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论动物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的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和流行性的一类危害严重的动物疾病。
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终止条件,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第二节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概念传染: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构成感染需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动物机体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1.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称为外源性感染,如果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受不良因素影响致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这就是内源性感染。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的继发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单纯感染或单一感染,由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之为继发感染。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和一过型感染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称为显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且呈隐蔽经过的称为隐性感染,其病原微生物在某一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一定的病理变化,但外表看不到症状,也称为亚临床感染。
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出现即行恢复为一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重,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恢复称顿挫型感染,4.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病原体局限在某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局部感染,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
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5.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临疹症状者称为典型感染,非典型感染则较轻或较重。
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指不引起病毒大批死亡的临床类型称为良性感染,反之,引起大批死亡的临床类型称恶性型。
家畜传染病学
疫源地的范围大小要根据传染源的 分布和污染的具体情况而定,可分别将 其称为疫点或疫区。
五、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有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 有人类或家畜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 (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野生脊椎动物) 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 人和家畜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 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 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
五、传染病病畜的治疗
(一) 针对病原体的疗法 1.特异性疗法 2.抗生素疗法 3.化学疗法 (二) 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 1.加强护理 2.对症疗法
六、消毒、杀虫、灭鼠
(一) 消毒 1、预防性消毒 2、随时消毒 3、终末消毒 (二)杀虫 (三)灭鼠
常用消毒方法:
1.机械性清除 2.物理消毒法 (1)阳光、紫外线和干燥 (2)高温 3.化学消毒法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
1、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
1、平时的预防措施
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1、平时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
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贯彻自繁自 养的原则,减少疫病传播。 2)拟订和执行定期防疫接种和补种 3)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水平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必须在外界环 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媒介使易感 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 一般通过如下几种途径而传播: (1)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以消 化道为主要的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口蹄疫、 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 (2)经污染的土壤传播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1)【优选文档】
按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来源(láiyuán)分类
且最后以死亡为告终。 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
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
帮助判断感染时间并查找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
➢ 常见的慢发病毒感染有牛海绵状脑病、绵羊痒 全身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通过血流或淋巴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并引起全身性症状则称为(chēnɡ wéi)全身感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节 感染 的类型 (gǎnrǎn)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按感染(gǎnrǎn)动物的临床表现分为
▪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 顿挫型: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见出 犬传染病
猫传染病
传染病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
如果该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可称为良性感染。
现即行恢复 者称为一过型(或消散型) 确定传染病封锁和解除封锁的时间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动物的隔离观察时间;
机体的防御屏障,通过血流或淋巴循环扩 散到全身各处,并引起全身性症状则称为 (chēnɡ wéi)全身感染。全身感染的表现形式主要 包括: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 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等。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按病程 的长短分类 (bìngchéng)
▪ 最急性 感染 (jíxìng)
▪ 急性感染 ▪ 亚急性感染 ▪ 慢性感染感染
染。
病、梅迪-维斯纳病、山羊关节炎-脑炎和克雅病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在人工发病的易感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出与原来接种物相同的微生物。
等。 第二章 动物传染病综合防制措施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B类疾病(list B)是指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很大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感染、抗感染免疫及易感性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2、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3、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传染病的特点1。
