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二
语文必修二古诗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必修二古诗文知识点梳理(一.重要文学知识梳理一>、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七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都是歌曲的歌词。
《风》、《雅》、《颂》三部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三十一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
共七十四篇.《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从风格上说,《大雅》雍容典雅,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主要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叙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2.《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氓》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3.《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知识细梳理《诗经》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2)匪.来贸丝()(3)于.嗟女兮()(4)犹可说.也()(5)隰则有泮.()(6)彼尔.维何()(7)狁孔棘.()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__ (5)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6)狁孔.棘今义:孔穴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2)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3)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一、(1)“蚩”通“嗤”;(2)“匪”通“非”;(3)“于”通“吁”;(4)“说”通“脱”;(5)“泮”通“畔”;(6)“尔”通“”;(7)“棘”通“急”。
二、(1)民;(2)眼泪;(3)快乐;(4)多,约数;(5)句尾语气词;(6)甚,很。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赤壁赋》(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9、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10、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11、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一、重点字词1.非我愆.期(拖延)2.将.子无怒(愿,请。
)3.体无咎.言(灾祸)4.以我贿.迁(财物)5.无与士耽.(沉溺)6.自我徂.尔(往)7.女也不爽.(过错)8.士也罔极.(标准)9.靡.室老矣(无,没有。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
遂:顺心、满足。
)11.总角之宴.(快乐)12.言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
)13.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15.不遑启居....(不遑:无暇。
启:跪。
居:坐。
)16.靡使归聘.(问)17.忧心孔疚..(孔:很。
疚:痛苦。
)18.四牡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19.四牡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子)20.小人所腓.(遮蔽)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22.行道迟迟..(缓慢)二、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
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
今义: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
今义:品德高尚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
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四、一词多义1.言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2.以秋以为期。
(介词,把)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3.作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天下之难必作于易。
(动词,开始)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诗经》二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知识梳理】1.基础盘点(1) 通假字: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非”)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畔”)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通“急”)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暮”)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通“彰”)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通“措”)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通“郁悒”)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通“圆”)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通“罹”,遭受) 终老不复取(通“娶”)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箱帘六七十(“帘”通“奁”,盛物之器)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府吏见丁宁(“叮咛”,嘱咐)虽与府吏要(通“邀”)摧藏马悲哀(同“脏”,脏腑)(2) 古今异义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形容色彩繁杂)便可白公姥(告诉/常指一种颜色)共事二三年(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怜悯)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不受拘束)槌床便大怒(坐具/睡觉的地方)以此下心意(忍耐受委屈/下定主意)本自无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自可断来信(使者,指媒人/书信)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置/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蹑履相逢迎 (迎接/常指奉承、拍马)汝是大家子(大户人家/我们)奄奄黄昏后(暗沉沉的;形容气息微弱)叶叶相交通(交错相通/为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3)词义: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恨。
(“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再拜还入户(第二次/下一次) 民心:人心。
(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溘:突然。
(“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
(“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教材古诗文的知识梳理必修2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二《氓》《孔雀东南飞》《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一、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2.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3.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4.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顿丘1.至于..古义: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食贫3.三岁..古义:多年。
今义:指年龄。
