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归田赋》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借鉴前贤,推陈出新
借鉴前贤,推陈出新作者:罗献中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7年第11期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历来备受推崇。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甚至放言:“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此论虽然未必严谨,但由此可见该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从思想内容上说,它是一篇表达隐逸主题的辞赋名作,是一篇决心抛弃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书,抒发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由衷喜悦。
由于该文的巨大影响,加上作者又是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隐逸诗人,于是人们往往误以为该文开启了文学作品表现隐逸主题的先河。
其实,追根溯源,并非如此。
隐逸主题的表达在文学创作中由来已久,早在《庄子》等书中即有体现,其后绵延不断。
汉末文学家张衡的名作《归田赋》就是集中表现隐逸主题的早期代表作品,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杰出作品。
所以,《归去来兮辞》并不是表现隐逸主题的肇始之作,而是在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而写成的。
具体言之,该文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张衡《归田赋》的影响和启示,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归田赋》均具有明显的借鉴甚至模仿的迹象,也分别有较大的发展与创新的表现,是对《归田赋》的推陈出新。
我们先看《归去来兮辞》对《归田赋》的模仿和借鉴。
《归田赋》是张衡任职京都时所作。
当时朝中宦官专权跋扈,迫害贤良。
张衡由于受到阉宦的忌恨与威胁,感到朝政日非,官场险恶,遂产生了归田隐居,避祸自保的念头。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弃官归田时所作。
其归田隐居的原因是不能忍受官场的黑暗和束缚,“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两人产生归隐念头的缘由皆与仕途风险有关,有相似之处。
《归田赋》篇幅精短,蕴含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归去来兮辞》篇幅稍长,意味隽永,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结构安排和主题表达上,两文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逐一对应的。
具体表现如下。
《归田赋》的第一部分是述说意欲归田隐居的缘由,其文云:“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湖南大学《古代文学》2021年-2022年考研真题
湖南大学《古代文学》2021年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阅读张衡《归田赋》,回答下面问题:(1)此赋主旨是什么?结构上如何表达这一主旨?(2)“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3)在题材及表达手法上,本赋有何特点?在汉代赋史上有什么意义?附张衡《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2、李清照[声声慢]开篇连用十四叠字。
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分析这些叠字的奇妙之处。
3、分析高明《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
二.论述题1、清人刘熙载《艺概·文概》“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得其辞者为司马长卿。
长卿虽非无得于情,要是辞一边居多,离形得似,当以史公为尚。
”结合具体篇章,谈谈你的看法。
2、宋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主要以《山石》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据,谈谈对此的理解。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张衡的《归田赋》改变了汉赋以骚体抒情的传统,其思想取向的复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张衡的《归田赋》改变了汉赋以骚体抒情的传统,其思想取向的复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张衡的《归田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辞赋作品,它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复杂性。
其中,思想取向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与当代的思考:《归田赋》中,张衡受到了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等古典文学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通过对古代和当代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伦理价值沦丧的担忧和不满。
这种古代与当代思考的复杂性体现了张衡的时代观念和思想深度。
2.宏观与微观的覆盖:《归田赋》不仅涵盖了宏观的政治和社会议题,也涉及了个体的命运和情感体验。
张衡在辞赋中既关注国家治理和社会变革,也关注个人的人生追求和情感表达。
这种宏观与微观的覆盖使作品具有思想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3.成仁与遁世的观念冲突:《归田赋》中,张衡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遁入田园舒适生活的向往。
他一方面批判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自己寻求安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这种成仁与遁世的观念冲突体现了张衡思想取向的复杂性,展示了他面对社会现实时的反思和选择困境。
