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

合集下载

大学无机化学第5章_酸碱平衡(大连理工版)

大学无机化学第5章_酸碱平衡(大连理工版)

2 H 3O + (aq) + CO3- (aq)
6.5 ×10-5 + y
−11
−5
y
K a2 (H 2 CO 3 ) = 4.7 × 10
{c(H 3 O )}{c(CO = - {c(HCO 3 )}
−5
+ 2- 3
)}
(6.5 × 10 + y ) y = −5 6.5 × 10 − y
−11
OH- (aq) +HB (aq) 0 0 cα
-
cα Kb = 1−α
2
K b (B ) 当 < 10−4 时, c
2
K b (B ) {cα =
-
α <Hale Waihona Puke 10−21−α ≈ 1
}
α=
K b (B ) {c}
-
c(OH + ) = cb a ≈ K θ ca b
5.3.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KW =c{(H3O+)}{c(OH-)}
c(OH-) =7.7×10-12 mol·L-1
pH = −lg{c(H 3O )} = 2.89
+
解离度(a)
c0 − ceq 已解离的浓度 α= × 100% = × 100% 初始浓度 c0 1.3 × 10 −3 醋酸的解离度α= × 100% = 1.3% 0.10
ceq /(mol⋅ L )
−1
6.5 ×10 + y + z
−5
z
{c(H3O+ )}{c(OH− )} = (6.5×10−5 + y + z) z = 1.0×10−14

无机化学第五章++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第五章++酸碱平衡
(三)、Lewis 的酸碱电子理论
一、Arrhenius (阿仑尼乌斯)酸碱电离理论
•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 H+ 的化合物叫酸。 •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 OH 的化合物叫碱。
酸碱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① 并非只有含OH-的物质才有碱性(NaCO3,Na3PO4 );
② 将酸碱概念局限于水溶液,无法解释非水溶液中的酸
H+


H+
共轭酸
共轭碱


共轭酸
共轭碱
3. BrØnsted 酸碱反应

HCl + H2O HAc + H2O
H2O + NH3 H3O+ + OH- H2O + Ac-

共轭碱
H3O+ + Cl- H3O+ + Ac-
NH4+ + OH- H2O + H2O HAc + OH-
共轭酸
BrØnsted 酸碱反应总是由相对较强的酸和碱 向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碱的方向进行。
+ OH
Kb

[OH- ][NH+4 ] [NH3 ]
共轭酸碱对中酸常数 Ka 和碱常数 Kb 的相互关系
Ac- (aq) + H2O (l)
HAc(aq) + OH- (aq)
[OH ][HAc]
K b(Ac- )
[Ac- ]
[OH ][HAc] [H ]


[Ac- ]
[H ]
HAc(aq) + H2O (l)
H3O+ + Ac- (aq)

上大 无机化学A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课件

上大 无机化学A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课件
10
(2)pH值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变化幅度往往很大,浓 的可大于10mol·L-1,一般溶液中[H+] 很小,其数值 读写都不方便。故用其负对数pH值表示,即:
pHlg[H]
同样: 因为: 所以
pOHlgO [ H ]
[OH ][H]1 014
pH+pOH=14
生成的 Ac- 就是碱。HAc 与 Ac- 是一对 共轭酸碱对。我们说 HAc 是 Ac- 的共轭酸 ,而 Ac- 是 HAc 的共轭碱。有酸必有碱。
7
• 一般来说:共轭酸越强,它的共轭碱就越 弱;共轭碱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 如:H2OH++OH• 水为最弱的酸,它的共轭碱是最强的碱。 • 同一个共轭酸碱对中,共轭酸的Ka与共轭碱 的Kb的乘积等于水的离子积常数。 即:
所以:
Ka C2
或者:
Ka C
此即所谓稀释定律,也就是电离度和电离常 数的关系式。
16
有关电离度的讨论: 1、同类型弱酸(碱),如浓度相同,可将作为电离程 度的量度。 2、同一弱酸(碱), 和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即:浓度越稀,电离度越大,而H+? 以上又称稀释定律,但注意,仅适用于弱电解质。 3、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不大。
酸:Acid
Ka
碱:base
Kb
盐:salt
13
有关电离常数的讨论: 1、Ki的大小代表弱电解质的电离趋势: Ki值越小,电离程度越小,该弱电解质的酸(碱)性越弱; Ki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该弱电解质的酸(碱)性越强。 2、 Ki与电离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无关。 3、T变化, Ki也发生变化,但影响不大。

