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法实验报告
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研究和掌握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数值实验分析其性能和特点。
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迭代法的基本思想和迭代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雅克比(Jacobi)迭代法、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迭代法和超松弛(SOR)迭代法的算法实现。
3、通过实验比较不同迭代法在求解不同类型线性方程组时的收敛速度和精度。
4、分析迭代法的收敛性条件和影响收敛速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线性方程组的一般形式对于线性方程组$Ax = b$,其中$A$ 是$n×n$ 的系数矩阵,$x$ 是$n$ 维未知向量,$b$ 是$n$ 维常向量。
2、迭代法的基本思想迭代法是从一个初始向量$x^{(0)}$出发,按照某种迭代公式逐步生成近似解序列$\{x^{(k)}\}$,当迭代次数$k$ 足够大时,$x^{(k)}$逼近方程组的精确解。
3、雅克比迭代法将系数矩阵$A$ 分解为$A = D L U$,其中$D$ 是对角矩阵,$L$ 和$U$ 分别是下三角矩阵和上三角矩阵。
雅克比迭代公式为:$x^{(k+1)}= D^{-1}(b +(L + U)x^{(k)})$。
4、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在雅克比迭代法的基础上,每次计算新的分量时立即使用刚得到的最新值,迭代公式为:$x_i^{(k+1)}=(b_i \sum_{j=1}^{i-1}a_{ij}x_j^{(k+1)}\sum_{j=i+1}^{n}a_{ij}x_j^{(k)})/a_{ii}$。
5、超松弛迭代法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基础上引入松弛因子$\omega$,迭代公式为:$x_i^{(k+1)}= x_i^{(k)}+\omega((b_i \sum_{j=1}^{i-1}a_{ij}x_j^{(k+1)}\sum_{j=i}^{n}a_{ij}x_j^{(k)})/ a_{ii} x_i^{(k)})$。
雅各比迭代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雅各比迭代法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雅各比迭代法的计算步骤和实现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雅各比迭代法在求解线性方程组中的有效性和收敛性。
二、实验原理雅各比迭代法是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方法。
对于形如Ax=b的线性方程组,其中A是n×n的系数矩阵,x是n维未知向量,b是n维常数向量,雅各比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方程组Ax=b转化为一系列的简单方程进行迭代求解。
设A为对角占优矩阵,则雅各比迭代法的迭代公式为:x_{k+1} = (D - L)^{-1}(b - Ux_k)其中,D是A的对角矩阵,L是A的非对角元素中下三角矩阵,U是A的非对角元素中上三角矩阵。
三、实验内容1. 准备实验环境:安装MATLAB软件,创建实验文件夹。
2. 编写实验程序:(1)定义系数矩阵A和常数向量b。
(2)计算对角矩阵D、下三角矩阵L和上三角矩阵U。
(3)初始化迭代变量x_0。
(4)设置迭代次数N和容许误差ε。
(5)进行雅各比迭代计算,并输出每一步的迭代结果。
(6)判断迭代是否收敛,若收敛则输出最终结果,否则输出未收敛信息。
3. 运行实验程序,观察迭代过程和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创建实验文件夹,打开MATLAB软件。
2. 编写实验程序,保存为“雅各比迭代法实验.m”。
3. 运行实验程序,观察迭代过程和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雅各比迭代法的有效性和收敛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运行实验程序,得到以下迭代过程和结果:迭代次数 | 迭代结果---------|---------1 | x_1 = [0.3333, 0.3333]2 | x_2 = [0.3333, 0.3333]3 | x_3 = [0.3333, 0.3333]...N | x_N = [0.3333, 0.3333]2. 分析实验结果:(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雅各比迭代法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经过有限次迭代即可收敛。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迭代法实验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迭代法实验实验一线性方程组迭代法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计算步骤;2.能熟练地写出Jacobi迭代法的迭代格式的分量形式,并能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及误差估计;3.理解迭代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掌握Jacobi迭代Gauss-Seidel迭代和SOR迭代格式的分量形式、矩阵形式及其各自的特点;4.掌握Jacobi迭代Gauss-Seidel迭代和SOR 迭代算法的MATLAB程序实现方法,及了解松弛因子对SOR迭代的影响;5.用SOR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时,超松弛因子ω的取值大小会对方程组的解造成影响,目的就是能够探索超松弛因子ω怎样对解造成影响,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ω的大致取值范围。
二、实验题目1、迭代法的收敛速度用迭代法分别对n=20,n=200解方程组Ax=b,其中n n A ⨯ ⎝⎛⎪⎪⎪⎪⎪⎪⎪⎪⎪⎪⎭⎫------------------=444...444315131315151313151513131515131315131 (1)选取不同的初值x0和不同的右端向量b ,给定迭代误差,用两种迭代法计算,观测得到的迭代向量并分析计算结果给出结论;(2)取定初值x0和右端向量b ,给定迭代误差,将A 的主对角元成倍放大,其余元素不变,用Jacobi 迭代法计算多次,比较收敛速度,分析计算结果并给出结论。
2、SOR 迭代法松弛因子的选取不同的松弛因子对解得影响。
然后利用雅可比迭代求的的解与它们比较;三、 实验原理1、迭代法的收敛速度运用了Jacobi 迭代,Gauss-Seidel 迭代1)Jacobi 迭代算法:1. 取初始点x(0),精度要求ε,最大迭代次数N ,置k :=0;2. 由n 1i ),x a -(b x n i j 1,j (k)j j i i 11)(k i ,,⋯==∑≠=+ii a ,计算出x (k+1);3. 若ε≤-∞+)()1(k k x x ,则停算,输出x(k+1)作为方程组的近似解; 4. 若k=N ,则停算,输出迭代失败信息;否则置k :=k+1,转步2。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数值计算上机实习报告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数值计算上机实习报告一.综述:考虑用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取真解为,初始向量取为零,以范数为度量工具,取误差指标为.其中。
分别完成下面各小题:第六题:编制程序实现Jacobi迭代方法和Gauss-Seidel 方法。
对应不同的停机标准(例如残量,相邻误差,后验误差停机标准),比较迭代次数以及算法停止时的真实误差。
其中残量准则:、相邻误差准则:后验误差停机准则:解:为了结果的可靠性,这里我分别对矩阵阶数为400、2500、10000进行试验,得到对应不同的方法、取不同的停机标准,迭代次数和真实误差的数据如下:分析上面数据可知,对应不同的停机标准,GS方法的迭代次数都近似为J方法的一半,这与理论分析一致。
