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19例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
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㊀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8例早发型败血症和3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㊀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呼吸暂停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温异常㊁进奶减少㊁黄疸㊁皮肤脓疱㊁气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显著大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白细胞异常㊁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最高25 00%(7/28),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38 71%(12/31).结论㊀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呼吸暂停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症状比早发型败血症更多见,C反应蛋白是早期判断晚发型败血症的重要指标,两型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有所差异,临床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ʌ关键词ɔ㊀新生儿败血症;㊀早发型败血症;㊀晚发型败血症;㊀病原菌;㊀婴儿,新生d o i:10.3969/j.i s s n.16743865.2018.04.016ʌ中图分类号ɔ㊀R725.5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43865(2018)04032703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e t i o l o g y o f e a r l yGo n s e t a n d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㊀G A OC h u c h u,Y A N GZ u mGi n g,WA N G S a n n a n,C A I Y a n.D e p a r t m e n to f N e o n a t o l o g y,S u z h o u M u n i c i p a l H o s p i t a l,S u z h o u 215002,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㊀O b j e c t i v e㊀T oa n a l y z et h e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p a t h o g e n i cb a c t e r i a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e a r l yGo n s e t a n d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i no r d e r t o a i d i n t h e e a r l y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M e t hGo d s㊀F r o mJ a n.2017t oO c t.2017,28c a s e so f e a r l y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 a n d31c a s e so f l a t eGo n s e tn e oGn a t a l s e p s i sw e r e t r e a t e d i no u r h o s p i t a l,a n d t h e i r c l i n i c a l d a t aw e r e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㊀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pGn e a,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t i o na n dh e a r t r a t e i n c r e a s e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i n l a t eGo n s e t g r o u p(P<0.05).T h e r ew a s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b n o r m a l b o d y t e m p e r a t u r e,m i l kd e c r e a s e,j a u n d i c e, s k i ne m p y e s i s o r s h o r t n e s s o f b r e a t h.P e r c e n t a g e o f e l e v a t e dCG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i n l a t eGo n s e t g r o u p w a s s i gG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e a r l yGo n s e t g r o u p(P<0.05).T h e r ew a sn o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i nt h e p e rGc e n t a g e o f a b n o r m a lW B Co r p l a t e l e t d e c r e a s e.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a g a l a c t i a ew a sd e t e c t e dw i t ht h eh i g h e s t f r eGq u e n c y i n e a r l yGo n s e t g r o u p(25%,7/28),w h i l e k l e b s i e l l a p n e u m o n i aw a s t h em o s t f r e q u e n t l y d e t e c t e d s t r a i n i n l a t eGo n s e t g r o u p(38.71%,12/31).C o n c l u s i o n㊀T h e s y m p t o m s o f a p n e a,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t i o n a n dh e a r t r a t e i n c r e a s e a r em o r e c o m m o n i n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 t h a n i n e a r l y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CG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i n d i c a t o r i n e a r l y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E a r l yGo n s e t a n d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 d i f f e r i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r i a.A n t i b i o t i c s s h o u l db e u s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c t u a l c l i n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ʌK e y w o r d sɔ㊀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㊀E a r l yGo n s e t s e p s i s;㊀L a t eGo n s e t s e p s i s;㊀P a t h o g e n;㊀I n f a n t,n e w b o r n㊀㊀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㊁真菌等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全身感染,是新生儿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该病初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血培养菌种鉴定㊁药敏试验需时长,常导致延误诊断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临床上新生儿败血症按发病时间的72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年8月第10卷第4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u g2018,V o l10,N o.4不同分为早发型(出生ɤ72h)和晚发型(出生>72h)[2],本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型败血症临床特征与病原学方面的差异,以供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参考.1㊀资料与方法1 1㊀临床资料㊀选择2017年1月至10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早发型28例,晚发型31例.