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性肝损伤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PPT课件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药物的代谢、免疫反应、氧化应 激等多个方面。
病理生理
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肝 细胞的坏死、炎症、纤维化等,最终 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药物的代谢、免疫反应、氧化应 激等多个方面。
肝区疼痛
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可放射至 肩背部。
黄疸
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变深 。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 酶(AST)等指标升高。
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 高。
白蛋白降低
合成功能受损。
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 活动度降低。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
慎重使用药物
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说明 书,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定期监测肝功能
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肝损伤。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特别是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特别是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
长期用药导致的肝损伤
患者因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等症状,停药后肝功能仍持续异常。
案例二:长期用药导致的肝损伤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期用药导致的肝损伤
患者因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等症状,停药后肝功能仍持续异常。
案例三:联合用药的肝毒性风险

病毒性肝炎讲课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讲课PPT课件

国际肝炎联盟 (IASL):促进 全球肝炎防治合作 与交流
世界肝炎日:每年 7月28日,提高公 众对病毒性肝炎的 认识和重视
国际合作项目:如 “全球肝炎消除计 划”,加强各国之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PART SEVEN
医疗费用:治疗病毒 性肝炎需要大量的医 疗费用,给患者和家 庭带来经济负担
劳动力损失:病毒性 肝炎可能导致患者丧 失劳动能力,给社会 带来劳动力损失
公共卫生支出:政府需 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病 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 增加公共卫生支出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 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
免疫调节治疗: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如胸腺素、免疫球蛋白等
保肝治疗:使用保肝药物,如护肝 片、肝泰乐等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 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饮 酒和辛辣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运动等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
社会心理影响:病毒 性肝炎可能导致患者 和家庭产生心理压力,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病毒性肝炎是全 球性的公共卫生 问题
病毒性肝炎可能 导致肝硬化和肝 癌等严重疾病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途径多样,包括血 液、母婴、性接触 等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和治疗需要投入大 量的公共卫生资源
世界卫生组织 (WHO):全球 范围内推动病毒性 肝炎防治工作
母婴传播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哺乳等方式传播给婴儿 母婴传播的肝炎病毒类型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包括孕期筛查、疫苗接种、母乳喂养等
PART FOUR
接种时间:新生儿、儿童、成 人等不同人群的接种时间不同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23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
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阳萎;女性月经不调、 泌乳等。
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细胞 增多、血痰、喀血、鼻出血、眼底出血等。
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24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平
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 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6
介绍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 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遗留的生物学 效应。
后遗效应可能比较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 催 眠 药 后 次 晨 的 宿 醉 ( hangover) 现 象 ; 也可能比较持久,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一旦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数月内难以恢复。
7
介绍几种药物不良反应——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不是药品本身的效应而是间接 结果。例如:
—大量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正常菌群 失调而发生的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真 菌感染)。
—利尿药噻嗪类引起的低血钾可以使患者对 强心药地高辛不耐受。
—青霉素类引致的赫氏反应(Herxheimers
reaction)。
如 何 处 理 ADR
停用可疑药物。
适当治疗,及时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 的药物及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药物。
及时向本院相关部门报告。
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表。
20
合理用药
有适当的适应症——符合医学原理用药 选择适当的药品 适当药品剂量及给药方法、时间、疗程 适当的观察,尤其是特殊人群
合理用药是预防ADR、药源性疾病、用药
安全有效合理 的关键

药物性肝炎PPT课件

药物性肝炎PPT课件
诊断:1.慢乙肝(中度),2.肺结核。
入院后给予拉米夫定0.1 qd抗病毒及甘利欣等护肝治疗, 1月后复查肝功: ALT33U/L,AST30U/L,HBVDNA<1.0×103 。
第2个月到胸科医院治疗肺结核,同时继续服用拉米 夫定,期间复查肝功: ALT30-47U/L,AST29-42U/L, 多次查HBV-DNA<1.0×103 。顺利完成抗肺结核治疗。
2019/8/25
1
抗病毒:HBV-DNA(+)均应使用。不主张使用干扰素。 尽量使用快速起效的口服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 最好在抗结核治疗前1-2个月使用。 根据肝功能(胆红素、PTA、白蛋白、转氨酶)、HBV-DNA、肺结核情况
制定方案 护肝,抗病毒,抗结核. 监测肝功能:每两周一次,ALT>80U/L建议每周查一次。 凝血功能,HBV-DNA定量
(2)肝功能异常伴发热、皮疹、关节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过敏反应停药。
(3)AL T ≥3 ×ULN、AL P ≥1. 5 × ULN 及TB ≥2 ×ULN 时 停药。
明显的肝损害因素及严重肝损害者,可选用对肝脏无明显影响或 影响小的药物,如EMB、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力排肺疾 (或力克肺疾) 及奥格门汀。
2019/8/25
5
抗结核药物选择:在保证抗结核疗效的情况下选用肝损害小药物。
抗病毒及护肝情况下仍出现肝损害时及时调整方案或停止治疗。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痨药在出现反复肝功异常 时可适当调整。
氨基糖甙类药物、乙胺丁醇、链霉素及氧氟沙星可以考虑使 用。
可用利福喷丁替代利福平,乙胺丁醇替代吡嗪酰胺,力克肺 疾替代异烟肼。
1月后查HBV-DNA5.73×103 ,肝功肝功: TB220.0umol/L,PTA56.8%。

