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生活的真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写生活的真情——浅谈散文写作

近年来,高考命题多倾向于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因而散文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然而不少考生的文章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充斥着虚假造作的矫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将“感情真切”列为基础等级中的重要一条。鲁迅先生说,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还说要“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三闲集·无声的中国》)。归根结底就是强调作文要“真”。这一条说起来不难,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一、植根生活写真事

作家冯骥才说:“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散文的真首先是内容的“真”,其次才是言志抒情的“真”。散文内容的真实性一向被视为散文的基石。周立波在其主编的《散文特写选》(1962)的序言中说:“描写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重要特征。……散文特写绝对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可是翻开时下的杂志,随时能读到一些脱离生活而编造的故事。有人认为,散文是文学,可以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进行虚构,其实这大可不必。散文历来是一种真实性的文体,它的基础是生活的真实,脱离生活而虚构就背离了散文的本质。

巴金晚年写文章特别强调“真”,他的《随想录》是说真话的代表作,在真诚中体现了一代大师高尚伟岸的人格精神。特别是《怀念萧珊》,叙写他和萧珊从相识、相爱到相依为命,以及萧珊陪自己遭受非人待遇,直到被折磨致死的经过。用血泪凝成的至文,诉说着刻骨铭心的创痛。不仅祭奠了亡妻,而且祭奠了所有在那场浩劫中殇逝的英魂。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余光中说,散文是“文学的测谎器”。它来自生活,无需虚构,也无需造作,只需用自己的人生体验与生命情感真诚地与读者交流,讲出心里的话。中学生作文完全可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虽然十几年的人生阅历谈不上丰富,但也并非没有东西可写,只能借助于编造。找不到材料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时没有留心生活,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甚至视而不见。因此作文要写真事,说真话,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积累生活素材,这样才能挖掘到写作的无穷宝藏。

二、描摹细节见真情

人类的感情是复杂而多变的,散文要将这种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必须依赖细腻的描写。如果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腻入微的刻画,由面到点,从视觉、听觉、感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去表现。缺少了细节,泛泛而谈,文章就空洞单薄,平淡无奇,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不能表达深厚的情感。老舍的《想北平》,描写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时写道:“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文章描写“韭菜叶上的泥点”“红红绿绿”的青菜、“带着一层白霜儿”的果子,多么体察入微。这些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而且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北平深沉的爱。倘若不是对北平十分熟悉和热爱,怎能写得如此细腻动人?

如果写人,则要以事显人,写他的行为、事迹、神态、语言等。通过某些生活细节去表现,使读者细品其言行,过目不忘。如汪曾祺的散文《金岳霖先生》,就有许多有趣的细节描写。其中最突出的是写金先生上课讲《红楼梦》,“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作者用朴素简练的文字,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细节生动表现了金先生率真可爱的性格。另一次,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客。有人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

徽因的生日。”故人已逝多年,而金先生依然记得她的生日。短短一句话里,包含了金先生对故人的无限怀念与忠诚。

巴尔扎克说:“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的确如此,散文往往于细节处见真情。文章的细节来源于细心。要写出感人的细节,就离不开平时的细心观察与思考。

三、体验联想蕴真趣

感人需要真情,真情来自体验。散文是作者作为个体生命的情感史、心灵史,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艺术观照。是创作主体对自己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的不懈追寻。因此散文要抒发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人、事、物的真切体验,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种体验提升到人性的高度。

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由小到大,层层递进。体验深刻,情理交融。先写少女时代因读书而流泪。少年不识愁滋味,流泪不过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没有人生阅历,自然不知忧患为何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作者对生活中的忧患与磨难有了较深的体会。从海峡相隔,致使骨肉分离,到亲人团聚,老泪纵横。作者抒发的是饱尝人生哀痛与忧患之后的真切体验和感受。

文章最后,进一步联想升华,写到流泪的观音和受难的基督,为他人分担忧愁,解除痛苦,于平淡中寓真趣。至此读者自然明白:为读书、为亲人流泪固然可贵,而为众生流泪这种天地间的大爱更是至纯至美,犹如宝贵的珍珠。

又如韩少功《我心归去》,叙写自己在异国他乡,住处豪华却思乡心切,如同被“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冷清、寂寞、孤独,因而几十次地“研究”吊灯。接着想到了自己远在祖国的家人:“我坐在柔和的烟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他们睡到天明。”描绘此时此地的所见所想,体验真切,意味无穷。

接着,作者通过联想、想象将他乡与故乡的不同感受进行对比,得出感悟:“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只有付出过艰辛的劳动才能使故乡融入自己的生命,收获金麦穗和赶车谣。“金麦穗”是纯洁的物质收获,“赶车谣”是精神的丰富和满足。文章最后写道:“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由此完成心归故乡的主旨升华,给人以无尽的思考与回味。

散文不同于记叙文,它除了记叙,还应有体验、联想和升华,否则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好的散文应该包孕深刻的思想,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和人生的启迪。

总之,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描写生活的真实,抒发生活的真情,揭示生活的真趣,才是散文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