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ppt课件
合集下载
《越中览古》李白课件
![《越中览古》李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678e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2.png)
诗词的主题思想
历史无情、人生无常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李白通过描绘越王勾践的 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借古讽今、表达不满
李白在诗词中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这首诗反 映了李白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越中览古》的创作灵感
源于李白在越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 人生命运的反思。
03 《越中览古》的诗词解析
诗词的意境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这首诗通过描绘越王勾践在吴越战争中战胜吴国,以及在随 后的岁月中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故事,营造了一种壮志凌 云、忍辱负重的意境。
昔盛今衰的对比
刻思考和感悟。
02 《越中览古》的创作背景
越国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越国
春秋五霸之一,曾强盛一 时。
越国的历史变迁
从兴起、强盛到衰落,历 经多次战争和变革。
越国的文化特色
以勾践卧薪尝胆为代表, 强调忍辱负重、自强不息 。
李白的越中之旅
李白生平
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越中行迹
曾游历越地,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李白通过对比越王勾践兴盛时期的繁华和衰败后的荒凉,展 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无常,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悲凉和哀婉的情 绪。
诗词的修辞手法
对比手法
李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越王勾 践的兴盛和衰败进行对比,突出了历 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象征手法
通过描绘越王勾践的故事,李白实际 上是在借古讽今,表达自己对现实的 不满和忧虑。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词 具有更深的内涵和寓意。
《越中览古》优秀课件
![《越中览古》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8a8bb350e2524de5187ef8.png)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战士还家尽锦衣
• 镜头一 •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宫女如 殿
• 镜头二 • 花朵儿一样的美人,
此两诗都是览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 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 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 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 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写法借鉴:
对比
昔日繁华——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今日凄凉——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怀古诗主题:
•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站在宫殿,拥簇着他, 侍候着他 •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战士还家尽锦衣
• 镜头一 •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宫女如 殿
• 镜头二 • 花朵儿一样的美人,
此两诗都是览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 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 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 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 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写法借鉴:
对比
昔日繁华——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今日凄凉——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怀古诗主题:
•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站在宫殿,拥簇着他, 侍候着他 •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25页PPT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2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4489bfcc17552706220870.png)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越中览古》优秀课件
![《越中览古》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5f951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1.png)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
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的气氛!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பைடு நூலகம்
只今惟有鹧鸪飞
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战士还家尽锦衣
镜头一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宫女如花满春殿
镜头二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花朵儿一样的美人,
站在宫殿,拥簇着他, 侍候着他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
乌衣巷口夕阳斜。 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
旧时王谢堂前燕, 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 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
白居易:
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 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写法借鉴:
越中览古李白ppt课件
![越中览古李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68f3130722192e4536f6b1.png)
并且,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
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14
“鹧鸪”这个意象在古文中一般有何 寓意?
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 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 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 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 种鸟。
6
四、再次远游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
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 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
一年半时间。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 的诗人杜甫,他们情同手足。 和杜甫分别后,李
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他的漫游,一是求仙 访道,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
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
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但当时的皇帝已把“朝事
付之宰相”.深居官中,沉溺声色。当玄宗觉得李
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
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
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
5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 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 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 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 殿召见李白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 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 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 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 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白。 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再 加上权臣贵戚的谗毁,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 看法。
最新越中览古ppt
![最新越中览古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8e25ea3169a4517623a397.png)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ppt
乌衣巷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
刘禹锡
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Leabharlann 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
朱雀桥边野草花, 花流水不复存在。
乌衣巷口夕阳斜。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 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
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览古ppt
写法借鉴:
对比
昔日繁华—— 义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今日凄凉——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览古ppt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ppt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ppt
越王勾践破吴归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越中览古ppt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ppt
乌衣巷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
刘禹锡
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Leabharlann 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
朱雀桥边野草花, 花流水不复存在。
乌衣巷口夕阳斜。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 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
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览古ppt
写法借鉴:
对比
昔日繁华—— 义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今日凄凉——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览古ppt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ppt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ppt
越王勾践破吴归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越中览古ppt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越中览古》ppt课件
![《越中览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e4426a83c4bb4cf7ecd1a1.png)
越王勾践破吴归,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 战士还家尽锦衣却其。昔 结日 果的 只屈 能辱 使和 胜苦 利难 化, 为陶 乌醉 有于 。暂时的胜利和光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 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 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之处?
.
同:都是怀古之作,题材相同,情感相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异:侧重点不同。 《越》,着重写昔日之繁华,而以结句写今日之 荒凉,抒发了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苏》,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 出今昔盛衰之感。
.
整体感知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 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 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镜头,来抒发他的 无限感慨。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最终的胜 利者。诗就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首说越王破吴,次说 战士还家,两句写出了破吴后越国上下额手称庆的欢乐气 氛。三句从越王宫殿遗址联想到当年充满后宫的如花宫女。 整首诗的前三句写昔,最后一句写今,结构十分特殊。七 绝若要前后对比,一般要在第三句转折,第四句作结,两 两相对。然而此诗却用三句写昔,一气直下,极力渲染越 王昔日繁盛,末句突然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昔盛 今衰之感极为强烈,故而后世传之。
.
《越中览古》小结:
内容: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 尾句通过鹧鸪意象写出现今的荒凉、衰败
手法:采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手法 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 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 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之处?
.
同:都是怀古之作,题材相同,情感相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异:侧重点不同。 《越》,着重写昔日之繁华,而以结句写今日之 荒凉,抒发了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苏》,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 出今昔盛衰之感。
.
