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印染概论

合集下载

民间印染的艺术

民间印染的艺术

四 云南、湘西民间扎染
扎染是怎么回事?
❖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 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 扎染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 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根据设计图案的效 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 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 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型 的服装直接扎染。
中国民间印染
1
中国传统印染概况 贵州丹寨蜡染 湘西蓝印花布 云南、湘西民间扎染 民间印染的艺术魅力
一、中国传统印染概况 (一)在中国古籍上最原始的
印染方式称为什么? (二)不同历史时期印染的发
展变化?
❖ 单击此添加文本
单击此添加标题
❖ 单击此添加文本
战国小菱形纹锦袍
东汉蓝白染花棉布,残长86厘米,宽45厘 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湘西蓝印花布的印制方法
湘西蓝印花布的印制方法,是把镂空的花版 铺在白布上,再用一种叫“抹了”的工具,
把防 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面,于后浸染 靛蓝,然后刮去防染浆粉,就制成了完全显现 出蓝地白花或白地蓝花的蓝印花布了。
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
❖ 蓝印花布有着青铜饰纹的高古,汉砖瓦的粗 犷,宋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 织锦的华贵。深沉的蓝与纯净的白,在普通 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古象的文祥。 质朴素雅、含蓄优美之中,饱含着浓郁的乡 俗民情。我们说蓝印花布得以源远流长,生 生不息的原因是它的平民化。蓝印花布是我 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格调朴素、高雅,蕴 含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经过岁月的淘洗,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2、稚拙的造型中反衬着成熟
造型幼稚——“ 含巧于拙, 宁拙勿巧”—— 化腐朽为神奇——表达的意义是成熟的 内涵

我国手工印染

我国手工印染

一、手工印染的含义手工印染是有关于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机械化印染产品而言,一般是指以传统手工技艺所制作的染色印花以及绘制等工艺和产品。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可观的农业生产,而纺织与染色技术,都与农业生产亲密有关。

从西安半坡原始社会的旧址中所发现的石纺锤和斜纹编织印纹就足以证明,我国的纺织技术就达到了相当作熟的水平。

随之而产生的染色、印花等工艺技术也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欢。

中国古代,将染色和印表等工艺技术和产品统称为“染缬”。

从古代文件记录和考古研究中,能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多种精深的染色及印花技术,此中影响较大的是扎染、蜡染、丝网印以及手工绘染等。

二、手工印染织物较常用的手工印染织物,一般都是由各种纺织纤维经过不一样的加工方式生产而成的。

手工印染织物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织物,另一类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织物。

手工印染织物天然纤维织物化学纤维织物混纺纤织物植物纤维织物动物纤维织物人造纤维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棉织物(棉花、木棉)毛织物:人造棉织物锦纶麻织物:亚麻、黄麻、羊毛、兔毛、牛人造丝织物丙纶羊绒、兔绒、牛绒等腈纶丝织物:蚕丝柞蚕涤纶氨纶棉织物是手工印染最好的织物,品种多样,经济优惠,又拥有优秀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耐热耐摩擦力强,并拥有优秀的染色性能。

常有品种有:平布、府绸灯芯绒、帆布、斜纹布、针织布等,合适制作多种复试用品和室内装修用品。

麻织物吸湿性强,强度高,结实耐用、服用成效凉快,伸缩性和耐酸性较差,染色成效优秀。

毛织物轻软轻柔,保温性好,弹性强,吸湿性好,染色成效优秀,属于高档织物。

人造棉和人造丝,耐热、吸湿性强,手感光滑、轻柔,悬垂性较好,染色成效优秀,经济优惠,是较常有的手工印染织物之一。

合成纤维织物和混纺织物中,除个别以外,其余都因染色需特别设施要求等原由,一般在学习时不常使用。

三、手工印染的染色剂手工印染的染色剂可分为染料和涂料。

一般地说,染料指含色素能溶于水,配制成染液,并能直接染或或经过助染剂染着在纤维上,与纤维有较强的亲和力,能被纤维充足的汲取,使织物内外都能获取坚固染色成效的染色资料。