早发型中男16例,女12例;足月儿8例.晚发型中男18例,女13例;足月儿4例.1 2㊀诊断标准㊀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组确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3].1 3㊀纳入标准㊀(1)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2)日龄28d以内;(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1 4㊀排除标准㊀(1)血培养未检出病原菌者;(2)院内感染者.1 5㊀治疗方法㊀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㊁感染指标㊁病原学分布.感染指标于发病24h内动态监测.1 6㊀观察指标㊀白细胞计数异常指白细胞<5ˑ109/L或出生72h内>25ˑ109/L或出生超过72h>20ˑ109/L;血小板计数减少指血小板<100ˑ109/L;C 反应蛋白升高指C反应蛋白>10m g/L[3].临床表现:体温异常指发热(肛温>37 5ħ)或体温不升(肛温<35ħ);进奶减少指不能完成原有奶量;心率增快指心率>160次/分;气促指呼吸频率>60次/分.1 7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 P S S18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 1㊀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比较㊀见表1.表1㊀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比较[n(%)]症状体征早发型(n=28)晚发型(n=31)χ2P体温异常4(14.29)3(9.67)0.0210.886进奶减少6(21.43)11(35.48)1.4170.234黄疸0(0)1(3.23)-1.000皮肤脓疱0(0)1(3.23)-1.000呼吸暂停8(28.57)17(54.84)4.1570.041气促11(39.29)15(48.39)0.4940.482腹胀10(35.71)20(64.52)4.8830.027心率增快3(10.71)13(41.94)7.2560.007㊀㊀表1结果表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呼吸暂停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温异常㊁进奶减少㊁黄疸㊁皮肤脓疱㊁气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 2㊀两组患儿感染指标比较㊀见表2.表2㊀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感染指标比较[n(%)]项目早发型(n=28)晚发型(n=31)χ2P 白细胞异常13(46.43)18(58.06)0.7990.371血小板减少10(35.71)14(45.16)0.5440.461C反应蛋白升高17(60.71)26(83.87)3.9910.046㊀㊀表2结果表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显著大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白细胞异常㊁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 3㊀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比较㊀见表3.表3㊀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分布比较[n(%)]项目早发型(n=28)晚发型(n=31)革兰阳性菌15(53.57)9(29.03)表皮葡萄球菌2(7.14)5(16.13)头部葡萄球菌1(3.57)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0(0.00)1(3.23)无乳链球菌7(25.00)0(0.00)粪肠球菌3(10.71)0(0.00)屎肠球菌0(0.00)3(9.68)巴黎链球菌1(3.57)0(0.00)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3.57)0(0.00)革兰阴性菌13(46.43)22(70.97)肺炎克雷伯菌4(14.29)12(38.71)大肠埃希菌1(3.57)4(12.90)产气肠杆菌3(10.71)1(3.23)阴沟肠杆菌1(3.57)1(3.23)黏质沙雷菌3(10.71)4(12.90)铜绿假单胞菌1(3.57)0(0.00)㊀㊀表3可见,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最高,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3㊀讨论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儿科学界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4],其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识别病情并采取合理的抗感染823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年8月第10卷第4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u g2018,V o l10,N o.4治疗[5].但新生儿败血症存在早期症状不典型㊁病原体构成复杂且易变㊁血培养需时较长等局限性[6],临床开展有效救治仍是需要攻克的难点.进一步探索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异同,对临床诊治及经验总结有重要作用.由于产科及新生儿科的医疗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存活,但其全身器官与免疫功能不成熟,所面临的并发症众多,较足月儿更易发生败血症[7],本研究证实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均多发生于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作为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初期可有体温异常㊁进奶减少㊁黄疸㊁皮肤脓疱㊁呼吸暂停㊁气促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等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早发型败血症症状尤其不典型.本研究发现,晚发型败血症出现呼吸暂停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的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这些临床症状对早期判断及有效救治晚发型败血症患儿尤其是改善早产儿存活质量有参考价值.血培养仍然是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金标准,但菌种培养耗时长,故早期及时的病情判断有赖于非特异性感染指标如白细胞㊁血小板㊁C反应蛋白㊁降钙素原㊁白细胞介素6等[8]的变化.国外一项研究显示白细胞减少㊁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比值(I/T)升高和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有关[9].本研究比较两组白细胞异常㊁血小板减少㊁C反应蛋白升高三项指标的差异发现,晚发型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这与近年国内学者研究认为晚发型败血症I/T及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败血症[10]的结果一致,推测C反应蛋白升高在晚发型败血症中特异性相对较高,而其余指标在两型败血症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完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及临床医疗干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逐渐发生改变[11].