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物治疗》精选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肿瘤生物治疗》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诱导产生免疫抑制 细胞和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免疫耐受 :机体对自体抗原不产生免 疫应答,即呈现出免疫耐受
可编辑课件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肿瘤诱导产生免疫抑制细胞主要是指抑制性T 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 其原因在于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免疫抑制因子以抑制机体对其免疫杀伤。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主要有TGF-β、IL-10和PGE2等 。TGF-β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肿瘤诱导产生的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分泌血管生长因子。
抗肿瘤免疫机制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两方面。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体液免疫 通常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
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 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肿瘤,非特异 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主要的意义。
可编辑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的的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 毒性介质。
可编辑课件
T细胞亚群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不同群体的细胞通常具有不同 的表面标志与功能。
根据其表面标志与CD分子的不同,将成熟T细胞又分 为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类 ,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通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起免 疫调节作用;CD8+T细胞主要作为效应细胞特异性的 杀伤靶细胞,同时具有维持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功能。
differentiation,CD ) T 细 胞 CD 分 子 主 要 有 CD1~CD8 、 CD27、CD28、CD38、CD39、CD60、CD45、CD95、 CD98~CDW101。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性抗原(MHC) (4) 细胞因子受体 (5) 病毒受体 (6) 致有丝分裂原受体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诱导产生免疫抑制 细胞和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免疫耐受 :机体对自体抗原不产生免 疫应答,即呈现出免疫耐受
可编辑课件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肿瘤诱导产生免疫抑制细胞主要是指抑制性T 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 其原因在于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免疫抑制因子以抑制机体对其免疫杀伤。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主要有TGF-β、IL-10和PGE2等 。TGF-β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肿瘤诱导产生的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分泌血管生长因子。
抗肿瘤免疫机制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两方面。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体液免疫 通常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
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 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肿瘤,非特异 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主要的意义。
可编辑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的的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 毒性介质。
可编辑课件
T细胞亚群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不同群体的细胞通常具有不同 的表面标志与功能。
根据其表面标志与CD分子的不同,将成熟T细胞又分 为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类 ,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通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起免 疫调节作用;CD8+T细胞主要作为效应细胞特异性的 杀伤靶细胞,同时具有维持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功能。