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

蜡染步骤:
选择布料→图案设计→上蜡→冰纹处理→染色→水 洗→去蜡→晾干
四、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 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 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先将织物按预先设计的图案,进行缝、扎后再浸 入染液,扎住的地方染不上色,染色后松开束绳 即可出现特殊的几何图形与花纹。
二、手绘印染
手绘印染100%超细羊毛印花羊绒围巾/披肩
手绘:就是一笔一画绘制出来的作品。 它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由于创作者的不同,作品无法完全被复制。 只要是可以染色、上色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手绘创作 的对象。 手绘鞋、手绘T恤、手绘抱枕、手绘围巾。 颜料和染料 高温蒸化固色
扎染工艺
选择面料→设计图案→扎结→配制染液→染色→固 色→拆线→水洗→烘干→成品
手工印染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虞波
手工印染方法
手绘 凸版印花 扎染 蜡染 夹染 镂空型纸版印花
一、蓝印花布
广义的蓝印花布:传统的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大多以 蓝靛为染料,虽然防染的方法不同,但成品都是蓝白相间 的花布,所以可以统称为蓝印花布。 共同点:
材料:布(或手织布) 染料:植物蓝靛 制作过程:手工操作
三、蜡染
蜡染 绞缬(扎染) 夹缬(镂空印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三、蜡染
蜡染:用蜡刀蘸熔蜡绘画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染后去蜡, 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 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 “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 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 民族特色。

民间染整课件纺织基础知识

民间染整课件纺织基础知识
工序 开松和 梳棉 清除杂 质 松开棉 清除细 包和清 小杂质 除杂质 和短纤 维 棉卷 棉条 并条 初纺 精纺 精梳
作用
使棉条 变粗
把棉线初 粗纱 略捻细 捻细
进一步伸直 和平行,除 杂减少棉结, 提高各种质 量指标 精梳纱线
产品
粗棉条
粗纱卷装 精纱 卷装
纺纱基本概念
牵伸:使纱达到所需要的细度,纺纱的各道工艺过程均具有把半成品拉



三、织物
织物(布):由两组互相垂直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织物
的过程,织物就是布。纵向一组纱线叫经纱(线),横向的一组纱线叫 纬纱(线)。线编织的是比较粗糙的布,通常叫帆布。 织物组织:经纱和纬纱交错的规律 纱线的验收:品种、等级、重量、捻向和捻度。 紧度:分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织物总紧度,松紧程度。 密度:以10厘米内的经纱或纬纱根数表 织造:是把一定形式卷装的织轴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织物组织的要 求,制成一定结构的织物——棉布。
长拉细的作用,同时也有使纤维伸直和平行的作用。这叫牵伸。牵伸倍 数 轧花 锯齿棉 籽棉 皮棉 皮轧棉 原棉检验:水分,杂质,重量,品级。(细度、长度、回潮率,强力, 含油率) 品级:分为一至七级,级别越小质量越好,三级为标准级,七级以下为 级外棉。 纤维材料代号:棉C、粘胶R、富强纤维F、涤纶T、晴纶A、维纶V、锦 纶P几种纤维混纺时,多的写在前面,少的写在后面。如:T65/C35。 捻线工程的作用是指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合并在一起,进行加捻成 为股线。 成包:将棉纱打成包。有大、中、小包之分。 成包质量:注意纱枝是否混错,成包重量是否准确。回潮率不能过大或 过小,规定棉纱不超过10.5%,粘纱不超过16%。
上浆率=

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Hand –Made Printing & Dyeing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371】课程学分:【1.5】面向专业:艺术设计课程性质:【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院系:服装艺术系使用教材:主教材【《手工印染—扎染与蜡染的艺术》,作者:鲍小龙刘月蕊,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2月】辅助教材【《实用服饰手工印染技法》,作者:叶智勇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1993年6月】参考教材【《手绘扎染蜡染技法》,作者:卲甲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1993年12月】先修课程:【基础图案 060053 (1.5);平面构成 060041 (2.0)】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服装及纺织品美术等设计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本课程重点学习手工印染的理论知识,强调动手实践操做能力等内容。

使同学们对该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 选课建议应具备良好的造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的染整学、面料学、色彩学、图案学等方面的知识点,综合运用,使之很好的为以后的服装、家纺等方面服务。

五.课程内容第一章第一章手工印染总论1.手工的概念及其运用范围2.手工印染的染料与面料第二章第二章扎染1.扎染的基本针法练习2.夹染的技法练习3.卷压染技法练习4.针法扎染壁挂练习第三章第三章蜡染1.蜡染的工具与材料2.蜡染的基本技法练习3.单色蜡染4.套色蜡染第四章手绘1.手绘的工具与材料2.手绘的基本技法3.综合运用扎染、蜡染与手绘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手工印染的概念及相关内容知识。

2.熟练把握手工印染的基本技法。

六、六、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作业一:扎染作业二:蜡染要求:构图饱满,装饰性强,画面整洁七、作业、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

课程以理论授课、课堂讨论、学生作业为主,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

染整概论

染整概论

前言染整(dyeing and finishing):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通常也称为印染。

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

染整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是借助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通过染整加工,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对纺织品性能的不同要求。