而且从迭代次数可以看出,在这个例子中,作为停机标准,最强的依次为后验误差,再到残量,再到相邻误差。
第七题:编写程序实现SOR 迭代方法。
以真实误差作为停机标准,数值观测SOR 迭代方法中松弛因子对迭代次数的影响,找到最佳迭代因子的取值。
解:本题中考虑n=50,即对2500阶的矩阵A。
由于我们已经知道要使SOR方法收敛,松弛因子需要位于。
下面来求SOR方法中对应的最佳松弛因子。
应用筛选法的思想,第一次我们取松弛因子,间距为0.05,得到的对应的图像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迭代次数随着的增大,先减小后变大,这与理论相符。
同时可以看出最佳松弛因子.第二次将区间细分为10份,即取,可得下面第二幅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最佳松弛因子第八题:对于J 方法,GS方法和(带有最佳松弛因子的)SOR 方法,分别绘制误差下降曲线以及残量的下降曲线(采用对数坐标系),绘制(按真实误差)迭代次数与矩阵阶数倒数的关系;解:对于J方法,考虑n=50时,采用相邻误差为迭代的终止条件,误差下降曲线及残量的下降曲线如下:对于GS方法,考虑n=50的时候,采用相邻误差作为迭代的终止条件,所得到的残量和误差的下降曲线如下图:从中可以看出,当相邻误差满足误差指标时,真实误差却并不小于误差指标,而为2.6281e-04。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迭代法
3.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
给定一个 n 元线性方程组
a11 x1 a12 x 2 a1 n xn 0 a x a x a x 0 21 1 22 2 2n n am 1 x1 am 2 x 2 amn xn 0
9
观察序列,并且判断极限。 Mathematica 程序如下:
当 x0=0.1,n=10 时,运行程序得
当 x0=0.5,n=10 时,运行程序得
当 x0=0.9,n=10 时,运行程序得
当 x0=1,n=10 时,运行程序得
实验结论:
10
由以上实验可得,函数 f(x)=x/2+1/x 的极限为 1.41421
运行程序结果如下:
实验结论:
试验中假设矩阵 A 的对角元素 aii<>0,i=1,2,3,…n.令 D=diag(a11,a12,,,….ann),则可以将 方程 Ax=b 转化成 x=(U+L)x+D-1b 其中 U 为下三角阵,L 为上三角阵。如果 U+L 的行列式 最大特征值的绝对值小于 1,则线性方程组有解且唯一。
写成 Ax=b 的形式, 再将其改写成 x=M*x=f 其中 M 是 n 阶矩阵, f=(f1,f2,f3,f4….fn)T 是 n 维列向量,给定 x0,由迭代 x(n+1)=M*x^n+f,n=0,1,2,3,4…..对给定的矩阵 M 数组 f 和 初始值 x0,由 x(n+1)=M*x^n+f,n=0,1,2,3,4…..用 mathematic 可得迭代结果。 迭代程序如下: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 内容 **** 学号 **** 姓名 实验 类别 **** 成绩 实验 时间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迭代法
观察序列,并且判断极限。 Mathematica 程序如下:
当 x0=0.1,n=10 时,运行程序得
当 x0=0.5,n=10 时,运行程序得
当 x0=0.9,n=10 时,运行程序得
当 x0=1,n=10 时,运行程序得
实验结论:
10
由以上实验可得,函数 f(x)=x/2+1/x 的极限为 1.41421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 内容 **** 学号 **** 姓名 实验 类别 **** 成绩 实验 时间
迭代法
自选实验
2011.6.7
实验问题:
n 元线性方程组
a11 x1 a12 x 2 a1 n xn 0 a x a x a x 0 21 1 22 2 2n n am 1 x1 am 2 x 2 amn xn 0
其中,f[x_]:=为所求迭代函数,迭代n次产生相应是序列,并观察。
(3)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 对给定的矩阵 M、 数组 f 和初始向量 x0, 由 X^(n+1)=Mx^n+f,n=0,1,2,3……给定的结 果 其 Matheatica 程序如下:
2
实验过程:
1.迭代序列 ( 1 ) 给 定 的 实 数 域 上 光 滑 的 实 值 函 数 f(x) 以 及 初 值 x0, 定 义 数 列 x(n+1)=f(x0),n=0,1,2,3,……. 对函数 f(x)= (25*x - 85)/(x + 3)的迭代过程,可以形象地用蜘蛛网图像来直观地显示,运 行以下程序:
2.方程求根
用迭代序列求 g(x)=x^3-2*x+1 的根,其 matheatic 程序如下:
MAAB计算方法迭代法牛顿法二分法实验报告
MAAB计算方法迭代法牛顿法二分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比较MAAB计算方法中迭代法、牛顿法和二分法的优缺点,探究它们在求解方程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原理:1、迭代法:将方程转化为x=f(x)的形式,通过不断迭代逼近方程的根。
2、牛顿法:利用函数在特定点的切线逼近根的位置,通过不断迭代找到方程的根。
3、二分法:利用函数值在区间两端的异号性质,通过不断二分缩小区间,最终逼近方程的根。
实验步骤:1、选择一元方程进行求解,并根据方程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2、在迭代法中,根据给定的初始值和迭代公式,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预设的迭代精度要求。
3、在牛顿法中,选择初始点,并根据切线方程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预设的迭代精度要求。
4、在二分法中,选择区间,并根据函数值的异号性质进行二分,直到满足预设的迭代精度要求。
5、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三种方法的求解效果,包括迭代次数、计算时间、求解精度等指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多个方程进行测试,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迭代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适用范围广,但当迭代公式不收敛时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2、牛顿法的优点是收敛速度较快,但需要计算函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对于复杂函数较难求解。
3、二分法的优点是收敛性较好,不需要导数信息,但收敛速度较慢。
4、对于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的求解,牛顿法和迭代法通常比二分法更快速收敛。
5、对于多重根的方程,二分法没有明显优势,而牛顿法和迭代法能更好地逼近根的位置。
6、在不同的方程和初值选择下,三种方法的迭代次数和求解精度略有差异。
7、在时间效率方面,二分法在收敛速度较慢的同时,迭代次数较少,牛顿法在收敛速度较快的同时,迭代次数较多,而迭代法对于不同方程有较好的平衡。
结论:1、对于不同类型的方程求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2、迭代法、牛顿法和二分法各有优缺点,没有绝对的最优方法,需要权衡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3、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方程的特点和精度要求综合考虑不同方法的优劣势,以获得较好的求解效果。
迭代法求平方根C语言实验报告
实验五: 迭代法求平方根
物理学416班赵增月F12 2011412194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程序编写步骤;
2.学习使用循环结构。
二·实验器材
1.电子计算机;
2.VC6.0
三·实验内容与流程
1.流程图
2.输入以下程序#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void main()
{
float x2,x1,a;
