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药物简介
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β-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它的注意事项。
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学习β- 内酰胺类的定义和它的分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以及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这类药物的PK/PD的特点。
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定义和分类(ppt3)什么叫做β- 内酰胺环?有α- 内酰胺环、β- 内酰胺环和γ- 内酰胺环。
这个酰胺类的基团,就是由R-CO-NH2这样一个基团,就是如果在这个羰基是在β类的,叫做β- 内酰胺环。
所以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基团的,在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里边有这样一个β- 内酰胺类的药物,都称为β-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
也就是说,不管青霉素类的,头孢菌素类的,一些其他的像单环类的等等,都要有这样的一个β- 内酰胺环,所以才称为β- 内酰胺环类抗菌药物。
(ppt4)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它的化学结构上有一个什么的渠道?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它是一个5元的活性环,而头孢类的抗菌药物,除了β- 内酰胺环以后,它有一个6元的活性环。
所以这是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最大的一个区别。
都看到,它有了β- 内酰胺环,但是它的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另外一个核心基团一个是五元环一个是六元环,是有明显差别的。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分为:青霉素类的和头孢菌素类,还有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的药物都有一个基本的环,一个元环,还有一个β- 内酰胺环,这是它的基本的环。
在它不同的结构上面做一定修饰以后,它又分为了广谱的青霉素和耐酶的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在它的这个次环或者母环上做以修饰以后,又分为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的头孢类的抗菌药物。
非典型β- 内酰胺环类抗菌药物刚才说到了,就是β- 内酰胺酶的抑制剂,比如舒巴坦,还有单环类的,还有头霉素类的药物,还有特殊级使用的抗菌药物,就是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都属于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
药物化学--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
(一)天然青霉素类的共同特性
不耐酸
口服无效
口服药
不耐酶
易产生耐药性
耐酶青霉素
抗菌谱窄 应用范围窄
24
广谱青霉素
青霉素钠
H H
典 型 药 物
N H O O
6 7
5
S 4 CH3 CH3
3 2
N H 1
O ONa
化学名为(2S ,5R ,6R )-3,3-二甲基-6-(2-苯 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又名苄青霉素钠、青霉素G钠。
广谱青霉素
33
在侧链α 位引入极性基团如: 氨基、羧基、磺酸基等
(三)典型药物 苯唑西林钠 Oxacillin Sodium
O O O N O N ONa H CH3 CH3 ,H · 2O H 2O
【结构特点】
根据电子等排原理以 异 唑环取代侧链苯 环,同时在C-3和C-5 分别以苯基和甲基取 代,其中苯基兼有吸 电子和空间位阻的作 用。
N S H H H H
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R)-(-)-2-氨 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氧基]-7-氧代-4-硫杂-1-氮 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又名为羟氨苄 青霉素。
37
38
性
质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
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在水中
25
性 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 引湿性。 本品遇酸、碱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 温放置易失效。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在脂肪油或 液体石蜡中不溶。 青霉素钠的水溶液遇稀盐酸,即生成白色沉淀,此 沉淀能在乙醇、醋酸戊酯、三氯甲烷、乙醚或过量 的盐酸中溶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简介
化学结构中含有ß-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 特点: 抗菌活性强 毒性低 构效关系明确 抗菌范围广 临床疗效好 分为四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ß-内酰胺类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菌作用机制之一