前处理(预处理亦称练漂):采用化学方法去除织物上的各种杂质,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为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后续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使纺织品获得鲜艳、均匀和坚牢的色泽;印花: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品上获得各色花纹图案;整理:根据纤维的特性,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改进纺织品的外观和形态稳定性,提高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阻燃、拒水拒油、抗静电等特殊功能。

第一章绪论一、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矿物、植物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

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转变:古代染色的染料,从天然矿物到植物染料的转变(缘于获取难易程度和染色牢度);从染原色到套色的转变;从在织物上画花、缀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转变(缬与凸版印花技术为代表)。

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经典印花技术——“三缬”夹缬:夹缬是一种镂空型双面防染印花技术。

它是用木板镂刻成两块相同纹样的镂空花版, 然后将麻、丝织物等对折,夹在两块花版中间,用绳捆紧,将染料注入花版空隙。

干后,拆开花版,织物上便印出对称的彩色图案。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

手工印染课件

手工印染课件

• 一、织物的分类
第二部分 手工印染的常用织物
• 1、织物纤维分类 • 2、织物组织结构分类
• 二、染色前对织物的加工处理
• 1、去除棉织物浆料—— • (1)规范方法:烧碱浸泡。100g布料需要3g烧碱,溶解于 2~3公斤水中,浸泡布料2小时,开水煮5~10分钟,清水冲洗, 洗衣粉溶液煮30分钟,清水洗涤干净,干燥。 • (2)简易方法:100g布料需要3~5g洗衣粉,溶解于2~3公斤 水中,浸泡布料2小时,开水煮30~60分钟,清水洗涤干净,干 燥。 • 2、漂白处理—— • (1)棉、麻织物——漂白粉、次氯酸钠。 • (2)丝、毛织物——双氧水、过硼酸钠、亚硫酸氢钠、保险粉。 • (3)人造纤维素纤维——次氯酸钠。 • (4)锦纶织物——保险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部分 扎染制作技法
• 二、扎染的扎结方法
• 1、线扎法:自由扎法;规则扎法 • 2、针缝法:规则\精细图案 • 3、针缝与线扎结合法:粗放\细腻对比强 烈 • 4、夹板法:2根木条加紧布料 • 5、塑料密封扎法:布料内包裹物品 • 6、其他扎染法:折叠扎\折叠缝等
第四部分 扎染制作技法
• 三、扎染的染色技巧
• 1、染色设定:直接染料\棉织物 • 起染温度40℃\染色温度100℃左右\染色时间1小 时左右 • 2、染色方法: • ①同色相明度推移染色法:20分钟染一层. • ②多色相染色法:先把布料的一部分染一色;清洗 后,把布料的另一部分染另一色. • ③叠色染法:先染一色,再把布料的另一部分染另 一色,可多次重复.如紫红—朱红—橙色—黄色的渐变.
• 二、常用染料与面料的关系
• • • • • 直接染料——棉、麻、粘胶、蚕丝 酸性染料——蚕丝、毛、锦纶、皮革 活性染料——棉、麻、粘胶 纳夫妥染料——棉、麻、粘胶 植物染料——棉、麻、粘胶

手工印染技法

手工印染技法

手工印染技法
手工印染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常见于许多文化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工印染技法:
木刻印染:这是一种古老的印染技法,工匠将图案雕刻在木块上,然后用染料将图案印在布料上。

每个颜色需要一个木块,因此多彩的图案需要多个木块。

泥浆印染:也称为阿贡染,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很流行。

艺人用特制的泥浆在布料上绘制图案,然后用染料染色,泥浆会阻止染料渗透到被覆盖的区域,形成清晰的图案。

打结染:又称为扎染或结绳染,是一种通过在布料上系结来阻止染料渗透的技法。

常见的打结染包括日本的“浴衣染”和印度的“斯丹尼染”。

蜡染:也称蜡绘染,是一种使用蜡在布料上绘制图案,然后将布料浸入染料中的技法。

蜡会阻止染料渗透到被覆盖的区域,形成独特的图案。

刺绣染:这种技法结合了刺绣和染色,工匠可以先进行刺绣,然后再进行染色,刺绣部分不会被染料所覆盖。

这些手工印染技法都需要高超的手艺和耐心,同时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我国手工印染

我国手工印染

一、手工印染的含义手工印染是相对于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机械化印染产品而言,一般是指以传统手工技艺所制作的染色印花以及绘制等工艺和产品。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可观的农业生产,而纺织与染色技术,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从西安半坡原始社会的遗址中所发现的石纺锤和斜纹编织印纹就足以证实,我国的纺织技术就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随之而产生的染色、印花等工艺技术也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代,将染色和印表等工艺技术和产品统称为“染缬”。