以往认为,国内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12],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以B族溶血性链球菌和李斯特菌为主[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我国无乳链球菌[14G15]㊁肺炎克雷伯菌[16]等条件致病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尤其多见于发达城市.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提高,广谱抗菌药㊁长期动静脉置管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应用使机体防御功能受损㊁免疫力下降,条件致病菌易侵入血液循环导致败血症[17].本研究显示,本院2017年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检出病原菌均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占首位(25 00%),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占首位(38 71%).因此,临床工作中避免滥用抗菌药㊁加强消毒隔离管理㊁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对减少条件致病菌感染尤为重要.总之,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在临床特点㊁实验室检查㊁病原学分布等方面有所差异,辨别两型败血症对判断初期病情和有效及时选用抗菌药有指导意义,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样本量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新生儿败血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参考文献[1]㊀S h a hB A,P a d b u r y J F.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a no l d p r o b l e m w i t h n e wi n s i g h t s[J].V i r u l e n c e,2014,5(1):170G178.[2]㊀S h a n eA L,S t o l l B J.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 c u r r e n t i s s u e s i n t h ee p i d e m i o l o g y,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b a c t e r i a l a n df u ng a l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J].A mJ P e r i n a t o l,2013,30(2):131G141.[3]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余加林,吴仕孝,等.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19G21.[4]㊀C h a w l aD.E x c h a n g eT r a n s f u s i o n i nS e v e r eN e o n a t a lS e p s i s:I s i tB e n e f i c i a l[J].I n d i a n JP e d i a t r,2016,83(2):99G100.[5]㊀S h i n w e l l E S.T h e o n g o i n g c h a l l e n g e t o p r e v e n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 [J].A c t aP a e d i a t r,2013,102(10):947G948.[6]㊀S a t a rM,O z lüF.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a c o n t i n u i n g d i s e a s eb u r d e n [J].T u r kJP e d i a t r,2012,54(5):449G457.[7]㊀H o r n i kC P,F o r t P,C l a r kR H,e t a l.E a r l y a n d l a t e o n s e t s e p s i s i n v e r yGl o wGb i r t hGw e i g h t i n f a n t s f r o ma l a r g e g r o u p o fn e o n a t a l i nG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s[J].E a r l y H u mD e v,2012,88S u p p l2:S69G74.[8]㊀丁娟.新生儿败血症6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2):176G177.[9]㊀H o r n i kC P,B e n j a m i nD K,B e c k e rK C,e t a l.U s eo f t h ec o mGp l e t e b l o o d c e l l c o u n t i ne a r l y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J].P e d iGa t r I n f e c tD i s J,2012,31(8):799G802.[10]楚燕芳,余加林,杜立中.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0):743G746.[11]M a r c h a n tE A,B o y c eG K,S a d a r a n g a n iM,e t a l.N e o n a t a l s e pGs i s d u e t oc o a g u l a s eGn e g a t i v es t a p h y l o c o c c i[J].C l i nD e vI mGm u n o l,2013,2013:586076.[12]宋韶鸣.新生儿败血症[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5):233G234.[13]O h W.E a r l y 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g r o u p Bs t r e p t o c o c c a l s e p s i s[J].A mJP e r i n a t o l,2013,30(2):143G147.[14]黄梦,李克诚,徐旭.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10年回顾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9):855G858.[15]戴怡蘅,曾立军,高平明.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1):44G46.[16]焦建成,余加林.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32G35.[17]G a n a t r aH A,Z a i d iA K.N e o n a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i nt h ed e v e l o p i n g w o r l d[J].S e m i nP e r i n a t o l,2010,34(6):416G425.(收稿日期:20171031)㊀㊀(本文编辑:吴迪)㊀㊀92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年8月第10卷第4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u g2018,V o l10,N o.4。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年第12期 总第 37 卷论著 临床与药物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叶青△,张惠(余姚市人民医院儿科,浙江余姚 3154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
方法 200例败血症患儿均接受临床致病菌检测及相应药敏试验,指定高年资专科临床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操作,记录其致病菌检出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
