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眼和视觉
最新中考生物同步考点培优训练——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识图填出眼球的结构:a巩膜、b脉络膜、c视网膜、d虹膜、e晶状体、f角膜、g瞳孔、h睫状体、i玻璃体(2)视觉的形成过程(填出序号代表的名称):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的折射作用④玻璃体⑤视网膜⑥视觉神经(3)近视的成因、矫正及预防。
①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②矫正:配戴合适的凹透镜。
2.耳与听觉:识图填出耳的结构:3.听觉形成过程(填出序号代表的名称):①鼓膜②听小骨③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④听觉神经(1)对眼球起支撑作用的是晶状体。
( ×)(2)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
( √)(3)瞳孔能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
( √)(4)视觉在视网膜上形成。
( ×)(5)耳郭只是好看,对听觉形成无任何帮助。
( ×)(6)鼓膜产生的振动经听小骨、半规管、前庭传到耳蜗。
( ×)(7)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位于耳蜗内。
( √)(8)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保护鼓膜。
( √)由现象推断眼、耳的结构及功能1.看电影时,刚进入电影院会看不清周围的物体,几分钟后,又能看清。
原因:光线进入眼的通道是瞳孔,调节其大小的结构是虹膜。
2.上课时,我们既要看黑板听老师讲解,又要做笔记。
说明: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曲度的调节。
3.当我们打哈欠时,听不清楚同学们说的话。
原因:打哈欠时一部分气体从咽鼓管进入鼓室,削弱了鼓膜的振动,影响了听力。
神经系统的组成1.中枢神经系统:(1)脑:识图填空,填出序号代表的名称:①大脑②脑干③小脑(2)脊髓:①结构:②功能: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周围神经系统:3.神经元:(1)识图填出序号代表的名称:①细胞核②细胞体③突起④神经末梢(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1)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 ×)(2)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和视觉》。
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本课对教材的处理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章、节、引言中的设问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迸发,形成爱眼意识。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眼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眼睛的意识;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五、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形成过程。
其中视觉形成过程也是节课的难点六、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原则,以掌握知识为前提,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等。
人体对外界的感觉——眼和视觉(1)20页PPT
我们看到的物体是如何成像的?
光线 角膜 玻璃体
房水
视网膜 上的感 光细胞
瞳孔
视觉 神经
晶状体
大脑一 定区域
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主要用到的 是哪个器官呢?
眼
睛
眼的功能
眼球的外型
一、眼球的结构
睫状体1
虹 2膜 角 3膜 瞳 孔4
巩7 膜 脉8络膜 视9网膜 视1神0 经
镜头 (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光圈
(感光) 胶卷
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讨论:
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 镜1、成照像相原机理的。成拍像照原时理镜是头什起么调?节在像拍距照的时作, 用镜,头光、圈光起圈控和制胶光卷线分的别作起用什么,作胶用卷?起感光 的作用
照相机和眼球结构上有相同之处吗?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能 形成视觉了吗?如果不能,还需 要经过什么才能形成视觉?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 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 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才能 产生视觉
更多精品资请访问
更多品资源请访问
广州市47中汇景实验学校 郑文涛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所有的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 有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行调 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广州市47中汇景实验学校 郑文涛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
小游戏——完全吻合!
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进行这个 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 出来!
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练习题 试题
勾文六州方火为市信马学校<眼和视觉>练习题一、填空题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__透镜,使用时使物体在透镜的__________以内,透过透镜可看到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感光底片上的像是__________立的、的__________像。
3.照像时,发现人的像太小了,这时照相机应离被照的人再__________些,底片离镜头再__________些。
4.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相当于__________镜,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_。
眼球折光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角膜共同组成,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
5.中午阳光灿烂,当你从教室内走向操场时,你的瞳孔变化情况是瞳孔___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不变〞)二、选择题6.眼的主要组成局部是 ( )A.结膜 B.眼睑. C.眼球 D.泪器7.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 )A.视网膜 B.脉络膜 C.虹膜 D.巩膜8.眼球的功能是 ( )A.折光和感光 B.感光和产生视觉C.产生视觉 D.折光、感光和产生视觉9.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10.眼球的晶状体像一个焦距可调节的双凸透镜,用眼观察的物体都在这个凸透镜的 ( )A.二倍焦距以外 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一倍焦距以内 D.都可以11.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你看到浸在瓶中的参是 (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12.在全班集体拍照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那么摄影师( )科学二十五第6节眼和视觉(4)一、填空题1.青少年不注意用眼卫生易患__________视,需戴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镜矫正。
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 神奇的光》1.6眼和视觉 1.6 眼和视觉 第2课时课件 浙教版
6、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 持 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 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图)。已 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 是下列图像中的哪一个(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cm
7.烛焰经凸透镜在屏上已成一缩小的像,若要 在屏上成一放大的清晰的像,则应( ) A.将凸透镜向烛焰适当移近,其它不动 A
1.6 眼和视有什么作用吗? 凸透镜成像
如何粗略的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仪器与工具
蜡烛、凸透镜、光屏、刻度尺
或者: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物距——透镜中心到物体的距离(u)
像距——透镜中心到像的距离(v)
实验步骤
1、凸透镜不能形成的是( D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2、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必定是( A.正立、放大 B.正立、缩小
A )
C.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 3、下列光学原件中能够成等大实像的是(
C
)
A.平面镜
C.凸透镜
B.凸面镜
D.凹透镜
4.在进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 透镜的焦距f为10厘米,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透 镜14厘米处时,在右侧的光屏可得到(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一物体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移 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那么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B ) A.逐渐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B.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倒立 等大 倒立
不
实像 实像
像 成