从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有着多种精湛的染色及印花技术,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扎染、蜡染、丝网印以及手工绘染等。

二、手工印染织物较常用的手工印染织物,一般都是由各种纺织纤维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生产而成的。

手工印染织物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织物,另一类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织物。

棉织物是手工印染最好的织物,品种多样,经济实惠,又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耐热耐摩擦力强,并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

常见品种有:平布、府绸灯芯绒、帆布、斜纹布、针织布等,适合制作多种复试用品和室内装饰用品。

麻织物吸湿性强,强度高,结实耐用、服用效果凉爽,伸缩性和耐酸性较差,染色效果良好。

毛织物轻软柔和,保温性好,弹性强,吸湿性好,染色效果良好,属于高档织物。

人造棉和人造丝,耐热、吸湿性强,手感平滑、柔和,悬垂性较好,染色效果良好,经济实惠,是较常见的手工印染织物之一。

合成纤维织物和混纺织物中,除个别之外,其它都因染色需特殊设备要求等原因,一般在学习时不常使用。

三、手工印染的染色剂手工印染的染色剂可分为染料和涂料。

一般地说,染料指含色素能溶于水,配制成染液,并能直接染或或通过助染剂染着在纤维上,与纤维有较强的亲和力,能被纤维充分的吸收,使织物内外都能获得牢固染色效果的染色材料。

涂料指不溶于水,只能附着在织物表面的着色材料。

一般来说,其色牢固度和染色后织物的手感均差于染料的染色效果。

传统工艺概论-染织工艺3

传统工艺概论-染织工艺3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梭、骨机刀、骨针等纺织工具
2. 商和西周时期纺织原料和纺织业的发展 (1)商朝:蚕桑业有了新的发展,由野蚕发展为家蚕,卜辞有“蚕示三牢” , “示”是祭祀,“三牢”指牛、猪、羊三牲祭祀蚕神。“三牢”礼,在殷代是很 隆重的祭祀了。不过在商、周时代,蚕神还是一种假托,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 偶像,只是泛称“蚕神”或“先蚕”。仪式隆重,带动了丝织业的发展。麻纺技 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大麻织的粗布,葛布是主要的衣服材料。 (考古发现: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铜戈上绢纹痕迹;洛阳东郊下瑶村殷墓丝织账 幔随葬品) (2) 西周:是古代纺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纺织品达到了相当精细华丽的水
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 织纹衣、蔽膝穿戴展 示图。这个时期的织 物颜色,以暖色为多, 尤其以黄红为主,间 有棕色和褐色,但并 不等于不存在篮、绿 等冷色。只是以朱砂 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 色,比其他颜色更鲜 艳,渗透力也较强, 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 保存至今。经现代科 技分析,商周时期的 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 用,尤其是红、黄等 正色,常在织物织好 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 复原绘制)
二、手工印染的工艺 1.扎染: 扎染的特点 (1)材料简单; (2)采用煮染的方式;(3)织 物上可出现局部染色深浅和明具 (1)织物: 棉、麻、丝、毛、人造丝、锦纶 等织物,以薄型织物为佳;(2) 绳;(3)染料与助剂(直接染 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与 (促染剂);(4)染色器具. 扎染的制作工艺(1)设计;(2) 绘稿;(3)扎染的基本技法: 绑捆扎;缝扎;结扎;器具辅助 扎。
中国古 代织造
平铺式
吊挂式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织造工具
前后两根横木,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 布轴和经轴。它们之间没有固定距离的 支架,而是以人来代替支架,用腰带缚 在织造者的腰上;另有一把刀、一个杼 子、一根较粗的分经棍与一根较细的综 杆。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依靠两脚 的位置及腰脊来控制经丝的张力。通过 分经棍把经丝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 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综杆从上层经 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纱,把下层 经纱一根根牵吊起来,这样用手将棍提 起便可使上下层位置对调,形成新的织 口,众多上下层经纱均牵系于一综,“综 合”一词便由此。 当纬纱穿过织口后, 还要用木制砍刀(即打纬刀)打纬。杼 子可能是一根细木杆,也可能是骨针, 上面绕有纬丝。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印染工艺是将颜料、染料等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将图案、色彩等转移到纺织品上的一种手工或机械化加工过程。

它是纺织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也是赋予纺织品美观和个性化的重要工艺。

印染工艺主要可以分为平面印花和特种印花两大类。

平面印花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印染工艺。

它通过印花机将颜料或染料直接印在纺织品上,形成图案或色彩。

平面印花的原理是利用传统的腹式印花机,通过网纹滚筒将颜料或染料传送到网纹上,再通过与纺织品接触的辊筒将图案转移至纺织品上。

平面印花工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颜料和染料,实现各种效果,如均匀印花、局部印花、渐变印花等。