4.美好幻想与现实忧虑的交织:《归田赋》中,张衡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美好田园生活的幻想,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然而,他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困境的忧虑和对人生流转无常的理解。
这种美好幻想与现实忧虑的交织展示了张衡思想取向的复杂性和对人生与社会的综合思考。
综上所述,张衡的《归田赋》在思想取向上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对古代与当代、宏观与微观、成仁与遁世、美好幻想与现实忧虑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上。
通过这些思考,张衡展示了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使《归田赋》成为了一部深邃而复杂的文学作品。
悲士不遇的隐逸情怀——《归田赋》与《归园田居》之辨析
要 : 东汉张衡 所作 《 归田赋 》与魏 晋陶渊 明所作 《 归园田居 》是悲士不遇 与隐逸情怀的重要 典
范 ,两部作品 同样描 写了美丽的田 园风光 ,抒发 了郁郁 不得 志的苦 闷情怀 以及 归隐志 向。 由于两位作者 的人 生境 遇、创作背景 以及所 处时代 的不 同,他们笔 下的田园风光表 现 出了不 同的格调 ,所抒发的苦 闷
自然之灵性 与天然 ; 一者身在官场 , 常为官事所 累 ,
即黄莺 , 张衡构想 出一幅黄莺在枝头婉转而歌 的场 面 。早在 《 诗经 》中便以黄莺人于笔下,如 《 豳风 ・
七 月 》“ 春 日载 阳,有仓庚 鸣” ; 《 邶风 ・ 凯风 》中
收稿 日期 :2 0 1 4 . 1 0 。 1 5 作者简介 :安忆涵 ( 1 9 9 2 一) ,女 ,河北保定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古代文学 。
还 有一 个极重 要 的意象 :鸟 。张赋 中出现 的 “ 鸟”意象 比较复杂 , 赋文提到 了 “ 王雎”“ 鸽鹧”
的笔触描绘 了他想象 中的田园风光 。 同样在官场沉 浮的陶渊明则完全抛却 了功名利禄 , 以平淡 自然之
笔写下 了他 置身的美丽 田园。张衡 的 《 归 田赋 》与
陶渊 明的 《 归园田居 》 组诗都为读者展现 了情趣盎 然 的 田园风光 ,然 而二者有 相 同之 处 ,更有 相异
田赋 》之 中众多鸟类 , 《 归园 田居 》塑造 的是 一种
于三辅” ,但却 “ 举孝廉 ,不行 。辟公府 ,不就。 ”用
和帝永元十二年 , 张衡开始 了仕途生涯 , 任鲍德主 簿 ,直至安帝永初三年 , 共九年 。同年十一月 ,邓 骘拜为大将军 , 为了笼络能人才士 , 邓骘屡召张衡
张衡《归田赋》作品鉴赏
张衡《归田赋》作品鉴赏张衡《归田赋》作品鉴赏《归田赋》作为迄今最成功的抒情小赋,在赋体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代表了自西汉末叶以来赋体革新转变的最高成就,下面是其作品鉴赏,欢迎阅读:归田赋两汉:张衡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
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
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
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
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
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
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
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
鸣声吱喳,美妙动听。
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在小丘上虎啸般吟诗。
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鱼。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
嬉游已经极乐,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
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
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
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
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作品鉴赏:这篇赋虽然很短,但却凝聚了张衡仕宦一生的感慨与情志,《文选》将它纳入“志类是非常科学的。
全文共二百十一字,可分为四层。
张衡《归田赋》
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启示与反思
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满足
张衡在《归田赋》中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提倡 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充实。这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 作用,鼓励我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注重精神生活的 充实和满足。
对现代人精神空虚的反思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精神空虚 的问题。《归田赋》中描述的田园生活和内心平静, 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精神生活的机会,启示 人们寻找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满足感。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 来
张衡的《归田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具 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
该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主题思 想,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