最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同步知识点复习第四单元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及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作用)→玻璃体→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刺激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及其预防:①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②近视的矫正:配戴凹透镜。
③近视的预防:“三要”和“四不要”。
2.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如图所示):①外耳:由耳郭(收集声波)、a外耳道组成。
②中耳:由鼓室、b听小骨、鼓膜组成。
③内耳:由半规管、前庭、耳蜗组成,听觉感受器为[c]耳蜗。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用耳卫生: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④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神经系统的组成1.组成: 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其中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它们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2.列表比较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或分布:神经系统组成功能或分布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3.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模式如图所示。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1.6眼和视觉(第一课时)
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实验
透 镜 焦点 焦点 的 光 心
焦距
F
O
F′
光路图
F O F′
发散透镜 会聚透镜
讨论:能不能用冰和阳光 来取火?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v>f 如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实像 v=2f 2f>u>f 倒立放大 实像 v>2f 如幻灯机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如放大镜
第6节眼和视觉
新课引入:
• 设问:人眼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照相机为什 么能够照相?显微镜为什么能够看到 微小的物 体? • 常见的光学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 内部有透镜。 • 透镜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光线经镜片后 就会发生偏折。 • 下面先让我们学习一些透镜的知识。
概念
• 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 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 镜有两个虚焦点。 • 透镜的光心与主轴:透镜的中心叫光心O;通 过透镜两边圆心的直线O1O2叫主轴。 •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 虚象与实象:能够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实象; 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 物距、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 透镜的距离。
巩固知识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演示
课堂练习
• 课本38页练习2、3
作业布置
• 1、作业本11页(一) • 2、自主学习相应题目。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春人教版七下生物期中期末复习 必背考点整理】(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梳理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一孔三体五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眼球”,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虹膜:“黑眼珠”,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视网膜: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脉络膜: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主要)。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折射光线。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①成像部位(视觉感受器):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②暗处到明亮处,瞳孔变小;从明亮处到暗处,瞳孔变大③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
2、近视及其预防①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3、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由耳廓(收集声波)和外耳道(传导声波)组成。
②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产生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③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组成。
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头部位置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晕船或晕车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的。
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
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在平常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朋友说话特别的快;而有一些朋友,说话又特别的有节奏,抑扬顿挫声音非常的动听;还有一些朋友,说话的时候速度会非常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内容了:人类的行为模式,也在有的书里叫做思考模式。
我们每个人都透过五种感官系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的本体感觉来接收外在的信息。
但是在我们的大脑内部,则只有三个内感官处理系统,那就是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意思就是嗅觉、触觉和味觉在这三个外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在内部统归为内感觉这部份来处理。
因此,在NLP里就把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
视觉型的人:用他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听觉型的人:用他们的耳朵去听这个世界。
感觉型的人:则去感受这个世界。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用哪种方式在进行沟通或者处理这些数据,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在潜意识下自动运行的。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就会问了:如果我是视觉型的,难道我的耳朵就没有起作用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只会采用一种方式而完全将另外两种方式所摒弃,我们的大脑会随着外界的刺激而自动的在三种方式中不断的转换,但我们都有一个“优先采用的系统”,那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视觉、听觉、感觉三种方式之一。
当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特别的舒畅、愉悦。
例:今天一开始中我提到的:有些朋友说话特别的快,而有些朋友说话又特别的慢,如果你经常都是说话速度非常快的话,当你面对一位说话特别慢的朋友的交流时,你就会感觉到非常的别扭和压抑。
所以,当我们和自己相同的“优先采用系统”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大家有共同的语言,也比较乐意和对方继续的交流下去。
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解读别人的“优先采用系统”后,我们就很容易的解读他人,从而与他人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好了,我们接着讲如何来识别他人的行为模式了。
视觉型的行为特征:第一、身体姿势:视觉型的朋友如果坐在那里,一般喜欢背部后倾,头部及肩部微向上抬。
七年级下目录
下册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三节耳和听觉
∙第四节光和颜色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六节眼和视觉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2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二节机械运动
∙第三节力的存在
∙第四节力的图示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第三节走向成熟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五节植物的一生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对“眼与视觉”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对“眼与视觉”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眼与视觉”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 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 , 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 , 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
是全书中的重、难点。
这节课是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把握课改的深层内涵、领会课改给生物学科带来的新变化的典型课例。