differentiation,CD ) T 细 胞 CD 分 子 主 要 有 CD1~CD8 、 CD27、CD28、CD38、CD39、CD60、CD45、CD95、 CD98~CDW101。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性抗原(MHC) (4) 细胞因子受体 (5) 病毒受体 (6) 致有丝分裂原受体
肿瘤生物治疗PPT课件
尤为明显。提示免疫功能的变化与肝癌预后有关。
24
肝癌的免疫治疗
▪ 肝癌疫苗 ▪ 胚肝细胞 ▪ 卡介苗(BCG) ▪ 短小棒状杆菌(CP) ▪ 胸腺素 ▪ 转移因子 ▪ 免疫核糖核酸 ▪论。
NDV感染抗原性提高; 递呈抗原(MHC不限)
转染基因的肿瘤疫苗:
GM-CSF转染黑色素瘤苗局部注射,淋巴细胞增加
16
诱导分化治疗
▪ 应用诱导分化剂促进体内肿瘤细胞逆转来 控制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细胞在诱导剂 的作用下可发生分化,有的出现类似正常 细胞的表型,有的恢复了正常细胞的某些 功能。
17
目前已知的诱导分化剂
19
肿瘤生物治疗失败原因
肿瘤负荷大 肿瘤抗原性弱,缺乏人特异性Ag 机体免疫缺陷(先天性与获得性HIV) 毒副作用
20
肝癌的传统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 被动过继免疫
21
主动免疫
特异性 灭活的肿瘤疫苗
人肿瘤异基因杂合体
非特异性 细胞因子:IFN
IL-2 TNF 化学刺激剂:左旋咪唑
生物刺激剂:BCG CP OK432
化学药物:环磷酰胺 顺铂 长春碱 左旋溶肉瘤素
22
被动过继免疫
特异性 异体免疫抗血清 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 生物毒素、放射核素 化疗药物 T淋巴细胞 同种骨髓移植 致敏淋巴细胞提取物
非特异性 LAK细胞; 细毒性胞因子
23
肝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① T细胞亚群中抑制性T细胞增加,辅助性T细胞减少。 ② 自然杀伤细胞(NK)的数量和活性明显下降。 ③ 白介素-2产生能力下降,而可溶性IL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④ 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降低 ⑤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水平增高,在肝癌术后复发的病人
24
肝癌的免疫治疗
▪ 肝癌疫苗 ▪ 胚肝细胞 ▪ 卡介苗(BCG) ▪ 短小棒状杆菌(CP) ▪ 胸腺素 ▪ 转移因子 ▪ 免疫核糖核酸 ▪论。
NDV感染抗原性提高; 递呈抗原(MHC不限)
转染基因的肿瘤疫苗:
GM-CSF转染黑色素瘤苗局部注射,淋巴细胞增加
16
诱导分化治疗
▪ 应用诱导分化剂促进体内肿瘤细胞逆转来 控制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细胞在诱导剂 的作用下可发生分化,有的出现类似正常 细胞的表型,有的恢复了正常细胞的某些 功能。
17
目前已知的诱导分化剂
19
肿瘤生物治疗失败原因
肿瘤负荷大 肿瘤抗原性弱,缺乏人特异性Ag 机体免疫缺陷(先天性与获得性HIV) 毒副作用
20
肝癌的传统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 被动过继免疫
21
主动免疫
特异性 灭活的肿瘤疫苗
人肿瘤异基因杂合体
非特异性 细胞因子:IFN
IL-2 TNF 化学刺激剂:左旋咪唑
生物刺激剂:BCG CP OK432
化学药物:环磷酰胺 顺铂 长春碱 左旋溶肉瘤素
22
被动过继免疫
特异性 异体免疫抗血清 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 生物毒素、放射核素 化疗药物 T淋巴细胞 同种骨髓移植 致敏淋巴细胞提取物
非特异性 LAK细胞; 细毒性胞因子
23
肝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① T细胞亚群中抑制性T细胞增加,辅助性T细胞减少。 ② 自然杀伤细胞(NK)的数量和活性明显下降。 ③ 白介素-2产生能力下降,而可溶性IL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④ 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降低 ⑤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水平增高,在肝癌术后复发的病人
肿瘤生物治疗PPT演示课件
(2)抗体基因治疗 (3)自杀基因治疗 (4) P53 抑癌基因及诱导凋亡基因 (5)抑制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6)多基因化疗
免疫化疗方法是将免疫治疗与化疗方案很好的结合,以 达到增加杀伤肿瘤的作用降低化疗反应作用.
23
五、生物治疗各论
(1)恶性黑色素瘤 • 肿瘤细胞疫苗包括自体肿瘤细胞. 异体肿瘤细胞. 恶
9
• 神经母细胞瘤 mycn • 脑癌 erbBl:sis • 卵巢癌 erbB2:K—ras • 胰腺癌 K—ras;myc • 前列腺癌 myc • 睾丸癌 myc • 宫颈癌 myc
10
(二)肿瘤的生物治疗
• 生物治疗特点及应用策略 生物治疗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研究显示免 疫效应细胞抗恶性肿瘤存在多种机制,如NK、LAK、MHC 限制的CTL、粘附分子等。联合应用对于抵抗肿瘤细胞 的抗原异质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②应用多抗原疫苗:多抗原疫苗的抗肿瘤效应要比单一 抗原疫苗好,因为如果某个肿瘤细胞群丢失某种抗原, 那么被另外一种抗原激活的CTL仍可产生杀伤作用,激 活的CTL可通过释放TNF产生旁路杀伤效应,其释放的 IL2也可激活NK细胞产生自然杀伤作用。 ③全身免疫治疗和局部免疫治疗结合
20
5、肿瘤疫苗
(1)特异性基因肽疫苗 (Mages. CEA. Muc-1. 2/neu) 治疗
(2)肿瘤细胞与B7激活B细胞杂交瘤治疗
(3)DNA疫苗治疗 (4)肿瘤细胞疫苗治疗
Her-
21
6、基因治疗
(1)细胞因子转基因治疗如IL2 . IL4. MHc. TNF. G-CSF. GM-CSF等
5
四、肿瘤的生物治疗
(一) 肿瘤的免疫诊断 1、肿瘤标记物的血清学检测
免疫化疗方法是将免疫治疗与化疗方案很好的结合,以 达到增加杀伤肿瘤的作用降低化疗反应作用.