整体感知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 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 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镜头,来抒发他的 无限感慨。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最终的胜 利者。诗就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首说越王破吴,次说 战士还家,两句写出了破吴后越国上下额手称庆的欢乐气 氛。三句从越王宫殿遗址联想到当年充满后宫的如花宫女。 整首诗的前三句写昔,最后一句写今,结构十分特殊。七 绝若要前后对比,一般要在第三句转折,第四句作结,两 两相对。然而此诗却用三句写昔,一气直下,极力渲染越 王昔日繁盛,末句突然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昔盛 今衰之感极为强烈,故而后世传之。
.
《越中览古》小结:
内容: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 尾句通过鹧鸪意象写出现今的荒凉、衰败
手法:采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手法 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越中览古ppt
![越中览古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4c5f40852458fb770b56a2.png)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 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 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 遇的感伤。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注、热情、不满等,它的触点在 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 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 是最有理由怀古的时候。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
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
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 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 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
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 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
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 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 多变。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们带来幻梦般的感觉不由 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
乌衣巷
刘禹锡
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
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居易:
主旨:一、怀古伤人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 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 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 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 下两种。
越中览古课件
![越中览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a2547f9ec3d5bbfc0a7464.png)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人生盛衰无 常的感慨。
3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 材相 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 处。
• 一、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说明什么问题? 答: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这表明越王已经把苦难和屈辱忘记,而完 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透过这首诗,我们 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 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2
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 句聚焦在 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 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 古常新的自然 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3.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 慨?写一 段文字,做简要分析。
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对功名富贵的否定。(意思对即可)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共25页PPT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共2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1ab0ec59eef8c75ebfb36f.png)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5
越中览古PPT
![越中览古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b48382ddccda38366baf7f.png)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 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 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 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越中览古》小结:
内容: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 尾句通过鹧鸪意象写出现今的荒凉、衰败
主旨
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教师提问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分别 有什么作用?
2、说说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
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 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
傲神情烘托出来。
越中览古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近似,都用 了对比手法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盛衰无常 的感慨。
但越中一首,着重在写昔日之繁华, 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 今日之荒凉抹杀之,展现主旨。苏台一首 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 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 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 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 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 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 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 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破:攻破
战士还家尽锦衣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61d6b2561252d381eb6e65.png)
旧时王谢堂前燕, 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
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
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
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2021/3/26
16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2021/3/26
4
义士还家尽锦衣
❖ 镜头一 ❖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2021/3/26
2021/3/26
1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2021/3/26
2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 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 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 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 感受得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 后的两个镜头,来抒发他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 盛衰无常的感慨。越中:指会稽郡治(今 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古: 这里指越宫遗址。
2021/3/26
3
越王勾践破吴归
❖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 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 利化为乌有。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
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
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
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2021/3/26
16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2021/3/26
4
义士还家尽锦衣
❖ 镜头一 ❖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2021/3/26
2021/3/26
1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2021/3/26
2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 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 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 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 感受得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 后的两个镜头,来抒发他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 盛衰无常的感慨。越中:指会稽郡治(今 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古: 这里指越宫遗址。
2021/3/26
3
越王勾践破吴归
❖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 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 利化为乌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 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古:这里指越 宫遗址。
此时是典型的咏史怀古诗。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 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 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 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 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 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 第四句 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 越王勾践破吴归,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 义士还家尽锦衣。 形成鲜明的对比。 宫女如花满春殿,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 只今惟有鹧鸪飞。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 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 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 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 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 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 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比较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同:都是怀古之作,题材相同,情感相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异:侧重点不同。 《越》,着重写昔日之繁华,而以结句写今日之 荒凉,抒发了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苏》,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 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 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 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 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 灭了。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 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 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 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 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 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 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 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即 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首句点明 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 “尽锦衣”三字,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 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春殿”应 上“如花”,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胜利以后把过去的 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 了怎样的气氛?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 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 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 出来。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 义士还家尽锦衣。 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 宫女如花满春殿, 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 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只今惟有鹧鸪飞。
结句一转,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现在人们所看到 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至此全 诗的主旨: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慨叹而出。
《越
越王勾践破吴归, 昔 盛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归。(带着胜利的喜悦)
对 比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承)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义士还家尽锦衣。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衰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 (转) (凄凉)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 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 的感慨。
此时是典型的咏史怀古诗。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 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 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 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 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 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 第四句 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 越王勾践破吴归,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 义士还家尽锦衣。 形成鲜明的对比。 宫女如花满春殿,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 只今惟有鹧鸪飞。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 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 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 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 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 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 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比较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同:都是怀古之作,题材相同,情感相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异:侧重点不同。 《越》,着重写昔日之繁华,而以结句写今日之 荒凉,抒发了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苏》,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 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 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 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 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 灭了。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 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 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 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 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 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 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 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即 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首句点明 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 “尽锦衣”三字,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 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春殿”应 上“如花”,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胜利以后把过去的 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 了怎样的气氛?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 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 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 出来。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 义士还家尽锦衣。 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 宫女如花满春殿, 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 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只今惟有鹧鸪飞。
结句一转,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现在人们所看到 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至此全 诗的主旨: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慨叹而出。
《越
越王勾践破吴归, 昔 盛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归。(带着胜利的喜悦)
对 比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承)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义士还家尽锦衣。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衰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 (转) (凄凉)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 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 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