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一、课程目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体验,培养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涵盖科技、艺术、人文、体育等多个领域,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技创新:开展科学实验、技术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艺术体验:组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体育健身: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实施课程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时,每周可以安排2-4个课时。
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形式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师资配置:学校应选拔有相关专长和经验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
同时,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志愿者等参与课程实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安全管理: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评价与反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同时,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评价结果应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应积极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等。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指导学校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
-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 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课程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包括具体的实践项目和实践任务。
第二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教师针对实践任务进行培训,并对实践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如提供必要设备、材料和技术支持。
第三步:实施课程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第四步:总结和评估
课程结束后,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果,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
实施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如下:
-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 强调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的并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实践项目和实践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全面和系统地完成实践任务。
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该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一、背景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实践操作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锻炼他们在团队中的角色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实践技能培养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设置适合的实践技能培养项目,包括实验技能、实地考察技能、实习技能等。
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通过设置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设置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课程内容,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分工合作、协作交流等形式锻炼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综合素质培养除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外,还通过设置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情感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落实全面育人_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建设
6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设置、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的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与学校课程建设能力息息相关。
有的学校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不准确、理解不到位,或者学校自身课程建设能力不足等,在研制或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课程目标单调雷同”“课时设置形同虚设”“课程内容缺少地方特色”“课程实施和评价缺乏深度”“教师激励缺乏抓手”等问题。
因此,要想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地,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学校需要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建构水平和实施品质。
极具特色的课程目标在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时,课程目标的确定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照搬课程指导纲要中的目标,缺少校本化的二次开发;二是以学校的全部办学目标或者校本课程的目标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课程,同时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目标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也要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向——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是学校推进“五育融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强调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为真实世界的问题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要让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再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同时,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求出发,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不是单纯的知识目标,或者说,其学习内容不是体系化的学科知识,而是包括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在内的能力目标,是动态可变的。
此外,就学校课程规划文本而言,不少学校的课程目标的总体描述还是比较笼统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个别化、具体化、情境化处理。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篇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
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报告一、活动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在本学期开设这门课程,并进行实施。
本报告旨在总结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活动目标该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自学、协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参观实地、听取专业讲座和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促使他们思考未来的职业选择。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体验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实施过程1.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阶段,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教学模式和活动内容。
我们安排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专家讲座、团队项目等。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并组织实践活动。
2. 教学实施在实施阶段,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并获得实际经验。
3. 活动评价针对每个实践活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并进行了全面评估。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活动的反馈、展示成果的质量以及参与度等。
通过评价,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实施效果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经过本门课程的实施,学生的自学、协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视野拓宽通过参观实地、听取专业讲座和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
他们对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也更有思考和规划。
3. 社会责任感提升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得到了提高。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自小学教育实行素质教育以来,教育部开设许多以前未开设的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在素质教学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参与课程实施的主体多,但起主导、核心作用的是学校、指导老师和学生。
在此我畅谈一下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学校是课程开设的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与开设离不开学校及其领导的鼎力支持。
但现在许多学校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专门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和专职负责的领导及老师。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由学校原来的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来兼任,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或其他任务,因而课程计划、主题选择、学生活动过程、档案管理、成果展示等工作无人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管理。
造成了课程的散乱,到检查时学校、老师“疲于奔命”忙于补充各种资料应对各种检查。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主体,但有大部分的教师思想上并不能接受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深深地感觉到“主科”重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应付性”课程,这样的心态导致了课程开设质量不高。
很多老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实践活动,对现在普遍认为的“主科”成绩要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会不会接受,甚至认为这样做违背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
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步骤1.确定实践内容首先,需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
比如,化学实验、生物观察、物理模型制作、电子设计等。