23
五、生物治疗各论
(1)恶性黑色素瘤 • 肿瘤细胞疫苗包括自体肿瘤细胞. 异体肿瘤细胞. 恶
9
• 神经母细胞瘤 mycn • 脑癌 erbBl:sis • 卵巢癌 erbB2:K—ras • 胰腺癌 K—ras;myc • 前列腺癌 myc • 睾丸癌 myc • 宫颈癌 myc
10
(二)肿瘤的生物治疗
• 生物治疗特点及应用策略 生物治疗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研究显示免 疫效应细胞抗恶性肿瘤存在多种机制,如NK、LAK、MHC 限制的CTL、粘附分子等。联合应用对于抵抗肿瘤细胞 的抗原异质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②应用多抗原疫苗:多抗原疫苗的抗肿瘤效应要比单一 抗原疫苗好,因为如果某个肿瘤细胞群丢失某种抗原, 那么被另外一种抗原激活的CTL仍可产生杀伤作用,激 活的CTL可通过释放TNF产生旁路杀伤效应,其释放的 IL2也可激活NK细胞产生自然杀伤作用。 ③全身免疫治疗和局部免疫治疗结合
20
5、肿瘤疫苗
(1)特异性基因肽疫苗 (Mages. CEA. Muc-1. 2/neu) 治疗
(2)肿瘤细胞与B7激活B细胞杂交瘤治疗
(3)DNA疫苗治疗 (4)肿瘤细胞疫苗治疗
Her-
21
6、基因治疗
(1)细胞因子转基因治疗如IL2 . IL4. MHc. TNF. G-CSF. GM-CSF等
5
四、肿瘤的生物治疗
(一) 肿瘤的免疫诊断 1、肿瘤标记物的血清学检测
肿瘤生物治疗ppt课件
肿瘤生物治疗进展
-
1
什么是肿瘤生物治疗?
95年:运用“抗癌机构”的某种或某些成
员
对“抗癌机构”进行反应调节
而使其 得以平衡、稳定的一种治疗。
97年:任何生物学物质或者生物制剂的治 疗性应用。
2003年: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 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 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 长的治疗方法。
集落刺激因子
IL-2联用化疗及/或其他生物治疗方法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肾细胞癌案。
-
22
肿瘤疫苗
定义:肿瘤疫苗即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 疗,是利用肿瘤细胞、肿瘤抗原物质等诱导 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主动免疫反应,增 强机体的抗瘤能力,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 以及复发。
-
23
肿瘤疫苗特点
1)针对性强,特异性CD8+ CTL能够直接 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 2)免疫反应产物(细胞因子等)能激活非 特异性免疫,起增强、放大、协同作用。 3)细胞免疫具有记忆作用,能对肿瘤起反 应,在集体内不断增值,并可生存较长时 间。
-
2
肿瘤生物治疗的历史(1)
第一代生物治疗 (Coley疗法,1889年)
1794年,法国Dupper发现:
一个乳腺癌患者→腿部脓肿→肿瘤缩 小,消失→脓肿愈合→肿瘤复发→原部 位人工感染→肿瘤再次消失
1889年,Coley 和Fehleisen采用人造 感染治疗肿瘤
1893年,Coley毒素(灭活的化脓性 链球菌及灵杆菌滤液)诞生。
-
15
利用淋巴细胞进行生物治疗
主要是LAK、ALT、TIL。LAK/IL-2治疗黑色素瘤 、肾细胞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直肠癌等免 疫原性强的肿瘤
-
1
什么是肿瘤生物治疗?
95年:运用“抗癌机构”的某种或某些成
员
对“抗癌机构”进行反应调节
而使其 得以平衡、稳定的一种治疗。
97年:任何生物学物质或者生物制剂的治 疗性应用。
2003年: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 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 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 长的治疗方法。
集落刺激因子
IL-2联用化疗及/或其他生物治疗方法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肾细胞癌案。
-
22
肿瘤疫苗
定义:肿瘤疫苗即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 疗,是利用肿瘤细胞、肿瘤抗原物质等诱导 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主动免疫反应,增 强机体的抗瘤能力,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 以及复发。
-
23
肿瘤疫苗特点
1)针对性强,特异性CD8+ CTL能够直接 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 2)免疫反应产物(细胞因子等)能激活非 特异性免疫,起增强、放大、协同作用。 3)细胞免疫具有记忆作用,能对肿瘤起反 应,在集体内不断增值,并可生存较长时 间。
-
2
肿瘤生物治疗的历史(1)
第一代生物治疗 (Coley疗法,1889年)
1794年,法国Dupper发现:
一个乳腺癌患者→腿部脓肿→肿瘤缩 小,消失→脓肿愈合→肿瘤复发→原部 位人工感染→肿瘤再次消失
1889年,Coley 和Fehleisen采用人造 感染治疗肿瘤
1893年,Coley毒素(灭活的化脓性 链球菌及灵杆菌滤液)诞生。
-
15
利用淋巴细胞进行生物治疗
主要是LAK、ALT、TIL。LAK/IL-2治疗黑色素瘤 、肾细胞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直肠癌等免 疫原性强的肿瘤
肿 瘤 生 物 治 疗ppt课件
-
03-712-22
细胞因子-IFN(2)
直接抗病毒作用 增强MHC和TAA的表达 增强NK细胞毒作用 增强ADCC效应 直接的抗细胞增殖作用 抗血管生成作用
-
03-812-22
细胞因子-IL-2(1)
糖蛋白,分子量15000,133AA 作用经T、B、NK、巨嗜细胞表面受体 主要由Th1细胞产生 1985年12月,由NCI的Stephen Rosenberg首 次报道HD-IL-2+LAK细胞治疗恶黑和肾癌, RR44%,轰动世界 先后被FDA、加拿大及欧洲批准用于临床 与IFN有协同作用
配体导向治疗: IL-2/IL-2R、EGF/EGFR
-
03-612-22
细胞因子-IFN(1)
1957年发现,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 1981年开始临床试用 1986年FDA批准 糖蛋白(分子量15000-26000,165-166AA) 分为IFN-a(白细胞)、IFN-B(纤维母细胞) 、IFN-r(淋巴样细胞) 商品名:惠福仁(IFNa)、罗扰素(IFNa-2a) 、干扰能(IFNa-2b)
方案
例数 无进展生存(月) 总生存(月)
CHVP
119
18.6
61.1
CHVP+IFN 123 P值
34.1 <0.001
83.1 0.009
Solal-Celigny P,N Engl J Med。1993;329:1608
-
03-1312-22
细胞因子-肾癌(1)
-
03-1412-22
细胞因子-肾癌(2)
IL2+IFN+化疗:疗效提高,生存期延长, RR33-65%,MST12-17个月
肿瘤的生物治疗复旦大学精品PPT课件
肿瘤坏死因子
用法:100-400万单位,每周2-3次, 肌肉或局部注射 特点:野生型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国内改构型已上市 联合化疗对肺癌和淋巴瘤可提高疗效 真正的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单克隆抗体