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代传承与评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Βιβλιοθήκη 《归田赋》的影响与传承对后世田园诗的影响
开启了田园诗的新篇章
张衡的《归田赋》以其清新脱俗的田园 描写,开启了后世田园诗的新篇章,对 后世的田园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VS
成为诗歌创作的典范
该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 爱,其情感真挚,文字优美,为后世诗歌 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辞。”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02 03
人生价值
张衡在《归田赋》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庶追贞遁之路,寻蒙 轨迹之踪。”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
精神家园
张衡在《归田赋》中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如“超埃尘以遐逝,与 世事乎长辞。”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 望。
《归田赋》的鉴赏
《归田赋》的鉴赏《归田赋》是汉代辞赋家张衡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一篇小赋。
全文分为四层:第一层写自己功业难就,决心抽身退隐;第二层写自己归田后的欣喜心情;第三层又顿作转折,反映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悲愤与心酸之情;最后一段写出真正的旷达语。
寥寥几笔,即勾勒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风貌,既表达了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寓对官场龌龊的厌恶。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历来深受人们爱赏。
《归田赋》作为迄今最成功的抒情小赋,在赋体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代表了自西汉末叶以来赋体革新转变的最高成就,基本结束了大赋为主流的创作时代,而开辟了灵巧自如的小赋的新时期,使赋这种文学形式得以继续活跃发展。
从此以后,特别是经魏晋到唐宋,虽几经演化,但无论是散韵、骚韵、俳体、文体,有成就的.作家大多循此路径抒情述志、咏物叙事,丰富了文苑。
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也是从《楚辞·渔父》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化来的。
张衡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
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
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此外,《归田赋》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如“关关嘤嘤”、“交颈颉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而“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
总之,《归田赋》已很不同于先前的汉大赋了,它已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风格上也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类似于四六句骈文,开了骈赋的先河。
从“归田”看张衡的精神归隐
从“归田”看张衡的精神归隐作者:熊小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6期摘要:《归田赋》体现了张衡的归隐思想,但他并没有真正实现“归田”这一理想,于是张衡借由虚构的田园来消解心理上的苦闷,并渴望“纵心物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所以张衡的“归田”思想并不是一定要让身体回到实实在在的田园中去,而是让精神回归到最本真、自由的状态。
关键词:归田;归隐;精神;纵心物外;荣辱[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1《归田赋》开篇言“游都邑以永久”,都邑,指首都洛阳,一个“游”字,张衡对首都洛阳的情感不言而喻。
“田”与“都邑”是相对的,它是张衡曾经离去的和想要回归的居所。
“归田”,即以田园为家,体现了张衡晚年欲归隐田园的愿望。
在《归田赋》中张衡表现出对世事的疏离与逃避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张衡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其归隐的愿望。
《文选》李善注:“《归田赋》者,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归田赋》中所描写的隐居生活不过是作者之“欲”,属于理想中的生活图景,当时的他并没有实现归隐田园的生活。
《归田赋》作于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春天,即张衡任河间王刘政的相国的第三年,张衡在任河间相期间“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可见张衡在赋中描绘的田园生活在当时为止并没有实现。
同年冬,张衡“上书乞骸骨”未被批准,而是“征拜尚书”,被召回京城任尚书一职,在宫廷中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于次年卒。
所以直至终老,现实也没能提供给作者这样的生活空间与时间去实践归隐田园的生活。
张衡精神归隐的方式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借虚构的田园来消解心理上的苦闷张衡“归田”的外在形式就是于真正的山水田园中享受身体的自由,虽然张衡并没有实现这个归隐理想,但是他却在赋中虚構了这样一个虚拟的山水田园,在对于田园生活的想象之中,张衡宣泄了内心的愤懑和不满,虽然无法完全割舍红尘俗世,却有助于他暂忘烦忧,具有精神治愈的作用。
归田赋赏析
《归田赋》赏析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当他们在仕途中遇到挫折、或不满于当时朝政之时,大都会走向退隐归田、洁身自好的道路。
张衡也是其中一例。
《归田赋》就是张衡为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一篇小赋。
