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原著”文化楼书文案( 超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原著”文化楼书文案(超经典)
封面:
履迹相承
FOOT BY FOOT
颐和园
P1-2 (卷首衔页)
二百五十载,吾与中华之渊源
第一板块(溯源)
P3-4(衔页-板块主标)
主标:
家,天下者,营山河
细文:
一如常人,贵为帝王者,也有自己的爱好。
250年前,以“家国天下”为襟怀的清高宗,将运营山河之韬略,
巧施于园林肇建。
天子,乃营国大匠;“园林”之道,若天子画笔。
天子雅好,以此笔点山染水;却成就,东方山水园林之最大成者——清漪园(今颐和园)。
而二百载国史跌宕,更令颐和园,沉淀为中华皇家园林中,仅存于今的绝世孤品。
P5-6(乾隆)
主标:
一位中国皇帝的山水韬略
细文:
18世纪中期,中华又一盛世,自乾隆帝御下,攀至顶峰。
这位皇帝,24岁即登极九五之尊,以一己年号,统摄华夏全舆。
新帝武略文韬,既有家国天下之襟怀,也有鉴赏山水的雅好。
公元1751、1757、1762、1765、1780、1784……
这位皇帝,于其治下60载岁月,六出禁城,飞渡关山,巡旅江
南。
执于以一足一履,躬亲体认,河山之美。
其中,江南园林,凭咫尺精微,收纳山水大势,给皇帝以深邃启发。
其寻历珍贵造园素材,携归内府。并遣画师,摹尽天下名园,以资于清漪园等御苑筹建。
最终,这位皇帝借“园林”之道,在京畿西北,布阵胸中“大山水”格局,直抒韬略。
P7-8(颐和清漪)
主标:
一座百年宫苑的历史品格
细文:
清漪园,1749年起建,1764年告竣。工程耗银四百八十万两,囊括四海至珍。
在这前后历时的十五年里,乾隆平定了蒙古与回部的内乱,拒绝了英国人的贸易要求……在这位皇帝心中,清漪园的份量,并不
比其他国事轻忽。
占地295公顷的这座园子,是献与太后的寿礼,是京西治水工程的枢要,更是乾隆山水韬略的关键一子。所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即意指清漪园建成后的一事多利。
种种利益,使清廷皇室于光绪年间,不惜工本重修此园,并更名“颐和园”。
从“清漪”到“颐和”,更迭的名号后,是历史的跌宕变迁。
这座园子,是今世仅存的最后一座皇家园囿,更是自汉武帝建章宫首创“一池三山”理水模式以来,最後一座还因袭此模式的宫苑。
它降生于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深厚园林文化的积淀中,其已然是中华千年园林史的巅峰之作。
第三板块(三山五园)
P17-18(衔页-板块主标)
主标:
守,枢要地,明进退
细文:
清漪园的建成,为许多错综无绪的脉络,绾结出一个枢纽。
它汇通京西丰沛的水脉,泽被千顷良田同时,佑领皇室舟舰,于风月无双处,进出都城。
其奠基,恰为乾隆帝心中之山水大局,注上点睛之笔。
使三山五园气脉相连,与京畿西北官宦贵胄的私园一同,联结出一片庞大有机的园林之海。
P19-20(水治/皇家水路)
主标:
导水治国,源同一理
把皇家的宫苑建设,与京都的水利建设结合,这是自西汉以来形成的传统。
清代京畿西北,作为庞大的宫苑麋集区域,其水系治理备受关注。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借修建清漪园之机,彻底的疏浚了京西的水脉体系,而清漪园的建成,便意味着这个水系枢纽部位的最终完善。整治之后,京畿西北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这一可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
保证了宫廷、园林的足够用水,圆满的接济了通惠河上源的储水量,徽记千亩农田的灌溉。
同时,还使一条由西直门直达玉泉山静明园的,长达十余公里的皇家专用水上游览路线,得以会通。
当时,西郊宫苑,气脉相连,中间以长河及玉河通会,沿途的农田、村舍皆能纳入园林景观面内。
帝王乘御舟,游弋河湖行宫之中,浑然天成的景色,足以令人忘我。
乾隆经常到此游览,甚至从京西园林区返回禁城大内时,亦往往不走陆路而故意绕道,在清漪园水木自亲码头下船,乘御舟,经昆明湖,循长河水路进城。
其时,供水上游览用的御舟,就先后建造了“镜中游”、“芙蓉舰”、“万荷舟”、“锦浪飞凫”、“澄虚”、“景龙舟”、“祥莲艇”、“喜龙舟”等,最大的船身长达13丈,极尽华美。
清漪园的修建,一事多利,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无愧为艺术与工程相结合、造园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的出色范例。以建园,而治水,而惠及漕运、农业,并最终服务皇室生活,这种统筹处事的韬略,在治水与治国上,是源同一理的。
P21-22(园林特区)
主标:
一园既成,全局皆活
北京西北郊海淀镇以北的丹棱沜一带,湖泊罗布,泉眼特多,官僚贵戚纷纷在这里占地造园。
清代,因皇家园林多在西北郊,京官们为入宫或入园的方便,更多在内城西北营建宅第。
在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90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极目所见,皆馆阁联属,绿树掩映,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形成一个巨大的“园林之海”,是历史上罕见的园林特区。
而清漪园建成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再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点。
这个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及周边园林群体,串缀成以清漪园为枢纽的有机园林集群,改变了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可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而由于地形各异,区域内各园,皆有独特的园林形态: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天然山地园……基本汇集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