• 又称之为生物导弹技术,通过补体系统和自然杀伤细胞起抗 肿瘤作用。
• 嵌合型单抗达到95%以上 人源化,减少了免疫原性
2000
Alemtuzumab Ibritumomab tiuxetan*
Campath Zeval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Non-Hodgkin lymphoma
Tositumomab*
Bexxar
Non-Hodgkin lymphoma
Cetuximab
需要树突状细胞,是获得有效免疫反应的关键。
树突状细胞
体内最强大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激活
血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抗原冲击
细胞回输
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递呈
外源性蛋白 内源性蛋白
MHC II 途径 激活CD4+ T细胞
MHC I 途径 激活CD8+ T细胞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3
可编辑
20
抗原冲击DC治疗乳腺癌(I/II期临床)
• 病人: 高表达HER2的转移性乳腺癌病人 16例 • 方法: HER500冲击的自体APC 2108 to 5 109 ,
二周一次,共三次。 • 副作用:主要为寒战和发热,没有 ¾级的毒副反应 • 结果: 12个可评价的病人 1例PR • 结论: HER500冲击的自体DC使用安全,有一定
免疫治疗的主要分类
肿瘤的生物治疗ppt课件
集落刺激因子(CSF)
IL-3 (multi-CSF) GM-CSF G-CSF M-CSF EPO TPO
TPO的分子结构
TPO的作用部位
体细胞
目的:增加免疫的识别,对肿瘤细胞的攻 击 种类:LAK, IVS, TIL 机制:不很清楚
抗体介导的免疫
单抗治疗的局限性
对肿瘤非绝对特异性 肿瘤内部抗原的异质性 人抗小鼠抗体反应(HAMA) 到达靶位的量有限 循环中游离抗原的阻断 无细胞杀伤效能
现已进入III期临床实验
OK-432
来源
1966年,Okamoto等从A组溶血性链球 菌Su珠(Streptococcus Pyogenes Su strain)在Bernheimer氏基础培养基中 培养并经青霉素G与45度热处理后冻干 的制剂
OK-432的作用 (细胞毒性)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 自然杀伤细胞(NK) 自体肿瘤杀伤细胞(ATK)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嗜中性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抗体依赖细胞毒性(K Cell)
生物治疗的种类
➢非特异主动免疫治疗: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并同时 能够非特异地增强免疫功能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用自体肿瘤或异体同一组织学类 型的肿瘤提取物作为瘤苗免疫癌症患者构成肿瘤的特异 性免疫治疗
➢特异性被动免疫:用人癌细胞免疫异体或动物,用所产 生的免疫效应细胞治疗癌症患者
➢过继性免疫治疗:是通过给荷瘤机体输注抗肿瘤免疫效 应细胞的方法治疗肿瘤
OK-432的作用
(诱生细胞因子)
IFN-α、β、γ IL-1、2 CSF TNF- α、β 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因子(NKCP) 单核细胞细胞毒性因子(MCF) 噬中性细胞活化因子(NAF) 粒细胞细胞毒性因子(GCF)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预防赫赛汀心脏毒性
避免在高龄患者中使用赫赛汀
避免联合应用赫赛汀和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 方案
如使用蒽环类药物,可先用含蒽环类药物的 方案,继再用赫赛汀,并严密监测。在停止赫 赛汀治疗22周内避免蒽环类药物治疗。
使用脂质体阿霉素或其他心脏毒性小的蒽环 类药物如表柔比星
14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C225)
肿瘤免疫治疗的特点
通过主动免疫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 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有 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
主动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力量达到抗 肿瘤作用,副作用很小
由于部分肿瘤表达的抗原是自身组织的正常成 分,所以用该抗原进行主动免疫可能打破自身 免疫耐受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血液学毒性:少部分患者出现,是轻度,可恢 复的
8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
预处理
预防用药:30分钟前给予扑热息痛类和抗组 胺类药物
使用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备急救物品 滴速的要求:开始滴速50mg/h,每半小时后
增加50mg/h,最大至400mg/h
9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使用脂质体阿霉素或其他心脏毒性小的蒽环类药物如表柔比星15西妥昔单抗爱必妥c225egfr竞争性抑制剂her116爱必妥不良反应输注反应90发生于第一次其他腹泻全身乏力2020729imagethankyousuccess18西妥昔单抗爱必妥c225静脉滴速必须5mlmin300ml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面色是否有出汗或头痛等以便发现是否出现早期的超敏反应联合伊立替康时必须在爱必妥输注结束至少1h后再用药并使用不同的输注管线输注结束时需要09ns冲洗输注管线以将剩余药液输注完全只能使用与爱必妥相容的材质聚乙烯制造的无菌容器不能使用玻璃容器用药前给予抗组胺药h1受体阻断剂预处理以降低发生输液反应危险目前有研究显示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禁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巴比妥, 降低吉非替尼血药浓度
免疫治疗
指的是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癌 症的治疗方法
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 术发展.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代表的肿瘤 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疗和放 疗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
肿瘤免疫治疗的特点
通过主动免疫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 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有 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
基础护理: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鼓励进食,给予清淡 饮食并做好口腔卫生,以增进食欲。轮流更换注射部位