结果 200例败血症患儿血样标本共检出致病菌200株,革兰氏阳性菌是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类型(86.00%),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56.00%);同种致病菌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所致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P<0.05)。
结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是导致败血症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根据败血症新生儿血样中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准确选择抗菌药物,从而有利于保障患儿疗效、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药敏试验;临床分析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ofneonatal sepsisYE Qing△, ZHANG Hui(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Yuyao People’s Hospital, Yuyao 3154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ic distribu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neonatal septicemia. Methods 200 cases of septicemia underwent clinical pathogen detec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designated senior specialist medical staff to complete the relevant operation, record the pathogen detec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the data input SPSS software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and conclusions.. Results 200 cases of septicemia in blood samples were detected in 200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gram positive bacteria are the main pathogens of neonatal sepsis type (86.00%),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56.00%).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drug resistance caused by different antibiotics in the same pathogenic bacteria (P<0.05). Conclusion Gram 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sepsis, clinicians should accurately choose antimicrobial agents according to pathogenic septicemia of newborn blood samples of bacteria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with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Keywords] neonatal septicemia; etiology; drug sensitivity test; clinical analysis作者简介:叶青,通信作者,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内科,E-mail:ygniq6512@。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刘彩霞;景卫利;程雪;罗卉丽【摘要】目的: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特点,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以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2例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7 d)及晚发型组(>7 d)。
分析2组患儿一般资料、病原菌构成、临床表现、血象指标及死亡率等指标。
结果:早发型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中,2例患儿发生再次败血症。
早发型组患儿致病菌构成以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为主,死亡率为23.4%,晚发型组患儿致病菌构成以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死亡率为2.5%,早发型组死亡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发型组患儿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循环欠佳、反应低下发生率显著低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象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早发型组羊水混浊、母亲孕期感染、生后窒息、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发型组治愈率56.3%,显著低于晚发型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是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上述特征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菌药物及治疗方案选择。
【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预后【作者】刘彩霞;景卫利;程雪;罗卉丽【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新生儿败血症是因病原菌入侵新生儿血液而引发的全身性反应,发病率约为1%,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重点
predict sepsis in
newborns with suspicion of infection[J].An Pediatx
(Barc),2009,71(6):483-488.DOI:10.1016/j.anl坝ti.2009.07.
027.
[6]李月.脐血检测在早期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儿科学 杂志,2013,40(4):375—37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
2.1
高危因素与感染地点比较败血症的感染高危因素主要
有早产(29.1%),胎膜早破(21.1%),窒息/羊水粪染 (14.9%),小于胎龄(12.5%),侵入性操作(11.1%)等, 皮肤黏膜感染(8.0%)与脐炎(4.2%)所占比例较小。其 中早发型败血症有窒息/羊水粪染的比例高于晚发型败血症, 而晚发型败血症中皮肤黏膜感染的比例较早发型高(P< 0.05)。其他因素如早产、胎膜早破、小于胎龄、侵入性操作
侵的屏障功能差,且近年来由于侵袭性诊疗技术的应用和抗
生素的广泛应用造成菌群失调等,败血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一直居高不下,其发生率占活产儿1%o~10%o,出生体重越
万方数据
・507・