特种印花是印染工艺中的一种发展较新、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

它与平面印花相比,具有更高的印染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特种印花除了具备平面印花的基本原理外,还应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和特殊工艺。

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调配,并将图案直接印在纺织品上。

特种印花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工艺实现,如热转印印花、喷墨印花、数字印花等。

印染工艺的原理基本上都是利用颜料或染料与纺织品发生化学反应,或通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将颜料或染料转移到纺织品上。

这些颜料或染料在接触纺织品后会与纺织品上的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使颜色牢固地附着在纺织品上。

印染工艺在纺织品加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美化纺织品,增加纺织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为纺织品赋予特定的功能,如防水、防腐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印染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纺织品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印染工艺是纺织品制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使得纺织品得以拥有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图案,提升了纺织品的美观度和卖点。

印染工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工印染,如古埃及的托特卡门染色法和古印度的木刻印花法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染工艺经历了从手工到机械化的演变,并逐渐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工艺和技术。

平面印花是最常见的印染工艺之一,它可以通过机械设备将颜料或染料直接印在纺织品上。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印染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将染料或颜料均匀地覆盖在纺织品上,使其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图案,并且能够耐久地保持在纺织品上。

印染工艺的原理主要包括选择适合的染料、选择适当的印花方式以及控制染色条件等。

下面对印染工艺及原理进行归纳整理:一、选择适合的染料选择适合的染料是印染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染料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根据纤维所用的原料不同选择相应的染料。

常用的合成染料有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等。

在选择染料时需要考虑染色剂的稳定性、染色性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二、选择适当的印花方式印花方式主要分为平版印花、网版印花和轮转印花三种。

平版印花是将染料均匀地涂在凹凸不平的印刷板上,然后通过压力将染料转移到纺织品上。

网版印花是将染料过滤至印花网上,在网孔的作用下,将染料均匀地透过网孔传递到纺织品上。

轮转印花是将染料经过滚筒的搅动和压力作用下均匀地覆盖在轮转印花网上,然后再将染料转移到纺织品上。

三、控制染色条件染色条件对印染工艺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控制染色的温度、时间和浓度等因素可以改变染色的效果。

例如,在原色印花中,提高染料的温度可以增加染料的质量传递,使染料更加均匀地分布在纺织品上。

同时,通过控制染料的时间和浓度,可以调节染料的深浅程度和颜色的亮度。

四、后整理工艺印染后的纺织品需要经过后整理工艺的处理,以增加其耐久性和美观度。

后整理工艺包括水洗、干燥、定型和整理等环节。

水洗可以去除纺织品表面的余染料和杂质,干燥可以使纺织品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尺寸,定型可以使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纺织品上,而整理则可以使纺织品具有更好的光泽和手感。

五、环境保护在实施印染工艺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

选择低污染、低毒性的染料,合理使用化学品,减少对水源和大气的污染。

同时,在工艺流程中采用节能和循环利用的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总之,印染工艺的原理包括选择适合的染料、选择适当的印花方式、控制染色条件和后整理工艺等。

印染概论期末总结

印染概论期末总结

印染概论期末总结印染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工艺,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印染被广泛应用于衣物、家居用品和工艺品等方面,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美丽的视觉享受,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而在现代社会,印染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为工艺、装饰和纺织品等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学习印染概论这门课程期间,我深切体会到了印染的魅力与价值,也对印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印染概论的期末总结。

印染概论这门课程从印染的历史、工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让我对印染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印染的基本原理,包括染料的选择和配方、印料的制备和印花工艺等。

通过实验,我们亲自动手进行了染料和印料的制备以及印花的实践,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印染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如平面印染、立体印染、数码印花、活性染料印染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技能和业务水平。

除了上述内容,印染概论还介绍了印染的材料和工具,如纺织品、印瓦浆料、压花机、印花机等。

我们学习了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以及相应的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这些材料和工具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印染工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学习印染概论的同时,我还了解了印染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印染工艺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工艺品等领域。

同时,纺织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为印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印染正逐渐结合现代科技,形成了数字印染、智能印染等新兴领域。

这些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印染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印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潜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印染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从风格的设计到印染工艺的实施,再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这些技能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手工印染技术在视觉艺术的展现论文

手工印染技术在视觉艺术的展现论文

手工印染技术在视觉艺术的展现论文印染技术作为工匠最早接触的一种纺织物加工技巧,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早有专门的说明。

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国印染技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备了可持续开展的根本环境。