自东汉安、顺以后,外戚宦官当权,朝政日非,汉顺帝有一段时间曾升迁张衡为侍中,讽议左右。
然阉竖终恐张衡揭露他们,永和初,张衡遂被罢黜为河间相。
永和三年(138),张衡六十一岁由河间相上书乞骸骨,《归田赋》就是这时作的。
《归田赋》是一篇短小明畅的小赋,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
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也是从《楚辞·渔父》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化来的。
张衡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
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
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此外,《归田赋》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如“关关嘤嘤”、“交颈颉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而“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
总之,《归田赋》已很不同于先前的汉大赋了,它已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风格上也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类似于四六句骈文,开了骈赋的先河。
《归田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
赋在汉代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归田赋》赏析
家 。他 生 经历 了章帝 、利 帝 、 疡帝 、安帝 、顺 帝 / ,大 其 患 ,遂 馋 之 ” , 故担 任 侍 中 不 剑 p 年 时 , 张 衡 就 被 q
致 可 分 为三 个阶 段 :勤 勉 的求 学 时 期、辗 转 的 为官 时 划 、凄 J 贬, “ …为河 ”。 l 官 期 间 ,张衡 “ J ! 乏 乞骸 骨 , 征拜
《 昌言 》 ,都 对现 实 有深 刻 的揭 露 干批 判 。 ¨
儒 家 思想 的动 摇 和道 家 思想 的雨新 { 仃 ,…破 . 的社 少 帝北 乡侯 位 { { f 家 会 现 实 ,更 加剧 了文人 作 晶 中生 命意 识 的流 露 以及 对 I 社 会 的理想 追 求 。作 为 东汉这 时 划 的著 名科 学家 、文学 家 、
管 朝 歧 。 由 丁 受 剑 倥 官 的 排 挤 , “ 帝 初 , 复 转 为 太 史 顺
疾 恶肯 。 由。 其毁 己, 皆J ’ H之 ,晚对 而 出 。阉竖 恐 终为
张衡 ( 公元 7 — 1 9 ,字平 子 ,东汉 南I I il 8 3)  ̄ lt ' L l Y 县人 。张 令 , …… 后迁 侍 巾 。帝 引存 帷 樨 ,讽 议左 右 。尝 衡 天 下所 ! O
也 是张 衡 - 意气 的阶段 。 《 l ・ 衡列 传》 云 : 衡 少 之 地 ,而 隐 的愿毕 不能 达 成 ,第 年 逝 丁 尚 位 ,终 年 生 后『 义 张 “ 善 属 文 ,游 于二 辅 , 入京 师,观 太 学 ,遂 通 《 经 》 ,贝 血 八 岁 。天 丁张衡 的创 作数 量 , 《 汉 ・ 衡列 传》 云 : 后 张
凉 的晚年 时 列 。勤 勉 的求 时驯 人致 可 以划 剑张 衡 为m 上 簿 ( 即公 元10 )之前 ,是 张衡 入仕 前求 学干 游历 的阶 段 , 0年 ¨
虽称经典,并非完璧——《归田赋》新论
酒盈 樽 ” , “ 悦亲戚之情话 , 乐琴 书 以 消忧 ” , 此 真得
事外之 趣 , 读之 能使 人 盎 然 觉其 左 右草 木 无 情物 亦
皆舒 畅和 豫 。平子 本见 汉 室 多事 , 欲 去 以远祸 , 未 必
志在田园, 姑有激而言耳 , 宜其发于胸中者与渊明不
类也 。 [ ‘ 四 库 全 书 子 部 十 杂 家 类 三 , P 4 )
代, “ 体 物” 与“ 写志 ” 如二水 分 流 , 并 行 不悖 , 贯 穿 始
终, 构成 两汉 辞赋发 展 的全貌 。
张衡 是 东汉 中期 的著名 文学 家 , 于诗 、 赋两方 面 皆卓 有 建树 , 成就 非凡 。就其 辞赋 创作 而 言 , 既能 继 承传 统 , 又能 别 开 生 面 。其 《 二 京 赋》 继 班 固 的《 两 都 赋》 之后 , 踵事 而增 华 , “ 迅 发 以 宏 富 ”( 《 文心雕
物象 ( 即“ 体物” ) , 或抒 发 情 志 ( 即“ 写志” ) 。在 汉
较 成熟 的骈 赋 ; ( 3 ) 它 是 现 存 东 汉 第 一 篇 完 整 的抒 情 小赋 。 ” l 3 1 ( 。 挖 袁 行霈 《 中 国文 学 史》 云: “ 无 论 就 内容讲 , 还 是 就艺 术 形 式 讲 , 《 归 田赋 》 都 有 很 高
史》 云: “ ( 1 ) 它是 我 国文 学 史上 第 一 篇 以写 田 园 隐 居 的乐趣 为 主 题 的作 品 ; ( 2 ) 它 是 现 存 的第 一 篇 比 有汉 一代 , 辞 赋创 作 大 家 辈 出 , 名作 纷 呈 , 赫 然 为一 代 之 文 学 。刘 勰 谓 : “ 赋者 , 铺 也 。铺 采 搞 文 , 体物 写 志 也 。 ” l l _ c 此话 界说 辞 赋 极 为 简 明扼 要 , 辞赋 的特 质 , 正是通过“ 铺采搞文 ” 的手 段 , 或描 写
张衡《归田赋》赏析
( 首 尾 呼 应 )
著述
人生态度:苟纵心…..
朝政混乱 河清无日 对 比 良辰美景: 赏心悦目
归田之思
主旨
吟啸弋钓: 任情不羁
弹琴著述: 闲逸高雅
归田之乐
人生态度
讨
论
如何看待“苟纵心于物 外,安知荣辱之所如”的人 生态度。
欣赏目的
1、体会《归田赋》中作者追求清平
政治的美好愿望,并正确评价其不 满时政、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 2、本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3、抒情小赋有哪些特点。
张衡(公元78-139),字 平子,南阳西鄂人,东汉时 期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著名的文学家。 在地震学、天文学、地理 学、数学、机械学等许多领 域都卓有建树。在艺术方面, 他居东汉著名六大画家之首。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 赋创作成就颇高。他的<二 京赋>被誉为“汉大赋之极 轨”<归田赋>是汉代最有 艺术开创性珠抒情小赋。
原隰郁茂 百草滋荣 远景 全景 静景
时和气清 (总写) (分写)
王雎鼓翼
动作
仓庚哀鸣
声音
近景 特写 动景
交颈颉颃
关关嘤嘤
动作 声音
略写
详写
吟
啸
弋
仰飞纤缴
钓
俯钓长流 贪饵吞钩 悬渊沈之魦鰡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 触矢而毙 落云间之逸禽
双起分承
Hale Waihona Puke 弹琴归隐原因:谅天道…..