药物保管:对免疫制剂要妥善保管,贮存于4℃处,现用 现配,制剂稀释后立即注射,生物制剂不得与其他药物 配伍注射
用药后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生不 良反应早发现和及时处理
副作用及护理措施
一种高效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选 择性抑制剂
针对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无效的局部晚期或转 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易瑞莎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20% 有较好的姑息治疗作用,对于女性、不吸烟、
亚洲人种和腺癌的病人疗效更好 对肺内转移的抑制效应强于其他脏器转移 毒性低,患者耐受性好 出现皮肤毒性反应比没有皮肤反应的疗效好
方案 如使用蒽环类药物,可先用含蒽环类药物的
方案,继再用赫赛汀,并严密监测。在停止赫 赛汀治疗22周内避免蒽环类药物治疗。 使用脂质体阿霉素或其他心脏毒性小的蒽环 类药物如表柔比星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C225)
EGFR竞争性抑制剂 (Her-1) 逆转CPT-11的耐药性 适应症: 1. 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 2. 进展期头颈部鳞癌
主动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力量达到抗 肿瘤作用,副作用很小
由于部分肿瘤表达的抗原是自身组织的正常成 分,所以用该抗原进行主动免疫可能打破自身 免疫耐受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治疗
指的是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癌 症的治疗方法
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 术发展.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代表的肿瘤 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疗和放 疗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
肿瘤免疫治疗的特点
通过主动免疫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 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有 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
基础护理: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鼓励进食,给予清淡 饮食并做好口腔卫生,以增进食欲。轮流更换注射部位
药物保管:对免疫制剂要妥善保管,贮存于4℃处,现用 现配,制剂稀释后立即注射,生物制剂不得与其他药物 配伍注射
用药后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生不 良反应早发现和及时处理
副作用及护理措施
一种高效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选 择性抑制剂
针对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无效的局部晚期或转 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易瑞莎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20% 有较好的姑息治疗作用,对于女性、不吸烟、
亚洲人种和腺癌的病人疗效更好 对肺内转移的抑制效应强于其他脏器转移 毒性低,患者耐受性好 出现皮肤毒性反应比没有皮肤反应的疗效好
方案 如使用蒽环类药物,可先用含蒽环类药物的
方案,继再用赫赛汀,并严密监测。在停止赫 赛汀治疗22周内避免蒽环类药物治疗。 使用脂质体阿霉素或其他心脏毒性小的蒽环 类药物如表柔比星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C225)
EGFR竞争性抑制剂 (Her-1) 逆转CPT-11的耐药性 适应症: 1. 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 2. 进展期头颈部鳞癌
主动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力量达到抗 肿瘤作用,副作用很小
由于部分肿瘤表达的抗原是自身组织的正常成 分,所以用该抗原进行主动免疫可能打破自身 免疫耐受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肿瘤疫苗
肿瘤疫苗是一种利用肿瘤抗原制备的疫苗,旨在激发或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 答。
肿瘤疫苗的种类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某些癌 症的发生,如宫颈癌疫苗等。治疗性疫苗则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肿瘤,通过刺激机 体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是一种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 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力,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 素、白细胞介素-2、纳武利尤单抗等。
抗体治疗
抗体治疗是一种利用抗体来杀伤肿瘤 细胞的方法。
抗体治疗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抗 原或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 生长和扩散。常见的抗体治疗药物包 括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抗体等。
肿瘤疫苗
研发针对特定肿瘤抗原的疫苗 ,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
胞的识别和攻击。
前景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更有效、更安全 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有望克服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为患 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 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录
• 肿瘤免疫治疗概述 •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 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与前景 • 相关词汇解释与参考文献
01
肿瘤免疫治疗概述
肿瘤免疫治疗定义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和激活人 体免疫系统来识别、攻击和清除肿瘤 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肿瘤细胞
