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小学科学第14课教案:土壤中的小动物【前言】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小学生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探索它们的特征、作用以及它们与土壤的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学生将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类和功能,并培养他们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2. 理解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如土壤通风、养分循环等;3. 培养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4.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与描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特征及作用;2. 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讨论;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放大镜观察到的土壤样品,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猜想。
2. 让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对土壤的学习,引导他们思考土壤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Step 2: 小组观察与记录(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组的桌子上放置一些装有土壤样品的小容器。
2. 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品,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小动物的外部特征和数量。
3. 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担任小组发言人,他们将向全班展示并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并进行讨论。
Step 3: 共享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的观察结果,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幻灯片,介绍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特征和作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例如促进土壤通风、分解有机物、改善土壤质地等。
Step 4: 拓展与应用(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种类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2. 每个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选定小动物的更多特征、习性以及与土壤的关系。
3. 各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报告,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发现,包括图片、文字描述和简单的演示。
13.1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科版)
(1)设计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引导学生树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5.评价与反馈:
(1)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2)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土壤里的小动物”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中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关爱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分类、总结。
(3)理解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掌握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1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中常见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观察土壤中小动物,提高观察、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
3.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采集、观察、记录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数据,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及特点;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及技巧;3.培养探究和观察的能力;4.进一步加深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熟悉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探究和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 学生合作探究;2.制作教具,使用动态图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土壤中的生态环境;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内容,为引入今天的听,观察小动物的课堂探究内容做好铺垫。
提问:1.之前学过的土壤成分有哪些?2.在生态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相互作用的现象?3.什么是生物链,生态环境中存在哪些生物链?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理解文中关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特点方面的内容。
教师适时介绍图片或图表,为学生加深印象。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问题和疑惑,分享并交流答案,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讨论题目:1.土壤中存在哪些小动物?2.这些小动物在土壤中有什么功能和用途?3.如何观察这些小动物?4. 观察实验(40分钟)在教具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记录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流程:1.每个小组将制作好的“观察盘”进行现场展示,并对实验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2.每组通过观察方法记录所发现的小动物,分别绘制其外貌和生活习性画板(学生自己制作);3.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和瓶颈之处进行探讨。
5.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知识点。
并在课堂带领学生总结小动物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
五、作业1.小组合作制作小动物画板,对学生家庭中的花园或者公园进行小动物的观察和记录,并发表小动物的观察笔记。
2.家庭作业:小组成员对实验现场拍摄照片,每个学生至少拍摄一张并输出到班级微信群中,由全体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惯。
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大胆观察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土壤中的小动物。
2.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惯。
2.教学难点: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卡片、放大镜、扫描仪等。
2.学生准备:小手镜、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预习(5分钟)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花园、阳台或院子中的小动物,并给他们拍照。
回到学校后,让学生讲述他们观察到的小动物,呈现图片。
2. 导入(5分钟)1.通过导师讲述、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惯。
2.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的特征:外形、颜色、大小、足数、眼睛等。
3. 操作(30分钟)1.观察小动物:将小动物放在小手镜下,观察小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惯,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2.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卡片上,并在黑板上制作图表。
3.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内容。
4. 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分享,梳理所有观察到的小动物特征和习惯,并回顾本次学习内容和过程。
5. 作业(5分钟)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土壤中的小动物图片和资料。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惯?2.学生能否记录观察结果和制作图表?3.学生能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内容?4.教学效果评价。
七、扩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动物的模型或图片并介绍。
2.让学生继续观察自家附近的其他小动物,并发现和收集资料。