感老氏之遗诫
室 内 生 活
诵书
政 治 理 想
古代文学复习题(1)解答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范围(2014级)一、诗文背诵:本学期要求背诵的所有篇目二、名词解释:汉赋:是汉代在远承《诗经》赋诵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家铺张恣肆的文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杨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杨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李陵之祸: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
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机报答汉朝。
正好汉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汉武帝。
武帝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李广利,司马迁就这样遭受“腐刑”。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汉代设立的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并负责搜集各地歌谣的音乐管理机关。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题材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近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伤感色彩。
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是汉代文人无言诗成熟的标志,其内容多写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蔡琰为代表的作家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目睹了民生的苦难,因而大都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其作品大都呈现出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征,这种特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建安风骨”。
真实地反映了现时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流露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幽怨,带有悲剧色彩,意境宏大,笔调畅朗,从而形成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张衡《归田赋》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摘要张衡的《归田赋》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开创了魏晋小赋的先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于文学史的发展具有开启风气的意义,对中国山水审美思想发展历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在中国山水怡情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张衡;《归田赋》;文学史;意义Abstractthe value of the subject to the han dynasty first article comparatively mature PianTi fu jin, creating a little later,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not only for the significance, is open to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 ideology history also has important value in Chinese landscape, it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happy.Keywords: Zhang Heng ; "Gui Tian Fu"; Literary History; Mean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一、张衡简介及《归田赋》的创作背景 (1)二、《归田赋》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 (2)三、《归田赋》的审美思想——“逍遥”思想 (3)(一)“远游”与“将回驾乎蓬庐” (3)(二)“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3)(三)“合流庄骚,隐归柱史” (4)四、《归田赋》在汉赋发展流变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4)参考文献 (7)谢辞 (8)咸阳师范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一、张衡简介及《归田赋》的创作背景张衡(公元78-139),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张衡归田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现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张衡归田赋的创作背景和内容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篇赋描绘了张衡从京城归田的过程,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赋中描述了丰收的景象、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人们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农耕文化和对农业的重视。
此外,赋中还描绘了张衡对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及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张衡归田赋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而张衡归田赋则是赋体文学的一次重要尝试。
赋的写作形式通常是以描写事物为主,以景物描写为主要手法,而张衡归田赋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赋体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张衡归田赋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表达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影响。
赋体文学追求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语言,而张衡归田赋在这方面采用了一种平实、自然的表达方式。
他运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描写中,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体会。
这种语言风格的创新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还体现在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上。
这篇赋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
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赋体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其他文学体裁的创作产生了启示。
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张衡归田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张衡创作的一篇辞章,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它以独特的文学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乱世苦难的感叹和对平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篇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又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和文人情怀的写照。
《张衡归田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艺术创新。
这篇辞章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乱世的思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辞章的结构上,张衡以叙述的方式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然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衬了田园生活的安宁和美好。
