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2篇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常识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科学。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经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元素: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是其他物质的组成部分。
4.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5.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的能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6.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物性质、催化剂等因素影响反应速率。
7.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碱中和反应。
二、原子与分子1.原子分子:元素由相同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2.同位素: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数量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位素。
3.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元素成分及其数量的符号表示法。
4.化学键: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三、物质状态1.固、液、气:物质状态的三种形式,其中气体分子间靠斥力作用,没有规则结构。
2.气体的摩尔体积: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气体中分子数量相同。
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理想气体定律: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 为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5.气态物质的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四、化学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反应物减少电子数另一种反应物增加电子数,得到的物质为氧化物和还原物。
2.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
3.置换反应:两个物质中一个离子被另一个离子所代替,产品为离子交换所形成的化合物。
4.双分解反应:两种离子相互交换,形成两个新化合物。
五、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分子构型: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的空间排列形式。
2.分子极性:一种分子由于原子电负性不同而形成的极性分子。
3.物理性质:受温度、压强、电场力等外因影响而改变的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化学键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电子云由电子按能级排布,电子排布遵循保里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 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随周期表位置变化呈现规律性。
4. 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吸引力形成,共价键由电子对共享形成,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海形成。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反应物合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如:A + B → AB。
2. 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分解成多种生成物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如:A+ BC → AC + B。
4. 双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B + CD→ AD + CB。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2. 浓度计算- 溶液浓度用摩尔浓度(mol/L)表示,通过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体积计算。
3.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4.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四、溶液与酸碱1. 溶液的分类-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状态,溶液分为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
2. 酸碱理论- 酸碱指示剂、pH值、缓冲溶液等概念,以及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等于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元素的序号,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 元素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元素所能给出或吸收的电子数目。
化合价是确定化合物成分的重要依据。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摩尔数和化学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满足物质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的过程,氧化是指失去电子的反应,还原是指获得电子的反应。
3.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而形成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反应则是指化合物分解为原子或分子的过程。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摩尔数乘以分子质量。
摩尔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本依据。
2. 溶液的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溶液的配制、稀释以及溶质的质量、摩尔数和体积的计算。
四、离子反应1.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以电荷平衡相互组成的化合物。
在离子反应中,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
2. 离子反应的平衡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溶液中,通过离子反应的平衡可以确定生成的物质和沉淀物。
五、物质的性质1. 可溶性可溶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通常通过溶质在100克水中的溶解度来表示。
2. 导电性导电性是物质导电的能力,通常与物质中自由电子的数量有关。
3. 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水中形成的溶液的酸碱性质,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
高一化学知识全集整理

高一化学知识全集整理
1. 化学基础知识
- 元素周期表
- 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 溶液和物质的浓度
2. 反应与平衡
-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酸碱中和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阳极和阴极反应
- 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
3. 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
- 热力学和热化学方程式
- 化学动力学和活化能
- 催化剂和反应速率
4. 酸碱与盐
- 酸碱理论和性质
- 酸碱中和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酸碱指示剂和pH值
5.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
-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
6. 碳与有机化合物
- 碳的特性和化合物分类
- 烃类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 醇、酸和醛的性质
- 脂肪类物质和合成材料
7. 能源与化学
- 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 化学电池和燃料电池
- 核能和核反应
- 燃烧和能量转化
8. 化学与环境
- 空气污染和大气化学反应
- 水污染和水处理技术
- 土壤污染和修复方法
-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处理
以上是高一化学知识的全集整理,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反应与平衡、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酸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碳与有机化合物、能源与化学以及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一、化学基础知识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所有化学物质的基本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手段进行分离和提纯。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中间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加和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比较重要。
3.摩尔和化学计量摩尔是化学中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物质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可以用摩尔质量来表示,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中质量的摩尔数。