肝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肝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食用了被 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被污染甲型肝炎。
只要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饭前饭后要洗手 食物须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尤其是海鲜类须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不要购买来路不明或路边摊点的食物 就可以预防甲型肝炎
乙肝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病人 HBV携带者
粪-口 经食物 经水
经体液 母婴 医源性
未接种甲肝疫苗
未接种乙肝疫苗
丙肝
丁肝
病人 HCV携带者
病人 HDV携带者
接触 经血液
接触 经血液
普遍易感
HBV感染者
戊肝
病人 无症状感染者
同甲肝
普遍易感
肝炎早期症状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 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 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 感疲倦。 1.出现食欲不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2.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 等;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 4.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大; 5.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症状。

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通过输入污染 HCV 的血液或血制品,献血或 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均可造成 HCV 传播。输入 含 HCV 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触微量血液传 播。 研究显示: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28.68%.
丙型肝炎传播
性接触传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液中极易检测到 HCV-RNA,其配偶HCV感染率高于家庭其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 明HCV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险。 研 究 显 示 : 在 卖 淫 女 中 抗 -HCV 阳 性 率 为 9.83%( 正 常 人 群 为 2.28%)。

肝病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肝病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量依次升高。 2.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较敏感的血清指标。 3.动态检测用于监测肝硬化的预后。 4.用于判断抗纤维化药物疗效。 5.且于酒精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诊断。 6.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中CIV明显升高。
5.CG(甘胆酸)[正常参考值] :空腹 (注意:餐后测定值大大
升高!) 血清参考值:。
胆道梗阻,酶排泄受阻,使血清酶浓度 ALP、GGT 升高
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时某些酶活性升高 MAO、PH、PⅢP、HA
肝脏病常见的血清酶
ALT 80% AST
20%AST GGT
ALP
血清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 因肝内该酶活性较血清约高100倍,故只要有1% 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中的ALT增高1倍,因此, 它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
INR已用于监测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目前INR也 用于评价终示末期肝病患者的病情,但是否适合 于所有的肝病患者仍有争议。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 PT和PTA可以敏感地反映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
• PTA<40% 时提示肝损伤严重,是判断重型肝炎的重要 依据,也是判断其预后最敏感的指标。 PTA<20%者提示预后不良。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含量最高, 肝脏是其次,在肝损害时,其漏出量也较ALT低。
两种转氨酶的特点
分布
脏器
肝细胞
半衰期 (小时)
ALT
肝脏、骨骼肌、 肾脏、心肌等
主要在胞质
47
AST
心肌、肝脏、 骨骼肌、肾脏 等
80%在线粒体 20%在胞浆
17
转氨酶的临床意义
疾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脂肪肝 肝硬化

一例甲亢治疗继发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护理个案PPT课件

一例甲亢治疗继发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护理个案PPT课件

04 护理问题
肝损伤带来的问题
01
02
03
肝功能异常
患者因药物性肝损伤导致 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 酶升高、黄疸等。
凝血功能障碍
肝损伤可影响凝血因子合 成,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 碍,易出血。
腹水
严重肝损伤可导致低蛋白 血症,引发腹水,影响患 者呼吸和消化功能。
药物副作用问题
药物过敏
患者对某些治疗甲亢的药物可能 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等
况。
肝功能
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及 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迹象。
营养状况
评估患者的饮食摄入及营养状况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心理评估
1 3
情绪状态
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
认知功能
2
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了解甲亢及药物性
及时发现潜在的肝损伤风险。源自02药物使用与管理
护士应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肝损伤。
同时,应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教育,提高其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
03
心理护理与支持
面对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并发症,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
绪。护士应积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01
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了解其心理需求,帮助其缓解焦虑、恐
惧等不良情绪。
疾病知识宣教
02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甲亢及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知识,提高其
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
03
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以减轻孤独感,增强自信心。