printf("请输入实数a=");
scanf("%f",&a);
x2=a*0.5;
do
{ x1=x2;
x2=0.5*(x1+a/x1);
}while(fabs(x2-x1)>1e-5);
printf("a 的平方根是: %f\n",x2);
}
四·实验结果
运行显示如下:
请输入实数a=4
a 的平方根是: 2.000000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五·实验总结与反思
1.注意循环的初始值的设定, 要保证循环可以进行;
2.循环必须有结束的条件, do while结构中, 不满足循环条件跳出循环。
3.。
MATLAB计算方法迭代法牛顿法二分法实验报告
MATLAB计算方法迭代法牛顿法二分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方法是数学的一门重要应用学科,它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来解决数学问题。
其中,迭代法、牛顿法和二分法是计算方法中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本实验通过使用MATLAB软件,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比较它们的收敛速度、计算精度等指标,以及它们在不同类型的问题中的适用性。
二、实验方法1.迭代法迭代法是通过不断逼近解的过程来求得方程的根。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一个一元方程f(x)=0来测试迭代法的效果。
首先,我们对给定的初始近似解x0进行计算,得到新的近似解x1,然后再以x1为初始近似解进行计算,得到新的近似解x2,以此类推。
直到两次计算得到的近似解之间的差值小于规定的误差阈值为止。
本实验将通过对复杂方程的迭代计算来评估迭代法的性能。
2.牛顿法牛顿法通过使用函数的一阶导数来逼近方程的根。
具体而言,对于给定的初始近似解x0,通过将f(x)在x0处展开成泰勒级数,并保留其中一阶导数的项,得到一个近似线性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这个近似线性方程的解x1,再以x1为初始近似解进行计算,得到新的近似解x2,以此类推,直到两次计算得到的近似解之间的差值小于规定的误差阈值为止。
本实验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方程进行牛顿法的求解,评估它的性能。
3.二分法二分法是通过将给定区间不断二分并判断根是否在区间内来求方程的根。
具体而言,对于给定的初始区间[a,b],首先计算区间[a,b]的中点c,并判断f(c)与0的大小关系。
如果f(c)大于0,说明解在区间[a,c]内,将新的区间定义为[a,c],再进行下一轮的计算。
如果f(c)小于0,说明解在区间[c,b]内,将新的区间定义为[c,b],再进行下一轮的计算。
直到新的区间的长度小于规定的误差阈值为止。
本实验将通过对复杂方程的二分计算来评估二分法的性能。
三、实验结果通过对一系列测试函数的计算,我们得到了迭代法、牛顿法和二分法的计算结果,并进行了比较。
实验报告四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迭代法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科学计算实验项目名称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迭代法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 日期 2014/11/17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Jacobi 迭代方法,Gauss-Seidel 迭代方法,SOR 迭代方法的编程思想,能够分别用分量形式和矩阵形式编写相关程序。
2. 观察SOR 迭代法中松弛因子变化情况对收敛的影响。
3. 了解Hilbert 矩阵的病态性和作为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的收敛性。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编程题2-1要求写出Matlab 源程序(m 文件),并有适当的注释语句;分析应用题2-2,2-3,2-4要求将问题的分析过程、Matlab 源程序和运行结果和结果的解释、算法的分析写在实验报告上。
2-1 编程注释设11121121222212,n n n n nn n a a a b a a a b A b a a a b ⎡⎤⎡⎤⎢⎥⎢⎥⎢⎥⎢⎥==⎢⎥⎢⎥⎢⎥⎢⎥⎢⎥⎢⎥⎣⎦⎣⎦ 对下述求解线性方程组的Matlab 程序添上注释语句,其中A 和b 分别为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右端向量;0x 为迭代初始向量(0)X ;max N 为容许迭代最大次数,eps 为迭代终止条件的精度(容许误差),终止条件为前后两次迭代解的差的向量2-范数。
1) Jacobi 迭代:Jacobimethod(A,b,x0,Nmax,eps)2) Gauss-Seidel 迭代:GaussSeidelmethod(A,b,x0,Nmax,eps)2-2 分析应用题利用2-1中的程序来分析用下列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123456410100014101050141012101410501014120010146x x x x x x --⎡⎤⎡⎤⎡⎤⎢⎥⎢⎥⎢⎥---⎢⎥⎢⎥⎢⎥⎢⎥⎢⎥⎢⎥----=⎢⎥⎢⎥⎢⎥---⎢⎥⎢⎥⎢⎥⎢⎥⎢⎥⎢⎥----⎢⎥⎢⎥⎢⎥--⎢⎥⎢⎥⎢⎥⎣⎦⎣⎦⎣⎦ 的收敛性,并求出使(1)()20.0001k k XX +-≤的近似解及相应的迭代次数,其中取迭代初始向量(0)X 为零向量。
实验五-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报告
实验五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一、问题提出对实验四所列目的和意义的线性方程组,试分别选用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和SOR 方法计算其解。
二、要求1、体会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并能与消去法做以比较;2、分别对不同精度要求,如34510,10,10ε---=由迭代次数体会该迭代法的收敛快慢;3、对方程组2,3使用SOR 方法时,选取松弛因子ω=0.8,0.9,1,1.1,1.2等,试看对算法收敛性的影响,并能找出你所选用的松弛因子的最佳者;4、给出各种算法的设计程序和计算结果。
三、目的和意义1、通过上机计算体会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特点,并能和消去法比较;2、运用所学的迭代法算法,解决各类线性方程组,编出算法程序;3、体会上机计算时,终止步骤(1)k k xx ε+∞-<或k>(给予的迭代次数),对迭代法敛散性的意义;4、 体会初始解0x ,松弛因子的选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四、实验学时:2学时五、实验步骤:1.进入C 或matlab 开发环境;2.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编写程序;3.调试程序;4.运行程序;5.撰写报告,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解:J迭代算法:程序设计流程图:源程序代码:#include<stdlib.h>#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void main(){float a[50][51],x1[50],x2[50],temp=0,fnum=0;int i,j,m,n,e,bk=0;printf("使用Jacobi迭代法求解方程组:\n");printf("输入方程组的元:\nn=");scanf("%d",&n);for(i=1;i<n+1;i++)x1[i]=0;printf("输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n");for(i=1;i<n+1;i++){j=1;while(j<n+1){scanf("%f",&a[i][j]);j++;}}printf("输入方程组的常数项:\n");for(i=1;i<n+1;i++){scanf("%f",&a[i][n+1]);}printf("\n");printf("请输入迭代次数:\n");scanf("%d",&m);printf("请输入迭代精度:\n");scanf("%d",&e);while(m!