1.1手工印染技术的简介手工印染是有别于机械加工印染的一种对纺织物染色、再加工的方式[1]。

其形成方式比较简单,在我国的古文献资料中曾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明;不仅如此,在手工印染的过程中,工匠提取自然环境中的染剂,并进一步地向可控环境中延伸,据明确的史料考证,最迟不晚于秦朝,我国就有了人工种植染料,并成功从中萃取出染剂。

一般很难定义手工印染技术和机械加工印染技术的区别。

即便是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历史环境中,工匠对纺织物进行一系列的印染加工也借助了辅助(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重庆江北400047)性机械设备[2]。

相比现代化的量化生产加工以及机械印染而言,手工印染生产力可忽略不计,因此,手工印染技术和机械印染的区别在于是否采用现代化工业设备。

1.2手工印染技术的价值有些观点认为,当工业化量产印染方式能够满足印染技艺根本需要的时候,手工印染方式就没有存在的市场环境与价值,这是对手工印染技术的一种错误认识[3]。

当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人文信息,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转变的时候,采用手工印染技术完成的纺织物成品甚至是布料,其价值已远不能用单纯的商业价值来衡量。

由于手工印染技术的可塑性较强,灵活机动的方式让其在完成有效印染后,实现图案的自由组合与排列,符合一局部年轻消费群体对个性化元素和方式的偏爱(如图1、2所示)。

由于手工印染技术所采用的染剂是从纯植物中萃取的,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容易被中老年人垂青;最主要的是,手工印染技术完成的织物,尽管其图案的根本组合没有机械印染那样色彩丰富,但古朴的线条结构能够给人充足的视觉体验,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民族特色和韵味是任何现代化图案效果不能比较的。

2.1视觉传达效应将视觉传达单独列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最初人们只是将视觉效应作为一种逻辑关系运用的方式进行研究。

手工印染之扎染教案

手工印染之扎染教案

2021/10/10
53
2021/10/10
7
第二章 扎染
第一节 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一、扎染的发展历史
1、扎染的简介: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 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 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 ,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 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扎染是用针,线作工具,运用扎、缚、缝、结、绑、夹的手法,把织物染成具有独 特风格的制品。由于在染色时人为地使染料渗透不均匀,故而其纹理千变万化。一般来 说,扎染织物的色泽都是花浅底深的。目前,这种工艺又有创新,称为扎褪法。其原理 是在已染深色的织物上先用扎、结、缝、绑、夹的技法,再进行褪色处理(水洗,石磨 、剥色),从而产生深浅不同的褪色纹理,有的黑白对比强烈,有的变化柔美自然,所 得到的是深色的花,浅色的底。也可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花纹图案设计,然后进行扎结 ,扎结过的深色织物进行处理,使之褪色,并控制时间、浓度,产生色泽的层次,达到 不同的效果。 丝绸,粘胶纤维的深色织物或面料,扎结后再在醋酸--保险粉的条件下剥色。 深色的棉织物或面料、扎结后要在烧碱一保险粉或烧碱--二氧化碳脲的条件下剥色。 靛兰,涂料(碧纹)染色的牛仔布,帆布类织物可用水洗,石磨方法使其剥色。
2021/10/10
52
《手工印染之扎染》作业:
作业一:每人制作扎染技法练习30cm*30cm九块。 作业二:自由创作一件或者多件,多色扎染作品:可扎染方巾,壁画,服 装。。。。。。要求图案完整,个性突出,成品感强。。。。。。
课堂安排: 8,9日开始缝,扎制作。 15,16日开始染色。 最迟11月30.要交作业。
2021/10/10
38

《手工印染》教学大纲

《手工印染》教学大纲

《手工印染》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编码:3935024总学时:32学时(讲课16学时,实训16学时)总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选修课)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预修要求: 要求对图案和民间艺术有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该课程的性质是服装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熟练掌握印染工艺的理论知识并能指到今后实验操作,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设计理念。

为今后进行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该可程的学习,掌握印染的基本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数量的制作练习,达到上述要求,并掌握印染操作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如理论教学、媒体展示、课堂讨论、设计练习、染房实践操作、作品讲评等形式。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

大纲正文第一章手工印染讲析学时:4学时(讲课4课时)理解手工印染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手工印染的基本方法,掌握扎染和服装设计的关系。

本章讲解要点:手工印染的基本概念重点:手工印染和其它的印染方法的比较难点:印染和服装设计的关系第一节:手工印染的定义第二节:手工印染的起源及我国的手工印染现状思考题:扎染和服装设计的关系第二章扎染工艺学时:8学时(讲课4课时,实训4课时)理解扎染的工艺特点,了解扎染的材料与工具,掌握扎染方法。