抑制转肽酶活性,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敏感菌 体内渗透压高,使水内渗,以致菌体膨胀、裂解、死 亡。
• 螺旋体:梅毒、钩端螺旋体,强。
青霉素的体内过程
• 不耐酸,吸收少,po需4-5倍im量。
• 常im、iv。
• 常用青霉素钾或钠粉针剂。
• 分布广(炎症时房水和脑脊液中也可达到有效浓
度),细胞外液(脂溶性小)。 • 不易透过细胞膜与血脑屏障。 • 以原型经肾小管分泌排出。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
• 杀菌药,杀菌力强。 • G+菌,强;G-菌,弱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
• 青霉素G钾或钠盐的干燥粉末性状稳定,可在室温中 保持数年而仍保留抗菌活性。
• 溶于水后极不稳定,在室温中放置24 h,大部分降
解失效。
青霉素的抗菌谱
• G+菌:作用强。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杆菌:白喉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 G-球菌:脑膜• 不耐酶,对抗药金葡菌无效。
• 用于敏感菌所致感染。
26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替卡西林 (Ticarcillin)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呋苄西林(Furbucillin)
青霉素过敏的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迷、抽搐等 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 困难等症
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出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 等症
《制药工艺概论》7β-内酰胺类药物
• 青霉素类: • 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钠
• 头孢菌素类: • 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
青霉素类
RCONH
S
N O
COOH
RCO=H时,该核称为6-APA,此氨基可被各种酰基取代 形成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
RCONH
S
N O
CH2A
COOH
A=H,RCO=H时,该核称为7-ADCA,A为乙酰氧基时为7-ACA 此氨基可被各种酰基取代形成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 素类的3-位甲基处于烯丙位,其氢原子易被A取代,也是多种半 合成头孢菌素的基本部位。
巯醚化
RCOHN O
S N
O CH2OCCH3
COOR1
RCOHN O
S
N
CH2SR2
COOR1
通过含硫的亲核试剂,如乙基黄原酸盐、硫脲或硫醇 进行亲核进攻取代乙酰氧基。
还原
RCOHN O
S
N
CH2SR2
COOR1
RCOHN O
S
N
CH2
COOR1
还原剂: 氢; 镍、锌与甲酸 或二价铬盐,将硫醚还原成3-环外亚甲基化合物。
RCOHN O
S
N
CH2
COOR1
H2N O
S
N
Cl
COOH
反应中的基团保护
H2N O
S N
O CH2OCCH3
COOH
RCOHN O
S N
O CH2OCCH3
COOR1
羧基的保护:通常将其制成叔丁酯、二苯甲酯和对硝基苄酯, 也可用三甲基氯甲硅烷等甲基硅烷化试剂来保护羧基,考虑 化学过程的复杂性,以对硝基苄基最合适。该保护基耐酸碱, 可经化学还原和催化氢化方便除去。 氨基的保护也可用苯氧甲基、苄基以及三甲基氯甲硅烷等甲 硅烷基化试剂保护,最简单的方法是与盐酸成盐或乙酰化, 但后两种方法对后续反应影响较大。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Your site here
LOGO
2、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类: 药物:青霉素V、 非萘西林等。 特点:耐酸,可口服。抗菌谱与青霉 素G相同,抗菌活性较青霉素G弱。
的与 战疾 争病 ,的 而斗 细争 节是 往一 往场 决看 定不 成见 败硝 。烟
2.耐酶青霉素类:
药物:苯唑西林 * 、氯唑西林、氟氯 西林及双氯西林等异噁唑青霉素。 特点:耐β- 内酰胺酶( MRSA 无效) 、耐酸、可口服。
常用品种:
注射:头孢呋辛(西力欣) 、头孢孟多、头孢替安 口服:头孢克洛(希刻劳)、头孢呋辛酯(西力欣)、 头孢丙烯(施复捷)
Your site here
LOGO
的与 战疾 争病 ,的 而斗 细争 节是 往一 往场 决看 定不 成见 败硝 。烟
二代头孢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其中头孢呋辛和头 孢孟多可透过血脑屏障。
5、作用于G-的青霉素
的与 战疾 争病 ,的 而斗 细争 节是 往一 往场 决看 定不 成见 败硝 。烟
抗菌谱窄,仅对肠杆菌科细菌具良好作用,但对 绿脓杆菌等葡萄糖非发酵菌和革兰阳性菌、厌氧 菌均无效。 国内主要选用美西林(mecillinam),用于肠杆 菌科细菌所致的感染。药物主要作用于青霉素结 合蛋白2(PBP-2),与其他青霉素作用靶位不同 。
LOGO
4、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
磺苄西林、呋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 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的与 战疾 争病 ,的 而斗 细争 节是 往一 往场 决看 定不 成见 败硝 。烟
Your site here
LOGO
哌拉西林
的与 战疾 争病 ,的 而斗 细争 节是 往一 往场 决看 定不 成见 败硝 。烟
抗菌药物概论(β-内酰胺类药物)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多见、过敏反应(皮疹多见)、二重感染等