上大 无机化学A 第五章酸碱平衡

上大 无机化学A 第五章酸碱平衡

答:溶液的 pH值为2.87,电离度为1.34 。
例2:计算298K时,0.1mol· -1, 0.01mol· -1, L L
1.0×10-5mol· -1,的醋酸溶液的pH值和电离度 。 L
C / mol· -1 L /%
0. 1 1.3
0.01 4.2
1.0×10-5 71
[H+]
1.3×10-3
pH值 ≈5 ≈5
上述混合液+ 1ml0. 1 mol·L-1NaOH
≈5
这说明HAc和NaAc 的混合溶液具有缓冲作用。
二、缓冲溶液
1.基本概念 : 通常在水中,或者是NaOH水溶液中加入少量 HCl,NaOH之类的强酸强碱,或者大量稀释就 会使水溶液的pH值变化好几个数量级。但是在 HAc-NaAc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强酸强碱或者稀 释后,其pH值却可基本上不变。象这样由弱酸 及其弱酸盐组成的混合溶液,它的pH值能在一 定范围内不因稀释或者外加少量酸碱而发生显 著变化,这种溶液叫缓冲溶液。
2. 共轭酸碱对 在质子理论中,任何一个酸给出一个质子 后就变成碱,任何一个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就 变成一个酸 。例如: HAc 是酸,若是有反应:
HAc(酸) Ac(碱)
生成的 Ac- 就是碱。HAc 与 Ac- 是一对 共轭酸碱对。我们说 HAc 是 Ac- 的共轭酸, 而 Ac- 是 HAc 的共轭碱。有酸必有碱。
H 2O H OH


并有: K w [ H ][OH ] 1014 (25℃下)
Kw常称水的离子积常数,当水温变化很
小时Kw几乎不变,而且Kw不随水溶液中其
它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变化。但是,当水温显 著改变时Kw也有改变。这一点务必注意。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教案•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与溶解度计算目•酸碱滴定法原理与实践操作•酸碱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录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酸碱酸碱的强弱030201酸碱定义及性质酸碱反应类型中和反应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称为酸碱中和。

酸碱与金属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碱能与某些金属(如铝、锌等)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

酸碱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平衡原理酸碱平衡酸碱指示剂酸碱平衡的移动溶液pH值计算pH值定义01pH值计算方法02酸碱混合溶液pH值计算0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定义及分类弱电解质定义弱电解质分类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电离平衡常数定义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影响电离平衡因素浓度温度浓度改变会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但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同离子效应多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多元弱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缓冲溶液组成及作用机制组成作用机制当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减弱了溶液pH值的变化,保持溶液的酸碱度相对稳定。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缓冲容量指缓冲溶液所能抵抗外来酸或碱对溶液pH值影响的能力,与缓冲组分的浓度及解离度有关。

缓冲范围指缓冲溶液能够有效维持pH值稳定的pH值范围,通常与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有关。

常见缓冲体系及其应用常见缓冲体系应用维持生理pH 值稳定人体内的血液、细胞液等都具有缓冲作用,能够维持生理pH 值的稳定,保障正常生理功能。

要点一要点二药物制剂与储存在药物制剂过程中,缓冲溶液常用于调节药物的酸碱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在药物储存过程中,缓冲溶液也能够减缓药物因酸碱度变化而引起的降解和失效。

生物实验与研究在生物实验中,缓冲溶液常用于细胞培养基、酶反应体系等的配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稳定的酸碱环境;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缓冲溶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用于蛋白质纯化、DNA 提取等实验操作中。

