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历年解读

合集下载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04: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一)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

要着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工程建设,强化技术集成能力,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二)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

主产区要立足粮食优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区域经济,并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

充分利用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增值。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

国家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三)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主产区倾斜。

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

为切实支持粮食主产区振兴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一览

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一览

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一览
近十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我国的重要指导性法规,不断推出一
系列政策措施,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面是近十年中央一号文
件的要点一览:
2011年: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加大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2年:推进“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建立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财税、金融、土地等改革,推动市
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2014年: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立健全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加强扶贫项
目和政策的执行力度。

2015年:破除行政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推进市场准入、经营自由化,促进优胜劣汰,强化市场监管。

2016年: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

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国家竞争力。

2017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8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加强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民营企业活力和动力。

2019年: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
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0年: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全力保护民生,扶持企业发展,稳
定经济基本盘,加强全球合作,战胜疫情。

中央一号文件历年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历年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历年解读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

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

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要点内容如下: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

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4、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

创建优质农产品(13.94,0.10,0.72%)和食品品牌。

6、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天花板”和“地板”双重制约,倒逼农业供给侧改革刚刚发布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指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连跨两个千亿斤台阶,连续3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标志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年均增长9.5%,连续6年实现“两个高于”,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农民生活显著改善。

好的形势遮不住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等突出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就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上着力,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加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抓住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的跃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突出抓好“六大任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当前要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六项重点任务。

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统筹粮经饲发展,大力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供给。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这是水利投入的一大来源。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其他就要靠各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并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陈锡文说。
根治水患:2020年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一是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二是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 Nhomakorabea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洪涝导致全国受灾人口达2.1亿。
一边是洪涝,一边是干旱。2010年我国重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内蒙古中部等地,受旱面积占全国的九成以上。特别是西南地区受旱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历史罕见,受旱面积一度超过1亿亩。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茂松说,近年来极端气候正日益频繁地发生。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有利于告别过去“头痛医头”、“临阵磨枪”的灾害应对思维,根本上减少灾害发生,减轻灾害影响。
“这样的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陈雷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表示,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这是文件的突出亮点。对水利的新战略定位,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定位准了才能明确公共财政为什么要把水利作为投资重点,水利发展为何主要依靠公共财政。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讲座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讲座

站在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正 确判断形势,确定发展方略,至为关键。“三 农”形势怎么看、一号文件主题怎么定、政策 措施怎么出成为要着重解决的三大问题。
——形势越好,越要居安思危。连续6年 增产增收后,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 绪。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今天这样的好局 面来之不易,农业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 影响大,基础还很脆弱,对此必须有清醒 的认识。农业基础脆弱,不仅仅是生产力 基础脆弱,对“三农”的基本认识、农村 的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基层服务体系和 基层组织都应当进一步夯实。
中央一号文件强 调“加大统筹城 乡发展力度,进 一步夯实农业农 村发展基础”, 充分体现了中央 关于加强“三农” 工作的一贯要求, 既是立足当前的 工作部署,又是 着眼长远的战略 谋划。
1.围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文件在保 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把几年来 “三农”工作好的经验、措施加以完善、进 一步强化,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 措,都是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真正 得到实惠的“真金白银”。
2.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 提高”。这12个字是更高的要求,不仅确保了 “三农”投入资金总量,也确保了比例稳步提 高;增加良种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文件今年 扩大了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 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并把林业、牧业和抗 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拓展农业发 展银行支农领域,要求农发行开展农业开发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中长期政策性”这6个字,意味着在今后的 农业建设中,将有更多的信贷资金进来,弥补 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
3.如何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文件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尤其是 文件序言中提出的“五个把”,内涵深 刻。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鲁国清)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鲁国清)
(四)几个热点问题的解读
3、为什么中央要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新理念 ? 一是对该改种的就改种, 主要是指对土地的重金属污 染、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的 土地,优先解决重金属污染 过重的土地。
二是退耕还林,比如现
在还有很多陡坡地,超过25 度的就要退耕。
17
三、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三)文件框架和主要内容
文件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主题,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 目标,提出了8个方面、33条政策措施。文件冒段部分概述了农 业农村发展形势,明确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文件 结尾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握好农村改 革的方向和节奏、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等,提出了 明确要求。
(四)几个热点问题的解读
2、怎样理解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 现在粮价决定机制:主要是通过政府制定最低收购价和临时
收储价决定。
三个
因素
一是粮食生产的成本; 二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 三是考虑市场的供求关系。
目标价格:政府根据当年的市场供求情况进行价格提前预测, 粮食产出之后,政府再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当市场粮价 高于目标价格的时候,政府对城镇低收入消费者进行适当补贴, 当市场粮价低于政府公布的目标价格的时候,由政府对农民进行 补贴。
我国粮食生产的方针:“以我为 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 口,科技支撑。”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确 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 全。”
12
三、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四)几个热点问题的解读
1、怎样理解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的粮食,另一方面要 适度扩大粮食的进口,适度进口的度在什么位臵?