◆ 抗铜绿作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 ◆ 临床常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
β-内酰胺类
分类
青霉烯类 (法罗培南)
03
典型β-内酰胺类
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药物
天然青霉素类
耐酶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类
抗假单胞菌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青霉素V 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
抗菌谱几乎一致 但各有特点
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奈夫西林 双氯西林
临床较少使用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口服吸收好; 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多
抗菌谱并不一致
用法用量、 疗程不适宜
• 门诊患者20岁男 性,咳嗽、发热, 诊断CAP
• 初始治疗方案首 选头孢他啶2g ivd q8h
• 头孢曲松2g q12h常规使用
• 青霉素类qd使 用
• 疗程从入院到出 院
未能正确认识 过敏、交叉过敏
• 青霉素过敏(不 具体询问何时过 敏,皮试还是输 液过敏,是不是 过敏,严重程度)
典型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
共性
抗菌谱:对G+球菌(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有效 对G-球菌(脑膜炎球菌)作用强 对白喉杆菌、李斯特菌、螺旋体和部分拟杆菌有作用
药动学:t1/2短,建议一日多次给药; 大部分原型经肾脏排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酌情减量 青霉素G可透过血脑屏障(BBB)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首选药物
教学课件:第三十六章-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 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变形死亡。
β-内酰胺类的研究进展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β-内 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 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教学课件:第三十六章-β内酰胺类
• 引言 • β-内酰胺类的结构与性质 • β-内酰胺类的抗菌机制 • β-内酰胺类的应用与效果 • β-内酰胺类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 用,对细菌有选择性毒性。
02
β-内酰胺环是该类抗生素发挥抗菌 活性的关键结构,其稳定性对保持 药效至关重要。
β-内酰胺类的性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常具有低溶解度、 高熔点的特性,这使得它们在水中不 易溶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常是可溶于有机溶 剂的白色或类白色粉末,这使得它们在 制备药物制剂时需要适当的辅料和制备 技术。
β-内酰胺类的稳定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酸、碱、热、光和氧化等因素敏感,容易 发生水解和降解。
β-内酰胺环是该类抗生素最不稳定的部分,容易受到化学和酶 催化水解的影响。
03
β-内酰胺类的抗菌机制
抗菌药物的分类
01
02
03
β-内酰胺类
属于繁殖期杀菌剂,通过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发挥杀菌作用。
外排泵过度表达等。
β-内酰胺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需要研发新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 改进现有药物,以提高抗菌活性并对 多重耐药菌有效。
药理学精品课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5. 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特点:
①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对G+菌作 用弱。
②窄谱,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药理学精品课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烯酸 (7-ACA),也有一个β-内酰胺环。
细菌耐药机制
①产生水解酶----β-内酰胺酶
窄谱酶:仅能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广谱酶: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 超广谱酶: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内酰
胺类 ——克雷伯肺炎杆菌和肠杆菌属产生
药理学精品课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②牵制机制
大量ß-内酰胺酶与广谱青霉素和第二、三代头 孢菌素迅速牢固结合后,使药物停留于G-菌 胞膜外间隙,不能到达靶点发挥抗菌作用
药理学精品课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过敏反应预防原则 • 一问 • 二试 • 三观察 • 四治疗
• 过敏性休克抢救原则
•
争分夺秒
药理学精品课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防治:重在预防
•切记!