3.开展小动物识别游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土壤里的小动物(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是生物的重要生活环境之一,土壤里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第一部分,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土壤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里的小动物比起微生物来是比较容易获取和观察的,因此安排在前,体现了由熟悉到不熟悉、由容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土壤里几种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土壤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而且深切认识土壤生物对生物圈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深切领悟土壤里的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学习了前三章(地面上、水域和空中)环境中的生物类群后,通过比较和识别,认识学生平时不易见到的,但与人类关系又是潜在的,安排了“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这一内容。
其中“小动物分类检索表”的呈现又为后一章“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的学习作了铺垫性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调查、观察土壤里的动物(2)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调查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教学难点:找出土壤里的小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好“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这一工具,查找资料,并与同学交流和讨论。
一、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学生,对于土壤里的动物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而且学生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对不同动物的一些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多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观察基础。
二、教法与学法:通过前几章不同种类动物的学习,对于简单的动物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类别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本节内容中涉及的图片视频资料,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描述、思考和讨论。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通过老师谈话法,讲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策略:1、通过有关蚯蚓的谜语引入,激起兴趣,引到主题。
《土壤中的小动物作业设计方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特征。
3.培养学生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2.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3.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教室讲授:介绍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2.实地调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地区采集土壤样本,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兴趣。
2.讲授:介绍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在土壤中的重要性。
3.实地调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地区采集土壤样本,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撰写小结。
5.展示效果: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效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七、作业要求1.完成小组讨论的小结,包括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收集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或资料,撰写小结。
3.设计一个海报或展板,展示土壤中的小动物及其作用。
八、评判方式1.小组讨论效果的书面表达。
2.海报或展板的设计与制作。
3.实地调查的观察记录。
九、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土壤珍爱宣传活动。
2.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土壤生态系统的讲座。
3.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活动,提高学生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置信学生们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培养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小学科学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标题】小学科学教案:探索土壤中的小动物世界【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小动物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案、土壤、小动物、观察、实验、生态系统、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
2. 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彩色海报或图片展示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
2. 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 透明塑料袋、容器、小铲子等实验工具。
4. 土壤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先给学生呈现彩色海报或图片展示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
2. 提问:你们经常看到哪些小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在我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二、探究小动物(15分钟)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草地、花坛等地方,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记录这些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和数量。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在不同的土壤样本中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种类和数量。
3. 组内讨论:每个小组在观察结束后,成员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对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比较。
三、小动物的作用(20分钟)1. 师生互动: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并概括出一些关键词,如肥料、空气通气、土壤松软等。
2. 组内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写下他们认为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
3. 组间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分享,通过小组间的分享和讨论,加深对小动物作用的理解。
四、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小动物对土壤的影响。
2. 实验内容:a. 实验1:选择两个相同的植物种子,一个种在含有小动物的土壤中,另一个则种在不含小动物的土壤中,观察两者生长情况的不同。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
有哪些小动物,根据调查,不同
环境的土壤里,动物的种类和数
量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调查活动的
讨论与交流调查活动的经验和教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训。
交流与反思 指导学生将观察完毕的小动物
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观察完毕的小放回土壤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
动物放回土壤。
二、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2、教学难点: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中的“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学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课件。
学生:4-5人分为一个调查小组。
实验材料: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盘、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的生命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述:在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
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生