余静无机化学第5章酸碱平衡PPT精品文档186页

余静无机化学第5章酸碱平衡PPT精品文档186页

2020/3/22
第五章 酸碱平衡
1
教 学 基 本 要 求2
了解酸碱电子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物的基 本概念,掌握配合物的命名。
掌握配合物的生成反应和配位平衡,会计算配体 过量时配位平衡的组成,能利用多重平衡原理简 单计算酸碱反应与配合反应共存时溶液的平衡组 成。
2020/3/22
第五章 酸碱平衡
2020/3/22
第五章 酸碱平衡
8
3.硬软酸碱理论(HSAB理论)
Lewis酸碱电子理论的延伸或说是特殊情况;
硬酸:体积小,正电荷数高,可极化性低的中 心原子。IA, ⅡA,ⅢA,ⅢB, Ln3+ ,An3+以及处于 高氧化态的d区过渡金属离子。
软酸:体积大,正电荷数低,可极化性高的中 心原子。较低氧化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如Cu+、 Ag+、Cd2+和重过渡金属离子如Pd2+、Pt2+、 Hg2+ 、Hg22+等。
NH3(aq) + H2O(l)
OH-(aq) + NH4+(aq)
起酸的作用
2020/3/22
第五章 酸碱平衡
17
例3.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NaAc水解:
H+
2
教学内容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2 水的解离平衡与溶液的pH值
§5.3 酸碱水溶液pH的计算
§5.4 缓冲溶液(不要求)
§5.5 酸碱指示剂
§5.6 酸碱电子理论与配合物概述
§5.7 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2020/3/22
第五章 酸碱平衡
3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无机化学 第五章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 第五章 酸碱平衡

(ceq (B ) / c )(ceq (OH ) / c )
Kbθ =
(ceq (BOH) / c )
Kbθ
=
c
eq
(B ceq
)ceq (OH (BOH )
)
(简化式)
Kaθ、Kbθ: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 平衡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 平衡 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中和:
H+
→ H3O (aq) OH (aq) H2O(l) H2O(l)
H+
→ H3O (aq) NH 3 (aq)
NH
4
(aq)
H 2 O(l)
H+
→ HAc(aq) OH (aq) H2O(l) Ac (aq)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溶液中CO32-是第二步电离产生的
HCO3-(aq)
H+ (aq) + CO32-(aq)
平衡浓度6.5 ×10-5 -y 6.5 ×10-5 +yy
Ka2
= [c(H+)[]c(CO32-=)]4.7×10-11
ө(HCO3-)
[c(HCO3-)]
6.5 ×10-5 –y = 6.5 ×106-.55 ×10-5 +y = 6.5 ×10-5
H+
HCl
NH 3

NH
4
Cl
酸(1) 碱(2)
酸(2) 碱(1)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解离: H+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
原因 HAcH是A这c的些碱酸性的较区水分弱试(不剂易接受质子)
酸碱质子理论
4. 酸碱的强弱
• 为定量表示酸碱的相对强弱,我们以水 (最常见的溶剂,是一种两性物)作为基准 酸碱,以弱酸弱碱电离平衡的标准平衡常数 表示其强度。
酸碱质子理论
优点
●扩大了酸、碱范围,不局限于水溶液体系 ●把阿仑尼乌斯理论中的电离、中和、盐的水解统 一为“质子传递反应”。 ●与电离理论一样,可应用平衡常数定量衡量在某 溶剂中酸或碱的强度,得到广泛应用。
Cl- + NH4+
酸碱质子理论
3.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水的解离
H2O + H2O OH- + H3O+
酸碱解离
H+
HF + H2O
F- + H3O+
H+
H2O + NH3
NH4+ + OH-
酸碱质子理论
3.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酸碱中和
4. 酸碱的强弱
取决于酸给出质子或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必须在酸碱反应中才能够得以体现。
H+ 对于酸碱反应:
A1 + B2
强碱 强酸
H+
B1 + A2 弱酸 弱碱
若反应正向进行,则酸性A1>A2;碱性B2>B1
酸碱质子理论
4. 酸碱的强弱
取决于酸给出质子或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必须在酸碱反应中才能够得以体现。
H+ HNO3 + H2O
H+ HNO3 + HAc