详细询问病史; 用药前必须皮试; 青霉素需现配现用; 注射青霉素后必须至少观察30分钟;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 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
药理学精品课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物相互作用】
与丙磺舒合用→效能↑ 与氨基苷类合用→协同,但不能混合静注 与抑菌药合用→效能↓ 不能与重金属,铜、锌、汞配伍 不能与氨基酸营养液合用
药理学精品课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半合成青霉素
• 耐酸青霉素类 • 耐酶青霉素类 • 广谱青霉素类 •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 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精选ppt
6
学习要求
掌握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不良反应及抢救措施
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同结构特点
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青霉素过 敏反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过敏的物 质基础
发现青霉素的历史
1928年 Fleming 发现
1942年 Chain 等合成
Fleming, Chain and Flory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学金
精选ppt
27
历史
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一
二
三
四
1948年意 大利科学家 从萨丁岛的 排水沟中的 顶头孢菌中 获得一些分 泌物
能抵抗伤 寒杆菌导 致的伤寒
牛津大学 成功提炼 出对β内 酰胺酶稳 定的头孢 菌素C
证实核心 基团是7氨基头孢 烯酸(7ACA)
阶段 五
1964年礼 来公司发 布头孢噻 吩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天然青霉素(Natural Penicillins)
耐药 性
01 PBPs的结构的差异或改变形 成低抗生素亲和力分子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β02 lactamase, G+菌产生大量青
霉素酶)
G-菌的外膜或孔蛋白阻止大 03 分子及水溶性差的药物通过
天然青霉素的抗菌谱(spectram)
勾端螺旋体、 苍白密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
根据稠和环 的不同分为
青霉素类(Penicillins)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 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
精选ppt
5
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s)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简介
β-内酰胺类常见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型反应、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等。与剂量的大小无关。
2.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伪膜性 结肠炎。
3.肾毒性:大剂量使用,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尿素氮升高 ,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连用加重。
1~3g IV;IM q8h,每日 不超过8g 0.5~1g IV q6h
肌酐清除率下降时的剂量 (mL/min) <10:半量
<10:q24h
10~50:2.25g q6h; <10:2.5g q8h 10~50:0.5~1g q8~12h
50~80:q8~12h
10~50:q12h; <10:0.75g q24h 10~50:1g q12~24h; <10:0.5g q24~48h 50~80:0.5g q6~8h; 10~50:0.5g q8~12h; <10:0.25~0.5g q12h
多重耐药菌所致感 染
抗菌谱广: 1.对G-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高敏; 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敏感性差; 3.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1.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 似;2.对G-和厌氧菌尤其脆弱类杆菌作用 强,但对绿脓杆菌抗菌作用较弱;3.作用 维持时间长。
用于G-菌和厌氧菌 所致感染
产酶菌和耐药菌所 致感染;厌氧菌和 需氧菌的联合感染。
抗菌药物
青霉素G 苄星青霉素G 阿莫西林
半衰期 (h) 0.5
1
哌拉西林-他唑巴 1 坦
头孢唑啉
1.8
头孢西丁
0.8
头孢呋辛
1.3
头孢他啶
1.9
亚胺培南
β内酰胺类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头孢米诺
头孢替坦
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二代头孢菌素相仿,但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作用较头孢菌素强。头孢莱诺、头孢替坦的抗菌作用较前两者强,抗菌谱和三代头孢菌素相仿;②对大多数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稳定;③适用于链球菌属引起的各类感染,以及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厌氧菌等所致的盆腔感染;④也用于胃肠道、子宫切除或剖宫产等手术前预防用药
第二代
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酯
头孢丙烯
头孢呋辛
头孢替安
①对G+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G—杆菌亦有抗菌活性;②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MSSA、链球菌等G+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敏感株所致的呼吸道、尿路、皮肤及软组织、血流、骨关节和腹、盆腔感染。用于腹、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合用;③头孢呋辛也是常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④口服制剂用于上述感染的轻症病例
β—内酰胺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哌酮与舒巴坦
①含灭活β—内酰胺酶的成分,可增强相关抗菌药的活性及抗菌谱;②可用于MSSA、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林冰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脆弱拟杆菌、梭杆菌属等厌氧菌所致感染;③阿莫西林/克拉猥琐、氨苄西林/舒巴坦对粪肠球菌有良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氟氧头孢
①对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属、MSSA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有良好抗菌活性,适用于相关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腹、盆腔、尿路和血流感染,以及细菌性脑膜炎;②对铜绿假单细胞菌活性较弱,且对患者凝血系统影响较大
青霉烯类
法罗培南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简介
主要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疹、药物热 等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不良反应
⒈过敏反应(降解物或高分子聚合物造成)
药疹和血清病型反应(多但不严重)
现配现用
过敏性休克(少见而严重)
⒉ 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
在治疗螺旋体病或炭疽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全身不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简介
抗菌药物应用案例-合理?