物,它们也是生物大家庭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成员。课件展示91页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引 入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示,并设结构特点,初步认识土壤里常见的动
疑:你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能否物种类。
向大家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的生活
习性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畅所
欲言。
组织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参
考91页方法指导,分组完成调查
活动。
提出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
1、全班的调查场所的选择不要单认真听取并记录调查活动的注意一,要多样化,以利于正确认识事项,完成以下调查内容: 土壤小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1、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的关系。 组,从路边、草地、树林、花坛等场2、对于捕捉到的行动迅速、难以所中任意选择一个地方。 观察的小动物,要设法限制其活2、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动范围和逃逸速度,如:容器加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盖玻璃板、将其放入水中等。 的小动物,放入瓶内,并加以辨认。3、如捕捉到蚯蚓,则连同土壤一每种动物收集3-4只。用塑料袋装取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土壤中有许多小动物,如蚯蚓、蜈蚣、蚂蚁等;2.了解这些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和生活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对土壤的重要性;3.掌握采集土壤样本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小动物在土壤中的活动轨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细节,观察认真;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科学工具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结论。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养生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了解小动物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主动思考,探究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介绍土壤和小动物的定义和作用。
2.小动物观察实验:组织学生实地观察采集土壤样品,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土壤中的小动物,记录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
3.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小动物对土壤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认识到它们对土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轨迹,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设备,如显微镜、掌握采样技巧。
2.注重细节,学生观察过程中需专注、细心。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品,让学生亲身参与地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判断、总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沟通交流,合作完成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影片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土壤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定义和作用:介绍土壤和小动物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中小动物的重要性。
土壤中的动物讲解教案
土壤中的动物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土壤中的动物种类及其作用;(2)掌握土壤中动物的分类方法;(3)了解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土壤中的动物;(2)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意识;(2)激发学生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土壤中的动物种类及其作用;(2)土壤中动物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
(1)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2)如何保护土壤中的动物。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土壤中的动物,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土壤中的动物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20分钟)。
(1)介绍土壤中的动物种类及其作用;(2)讲解土壤中动物的分类方法。
3. 实验探究(3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2)观察土壤样品中的动物,记录种类和数量;(3)分析土壤中动物的作用和意义。
4. 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土壤中动物对土壤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土壤中的动物。
5. 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土壤中的动物,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6. 总结(10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强调土壤中的动物对土壤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土壤保护。
四、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土壤中动物的资料;(2)撰写关于土壤中动物的作用和意义的小论文;(3)观察家附近的土壤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
五、板书设计。
土壤中的动物。
1. 种类及作用。
2. 分类方法。
3. 保护意义。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土壤中的动物种类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热爱。
大班科学教案土壤里的小动物
大班科学教案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土壤里的小动物【引言】大班儿童对于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好奇心。
他们喜欢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一切。
“土壤里的小动物”这个教案将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土壤中的微小生物,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怀。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将能够:1. 认识土壤是由各种无眼睛的小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
2. 学习如何观察和发现土壤中的小动物。
3. 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透明塑料容器2. 土壤样本3. 放大镜4. 放大镜刻度尺5. 塑料勺子6. 平板显示屏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5分钟)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始一些启发性问题,例如:“你知道土壤是什么吗?”“你认为在土壤里有些什么东西?”让孩子们积极回答,引导他们思考土壤的组成。
二、展示土壤样本(10分钟)让孩子们观察一些土壤样本,并感受土壤的质地和颜色。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微小生物。
三、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15分钟)1. 准备透明塑料容器,将一些土壤放入容器中。
2. 将塑料勺子慢慢挖进土壤中,呈现给孩子们观察。
3. 引导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记录他们看到的一些特点。
4. 教师可以用放大镜刻度尺帮助孩子们测量小动物的大小。
四、讨论发现(15分钟)孩子们观察完土壤中的小动物后,可以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以下问题:1. 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外观是什么样的?2. 这些小动物的大小有多少?有哪些颜色?3. 你认为它们是属于哪类动物?五、小动物的作用(10分钟)引导孩子们思考土壤中的小动物有什么作用。
教师可以提问:1. 小动物对土壤有什么影响?2. 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3. 它们对于土壤环境的维护有什么贡献?六、创作小动物插画(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纸张、彩色铅笔和水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土壤中的小动物。
小学科学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土壤中的小动物引言:土壤是我们生活的地球的表层,其中寄居着各种生物。