既是导致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8 o,也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的原因之一【9 J。晚发型败血症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的概率较 早发型高,考虑与本组中院内感染比例较高有关。新生儿院 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0|,与新 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致病菌相同’1“,可能是晚发型败血症 患儿发生化脓性脑膜炎概率较高的一个原因。 既往认为早发型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晚发 型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2。,而本研究中早发型与晚发型 败血症均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可能与本研究晚发型败 血症中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而皮肤感染及脐部感染率较低 有关。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仍是最主要的致病菌,超 广谱B一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高达40%、37%。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是仅次于前二者的致病菌,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占65%。目前新生儿感染耐药问题十分严峻,耐药率增长与 抗生素广泛不恰当应用有关¨3。。因此,为提高治愈率,应掌 握新生儿不同时期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根据药敏 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足量足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 耐药菌株的产生。早发型败血症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 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呈现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已经逐渐 成为我国近期早发型败血症的重要致病菌,也是死亡率最高 的致病菌之一∞’14 J。通过对所有妊娠35~37周孕妇进行无乳 链球菌筛查,对结果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减少宫内 感染,降低新生儿早发型无乳链球菌(GBS)感染发病率和 减少产后感染的发生,但对晚发型疾病的发病率影响不 大¨卜”J。因此,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 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有积极作用Ⅲ-。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加强关注 具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儿,一旦怀疑感染,注意完善实验室 非特异性检查及血培养检查。了解当地或本院病原菌的流行 分布和抗生素耐药情况,及时准确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 药菌产生及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新生儿GBS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次实验数据均纳入 SPSS 20.0 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分 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 率(%)表示,采用 t 和 χ2 检验,P<0.05 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12 月新生儿科收治的
12 例 GBS 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的观察 组,另外在选取 12 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 组 12 例患儿中男婴 8 例,女婴 4 例,出生时长 2.4~7.0 d,平 均(4.7±1.5)d,对照组 12 例患儿中男婴 7 例,女婴 5 例,出 生时长 2.1~6.9d,平均(5.1±1.3)d。
纳入标准:①家属知晓并签署治疗同意书。②所有患儿 均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 儿 治 疗 应 当 采 用 多 种 方 式 进 行 治 疗:① 基 础 治 疗:对 患 儿 保 障 能 量、水 分 供 给 ,针 对 个 人 病 况 不 同 选 择 降 温 或 者 升温。严重患儿可以少量多次输入血浆。②抗生素治疗:应 当 对 患 儿 进 行 细 菌 培 养,病 症 严 重 还 有 做 药 敏 试 验 的 必 要, 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 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
3 讨论
败 血 症 [4] 是 新 生 儿 GBS 感 染 后 最 为 常 见 的 病 症,此 病 症 具 有 极 高 的 致 残 率 与 致 死 率,因 此 加 大 败 血 症 的 临 床 特 点和影响因素的了解具有现实意义。败血症最为显著的特 点 是:① 黄 疸 加 重 或 减 退 后 又 复 现。 ② 肝 脾 轻 度 或 中 度 肿 大。③患儿出现瘀点或瘀斑 [ 。 5-6] 经本次实验表明,早发型 败血症血培养中大肠埃希菌、B 链球菌,此两类病菌分别属 于 革 兰 阳 性 菌 和 革 兰 阴 性 菌,球 菌 是 细 菌 中 的 一 大 类,对 动 物和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亦称 为化脓性球菌,按染色特征分为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
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分析
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分析公司生产的血培养瓶,由于此项研究的主体是患儿,这种培养瓶含有树脂,是小儿专用增菌培养瓶,之后行MIC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和菌株的鉴定[2]。
进行微生物分析时选用的仪器则是DADEBHRNG公司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该病的主要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278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3]。
2 结果2.1 败血症类型及病原菌情况在66例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当中,主要存在有肺炎、黄疸、反应差、腹胀、拒奶等情况,其并发症比晚发型较多。
在晚发型122例患儿当中,临床表现均不典型。
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得出,在早发型患儿中,出现黄疸的患儿有61例,反应差20例,拒奶18例,体温不升7例,腹胀8例,皮肤硬肿10例,气急5例,面色苍白4例,肝脾肿大6例,呕吐6例,抽搐5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5例,并发高胆红素血症7例,并发新生儿肺炎4例。
在晚发型患儿中,出现黄疸的患儿有41例,反应差14例,拒奶23例,体温不升12例,腹胀8例,皮肤硬肿17例,气急7例,面色苍白5例,肝脾肿大9例,呕吐13例,抽搐5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8例,并发高胆红素血症10例,并发新生儿肺炎6例。
全体败血症患儿均属于单一细菌感染,其中有139株为革兰阳性菌(73.94%),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共46株,49株为革兰阴性菌(26.06%),主要是大肠埃希菌18株。
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病原菌构成比见表1。
2.2 主要病原菌药敏情况各种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在90%以上,对青霉素的敏感率在10%~25%,对红霉素的敏感率在25%~40%,对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在25%~4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肠杆菌、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见表2。
新生儿败血症
【治疗】
• 1,抗菌疗法:用药原则: • ①早用药。 • ②静脉给药。 • ③联合给药。 • ④疗程要足。 • ⑤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 ⑥根据药敏选用适当抗生素。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可能产生耳毒性,目前已禁止在新生儿期使用。
【治疗】
• 2.严重并发症治疗: • ①休克时输注新鲜血浆或浓缩红细胞,每次10 ml/kg;多巴胺或多巴
• 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一般表现为反应低下、不吃、不哭、 不动、体重不增、发热或体温不升等非特异性表现(“五不低 下”)。出现以下特异性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
