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论语》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79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不逾.矩.()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传.不习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5)人不堪.其忧(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同,解释:(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解释:4.解释下列多义词。

(1)而{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②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③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3)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③回也不改其乐_____________(4)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③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5.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今义:朋友。

(2)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3)三.人行古义:今义:表示确数。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今义:一天。

(5)三.军.可夺帅也古义:今义:指陆军、海军、空军。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温故.而知新.;(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饭.疏食,饮水7.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记录及其弟子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8.根据提示默写。

(1)文中表明既要勤奋学习,又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句子是:,(2)曾子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句子是:???(3)文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课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吾身(三省)(不愠)乎(不亦说)语(论)(不惑).....(ngǎw不思则)(ǔj逾)(而枕ngōg曲)(食nād)(iàd不学则)2. 解释下面句中一词多义的字。

)可以为师矣()⑴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温故而知新()⑵而: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⑶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⑷乐:不亦乐乎(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3. 按要求填写文中相关句子。

4. ⑴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⑵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⑶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⑷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⑸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⑹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中孔子的话:《论语》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可以知得失。

“以人为鉴,⑺唐太宗有一句名言【课堂检测】阅读《分)16(题。

5—1完成,(节选)十二章》>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①子曰: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曾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③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一箪食,一瓢饮,回也!“贤哉,⑤子曰:”回也!分)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⑵人不知而不愠)说乎(⑴不亦..)矩(⑷不逾)吾身(⑶吾日三省...2 分)4(.翻译下列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0课 《论语》十则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0课 《论语》十则

10 《论语十则》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思而不学则殆.()④是知.也()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温故.而知新。

( )A.缘故 B.旧的 C.因此 D.死去(2)择其善.者而从之。

( )A.善良 B.优点 C.擅长 D.友好(3)学而不思则罔.。

( )A.蒙蔽 B.没有 C.迷惑 D.欺骗(4)思而不学则殆.。

( )A.懒惰 B.松懈 C.怠慢 D.疑惑3.按要求,填空。

①《论语》是记录的书,孔子是时期著名思想家、家.家学派创始人。

②“四书”是指、、、;“五经”是指、、.、、.4.按句意,从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句子。

(1)举一反三是智慧的摇篮。

(2)学习与思考应有机结合。

(3)学用结合,乐趣无穷。

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5.按要求,默写。

①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格是②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③“士不可不弘毅”的原因是6.“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人不知而不愠④敏而好学⑤择其善者而从之⑥学而时习之。

表顺接:;表转接:。

二.能力训练.阅读下列几则语录,回答后面1-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论语>十二章》课时训练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4)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4.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5.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6.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须 B.一定 C.必然7.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考点练习+真题练习+过关检测)(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考点练习+真题练习+过关检测)(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考点练习考点一:课文默写1.古诗文默写。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请根据提示,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填写:(1)表达了与“举一反三”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一句来劝解自己。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

(4)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样,________,_______。

两句也表达了要惜时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词语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 (5)思而不学则殆.( )(6)逝者如斯.夫( )(7)曲肱.而枕之( )(8)博学而笃.志( )考点三:句子翻译3.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考点四:理解文章内容4. 阅读《论语》中的章节,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你从选文获得了哪些关于修身方面的启示?二、真题练习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博学而笃志。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792)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的意思是()A.书信B.相信C.诚信2.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A.道家B.法家C.儒家3.综合性学习。

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

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先哲,去领略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吧!(1)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出自《论语》《孟子》?各写出两个。

①《论语》:②《孟子》:(2)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曾领孟子搬了多次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阅读下面这幅题为“孟母无处迁”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

②揭示画面的深层含义,并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博学而笃.志(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4)如果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上不肯动脑筋,请你从文中选取一句话来劝勉他。

语文版九上语文25《论语》十则同步习题(有答案)

语文版九上语文25《论语》十则同步习题(有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道德以及教育等多方面,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①不处.也(古义:据有,取;今义:处理,处所)②不去.也(古义:背离,抛弃;今义:到,往)③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古义:料想;今义:企求,奢望)④吾与.点也(古义:赞赏;今义:作连词,“和,跟”等)⑤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字;今义:说,谢)(2)一词多义【是】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动词,表判断)②小人反是.(代词,这样)【恶】①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动词,厌恶,读wù)②不成人之恶.(形容词,坏的,不好的,读è)【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②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动词,作,这里指欣赏)【而】①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可不译)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连词,表承接)③富而.可求也(连词,表假设,如果)【道】①任重而道.远(道路)②不以其道.得之(方法)【于】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②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到)(3)词类活用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美”和“恶”,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和“坏的”)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④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⑤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德、行优秀的人)3.主题解说《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是孔子讲学、与弟子答对的记录,只表见解,不述论据,又很少阐述,但是言简而意远,充满对人生深刻而睿智的理解。

4.重点突破(1)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所说的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先行后言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257.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答案】(1)①wǎng②dài(2)①愉快②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析】【详解】(1)本题是基础的字音题,注意拼音的拼写要正确,还有音调准确。