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5。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二、感染的类型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3、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4、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5、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6、显性感染: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7、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8、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9、全身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10、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动物传染病基本知识(农业大学讲稿)
•
• (四)按感染播及的范围分类
• • 1.局部感染 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 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的局部病变的感染。
•
•
2.全身感染 病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 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的病理 反应的感染。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败血症、菌血症、 病毒血症、脓毒症。
9
•
•
2 传染病的概念
•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 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 传染病的5条共同特性: •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即每
•
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如猪瘟是由猪瘟病 毒引起的,没有猪瘟病毒就不会发生猪瘟。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微生物从病畜体内 排出,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畜体内,能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 这一性质称为传染性。在条件适宜时,传染病可以在一个易感动 物群中传播蔓延,这一性质称为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的抗原 作用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可以 用血清学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可 以在一定时期内或终身不再感染该种传染病。 2019/2/27 4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种病
2019/2/27 6
•
• (二)按侵入病原的种类等情况分类
• • • •
1.单纯感染 由一种病原引起的感染。
2.混合感染 由两种以上病原同时参与的感 染。 • 3.继发感染 先有一种病原感染,致使机体 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又有新侵入或原来存在于 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引起的感染。
2019/2/27 7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
对病原微 生物的影 响
对传播媒 介的影响
对动物的 影响
1、夏秋季节:细菌性疾病 较多 2、冬春季节:病毒性疾病 多件 3、口蹄疫每2-5年流行一次
(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 1、对传染源 • 2、对传播媒介 • 3、对易感动物
社会因素
• 1、对传染源 • 2、对传播媒介 • 3、对易感动物
第四节 动物环境卫生
一、动物环境卫生的概念
环境:作用于家畜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 方面。
动物的环境:是指动物周围空间对其生存和生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种种因素的总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群体四个方面 动物环境卫生:动物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发生的 影响。 动物环境卫生学: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规律,
(三)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性损伤:固着、移行、压迫、阻塞、破坏 2、营养消耗:抢夺营养、干扰代谢、影响消化吸收机能 3、毒素作用 4、引入病原性微生物
(四)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
经口感 染
经皮肤 感染
接触感 染
经胎盘 感染
(五)影响畜禽寄生虫病的因素
1、宿主的防御能力 2、营养因素 3、年龄因素
某肉鸡场某鸡舍有30000只鸡,出现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第一天发现患病 100只、感染200只、死亡20只;第二天新增病鸡300只、感染500只,死 亡100只;第三天新增病鸡500只、感染1000只、死亡300只。计算各天的
发病率、感染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第二天发病率=(300+100)(第二天新发病例数)/(30000-20-100)(畜群动物平均 数)×100% 第二天感染率=(300+500+100)(感染传染病的动物数)/(30000-20-100)(检查总 数)×100%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动物传染病的概念及特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Animal infectiou disease)。
如猪瘟、口蹄疫、新城疫等。
传染病的特征:(1)每种传染病都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
如新城疫(ND)——新城疫病毒(NDV)、禽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由发病动物传染给健康动物。
流行性——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蔓延传播。
(3)被感染动物产生特异性反应。
动物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改变,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抗体和变态反应等。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指该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或终生不再感染这种传染病。
如人感染天花康复后—终生不在发此病。
(5)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性临床表现。
如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1~2周,最短为1天,最长可达数月;特征性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持续痉挛,对刺激反应兴奋性增高。
二、感染的概念及类型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传染(感染)。
(infection)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完全没有临床症状——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这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称为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
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机体外界侵入而发生感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这一类。
内源性感染——机体内条件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引起同一机体的感染,如牛同时患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又感染另一种病原微生物。
如猪瘟继发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
3、显性感染、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型感染显性感染——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隐性感染——无任何临床症状出现的感染;顿挫型感染——疫病发生时,开始症状表现很严重,但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动物机体就恢复健康;一过型感染——疫病发生时,开始症状表现很轻,但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动物机体就恢复健康。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过程