2017年中央1号文件解读

2017年中央1号文件解读
当农场主,也可以回到田园当职业农民,使阳山农民 “失地不失业”,并使之成为“体面的职业”; 第二种是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分离,村民以土地 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变农民地的土地经营 权为资产。
土地经营权
土地承包权







股权分红
终身社保
土地经营权 合 作 社

转权益转移
集中化经营 农事种植
热点名词解读 —— 田园综合体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 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 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 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 农户承包权不变 农民利益不受损
保 障
田园综合体
实 现
功能
循环 农业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背景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其一,因劳动力 成本、土地成本 等持续攀升等原 因,当前国内粮 价高出国际市场 30%-50%,竞争 力缺乏,小规模、 高成本的农业生 产模式难以持续。
其二,因消费结 构升级、价格机 制问题等原因, 当前部分农产品 供需结构矛盾突 出,大豆供小于 求、进口激增, 玉米供过于求、 库存高企。
跨国农 企经营
现代 畜牧业
全国农业 信贷担保
体系
农产品 期权试点
农产品精 深加工
精准脱贫
食品安 全战略
美丽乡 村建设
精准扶贫
农业保 险品种
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农 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 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 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 发展,强调社会有效供给。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意义重大我党历来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尤以2012年一号文件讲得最为透彻。

因为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农业农村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也正在孕育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所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

1、简单回顾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关论述我党历来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突出表现在新时期新阶段九个中央一号文件中。

较早提出农业科技创新是在2004年的一号文件里。

文件指出,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等。

从2005年到2010年一号文件分别指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等。

2011年一号文件是专门论述水利改革和发展的。

文件指出,要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相比之下,2012年一号文件农业科技创新论述最多,论述最深刻最全面。

因为文件的主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文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其中“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构成文件第二方面的主要内容。

文件分别从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等五个小节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刻阐述,这是历年一号文件中不曾有过,并不多见的。

可见,我们党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认识更加深化,更加系统化。

2012年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是应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需要。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连 续 7次锁 定农业 、 农村 和农 民 问题 。 7个文件 一脉 相承 , 落脚 点都是 稳 定粮食 生 产、 增加 农 民收 入 、 强农村 基础 建设 。 加
【 知识链接 】
1 国现 阶段 的基本 国情决定 了“ 农 ” 作 的重要性 。 国是世 . 我 三 工 我 界上 人 口最 多 的发展 中 国家 , 村 人 口多 , 民综 合素 质 较低 , 村 农 农 农 生产力 水平落 后 。建设社 会主义 新农 村 , 须重视 解 决“ 必 三农 ” 问题 。 2中国共产 党始终 代表 中国最 广大人 民的根 本利 益 。要坚持 “ . 三 个 代 表 ” 要 思想 , 重 必须 把解 决 “ 三农 ” 问题 作 为 全 党 _ 的重 中之 丁作

