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学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学历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学历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口与人种》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人口与人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不同人种的特征与分布,从而加深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世界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趋势,了解不同人种的名称、特征及分布地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地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口意识,认识到人口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尊重不同人种的观念。

三、评价任务1. 基础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世界人口数量、分布及增长趋势的掌握情况。

2. 应用能力评价:布置相关地理图表分析作业,评价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分布:通过图表展示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2)不同人种的名称与特征:介绍世界主要人种的名称、特征及分布地区。

(3)人口增长的影响:分析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随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世界人口数量、分布及增长趋势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地理图表分析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撰写分析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4.1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4.1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导入方式1:人类从出现到现在,已有二三百万年了,那么,你知道目前,世界人口总数是多少吗?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各有什么特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人口与人种》去寻找答案吧!导入方式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

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提问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70亿)阅读三张图片与日期,你知道这几个日期有哪些特别之处吗?1987.7.11 一个南斯拉夫婴儿被象征性地认定为地球上第50亿个人。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看望成为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的男婴。

作为全球第70亿人口的丹妮卡•卡马乔在菲律宾降生。

你知道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观察“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思考:从18世纪以前到现在,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什么样的?世界人口的数量自有记录以来,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现在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高达8000万,相当于一个德国的人口。

【合作】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算一算: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2011年的7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中。

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分析归纳:根据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分析人口增长的速度。

带领学生分析曲线图,注意总趋势和不同历史时段的特点。

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通(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变化特点(逐渐缩短)(2)世界人口从50亿到7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变化特点?(都是12年)(3)利用这些数据,说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人口与人种 教案 第一课时

人口与人种 教案 第一课时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教案授课时间:2013.12.12第6节授课班级:初一5班教授学科:地理授课教师:张晓强知识目标:1、能够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对各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形成初步印象;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3、初步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能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或柱状折线图。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计算和意义。

教具准备: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自然增长率分布图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居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

那么,“地球村”到底有多少居民呢?他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现在我们先学习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特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0前两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现在全球大概有多少人?(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分别用多少年?这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特点?完成P71活动题表格。

(3)根据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总结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

时间人口增长特点①18世纪以前--------十分缓慢;②工业革命以后--------大大加快;③二战后----------- 迅速增长;④现在----------- 基数大,年增8000万。

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2、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问)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人口自然增长率(自学)让学生阅读课本P70第3自然段,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公式,从中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师总结)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第五章 第1节《人口与人种》课时1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人口与人种》课时1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月11日。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

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

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认识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分析: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特点?
(2)世界人口从50亿到8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特点?
(3)利用这些数据,说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由于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很多。

2011-2020年平均每年新增人口超过8000万,相当于每年大约新增一个德国的人口。

(二)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衡量标准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小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

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增长越快;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明确:
全球人口增长迅速
理解自然增长率:
结合我国近几年人口增长理解:
读图获取信息:
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亚洲人口最多,大洋洲人口最少,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找出关键信息:每年有不少人从其他地区迁入北美,使得北美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其自然增长率。

总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人口自然增长影响,还受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

形象理解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交通拥堵、资源消耗多等问题。

人口与人种导学案

人口与人种导学案

人口与人种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 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对资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4、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5、通过读图,提高学生利用图像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新课导入:你知道世界人口的总数吗?你知道世界居民大多数居住在什么地区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口和人种。

(一)自主学习世界人口的增长1、读图4-1-1,完成下列问题。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大洋洲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南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2、读课文P73及图4-1-2“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从图中了解是出生率?什么是死亡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及含义。

3、读图4-1-3,思考:曲线的形态是怎样反映出人口的增长变化的?什么时期人口增长发生了很大变化?2、读图4-1-3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学习行动2,世界人口的分布1、读课文P74完成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人烟稀少或无人定居。