指异常增生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 能力,可形成肿块并侵犯周围组织。
肿瘤生物治疗(课件幻灯)
绝经后妇女 雌激素主要由周围组织 如骨上腺、 脂肪、肌肉、肝脏产生,不受上述 反馈调节卵巢不再产生雌激素。 所以绝经前单独使用芳香酶抑制剂, 效果不佳,而绝经后较好。
病人治疗
△重新认识解救治疗
·受体阳性或不明首选内R
·绝经后应先选用芳香酶抑 制。
△内分泌治疗尽早用于一线解救
·我国坏习惯:每人化疗+TAM,对有 病灶者若不敢单独使用内分泌治疗
·后期多线治疗也不放弃内分泌治疗
·不要重复辅助治疗已用过的药物 (如TAM无效)
△内分泌治疗与化疗
·都是有效手段,建议序贯使用,而不联用
肿瘤生物治疗
前绪
肿瘤生物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的 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 肿瘤生物治疗的前景
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肿瘤宿主防御 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 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 瘤生长的治疗方法.
《内容》 1. 基因治疗 2. 免疫治疗:细胞、细胞因子、抗体、疫苗 3. 内分泌治疗 4.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5.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6. DNA治疗 7. 促进凋亡,诱导合化治疗 8. 双磷酸盐治疗 9. 中药治疗
25%-35%乳腺癌中过度表达
病人总生存期短;复发可能性高
ER(—)多见;淋巴结转移多见;
FDA批准Herceptin联用泰素 作为一线方案治疗转移的乳 腺癌
单用Herceptin治疗化疗后转 移的乳腺癌
△受体状况决定个体化内分泌治疗 1:ER(+)和/或PR(+),或受体不明 内R
2:ER(-)PR(-) 不利→内R
TAM疗效不好
3:ER(+),HER-2(+)
氟隆(HER-2(+)→芳香酶 抑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抗肿瘤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不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定作用
15
B淋巴细胞
B细胞主要表面分子 (1) 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 (2) Fc受体 (3) 补体受体 (4) 细胞因子受体(CKR) (5) 主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 (6)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6
B细胞的激活
B细胞在相应抗原刺激下和Th细胞辅助下 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各 种免疫球蛋白分子即抗体。
22
卡介苗
主要用于免疫原性强的肿瘤 BCG注射后能导致CK分泌和DC激活 皮肤画痕,皮内注射,膀胱灌注
23
短小棒状杆菌
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 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溶酶体活性,引诱干 扰素和提高NK细胞活性 胸腔、腹腔、瘤内
17
B细胞的免疫效应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抗体与肿 瘤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其抗体分子Fc段与免疫 效应细胞的Fc受体结合而激活效应细胞,最终裂解破 坏肿瘤细胞。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 细胞毒性抗体与肿瘤细胞结 合,也可激活补体而溶解瘤细胞。 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改变或丧失 抗体与肿瘤细 胞抗原结合后,可修饰其表面结构,使肿瘤细胞粘附 特性发生改变甚至丧失,从而有助于控制肿瘤细胞生 长的转移。 抗体可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从而抑制肿瘤细 胞的生长。
differentiation,CD ) T 细 胞 CD 分 子 主 要 有 CD1~CD8 、 CD27、CD28、CD38、CD39、CD60、CD45、CD95、 CD98~CDW101。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性抗原(MHC) (4) 细胞因子受体 (5) 病毒受体 (6) 致有丝分裂原受体
12
T细胞亚群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不同群体的细胞通常具有不同 的表面标志与功能。
根据其表面标志与CD分子的不同,将成熟T细胞又分 为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类 ,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通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起免 疫调节作用;CD8+T细胞主要作为效应细胞特异性的 杀伤靶细胞,同时具有维持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功能。
3
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
既古老又年轻的疗法 WiLLim CoLey 现代肿瘤免疫治疗概念的建立始于1953年 197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首先提出生物应答 调节剂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概 念 欧美等国纷纷建立肿瘤生物治疗学术组织,出版 生物治疗刊物和创建生物技术公司。 在国内, 经历了对肿瘤生物治疗从认识到狂热 推广,形成LAK,TIL浪潮,细胞因子热,树突状细 胞疫苗热及基因治疗风之后,逐渐到理性规范化 和深入研究约几个阶段
20
肿瘤免疫耐受
1. 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弱 2. 肿瘤抗原的封闭、遮蔽与隔离 3. MHC分子的低表达 4. 共刺激分子的缺乏 5. 抗原递呈功能障碍 6. 肿瘤细胞免疫豁免 7. T细胞缺陷
21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是指应用一些免疫调节剂通过非特异 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抗 肿瘤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例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香菇多糖 ,OK432以及一些细胞因子如IL-2等均属 于此类。
18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诱导产生免疫抑制 细胞和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免疫耐受 :机体对自体抗原不产生免 疫应答,即呈现出免疫耐受