无机化学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 酸碱平衡

HCO3H2O H3O+ NH4+
= = = =
H+ H+ H+ H+
+ + + +
CO32OH – H2O NH3
酸、碱并非孤立,酸是碱和质子的结合 体,这种关系称为酸碱的共轭关系。 右边的碱是左边酸的共轭碱; 左边的酸是右边碱的共轭酸。
酸、碱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彼此通过H+(质 子)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们称为共轭酸碱对。 给出H+能力强的叫强酸; 接受H+能力强的叫强碱。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反之,酸越弱,其共 轭碱越强。在不同介质中酸碱的强度也不同。
pH = - lg [H+]r= -lg(1.33×10-3) = 2.88
例:计算0.1 mol· L-1 NH3.H2O溶液的pH。
解: 平:
θ b
NH3.H2O = NH4+ + OH – 0.1-y y y
+ 4 r 2
θ 和 b1
θ b2
K 1 . 01 0 4 K 1 . 81 0 1 1 K 5 . 61 0
θ b 1 θ w θ a 2
1 4
1 4 K 1 . 01 0 θ 8 K 2 . 31 0 b 2 7 K 4 . 31 0 θ w θ a 1
解: HAc = H+ + Ac初: 0.1 0 0 平: 0.1-x x x 2 x θ K a = ——— = 1.76×10 -5 0.1-x 当cr/ K
θ a
≥ 500, 即a 很小时,0.1-x ≈ 0.1
+ r 5 3
x [ H ] 0 . 1 1 . 7 6 1 0 1 . 3 3 1 0

无机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

弱碱
一元弱碱:解离出一个OH-的碱 二元弱碱:解离出两个OH-的碱 多元弱碱:解离出多个OH-的碱
描述酸碱解离程度用什么?
一元弱酸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对于气相反应:
H2 (g) I2 (g) 2HI(g)
[ p(HI) / p ]2
[ p标(H准2平) /衡p常数][:p(I2 ) / p ] 对于溶液中的反K应 :
Kw意义----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温度升高,KW增大
5.2.2溶液的pH值 ●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溶液酸碱性的定量标度
● 在[H+]<1mol·L-1时,pH值表示溶液的酸度
pH =-lg[H+] pOH=- lg[OH-]
pKw= -lg{[H+][OH-]} pKw= pH+ pOH
5.1.1 酸碱解离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 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 的化 合物是碱。
酸碱电离缺点和不足:
仅限于水溶液,无法说明非水溶液的酸碱性 对于在水溶液中曾酸碱性但本身不解离出H+或OH酸碱无法定义
实际现象
NH4C1水溶液呈酸性 Na2CO3水溶液呈碱性
酸碱相互依赖的关系 成为共轭关系,酸碱也
共轭酸成为共轭共酸轭碱 碱 + H+
酸碱共轭关系
(1)HCO
3
H
CO
23
(2)H2CO 3
H
HCO
3
(3)NH
4
H
NH3
(4) NH3 (C2H4) NH3 NH3 (C2H4) NH2 H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章节练习第五章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章节练习第五章 酸碱平衡

第五章酸碱平衡填空题: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O32-是,其共轭是;H2PO4-是,它的共轭酸是,它的共轭碱是;Fe(H2O)63+的共轭碱是。

在水溶液中能够存在的最强碱是,最强酸是;如果以液氨为溶剂,液氨溶液中的最强碱是,最强酸是。

2、已知298K时浓度为0.010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的pH为4.00,则该酸的解离常数等于;将该酸溶液稀释后,其pH将变,解离度α将变,其K aΘ将。

3、在0.10mol·L-1HAc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浓度最小的物种是,加入少量的NH4Ac(s)后,HAc的解离度将,这种现象叫做。

4、在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Ac溶液和HCl溶液中,所含c(H+);若用同一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这两种酸溶液并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此时两溶液的pH,其中pH较大的溶液是。

5、25℃时,K wΘ=1.0×10-14,100℃时K wΘ=5.4×10-13;25℃时,K aΘ(HAc)=1.8×10-5,并且K aΘ(HAc)随温度变化基本保持不变;则25℃时,K bΘ(Ac-)=,100℃时K bΘ(Ac-)=;后者是前者的倍。

6、0.10mol·L-1Na3PO4溶液中的全部物种有,该溶液的pH7,c(Na+)3c(PO43-);K b1Θ(PO43-)=7、向0.10mol·L-1NaAc溶液中加入l滴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当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溶液的颜色将,这是因为。

8、将50.0g的弱酸HA溶解在水中制得100.0mL溶液。

将该溶液分成两份,用NaOH溶液滴定其中的一份至恰好中和,然后与另一份混合,测得溶液的pH=5.30,则该弱酸的K aΘ=;混合溶液中c(HAc)/c(A-)≈,当将混合溶液稀释1倍后,其pH。