保肝药物PPT课件

保肝药物PPT课件

❖ 机理: 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防止胆固醇结
石的形成 拮抗疏水性胆酸的细胞毒性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肝细胞膜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HC-Ⅰ)
的过度表达;长期服用减少细胞毒性T细胞对自身组织的损害 其他:稳定肝细胞膜,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功能,清除自由
基和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等作用。
二、退黄为主——苯巴比妥(鲁米那)
❖ 机理:
酶诱导剂:胞内Y蛋白(胆红素转换)、UDPG转移酶(结合)、 毛细胆管膜Na/K-ATP酶(分泌)、胆固醇降解酶(胆酸↑)
❖ 适应症:
肝内胆汁郁积,移换酶活性低下(Gilbert、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等)
❖ 注意:
长期应用有肝损可能(重症不宜)
❖ 用法 常用30--60mg tid,Max 500mg。 总疗程4-8W
退黄为主——腺苷蛋氨酸(思美泰)
内源性氨基酸,普遍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 生物活性仅次于ATP 在肝脏经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催化蛋氨酸而成,
肝硬化患者此酶活性明显下降 参与两大重要生化反应-----转甲基和转硫基
❖ 思美泰用途——特异性治疗肝内胆汁郁积
—病毒性 — 毒 物 性、 药 物 性 —酒精性 —自身免疫性 — 代 谢 性( 妊 娠 性)
出体外 ❖ 门冬氨酸-参与三羧循环及核酸的合成,提供能量代谢
的中间产物,增强肝脏供能。 ❖ 适用:急、慢性肝病(各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及肝
炎后综合征)引起的血氨升高及肝性脑病 ❖ 注意点——肾衰慎用
改善肝细胞代谢及解毒
——其他制剂
❖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使
肝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少,有解毒作用 适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食物或药物中毒 0.1-0.2 tid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04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 断
Cha损伤
可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腹 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功能检 查可见ALT(谷丙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 酸酶)、GGT(谷氨酰转移酶) 、TBIL(总胆红素)、DBIL(直 接胆红素)等轻度升高。
中度药物性肝损伤
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增加DILI的 风险。
危险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代谢途径等均可能影响DILI的发生。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 、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较易导致肝损伤。
宿主因素
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免疫状态等均可影响DILI的发生。例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免疫 系统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更容易发生DILI。
环境因素
营养不良、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DILI的风险。DILI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 ,轻度病例可能在停药后迅速恢复,而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重型肝炎 和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预后
DILI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病例可能在停药后迅速恢复,而严重病例可能导 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诊断标准
诊断药物性肝损伤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有明确的用药史
②出现肝损伤的症状和/或体征
诊断标准
③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
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根据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药物性肝 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①轻度药物性肝损伤:ALT和/或AST轻度升高,TBIL<3×ULN(正常值 上限)。
诊断标准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版 )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0
目录
• 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 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 • 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 •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和管理 • 总结和展望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2021精选ppt
19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5、干扰素不良反应及处理
2021精选ppt
20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6、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2021精选ppt
Hale Waihona Puke 2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7、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监测和随访
2021精选ppt
2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2021精选ppt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2021精选ppt
1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四)中国指南对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疗程的建议
要实现上述的治疗目标,对于治疗疗程的建议如下
完全应答者最短疗程:HBeAg阳性CHB者需要24月,HBeAg阴性 CHB者需要30月。
2021精选ppt
13
26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2恩替卡韦停药要结合患者各项检测指标症状体征及服药时间等综合分析判定才可以对停药时间作出较为正确的判定这样可以避免因停药不当而造成病毒反弹现象的发生所以说恩替卡韦停药时间要听从专业医生指导患者切勿在检查指标正常或症状缓解时就擅自停服治疗上的中途而废或盲目停药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危及生命
2021精选ppt
30
谢谢聆听!
2021精选ppt
(四)核苷(酸)类似物
1、拉米夫定 (1)用法用量: 100mg, qd, po;疗程为1年~数年; 副作用少;有较广泛适应症;出现问题多为耐药性变 异,以及过早停药可能会有反弹。(2)YMDD变异 长期使用拉米夫定可使部分患者体内的HBV在DNAP 的保守区发生YMDD(Y=酪氨酸;M=蛋氨酸;D= 天冬氨酸)变异,出现HBV-DNA反跳。变异的耐药 机制是由AA552的蛋氨酸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替代 (即M552→I/U), 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与拉米 夫定的结合力大为降低而导致耐药。