19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肿瘤诱导产生免疫抑制细胞主要是指抑制性T 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 其原因在于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免疫抑制因子以抑制机体对其免疫杀伤。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主要有TGF-β、IL-10和PGE2等 。TGF-β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肿瘤诱导产生的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分泌血管生长因子。
根据T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调节性T细胞[包括辅助性 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包括杀伤性T细 胞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两类。参与抗肿瘤细胞免疫 反应的主要是Th1和Tc1这两种T细胞亚群。
13
T细胞的激活
激活T细胞,至少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 即T细胞共刺激信号学说。 TCR与MHC-肽抗原结合后,即能活化与 TCR相关联的多个蛋白酪氨酸激酶,在 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最后通过核内 基因转录的调控,使T细胞被激活。 但是这种激活状态在无第二信号刺激的情 况下,T细胞会进入免疫无应答状态。
肿瘤生物治疗
1
肿瘤生物治疗的定义
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机体防御机制或 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的自身的生物 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长的治疗方 法。它包括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2
教学纲要
一、引言 二、了解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基础知识简单回顾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 细胞因子 单克隆抗体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三、了解基因治疗 概况、定义、方式、载体 基因治疗的策略 四、 小结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体液免疫 通常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
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 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肿瘤,非特异 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主要的意义。
8
肿瘤细胞破坏的免疫效应
抗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的的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 毒性介质。
4
肿瘤生物治疗的三大里程碑
生物应答调节剂的提出与过继细胞治疗方 法的应用 肿瘤抗原肽疫苗的发现 基因治疗方案的确定
5
肿瘤生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 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单克隆抗体的导向治疗 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疫苗 肿瘤基因治疗
6
肿瘤免疫治疗
7
抗肿瘤免疫机制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两方面。
9
10
抗肿瘤细胞免疫
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中,细胞免疫发挥着更 重要的作用。
在抗肿瘤细胞免疫机制中起作用的效应细 胞包括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 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树突 状细胞等。
11
T淋巴细胞
T细胞主要表面分子 (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 ( 2 ) 主 要 的 白 细 胞 分 化 抗 原 群 ( cluster of
抗肿瘤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不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定作用
15
B淋巴细胞
B细胞主要表面分子 (1) 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 (2) Fc受体 (3) 补体受体 (4) 细胞因子受体(CKR) (5) 主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 (6)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6
B细胞的激活
B细胞在相应抗原刺激下和Th细胞辅助下 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各 种免疫球蛋白分子即抗体。
22
卡介苗
主要用于免疫原性强的肿瘤 BCG注射后能导致CK分泌和DC激活 皮肤画痕,皮内注射,膀胱灌注
23
短小棒状杆菌
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 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溶酶体活性,引诱干 扰素和提高NK细胞活性 胸腔、腹腔、瘤内
17
B细胞的免疫效应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抗体与肿 瘤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其抗体分子Fc段与免疫 效应细胞的Fc受体结合而激活效应细胞,最终裂解破 坏肿瘤细胞。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 细胞毒性抗体与肿瘤细胞结 合,也可激活补体而溶解瘤细胞。 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改变或丧失 抗体与肿瘤细 胞抗原结合后,可修饰其表面结构,使肿瘤细胞粘附 特性发生改变甚至丧失,从而有助于控制肿瘤细胞生 长的转移。 抗体可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从而抑制肿瘤细 胞的生长。
differentiation,CD ) T 细 胞 CD 分 子 主 要 有 CD1~CD8 、 CD27、CD28、CD38、CD39、CD60、CD45、CD95、 CD98~CDW101。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性抗原(MHC) (4) 细胞因子受体 (5) 病毒受体 (6) 致有丝分裂原受体
12
T细胞亚群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不同群体的细胞通常具有不同 的表面标志与功能。