三、一词多义1.将⎩⎪⎪⎨⎪⎪⎧ ①将.子无怒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③呼儿将.出换美酒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⑤项燕为楚将.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愿,请扶持,扶助拿,取率领将领将要2.靡⎩⎪⎨⎪⎧ ①靡.室劳矣②故天子诸侯无靡.废之用③望其旗靡.没有奢侈,浪费倒下3.载⎩⎪⎪⎨⎪⎪⎧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③怨声载.道④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朕在位七十载.⑥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动词词头,无实义乘坐,乘车满,充满负荷,承受年记载4.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言.既遂矣④言.笑晏晏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⑥凡六百十一六言.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⑧静言.思之说,说话预兆助词,没意义说,说话告诉字言论,著作助词,无意义四、重要实词1.抱布贸.丝交换,买或卖2.来即.我谋就3.匪我愆.期拖延4.体无咎.言灾祸5.以我贿.迁财物6.无与士耽.沉溺7.女也不爽.过错8.总角之宴.快乐快乐的样子9.言笑晏晏..诚恳的样子10.信誓旦旦..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2.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3.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数词作动词,不专心,有二心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判断句)译文:他不是来换丝,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教材基础梳理必修2-2 古诗文
29.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30.齐彭殇为妄作( . 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类型并加以翻译 1.固一世之雄也。(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必修二
古诗文(2、3单元)
《 〈诗经〉两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诗三首》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1.匪来贸丝 2.于嗟鸠兮 3.犹可说也 4.隰则有泮 5.岁亦莫止 6.彼尔维何 7.犭严狁孔棘 8.偭规矩而改错 9.忳郁邑余侘傺兮 10.何方圜之能周兮 (“____”通“____”,________) (“____”通“____”) (“____”通“____”) (“____”通“____”,________) (“____”通“____”) (“____”通“____”,________) (“____”通“____”) (“____”通“____”,________) (“____”通“____”,________) (“____”通“____”)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吾知其亦已兮。(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今安在哉?( )
)________ )________
20.入之甚寒,问其深„„(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 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 (流亡, 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化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 缪通缭,萦绕三、古今异义:1、望:古——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今——希望、渴望2、如:古——往,去今——如同、像3、是:古——代词,这今——判断词4、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容貌漂亮的女子5、斗牛:古——星宿名今——一种体育活动或游戏四、一词多义:1、而:①表转折例:虽一毫而莫取②表承接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③表修饰例:客喜而笑2、下:①名词,下面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动词,攻占例:下江陵3、方:①名词,地方例:望美人兮天一方②副词,正当例:方其破荆州4、然:①仿声词词尾,……的样子例:其声呜呜然②代词,这样例:何为其然也5、乎:①介词,相当“于” 例:郁乎苍苍②语气助词例:困于周郎者乎6、之:①助词“的” 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②代词,大自然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③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不知东方之既白7、如:①介词,像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动词,往例:纵一苇之所如8、望:①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例:七月既望②动词,眺望,远望例:望美人兮天一方五、词类活用:1、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2、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歌3、桂棹兮兰桨:桂、兰——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5、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7、下江陵:下——名作动,占领、攻下8、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基础知识归纳1《诗经》两首文学常识《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首。
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大乐歌。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及赋(铺陈)、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三种表现手法。
字音字节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尔卜尔筮(shì)——以我贿(huì)迁言笑晏晏(yàn)——不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为裳(cháng)——其黄而陨(yǔn)士贰(èr)其行——咥(xì)其笑矣淇则有岸(qí)——隰(xí)则有泮(pàn)于(xū)嗟(jiē)鸠(jiū)兮——反是不思实词1解释下列加线实词1.氓之蚩蚩(蚩蚩:忠厚的样子)2.匪我愆期(愆:拖延)3.将子无怒(将:愿,请)4.乘彼垝垣(垝:毁坏,倒塌;垣:矮墙)5.体无咎言(咎:灾祸)6.无与士耽(耽:沉溺)7.女也不爽(爽:过错)8.靡室劳矣(靡:无,没有)2词类活用1.雨雪霏霏(雨,名作动,下)3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2.犹可说也(说,通“脱”)3.于嗟鸠兮(于,通“吁”)4.岁亦莫止(莫,通“暮”)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基础知识归纳2《离骚》文学常识《离骚》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字音字形姱(kuā) 謇(jiǎn) 茝(chǎi)诼(zhuó) 偭(miǎn)忳(tún)郁邑(yì) 侘(chà)傺(chì)溘(kè)鸷(zhì) 圜(yuán)皋(gāo)实词1解释下列加线实词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必修二文言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诗文知识总结《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古义:今义: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今义:3.不遑启.居.古义:今义: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②相当于“而”。
2.以:①秋以为期。
②以望复关。
3.作:①薇亦作止。
②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曰归曰归。
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③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④左右皆靡。
6.思: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已行,弗不思也。
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①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一别如雨。
③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水能自雨田。