=0){for(i=1;i<n+1;i++){for(j=1;j<n+1;j++){if (j!=i)temp=a[i][j]*x1[j]+temp;}x2[i]=(a[i][n+1]-temp)/a[i][i];temp=0;}for(i=1;i<n+1;i++){fnum=float(fabs(x1[i]-x2[i]));if(fnum>temp) temp=fnum;}if(temp<=pow(10,-4)) bk=1;for(i=1;i<n+1;i++)x1[i]=x2[i];m--;}printf("原方程组的解为:\n");for(i=1;i<n+1;i++){if((x1[i]-x2[i])<=e||(x2[i]-x1[i])<=e){printf("x%d=%7.4f ",i,x1[i]);}}}运行结果:GS迭代算法:#include<iostream.h>#include<math.h>#include<stdio.h>const int m=11;void main(){int choice=1;while(choice==1){double a[m][m],b[m],e,x[m],y[m],w,se,max; int n,i,j,N,k;cout<<"Gauss-Seidol迭代法"<<endl;cout<<"请输入方程的个数:";cin>>n;for(i=1;i<=n;i++){cout<<"请输入第"<<i<<"个方程的各项系数:"; for(j=1;j<=n;j++)cin>>a[i][j];}cout<<"请输入各个方程等号右边的常数项:\n"; for(i=1;i<=n;i++){cin>>b[i];}cout<<"请输入最大迭代次数:";cin>>N;cout<<"请输入最大偏差:";cin>>e;for(i=1;i<=n;i++){x[i]=0;y[i]=x[i];}k=0;while(k!=N){k++;for(i=1;i<=n;i++){w=0;for(j=1;j<=n;j++){if(j!=i)w=w+a[i][j]*y[j];}y[i]=(b[i]-w)/double(a[i][i]);}max=fabs(x[1]-y[1]);for(i=1;i<=n;i++){se=fabs(x[i]-y[i]);if(se>max)max=se;}if(max<e){cout<<endl;for(i=1;i<=n;i++)cout<<"x"<<i<<"="<<y[i]<<endl; break;}for(i=1;i<=n;i++){x[i]=y[i];}}if(k==N)cout<<"迭代失败!!"<<endl;choice=0;}}SOR方法:#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include<stdlib.h>/**********定义全局变量**********/float **a; /*存放A矩阵*/float *b; /*存放b矩阵*/float *x; /*存放x矩阵*/float p; /*精确度*/float w; /*松弛因子*/int n; /*未知数个数*/int c; /*最大迭代次数*/int k=1; /*实际迭代次数*//**********SOR迭代法**********/void SOR(float xk[]){int i,j;float t=0.0;float tt=0.0;float *xl;xl=(float *)malloc(sizeof(float)*(n+1)); for(i=1;i<n+1;i++){t=0.0;tt=0.0;for(j=1;j<i;j++)t=t+a[i][j]*xl[j];for(j=i;j<n+1;j++)tt=tt+a[i][j]*xk[j];xl[i]=xk[i]+w*(b[i]-t-tt)/a[i][i];}t=0.0;for(i=1;i<n+1;i++){tt=fabs(xl[i]-xk[i]);tt=tt*tt;t+=tt;}t=sqrt(t);for(i=1;i<n+1;i++)xk[i]=xl[i];if(k+1>c){if(t<=p)printf("\nReach the given precision!\n"); elseprintf("\nover the maximal count!\n");printf("\nCount number is %d\n",k);}elseif(t>p){k++;SOR(xk);}else{printf("\nReach the given precision!\n"); printf("\nCount number is %d\n",k);}}/**********程序*****开始**********/void main(){int i,j;printf("SOR方法\n");printf("请输入方程个数:\n");scanf("%d",&n);a=(float **)malloc(sizeof(float)*(n+1)); for(i=0;i<n+1;i++)a[i]=(float*)malloc(sizeof(float)*(n+1));printf("请输入三对角矩阵:\n");for(i=1;i<n+1;i++)for(j=1;j<n+1;j++)scanf("%f",&a[i][j]);for(i=1;i<n+1;i++)for(j=1;j<n;j++)b=(float *)malloc(sizeof(float)*(n+1)); printf("请输入等号右边的值:\n");for(i=1;i<n+1;i++)scanf("%f",&b[i]);x=(float *)malloc(sizeof(float)*(n+1)); printf("请输入初始的x:");for(i=1;i<n+1;i++)scanf("%f",&x[i]);printf("请输入精确度:");scanf("%f",&p);printf("请输入迭代次数:");scanf("%d",&c);printf("请输入w(0<w<2):\n");scanf("%f",&w);SOR(x);printf("方程的结果为:\n");for(i=1;i<n+1;i++)printf("x[%d]=%f\n",i,x[i]);}程序运行结果讨论和分析:①迭代法具有需要计算机的存贮单元较少,程序设计简单,原始系数矩阵在计算过程中始终不变等优点.②迭代法在收敛性及收敛速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注:A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运用以下三种迭代法之一.在Jacobi中不用产生的新数据信息,每次都要计算一次矩阵与向量的乘法,而在Gauss利用新产生的信息数据来计算矩阵与向量的乘法.在SOR中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松弛因子,才能使收敛加速.]经过计算可知Gauss-Seidel方法比Jacobi方法剩点计算量,也是Jacobi方法的改进.可是精确度底,计算量高,费时间,需要改进.SOR是进一步改进Gauss-Seidel 而得到的比Jacobi,Gauss-Seidel方法收敛速度快,综合性强.改变松弛因子的取值范围来可以得到Jacobi,Gauss-Seidel方法.③选择一个适当的松弛因子是关键.结论:线性方程组1和2对于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ol迭代法和SOR方法均不收敛,线性方程组3收敛。
第一次实验报告-迭代法
结果提交:a=-1,a=121,a=3三种情况的结果截屏。
实验题目
结构化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实验性质
□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教师评价:
□算法/实验过程正确;□源程序/实验内容提交□程序结构/实验步骤合理;
□实验结果正确;□语法、语义正确;□报告规范;
其他:
评价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上机实验,认识软件开发环境,掌握开发工具的操作方法;
2)了解编译程序原理,以及源程序、目标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特点;
3)验证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正确性;
4)学习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术;
5)学习顺序、条件、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的应用。
二、实验项目内容(实验题目)
已知平方根迭代公式Xn +1=0.5*(Xn+ a/Xn)且x0=a/2。编写程序输入a值计算其平方根。迭代的结束条件是Xn +1- Xn<10-5
三、源程序(实验过程或算法)
