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并实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对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是由政府制定、施行的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其目的是规范职业健康卫生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这些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规定了工作场所的安全标准,要求雇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2.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要求雇主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包括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开展健康监护等。

3. 职业健康监督:规定了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

4. 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要求雇主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使其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学会正确的防护方法。

5. 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规定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因素。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针对不同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制度。

其目的是定量评估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1. 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对职业环境中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辨识,了解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因素,如化学物质、噪音、震动等。

2. 危害因素评价:对已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包括对劳动者接触量、暴露时间等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危害因素的评价结果和劳动者的暴露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出不同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风险程度。

4. 防护措施建议: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包括工程控制、个人防护、职业健康监护等。

结语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实施,为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科学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Chapter
工程分析法
定义:工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过 程、生产环境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辨识职业健康危 害因素的方法。
具体步骤
1. 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原料投入、化学 反应、产品产出等环节。
2. 对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运行过程 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溶剂会导致 皮肤损伤、中毒等症状。
生物因素
1 2
细菌
长期接触某些细菌会导致感染、传染病等疾病。
病毒
长期接触某些病毒会导致感染、传染病等疾病。
3
寄生虫
长期接触某些寄生虫会导致感染、寄生虫病等疾 病。
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会导致 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
人际关系
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 会导致心理压力、抑郁等 症状。
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健康危害问 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需要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准确的辨识。
定义和术语
定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 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利影 响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术语
职业病、职业性损害、职业性致癌物 、有害物质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 • 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 职业健康监护与应急处理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为了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 中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从而采取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职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它主要通过采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危害程度等方法,来确定工作岗位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围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展开探讨,包括其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危害。

具体来说,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辨识,了解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 评估危害程度:通过采集信息、测量数据等方式,对各类危害因素的类型、浓度、暴露剂量等进行科学评估,判断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3. 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4. 评估防护效果:通过对防护措施的评估,判断其对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程度,保证防护效果的可靠性。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内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有毒化学品、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等。

2. 危害因素检测和测量:通过采集空气、水、废物等样品,使用仪器设备对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测量,获得相关数据。

3. 危害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测量数据,使用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危害因素的暴露剂量、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

4. 风险评估:根据危害评估结果,结合职工的暴露情况和易感因素,对职工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其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5. 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制定:根据危害评估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害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化学危害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生物危害因素(如病原体、致病生物)、人因危害因素(如劳动强度、工时、工作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工受到的危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根据前述辨识的结果,对危害因素的强度、频次、时间和范围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这可以通过采集样本、测量、监测等手段,获取对危害因素的准确信息,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结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职业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特点,确保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随时调整和改进制度,确保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达到预期效果。

第 1 页共 1 页。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背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职业病问题也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因此,在工作场所,认识和掌握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对人身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什么是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个体长期暴露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情况下,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慢性、甚至具有潜在致癌和致畸的健康危害因素。

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物理因素: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振动、辐射、电离辐射、高低温、电磁场、气压、光线等。

•化学因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砷、镉、甲醛、苯等,以及灰尘、烟尘等。

•生物因素: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病原体等。

•心理因素:工作强度、工作时长、工作内容、工作性质、职业发展、工作关系等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辨识、评价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是为了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

具体地说,这个过程可以做到以下几点:辨识危害因素首先,对于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应该进行识别、分类和鉴别。

需要在工作场所里进行实地调查和检测,分析工作流程,了解危害的种类、程度和范围,有针对性地设置监测点位,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评价危害程度其次,应对危险因素的有害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工作场所环境参量测定、工作人员体征监测等手段,定期评估职业安全和健康状况,对工作场所环境和职业健康进行评价。

控制危害因素然后,应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

这包括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策略,制定职业安全卫生规定和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行为措施,落实职业健康安全责任,防止职工的职业健康危害。

如何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在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时,最好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1.确定鉴定目标:即明确工作场所的情况、工作流程、物料及各种有毒、有害因子的类型、危险场所、危险工程等方面的情况;2.搜集资料:对工作场所进行搜集,在资料的收集中可以采用面谈、观察、检测等方式进行;3.危害因素识别: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确定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4.危害因素评价:评定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和时限等因素。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掌控程序职业安全健康是工作场所必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则是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项紧要任务。

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程序包括评价危害因素、识别危害因素、订立掌控措施、实施掌控和监测和改进等步骤。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步骤。

1. 危害因素评价评价危害因素是订立掌控措施的第一步。

评价应当包括三个阶段:预评价、认真评价和定量评价。

(1)预评价预评价是对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哪些不安全是真正存在的。

在预评价中,应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位置、规模和操作过程。

在获得有关信息后,应确定工人潜在接触的可能的危害因素,以决议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估。