它能在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 通过设置探究实验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而且, 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近视打下基础, 在整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课标和整本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 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 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三、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讨论性比较强的课程, 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 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比如,通过游戏环节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眼球模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自学以及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眼和视觉教案及反思
眼与视觉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尝试利用光具座找到凸透镜成像并得到成像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教学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三、课前准备学生:课本。
教师:课件、眼球成像原理教具。
教学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并及时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流程学习提纲[看一看]:阅读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同桌相互观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完成<观察与思考>讨论题。
[填一填]一、眼球结构及功能1、 2、 3、4、 5、 6、7、 8、 9、10、二、请将眼球的各个结构与其功能正确的连起来。
眼和视觉公开课
心灵之窗------眼睛
眼球的结构
晶状体
折光
虹膜 角膜
透光
瞳孔
调节进光量
巩保护膜 脉络膜 视网膜
有感光细胞
视神经
玻璃体
眼球
巩膜
虹膜 瞳孔
阅读教材P79页的眼球结构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 为什么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球
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虹膜
• 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的完好 视神经没断 大脑正常
•思 考
一位病人车祸之后就失明了但是经检测 他的眼睛结构完好为什么看不见了呢可能是 什么原因
可能是视神经被损伤或者大脑 的视觉中枢被破坏
小实验:
用手电筒照射眼睛 观察瞳孔大小的变瞳化孔
观察记录: 当手电筒强光照射时瞳孔 当手电筒移开弱光时瞳孔 填变大或变小
A.虹D膜和角膜;
C.角膜和巩膜;
B.角膜和巩膜; D.巩膜和虹膜
8、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
的物体的是
C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9、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D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10、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A、平面镜 B、凹透镜
B
C、凸透镜 D、凹面镜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 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 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 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 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 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 的物体
知识萃取----视觉的形成
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 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 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 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 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 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2021年《眼和视觉》优秀教案
教学重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
课堂教学过 Nhomakorabea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体验游戏: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体验游戏:邀请四位同学分别通过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和看一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问题?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方法有很多种,四个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小组代表上台用模型展示眼球的结构名称。学生分别说出眼球的结构名称
(二)小组观察并对照课本记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在树上画出关键词。
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连线
(三)白眼球:巩膜
黑眼球:虹膜
小组成员动手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认识眼球的结构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建立生物学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问题3:视神经的作用是什么?问题4:视神经的作用是什么?将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产生视觉的位置在哪里?
(三)动画出示视觉形成过程。分析视网膜成像,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视觉的形成:
回归问题:小女孩的视神经和大脑可能受到损伤
学生猜测:视网膜(不对,眼球结构完整)
大脑等
思考问题
问题1: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问题2:视网膜
问题3: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
问题4:大脑的特定区域
(三)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_角膜___→瞳孔_→_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折射光线)→_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课本文字和图片思考和分析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眼和视觉知识点1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1.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
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称为 感觉器官 ,如 眼 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 视觉 。
2.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
据图完成填空:眼球{ 眼球壁{外膜{⑧ 角膜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①巩膜:白色,坚韧, 保护 眼球的内部结构中膜{ ⑩ 虹膜 :有色素,围成⑨瞳孔,可调节瞳孔大小,从而调节进 入眼内的光量⑥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②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内膜——③ 视网膜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 房水:透明的水样液体⑦ 晶状体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⑤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知识点2 视觉的形成过程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角膜 、 瞳孔 、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 晶状体 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 视觉神经 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
知识点3近视及其预防4.(1)近视的成因: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
(2)近视的矫正: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5.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走路看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眼和视觉一、选择题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
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 )A.小于0.05 mm B.等于O.05 mm C.大于0.05 mm D.任意值2. 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3.下列四个光路图中,哪个是错误的? ( )4.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航空摄影。
若航空摄影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为50毫米,则胶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A、100毫米以外B、50毫米以内C、略大于50毫米D、恰为50毫米6.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A.眼 B.视网膜 C.感受器 D.大脑二、填空题1.如图各类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对光起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__ 。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外时,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像会逐渐变大;当移过___________时,光屏上得不到实像。