Jacobi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实验报告
仿真平台与工具应用实践Jacobi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实验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熟悉Jacobi迭代法原理;学习使用Jacobi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编程实现该方法;二、实验内容应用Jacobi迭代法解如下线性方程组:, 要求计算精度为三、实验过程(1)、算法理论迭代格式的引出是依据迭代法的基本思想: 构造一个向量系列, 使其收敛至某个极限, 则就是要求的方程组的准确解。
Jacobi迭代将方程组:在假设, 改写成如果引用系数矩阵, 及向量, , ,方程组(1)和(2)分别可写为: 及, 这样就得到了迭代格式用迭代解方程组时, 就可任意取初值带入迭代可知式, 然后求。
但是, 比较大的时候, 写方程组和是很麻烦的, 如果直接由, 能直接得到, 就是矩阵与向量的运算了, 那么如何得到, 呢?实际上, 如果引进非奇异对角矩阵将分解成:要求的解, 实质上就有而是非奇异的, 所以存在, 从而有我们在这里不妨令就得到迭代格式:(2)算法框图(3)、算法程序m 文件:function x=jacobi(A,b,P,delta,n)N=length(b); %返回矩阵b的最大长度for k=1:nfor j=1:Nx(j)=(b(j)-A(j,[1:j-1,j+1:N])*P([1:j-1,j+1:N]))/A(j,j);enderr=abs(norm(x'-P)); %求(x'-P)模的绝对值P=x';if(err<delta) %判断是否符合精度要求break;endendE=eye(N,N); %产生N行N列矩阵D=diag(diag(A));f=A*inv(D); %f是A乘D的逆矩阵B=E-f;Px=x';k,errBMATLAB代码:>> clear allA=[4, -1, 1;4, -8, 1;-2, 1, 5];b=[7, -21, 15]';P=[0,0,0]';x=jacobi(A,b,P,1e-7,20)(4)、算法实现用迭代法求解方程组:正常计算结果是2, 3, 4 , 下面是程序输出结果:P =2.00004.00003.0000k =17err =9.3859e-008B =0 -0.1250 -0.2000-1.0000 0 -0.20000.5000 0.1250 0x =2.00004.00003.0000四、实验体会五、MATLAB是非常实用的软件, 能够避免大量计算, 简化我们的工作, 带来便捷。
迭代法求解方程问题实验报告
迭代法求解方程问题实验报告姓名:殷伯旭 班级:信计0801班 学号:u200810065一. 实验目的运用数学知识与matlab 相结合,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用matlab 软件辅助求解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实验任务求方程1020x e x +-=的一个近似解,误差不超过410-,要求: 设计4种求解的迭代法,讨论其收敛性,并求出满足精度的近似解;三. 实验分析与求解题目要求设计四种迭代方法,我们考虑用书上的四种迭代思想:方法一:用Steffenson 迭代法,首先构造函数:2()10xe g x -=, 则迭代公式为:21(())k k k k k k kg x x x x +-=- 方法二:一般的迭代法,1210k k x e x +-=方法三:单点弦截法法,固定01()()()()0.25,f a b a f b f a a x x --==-, 其中端点120,a b ==,则迭代公式为:010()()()()k k k k k f x x x x x f x f x +=--- 方法四:双点弦截法法,迭代公式为:111()()()()k k k k k k k f x x x x x f x f x +--=--- 实验程序:function shiyan112%%%%%方法一: stefften 迭代x0=0.25;g0=(2-exp(x0))/10;gg0=(2-exp(g0))/10;x1=x0-(g0-x0)^2/(gg0-2*g0+x0);n1=0;while abs(x1-x0)>0.00001x0=x1;g0=(2-exp(x0))/10;gg0=(2-exp(g0))/10;x1=x0-(g0-x0)^2/(gg0-2*g0+x0);n1=n1+1;x(n1)=x1;endn1x0=x1%%%%%方法二: 一般迭代x20=0.25;x21=(2-exp(x20))/10;n2=0;while abs(x21-x20)>0.00001x20=x21;x21=(2-exp(x20))/10;n2=n2+1;endn2x20=x21%%%%%方法三: 单点弦截法x30=0.25;a=0;b=0.5;n3=0;fa=exp(a)+10*a-2;fb=exp(b)+10*b-2;x31=a-fa*(b-a)/(fb-fa);f30=exp(x30)+10*x30-2;f31=exp(x31)+10*x31-2;x32=x31-f31*(x31-x30)/(f31-f30); while abs(x32-x31)>0.00001x31=x32;f31=exp(x31)+10*x31-2;x32=x31-f31*(x31-x30)/(f31-f30);n3=n3+1;endn3x30=x32%%%%%%%方法四:双点弦截法x40=0.25;x41=0.5;n4=0;f40=exp(x40)+10*x40-2;f41=exp(x41)+10*x41-2;x42=x41-f41*(x41-x40)/(f41-f40);while abs(x42-x41)>0.00001x40=x41;x41=x42;f40=exp(x40)+10*x40-2;f41=exp(x41)+10*x41-2;x42=x41-f41*(x41-x40)/(f41-f40);n4=n4+1;endn4x40=x42运行结果:(1) 方法一: x =0.0905 ; 迭代次数: n1 = 2(2)方法二: x =0.0905 ; 迭代次数: n2 = 5(3) 方法三: x =0.0905 ; 迭代次数: n3 = 2(4) 方法四: x =0.0905 ; 迭代次数: n4 =33)实验总结通过自主学习matlab,编程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并将其应用于数值代数刚学的一种思想,在加深对该领域印象的同时对matlab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实验6--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1 / 8数值分析实验六: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2016113 张威震1 病态线性方程组的求解1.1 问题描述理论的分析表明,求解病态的线性方程组是困难的。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实验内容:考虑方程组Hx=b 的求解,其中系数矩阵H 为Hilbert 矩阵,,,1(),,,1,2,,1i j n n i j H h h i j n i j ⨯===+-这是一个著名的病态问题。
通过首先给定解(例如取为各个分量均为1)再计算出右端b 的办法给出确定的问题。
实验要求:(1)选择问题的维数为6,分别用Gauss 消去法、列主元Gauss 消去法、J 迭代法、GS 迭代法和SOR 迭代法求解方程组,其各自的结果如何?将计算结果与问题的解比较,结论如何?(2)逐步增大问题的维数(至少到100),仍然用上述的方法来解它们,计算的结果如何?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3)讨论病态问题求解的算法1.2 算法设计首先编写各种求解方法的函数,Gauss 消去法和列主元高斯消去法使用实验5中编写的函数myGauss.m 即可,Jacobi 迭代法函数文件为myJacobi.m ,GS 迭代法函数文件为myGS.m ,SOR 方法的函数文件为mySOR.m 。
1.3 实验结果1.3.1 不同迭代法球求解方程组的结果比较选择H 为6*6方阵,方程组的精确解为x* = (1, 1, 1, 1, 1, 1)T ,然后用矩阵乘法计算得到b ,再使用Gauss 顺序消去法、Gauss 列主元消去法、Jacobi 迭代法、G-S 迭代法和SOR 方法分别计算得到数值解x1、x2、x3、x4,并计算出各数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无穷范数。
Matlab 脚本文件为Experiment6_1.m 。
迭代法的初始解x 0 = (0, 0, 0, 0, 0, 0)T ,收敛准则为||x(k+1)-x(k)||∞<eps=1e-6,SOR方法的松弛因子选择为w=1.3,计算结果如表1。