(2)认真评价一旦确认必需进一步评估可能的危害因素,下一步是进行认真评估。

认真评价由几个阶段构成,包括现场勘查、测量和分析不安全特征、危害源的气味、噪声、热量、辐射等。

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人的危害暴露水平。

(3)定量评价在通过认真评价确定潜在危害因素的时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定量评估这些危害因素的实际暴露水平。

定量评价需要测量危害因素的时间、强度和频率。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完成,例如使用个人监测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焊接烟罩、空气流速计和声级计等设备进行。

2. 危害因素识别通过评价和定量评估,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危害源和工作流程中可能显现的故障。

此外,还应注意某些工作活动可能存在的特定不安全,例如高度作业、移动机械、化学品使用等等。

3. 订立掌控方案订立掌控方案是削减暴露水平的第一步。

掌控方案应当明确可行的掌控措施,从而根本上防止危害源的产生以及监控和管理潜在不安全的措施。

这可以通过掌控技术(例如,更换危害物质或实现闭路操作)、布置工作方法(例如漏斗、风幕和收殓罩)或通过利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呼吸器或护目镜)来实现。

4. 实施掌控实施掌控需要实行掌控工作实施的实际措施,这可以通过培训、培训和监督来完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识别原则以及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引发各种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原则1.综合性原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要考虑工作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综合影响。

2.科学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依据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判断和评估。

3.可行性原则:识别方法应该简单、实用、可行,方便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判断。

4.预防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及早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危害因素。

5.依据性原则:识别方法和标准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等依据进行,确保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现场调查法:通过对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有害气体等。

2.检测分析法: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等进行采样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危害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劳动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如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4.生物学监测法:通过对劳动者的生物样本(如尿液、血液)进行采样和分析,检测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案例1.某化工厂职工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超标情况,对职工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2.某矿山工人暴露于粉尘:通过现场调查和生物学监测,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粉尘,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的风险较高。

3.某医院护士暴露于放射性物质:通过问卷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放射性物质,存在辐射危害的可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演出等,增 强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05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
监测内容及方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
包括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 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步骤。
噪音和振动的监测
工作场所的噪音和振动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对其 监测和评价。
半定量评价法
采用指数评价法等半定量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
消除危害因素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改 进设备设施等方法消除 危害因素。
降低危害程度
采用工程控制、个体防 护等措施降低危害程度 。
隔离危害因素
通过隔离墙、隔离栏杆 等措施将危害因素与作 业人员隔离。
检查与维护设 备设施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 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 运转。
电磁辐射的监测
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的员工需要对其暴露水平进行监测,以评估 对健康的影响。
评估方法和标准
基于阈值的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或地区法规、标准或行业指南,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评估。
基于暴露的评估方法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员工在不同时间段的暴露水平,计算暴露剂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基于效应的评估方法
原材料和半成品
生产设备
如化学物质、燃料、金属、矿物质等。
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作业环境
劳动组织和管理
如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场所的环境条件。
如工作时间安排、防护设施配备、个人防护 用品配备等。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
1 2
能量和有害物质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能量和有害物质,如机 械、电器、化学、噪声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在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及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帮助雇主和员工识别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噪音,高噪音环境可能损害听力,引起耳鸣等问题。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震颤综合症等问题。

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对皮肤和眼睛有害。

2.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品,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尘埃,如粉尘、石棉等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3. 生物因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

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可能引起皮肤病、过敏等问题。

4. 心理因素: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5. 其他因素:高温、低温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特殊工作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危害。

识别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的第一步。

雇主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员工健康监护等,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制定并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案例一
案例概述
某制造企业是一家生产机械零部件的 企业,员工数量较多,生产过程中存 在多种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 的控制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改善 作业环境、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有害粉尘
如矽尘、石棉尘等,长期 接触可能引起尘肺病。
有害化学物质
如强酸、强碱等,长期接 触可能对皮肤、眼睛等造 成刺激和损伤。
生物因素
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等,长期接触可能引起 感染性疾病。
昆虫
如蚊虫、蠓虫等,长期接触可能引起 昆虫叮咬伤。
寄生虫
如血吸虫、钩虫等,长期接触可能引 起寄生虫病。
心理社会因素
控制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 通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危害因素辨识
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发现该企业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 、腐蚀性液体、高温等。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企业的职业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 改善,员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障,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研究现状 和发展趋势。
参考类似企业经验
借鉴类似行业或企业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辨识经验和做法,为本企 业辨识提供参考。
专家评估法
组建专家团队
邀请职业病防治领域的专家,组建专业的评估团队,对企业进行职 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现场评估
专家团队对企业作业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 类、分布和接触情况。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进展,以工业与服务业为主的职业人数快速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健康情形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尽管各国在职业病防治、健康维护、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实行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但职业健康情形的改善还任重道远。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一直是影响职业健康情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特别紧要。