收 入一不 去 , 将使 国 民经济失 去持 续 、 L 必 快速 、 康发 展 的动 力 , 仅 健 不 会 进一 步制 约 农村 经 济 的发 展 ,而 且会 制 约整 个 民经 济 的 发展 。
() 2 ①认 真贯 彻 落实 党 中央 、 务 院关 于 解 决 “ 三 ” 题 的 方 针政 国 一农 问 策, 坚持“ 多子 、 取 、 活 ” 少 放 的方 针 。⑦ 依靠 科 技进 步 , 重视 农业 科技
( ) 一号 文 件 的 落脚 点都 是 “ 加 农 民 收入 ”你是 怎 样认 识 17个 增 ,
这一 问题 的 ?
( ) 了促 进 农 民增 收 , 有何 好建 议 ? 2为 你
( ) 系实际 , 3联 谈谈 青 少年 应该 为解 决 “ 三农 ” 问题做 些什 么 ?
参 考 答案 :
1B 2. . D
3( ) 加农 民 收入 : 是 解 决 “ .1增 ① 三农 ” 题 的 关键 。解 决 好 “ 问 三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从10个中央“1号文件”看农村改革30年的政策演进从1982年到2008年,中央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

1号文件意味着高度重视,意味着不同寻常,意味着非抓不可。

下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1982-1986)的政策框架、新世纪5个1号文件(2004-2008)的政策框架以及综述1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主张等三个方面,重温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政策脉络。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五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一) 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纠正了并在继续纠正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左”倾错误,对农村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出现了二十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

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此时,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

2、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

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3、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4、意义:文件影响深远。

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 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10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第7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

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

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文件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文件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进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进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进探析作者:李政龚政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4年第03期摘要:中央一号文件是“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分析中央一号文件对做好“三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文本为分析对象,在探究中央一号文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要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比不同时期中央一号文件文本结构的差异及其主题的变化。

分析并探寻当下农村改革方向和政策核心主线。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工作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长期并将持续存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确保粮食安全是一直是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重要议题,而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故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

2012年,时年粮食产量“九连增”,当时核心任务是确保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本粮食安全,保持粮食总量的稳定乃至增长。

而从2013年开始,农业方面着力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促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发展开始转型。

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同时出现,对数量与规模的要求已经更多地转向追求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如何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2015年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的思路更加明确。

由此成规模、有规划、有体系、有保障的新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新思路渐渐深入人心。

在我国农村产业持续优化发展的基础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要素与发展主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十个“一号文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十个“一号文件”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10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踏着30年改革开放的路途而来,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回顾这10个“一号文件”,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轨迹和未来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

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推向全国。

30年间,神州大地的广袤乡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9亿农民迈进了富裕文明的新时代。

时间:1982年1月1日重要意义: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1983年: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1983年的一号文件就解放多了,很明确提出联产承包不仅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可以搞,别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并不是不可以搞,同时强调,联产承包不一定都包到户,有的愿意包到组,有的愿意实行专业承包都是可以的,可以百花齐放。

到了1984年,第三个一号文件那就非常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的最先实践。

时间:1983年1月重要意义: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1984年“一号文件”,中央开始规范家庭承包的政策,明确提出承包到户的家庭承包期可以延长到15年。

1985年“一号文件”开始研究概括总结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

农村改革最基本的内容是确立家庭承包,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国家对生产对经营者应当进行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的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这些基本经验其实到1984年在农村已经基本形成。

2012 一号文件解读

2012 一号文件解读
什么是中央1号文件?
就是中共中央在新的一年发的 第一个文件,如,2011年一号文 件的编号是“中发【2011】1 号”。
近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 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 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 若干意见》

四是在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上集中推出
“三条政策” 五是在新型农民培养上,要进一步提 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 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 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 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 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让农村 每个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如何破题
2012年,农业部将继续坚持“两个千方
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不动摇, (农业部提出“两个千方百计”和“两 个努力确保”:即 按照“稳粮保供给、 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的要求,做到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 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 长在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 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 量安全事件。)把握稳中求进的总方向, 突出“巩固、加强、优化、改革”,再 夺农业好收成。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
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 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 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 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 要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 展专业的、综合的,合作性的、公司性 的,政府的、民间的服务组织,为农业 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农业科技支撑着力点在哪里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中央一号文件”原指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全年工作中具有性和指导性的地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

从理论上说明了“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

即促进农业从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党和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力求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保证“两个转化”加快速度进行下去。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产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允许农村社会资金自由流动,允许农民经商,发展社队企业。

此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乡镇企业”。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ppt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ppt