1 肺炎 静脉 头孢他啶2g qd
2 金葡菌感染 静脉 头孢曲松2g qd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同特征
杀菌剂 对人体毒性低 t1/2短(除头孢曲松) 时间依赖性一日屡次给药 应用广,不良反应较少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同特征
多种亚类 抗菌谱不尽相同 代谢排泄途径不同 特殊人群进行调整
广谱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氟氯西林
青霉素G 青霉素V 苄星青霉素
耐酶 不耐酶不耐酶
青霉素G:
抗菌谱: 对链球菌属涉及A组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肺
炎链球菌等具高度抗菌活性,肺炎链球菌近年来 出现耐药株(PISP、PRSP) 临床适应证:
首选用药:溶链、肺链、脑膜炎球菌所致肺炎 、心内膜炎、脑膜炎,螺旋体所致旳梅毒、钩端 螺旋体
厥、昏迷 过敏性休克旳主要防治措施:
①详细问询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 ②注射前应做皮试,更换批号时应重做皮试; ③药物必须临时配制; ④不在无急救药物和急救设备旳条件下使用; ⑤使用前半小时加强观察;
青霉素皮试措施
皮试液旳制备: 青霉素类药物可用青霉素G作皮试,用0.9%氯化钠注射
液稀释为500IU/ml旳皮试液; 试验措施:
适、寒战、发烧、咽痛肌痛、心跳加紧等)。可能是螺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简介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简介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随着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大量普及,抗生素耐药形势也日趋严峻。
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依据分子结构中氨基酸序列差异可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位点的A、C、D类,还有以金属离子为活性位点的B(金属酶)类。
病原菌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
随着β-内酰胺酶的泛滥,一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应运而生。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β-内酰胺类药物,可与β-内酰胺酶发生牢固的结合而使酶失活,和其他抗生素联用可增强其抗菌活性,减少其用量。
在治疗微生物感染时,常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将对β-内酰胺酶及当前常用的抑制剂(克拉维酸钾、舒巴坦、他唑巴坦)的作用特点作简要介绍,以便于临床医生在应用这类药物时的选择β-内酰胺酶分类根据Bush2-Jacoby-Medeiros的分类法, β-内酰胺酶以底物谱和抑制剂不同分为4组,按各自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属于A、B、C、D 4 类(表1) 。
第1组是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分子类别属于C类,本组酶大部分由染色体介导,也可由质粒介导。
第 2 组β-内酰胺酶数目最多,可被克拉维酸抑制,多由质粒介导。
本组酶根据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肟类β-内酰胺抗生素,邻氯西林、羧苄西林和碳青霉烯类的水解活性分属2a 、2b 、2be 、2c 、2d 、2e 6 个亚组,最近发现的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TEM 型酶和染色体介导的A 类碳青霉烯酶分别属于2br 和2f个亚组,除2d的分子类别为D类,其余各亚组均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点与耐药机制
【不良反应】
1. 变态反应
发生率是各种抗生素中居首位 (3%~10%)
过敏性休克症状: 呼吸困难、循环衰竭、 中枢抑制
有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 应、过敏性休克等,这是其降解 产物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 6-APA(母核)高分子聚合物所 致。
防治: 1.询问家族史、过敏史 2.皮试>30min(100~500单位) 3.初次使用、用药间隔1天以上或换批号 必须做皮试 4.避免饥饿时注射 5.用药后观察30min 6.用肾上腺素抢救(皮下或肌注0.5~ 1mg),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和抗 组胺药。
效果。]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 点和耐药机制
-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b 血浆半衰期较短(比如青霉素G,T约0.5~1h) 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 每日分次给药(长效制剂除外)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 点和耐药机制
-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 ) 使该类抗生素结构中的β-内β-内酰胺环
Oamidase
S CH3
R
C
NH
CH CH C
BA
CH3
R1
O C N CH COOH
penicillinase
O
S
C NH BA
N O
R2
COO-
青霉素类:6-氨基青霉烷酸
头孢类:7-氨基头孢烷酸
β-内酰胺环是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 点和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 机制、特点和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作用机制、特 点和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药物简介
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 其它: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
青霉素的适应症
.链球菌感染: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 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肺炎、脑膜炎、 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
代表药物:阿Leabharlann 西林、氨苄西林、匹 氨西林、美坦西林、巴坎西林
、广谱青霉素的特点
• 抗菌谱广,对大多数致病的、球菌和杆菌都有 作用。
• 对绿脓杆菌无用。 • 耐酸但不耐酶,可口服。 • 对肠球菌的作用良好 • 易透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 • 胆汁、尿中浓度高。
• 阿莫西林耐酸性比氨苄西林强,口服等量药物, 血药浓度是氨苄西林的一倍。
磷霉素、万古霉素。) •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四环素、大环
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 • 抑制细菌合成(利福平。) • 抑制细菌合成(放线菌素。) • 损伤细菌细胞膜(两性霉素、粘菌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