什么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职业人身体健康和心理素养产生危害的因素,重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六大类。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影响职业人身体健康的安全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电磁场、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缺氧等。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接触到的有害化学物质或其混合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甲醛、苯、乙醇、铅、汞等。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职业人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毒菌、病媒生物、臭氧等。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可能会受到到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包括高强度工作、工作时间布置、作业内容和精神压力等。

人机工程因素人机工程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工作时与机器设备、工作场所、工艺、物料等相关的工学问题,包括人体工学、劳动保护、机器设备操作符号、人机界面等。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受到的社会影响和环境条件,包括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工作氛围、社会支持、聚居环境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实地检查和职工问卷调查,得出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种类、特性和分布规律,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该过程旨在全面地了解工作岗位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背景介绍职业健康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每个人在职场上的健康与安全。

在工作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危害因素,例如毒害物质、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等。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辨识、评价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体现职业卫生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职业卫生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查首先,需要进行有关工作环节、物质使用情况等方面的调查,以了解潜在的危害因素。

通过调查,可以获取有关的信息和数据。

2.确定危害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将潜在的危害因素列出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和筛选。

3.进一步观察为了确定已列出的危害因素是否真正具有危害作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

4.关键因素筛选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进行关键因素的筛选,建立较完备的危害因素清单。

危害因素评价危害因素评价包括对危害因素产生的可能性、危害作用和危害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价的步骤包括:1.识别影响因素首先需要识别出危害因素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对人的直接危害、对人的间接危害等等。

2.定量和定性评价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包括计算数值和部门内部比较;定性评价包括通过对比方法、共识法、专家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实现。

3.多个因素综合评价一些危害因素的损害效应难以单独评价,需要进行多个因素的综合评价。

危害因素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是职业卫生管理的核心之一,主要采用的是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控制等方法。

具体的控制步骤包括:1.降低危害因素产生在工作环节设计、工作方式的选择时,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危害因素的产生。

2.采用工程措施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

例如,在生产装置上增加密封设备,减少有害气体的泄漏;降低振动、噪音等的强度等等。

3.实施管理控制在危害因素的防范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工作场所观察: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化学物质、生物因素、噪声和振动
等进行观察和检查。

2.职业危险源辨识:逐步地辨识和识别各种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源。


以根据工作场所的危险源清单、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进行初步辨识。

3.职业病调查:通过收集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医学和职业健康信息,评估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健康检查、职业病学资料和职业病报告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健康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健康监测,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

可以通
过工作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法来评估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系统评估: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的
评估,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和身体健康情况的评估。

6.监测和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和报告工作环
境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情况。

这包括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的数据库,定
期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报告,以及向有关部门和工人提供职
业病预防和保护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识别和评估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综合
考虑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

只有全面、准确地
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的危害性和影响
职业病的危害性和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带来 负面影响。
• 危害个人健康:导致职工生病、伤残甚至死亡。 • 影响劳动生产力:降低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增加医疗和社会保障成本:职业病治疗和赔偿费用。 • 损害企业声誉:负面影响企业形象和信誉。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早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 防职工发生职业病。
• 提高职工健康和安全意识。 • 合理调整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 • 减少职业病发生的机会。 • 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物质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和农 药。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正确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将介绍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辨识方法,以及其在评估和控制方面的应用实例。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影响职工身体健康,引发职业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人为因素等。
• Physical factors: Noise, vibration, temperature extremes, radiation, etc. • Chemical factors: Hazardous substances, such as toxic chemicals and dusts. • Biological factors: Infectious agents, like bacteria and viruses. • Human factors: Heavy manual handling, repetitive motions, poor ergonomics, etc.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制度是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和识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员工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护。

本文将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关范文。

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因素所引起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职业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和辨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

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1)收集信息:获取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包括工作过程、物质使用、设备条件等。

(2)实地调查:进入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了解工作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危害因素。

(3)问卷调查:向员工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暴露的危害因素和健康问题。

(4)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确定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5)制定方案: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制度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制定有效的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的依据,通过评价分析,可以确定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控制重点,为企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1)定量评价:采用定量方法对危害因素进行测量和评估,如检测有害物质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保障职工健康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工作场所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和工艺流程,识别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观察工作环境的通风情况、噪音、灯光、温度等,以及工作人员接触的化学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问卷:设计和使用调查问卷,向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接触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品、尘埃、噪音、振动等。

问卷可以包括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个人防护设施使用情况等方面的询问。

工作场所测量:通过测量工作场所中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浓度、浓度、强度等参数,评估是否超过安全限值或接触限值。