返回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展阶段:
1、流行前期:从传染病病原体侵入到出现第一批 病例为止的时期。 2、流行发展期:流行前期之后,患病不断升高的 时期。 3、大流行期:畜禽大批罹病,患病率、死亡率都 达到最大限度时期。 4、流行减退期:畜禽发病数量减少,死亡数减低 或病情减轻的时期。 5、流行后期:不再出现新病例的时期。 6、流行间歇期:上一次流行之后到下一个流行之 间的时期。
返回
2.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病状,但携 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因而是更具有危 险性的传染源。重点阐明病原携带者的分 类及其各自的意义。 (1)潜伏期携带者:只有少数,如:狂犬病、 口蹄疫、猪瘟等。 (2)恢复期携带者:是指病状消失后仍能排 出病原体的动物。如:布菌病、猪气喘病 等。 (3)健康携带者:如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 病、猪丹毒等。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 染与流行过程
第一节:动物传染病的传染
◆一、传染及传染病的概念 ◆二、传染的临诊类型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返回
一、传染及传染病的概念
1、传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 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引起机 体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也叫感染。 2、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 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 的疾病。
返回
一、流行过程的概念 动物传染病能够在动物之间直接传染或 间接通过媒介物(生物或非生物)互相传染, 即构成流行过程,也可称流行。 也就是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到动物群体发 病的过程。 也就是传染病在动物群中发生和发展以 及终止的过程。
返回
二、构成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传染源:有病原体寄居、生长 、繁殖, 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1.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注意: 发病期的动物,更要注意那些非典型和慢 性感染的动物*如结核病和布病以及猪气喘 病*,还要注意患有人兽共患病的病人。
人兽共患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和内源性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性感染、温和性感染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传染病的分类
按病原分类 按动物种类 按受侵害器官或组织分类 按病程长短分类 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 国内:123分类(动物),甲乙丙(人类);国际兽医局:AB分类 按疾病来源分类:地方病、外来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他:法定传染病、新生传染病、重新出现传染病、虫媒性传染病、 烈性传染病
国际B类: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对 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很大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每 年定期向OIE报告一次以上。
按传染病危害分类
一类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 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措施:隔离、封锁、扑杀、销毁。
二类疫病: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 的疾病。该类疾病危害性、爆发强度、传播能力以及控制和扑灭 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但不排除采取与一类疫病相似的强制措施。
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Anthropozoonoses):指自然状态下主要在 动物间传播的疾病,但也能传播给人类,如狂犬病、鼠疫、布 氏杆菌病。
人源性人兽共患病(Zooanthroponoses):指一般情况下主要为人 类疾病,但也能传播给动物,如人型结核病(人传给猫和猴) 和阿米巴病(人传给狗)。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 新发传染病(EID)和再现 传染病(R-EID)约有60多种
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传染病
上世纪爆发的七大瘟疫
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使欧洲 约半数人口命丧黄泉。1900 年旧金山重现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第一节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1、感染(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感染或传染。
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3、传染病的特性(1)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微生物存在;(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4)大多数耐过传染病的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和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第二节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1、感染的类型(1)按病原体的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若其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称为外源性感染,如果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出致病性,但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活化,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这就是内源性感染。
(2)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3)依据感染后所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显性感染、隐性感染、顿挫感染和一过性感染(4)按感染部位分: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5)按症状是否典型: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6)按疾病严重性: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7)按病程长短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8)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因而两者之间形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身带毒,并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向外排毒,但常缺乏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阵症状;长程感染(朊病毒、朊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第三节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1、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大致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发病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
30.01.2021
医学ppt
43
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 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 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传染病属于这一类。
内源性感染 —— 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 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时, 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 最后引起机体发病(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30.01.2021