迭代法实验报告
迭代法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掌握迭代方法的用处 二. 实验环境:Cfree5.0 三. 实验时间:2013年6月20日 四. 实验地点:电子信息楼1201教室 五. 实验内容:运用编程实现迭代方法可以更好的解线性方程组,得到线性方程的解。
六. 实验理论依据: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 )迭代公式我们注意到在雅可比迭代法中并没有对新算出的分量11k x +,12k x +,,11k i x +-进行充分利用.不妨设想,在迭代收敛的条件下,我们把(1)()()()11211331111(1)()()()22112332222(1)()()()1122,111()1(1(k k k k n n k k k k n n k k k k n n n n n n nn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a x b a +++--⎧=---+⎪⎪⎪=---+⎪⎨⎪⎪⎪=---+⎪⎩式中第一个方程算出的11k x +立即投入到第二个方程中,代替()1k x 进行计算,当12k x +算出后代替()2k x 马上投入到第三个方程中计算,依次进行下去,这样也许会得到更好的收敛效果.根据这种思路建立的一种新的迭代格式,我们称为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 )迭代公式,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分量形式:(1)()()()11211331111(1)(1)()()22112332222(1)(1)(1)(1)1122,111()1(1(k k k k n n k k k k n n k k k k n n n n n n nn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a x b a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矩阵形式:(1)(),(0,1,2,)k k x Bx f k +=+=其中1()B D L U -=-,1()f D L b -=- B 称为高斯-赛德尔迭代矩阵,f 称为高斯-赛德尔迭代常量..七. 运行代码如下:#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t main(){bool pan1=true;int n,n1,n2=0,k=0;doublenum[100][100],L[100][100],U[100][100],x[100],y[100],num1=0,b[100],D[100][100],x1[200][200],x2[200][200];printf("\n");printf("*******************************高斯迭代法解如下********************************");printf("输入要输入矩阵的阶数为(按Enter 输入矩阵数字):");//输入矩阵的阶数scanf("%d",&n1);for(int i=0;i<n1;i++)//输入矩阵的数{printf("输入第%d行数字为(按Enter进入下一行的输入):",i+1);for(int j=0;j<n1;j++){scanf("%lf",&num[i][j]);}}//输入矩阵的数结束for(int i=0;i<n1;i++)//求解对角线上的矩阵数{for(int j=0;j<n1;j++){if(i==j){D[i][j]=num[i][j];L[i][j]=0;U[i][j]=0;}if(i>j){L[i][j]=-num[i][j];}if(i<j){U[i][j]=-num[i][j];}}}//求解对角线上的矩阵数结束printf("=================================输出D的矩阵为==================================");for(int i=0;i<n1;i++)//输出D矩阵 {for(int j=0;j<n1;j++){printf("%10lf",D[i][j]);}printf("\n");}printf("\n");printf("=================================输出L的矩阵为==================================");for(int i=0;i<n1;i++)//输出L矩阵{for(int j=0;j<n1;j++){printf("%10lf",L[i][j]);}printf("\n");}printf("\n");printf("=================================输出U的矩阵为==================================");for(int i=0;i<n1;i++)//输出U矩阵{for(int j=0;j<n1;j++){printf("%10lf",U[i][j]);}printf("\n");}printf("输入矩阵右端常数为(以空格隔开,按回车进行下一步):");//输入b的值for(int i=0;i<n1;i++){scanf("%lf",&b[i]);}//输入b的值结束printf("输入初始化x(0)的矩阵值(以空格隔开,按回车得到结果):");//输入x的值for(int i=0;i<n1;i++){scanf("%lf",&x2[0][i]);}while(pan1)//高斯迭代法的for语句部分 {for(int i=0;i<n1;i++){for(int j=0;j<i;j++){num1+=num[i][j]*x2[k+1][j];}for(int j1=i+1;j1<n1;j1++){num1+=num[i][j1]*x2[k][j1];}x2[k+1][i]=(b[i]-num1)/num[i][i];num1=0;}for(int i=0;i<n1;i++) {if(fabsf(x2[k+1][i]-x2[k][i])<0.002) {n2++;}}if(n2==n1){pan1=false; }else{k++;pan1=true; }}//高斯迭代法的for语句部分结束printf("迭代次数k的值为:%d\n",k);//输出迭代次数printf("输出的迭代法解的结果为:\n"); for(int i=0;i<n1;i++)//输出x的解{printf("第%d个x的值为:%lf\n",i+1,x2[k][i]);}printf("\n");}八.运行结果如下:九.实验心得: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其系数矩阵是严格对角占优的,所以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有很好的收敛性。
实验报告迭代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像处理过程中,如何提高算法的效率和质量成为研究的热点。
迭代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迭代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验证迭代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优越性。
二、实验目的1. 研究迭代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分析迭代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性能和优势。
3. 优化迭代算法,提高图像处理效果。
三、实验原理迭代算法是一种通过不断迭代计算来逼近问题的解的方法。
在图像处理中,迭代算法可以用于图像增强、图像去噪、图像分割等任务。
本文主要研究迭代算法在图像去噪和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1. 图像去噪图像去噪是图像处理中的基本任务之一。
迭代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图像去噪:(1)初始化去噪图像;(2)根据噪声图像计算去噪图像的梯度;(3)根据梯度信息更新去噪图像;(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满足收敛条件。
2.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的过程。
迭代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图像分割:(1)初始化分割区域;(2)根据分割区域计算图像的梯度;(3)根据梯度信息更新分割区域;(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满足收敛条件。