根据其表面标志与CD分子的不同,将成熟T细胞又分 为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类 ,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通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起免 疫调节作用;CD8+T细胞主要作为效应细胞特异性的 杀伤靶细胞,同时具有维持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功能。
3
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
既古老又年轻的疗法 WiLLim CoLey 现代肿瘤免疫治疗概念的建立始于1953年 197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首先提出生物应答 调节剂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概 念 欧美等国纷纷建立肿瘤生物治疗学术组织,出版 生物治疗刊物和创建生物技术公司。 在国内, 经历了对肿瘤生物治疗从认识到狂热 推广,形成LAK,TIL浪潮,细胞因子热,树突状细 胞疫苗热及基因治疗风之后,逐渐到理性规范化 和深入研究约几个阶段
20
肿瘤免疫耐受
1. 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弱 2. 肿瘤抗原的封闭、遮蔽与隔离 3. MHC分子的低表达 4. 共刺激分子的缺乏 5. 抗原递呈功能障碍 6. 肿瘤细胞免疫豁免 7. T细胞缺陷
21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是指应用一些免疫调节剂通过非特异 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抗 肿瘤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例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香菇多糖 ,OK432以及一些细胞因子如IL-2等均属 于此类。
18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诱导产生免疫抑制 细胞和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免疫耐受 :机体对自体抗原不产生免 疫应答,即呈现出免疫耐受
19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肿瘤诱导产生免疫抑制细胞主要是指抑制性T 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 其原因在于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免疫抑制因子以抑制机体对其免疫杀伤。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主要有TGF-β、IL-10和PGE2等 。TGF-β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肿瘤诱导产生的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分泌血管生长因子。
根据T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调节性T细胞[包括辅助性 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包括杀伤性T细 胞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两类。参与抗肿瘤细胞免疫 反应的主要是Th1和Tc1这两种T细胞亚群。
13
T细胞的激活
激活T细胞,至少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 即T细胞共刺激信号学说。 TCR与MHC-肽抗原结合后,即能活化与 TCR相关联的多个蛋白酪氨酸激酶,在 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最后通过核内 基因转录的调控,使T细胞被激活。 但是这种激活状态在无第二信号刺激的情 况下,T细胞会进入免疫无应答状态。
肿瘤生物治疗
1
肿瘤生物治疗的定义
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机体防御机制或 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的自身的生物 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长的治疗方 法。它包括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2
教学纲要
一、引言 二、了解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基础知识简单回顾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 细胞因子 单克隆抗体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三、了解基因治疗 概况、定义、方式、载体 基因治疗的策略 四、 小结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体液免疫 通常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
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 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肿瘤,非特异 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主要的意义。
8
肿瘤细胞破坏的免疫效应
抗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的的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 毒性介质。
4
肿瘤生物治疗的三大里程碑
生物应答调节剂的提出与过继细胞治疗方 法的应用 肿瘤抗原肽疫苗的发现 基因治疗方案的确定
5
肿瘤生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 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单克隆抗体的导向治疗 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疫苗 肿瘤基因治疗
6
肿瘤免疫治疗
7
抗肿瘤免疫机制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两方面。
9
10
抗肿瘤细胞免疫
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中,细胞免疫发挥着更 重要的作用。
在抗肿瘤细胞免疫机制中起作用的效应细 胞包括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 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树突 状细胞等。
11
T淋巴细胞
T细胞主要表面分子 (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 ( 2 ) 主 要 的 白 细 胞 分 化 抗 原 群 ( cluster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