本章讲解要点:扎染的工艺特点重点:扎染的应用设计和其它的印染方法的比较难点:扎染的力度掌握和染料的用量第一节;材料与工具第二节:扎染前的准备第三节:扎结方法第四节:染色第五节:扎染的后处理习题:捆扎和缝扎、单色、套色作品第三章蜡染制作技法学时:12学时(讲课4课时,实训8课时)理解蜡染的工艺特点,了解蜡染的材料与工具,掌握蜡染方法。

本章讲解要点:蜡染的工艺特点重点:蜡染的应用设计和其它的印染方法的比较难点:蜡染的涂蜡技术第一节;材料与工具第二节:蜡染的设计与制作第三节:彩色蜡染的制作方法第四章手绘与热转印技术学时:8学时(讲课4课时,实训4课时)理解手绘与热转印的工艺特点的工艺特点,了解手绘与热转印的材料与工具,掌握手绘与热转印方法。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

2.(淀粉)酶退浆
酶又称酵素,生物催化剂。特点:退浆率高 ,不损伤纤维,只适用淀粉,不能去除杂质。
特性:a.高效性。b.专一性,某种酶只能催 化一种反应甚至某个特殊反应。c.活性受温度 和PH值影响。
对于淀粉浆料或淀粉混合浆料(淀粉含量占 优势)都可用淀粉酶退浆。
3.酸退浆
▪ 国内应用不多,因使用时易损伤纤维,多与其 它法联合使用。
直辊丝光机
• 组成:进布装置—轧碱槽—重型轧辊—去碱槽—去碱箱— 水洗槽—落布装置
• 特点:浸碱作用时间长,但幅宽不能保证,用于宽幅织物 和T/C织物。
第六章 碱减量(化纤面料)
第一节 精炼、预缩
精炼预缩的目的主要是去除织物(纤维)上的油剂、浆料以 及在织造储运过程中所吸附沾染上的污垢,同时在高温精炼中 也能溶落纤维上部分低聚物。坯布在碱量前需预缩,主要加入 去油灵、烧碱等助剂。化纤织物前处理在高温高压染色机中进 行。
丝光前
丝光后
第二节 丝光设备
1. 布铗丝光机(Chain mercerizer or Clip mercerizing range)
组成: 浸轧槽—绷布滚筒—布铗扩幅链—去碱蒸箱—水洗槽
特点: 浸轧槽中NaOH:200-280 g/l(浓)。绷布滚筒上NaOH
与纤维反应30-40 Sec(足:拉幅足够宽),布铗扩幅链再 拉幅约10 Sec防止织物收缩,上冲下吸和去碱蒸箱充分去碱 (净)。
❖ 火口(Burner)是主要部位,燃气(天然气或煤气) 与氧气或空气在此混合后发生燃烧时喷出火焰。
❖ 铜板(热板)烧毛机以热铜板与织物表面接触,去除 (烫)绒毛。
图1-1.气体烧毛机示意图
图1-2.火口示意图
第二章 退浆

浅谈手工印染图案的审美与装饰面料的发展趋势

浅谈手工印染图案的审美与装饰面料的发展趋势

浅谈手工印染图案的审美与装饰面料的发展趋势摘要:手工印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

它包括手工扎染、手工蜡染、印花和手绘等。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手工印染图案以及审美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手工印染;传统印染艺术;个性化图案;审美;数码印染;整合手工印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

它包括手工扎染、手工蜡染、印花和手绘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消费水平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家居装饰及着装个性化的需求,印染装饰面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

其个性化的创新设计图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的重视。

一、传统印染图案艺术美的形成传统印染艺术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据《二仪实录》称手工扎染“秦汉间始有,不知何人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

”从这个记载来看,中国的手工扎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我国的唐宋时期曾盛极一时,印染艺术的风格多样。

秦汉的朴实、唐代的丰满华贵、宋代的清雅丽质、清代的纤俗。

它以其特有的装饰风格和独有的民族、民间语言在家居方面、室内软装饰、公共空间环境、着装等方面广泛的应用。

其中的扎染、蜡染图案、色晕变化仍然受到现代人的青睐。

传统民间的印染艺术内容广泛,如:我国古代的“鹿胎缬”、”鱼子缬”“龙子缬”,日本的“目交缬”,我国近代云南大理的“小圆菊”、“蛾蛾花”图案,湖南湘西的“狗足花”、“双蝴蝶花”、“海棠花”等图案都是印染艺术中较经典的图案。

蜡染艺术的冰纹天然成趣,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例如扎染艺术,具有朴实、自然、清新、雅致的审美格调,它带给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使人产生亲切温馨之感。

并且每一幅扎染作品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具有突出的个性。

手工扎染图案有着特殊的个性美。

制作者在掌握了扎染的各种技艺之后,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内在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就能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扎染作品。