这种叙事与描写的结合,使整篇作品具有了动静结合、对比鲜明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同时,在用词上,《张衡归田赋》采用了大量的对仗和修辞手法,使作品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这种艺术创新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给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启示和影响。
《张衡归田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它对社会历史的见证和反思。
这篇辞章是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创作的,作品中描绘的战争和动荡景象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张衡通过对社会动荡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和苦难的深切忧虑和痛心。
同时,他用对比的手法将这种苦难与田园生活的安宁相对照,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这种对社会历史的见证和反思,使《张衡归田赋》成为了一部重要的社会文学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也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参考。
《张衡归田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它对文人情怀的写照和抒发。
作为一名文学家,张衡深知文人的使命和责任,他通过这篇辞章表达了对乱世的痛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文人对社会动乱的痛心和对和平安宁的追求。
这种文人情怀的写照和抒发,使《张衡归田赋》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也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张衡归田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衡归田赋
二 汉代文学:
(1)一代文学的确立—汉赋(意义) (2)历史观念的进步—历史散文(《史记》) (3)政论文的应用性、现实性 (贾谊《过秦论》) (4)现实性进一步加强--缘事而发的汉乐府(特点) (5)诗歌体裁的革新—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汉 代 文 学
1、关于赋的基本知识: 汉魏六朝赋综述: (1)发展状况。(2)赋的特点等。 2、张衡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归田赋》
赋:《二京赋》、《南都赋》、《思
玄赋》、《归田赋》等 诗:《四愁诗》、《同声歌》等
四、作品讲读
归田赋
祝允明 归田赋
• 《归田赋》为行草书,凡十四开,每开 纵26.5厘米,横28.9厘米,满页3行,共 计79行。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款署 “枝山散客书”,原物当为长卷,今成 册页者,乃经后人割裱而成。所书用纸 虽有“金粟山藏经纸”印记,也当为北 宋名纸的明代仿制品。
体制短小
语言清丽 平浅抒情 表现个人情怀
1、写作手法:
一是把自己的心境、情绪融合到环境、景物的描写 之中,形成和谐优美的意境。
二是以议论、用典、用事、铺叙等手法来述志和抒 情。
2、语言:
清新明丽,工致典雅。写景状物细腻形象,铺叙议 论意蕴深厚。
3、形式结构:
篇制短小,全用四、六句式,且多用排偶,形式整 齐,韵律和谐。
• 本册因无年款,故鉴赏者据其书风未臻 晚年豪放不拘之境界,多定为祝允明中 年之作。本册行书一段,风格中蕴涵了 苏、黄、米、赵,尤其以赵子昂的影响 为最多,但又不是全仿。应是祝允明尝 试着将宋、元意趣融入晋、唐法度时期 的作品。因此,可视为祝允明中年时期 的书法精品。
1、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 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 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 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 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 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 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归田赋赏析
归田赋赏析
《归田赋》是汉代辞赋家张衡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
此赋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表达了作者的超脱精神。
全赋短小明畅,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的风格,语言自然清新,洗练优美,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是难得的赋作佳篇。
《归田赋》是东汉时期抒情小赋的典型代表。
它的出现,意味着辞赋史上一次令人欣然的转变。
汉大赋在继承楚骚的体格之后,渐渐剥离了内在的充实和多感的生命而转入“体物”的创作,其内容多是对田猎场景、两都盛况、帝王鸿业的铺陈和夸饰,尽管望过去是一派富丽堂皇、心驰眼醉的华贵气象,实际却缺少一种感人的底力。
它只是精雕细凿的楼台,只是工笔点描的花鸟,只是帝业繁华的倒影,而非真正的性情的文学。
赋,到了东汉张衡的手里,才重新开始了个性化、抒情化的表达。
浅析《归田赋》与《归去来兮辞》的不同之处
浅析《归田赋》与《归去来兮辞》姓名:***学号:********年级:2011级专业:对外汉语浅析《归田赋》与《归去来兮辞》摘要:老庄学说的“自然”、“无为”的主张,对现实的批判精神,蔑视权贵礼法、功名富贵的傲岸态度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里,它常被一些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作为思想武器与黑暗污浊的现实抗争。
在他们的作品里,或是以“自然“或”无为”来自我排遣,或是发泄自己强烈的愤懑之情,或是表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不少熠熠生辉与对自然的向往有关的作品。
而不去追求的话,向往永远只能是向往,又有几人能像陶渊明那样远离世俗尘嚣,远赴山林呢,就连东汉中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也只能临渊羡鱼。
关键词:《归田赋》、《归去来兮辞》、创作背景、人生经历、写作特色正文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都向往与之亲密接触,又更何况是文人墨士呢?又更何况是那些在仕途中遭遇挫折或不满于当时朝政的文人墨客呢?老庄学说的“自然”、“无为”的主张,对现实的批判精神,蔑视权贵礼法、功名富贵的傲岸态度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里,它常被一些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作为思想武器与黑暗污浊的现实抗争。
在他们的作品里,或是以“自然“或”无为”来自我排遣,或是发泄自己强烈的愤懑之情,或是表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不少熠熠生辉的与对自然的向往有关的作品。
而不去追求的话,向往永远只能是向往,又有几人能像陶渊明那样远离世俗尘嚣,远赴山林呢,就连东汉中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也只能临渊羡鱼。
张衡的《归田赋》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同为“归田诗”,但二者之间却大有不同,无论是创作背景,人生经历,写作特色,还是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二者的不同。
一、创作背景当时正值东汉王朝全面崩溃,政治极端黑暗,外戚、宦官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等行径愈演愈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的《归田赋》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开创了魏晋小赋的先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于文学史的发展具有开启风气的意义,对中国山水审美思想发展历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在中国山水怡情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张衡;《归田赋》;文学史;意义
Abstract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 to the han dynasty first article comparatively mature PianTi fu jin, creating a little later,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not only for the significance, is open to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 ideology history also has important value in Chinese landscape, it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happy.