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数量的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数量可以用化学计量来计算。
4.溶液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混合形成的透明或浑浊的液体混合物。
溶质是溶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以用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来表示,其中摩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数量,质量浓度则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二、物态变化1.相变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常压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称为熔化,相变时吸热;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称为凝固,相变时放热;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称为汽化,相变时吸热;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称为液化,相变时放热。
2.溶解溶解是指溶剂将溶质分子间的作用力打破,将溶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溶解的速度和溶解度受到溶质型号、溶剂型号、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物质之间的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加入的溶质的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来表示。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1)元素的定义和特征(2)元素的分类及化学符号(3)元素周期表2.物质的分类及性质(1)纯物质和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判断方法3.化学计量学(1)化学分析方法(2)摩尔概念及其应用(3)化学计量法4.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的类型(3)化学方程式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1.原子结构(1)电子配置(2)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3)原子化合价和化合价电子2.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2)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规律(3)元素离子的大小和化合价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1.化学键(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2.分子结构与分子形状(1)分子的性质(2)分子结构(3)分子形状3.化合物及其命名(1)分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3)命名规则第四章气体1.气体的状态方程与气态运动学(1)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的物理状态(3)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2.气体的实际行为(1)气体的压力和压强(2)气体的温度和热力学定律(3)气体的密度和比容3.气体的制备与性质(1)氢气和氧气的制备和性质(2)氮气和氮化氢的制备和性质(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第五章溶液1.溶液的基本概念(1)溶液的分类(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3)溶液中物质的浓度2.溶液中的化学反应(1)离子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2)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3)酸碱滴定和指示剂3.常见溶液的应用(1)化学反应中的溶液(2)常见化学工业用的溶液(3)常见化妆品和食品中的溶液第六章化学能与化学动力学1.热化学(1)热力学基本定律(2)物质的热力学性质(3)热化学计算2.化学动力学(1)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速率(2)碰撞理论和反应速率规律(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化学平衡条件(3)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影响第七章酸碱与盐1.酸、碱、中性物质(1)酸、碱、中性物质的概念及性质(2)pH值和pOH值的概念及计算(3)氢离子浓度和酸度常数的概念2.酸碱滴定分析(1)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用酸碱指示剂(3)酸碱滴定分析应用3.盐、酸盐、碱盐(1)盐、酸盐、碱盐的概念及性质(2)酸性和碱性盐的鉴别(3)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八章金属元素与化合物1.金属元素(1)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2)金属元素的改性物质(3)金属元素的合金2.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氢氧化物(1)金属氧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金属氢氧化物概念及其应用(3)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工业上的应用3.金属盐及其应用(1)金属离子和金属盐溶液的性质(2)金属盐溶液的真正离子浓度(3)金属盐在工业上的应用第九章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2)碳原子的拓扑结构和杂化(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烃(1)烷、烯、炔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立体化学(3)烃的反应性3.含氧化合物(1)醇、醛、酮、羧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含氧官能团的“决定”位置(3)含氧化合物的反应性4.含氮化合物(1)氨和它的同系物(2)取代基和取代物的性质及其命名(3)含氮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化学性质5.生物大分子(1)脂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2)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概念及在生物体内的功能(3)常见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
2024年高一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子结构1. 化学与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2. 元素、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区别与性质3. 原子、分子与离子的概念4.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特点二、化学计算1. 摩尔与摩尔质量的概念2. 化学计量关系与化学方程式的应用3. 溶液的浓度计算4. 命题计算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三、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原子与分子的稳定性及相关性质2.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变化规律3. 化合物的构成及性质4. 气体、液体与固体的性质比较四、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 原子核结构与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2. 电子的分布与填充规则3. 元素化合态与电子排布的关系4. 化学键的形成与键能五、气体与气体的化学反应1. 气体的特性与气体定律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 理想与非理想气体的行为差异4. 气体的扩散与溶解六、溶液的理论与性质1. 溶液的组成与形成过程2. 溶解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3. 酸碱中和反应与pH值的测定4. 溶液的电离与电导性七、化学反应与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的特征与类型2. 反应速率与转化率的计算与关系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定量关系4.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性质八、酸碱与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关系3. 强酸弱酸与强碱弱碱的鉴定方法4.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如中和滴定、酸碱溶液的调配)九、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3.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鉴定方法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如电化学反应、电解与电池)十、能量与化学反应1. 热与化学反应的关系2. 热力学基本定律与热力学函数3. 热量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4.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反应的特点总结:以上是____年高一化学必备的知识点总结,总共约____字。
这些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与原子结构、化学计算、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气体与气体的化学反应、溶液的理论与性质、化学反应与反应速率、酸碱与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能量与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