学习土壤中的小动物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和作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土壤的生态系统,并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本节课将介绍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类、特征以及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种类和特征;2. 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土壤中的小动物;2. 示范用具:显微镜、玻璃塞培养皿、铲子等;3. 实际样品:土壤样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土壤样本,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询问学生他们在平时接触过土壤中的小动物吗?他们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吗?2. 理论讲解(3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图片的展示,介绍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如蚯蚓、蚂蚁、蠕虫等。
简要介绍每个小动物的特征和作用,如蚯蚓能够促进土壤通气和排水,增加有机质含量;蚂蚁能够帮助分解有机物质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兴趣。
3. 实验探究(4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和实验探究。
教师将土壤样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
同时,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玻璃塞培养皿和铲子收集和培养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观、移动方式和数量,并让学生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小动物的细节。
4. 总结与讨论(15分钟)学生归纳总结所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种类和特征,并讨论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有什么作用?”、“你们所观察到的小动物有哪些特征?”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活动(15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拓展延伸活动。
青岛版《科学》六制一年级下册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制一年级下册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设计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土壤与动植物》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课在学生探究了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土壤中小动生活着很多小动物,知道土壤是小动物的家。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活动的指向:教科书用图片的形式提示了本课探究需要准备的材料:放大镜、昆虫盒、防护手套,为学生课堂探究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提供了材料上的保证。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教科书展示了一幅土壤剖面图,土壤里面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旨在激发学生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兴趣,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土壤中有很多小动物,并初步感知土壤与动物的关系。
卡通语言“我还知道……”,目的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让学生以交流的形式谈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并在交流中启发与补充,实现成果共享。
同时开阔学生的感知领域,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中生活着许多生物,土壤是小动物的家。
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为后面观察并描述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做好铺垫。
活动二:找一找,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教科书上呈现了两个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校园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土壤是小动物的家。
活动三:说一说土壤中一种小动物的样子。
描述观察到的土壤中的小动物。
目的是通过介绍土壤中生活着的小动物,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应关心珍爱小动物;激发学生研究常见动物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
教科书安排学生课后到不同的地方去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
这项活动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开展长期观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让学生了解土壤中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了解小动物在土壤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学会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2.学习认识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3.探究小动物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小动物生活在土壤中的情况2.如何将小动物的生态环境保护来融入教学中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了解现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土壤中的小动物出现的原因2.比较法:采用图解法让学生通过对比生态平衡与受到污染生态之间的差异,理解小动物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3.问答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小动物生存相关知识教学内容课堂一1.为什么有土壤中的小动物辣椒并不直接吃土壤,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分解生物质的过程中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2.土壤中的小动物有哪些养蚯蚓及其他小生物3.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分解生物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质量4.学习如何培育蚯蚓5.总结: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课堂二1.生态平衡和受到污染生态的比较与对比对比小动物在土壤中在生态平衡与受到污染生态中的巨大差异2.小动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保护小动物在土壤中的生存蚯蚓活动时需要吸氧,而水分过多就会导致蚯蚓死亡辣椒过量施肥会导致提供给蚯蚓的微量元素不足3.总结: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小动物在土壤中的生存?课后作业1.预习:预学科学动画相关知识2.课上练习家庭中搜集分解生物质(如落叶)及切丝的蔬菜残余将生物质及蚯蚓一同放入环保桶中每周进行一次换水,观察蚯蚓活动3.搜集反馈:课上讲解的小动物,自己在生活中能够有哪些保护措施。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重要作用及其重视意义,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对小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科学教案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知道土壤中蕴藏着许多的土壤小动物,如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等。
2、引导学生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3、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4、愿意与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感受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养蚂蚁》这一课,了解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生活在土壤之中。
除了蚂蚁,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生活在土壤之中吗?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
3、教师继续引导:其实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的小动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4、揭示课题: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二、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1、了解什么是土壤动物。
教师讲解:所谓土壤动物是指土壤中和落叶下生存着的各种动物的总称。
2、教师出示一些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这些小动物都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大家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片中的小动物,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名称。
教师指着图片中的小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名称。