什么是人口密度?如何计算?2、完成P75学习行动1合作学习1、读图4-1-4世界上哪些大州人口最为稠密?哪些地方人口比较稀疏?找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千米和小于1人/千米的主要分布区分析人口稠密的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2、读图4、8,理解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2、看图4、11,思考:人种的区别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世界人种的分布又是如何的呢? (三)、巩固练习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正确的组合是()。

A.非洲和欧洲B.亚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欧洲D.非洲和美洲3、图4.1-5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 D.④4、下列问题城市表现突出的是()。

光山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

光山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

人口与人种三、【教后反思】四、【板书设计】第8、9章不同类型的国家(二)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海南中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气候类型呈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A.纬度因素 B.西风的影响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的影响2.某农场主计划从英国引种多汁牧草,应选择的地点是(D)A.甲 B.乙 C.丙 D.丁3.(绥化中考)下列动物中,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是(A)A.袋鼠 B.长颈鹿C.大熊猫 D.斑马(岳阳中考)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架图,探究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一个实例。

据此回答4~5题。

4.该国家可能是(D)A.新西兰 B.加拿大C.日本 D.巴西5.框图中,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不合适的是(A)A.①地处高纬 B.②相对高度小C.③种植历史悠久 D.④优质味浓6.(益阳中考)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D)A.白色人种约占40% B.黑色人种数量最多C.黄色人种数量多 D.混血人种数量多(聊城中考)读巴西和澳大利亚的轮廓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B)A.巴西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都是所属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C.澳大利亚矿产资源贫乏但农牧业发达D.首都都是本国人口最多的城市8.关于两个国家共有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B)A.城市化水平都很高B.澳大利亚东部以低矮的高原为主C.都是所属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D.巴西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无锡中考)读美国本土地形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中①②③数字所处的海域,排列正确的是(D)A.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B.大西洋、墨西哥湾、太平洋C.太平洋、墨西哥湾、大西洋D.墨西哥湾、大西洋、太平洋10.美国的陆上邻国④、⑤分别是(B)A.加拿大和巴西 B.加拿大和墨西哥C.俄罗斯和墨西哥 D.墨西哥和加拿大11.有关美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C)①西部是高大的山系②中部是广阔的平原③地势南部高、北部低④地势东西高、中部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邵阳中考)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详细教案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详细教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特点2、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区别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3、学生看图说明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尝试分析原因过程与方法:教师运用讲授法、图示法、问答法、讨论法、指导读书法、练习法等,通过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及文字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内容1、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特点2、学生看图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疏三、教学难点内容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区别其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人口增长的方式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并大致分析人口分布疏密的原因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导入语: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第四章,本章主要学习两大内容,哪两大?看第四章章名回答:居民、聚落。

教师提问:那么今天我们要学那个内容呢?教师接着学生的话引入今天新课: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居民——人口学生按逻辑顺序、或根据预习答:居民2、世界人口的增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教师提问: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了?学生看书回答:70亿教师接话:要知道,世界人口总数在1750年才7.91亿,到如今的70亿,世界人口在不断地…?学生接话:增长那么每个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相同吗?请同学们看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世界人口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什么特点?(对后进生提示:看看某一个时间点之前与之后,人口增长的幅度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及书上文字回答: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在学生阅读文字及图表时,有的学生会把1800年开始称作18世纪,此时需要教师进行纠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课本71页的活动1,2把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填入表中,并观察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有什么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情况,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的基本地理情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与人种的分布、人口增长以及人口问题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认识到人种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人口增长的影响3.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动形象的地图、图片,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的现实意义。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提问:“你能说出世界上人口分布的一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如:人口密集区、人口稀疏区等。

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如:气候、地形、资源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提问:“世界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有哪些影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4.1 人口与人种 第1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4.1 人口与人种 第1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4.1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案4.1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以及人口政策差异。

3.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理解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世界人种分布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理解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种分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差异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运用人口增长曲线图、相关地图以及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人口增长曲线图、相关地图以及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理解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难点:1.运用人口增长曲线图、相关地图以及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理解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七上 4.1人口和人种第一课时教案