肝炎(插图)PPT课件

肝炎(插图)PPT课件

② HBV抗原的表达及分泌状况 HBsAg (无症状携带)
HBcAg(慢性肝炎)
③ 重叠感染和细胞因子作用(重型肝炎)
④ 抗原过剩的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沉积(肝外)
⑤ HBV与肝细胞的整和(肝细胞癌)
-
12
病毒性肝炎(四)
病理基本特征
弥漫性肝细胞变性、 坏死、再生、炎细胞浸润 及间质增生。
-
13
病毒性肝炎(四) 病理基本特征
固 醇、AKP、r-GT明显增高
(1) 急性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内、 外梗阻性黄疸者
(2) 慢性淤胆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基表现
5. 肝炎后肝硬化 除慢性肝炎表现外,有门脉高压征(腹水、腹壁
静脉怒张、食道静脉曲张)、脾大、肝质地硬,肝 功白/球蛋白比值倒置。
A(g/L) A/G
≥35 ≥1.4
35>->32 ≤32 * 1.4>->1.0 ≤1.0
rEP(%)
电泳球蛋白
PTA(%)
≤21 >70
21<-<26
70-61
-
≥26
60>->40 *
病毒性肝炎(四) 病理基本特征
急性肝炎(2)
-
汇管区炎细胞溢出
17
《HB-CBC》 P27 图3-1-4
病毒性肝炎(四) 病理基本特征
慢性肝炎
碎屑样坏死(界面炎症)
桥形坏死
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小叶结构改变(纤维间隔形成)
-
18
病毒性肝炎(四) 病理基本特征
-
19
慢性肝炎(1) 汇管区炎细胞聚集 无界面炎症 《HB-CBC》 P55 图4-1-11
《HB-CBC》 P73 图5-1-11