2.制定实践计划在确定实践内容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具体活动安排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和实践过程的监管。
3.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
4.分析实践成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需要对实践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水平和综合素质等,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三、实施要点1.实践内容的选择在选择实践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提高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实践计划的制定制定实践计划时,需要考虑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监管措施,注重实践过程的规范性和管理性,以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和有效。
3.实践指导的重要性实践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实践活动,并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实践成果的分析对于实践成果的分析和评价,需要客观公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四、实施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水平和综合素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具有广泛意义的工作,可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总结本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为主题,阐述了实施步骤、实施要点、实施效果等相关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8篇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8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变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
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
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
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
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三、具体措施:(一)强化学习,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
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习。
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变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习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
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
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校为本,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以校为本,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浙大附中自2003年新课程后,一直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探索,通过七年的探索和研究,我校走出一条“立足校情,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发展”之路,确立了“以课题实验推动课程建设,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发展,我校重点从四个方面加以探索。
第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建设,促成新的教育理念形成与教师的培训,带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士更新观念、增加关注程度,促进教师在课程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学生评价观念、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获得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进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理念、组织和制度保证;第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特别是专任教师的培训,实行专兼职老师结合的办法,积极参与杭州市“工作坊”活动,促进教师在专业化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素质,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师资保证;第三,创新弹性课时制,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现行教学管理模式的矛盾,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保证;第四,重视课程建设,努力构建有本校特色的动态的校本教材,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常态化提供内容保证。
具体做法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建设:从“零散性主题”到“主题项目群”的转换;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从学科综合学习探究中提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班团活动整合;按照不同学生团体提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延续;在节假日里拓展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特别是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对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最新亮点。
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设置上的重大突破。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由于其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组织实施的艰巨性,导致这门课程行动缓慢,步履维艰。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3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3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3篇)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企划案。
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篇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4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4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用心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潜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转变教研理念,改善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用心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围绕本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课题研究、网络教研作为数学教研的两大特色。
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得以有效落实。
为此,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教学科研工作:(一)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教研中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考核制度》等,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继续坚持每周三一个小时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群众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
2、继续坚持群众备课、周前备课。
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齐全。
教案的设计要在群众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
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潜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用心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给学生实践、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课程概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展团队合作、动手实践以及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通过与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内容结合,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和服务能力。
四、课程内容安排本课程将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将涵盖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内容。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 模块一:科学探究本模块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将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模块二:艺术创作本模块将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发展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3. 模块三:社区服务本模块将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将与社区组织合作,开展一些对社区有益的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
4. 模块四:体育运动本模块将强调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将参与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
五、课程评价与反馈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项目成果和个人反思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帮助小学教师合理组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等。
课程内容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 科学实验活动:通过开展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生活实践活动: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交往能力和健康意识。
3. 社区实践活动:通过社区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社区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4. 艺术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课程实施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步骤如下: 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课程内容和目标。
2. 选取适当的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要求,选取适当的实践活动,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 组织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学生展示与评价: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继续发展和改进。
教学资源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1.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包括各类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满足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需求。