3、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从E处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玻璃的作用相当于镜,所以用它们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像。
4、眼球中心的黑洞叫瞳孔,它周围有一圈有顔色的,可以控制的大小。
晚上,从黑暗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瞳孔将变。
5.眼球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物体在上面形成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如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__为远视眼,可佩戴__________来矫正。
6.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
三、综合题1.完成下列光路。
2. 如图所示,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
在右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 。
(2)在第5次实验中,从 一侧通过透镜看到在 一侧放大的像。
1.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B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C .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D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2.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他把一只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A.小于7.5厘米B.等于15厘米C.等于10厘米D.大于12厘米3.右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 ) 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凹面镜 D .凸透镜 4.小明用照相机为同学拍照,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 .正立、缩小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虚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5.小明在做凸透镜成象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象,如图所示。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 .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象B .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象C .光屏上找不到象D .凸透镜焦距未知,无法判断6.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 .高老师是近视眼C .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戒在视网膜前方D .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7. 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没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8.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1)实验时,应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 ______。
原因有哪些?.①______ ____; ②_______ ___。
[综合题(知识的横向拓展)→1、8;延伸题(知识的纵向深入)→ 2、5、6、7;应用题(知识迁移到实践中的应用)→ 3、4] [训练题]1.“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所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 .倒影—平面镜成像C .电影—凸透镜成像D .摄影—光的反射 2.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 的形成原因。
他们选择的实验器材是: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
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u 与凸透镜焦距f 的关系是( )A. u<fB. f<u<2fC. u= 2fD. u>2f3.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近视眼矫正应该配戴凹透镜B .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C .放大镜实际上是一块凹透镜D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4.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仪的四句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B. 透明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C. 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箭头的虚像D.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 、照相机 B 、投影仪 C 、放大镜 D 、潜望镜6、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时,为了使看到的像大一些,应把物体( )A 、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且焦点附近处B 、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且远离焦点处C 、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外且远离焦点处D 、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外且焦点附近处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A .大于9厘米B .等于9厘米C .小于9厘米D .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8.下列光学元件运用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它能让近视眼看清远处的物体B .太阳灶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制成的,被加热物体放在透镜焦点上C .汽车的观后镜是个放大镜,通过它的放大作用,便于司机看清四周情况D .五官科医生头上戴着的是个凹镜,利用它会聚光束照亮耳道 9.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A 、虹膜和角膜B 、角膜和巩膜C 、角膜和虹膜D 、巩膜和虹膜10. 用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 cm ;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cm 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 像11、每个人都有盲点,因为在视网膜上有视神经穿过的地方,在该处无________细胞,当像成在此处,我们便看不到物体。
12.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正常人远处物体在眼球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u )与眼球折光系统焦距(f )的关系为 。
如图为物体在某人眼球内的成像情况,则此人所患的眼睛疾病为 。
13、在利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1)某同学只能在光屏下边缘看到一个残缺的像,这是由于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如果不改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只移动烛焰,欲使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应将烛焰向________移。
(2)再有一位同学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问:这时光屏上()A、像全部消失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C、像的下半部消失D、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一些 [中考能力题]1.有一架镜头焦距为35毫米的傻瓜照相机,不用任何调节就能对相距3.5米以外的物体拍出清晰的像,小明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像距总比物距小得多B.因物距变化引起的像距变化非常小C.成像原理是u>2f,f<v<2f D.因焦距不作调节,所以像距也没有变化2.小明同学要挑选一焦距小于6厘米的凸透镜,他用物理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以确定小明同学需要的凸透镜。
1. 1.C点拔:近视眼佩带的应该是凹透镜,是边缘厚中间薄的2.C点拔: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的作业取火,因此应该是凸透镜。
3.C点拔:凹透镜对光是发散的而不是会聚的。
4.B点拔:2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5.C点拔:凸透镜成像规律,u>2f则f<v<2f已知f为50毫米因此v因大于50毫米。
6.D点拔:视觉成像部位在视网膜,视觉形成在大脑。
二1.BCD 、AE点拔:凸透镜的特点以及2类透镜对光的作用。
2.焦点3.凸透、虚、4.虹膜、瞳孔、缩小5.凸透镜、晶状体、光屏、倒立缩小的实象、前、凹透6.甲、丁三1.略2.凸透镜、凹透镜3.(1)u>2f成倒立缩小实象、f<u<2f成倒立放大实象、u=2f成倒立等大实象(2)物体、光屏四1.B利用凸透镜放大物体时候因保持u<f。
即控制在透镜一倍焦距以内。
2.C点拔:当物距为20厘米时为等大的像所以u=2f即f=10厘米3.D点拔:物镜对光起徽剧作用因此判断为凸透镜。
4.D点拔:照相机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象。
5.A点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6.A点拔:高老师是远视眼因此佩带的是凸透镜。
7.放大、倒立、左。
(3)三者没有放在同一高度,u<f五1.D点拔:摄影是光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