农村民生强调就业、保障、安居。 文件明确提出,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 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 制度,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 动预备制培训。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 将稳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农村 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均会提高,新农 保试点将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试 点正在提速。
三、今年“三农”工作中统 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 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 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 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 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 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 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充分肯定“三农”工作 成绩,清醒认识保持农业农村发 展好势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 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 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 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 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 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 实现增产,达到10616亿斤;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 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达到5153元;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 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 改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 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 会和谐稳定。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 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2004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04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的劳动生产率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上个世纪发展农业的三次探索
(一)第一次探索
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普遍认为,造成农民疾苦、地主与农
民“贫富悬殊”的根源在于农村内部的土地资源占有和使用不
平均,于是动员和组织亿万农民群众“闹革命,打土豪,分田 地”,并在建国初期进行“土改”,这实质是我国有史以来第 一次出现以自然村落为单元 "彻底平分土地",这次改革激发了 农民保卫土地的革命积极性,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但是这次改革也出现了一些的弊端,那就是把当时已经有 一定规模的土地经营者(地主)打倒,将他们的土地给亿万农 民平分,导致中国农村重新成为了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
(三)第三次探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业出现了七年的高增长,
由此国家改革的重心转向了城市,开始大力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建设。但是,城市和农村的改革交织在一起,出现了一些新的碰 撞和磨擦。
大家误认为农村富裕起来了,因而各方
一方面
通过种种办法向农村、向农民伸手,农 民负担不断加重。
我国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过 另一方 面 去是通过强行压低农产品价格来获得工业化 持续投入的资金,现在通过强行压低农产品 价格来控制社会整体物价水平。
(二)如何解决两大重要矛盾
人多地少的矛盾
解决人口多、耕地少
小农经济的矛盾
解决小农经济与社 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就 需要改变当前耕地资源 利用"无限的细化"的状态, 必须推动农村体制机制 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商 品经济,促进农业适度 规模化、集约化、产业 化、现代化发展。
的人地矛盾就需要大力推
进城镇化建设,将大量农 村的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城 市中去。这样既能为城市 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又能减少农村人口,改变 人多地少的局面。

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内容专题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内容专题解读
保 障 系统 ” 的表 述使 得水 利 在 经济 社会 发 展 全局 中的地 位 更加 清 晰 ,充分 反 映 出随 着经 济 社会 发 展 对水 利 不断
进行 高度 概括 。浩瀚 的宇宙 当中 , 唯独地 球上有 人类 , 关键 原 因是 地球 上 有水 , 了水就 有 了 生命 , 了生 命 才有 了 有 有
全 、 家 安 全 ” 这 是 第 一 次 在 我 们 党 的 重 要 文 件 中 将 水 国 。 利 提 升 到 关 系 经 济 安 全 、 生 态 安 全 、国 家 安 全 的 战 略 高 度 , 利 在经 济社 会 发 展 全局 中的影 响 更 为 重 大, 位进 水 地
命脉 ” 5 。 O年 代 , 恩来 同 志认 为兴 修水 利 , 周 不仅 对恢 复 和
发 展 农 业 是 个 基 本 工 作 , 且 对 恢 复 和 发 展 工 业 、 通 乃 而 交 至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也 是 个 基 本 工 作 ,基 本 不 固 就 会 影 响 全
局 。改革 开放 后 , 国家 提出水 利从 以农业 服务 为 主转到 为 社 会经 济 全面 服务 。19 9 1年 ,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 步治理 淮 在
高 级 的 生 命 , 后 才 有 了 我 们 人 类 。水 是 人 类 须 臾 不 可 然
提 出新 的要 求 , 传统Fra bibliotek水 利 向现代 水 利 、 可持 续 发展 水 利加
快 转 变 , 利 的 内涵 不 断 丰富 , 围极 大 扩 展 , 能不 断 水 范 功 完 善 。《 定 》 指 出 , 加 快 水 利 改 革 发 展 , 仅 事 关 农 业 决 又 “ 不
后 作 出 过 经 典 论 断 和 精 辟 阐 述 。 最 初 水 利 的 主 要 功 能 是 抗 御 水 旱 灾 害 , 进 农 业 生 产 , 泽 东 同 志 称 为 “ 业 的 促 毛 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

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

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
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情况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9、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10、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

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1、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

12、2010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
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13、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

14、2012年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突出强调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5、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特别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16、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
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此次文件三大亮点: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家庭经营是基本面。

17、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18、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件要求: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