• ①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迅速加重、 或退而复现;
• ②肝脾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
• ③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淤点、淤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化道出血、 肺出血等;
• 细菌入侵途径广泛,可从脐部、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侵入, 也可通过医源性途径,如医务人员的手、吸痰器、各种导管、甚至 暖箱感染新生儿。
【诊断】
• (一)病史 • 早发型母亲多有产前或产时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
长等病史; • 晚发型可有皮肤感染、挑“马牙”、气管插管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
酚丁胺5~15μg/(kg.min),静脉滴注。 • ②清除感染灶。 • ③纠正酸中毒。 • ④纠正低氧血症。 • ⑤减轻脑水肿。
【治疗】
• 3.支持疗法:注意保温,Fra bibliotek给足够热量和液体,维持血糖和血电解质 在正常水平。
• 4.免疫疗法: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300 ~ 500mg/(kg.d),连用3-5日。 ②重症患儿可行换血疗法,换血量100~150ml/kg。③中性粒细胞明 显减少者可输注粒细胞1x109/kg。④血小板减低者可输注血小板。
10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1 O 新 生 儿败 血 症 的临床 分 析 例 O
王赛斌 ①
【 摘要 】 目的 : 总结新 生儿败血症 的临床救 治方 法。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1-01 002 1年收治 的 10 0 例新生儿 败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 : 本组 10例新 0
E龄 0 8d 儿 3 例 ,9 1 儿 2 ,1~ 2d患儿 3 , t ~ 患 1 — 5d患 3例 62 2例
1 0例 患儿均采用 两联 抗生 素静脉 滴注 ,根据 血培养 结果 0 对不 同细 菌侵 入造 成 的败血 症采 用不 同敏感 药 物进 行治疗 口, 1 用青霉 素 +氨 苄青霉素 治疗 3 2例 ,丁胺 卡那 +先锋 v治疗 l 9 例 ,氨 苄青 霉 素 +先 锋 v治疗 4 0例 ,青霉 素 Ⅱ+ 胺卡 那 治 丁
2 1 ,3() 45 4 6 01 1 : 3-3 . 3
较文 献低 。
再手术的时机 判断很难 ,患者经 历首次手术后不久,体质虚 弱,能否耐受再手术打击,再手术会不会引发新 的并发症 ,医生 需仔 细分析,权衡利弊 ,手术 的指征要严格把握 ,笔者认为以下 情况需再O -- :1术后腹腔大量出血 ,特别是实质性脏器修补 :- ( Y ̄ ) 手术后或部分 切除术后 ,出现失血 『休克或引流管引出大量血液, 生
肤色不正常 ( 发灰、发 白、发青 )2 ,肝大 1 ,黄疸消退缓 2例 3例 慢伴有 出血 点 1 ,吃奶 量降低 2 4例 7例,出现呕吐 2 9例,腹胀
1 例 ,消化 道出血 3例。 7
1 治疗 方 法 . 4
儿科护理之新生儿败血症
疼痛管理
对于因治疗和护理操作引 起的疼痛,采取适当的疼 痛缓解措施,如安抚、药 物止痛等。
基础护理与观察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患儿有无发 热或体温过低的情况,及时处理
。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和破损,特别注意脐部和臀部的护 理。
喂养与饮食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安排喂 养时间和量,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 营养。
该患儿表现出典型的新生儿败血症症状,如体温不稳定、黄疸
加重和喂养困难。
诊断依据
03
血液培养阳性结果证实了败血症的诊断。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该案例表明新生儿败血症具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 预后至关重要。
启示
加强产前检查和预防感染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认 识和警惕性。同时,对于有感染症状的孕妇应尽早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 险。
发病机制与原因
发病机制
细菌或真菌通过血液传播,引起全身 性感染。
原因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皮肤 、黏膜等屏障功能较弱,易受外界病 原菌侵袭。常见感染途径包括宫内感 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体温不升、反应差、喂养困难、黄 疸加重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皮肤出血点、休克等严重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的案 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儿情况
一名出生后3天的新生儿,因发热、黄疸和喂养困难入院。
症状表现
体温不稳定,皮肤黄疸加重,喂养时哭闹,反应较差。
诊断结果
血液培养阳性,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案例分析
感染途径
01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分析作者: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1期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做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
方法收集了我院新生儿病房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收治的102例新生儿败血症资料,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及晚发型败血症,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早发型败血症常有胎膜早破、母亲围生期感染,羊水污染等病史,临床表现以喂养困难,皮肤硬肿为主。
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死亡率较高。
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敏感。
晚发型败血症以病理型黄疸,体温异常为主要表现,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病原菌则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为主。
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普遍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
结论对于具有易感因素的患儿,临床有异常表现时应警惕败血症,及早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出早期诊断,根据药敏情况合理用药。
关键词: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而且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出生72h内,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和晚发型(出生72h后,LONS)[1]。
本资料对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对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2]的10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
其中血培养阳性78例。
早发型32例:晚发型:70例。
男59例,女43例。
胎膜早破18例。
羊水污染22例。
伴有体温异常50例,黄疸58例,喂养困难53例,呼吸暂停14例,皮肤硬肿23例。
并发化脓性脑膜炎29例,感染性休克1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例,见表1~2。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45例临床思路构架和分析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45例临床思路构架和分析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