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二、离子反应1、常见的电解质指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它们在溶于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2、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4、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
5、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6、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生成。
7、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①符合事实②满足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③拆分正确(强酸、强碱、可溶盐可拆)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①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ClO-、H++NO3-、Fe3+与S2-、HS-、SO32-、Fe2+、I-)③络合反应(Fe3+、Fe2+与SCN-)④注意隐含条件的限制(颜色、酸碱性等)。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1 化学符号与化学式•常见元素符号与名称•基本化合价和离子价的概念•离子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规则1.2 化学计量学•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摩尔质量与摩尔计算•组成分析与反应计算1.3 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反应类型的分类•反应热的定义与计算•化学平衡的定义与特征•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影响平衡的因素与Le Chatelier定理二、化学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与排列•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2.2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族元素(ⅠA~ⅧA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副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2.3 元素的化合价、离子半径和电子亲和能•元素的化合价和离子半径的规律•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及影响因素三、化学反应3.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定义和特性•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的计算3.2 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定义和性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3.3 钾钠镁铝合金和酸的反应•钾、钠、铝、镁在不同酸中的反应规律•合金在酸中的反应规律•合金在酸中的应用领域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4.1 法尔胺的制备和性质•法尔胺的制备方法•法尔胺的物理化学性质•法尔胺的应用4.2 氨的制取和性质•氨的制取方法•氨的物理化学性质•氨的应用4.3 盐酸和硫酸•盐酸和硫酸的制备方法•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盐酸和硫酸的应用范围五、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5.1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实验所需化学物品和器材•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5.2 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实验中的取样方法和计量方法•实验中的加热、搅拌和过滤技巧•实验中的特殊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5.3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精度要求•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六、化学知识与生活6.1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健康•化学与食品•化学与环保6.2 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工业的发展与现状•化学工业在环保中的作用•化学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语以上是高一化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能供广大化学学习者参考和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化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常见物质的状态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的种类。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结构:分子的空间构型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决定。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正负电荷中心的分布。
三、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放热反应会释放热量。
四、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五、溶液与胶体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包括溶解度、浓度等。
胶体: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性质包括丁达尔效应、电泳等。
六、有机物与无机物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有机物具有结构复杂、性质多样的特点。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或含碳元素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的化合物。
无机物包括酸、碱、盐等。
七、化学实验基础实验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步骤等。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以上是高一化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溶液、有机物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应用来巩固和拓展知识。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集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集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的表格,包括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信息。
2. 化学键和化合价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力,常见的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合价指的是一个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元素结合的能力,用来描述元素的电荷状态和化学键的种类。
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反应速率前后相等。
4. 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是指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个数平衡,符合质量守恒和原子守恒定律。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包括原子、离子、中性分子的电子转移。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
7.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滴定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
8. 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形成新的离子配对,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两种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的沉淀物。
9. 还原剂和氧化剂还原剂指的是能够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自身被氧化;氧化剂指的是能够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自身被还原。
10. 氧化物和酸氧化物是指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性质。
11. pH和酸碱指示剂pH指数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数值越小越酸,越大越碱。