药物性肝损伤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PPT课件
有(2)(4)(9)者可确诊,有(2)(4)两项及其他项者为可疑。
15
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与预防
(一)药物性肝炎的治疗
1.立即停用有关的或可疑药物,并观察几天内病情是否改善。 2.卧床休息,给予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维生素类,饮食不佳者静脉输注葡萄糖,
同时可加速药物的排泄。 3.保肝药物,维生素类药物,降酶药等。 4.有过敏症状或明显胆汁淤积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强力宁。 5.特殊药物性肝损害有特异性治疗。如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
2.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近年来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发生率 据国内1995~1997年间文献报道,中草药所致的肝损害占所有药物性肝损
害的20~30.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4
5
3.治疗肝病的药物引起肝损害
许多治疗肝病的药物也可引起肝损害。 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和免疫调节剂可引起肝损害。 保肝药物、降酶药物、治疗肝病的中草药 例如联苯双酯可加重肝损害,引起AST升高及黄疸。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Itoh等报道40例中9例转氨酶升高及黄疸,
四环素影响肝脏脂肪代谢过程而导致肝脏脂肪变性氨甲喋呤6巯嘌呤等选择性地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的某一环节影响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甲氰咪胍和心得安使肝脏血流减少引起肝脏解毒功能障碍利福平新生霉素干扰胆红素向胆小管排泌或由血中摄取而引起淤胆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二个体因素遗传性特异质体质或遗传因子的变异均可使某些人对一些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混合型:
ALT和ALP均升高,ALT/ALP 2~5
(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
13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
早期诊断 关键在于有高度警惕性。 凡遇肝损害者应首先排除药物性肝损害 问诊时应认真询问服药史及药物 过敏史,特别注意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以及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发现可疑 药物及时停药,观察停药后肝损害有无好转。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轻重可因所用药物和患者个体特异质性而出现较 大差异和不同的临床类型。因此在服用已知有肝损害的药物和新药或长期用药要注 意监测肝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一)非免疫机制
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内P450酶作用下 可转化为毒性代谢产物,产生亲电子基和氧自由基,引起 肝内谷胱甘肽消耗,并与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大分子物 质供价结合,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线粒体、细胞骨架、 微管、内质网及细胞核功能,结果导致肝细胞变性、坏事、 凋亡和对炎症介质的敏感性增高。如果药物及代谢产物引 起肝窦底侧膜的摄取障碍、肝细胞分泌胆汁功能破坏和毛 细胆管膜上的转运器的功能障碍,则可导致药物性胆汁淤 积。
• 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重者可致急性 肝衰竭(ALF)甚至死亡。
• 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
5
引起DILI的药物百分比
• 药物:
• 传统中药
23%
• 抗感染药
17.6%
• 抗肿瘤药
15%
• 激素类药
14%
• 心血管药
10%
• NSAIDs
8.7%
• 免疫抑制剂
• 自身免疫性肝病也可能增加患者对DILI的易感性,特别是使慢性DILI的发生风险增加。
• 尚不清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肥胖是否增加DILI的风险。
• 糖尿病是某些药物引起DILI的易感因素,有研究提示糖尿病与DILI严重程度独立相关。肿
瘤及心脏病也是慢性DILI的可能危险因素。
3
• 2.药物因素:药物的化学性质、剂量、疗程,以及药物 相互作用常可影响DILI的潜伏期、临床表型、病程和结 局。一种药物可改变其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 泄和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上DILI风险增加不 容忽视的因素,如当抗结核药物与唑类抗真菌药、甲氨 蝶呤、抗痉挛药、氟烷或APAP等药物同时使用时,DILI 的发生率将增加。中药材种植和炮制等过程中的污染也 是增加DILI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
10
DILI 的临床分型和表现
• (一)DILI 的临床分型
• 1. 固有型和特异质型 是基于发病机制的分型。固有型 DILI 具有可预测性,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
• 潜伏期短,个体差异不显著。固有型 DILI 已相对少见,除非收益明显大于风险的药物,才能批 准上市。特异质型(IDILI)具有不可预测性,现临床上较为常见,个体差异显著,与药物剂量常 无相关性,动物实验难以复制,临床表现多样化 。多种药物可引起 IDILI 。
• 3.环境因素:过量饮酒可能增加度洛西汀、APAP、甲 氨蝶呤及异烟肼等引起DILI的风险[3]。吸烟对DILI易感 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4
各类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 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 (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 (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TCM 是 指在我国中医等传统民族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的各 种草药和非草药类的中药材、饮片和复方中成药,NM 是指 应用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制备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DILI 是
6发Βιβλιοθήκη 机制• 肝是药物清除、生物转化和分泌的重要场所。肝常能通 过多种机制适应低水平的肝毒性,然而当药物代谢过程 中毒反应性产物的产生超过它们能安全排泄的速率时就 会引起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还包括药物本身的 毒性、免疫过敏机制、代谢过程中由肝实质摄取、经胆 盐及有机阴离子的转运和排除异常等方案。
• (3)妊娠:妊娠期DILI常见可疑药物有甲基多巴、肼苯达嗪、抗生素、丙基硫氧嘧啶 (PTU)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等。PTU可致孕妇暴发性肝炎,病死率高,FDA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给予黑框警示。
• (4)基础疾病: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更易发生DILI的证据有限。但一旦发生,出现肝 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风险更高。有研究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可增加ART或抗结核药发生DILI的风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 某些DILI的易感因素,也是影响HIV感染者DILI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2
流行病学
• 危险因素:1.宿主因素:包括遗传学因素和非遗传学因素。(1)年龄:高龄可能是DILI的 重要易感因素;
• (2)性别:女性可能对某些药物,如米诺环素、甲基多巴等表现出更高的易感性,且易 于呈现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点。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 膳食补充剂(DS)引起的肝损伤在女性中也更多见。
8
• 药物反应性代谢产物可通过改变肝细胞的蛋白质形成新 抗原、以半抗原复合物形式获得抗原性、诱导自身抗体 的产生等启动细胞免疫和(或)体液免疫反应,引导免 疫介导的肝损伤。
9
(三)易感因素
• 许多获得和遗传因素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危险性有关, 如:①年龄(老龄)。②性别(女性)。③慢性酒精摄 入。④药物间协同作用。⑤基础疾病(肝脏疾病和代谢 紊乱)等。对于老年人、新生儿、营养不良者和已患有 肝、肾疾病的患者应适当调整用药剂量。⑥宿主遗传因 素:一些药物生物转化、解毒以及免疫反应过程相关基 因(如细胞色素p450、转运基因、解毒酶、免疫因子、 HLA基因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异性药物性肝损伤 相关。
4.7%
• 镇静和神经精神药物 2.6%
• 中草(成)药所致DILI以中成药常见, 国内常以何首乌、土三七以及治疗骨 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 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等; 抗肿瘤药物所致DILI多以化疗联合用 药多见,两类文献中,中草(成)药 和保健品引起的DILI均在20%左右。
• 在欧美发达国家,NSAIDs、抗感染 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是 导致 DILI 的常见原因。其中,对乙 酰氨基酚(APAP)是引起 ALF 最主 要的原因。
2018
药物性肝病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1
药物性肝损伤概述
• 是指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是引起肝 损伤的常见病因。
• 年发病率1-10/10万人 • 药物性肝损伤中只有少部分是由有剂量依赖的毒性药物
引起,而觉大多数是特异性反应,机制不明确,难以预 测,可能与环境和易感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