如果在50.0mL稀释前的混合溶液和50.0mL稀释后的混合溶液中均加入1.0mL0.10mol·L-1HCl溶液,前者的pH变化比后者的pH变化。

无机及分析化学05酸碱平衡.pptx

无机及分析化学05酸碱平衡.pptx

Kw (HAc)
(5.9)

Ka (弱酸) Kb (共轭碱) = Kw

pKa + pKb = pKw
(5.10)
3.多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 多元弱酸(碱)在水中的离解是分步进行的。
例如,硫化氢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离解 (或称电离)。其反应式为
第一步 H2S + H2O
H3O+ + HS-
例如在(5.1)式的反应中,逆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 完全程度高,正反应(弱酸的电离反应)完全程度较低。 事实即如此,弱酸的电离都较微弱。
5.1.2 酸碱平衡 1.水的自偶电离平衡
水在化学中是常用的、重要的溶剂,在讨论其它酸碱在水 中的酸碱平衡时有必要先对水自身的电离平衡加以讨论。实验 证明纯水有极弱的导电性,这说明水是一个极弱的电解质。在 24℃时,测得纯水中[H3O+]=[OH-]=1.0×l0-7 mol·L-1。那么纯 水中的H3O+和OH-是怎样产生的呢?按照酸碱质子理论,溶剂 分子之间的质子传递统称为溶剂的自偶电离,水做为溶剂时, 水分子之间发生的质子传递就叫做水的自偶电离或称水的质子 自递。正是水分子之间发生的这种质子自递反应才使水中具有
氯化氢和氨在苯中并不能电离,但能生成氯化铵。
1923年布朗斯特和劳莱分别提出酸碱质子理论。 以下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平衡、酸碱 的强度、溶液中[H+]的计算等进行讨论。
1.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质子授体)
叫做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质子受体)叫做碱。酸碱 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水溶液中酸碱的定义,并且使酸碱反 应也不仅仅局限于水溶液之中。
从以上还可以看出,酸给出H+后的产物,因为它或多 或少地具有了接受H+的能力,所以酸给出H+后的产物就是碱。 而碱在接受了H+以后,其产物就具有了给出H+的能力,所以 碱在获得 H+后的产物就是酸。在酸碱质子理论中,酸与碱 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之为共轭关系。例如, HAc 是Ac- 的共轭酸,Ac-是 HAc 的共轭碱。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5-1酸碱平衡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5-1酸碱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定律,在酸 碱平衡中,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
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描述弱电解质在水中离解程度的一种平衡状态,弱酸或 弱碱的电离平衡受到质子转移的影响。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或强碱而保持自身pH值基本 不变的溶液,其原理是利用了酸碱对的缓冲作用。
3. 观察并记录酸碱反应过程 中的现象;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酸碱反 应的平衡常数。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 件下的酸碱反应平衡常数,可以
得出以下结论
1.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
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浓度 有关,浓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大;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01
3. 在一定条件下,酸碱反应可以达到平衡状态,此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02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03
1. 酸碱反应是一种可逆反应,存在平衡状态;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浓度 等因素有关;
3.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的酸碱反 应平衡常数,可以了解酸碱反应的规 律和特点。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 课件》5-1酸碱平衡
目录
•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 酸碱平衡的移动 • 酸碱平衡的计算 • 酸碱平衡的应用 • 酸碱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酸和碱的定义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H+) 的物质。酸具有给出质子的能力, 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无机化学 酸碱平衡 ppt