⑤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词语1.掩涕2.谇:3.替:4.虽:5.众女:6.蛾眉:7.遥诼:8.偭:9.度:10.溘:11.异道:12.尤:13.伏:14.相道15.及:16.止息:17.初服:18.岌岌:19.游目:20.缤纷:21.未变:二、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5.芳菲菲其弥章6.延伫乎吾将反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长余佩之陆离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②谣诼谓余以善淫3.以为:①制芰荷以为衣兮②余独好修以为常4.修: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②退将复修吾初服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5.虽: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四、词类活用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2.谣诼谓余以善淫.3.鸷鸟之不群.兮4.伏清白以死.直兮5.屈.心而抑.志兮6.步.余马于兰皋兮7.高.余冠之岌岌兮8.长.余佩之陆离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①古义:②今义:2.工巧:①古义:②今义:3.改错:①古义:②今义:4.穷困:①古义:②今义:5.流亡:①古义:②今义:六、特殊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2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2三、一词多义1.将⎩⎪⎪⎪⎨⎪⎪⎪⎧①将.子无怒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③呼儿将.出换美酒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⑤项燕为楚将.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愿,请)(扶持,扶助)(拿,取)(率领)(将领)(将要)2.靡⎩⎪⎨⎪⎧①靡.室劳矣②故天子诸侯无靡.废之用③望其旗靡.(没有)(奢侈,浪费)(倒下)3.载⎩⎪⎪⎪⎨⎪⎪⎪⎧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③怨声载.道④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朕在位七十载.⑥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动词词头,无实义)(乘坐,乘车)(满,充满)(负荷,承受)(年)(记载)4.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言.既遂矣④言.笑晏晏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⑥凡六百十一六言.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⑧静言.思之(说,说话)(预兆)(助词,没意义)(说,说话)(告诉)(字)(言论,著作)(助词,无意义)四、重要实词1.抱布贸.丝 交换,买或卖2.来即.我谋就3.匪我愆.期拖延4.体无咎.言灾祸5.以我贿.迁财物6.无与士耽.沉溺7.女也不爽.过错8.总角之宴.快乐9.言笑晏晏..快乐的样子10.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2.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3.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数词作动词,不专心,有二心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判断句)译文:他不是来换丝,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2.秋以为期。
(宾语前置句)译文:把秋天作为婚期。
七、名句填空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必修二必背古诗文
必修二必背古诗文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文有如下:1、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2、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3、登高(背诵全文)——杜甫《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4、琵琶行(背诵全文)——白居易《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5、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2
范文范例参考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二 《氓》《孔雀东南飞》《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一、通假字1.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犹可说也 “说”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 古义: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指年龄。
三、一词多义1.将⎩⎪⎨⎪⎧ ①将.子无怒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③呼儿将.出换美酒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⑤项燕为楚将.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愿,请扶持,扶助拿,取率领将领将要范文范例参考2.靡⎩⎨⎧ ①靡.室劳矣②故天子诸侯无靡.废之用③望其旗靡.没有奢侈,浪费倒下3.载⎩⎪⎨⎪⎧ 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③怨声载.道④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朕在位七十载.⑥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动词词头,无实义乘坐,乘车满,充满负荷,承受年记载4.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言.既遂矣④言.笑晏晏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⑥凡六百十一六言.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⑧静言.思之说,说话预兆助词,没意义说,说话告诉字言论,著作助词,无意义四、重要实词1.抱布贸.丝 交换,买或卖 2.来即.我谋 就 3.匪我愆.期 拖延 4.体无咎.言 灾祸 5.以我贿.迁 财物 6.无与士耽. 沉溺 7.女也不爽. 过错 8.总角之宴. 快乐 9.言笑晏晏..快乐的样子10.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2.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3.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数词作动词,不专心,有二心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知识点一、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二、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①浪费。
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
如:左右皆靡。
8.烈:①火势猛。
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听妇前致.词 表达,表述
⑥专心致.志 集中
⑦衡善机巧,尤致 .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用
2.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 高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③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修理,修补
④严大国之威似修 .敬也 整饰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⑥修.守战之 整治
3.一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看作一样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 .也 一样,相同
3
2.妾不堪驱.使. 古义:使唤。
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3.共.事.二三年 古义:在一起过日子。
今义:在一起工作。
4.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5.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①值得怜悯;②怜悯;③
(数量少或质量坏到 )不值一提。
6.勿复重纷.纭. 古义:麻烦。 今义:多而杂乱。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
305 篇。先秦称其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风”有
15 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
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1.徒.留无所施 2.堂上启.阿母
告诉
白白地
3.何乃太区.区. 愚拙 4.便言多令.才 美好 5.阿母谢.媒人 婉言谢绝 6.否泰.如天地 好运气 7.渠.会永无缘 他
8.逆.以煎我怀 料想 9.于今无会因. 机会 10.幸.可广问讯 希望
11.赍.钱三百万 12.多谢.后世人
赠送 告诉
13.昼夜勤作.息. 偏义复词,劳作
2.秋以.为.期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指年龄。 三、一词多义
1.将
①将.子无怒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③呼儿将.出换美酒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 .兵 ⑤项燕为楚将. ⑥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
愿,请 扶持,扶助 拿,取 率领 将领 将要
①靡.室劳矣 2.靡 ②故天子诸侯无靡 .废之用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判断句 ) 译文:他不是来换丝,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2.秋以为期。 (宾语前置句 ) 译文:把秋天作为婚期。 七、名句填空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八、课内文化常识
(含贬义 )。
1.相
①儿已薄禄相.