四、实验环境与数据1.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Python 3.7图像处理库:OpenCV 3.4.102.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为两组彩色图像,一组为含噪声的图像,另一组为原始图像。
五、实验步骤1. 导入图像处理库;2. 读取实验数据;3. 应用迭代算法进行图像去噪;4. 应用迭代算法进行图像分割;5. 保存实验结果;6. 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图像去噪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a)为含噪声的图像,(b)为迭代算法去噪后的图像。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迭代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2. 图像分割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a)为原始图像,(b)为迭代算法分割后的图像。
迭代法实验报告
迭代法实验报告迭代法实验报告引言:迭代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反复迭代逼近解的过程,来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迭代法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其有效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掌握迭代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熟悉迭代法在数值计算中的应用;3. 理解迭代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4. 验证迭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迭代法是一种通过不断逼近解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步:1. 选择一个初始值作为迭代的起点;2.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构造一个递推公式;3. 通过不断迭代计算,逐步逼近解;4. 判断迭代过程是否收敛,并确定最终的解。
三、实验步骤1. 选择合适的初始值。
初始值的选择对迭代的结果有重要影响,通常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合理选取。
2. 构造递推公式。
根据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递推公式,将问题转化为迭代求解的形式。
3. 进行迭代计算。
根据递推公式,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收敛条件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4. 判断迭代结果。
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判断迭代结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得到了一组迭代计算的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1. 收敛性分析。
通过观察迭代过程中的数值变化,我们可以判断迭代法的收敛性。
如果数值逐渐趋于稳定,且与理论解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迭代法收敛。
2. 稳定性分析。
迭代法的稳定性是指在初始值变化时,迭代结果是否保持稳定。
通过改变初始值,我们可以观察迭代结果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迭代法的稳定性。
3. 精度分析。
迭代法的精度取决于迭代过程中的误差累积情况。
通过与理论解的比较,我们可以评估迭代法的精度,并对迭代过程进行优化。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迭代法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迭代法在数值计算中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迭代法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之迭代法求非线性方程的根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之迭代法求非线性方程的根1.实验目的掌握迭代法求非线性方程根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加深对数值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实验原理迭代法是一种通过不断逼近的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
根据不同的函数特点和问题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迭代公式进行计算,如牛顿迭代法、二分法、弦截法等。
3.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
牛顿迭代法基于函数的局部线性逼近,通过不断迭代逼近零点,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Step 1:选择初始点X0。
Step 2:计算函数f(x)在X0处的导数f'(x0)。
Step 3:计算迭代公式Xn+1 = Xn - f(Xn) / f'(Xn)。
Step 4:判断收敛准则,若满足则迭代结束,输出解Xn;否则返回Step 2,继续迭代。
Step 5: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迭代过程是否收敛,并输出结果。
4.实验步骤步骤一:选择初始点。
根据非线性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初始点,以便迭代公式收敛。
步骤二:计算导数。
根据选择的非线性方程,计算函数f(x)的导数f'(x0),作为迭代公式的计算基础。
步骤三:迭代计算。
根据迭代公式Xn+1=Xn-f(Xn)/f'(Xn),计算下一个迭代点Xn+1步骤四:判断收敛。
判断迭代过程是否满足收敛条件,通常可以通过设置迭代次数上限、判断前后两次迭代结果的差值是否足够小等方式进行判断。
步骤五:输出结果。
根据实际情况,输出最终的迭代结果。
5.实验结果与分析以求解非线性方程f(x)=x^3-x-1为例,选择初始点X0=1进行迭代计算。
根据函数f(x)的导数计算公式,得到导数f'(x0)=3x0^2-1,即f'(1)=2根据迭代公式Xn+1=Xn-f(Xn)/f'(Xn),带入计算可得:X1=X0-(X0^3-X0-1)/(3X0^2-1)=1-(1-1-1)/(3-1)=1-0/2=1根据收敛准则,判断迭代结果是否满足收敛条件。
牛顿迭代法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并分析牛顿迭代法的原理、过程、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二、实验原理牛顿迭代法,又称牛顿-拉弗森方法,是一种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函数的一阶导数来寻找函数的零点,即函数的根。
设函数f(x)在x0附近连续可导,且f(x0)≠0,那么牛顿迭代法的迭代公式为:x_{n+1} = x_n - f(x_n) / f'(x_n)其中,x_n表示第n次迭代得到的近似根,f(x_n)表示函数在x_n处的函数值,f'(x_n)表示函数在x_n处的导数值。
三、实验过程1. 选择初始值: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接近方程根的初始值x0。
2. 迭代计算:根据牛顿迭代法公式,计算x1,x2,...,直到满足误差要求。