如“罔”:迷惑,迷惘之意,所以读“wǎng”。

注意据义定音。

(2)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内容,考生要重点积累。

“说”通“悦”,高兴;“故”,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可以为师矣”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思是凭借;选项中,A,因为;C,可以;D,认为;只有B项是“凭借”,因此选B项。

(4)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因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知”通“智”,聪明的。

“是”:这。

这些是关键词语。

“是知也”判断句的翻译。

(5)本题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需要注意两点:1、默写《论语》中的句子;2、不要有错别字。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论语十二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

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11.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分)2)吾日三省吾身。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论语12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论语12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论语(lùn yǔ)十二章同步(tóngbù)练习一、双基积累(jīlěi)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jiā diǎn)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2)吾日三省.吾身()(3)学而不思则罔.()(4)与朋友(péng you)交而不信.乎()(5)四十而不惑.()(6)择其善者而从.之()(7)人不堪.其忧()(8)传.不习乎()(9)博学而笃.志()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4.用原文填空。

(1)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

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míngyán):“以人为鉴(yǐ rén wéi jiàn),可以知得失(déshī)。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3)孔子(kǒnɡ z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zhēnxī)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2012·山西中考)阅读《论语》第一、四、五、七章,完成5~8题。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学而不思则罔.()(2)思而不学则殆.()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答:三、美文品析(2010·吉林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9~15题。

《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试题(2010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识:记住。

厌:满足。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及:赶上,追上。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含答案

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含答案

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论述要保持君子风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心好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感慨时光易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表述即使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各方宾客云集,正如《论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面对富贵(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15、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论语》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人歧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不应该恼怒,要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的修养。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十一) [11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十一)  [11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十一)[11 《论语》十二章](85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选自《韩诗外传》)【注】①攲(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同“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诲女.知之乎②思而不学则殆.③恶.有满而不覆者哉(2)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谈的是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与应该相结合;乙文和丙文谈的是方面的问题。

(5)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愠.(yùn)不逾.矩(yú)三省.吾身(shěng)B.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C.笃.志(dǔ)好.之者(hǎo)一瓢.饮(piáo)D.曲肱.(gōng)为.人谋(wéi) 传.不习乎(chuán)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思而不学则殆.(4)传.不习乎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同,解释:(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解释: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吾日三.省吾身古义:今义:(2)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3)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习题和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习题和答案

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三 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理解填空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 三人行必有我师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1 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诲人不倦(huì)食壶浆(dān)诲言(huì) B. 诲人不倦(huǐ)箪食壶浆dān)诲言(huì) C. 诲人不倦(huì)箪食壶浆(shí)诲言(huì)D. 诲人不倦(hǐ)箪食壶浆(shí)诲言(h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诲人不倦仁至尽一鸣惊人孜孜不倦 B. 诲人不倦仁至义尽一鸣惊人孜孜不倦 C. 诲人不倦仁至义尽一鸣惊人孜孜不倦 D. 诲人不倦至义尽一鸣惊人孜孜不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

B. 老师的谆谆教,使我受益匪浅。

C. 这次考试,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是可喜可贺。

D. 他做事总是拖泥带水,效率低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C. 这次会议,我们讨论了关于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

D. 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5.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这首歌曲,至今仍广为传唱。

B. 他问我:“你到哪里去?”我说:“我去图书馆借书。

” C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莫言,余华等。

D. 这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取得了圆满成功。

6.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B. 《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十二个主要篇章。

C. 《论语》十二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思想。

D. 论语》十二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十二个典型篇章。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的哪一章?() A. 学而B. 为政C. 述而 . 雍也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A. 仁爱 B. 孝悌C. 忠恕D. 诚信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学习并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B. 学习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二、字词积累:1、通假字:(1)不亦说(yuè)乎。

(“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

(“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

(“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

是: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

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4)三人行。

三:古义,表示多。

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1)而:①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

而:表承接。

②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却。

(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

知:领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明白。

④是知(zhì)也。

知:同“智”,聪明。

5、涉及的成语:(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见贤思齐(5)三人行,必有我师6)择善而从(7)任重道远(8)死而后已(9)岁寒松柏:(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 学而不厌:(12) 诲人不倦:(13) 不耻下问:三、区分内容: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默而识之。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思想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名句默写:(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讲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5)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人要不畏艰险环境,在困境中能够坚强不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四、简答题1、在第三则中“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这句话?请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答: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的头上。

这句话在为人处世方面历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强人所难,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例如,我们需要干净整洁的环境,讨厌污染。

那么,我们就要严以自律,不做损害环境的事情。

中考经典考题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① 识(zhì):记住。

② 厌:满足。

③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 及:赶上,追上。

⑤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⑥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3分)(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分)4.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5.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6. 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分)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于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___________(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之:___________(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___________8.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 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10. 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3分)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1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12. 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1)诲女知之乎?(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13. [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14. .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15.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分)答:(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分)四、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