首先,《归田赋》变此前抒情小赋“自诉”式的形式和单一化的情感为以景衬情、因景生情,开后世抒情小赋艺术之路。抒情小赋的开端应起自西汉初期。张衡《归田赋》的价值,首先表现在渊承汉世抒情赋的骚情,但却变其‘自诉’式的形式和单一化的情感,而开以景衬情、因景生情的艺术之路。[2]汉末魏晋时抒情小赋勃兴,正以张衡《归田赋》为转折点。
(二)“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张衡博学多才,对儒、道、墨诸家都多有研习。至晚年,出于对时政的失望,个人的遭际情志等多方面原因,其思想渐向老庄倾斜。“逍遥”语出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宣扬的是逃身避害的思想,以为要逃斧斤之害,需远攻于功名利禄,人情欲求的束缚,使人格精神达到畅游无阻的境界,故“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方可“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而无论是列子御风,许由却尧天下之让,都是一种远离俗世、超乎尘埃的人格形象,这也是张衡晚年的追求。在《归田赋》中张衡提出的“逍遥”范畴包括下面几层含义。
(一)“远游”与“将回驾乎蓬庐”
“逍遥”的审美思想出自庄子。张衡晚年,正当安顺以来,宦官当权,政治日非,而张衡年衰,感于以一己之利难回乾坤,故以无明略以佐时”,而思“纵心于域外”。正与庄老之意契翕意会,发为感叹,作《归田赋》。
与“逍遥”对应的是“远游-回归”的行为模式。在《归田赋》中张衡出于“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的考虑,始以“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为远离俗务困扰,求得精神上的自由,长辞于与都邑对应的尘世生活,游于田园山泽,又终以“回驾乎蓬庐”。远游之后精神向以蓬庐为象征的“逍遥”之境回归,以“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的感慨作结束。可以说,在《归田赋》中体现出的是一个从远游到回归的完整过程。
由于张衡从容淡定的个性气质,《归田赋》呈现出一种平和舒缓的面貌,有别于状物大赋得雍容而略显呆板,也不同于抒情赋一味沿袭的楚骚传统。庄骚合流约束了楚骚感情的恣肆横溢。虽然《庄子》行文亦表现出一种奇诡流衍、跌宕跳跃的文风,但正如《史记老庄中韩列传》中评价庄子“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寓言的表达方式节制了感情的直露。张衡综合庄骚,追慕老子,又有儒家思想的根底,思想的综合性与其个性特征结合,反映到《归田赋》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一清传统赋作板滞的面目,首开抒情小赋文风。自此,汉赋由状物大赋向小品化哲理化的抒情小赋转变。
庄骚传统有其复杂性,但是在庄骚间确定存在着内在的精联系。老子和庄子都是楚人,他们宣扬的就是逍遥思想。张衡构思既取材于《远游》,又取《渔父》意蕴,其思想是归于老子遗训,又合庄骚的。“逍遥”的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一种发源于庄子,追求自由境界的逍遥状态,向与“仁义”游,与“道”化成转变。反映出张衡接受老庄思想的深入,这也是现实政治衰微与张衡个性淡泊共同影响的结果。
(三)“合流庄骚,隐归柱史
《归田赋》云:“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张衡所言“逍遥”最终落于“娱情”。这里的“娱情”从表层意思来看就是回归自然中的“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就深层意思而言则是“感老氏之遗训,将回驾乎蓬庐”。“逍遥”是一个行为过程,而终需有所依归,庄子是游于“无何有之乡”,张衡的理想是“蓬庐”,并明确说明是遵从于老子的审美思想。
三、《归田赋》的审美思想
它在文学上体现在《归田赋》的“逍遥”思想。它被看作是从“京都大赋之急轨”向“抒情小赋之杰思”转变的一个重要坐标。在这篇赋中,张衡思想中的庄骚合流倾向逐渐清晰,并表现为对“逍遥”之境的追求。在赋中,张衡提出了“于焉逍遥,聊以娱情”的审美思想,并将个性和理想熔铸其中。以此赋为研究张衡思想是最合适不过的。
Keywords:Zhang Heng ; "Gui Tian Fu"; Literary History; Meaning.