相貌
②使子婴为相. 丞相
③吉人自有天相. 辅佐
④悔相.道之不察兮 观察
⑤叶叶相.交通 相互
⑥好自相.扶将 偏指一方,她
⑦还必相.迎取 偏指一方,你
⑧誓天不相.负 偏指一方,你
⑨及时相.遣归 偏指一方,我
⑩会不相.从许 偏指一方,你
? 登即相.许和 偏指一方,她
? 不得便相.许 偏指一方,你
③望其旗靡.
没有 奢侈,浪费 倒下
1
3.载
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②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 .不?” ③怨声载.道 ④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⑤朕在位七十载. ⑥子婴仁俭,百姓皆载 .其言
动词词头,无实义 乘坐,乘车 满,充满 负荷,承受 年 记载
4.言
①载笑载言. ②体无咎言. ③言.既遂矣 ④言.笑晏晏 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⑥凡六百十一六言 . 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⑧静言.思之
③六王毕,四海一 . 统一
④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⑤用心一.也 专一
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一座
⑦庭中通南北为一 . 一体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4.引 ②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 .喻失义
导引 援引
10
①列坐其次. 5.次 ②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 编次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旁丛祠中
6.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 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7.青庐: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此风俗。北方一带,拜堂 有在“青庐”中举行的。 一般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 露天设一帐幕, 新郎从特备的毡
席上踏入青庐。
8.鸡鸣、黄昏、人定: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二 《氓》《孔雀东南飞》 《兰亭集序》 《赤壁赋》《游褒
禅山记》
氓
一、通假字
1.匪来贸丝 2.于嗟鸠兮
“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叹词
3.犹可说也 “说”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 古义: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兰亭集序
一、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 今义:①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4.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5.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作,写
①何.意致不厚 ②何.言复来还 什么 7.何 ③隐隐何.甸甸 何等 ④作计何.不量 多么 ⑤大王来何.操 什么
哪里
6
8.且
①吾今且.报府
将要
②且.暂还家去 暂且
③臣死且.不避 尚且
④四体康且.直 表并列,又
⑤磐石方且.厚 表并列,又
⑥年且.九十 将近
⑦且.壮士不死即已 表递进,而且
四、重要实词
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2.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代指少年时代。 孔雀东南飞
一、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3.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坚韧 4.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嘱咐 5.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二、古今异义 1.守.节.情不移 古义:忠于职守,遵守法度。 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2.见
①相见.常日稀 ②君既若见.录
见面 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
己怎么样
③渐见.愁煎迫 表被动 ④夜缒而出,见 .秦伯 拜见 ⑤图穷而匕首见 . 通“现”,出现 ⑥见.燕使者咸阳官 接见
5
3.故
①大人故.嫌迟 ②故.遣来贵门 ③知是故.人来 ④故.作不良计
特意 旧,老 故意
仍旧
4.会
①会.不相从许
必定
(曹
操、曹丕、曹植 ) 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建安是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曹、刘、孙三
足鼎立时的著名战役都发生于这一时期,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
4.床:在古代也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5.初七: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星帮助她们
8
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7.本自无教.训. 古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感君区.区.怀 古义:真情挚意。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9.自可断来.信. 古义:媒人。
今义:寄来的书信。
10.承籍有宦.官. 古义:官宦,做官的人。
今义:太监。
11.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夙.兴夜.寐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2.三岁食贫. 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3.其黄.而陨 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4.女也不爽,士贰 .其行 数词作动词,不专心,有二心
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2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
(y ú)中、日中、日昳 (di é)、晡 (bū)时、日入、
黄昏、人定。
9.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10.秦罗敷:古代美女的通名。“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11.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12.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在迷信中指所谓阴间。
12.便.利.此月内 古义:吉利。
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
13.明.日.来迎汝 古义:第二天。
4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14.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15.生.人.作死别 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的人。 16.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6.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
9
7.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三、一词多义
1.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
情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 到达
③女行无偏斜,何意致 .不厚 招致,招来
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说,说话 预兆 助词,没意义 说,说话 告诉 字 言论,著作 助词,无意义
四、重要实词
1.抱布贸.丝 2.来即.我谋 3.匪我愆.期 4.体无咎.言 5.以我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