: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们姑且把这首对仗不是十分工整的题诗看成是《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在这种动机和主旨下,又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勤劳动,才逐步出现了《红楼梦》的雏形。

可惜的是,直到“泪尽而逝”,也没有完成最后的定稿,还有一部分在传抄中散失,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

所以《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曹雪芹是饱含着血泪来写这部书的。

让我们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梗概。

导入2:
“明月之下、松巅之上,一个青衣怪客手按玉箫,清亮柔和的洞箫声从树上飘将下来,树下蛇群和几个白衣男女好似着魔中邪般乱转狂舞,如痴如狂。

“(请一男生朗读)
这是《射雕英雄传》黄药师荒山出场的一段描写,缥缈神秘中隐隐透出几分诡异恐怖,如此出场不愧于“东邪”二字,不愧于作为一代武林泰斗、绝世高人。

凡是成功的人物出场描写,不但能很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精神风貌,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且能引起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兴趣,关心人物的命运。

这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不下四百人,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但各自出场也决不相混。

《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扬,今天我们来欣赏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人精彩而又经典的出场。

3、《老人与海》
导入:教师播放《老人与海》电影精彩片段(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体会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师:这是电影《老人与海》的片段,刚才同学们一定都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吸引和感动吧,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领略老人的顽强毅力和抗争精神。

4、《蜀道难》
导入:(投影蜀道相关照片)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时,我们自然会惊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同时,也必然会想起入蜀“难于上青天”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为我们描绘的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水,感受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杜甫诗三首》
导入: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

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6、《琵琶行》
导入: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谈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
容。

说吧,伯牙弹了起来。

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

伯牙惊叹不已。

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写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8、《寡人之于国也》
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故事吧?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讲述故事,其余学生补充)……那大家知道这个典故出自哪部典籍吗?你们有知道原作中引述这则故事的用意何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孟子的论述文代表作《寡人之于国也》,学过本文后,答案将不言自明。

(板书课题)
9、《劝学》
导入:教师板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的含义?有谁知道他的出处?(学生回答)……在现代汉语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常用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而这个成语却源于《荀子·劝学》。

原文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那么这个成语的原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10、《过秦论》
导入1: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本诗写的是西汉伟大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所写的名篇《过秦论》。

导入2
同学们,大家一定看过《英雄》这部大片吧?大家怎么去看待电影中由陈道明饰演的秦王这个形象?(学生七嘴八舌,但主要以正面肯定为主)但是大家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其人吗?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统一天下的呢?而他那个庞大强盛的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帝国有怎么会在刹那间灰飞烟灭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汉文学家贾谊的著名策论文《过秦论》的最后一小节,看看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11、《师说》
导入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中道的优良传统。

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

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弟子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

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

这个人是谁呢?
导入2
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

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是的尊重。

“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

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