2. 生活实践场所:提供适合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活动的场所,包括厨房、卫生间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处理好“区分”与“结合”的关系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本质特征把握不准确,实践中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课程特点不突出,与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纠缠在一起,界限不清,成了“四不像”。
综合实践活动一会儿姓“语”,一会儿姓“数”,一会儿又姓“校”,就是不姓“综”。
为什么?没有做好“区分”与“结合”的文章。
要先做“区分”,拉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距离,然后再考虑“结合”的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借用学科教学资源,但不能盲目整合。
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但都带有明显的学科特点,肩负着学科教学的特殊任务。
这些内容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性资源,但不能简单拿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更不能互相取代。
二者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完全相同,活动侧重点不同,学生收获也不一样,简单“整合”会两败俱伤。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跳出学科视野,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确定活动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活动,这是学科综合性学习很难做到的;以综合实践活动取代学科综合性学习,又很难充分兼顾学科教学目标,因此也不可取。
周新奎科长强调“慎言整合”,切中了问题的要害,观点非常正确,应引起高度重视。
有的老师认为:“六一”儿童节把歌曲、舞蹈、小品、游戏、魔术、诗朗诵等等整合在一起,运动会把诗歌与体育整合在一起,室外美术才艺展示活动将学生所学的美术技能打破年级界限进行交流,这些活动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观点有道理,但不完全对。
“六一”儿童节、运动会本来就是非指定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当然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室外美术才艺展示属于学科综合性学习内容,带有明显的美术学科特点,与综合实践活动就不是一回事了。
可见有相关的学科参与,不一定就是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看活动设计是从学科教学出发,还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活动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综合程度。
当前我区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普遍比较低,原因大多是受到学科视野限制。
学校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学校综合实践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制定本方案,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机会。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内容。
1. 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2. 开设实践课程,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3.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设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实践课程计划,明确实施目标和内容;2. 组织教师团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3.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4. 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实践教育工作。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2. 完善实践设施,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3. 加强与社会资源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4. 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实践教育氛围。
六、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学校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将会得到有效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七、总结。
学校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综合实践课程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课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1. 明确课程目标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展开。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等。
2. 构建课程体系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学科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实践、科技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多个方面。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设置课程模块,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社区、企业等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校本的课程资源。
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
二、优化教学方式1.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2.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实践情境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设立综合实践课程优秀教师评选、教学成果奖等制度,激发教师从事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3. 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同时,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完善评价体系1. 制定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标准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综合性体现在课程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实践性体现在课程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开放性体现在课程内容、形式和评价等方面具有灵活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设置1. 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3)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程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形式多样,包括:(1)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3)网络课程: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
综合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为学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3.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施内容。
1. 课内外融合。
将实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通过课内外的融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学科交叉。
通过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3.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创业。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实施计划。
学校教师团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计划,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等。
2. 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保障。
3. 学生参与。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效果评估。
对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质量。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3. 加强资源整合,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保障。
六、总结。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活动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一、实施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
二、实施内容1.研究性学习。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两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2.社区服务。
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社区环境建设(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和其他志愿者活动。
3.社会实践。
内容包括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值周班管理实践、社会考察、社团活动等。
三、实施方式(一)研究性学习活动1.组织形式。
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一般每生三年参加并完成2个课题研究(含项目设计,下同),其中高一完成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每个课题10个学分,高二为5学分。
2.时间安排。
每个课题研究时间总量90课时,课题研究开始和结束阶段集中进行;中间研究过程分散落实,高一第一学期每周安排3课时,以后减少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教学成果报告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组一、教学成果的背景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设置上的重大突破。
自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这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备受教育界关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固定教材,没有教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什么?怎么上?谁来上?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探索全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常态、规范、有效实施模式,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课程实施之初的重要研究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实施研究而产生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成果研究与产生过程第一阶段(2002.6-2006.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教学成果研究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起步于2002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总课题组开题至206年6月,全省九个地市46个单位,近400所学校、5000多老师、20多万学生参与实验研究。
其中区域整体推进研究的单位有南平市、龙岩市、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南安市、永安市、晋江陈埭镇。
2006年6月后,全省各地市普遍推进实施。
其主要研究过程为:1、第一个区域推进实验区启动。
2002年12月,福州市鼓楼区召开子课题开题及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正式开始有计划、有目标的区域推进实施实验研究工作,为福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2、举办首次省级研讨会。