方法方便选取自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者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0例患者中,患者临床表现为:腹胀14例,呕吐6例,呼吸困难8例,皮肤出现瘀斑6例,肺部出血5例,发热4例,血尿2例,抽搐3例,尿潴留2例,对患者进行血培养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导致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治愈26例,好转14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出院4例。
结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病死率高,对新生儿进行严密的感染性指标监测,有利于对早发型败血症的确诊,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a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neonate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December 2015. Result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neonatal sepsis were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hemolytic streptococcus. After the use of antibiotics,24 cases were cured,11 cases improved,6 cases died,and 4 cases were abandoned. Conclusion The mortality rate of early neonatal sepsis is high. To monitor the infection of newborn infant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iagnosis of early onset of sepsis,and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Newborn;Early onset sep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s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对外界病菌抵抗力较差,发生败血症的概率较高,早发型败血症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新生儿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感染性指标进行严密监测,早发现早治疗,以此提升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治愈率,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2]。
早期新生儿败血症
•
2021/10/10
23
• 细胞因子:对于IL-6的研究很多,其敏感性 约为90%,琏异性约为95%以上。不少人 认为IL-6与CRP联合使用敏感性高于单独使 用,但由于IL6的检测时间需要数小时,仍 作为非临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但IL-6具有 很好的应用前景。
2021/10/10
24
• 降钙素原(PCT) 生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 可产生极少量的PCT,健康人群的血清中 PCT含量甚微(<0. lng / ml). 在严重细菌感 染并有全身性表现时,由甲状腺以外组织 产生,如肝脏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肺和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 胞都能合成及分泌,其血清水平明显上升, 当感染控制后会随之下降
产儿胎膜早破、自发的早产先兆、绒毛膜羊膜炎、 产前母亲发热、早破膜> 18小时、母亲泌尿生殖 系统感染、胎儿窘迫或宫内吸入等。
• 常见早期败血症病原菌为GBS、大肠埃希菌、流 感嗜血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常见病原 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 菌;
• 少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属、绿铜假单眼茵属、 类肠杆菌属、李斯特菌、粘质沙雷氏菌、A 组链
不断繁殖,寄居在宫颈、阴道内或直肠内, 并可能上行播散至羊膜胶或侵袭已经破裂 的羊膜,导致羊膜炎。
2021/10/10
4
• 最初,病原茵进入绒毛膜蜕膜间隙,继之 可以通过完整的绒毛膜羊膜感染胎儿。宫 内感染的病原茵常常不是单一的,主要为 类杆菌属、B组溶血性链球菌球(GroupB streptococcus ,GBS ) 、其它需氧链球茵 及生殖道寄生的衣原体等。
从动脉导管获取标本均可以提高其阳性率。 血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一般为36-48小时, 约99.8%阴性的培养结果在48小时可以获得。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对比分析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对比分析施金桔;张惠月【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诊断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28例为早发组,另抽取晚发型败血症28例为晚发组,对两组研究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发组在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等方面低于晚发组,P<0.05;早发组在母体孕期发热、胎膜早破、血小板数量减少等方面高于晚发组,P<0.05.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够准确辨别其属于早发型还是晚发型,从而保证后续治疗措施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05【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作者】施金桔;张惠月【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医院儿科,福建泉州 362200;福建省晋江市医院儿科,福建泉州 36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在新生儿期,病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其血液循环之中,并且随着机体的成长进行繁殖,从而产生一定的毒素,造成机体的全身性感染。
在临床调查中发现,在新生儿时期发生该病,其死亡率较高,且在治疗后,也会对其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1]。
在临床调查中发现,该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约14.3%左右,发达国家发病率约1%左右[2]。
因此,临床上认为必须加强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尤其是高危因素的辨别,完善其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率。
因此,临床上致力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研究,希望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新生儿死亡数。
在近期的临床研究中,人们发现新生儿败血症可以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且其类型的不同高危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3]。
选取我院收治的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与晚发型新生儿,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与数据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诊断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28例作为早发组,抽取我院诊断为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28例作为晚发组,其均处于同一出生时间段,即2015年2月—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