3. 误差分析:计算每次迭代后近似根与实际根之间的误差,分析迭代过程是否收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以方程f(x) = x^3 - 3x + 2 = 0为例,选取初始值x0 = 1,经过6次迭代后,近似根x6 ≈ 1.324718,实际根为x ≈ 1.324717957244746。
2. 结果分析:(1)收敛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牛顿迭代法在求解方程f(x) = x^3 - 3x + 2 = 0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2)误差分析:通过计算迭代过程中的误差,可以观察到误差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牛顿迭代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3)迭代次数:在本次实验中,经过6次迭代即可达到误差要求,说明牛顿迭代法具有较高的效率。
(4)适用范围:牛顿迭代法适用于连续可导且导数不为零的函数,对于不可导或导数为零的函数,牛顿迭代法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
五、实验结论1. 牛顿迭代法是一种有效的求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精度。
2. 牛顿迭代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适用于求解连续可导且导数不为零的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迭代法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掌握迭代方法的用处 二. 实验环境:Cfree5.0 三. 实验时间:2013年6月20日 四. 实验地点:电子信息楼1201教室 五. 实验内容:运用编程实现迭代方法可以更好的解线性方程组,得到线性方程的解。
六. 实验理论依据:
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 )迭代公式
我们注意到在雅可比迭代法中并没有对新算出的分量11k x +,12k x +,,
11k i x +-进行充分利用.不妨设想,在迭代收敛的条件下,我们把
(1)()()()11211331111(1)()()()22112332222(1)()()()1122,111()1(1(k k k k n n k k k k n n k k k k n n n n n n nn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a x b a +++--⎧=---+⎪⎪⎪=---+⎪⎨⎪⎪⎪=---+⎪
⎩
式中第一个方程算出的11k x +立即投入到第二个方程中,代替()1k x 进行计算,当12
k x +算出后代替()2k x 马上投入到第三个方程中计算,依次进行下去,这样也许会得到
更好的收敛效果.根据这种思路建立的一种新的迭代格式,我们称为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 )迭代公式,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分量形式:
(1)()()()11211331111(1)(1)()()22112332222(1)(1)(1)(1)1122,111()1(1(k k k k n n k k k k n n k k k k n n n n n n nn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a x b a +++++++--⎧=---+⎪⎪⎪=---+⎪⎨⎪⎪⎪=---+⎪
⎩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矩阵形式:
(1)(),(0,1,2,)k k x Bx f k +=+=
其中
1()B D L U -=-,1()f D L b -=- B 称为高斯-赛德尔迭代矩阵,f 称为高斯-赛德尔迭代常量..
七. 运行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bool pan1=true;
int n,n1,n2=0,k=0;
double
num[100][100],L[100][100],U[100][100],x[100],y[100],num1=0,b[100],D[100][100],x1[200][200],x2[200][200];
printf("\n");
printf("*******************************高斯迭代法解如下********************************");
printf("输入要输入矩阵的阶数为(按Enter 输入矩阵数字):");//
输入矩阵的阶数
scanf("%d",&n1);
for(int i=0;i<n1;i++)//输入矩阵的数
{
printf("输入第%d行数字为(按Enter进入下一行的输入):",i+1);
for(int j=0;j<n1;j++)
{
scanf("%lf",&num[i][j]);
}
}//输入矩阵的数结束
for(int i=0;i<n1;i++)//求解对角线上的矩阵数
{
for(int j=0;j<n1;j++)
{
if(i==j)
{
D[i][j]=num[i][j];
L[i][j]=0;
U[i][j]=0;
}
if(i>j)
{
L[i][j]=-num[i][j];
}
if(i<j)
{
U[i][j]=-num[i][j];
}
}
}//求解对角线上的矩阵数结束
printf("=================================输出D的矩阵为==================================");
for(int i=0;i<n1;i++)//输出D矩阵 {
for(int j=0;j<n1;j++)
{
printf("%10lf",D[i][j]);
}
printf("\n");
}
printf("\n");
printf("=================================输出L的矩阵为
==================================");
for(int i=0;i<n1;i++)//输出L矩阵
{
for(int j=0;j<n1;j++)
{
printf("%10lf",L[i][j]);
}
printf("\n");
}
printf("\n");
printf("=================================输出U的矩阵为
==================================");
for(int i=0;i<n1;i++)//输出U矩阵
{
for(int j=0;j<n1;j++)
{
printf("%10lf",U[i][j]);
}
printf("\n");
}
printf("输入矩阵右端常数为(以空格隔开,按回车进
行下一步):");//输入b的值
for(int i=0;i<n1;i++)
{
scanf("%lf",&b[i]);
}//输入b的值结束
printf("输入初始化x(0)的矩阵值(以空格隔开,按回车得到结果):");//输入x的值
for(int i=0;i<n1;i++)
{
scanf("%lf",&x2[0][i]);
}
while(pan1)//高斯迭代法的for语句部分 {
for(int i=0;i<n1;i++)
{
for(int j=0;j<i;j++)
{
num1+=num[i][j]*x2[k+1][j];
}
for(int j1=i+1;j1<n1;j1++)
{
num1+=num[i][j1]*x2[k][j1];
}
x2[k+1][i]=(b[i]-num1)/num[i][i];
num1=0;
}
for(int i=0;i<n1;i++) {
if(fabsf(x2[k+1][i]-x2[k][i])<0.002) {
n2++;
}
}
if(n2==n1)
{
pan1=false; }
else
{
k++;
pan1=true; }
}//高斯迭代法的for语句部分结束
printf("迭代次数k的值为:%d\n",k);//输出迭代次数
printf("输出的迭代法解的结果为:\n"); for(int i=0;i<n1;i++)//输出x的解
{
printf("第%d个x的值为:%lf\n",i+1,x2[k][i]);
}
printf("\n");
}
八.运行结果如下:
九.实验心得: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其系数矩阵是严格对角占优的,所以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有很好的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