3、小结:同学们,其实土壤中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老师不可能把它一一列举出来,不过,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主要有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蜘蛛、潮虫、千足虫等等。
这些动物有的我们见过,有的我们没见过。
不过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不断的接触到土壤中的小动物。
三、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1、教师引导:同学们,土壤中的动物一般的生活在土壤中和落叶下,你们认为在哪里可以找到土壤中的小动物呢?2、学生说一说土壤中的动物一般的生活在什么地方?预设:大树下、土壤中、落叶下、草丛里、石头缝里、苔藓下、墙根等地方。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类和功能。
2.理解小动物与土壤的关系,认识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土壤中的小动物特征。
2.能够识别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
3.能够用语言简单表述小动物与土壤中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1.培养对小动物保护的意识,关注自然,保护土壤,珍爱生命。
2.正确对待小动物,爱护生命,了解生命的可贵。
二、教学准备教材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具放大镜,模型土壤,幻灯片,PPT材料土壤样本,显微镜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导入(5min)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朝着肮脏的土壤深处探索,引出学习小动物的主题。
2. 学习内容(25min)1.土壤中的小动物——幻灯片展示各种土壤中的小动物,让学生对各种小动物有一个大致认识。
2.观察小动物——通过放大镜让学生观察实物上的小动物,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的不同特征和表现。
3. 识别小动物(15min)通过PPT或其他方式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形态和特征,让学生识别各种小动物。
4. 活动(15min)制作模型土壤,让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模型土壤中的小动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小动物的认识。
5. 总结(5min)小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和所感所想,引导学生对生命和土壤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分(60分)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观察学生对小动物的认知、理解、描述,对小动物所在的生境的认知和对保护土壤的意识。
评分标准:1.认知和理解:•能够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学生得5分;•能够辨认和简单描述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学生得5分;•能够对所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简单分类并且简单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得10分。
2.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小动物和土壤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生得分30分。
3.态度:能够正确对待小动物,珍爱生命,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的学生得分25分。
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
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小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中扮演着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本篇科学教案将围绕土壤中的小动物展开,介绍其种类、生态功能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小动物的种类与生态功能1. 小昆虫小昆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如蚯蚓、蜈蚣、蚂蚁等。
它们通过啃食和排泄过程,促进土壤通风与增加有机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作为土壤的“工程师”,它们还通过钻土、挖洞等行为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分渗透和根系生长。
2. 红腿蜘蛛红腿蜘蛛是土壤中的捕食性蜘蛛,以食草害昆虫、蚯蚓等为食。
它们通过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农田作物的生长。
3. 小土壤线虫小土壤线虫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通过捕食寄生动物维持其数量。
同时,小土壤线虫还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过程,促进土壤肥力。
4. 小土壤螨小土壤螨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以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为食。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和碎屑,将其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三、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其种类和生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所需材料放大镜、工具(如小铲子、集土器等)、标本瓶、显微镜、实验报告本等。
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首先,带领学生前往户外,利用小铲子或集土器采集土壤样本。
回到教室后,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中的小昆虫、蜘蛛、线虫、螨等。
(2)让学生进行分类和记录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将小动物进行分类,并在实验报告本上记录下各类小动物的名称和数量。
(3)分析小动物的生态功能根据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各类小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和解释。
(4)总结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和分析的小动物进行总结,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土壤中小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观察和记录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评估学生观察小动物的能力,并检查他们的实验报告本是否有规范的分类和记录。
《土壤里的小动物》
《土壤里的小动物》(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土壤里的小动物》《土壤里的小动物》(精选2篇)《土壤里的小动物》篇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
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调查土壤中的生物种类
我们的脚下的土壤中有些什么生物呢?先请大家观察一下,书本94页图12-1中的动物,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你能辨认一下吗?
今天我们打算带同学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查一下,我们校园里的土壤生物种类。
方法指导:
1. 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在我们学校的某处选择一个地方,
2. 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动物,放入小瓶里,并加以辨认。
每种动物收集3~4只,带回实验室。
要注意安全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参考下表的检索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从土壤离捕捉的小动物。
通过观察,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
认真记录你观察到的每一种动物,并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班级组员记录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环境特征动物名称数量形态特征4.观察完毕后,别忘了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土壤中去。
第二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导言:说个谜语大家猜猜:“细细长长象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
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
”(蚯蚓)
提出主题,引出预习展示
蚯蚓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但大家未必仔细观察过。
谁能告诉我关于蚯蚓的秘密?
1.蚯蚓在什么样的土壤中被捕捉的?
2.能否说明蚯蚓的生活环境就是潮湿的土壤?
3.观察蚯蚓的外形,蚯蚓的形状是怎样的?这种形状对于土壤中的生活有何帮助?
4.蚯蚓的体节大约有多少?
5.如何辨认蚯蚓的前后端?
困惑扫描——说出你的疑问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剔除跟课堂有关的问题进行
合作探究
提出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实验台上准备好的实验器具。
完成观察蚯蚓的实验。
观察时思考讨论下列讲义上的问题。
(一)蚯蚓的呼吸方式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说体表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如何用实验证明?(提示:将蚯蚓放入沙土中,看蚯蚓反应如何)
思考:为什么暴雨天的地面上可以看到蚯蚓?