酸碱指示剂是根据溶液pH值的改变而改变颜色的物质,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12. 离子反应速度和影响因素离子反应速度受到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升高、浓度增加、压力增大和催化剂添加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高一化学必会基础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会基础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2.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3. 物质的颜色、密度、熔点和沸点等性质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化合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3. 元素符号的命名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例子3.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四、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构成和基本粒子2. 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周期性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4. 元素的周期性和性质的关系五、化学键和化学式1. 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2.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例子3.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应用六、溶液和溶解1.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 溶质和溶剂的定义和区别3.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4. 浓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七、酸碱中和和pH值1. 酸、碱和中和的概念2. pH值的定义和计算3. 酸碱指示剂和中和滴定的应用八、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和还原的概念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点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应用九、燃烧和火灾1.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2. 燃烧反应和火焰的特点3. 火灾预防和灭火方法十、化学能量和热化学反应1. 化学能量的转化和计算2. 热化学反应和放热/吸热反应的特点3. 热量的表示和计算公式以上是高一化学必会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勤加练习,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祝愿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2024年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模板(五篇)

2024年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模板【____年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模板】一、基础知识点总结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 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1.3. 化合物的概念和命名方法1.4. 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化学式1.5.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和常见类型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影响因素2.4. 化学计量和摩尔关系2.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3.3. 分子结构的确定和分子模型的表示方法3.4. 分子间力和溶液的性质3.5.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4. 离子反应和化学平衡4.1. 电离和电离度的概念和计算4.2. 离子反应的平衡定律和离子反应的影响因素4.3. 溶解度和溶度积4.4. 水离子和氧化还原反应4.5. 化学平衡的常见现象和应用5. 酸碱和盐5.1. 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2.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和酸碱中的水解反应5.3. 酸碱滴定和酸碱指示剂5.4. 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5. 盐的命名和盐的重要应用二、常见实验及实验技能总结1. 实验室常见仪器和设备1.1. 烧杯、容量瓶、移液管等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方法1.2. PH计、电子天平和分光光度计等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原理1.3. 结晶、蒸发、减压和过滤等常见实验操作的原理和方法2. 化学实验常用试剂和常见实验操作2.1. 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常用试剂的性质和用途2.2. 过滤、除杂、干燥和测定质量的实验操作技巧2.3. 酸碱滴定、沉淀反应和气体收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设计3.1.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计算公式3.2. 图表绘制的原则和常见的数据表达方式3.3.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案的制定方法3.4.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写作要点三、化学原理和现象的应用1. 化学与环境保护1.1. 大气污染和酸雨形成的原理和影响1.2. 水污染和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3. 化学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的原理和方法1.4. 生态系统的化学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 化学与生活2.1.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应用2.2. 化妆品和药物的化学原理和合成方法2.3. 人工合成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应用2.4. 化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3. 化学与工业生产3.1. 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工艺技术3.2. 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作用3.3. 化学工业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技术3.4. 化学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安全控制四、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 化学概念的深化和化学思维的培养1.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抽象化和模型化1.2. 具体问题的化学表达和化学计算1.3. 化学原理的探索和推理1.4.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2. 科学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2.1. 团队协作和实验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2.2. 学术交流和科学写作的技巧和规范2.3. 科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2.4. 当代化学研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2024年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模板(二)一、基本概念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化学笔记高一必备知识点

化学笔记高一必备知识点一、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同质的纯净物质。
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纯净物质。
二、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 离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化合物。
三、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
2.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3. 生成物: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4. 平衡状态: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四、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1.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以碳-12同位素为基准,与之质量相等的元素质量。
2.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五、化学键与分子式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结合力。
2. 共价键: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4.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六、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物质生成一个物质。
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物质。
3. 单一置换反应:一个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另一个元素。
4. 双重置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交换各自的部分离子形成两个新化合物。
5.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导致的化学反应。
七、摩尔和物质的量1.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是指6.022×10²³个基本粒子。
2. 物质的量:物质中含有的摩尔数。
3. 摩尔质量:摩尔中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八、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或氧原子。
2.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或氧原子。
3. 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本身被还原。
4. 还原剂:能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本身被氧化。
九、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描述理想气体的状态。
2. P: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
3. V:体积,单位为升(L)。