一、张衡简介及《归田赋》的创作背景
张衡(公元78-139),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他不仅是我国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的《四愁诗》是我国七言诗的滥觞,而且又是一位著名的辞赋家,被后人誉为汉代四大辞赋家之一。张衡主张“君尊臣能,除奸用贤,遵节俭,尚朴素,仁洽道丰,施惠于民,为无为,事无事,永有民以孔安”(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前言》),表现了一个正直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和人格魅力。但是在“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的社会现实面前,张衡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所居之首,辄积年不徙”。现实的污浊,政治上的失意,迫使张衡去寻求超世绝尘的思想,归田退隐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多数正直之士的处世态度,张衡也不可能超越这个时代范畴。《归田赋》是张衡晚年谪居河间时所作。它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汉赋形成于汉初。汉赋可以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赋,规模很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小赋是在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盛行,这一时期汉赋的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都开始有所转变,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功业,专以铺采擒文为能事的大赋逐渐减少,而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就促使赋的题材有所扩大,赋的风格有所转变。这种情况的出现始于张衡。从大赋到小赋,从都市到田园,这是张衡赋作的两个转换,也是两汉赋作文体与题材的转换。以创作的质量而言,此期文人小赋的内容主要是抒发个人不得志的郁闷,较少触及社会现象;形式上主要模仿楚辞,没有形成汉代人自己的风格。一直到张衡《归田赋》是两汉抒情赋作从大赋向小赋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张衡是东汉中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创作的《归田赋》表现出了很多的创造性和艺术才能,使其成为文坛上独领风骚的作家,想游于纷乱的尘世以外又做不到,于是他憧憬那与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的田园。他构想出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这百草和禽鸟都能任情舒展的田园,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境界,怎能不令他心驰神往!在这里可以获得赏览自然景物的欢乐,还可以轻松自由地射钓。他的蓬庐远离尘嚣之外,在这里弹奏前代名曲,度圣贤之书,挥毫奋藻,尽情地陈述其对人生、社会的感受。他笔下的田园充溢着浓厚的生活兴趣,体现出身心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同时,也带有鲜明的道家色彩。在担任河间相后干脆上书:“乞骸骨”,希望辞官归田,并写《归田赋》以示决心。
张衡所谓“逍遥”本庄子哲学而发,表现出的首先是一种逃离的姿态。张衡于虽然自称“无明略以佐时”,又说“徒临川以羡鱼,俟和清乎未期”,看似自谦愧才,或对现实失望,而作此退隐之词。实际上张衡本无意于仕进,其一生所好惟在学问,所注重则在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故居太史令之位居年不徙而不以为屈志。特别到了晚年,甚至连作《思玄赋》时的宣寄情志的要求也没了。《思玄赋序》言:“横常思图之事,以为吉凶依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7】在《归田赋》中表现出来的“逍遥”是一种从容自若和避世远祸的人生态度。“逍遥”的第一层意思是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必须逃离世俗的羁绊和潜在的祸患。第二层意思是要进入一种自然之境,其与“都邑”相对举,是一种文化意蕴与个人感悟结合的自然,因而是一种抽象画的自然。第三层意思以自我道德的完善为依托而实现的自由,也是一种人格的独立和自由。
二、《归田赋》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
张衡的大赋没能给汉代赋坛带来活力,但他的抒情小赋《归田赋》却使赋文学获得了新的生机。张衡写《归田赋》来表示弃官退隐的愿望。张衡的这篇小赋写得非常精美,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写田园隐居的乐趣为主题的作品”,“是现存的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赋”,“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1】《归田赋》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来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具有杰出的成就。
另一方面,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统治集团所采取的“党锢”高压政策使士人普遍受到压抑。物不得其平则鸣,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赋这种文学样式抒发自己的不平。于是,东汉文学出现了一批感情激切的抒情赋。世风的变化不仅导致赋的创作题材在选择和宗旨的设定方面出现新的取向,在赋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也与以前有了较大的差异。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恣肆为主调的风格和豪放昂扬的气势,已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扬弃。散句单行的语言,演变为骈俪对偶的句式。赋的风貌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东汉文坛同西汉相比,变化很大。东汉士人失去了作为文学侍从参与上层统治集团重大活动的条件,环境和地位的变化给予他们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现实生活的动荡不定也给他们以极大地震撼。他们所关注的热点已经跨出宫廷苑囿,从更广阔的范围寻找有价值的题材。于是,各个时期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直接、间接诱因。与题材方面的变化相适应的,还有宗旨的变化。在司马相如时代,赋的讽喻效果同赋家的主观愿望之间就存在着差距,以致于后来引起扬雄的批评。到了东汉,讽喻不仅不起作用,甚至还可能招来灾难,这就迫使辞赋家们考虑如何看待和处理赋的社会作用问题。
最后,张衡《归田赋》在语言艺术上开六朝文学骈俪之风。此篇通篇多用偶句俪词,句式均为整齐的排偶句,且文中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表现出骈俪之倾向。如“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触矢而毙,贪而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等无不属对密切,音韵谐和。曹道衡认为,《归田赋》中“有的地方已有四六句式,近似骈体,这是张衡的首创”。[4]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归田赋》)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5】姜书阁更以为:“近世论者皆以张衡《归田》为东汉抒情小赋之首,此固然也矣。然仅就艺术形式而言,似亦可以是篇为魏、晋以还‘俳赋’(即骈赋)之始祖,而为六朝骈文开山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