β内酰胺类是一类结构中含有内酰 胺环的抗生素。 临床常用的包括: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内酰胺类
抗生素和抗菌药
• 抗生素() • 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
属)产生,能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代 谢产物。 • 抗菌药( ) • 对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 各种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咪 唑类、硝基咪唑类和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概述
• 作用机制: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类药物
半合成青霉素
耐酸青霉素类 耐酶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类 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 抗-菌青霉素类
β内酰胺类药物简介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外)
不动杆菌、沙雷菌属、肠杆菌属、脆 弱拟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绿脓 杆菌、肠球菌、支原体、衣原体
• 药动学特点:
• 头孢呋辛酯脂溶性强,口服吸收良好,餐 后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于空腹服用,牛奶可 促进其吸收。
• 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在酯酶作用下迅速 水解为头孢呋辛而发挥作用。
二代头孢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其中头孢呋辛 和头孢孟多可透过血脑屏障。
原因分析
• 抗生素的滥用,使大部分细菌都有青霉素 耐药性,临床应用抗生素效果大不如从前
• 病人都希望病情快点好转,认为越是新的、 贵的抗生素疗效越好。
• 青霉素很便宜,没什么利润,在以药养医 的背景下,它给医院及医生带不来经济利润, 无法服务于养医的经营方向。
• 青霉素容易过敏
给青霉素活路,就是给我们生路
抗菌作用机制
()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菌的青 霉素结合蛋白 ()→→细胞 壁的粘肽合成受阻→→细菌细 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 (细)菌触发体自内溶酶→活→性,细使菌细菌肿溶胀解 、破裂
、死亡
抗菌谱
(一)青霉素
主要作用于菌和球菌,此外对螺旋体、放线菌 也有很强的作用。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不产酶的金葡菌等。
一、青霉素类
基本结构是由 母核氨基青 霉烷酸() 和侧链组成。 是由一个饱 和的噻唑环 ()和 内 酰胺环()
药理学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性状
-侧链为苄基。
-有机酸,常用其钾盐或钠盐。
-干燥粉末性质稳定;水溶液不 稳定,临用前配制。
-剂量用U表示。青霉素G钠 1667U=1mg;青霉素G钾 1595U=1mg
编辑ppt
12
抗菌作用:繁殖期杀菌剂
-G+球菌:溶链、肺球、草链、葡球等
-G+杆菌:白喉、炭疽、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 乳酸杆菌等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螺旋体、放线菌 -对真菌、原虫、立克次体、病毒无作用
金葡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极易 产生耐药性。
抗菌作用特点 -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 -对G+作用强 -对人和动物细胞毒性小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编辑ppt
1
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编辑ppt
2
编辑ppt
3
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菌 体失去渗透屏障→膨胀裂解;
3.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4.大剂量iv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症或高钠血症。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预防措施
-详细询问过敏史; -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皮试:初次用、用药间隔3d以上或换批号; -现用现配; -避免饥饿时注射; -用药期间应做好急救准备(肾上腺素、氢化可的
松); -用药后观察30min,无反应方可离去。
编辑ppt
19
耐酶青霉素类
甲氧西林(新青霉素I):耐酶,不耐酸,注射给药, 用于耐药菌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晓春
抗生素和抗菌药
• 抗生素(antibiotics)
– 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 产生,能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
– 对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各种抗 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咪唑类、硝基 咪唑类和喹诺酮类等)
青霉素的背景
• 1953年,我国第一批青霉素的诞生揭开了 我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到2001年,我国青 霉素的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的60%的市场份 额,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国 家。
一、青霉素类
基本结构是由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侧链组成。 6-APA是由一个饱和 的噻唑环(A)和内酰胺环(B)组成。 母核中的-内酰胺环 是关键结构,此环裂 解则失去抗菌活性。
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 • 其它: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放线
菌
青霉素的适应症
1.链球菌感染: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 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肺炎、脑膜炎、 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
2.螺旋体引起的感染:钩端螺旋体病、梅 毒、回归热等。
3.G+杆菌引起的感染:如破伤风、白喉、 炭疽病,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
(二)半合成青霉素
• 将青霉素G的主核6-APA分离出来,用化学
方法加上不同侧链,获得一系列半合成青霉素 • 分别具有耐酸、耐酶、广谱等优点,从而扩