4. n:物质的摩尔数。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2. 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键的种类与性质-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和平衡方法3.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固液气三态的特点和转化条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二、无机化学1.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判别和平衡方法- 盐类的命名和性质2.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反应-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3. 卤素和氧化还原反应- 卤素的性质和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三、有机化学1. 烷烃和烯烃- 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和反应2. 卤代烃和醇- 卤代烃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 醇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醇的性质和反应3. 羧酸和酯- 羧酸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羧酸的性质和反应- 酯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酯的性质和反应四、化学实验和实验技巧1. 常见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 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和结构- 实验室常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 化学实验的化学计算- 摩尔和摩尔质量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五、环境保护与化学发展1. 环境污染和常见污染物- 大气、水、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 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危害2.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3. 绿色化学和可再生能源- 绿色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发展前景以上为高一化学知识点的汇总大全,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实验技巧,以及环境保护和化学发展领域的重要内容。
希望这份知识点大全能够帮助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高一化学知识,为未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相信有很多同学到了高中会认为化学是理科,所以没必要死记硬背。
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高一化学知识点众多,光靠一个脑袋是记不全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学好化学,同学们还是要多做知识点的总结。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物质的分类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
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二、离子反应1、常见的电解质指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它们在溶于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2、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4、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
5、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6、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生成。
7、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①符合事实②满足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③拆分正确(强酸、强碱、可溶盐可拆)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摩尔和化学计量。
4. 基本的量和质关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原子结构模型:Rutherford核模型和玻尔轨道模型。
3. 原子核的特性:相对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4.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主族和副族、周期趋势和同位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解1. 价电子和离子键:价电子的数量和价层的填充规律。
2.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概念、价电子对和多重共价键。
3.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特性:金属的性质和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结构。
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的能力。
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颗粒和物质的间隙。
2. 固体的结构:晶体和非晶质。
晶体的分类和晶体结构。
3.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粘性。
4. 气体的结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的压力。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速率表达式。
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3. 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原理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4. 平衡的应用:平衡的工业应用和平衡的环境应用。
六、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离和电离度。
强酸和强碱。
2. 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电导率和离子移动性。
3. 电化学和电解池:电化学反应和电解池的结构。
4. 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腐蚀和电化学法保护金属。
七、酸碱性与盐类1. 酸碱的概念:Arrhenius理论和Brønsted-Lowry理论。
2. 酸碱中的氢离子:pH值、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3. 盐类的形成:酸中和反应和酸酸中和反应。
4. 盐类的性质:盐的离子性、水合物和盐的溶解性。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人教版)基础知识总结高一化学基础知识1.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牛胰岛素,1981年,又首次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发生转移,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请画出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3.元素化合价升高,物质失去电子,作还原剂剂,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反之,化合价降低,物质得到电子,作氧化剂剂,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例如铝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是2Al+3H2SO4===Al2(SO4) 3+3H2↑,铝元素化合价升高,Al失电子,作还原剂剂,发生氧化反应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是Al2 (SO4) 3;氢元素化合价降低,H+得电子,作氧化剂剂,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是H2;4.举例(各6常用为氧化剂的物质:Cl2 O2 KmnO4浓硫酸 HNO3 FeCl3常用为还原剂的物质:Al Zn Fe C H2 CO。
5.氧化还原反应广泛作用体现于煤燃烧、酿酒、电镀、金属冶炼等,害处有易燃物的自燃、食物腐败、钢铁锈蚀等。
6.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溶解于水时电离出水合阳离子和水合阴离子,如液态HCl不能电离、不能导电,但溶解于水时电离出水合H+和水合Cl-,溶液能导电。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蔗糖、酒精、SO2、CO2等。
7.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全部能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三大类: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的盐。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一部分能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水及弱酸、弱减两大类,例如醋酸、氨水。
8.判断是否为离子反应,依据是否有处于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参加反应。
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有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中的一种生成。
9.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只有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可拆成离子,包括三大类:①强酸:H2SO4、HNO3、HI、HBr、HCl等;②强碱:KOH、NaOH、Ba(OH) 2、Ca(OH) 2等;③可(易)溶盐:铵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除AgCl|、Hg2Cl2外的氯化物,除BaSO4、PbSO4外的硫酸盐。