医学ppt
40
感染后免疫属于自动免疫,通过抗体转 移而获得的免疫居于被动免疫。感染后免疫 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如麻疹、乙型脑 炎等)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最长,往往保持 终身,但有例外 (如流感)。细菌、螺旋体等, 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仅为数月 至数年,也有例外 (如伤寒)。
30.01.2021
医学ppt
30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当宿主体与病原微生物在相互作用过程 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原体潜伏在 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 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
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病原体 大量繁殖,使病复发。
如结核分枝杆菌,PRV等疱疹病毒。
受抗原刺激后,即转化 为浆细胞并产生能与相 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即 免疫球蛋白(Ig)。 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 的微生物。
30.01.2021
医学ppt
24
天
然
免
免 疫
疫
防
御适
应 性 免 疫
30.01.2021
屏障结构
体表屏障:物理、化学、生物屏障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兽医传染病学A复习资料
兽医传染病学A复习资料兽医传染病学A考试时间:2022年1月4日考试地点:待定题型:1.名词解释(4-5个)2.填空题(20-30个)3.判断题4.选择题5.问答题(简答+论述)总论20分,注意名词概念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传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五大特性。
二、了解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三、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的意思和意义)四、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动物的易感性)3个环节的概念解释及分类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五、疫点、疫区、疫源地及其消灭的概念自然疫源地六、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4种表现形式季节性、周期性的概念及原因七、了解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二章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论述三大环节与防疫措施)一、检疫概念及分类二、隔离和封锁隔离概念、如何做、封锁措施三、了解传染病的治疗四、消毒的概念、分类了解方法五、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免疫接种预防接种的目的与操作免疫程序接种失败原因了解紧急接种第三章人兽共患传染病一、口蹄疫二、流行性感冒——禽流感三、狂犬病四、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蚊子传播、对种猪的影响、预防措施五、大肠杆菌病(分类、症状、病变、分类依据、牛的分型、防治看看)六、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特点,猪的分型及相应症状病变)七、巴氏杆菌病(牛的分类、症状,猪的主要病变)八、布鲁菌病(流行病学、感染动物,牛的主要症状、防御看看)九、结核病(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特点(各种动物)、发病机理(牛结核症状、病变、防治))十、猪链球菌病(主要类型的划分)第四章猪的传染病一、猪瘟(要求全部掌握,繁殖障碍类别的病)二、猪伪狂犬病(猪的类型、日龄、症状、发病、死亡、净化方法与措施)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变异性、ADE现象、持续感染、对巨噬细胞吞噬、症状病变、怀孕母猪和断奶仔猪的诊断防治)四、猪细小病毒病(种猪、母猪初胎的危害、抵抗力、感染时期,防控原则)五、猪流行性腹泻六、猪圆环病毒感染(基因型、各种疾病、传播方式)七、猪支原体肺炎(分型、特点、慢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方式、病理变化特点、防治措施)八、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两种病原、症状、防控措施)说明:这是民间流传的2022年考题,会有些出入,仅供参考。
动物传染病概述 第一章第2-3节
• 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 健康病原携带者: 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 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 – 巴氏杆菌病 – 沙门氏菌病 – 猪丹毒 – 马腺疫等 • 病原携带者存在间歇排毒的现象。 病原携带者存在间歇排毒的现象。
•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 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 传播途径可分两大类: 径。传播途径可分两大类: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 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 – 主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口 主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 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沙门氏菌病, 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沙门氏菌病, 结核病,炭疽,鼻疽等。 结核病,炭疽,鼻疽等。 – 防疫上应特别注意防止饲料仓库、饮水、饲 防疫上应特别注意防止饲料仓库、饮水、 料加工厂、畜舍、牧地、水源、 料加工厂、畜舍、牧地、水源、有关人员和 用具的污染, 用具的污染,做好相应的防疫消毒卫生管理
• 畜群的易感性(易感动物): 畜群的易感性(易感动物):
动物对某种传染病抵抗力的大小,抵抗力大, 动物对某种传染病抵抗力的大小,抵抗力大, 易感性小。 易感性小。
• 畜群易感性的决定因素
畜群内在因素 畜群外界因素 畜群特异免疫状态
畜群的内在因素:遗传特性、不同品系、 畜群的内在因素:遗传特性、不同品系、抗 病育种的结果: 病育种的结果:如白来航鸡对鸡白痢有一定 的抵抗力, 的抵抗力,兰色水貂较其他水貂易发水貂阿 留申病。 留申病。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后至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症状出现前既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症状出现前既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 狂犬病 – 猪瘟 – 口蹄疫等
2019动物传染病基本概论1
征性的临诊症状。 4、转归期(恢复期):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
可以转入恢复期。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 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
(一)、流行、流行过程 流行:畜禽传染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在家畜
流行性(epidemi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 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 对名词。
大流行性(pandemic):发病数量大,流行的范围可达 几个省甚至全国或几个国家。
2、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季节性是指某些畜禽传染病发生在一定季节或在
一定的季节内发病率升高。
周期性是指某些家畜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周期性 的上升和下降,即经过一定的间隔期间可见到同 一传染病再度流行,这种现象叫做家畜传染病的 周期性。处于两个发病高潮的中间一段时间,叫
做流行间歇期。
第七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气温、湿度、阳光、地形、地 理分别作用于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动物。
四、传染病的研究方法
1、观察的方法 2、实验的方法