大了青霉素的应用范围 • 但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
者禁用
1. 耐酸青霉素类:
药物:青霉素V、 非萘西林等。
特点:耐酸,可口服。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抗菌 活性较青霉素G弱。
(2)触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一)青霉素G
抗菌谱
主要作用于G+菌和G-球菌,此外对螺旋体、放线菌也有 很强的作用。
• 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不 产酶的金葡菌等。
• G+杆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 •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 G+厌氧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难辨梭菌、
• 也可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
染。
总结
• 抗菌活性为: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苯 唑西林。
• 耐酸、耐青霉素酶,一般只用于产青霉素酶的 葡萄球菌的感染。
• 食物影响吸收,宜空腹口服。
•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的感染。
3、广谱青霉素
代表药物: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匹 氨西林、美坦西林、巴坎西林
• 3.本品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呈配 伍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
• 4.青霉素静脉输液中加入林可霉素、四环 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 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 生素C族等后将出现浑浊。
• 5.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导 致两者抗菌活性降低,因此不能置同一容器 内给药。
抗生素概述
• 作用机制: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磷霉素、 万古霉素。)
•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氨 基糖苷类、氯霉素类。)
• 抑制细菌DNA合成(利福平。) • 抑制细菌RNA合成(放线菌素。) • 损伤细菌细胞膜(两性霉素B、粘菌素、氨基糖
苷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β-内酰胺类是一类结构中含有-内酰胺环的抗 生素。
临床常用的包括: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类药物
半合成青霉素
耐酸青霉素类 耐酶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类 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 抗G-菌青霉素类
作用机理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酶(又叫青 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 胞壁粘肽的合成。
抗菌特点
• 抗菌谱窄 • 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强。 • 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和各种链球菌的作
用比青霉素弱(相差10倍以上)。 • 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不产青霉素
酶的金葡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常见 的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外)有一定抗菌作 用。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类感染。
青霉素理化性质
酸性
一般的羧酸 Pka 4-6
PG
Pka 2.7
RCONH
6
5
HH
7
O
N1
4
S CH3 3 CH3
2 COOH H
2S, 5R, 6R
临床用其钠盐、钾盐或普鲁卡因盐,增强水溶性。 粉针剂,有效期2年 临床用粉针剂,现用现配,不宜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
抗菌作用机制
(1)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细胞壁的粘肽合成受阻→→细菌 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 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天然青霉素的特点
• 低毒价廉,象极为普遍。 • 抗菌谱窄,对大多数G-杆菌无效。
【药物相互作用】
• 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可 干扰本品的活性,故本品不宜与这些药物 合用。
• 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 和磺胺药减少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 本品的血清半衰期。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 的抗凝作用。
约60%在十二指肠吸收,约50%在肝代谢,主要 经肾排出,其中原型药占20~35%。
用途:G+球菌引起的轻度感染及风湿热的预防。
2.耐酶青霉素类:
药物: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及双 氯西林等异噁唑青霉素。
特点:耐β-内酰胺酶、耐酸、可口服。 用途: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需长期用 药的感染。
苯唑西林
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保持气道 通畅、吸氧、使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
• 青霉素脑病: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导致的抽 搐、肌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多见于婴 儿、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
•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时症状反而 加重的现象。
预防措施
1.询问过敏史; 2.皮试 3.注射后观察30 min; 4.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材。
3、广谱青霉素的特点
• 抗菌谱广,对大多数致病的G+、G-球菌和杆菌 都有作用。
• 对绿脓杆菌无用。 • 耐酸但不耐酶,可口服。 • 对肠球菌的作用良好 • 易透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 • 胆汁、尿中浓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