2003年10月,福建省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在福州举行,福州市多所实验校首次向全省代表提供展示课,陈树杰教授到会指导并作专题报告,各地市实验单位按总课题组和分课题组研究任务开始了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实验研究。
3、承办教育部小学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者骨干国家级研修班。
2003年10月,福建教育学院经过申报、培训方案的评选竞争,承办了两期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者骨干国家级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130多位培训者骨干参加学习,为全国输送了一批培训者骨干教师。
4、率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观点。
(1)2004年4月,课题组发现晋江重华中心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已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实施阶段,及时提升总结,在全国首次提出“常态化”实施观点。
(2)2004年9月福州台江区最早落实“常态化”实施策略,出台我省第一个区域推进实施方案。
(3)2005年7月在福州举办“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陈树杰教授在大会上首次提出“常态化”四个基本特征,获得大家的共识。
5、承办两次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
(1)2004年5月福建教育学院与鼓楼区教育局承办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中期工作会议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代表展示福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中的研究成果。
(2)2006年5月17—20日,全国课改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四次研讨会在福州召开,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观点列为大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有效”实施成为全国共识。
6、2005年7月,南平市启动县乡村三级实验实施计划,市教育局出台了我省第一个地级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
作为山区的南平市,区域推进实验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8、2005年10月在石狮举办福建省首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常态化”观点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小学老师驾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在全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9、开展了高层次和高水平师资培养培训探索工作。
(1)首次组建讲师团送教下乡,产生很好的效果。
2006年3—4月,组建骨干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前往南平、松溪、政和、沙县等地示范教学、点评讲座。
近2000名教师参加观摩、点评、交流、讲座活动,效果极佳,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霞浦六中肖晓阳、福州市实验小学林安娜、福州市铜盘小学陈首深、福州市台江区第四中心小学李剑伟等一批名师脱颖而出。
(2)开展视频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视频案例即优秀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含有问题和疑难情景在内的典型性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媒体,借助信息技术工具编辑而成的作品集。
通过视频案例研究,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水平,并开发了一大批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10、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找到了的突破口。
2006年4月开发了永定二中“远足”主题实践活动案例,找到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一个突破口,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整合最理想的实施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2003年南安翔云中学构建了“农村山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为农村校开辟了一条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实施模式。
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的推进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走在全国前列。
2006年6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福建分课题鉴定会议上,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允漷、郭元祥、张华教授和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委员会理事长陈树杰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对福建分课题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福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实验研究》课题组在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中,深入研究相关课程的理念和教育功能、资源开发、课程评价、制度建设等问题,为课程常态实施作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从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素质结构的基本特点,有效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骨干老师的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推动课程区域发展经验中总结有关专业专家和一线教师混合编队讲师团和视频案例的经验,为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和推动教师远程培训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课题组研究思路明晰,组织得力,工作认真,成果丰富,对推动全国总课题的成功运作和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区域性实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二阶段(2005.6-2009.6),提升研究成果,形成课程教学资源为了提升实验研究成果层次,形成推进课程建设的资源,项目组及时将研究获得的经验、取得成效转化为物化成果,形成系列教学资源。
1.编辑出版已取得的的研究成果集《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之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较为系统理论学习、案例参考培训资料。
2.编辑出版《视频案例设计与制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并承担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组织的“视频案例设计与制作”培训工作和全国“视频案例设”征集评选工作,开发一批优秀视频案例,特别是指导永定二中编辑制作了“远足”主题实践活动视频案例,成为全国视频案例经典作品,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3.编辑出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6. 5)和中学生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6,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拐杖,我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再为怎么教综合实践活动而发愁。
4.参与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陈树杰教授主编辑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辑,并担任七年级上下册责任主编。
5.开发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概论》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实施》网络课程,探索师资培训远程教育新模式。
两门网络课程是一种基于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课程。
学员通过注册用户登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WebCL)管理平台上,按照课程章节中的任务安排,进行阅读、作业、讨论区发贴、与指导老师和学员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完成所规定的学习课程。
经过努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课程和学习材料基本形成、中学和小学的学生用指导手册出版。
为综合实战活动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成果应用(2008.3-2013.12)从2008年3月至今,先后承担福建省所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培训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在培训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6月福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评估,初中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项目均被评为A级(培训管理处通知,已交A级特色材料),2012国培计划福建教育学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班教育部评估全国73所承办院校中排名第27名,总体满意率88.03%(学院培训管理处提供)。
1.《综合实践活动概论》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实施》网络课程(参见附件)通过WebCL管理平台,成为各类培训班理念学习的系统课程,WebCL管理平台也成为集中培训与跟踪培训相结合的交流平台,已成为我院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培训特色。
(1)2008年3-6月龙岩市第四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班(2)2008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3)2009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提升工程班(4)2010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工程班(5)2009年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工程班(6)2010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提高班(7)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福建省小学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培养对象研修班;(8)2011年6至今,福建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培养人选培养;(9)2007至2013每年高中新课程推进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班;(10)2013年4月万名骨干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班;(11) 2012年、2013年高中教研组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班;(12)2013年高中教研组长研究性学习专项培训班;(13)2012年国培计划集中示范性培训项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修班;(14)2013 国培计划集中示范性培训项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能力提升研修班。
建立在任务驱动下协作学习平台(WebCL)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概论》网络课程,让参训学员感受了全新的学习模式,专业知识、专业水平在平台上得到质的提升。
各类培训班通过WebCL平台网络课程的研修,积累了几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取得非常好的培训效果。
特别龙岩市第四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班和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福建省小学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培养对象研修班每位学员都有一本研修成果集(参见附件:研修成果集封面),薛汉荣老师“综合实践活动研修平台助我专业成长:(发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3,参见附件)代表了学员的研修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