病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科赫法则(Koch postulates):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 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免疫学试验 人工感染试验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 称为有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动物机 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非特异免疫:动物生来就具有的对某种致病微生 物及其有毒产物的不感受性。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 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病原微生物在其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某些动物的机体 作为生长繁殖的场所,过寄生生活,并不断侵入新的寄生机体,亦即不断传播的特性。
这 样其物种才能保持下来,否则就会被消灭。
而家畜为了自卫形成了各种防御机能以对抗病 原微生物的侵犯。
在感染过程中,动物机体和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不断相互 作用与相互斗争,其结果由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和相互作用的条件不同而表现不同的形式。
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病原体侵入 动物体后可不断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动物体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 过程就称为显性感染。
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 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亦即动物与病原体之间的斗争处于暂时的、相对的平衡状 态,这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者。
健康带菌是隐性感染的 结果,但隐性感染是否造成带菌现象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不一定引起感染过程。
在多数情况下,动物体的身体条件不适 合于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该侵入者消灭,从而不 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就称为抗感染免疫。
换句话说,抗感染免疫就 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亦即没有 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
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 传染病。
传染病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亦具有一些共同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可与其他非 传染病相区别。
这些特性是: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 性微生物存在,如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没有猪瘟病毒就不会发生猪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2.5学时)主要内容1、传染病的概念及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特性;2、感染的类型3、传染病发展的四个阶段4、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5、疫源地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6、流行的表现形式和及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7、影响流行过程的自然、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自学内容1、感染的分类2、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来源及种类基本要求l、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传染病的特性、发展阶段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相互关系重点感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的概念;疫点、疫区、疫源地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形式。
难点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慢病毒感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关系第一节感染和传染病(一)、感染(infection):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显性感染: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动物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称作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不一定都能引起感染过程,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动物机体的条件不适合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机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
换句话说,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
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动物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二)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大多数耐过传染病的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4.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如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可以用血清学等方法检查出来5.大多数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第二节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一)感染的类型1、按感染的发生分: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2、按感染的部位分: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3、按病原的种类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4、按症状是否典型分: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5、按疾病的严重性分: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6、按病程长短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7、按临床症状分: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一过型感染、顿挫型感染病毒的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慢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又称长程感染。
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包括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HIV-1、马传贫)和朊病毒(也称朊粒)。
(二)传染病的分类1、按病原体分类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立克次体病和霉菌病。
2、按动物种类分类猪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马传染病、犬传染病、兔传染病、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以及人兽共患传染病等。
人兽共患传染病(zoonosis)是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等。
3、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或组织系统分类全身败血性传染病和以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皮肤或运动系统等为主的传染病等。
4.按病程长短分类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参见感染的分类)。
5.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不同国家或组织对疾病的这种分类方法各有差异。
我国政府将其分为3大类(详见附录)。
国际兽医局则将动物疫病分成A和B两大类(详见附录):A类疫病(list A,共15种)是指超越国界、具有快速的传播能力、能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B类疫病(list B,共86种)是指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很大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按规定应每年向OIE呈报一次疫情,但必要时也需要多次报告。