例如,使用气体检测仪测量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使用噪声计测量噪音强度等。

职业病危害评估:通过职业病危害评估方法,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这包括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模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对职工的健康影响程度。

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体检和相关检查手段,评估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检测是否存在职业病的征兆和病理指标。

以上方法是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常用的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对于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一份辨识和评价制度的范文,旨在为相关单位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在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辐射因素、噪声因素等。

例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化学物质、有害微生物等。

2.工作内容因素:包括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负荷等。

例如,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加班过多等。

3.工作组织因素:包括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岗位设计、管理方式等。

例如,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等。

4.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

例如,疾病史、体质等。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需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工作场所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环境因素、工作内容因素、工作组织因素等。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辨别出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3.确定潜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具体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是指根据辨识出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评价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测定其危害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定量方法:通过监测和测量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获取具体的数值数据,并与职业危害因子的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超过限值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1项 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 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 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白磷、三乙基铝等; 第3项 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 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钠、钾等。
酮等。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6
第8类 腐蚀品
第1项 酸性腐蚀品;
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 碱性腐蚀品;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等。
第3项 其它腐蚀品。
如:亚氯酸钠溶液、氯化铜、氯化锌等。
(2)典型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
物料输送 ● 气体 超压 静电 泄漏 爆炸(安全装置) 火灾爆炸(流速、接地) 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 火灾、爆炸 ● 液体 静电(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密封、防腐)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人的不安全行为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工程完整性 安全系统不足而且无法工作、修改不当且修改后未进行分 析
管理控制 目标、责任不明确 对修改的管理不当而且未选择安全的工艺流程 缺乏安全训练和技术经验 无应急计划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控制,超越 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表明发生了事故。 如: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物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环境)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包含):无防护; 防护不当;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包含):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 强度不够;
(1)六种典型
• • • • • •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 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 损害等;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 过度疲劳危害;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 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 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 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 第2项 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 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
• 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质。即,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 在一起事故发生之前,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会发生什么样的 事故。 • 这使得事故预防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 不是有预谋的。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能量意外释放论:
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2)所有的伤害(或损坏)都是因为 • 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3)有害因素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
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七类: •
• •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与振动;

• •
高温;
低温; 辐射(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其他有害因素。
一、六种类型
二、三种时态
三、三种状态
三,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三,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2)三种时态
• •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
的危险因素。
三,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3)三种状态
• • •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80类)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类)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9类)
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5类)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8类)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9类)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3类)
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5类)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2、发生事故的后果和可能性:
发生事故的危害和损失极为严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例: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异氰酸钾酯(MIC)毒气泄漏事件
后果:伤害和破坏: 2000余人死亡,200000人受伤, 停产 公司赔偿几百万美元,股票暴跌,从世界排名37位降至 200位 装置保护措施失效: 无应急计划、报警系统关闭、居民无保护措施、医疗设施 有限;消防水只能达到15m的高度、制冷单元无法工作、 2小时内察觉问题。 恢复系统失效: 放空系统洗涤器能力不足 装置出现危险故障 放空系统洗涤器能力不足,温度压力指示器故障 外部系统 装置附近人口激增但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发生紧急情况与外界联系不当、存在大量的人为破坏因素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分为4大 类,191个小类。
4大类为:
人的因素—29类;物的因素—102类;环境因素—49类;管理类—11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7类)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0类)
物的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 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 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 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 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更为困难。
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
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能量意外释放论提醒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
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能量的意 外逸出或释放。
两类危险源: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 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3)事故发生时,在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人体(或结构)能否受到伤害(或损坏),以及 伤害(或损坏)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
• 作用于人体(或结构)的能量的大小,
• 能量的集中程度, • 人体(或结构)接触能量的部位, • 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三、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一,危险有害因素定义
(1)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两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从法规和风险角度识别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1
2
3
4
5
6
广义的职业危害因素
7
什么是事故?
•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
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 事故是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 • 事故的后果是违背人的意志的。
事故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 、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 素(包括人—物—环境)。
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 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残留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燃——爆炸(控温);
误操作——自燃、火灾、爆炸; 静电、明火——火灾、爆炸。
(2)典型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
● 固体(粉料) 静电 粉尘爆炸(流速、防静电)
(2)典型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
熔融、干燥 ●熔融 利用加热使固态物料熔化为液体。
火灾
中毒 ●干燥 利用热能除去潮湿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剂。 超温自燃 静电和粉尘爆炸 泄漏 火灾、爆炸
(2)典型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
蒸发、蒸馏 ●蒸发 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溶剂气化并移出,以提高溶质浓度或使之析出。 热敏性物质分解、燃烧、爆炸。 ●蒸馏 借液体混合物各组分挥发度不同,使其分离为纯组分的操作。 泄漏——火灾、爆炸(密封、防止设备腐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