无机化学  酸碱平衡 ppt
电离平衡当然是有水分子参加的,但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几乎 不变,一般合并在常数中。P654附录三列出了常见酸碱的电离常 数。
电离度a:电解质电离达到平衡时,其离解的百分 数。即 [发生电离的浓度]/[物质的起始浓度]×100%
-
5
2.电离常数与电离度的关系: 对一元弱酸、弱碱而言,设其原始浓度为c
HA == H+ + A平衡时 c(1-a) ca ca
即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 = -lg[H+] pOH= -lg[OH-]
pH = -lg(cH+ /c0)
可见溶液中, pH + pOH = 14
*pH< 7, 溶液酸性、=7,中性、>7,碱性
pH越小酸度越大(高),越大,酸度越低
pH变化一个单位,氢或氢氧根离子变化10倍
采用pH时,其范围多在0~14间,其余用摩尔浓度。
电荷平衡CBE(charge balance equation):溶液中正负离子 电荷总数相等.
对一元弱酸(碱)HA(总浓度c)
有 c = [HA] + [A-]
及 [H+] = [OH-] +a[HA] + Kw)1/2
当cK>>Kw时,忽略水的电离, [H+] = (Ka(c – [H+])1/2
B 无同离子效应时,[ S2- ]= K2
-
9
例:计算0.10M H3PO4溶液中的[H+]、[H3PO4]、[H2PO4-]、
[HPO42-]和[PO43-]。(Ka1=7.6×10-3, Ka2=6.3×10-8, Ka3=4.35×10-13 )
0.024; 0.076; 0.024; 6.3×10-8; 1.1×1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c0
o a
使用此公式的条件: ① c0/Ka >500, 否则解二次方程; ② c0>1.010-5molL-1,否则解高次方程。 x=c(H3O+)=1.3×10-3
c(H3O+) = c(Ac-) = 1.3×10-3 mol· L-1
c(HAc)=(0.10-1.3×10-3)mol· L-1≈0.10mol·L-1

-
\
pH + pOH = p KW = 14
§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5.3.3 盐溶液的酸碱平衡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1.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HA(aq)+H2O(l)=H3O+(aq)+A-(aq)
[c( H 3 O )][c( A )] T一定,平衡时 Ka (HA)= [c( HA)]
5.1.3 酸的相对强度和碱的相对强度
酸和碱的强度是指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和 碱接受质子的能力的强弱。 HAc HCN
Ka
1.8×10-5
5.8×10-10
区分效应:用一个溶剂能把酸或碱的相对强 弱区分开来,称为溶剂的“区分效应”。 例如:H2O可以区分HAc,HCN酸性的强弱。 拉平效应:溶剂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作用, 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质子理论的评价 优点: ⑴不仅包括了电离理论,而且扩大了范围, 尤其扩大了碱的范围; ⑵不仅适用于水溶液,也可应用于非水溶剂, 无溶剂,不电离溶剂的酸碱反应及气相反应; ⑶把水溶液中进行的各种离子反应系统地归 纳为质子转移反应。 缺点: ⑴定义的酸碱必须有质子(AlCl3, BCl3); ⑵酸碱反应必须有质子的转移。
例:计算25℃时, 0.10 molL-1HAc溶液中的H3O+, Ac-, HAc, OH-浓度及溶液的pH值.
解:
初始浓度/mol· L-1 平衡浓度/mol· L-1
HAc(aq)+H2O(l) 0.10 0.10-x
3 +
H3O+(aq)+Ac-(aq) 0 x
-
0 x
K a (HAc)
-
NH (aq) + OH (aq)
+ 4 -
0 0 0.200×0.95% 0.200×0.95%
-3
c(OH ) = 0.200×0.95% = 1.9× 10
+ -
-3 = = pH 14 pOH 14 ( lg1.9× 10 ) = 11.27
c( NH4 ) c(OH ) (1.9× 10 ) = K b ( NH3 ) = -3 c( NH3 ) 0.200 - 1.9× 10
阿累尼乌斯(1859-1927),瑞典 籍化学家,1903年获Nobel奖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是酸的特 征,能电离出OH-为碱的特征。 优点: ⑴明确了H+是酸的特征,OH-为碱的特征。 ⑵揭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H2O ⑶找到了酸碱强度的定量标度。 缺点:⑴把酸碱局限在水溶液中; ⑵把碱限于氢氧化物。
pH与氢离子浓度的互相换算;
3. 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盐溶液的酸碱平衡,熟练掌握各种解
离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4.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的概念,熟练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应用;
5.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 6.掌握酸碱电子理论和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命名等基本概念; 7.掌握配位平衡常数和配合物平衡组成的计算; 8.了解配合物取代反应和电子转移反应; 9. 了解软硬酸碱理论和配合物的稳定性,了解螯合物的特征和特殊的
3
-
① 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如 HF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是由给出质子的 半反应和接受质子的半反应组成的。 HF(aq) H+ + H2O(l) HF(aq) + H2O(l) H+ + F-(aq) H3O+(aq) H3O+(aq) + F-(aq)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 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 c(H O )}{c(Ac )} =
{c(HAc)}
2
x K a ( HAc) = 0.10 - x
如果:0.10-x≈0.10
计算中忽略了水的解离,只要c0>1.010-5 molL-1, 就可忽略水的解离。对浓度为c0的一 元弱酸:c0/ Ka >500, <0.05 c(H3O+)=
酸性:HClO4 H 2SO 4 H 3 PO4 HAc H 2 CO 3 NH H 2 O
碱性:ClO HSO H 2 PO
Ac- HCO3 NH3 OH 4 4 4
+ 4
酸碱反应的方向: 强碱夺取了强酸的质子而转化为较弱的碱和 较弱的酸。
§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pH值
2
{ }
稀释定律:在一定温度下(K a 为定值),某弱 电解质的解离度随着其溶液的稀释而增大。
2. 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
B(aq)+H2O(l)=BH+(aq)+OH-(aq)
[c( BH + )][c(OH - )] K b (B)= [c( B)]
K b 为一元弱碱的解离常数,与弱酸的情况 一样。 o K c(OH )= b c0
+
-
解离常数 Ka :附表三,P654. ⑴ Ka 为解离平衡常数,与弱酸的本性有关, 与平衡时的温度有关,与弱酸的起始浓度无 关; ⑵ Ka 越大,酸性越强,10-210-7弱酸,<10-7 极弱酸; Ka 增大(解离为 ⑶ Ka 与温度有关,T升高, 吸热反应)。但室温时可忽略其影响; ⑷p Ka =-lg Ka , pKa 越大,酸越弱。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含氢原 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质子的给予体) 。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的物种(质子的接受体) 。
布朗斯特 (Brö nsted J N, 1879-1947) 丹麦物理化学家.
劳莱 (Lowry T M,) 英国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稳定性。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1 历史回顾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1.3 酸和碱的相对强度
5.1.1 历史回顾
• • • • • 最初 酸:有酸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碱:有涩味,滑腻感,使石蕊试液变蓝。 1777年,法国Lavoisier提出酸中含有氧元 素。 1810年,英国Davy提出酸中共同的元素 是氢,不是氧。 酸碱电离理论 1884年, 瑞典化学家 S. Arrhenius提出:

HAc H 2 PO HPO NH
4 24 + 4
H+ + 碱
H + Ac + 2+ H HPO 4
3+ H PO 4 + + -
H + NH 3 H + CH 3 NH 2 H + [Fe(OH)(H 2 O) 5 ]
+ +
+
[CH 3 NH 3 ]+ [Fe(H 2 O) 6]
3+
+
2+ +
条件同样是: c0 >1.010-5molL-1, c0/ K b >500, <0.05
例:已知25℃时, 0.200mol· L-1氨水的解离 度为 0.95%,求c(OH-), pH值和氨的解离常数。 解: NH3 (aq) + H 2 O(l)
c0 0.200 ceq 0.200(1– 0.95%)
25
1.0110-14 100
5.4310-13
T , KW
5.2.2 溶液的pH值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Sorensen提出:
+ { = pH lg c(H 3O )}
pOH = -lg{ c(OH )} + -14 根据 KW ={c(H 3O )}{c(OH )}= 1.0×10 + - lg c(H ) - lg c(OH ) = - lg KW = 14 即
H+
H2O(l)+H2O(l) 酸(1) 碱(2)
H3O+(aq) +OH-(aq) 酸(2) 碱(1)
③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 转移反应。例如NaAc水解:
H+
Ac-+H2O
碱(1) 酸(2)
OH- + HAc
碱(2) 酸(1)
NH4Cl水解:
H+
NH + H2O
酸(1) 碱(2)
+ 4
α与 K a 的关系: HA(aq) 初始浓度 c 平衡浓度 c– cα H+(aq) + A-(aq) 0 0 cα cα
K a(HA) -4 当 10 时, c -2 10 1- 1 K a(HA) = 2 Ka(HA) = c {c}
c Ka = 1-
2 3
{c(H2CO3 )}
+
3
第二步: HCO- 3 (aq) + H 2 O(l)
K a2
K a1 K a2
{ c(H O )}{c(CO )} (H CO ) = = 4.7 10 {c(HCO )}
3 2- 3 2 3 - 3
2- H3O+ (aq) + CO3 (a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