七上 4.1人口和人种第一课时教案

《4.1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一)
学案导引: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和决定的。

2.到2010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3.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来表示。

4.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上看,亚洲的和部,洲和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5.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1999年出生并成活婴儿25000人,死亡15000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总人口为13.4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1、在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这一难点时,教师可让学生多联系生活中所见所闻。

例如假定每位同学家里都多两个弟弟妹妹,那同学们的生活会有何变化?教师加以合理的引导,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关于人口分布这一重点知识,特别是使学生了解人口稀疏地区的分布时,给学生展示相应的景观照片会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气候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产生的问题,同时认识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人口增长及其问题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产生的问题,以及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产生的问题,认识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产生的问题,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

2.难点:人口增长产生的问题,人种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人口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

3.地图: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

4.案例:人口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人口增长产生的问题,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巩固(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如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种的差异。

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3.学会运用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生看图分析:观察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在工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__________,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__________,在二战以后,世界人口____________。所以,世界人口总的趋势是__________。
活动三:P73,根据图找出人口稀疏的地区。世界地图上标注了A、B、C、D四个人口稀疏地区,观察各处的自然景观,完成表格。
地区
人口密度(人/千米²)
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A
B
C
地处高原,地势高峻,气候终年寒冷
D
忆一忆:
1.世界人口增长的规律是:人口不断______,速度是先____后_____。
2.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是:人口分布________。
(4)、练习
1、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是()
A、从地球上出现人类至今一直缓慢增长
B、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C、会匀速增长
D、十八世纪以前缓慢增长,十八世纪以后增长速度加快,目前
增长速度变慢
2、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数×死亡数
C、人口自然增率=出生人口÷总人数
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大洲。___________是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阅读课文内容找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4.1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

第4章 第1节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

第4章 第1节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述)通过以上活动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各国是不一样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那么世界人口在分布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教师总结)人口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其次也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东部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思考:1、世界人口已经达到多少亿?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分别用多少年?这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以及人口密度。

3.能利用人口密度判断人口分布的疏密
4.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二、重点与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成因。

三、自学导学
(一)人口问题
1、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全球人口数达到70亿。

2、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_________,20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_________,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_________。

3、人口增长速度,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 ___________率—____________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表示。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例如:某地区面积为1.51万平方千米,人口为5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50万/1.51万平方千米≈34人/千米2。

由此可以得出:
人口密度=
四、课堂研讨
1.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计算表中各洲2002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洲。

(3)北美、欧、大洋洲多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状况
B.世界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高
D.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甚至为负,使少年儿童的比重增大
2.读课本P72图4.4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假设你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带领你的部落寻找合适的居住地区:
(1)你的部落共有10万人,你希望选择一个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在100人左右的地方,因此你必须选择一个占地约为_________平方千米的地方。

你会首选在哪个洲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选择的时候你是如何考虑下面的地理因素:
(2)从纬度位置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高纬位置、中纬位置、低纬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地形上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高原、平原、山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海陆位置上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沿海、内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而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生存带来困难,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

五、反馈练习
1.人口增长的快慢可用来表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来表示。

2.非洲的出生率高达4%,死亡率是1.4%,其自然增长率为。

3.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

4.人口稠密的地区分布在纬度近海的地区。

5.下列数据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
A.2.2%,1.7% B.2.5%,1.5% C.1.5%,1.7% D.1.0%,0.8%
6.某地区人口数为280万人,土地面积为560平方千米,则该地区的人口密度为()
A.0.5人/平方米B.2人/平方米C.5000人/平方千米D.0.002人/平方千米
7.下列四个地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 )
A.亚洲东部和南部 B.非洲北部
C.北美洲东部 D.欧洲
8.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 )
A.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
C.赤道附近沿海地带 D.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
六、课后作业:《地理填图册》32页第1、3题,33页第4题,34页第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