我国的一类病大致相当于国际A类病,二、三类疾病约相当于B类疾病,但均有一定差别。
与此相关的还有我国新近(2004年12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中所做的分类,该法将人类传染病包括人兽共患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详见附录)。
6.按疾病的来源分类外来病(exotic disease)、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外来病是指国内尚未证实存在或已消灭而在国外存在或流行、从别国输入的疫病。
地方病强调的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某病仅在一些地区中长期存在或流行,而在其他地区基本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现象,如钩端螺旋体病和类鼻疽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详见自然疫源地一节。
7.其他分类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满足某些方面的需要,对有些类型的传染病还有特定的叫法。
例如:法定传染病(notifiable disease)是指由国际或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一旦发现或怀疑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给相应级别兽医当局的疾病,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分为A、B两类,我国将其分为3类。
新生传染病(emergency disease)是指新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重新出现的传染病(re-emergency disease)是指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并且已经不再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的感染又重新回复到具有流行程度传播状态的疾病。
虫媒(entomophilous)传染病是指其病原体主要靠吸血昆虫在动物间传播的传染病。
烈性传染病是指发病急、病程短、病性恶劣、致死率高、危害大、难控制的传染病。
第三节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
1、潜伏期:病原微生物(病原体)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出现临诊症状为止,这段时间称潜伏期。
2、前驱期:潜伏期过去以后即转入前驱期。
3、明显(发病)期:前驱期之后,表现出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诊症状。
4、转归期(恢复期):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可以转入恢复期。
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
第四节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一)、流行、流行过程流行:畜禽传染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在家畜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媒介物)相互传染,构成流行。
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对传染病易感的动物1、传染源: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源。
患病动物前驱期、症状明显期病畜传染期: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带菌(毒)动物:这些是外表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动物,但体内有病原体存在,并能繁殖和排出体外。
这样的动物往往被人们忽视,是危险的传染源。
潜伏期带菌(毒)恢复期带菌(毒)健康带菌(毒)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健康动物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水平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传播途径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等传播。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传染的传播方式。
如狂犬病病畜通常通过咬伤健康动物,并随着唾液将狂犬病病毒带进伤口的情况下,所引起的狂犬病传染,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一个接一个发生,有明显的连锁性。
由于这种传播方式受到限制,一般不易造成广泛的流行。
间接接触传播:必须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污染的物体、饲料、饮水、土壤、空气、活的媒介物等)间接地使健康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
①通过被污染的物体传播②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③通过污染的土壤传播④通过空气传播⑤通过人、畜或其它动物等活的媒介物(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3.畜禽的易感性:易感性是指畜禽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感受性的大小。
1、畜群的内在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差异2、畜群的外界因素3、特异性免疫状态第五节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1、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疫点:通常指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
疫区:许多在空间上相互连接的疫源地所组成。
2、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的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病和病原体不领先人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
第六节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1、流行形式: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即流行强度),可区分为四种表现形式:散发性(sporadic):发病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只有个别的零星发生,称为散发。
地方流行性(endemic):在一定的地区或畜禽群中,发病动物的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传播的特征。
流行性(epidemi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禽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大流行性(pandemic):发病数量大,流行的范围可达几个省甚至全国或几个国家。
2、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季节性是指某些畜禽传染病发生在一定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内发病率升高。
夏季:流感,猪丹毒冬季:呼吸道病、下痢周期性是指某些动物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即经过一定的间隔期间(常以数年计)可见到同一传染病再度流行,这种现象叫做动物传染病的周期性。
处于两个发病高潮的中间一段时间,叫做流行间歇期。
第七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气温、湿度、阳光、地形、地理分别作用于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动物。
丘陵地区:牛羊共牧-恶性卡他热自然疫源性疾病:森林、沼泽、荒野马立克氏病:毒株迅速演变局限于某一地区2、社会因素:人的素质和社会制度①疯牛病的暴发②大肠杆菌O157③血吸虫、天花的扑灭④口蹄疫、猪瘟的再度流行⑤与财力、物力有关⑥与《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等兽医法规的制定、执行情况情况有关⑦与兽医的地位和权利有关思考题(1)名词解释: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感染、持续性感染、长程感觉、顿挫型感染、潜伏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垂直传播、生物性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传播、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烈性传染病、法定传染病、外来病、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新生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疫源地、疫区、疫点、自然疫源地、散发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