(二)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
1来回地轻轻地触摸蚯蚓的腹部,有何感觉?(用放大镜辅助观察)
2放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运动得快还是慢?在移动中有无声音?如果有,为什么有声音?3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蚯蚓运动得快还是慢?为什么会这样?
(三)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1.用解剖针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观察蚯蚓分别有什么反应。
再用手电灯光分别照射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观察蚯蚓的反应如何。
将观察记
2.将蚯蚓放在纸盒中,一半黑暗,一半明亮。
一段时间后,蚯蚓有何反应?这说明什么?
4在蚯蚓的上方敲击和敲击蚯蚓正在上面爬行的物体表面,蚯蚓各有什么反应?
(四)蚯蚓的生活环境
小组设计方案,探究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提示:可将蚯蚓放在潮湿的泥土和干燥的沙土之间,观察蚯蚓的运动结果)。
共同商榷---------一起归纳
1.蚯蚓在形态和结构方面有哪些适应穴居生后的特点?
拓展探究--------你还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如何?(鼓励学生说出调查的结果)
我们发现了蚯蚓的这么多秘密,
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蚯蚓还是一种菜,营养很好。
现在有一些人养蚯蚓。
据说,2008年中国要举行奥运会,要请小蚯蚓来帮忙,这是为什么呢?
考考你-----------本课你学到什么
填空:
蚯蚓的身体为----------形,体色呈-------色或-------色,身体有许多-------构成。
环带是靠近-------端的几节,颜色比较--------,很光滑,上面没有------,而其他的体节上,除了最前端和最后端的几个体节以外,都有-----。
选择:
1.蚯蚓的身体为形,体色呈色或色,身体有许多构成。
环带是靠近端的几节,颜色比较,很光滑,上面没有,而其他的体节上,除了最前端和最后端的几个体节以外,都有。
2.判断蚯蚓的前后端,最明显的依据是()
A.环带的位置B。
体节的形状
C.刚毛的长短D。
口和肛门的区别
3.?蚯蚓的呼吸是依靠?(? )
A.口?B.肠壁?C.肺?D.体壁
4.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排除的粪便会污染土壤B。
依靠湿润的体表呼吸
C。
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D。
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5.蚯蚓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的原因是()
A.蚯蚓穴居生活怕干燥B。
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C.血液循环不通畅D。
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6. 蚯蚓在粗糙纸板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要快,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体壁肌肉发达B。
纸面粗糙利于刚毛固定作用
C.肌肉收缩促使它运动D。
身体分节是它能运动的主要原因
7.为什么暴雨天的地面上可以看到蚯蚓?
知识拓展-------开阔你的眼界
奥运马术赛场将用蚯蚓处理马厩垃圾2008年02月16日
北京电视台报道(北京您早):今年夏天,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将在香港举行。
作为主办方,香港赛马会并没有简单地把赛马产生的垃圾送进垃圾场,他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处理垃圾。
什么方法呢?原来他们是利用蚯蚓的帮助,把马厩里的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料。
今年夏天,将有200多匹赛马参加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
这些赛马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30吨。
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才能做到环保呢?负责处理马厩垃圾的“旭日”生物科技公司想出了一个新办法,他们引进了专用设备和8000万条蚯蚓,成功地把马厩里的废物变成了有机肥料。
首先,工作人员会把马厩里的垃圾,比如马粪、食物残渣和草垫等收集起来,送到垃圾处理中心。
垃圾处理中心会用水把垃圾中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过滤出来。
过滤后的马厩垃圾将被储存10天,然后送给蚯蚓做食物。
经过蚯蚓的分解,留下的渣滓是富含养料的腐殖质,垃圾就会变成无味的有机肥料。
而蚯蚓吃垃圾的同时自己也会产生无味、无害、高效的多功能生物肥料,整个过程一共用时28天。
这种蚯蚓生产的肥料营养丰富,很快就能被土壤吸收,是蔬菜、水果和花卉的优质肥料。
不但能供香港本地的农场、政府和学校使用,还出口到中国内地以及澳大利亚、中东、马来西亚、新加坡、爱尔兰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另一条: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就是靠160万条蚯蚓处理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