检查书写时看离子方程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和电荷守恒。
10.放热反应是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吸热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中需要吸收热量,使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而被“贮存”起来。
11.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燃烧的条件:有充足的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考虑两点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要有适量的空气(但不过量)、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例如常将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雾化,将煤气化或液化,以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水煤气制备原理是,水煤气代替煤的优点:①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的污染②提高燃烧效率③便于运输。
溶质质量与溶液密度关系公式:稀释规律: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公式:13.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14.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此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固态或液态时主要取决于粒子本身的大小,气态时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同温同压时任何气体分子间距相等,所以同温同压时1摩尔任何气体体积相等,标准状况时都约为22.4L/mol。
标准状况是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 的状况。
阿佛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分子数,即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和气体分子个数比,关系式:。
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密度的关系公式:M=ρV m,所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关系式:15.用固体药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滤纸)等,用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则用滴定管(精确)或量筒(粗略)量取浓溶液。
用固体药品配制的步骤:①计算,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或稀释,(若溶液放热,要冷却至室温)④转移、洗涤,(用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内,洗涤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内,轻轻,使)⑤定容,(蒸馏水注入至离容量瓶刻度线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面最低处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⑥摇匀16.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金属或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的颜色:钙砖红色,钡黄绿色,铜绿色,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避免含钠元素杂质的干扰)。
17.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碱金属包括Li、Na、K、Rb、Cs、Fr,它们性质非常活泼,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反应时很容易失去电子1个,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碱金属是很强的还原剂,易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碱金属性质非常活泼,在自然界不能以游离态(单质的形态)存在,只能以化合态(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是由于碱金属很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反应,通常将钠、钾保存在煤油里,将锂保存在密度更小的石蜡油里。
碱金属离子不能再失去电子,很难得到电子,所以碱金属离子无还原性,氧化性也极弱,很稳定。
18.卤族元素包括F、Cl、Br、I、At,单质性质非常活泼,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反应时很容易得到电子1个,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卤素单质是很强的氧化剂,易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卤素单质性质非常活泼,在自然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氟离子、氯离子不能再得电子,很难失去电子,所以氟离子、氯离子无氧化性,还原性也极弱,很稳定。
三杯溶液,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若生成不溶沉淀的颜色分别是白、浅黄、黄,则沉淀分别是AgCl、AgBr、AgI,鉴别出原三杯溶液分别含离子Cl-、Br-、I-。
19.①可逆反应是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②燃烧是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③升华是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如I2被加热,樟脑丸蒸发、钨(W)挥发。
20.①钠的用途:(1)钠钾合金室温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2)制贵重金属,把钛、锆等从它们的氯化物里还原出来(3)电光源:高压钠灯灯(铷、铯制光电管)②过氧化钠可用于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以及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氧气来源。
③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制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和制洗涤剂其他钠的化合物;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或制灭火剂。
④氯气是重要化工原料,用于消毒、制盐酸和漂白剂及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农药。
⑤胶卷和相纸的药膜的感光物质主要是AgBr,人工降雨(雪)可播洒AgI微粒。
⑥海带含碘元素丰富。
为防止缺碘形成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加碘盐中已加入KIO3。
21.钠露于空气中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溶液→Na2CO3·10H2O →Na2CO3 (风化)以上各步反应方程式:钠与硫反应方程式:,现象:发生爆炸钠与水反应方程式:,现象(分析)①钠浮在水面(密度小) ②熔成闪亮的小球(放热,熔点低) ③迅速游动,嘶嘶响(剧烈放出氢气)④滴酚酞变红(碱性)工业上钠、钙、镁都是电解其熔融氯化物制得,制钠方程式:钠与CuSO4溶液反应方程式:、钠可从熔融TiCl4置换出钛,方程式:(因为钠还原.氯气,黄绿色,有毒,刺激性,易液化,液氯化学式:Cl 2。
氯气很活泼,实验制氯气原理方程式:氧化剂是Mn2O.碱金属性质:银白色(铯略带金色,质软,密度较小,熔点较低,是电、热良导体;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量增大,密度(K特殊)增大,熔点和沸点降低,硬度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核对电子引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和还原性增强,即Li < Na < K < Rb < Cs,对应的碱的碱性增强①碱金属与H2O反应越来越剧烈,反应方程式:2M +2H2O=2MOH + H2↑(M=Li,Na,K,Rb,Cs)K与H2O反应时H2可能燃烧,并轻微爆炸, Rb、Cs与H2O反应立即燃烧,甚至剧烈爆炸。
②碱金属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反应方程式:(黄色火焰,产物淡黄色);(紫色火焰,产物_/_色)③碱金属正盐加热不分解,热稳定性大于相应的酸式盐:例热稳定性Na2CO3>NaHCO3;K2CO3>KHCO3 加热KHCO3反应方程式:④碱金属的过氧化物均有色,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例Na2O2淡黄色,有氧化性、漂白性;凡含ClO—的物质的溶液也都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例HClO、NaClO、Ca(ClO)2等, Ca(ClO)2是漂白粉、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活性炭的漂白性来自物理的吸附作用,不起化学反应。
加,卤族元素原子量增大,密度增大,颜色加深,状态从气体到液、固体,熔点和沸点升高,溶解度(100克水中)减小;随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核对电子引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减弱,卤素单质的非金属性和氧化性减弱,即F > Cl > Br >I,AgF无色可溶,AgCl(白色)、AgBr(浅黄)、AgI(黄)都不溶,有感光性,如AgI分解方程式:卤素单质非金属性和氧化性强的可将弱的置换出来,类似,金属性和还原性强的碱金属可将金属性和还原性弱的钛、锆等其它金属置换出来。
①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强,F2与H2暗处就剧烈化合发生爆炸, Cl2与H2光照时化合发生爆炸, Br2与H2加热到500℃时化合反应,I2与H2不断加热时缓慢反应,同时HI分解。
反应方程式:对应生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减弱,即HF>HCl>HBr>HI,对应的氢卤酸的酸性增强,氢卤酸中HF(氢氟酸)是弱酸,HCl(盐酸)、HBr(氢溴酸)、HI (氢碘酸)是强酸。
②卤素单质与H2O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弱:(剧烈反应)(微弱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