手工扎染的特殊性还在于,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取决于它的制作工艺。

手工印染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独特的审美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手工印染的现状 我国扎染的现状
民国时期,家庭作坊形式的扎染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 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是中国著名的扎染中心。 目前我国的扎染工艺在云南、贵州、湖南、四川仍多以家庭作坊或小工 厂的形式进行生产。在江南沿海一带,扎染工业多以日资或与日本合资 的形式进行生产。
我国蜡染的现状
实训1:
为面料(棉麻织物或人造棉)染色 实训2: 同色相明度推移染色法:
1.将织物在清水中浸泡10-20分钟,均匀压干 2.将织物一端用绳子吊起,另一端的下半部分投入染液中染 色约15-25分钟 3.在染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并将织物往染液中浸入一个 层次,继续染色约15-25分钟 4.重复上述步骤,将织物取出后即得到多层次推移的染色织 物

扎染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据推测,这种印染工艺 当在夹缬之前。因为早期扎染的防染工艺较为简便,仅用 针、线作工具即可。又因我国丝织品产生较早,印染工艺 也很发达,扎染与丝织面料之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从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来看, 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 时期的作品。如此看来,扎染 这种工艺早在东晋已相当成熟。 史载唐代时,由于经济的繁荣, 扎染工艺也着实兴旺了一阵。 当时著名的纹样有“鱼子缬”、 “撮晕缬”、“玛瑙缬”、 “唐胎缬”等等。色彩有大红、 茄紫、墨绿等色。不过即便在 盛唐时期,能穿着扎染服饰的 也只能是达官贵族,一般的平 民还是不敢问津的。宋时,为 抑制侈靡、提倡素朴、重振国 运、以安社稷,政府曾下令禁 止扎染工艺的生产及使用。
3.染料、助剂、固色剂
扎染的染色技巧
同色相明度推移染色法 两种色相染色法 1.将织物在清水中浸泡10-20分钟,均匀压干 2.将织物一端用绳子吊起,另一端投入染液中染色15-25分钟 3.将织物取出用清水冲洗掉浮色 4.将已染色一端吊起,另一端投入染液中染色15-25分钟 5.将织物取出用清水冲洗掉浮色 叠色染色法(先浅再深)
四、纯毛织物类面料 耐酸不耐碱,不耐热硫酸,故而选用染色工艺时需注意。 1、全毛华达呢 2、纯毛羊毛衫
五、粘纤织物类面料 在进行手工印染前需进行缩水处理。在制作扎染产品时, 折缝线应等到织物干后再进行。 1、富春纺
2、人造棉——扎染
六、合成纤维类面料
染色较为困难,不适用于手工印染。
面料的鉴别方法
手工印染必然要使用染料或涂料。两者的区别在于: 1.染料能配制成溶液对纤维进行染色,可使织物内外部都能 上色 2.涂料只能产生涂色作用,使纤维表面着色。
一、天然染液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动物染料 为主。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 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 民间多用中药材板蓝根榨汁用于制作靛蓝染料。
扎染的制作步骤
1.设计、绘制花纹
2.扎缝
3.将扎结好的面料投水,均匀压干
4.浸染
5.冷却冲洗、解线、洗浮色、晾干
三、夹染
夹染古称“夹缬”,是指用两块以上的偶数凹花板或凸花板,将被染的织物夹 固在花板之中,再投入染缸染色,因被夹固的部位不能上染便显示出花纹。因此, 如何准确地控制染液的渗透变化,是制作夹染的关键所在。要恰到好处的出现渗 透花纹,与染色的时间、夹固的松紧、面料的吸水性、染料的上染性能和染液的 温度等因素有关,这只有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掌握染色技艺。
六、泼染
泼染是近几年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现代手工制作形 式。泼染是借助盐的扩散作用,使织物上的染液产生出抽象的花纹。
七、卷压染
卷压染是利用管状或圆条状的不生锈的细圆棍,将织物卷在上面,然后 通过挤压,使织物产生出具有韵律变化的花纹。
手工印染的起源
在众多的手工印染技法中,最具国际性的是蜡染和扎染,因此,对于它 们起源于何时何地,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扎染制作技法
扎染的制作方法
扎染的工具和材料 扎染工具 1.染锅或染缸; 2.加热炉; 3.温度计; 4.天平秤; 5.量水盅; 6.电熨斗; 7.缝衣针及针织钩针、棉线(粗); 8.洗衣机; 9.其他(如:调色容器、毛笔、木条、筷子等)
扎染材料 1.布料——以薄型面料为主,通常采用棉织物、麻织物、棉 麻混纺织物、粘纤织物(富春纺、人造棉、人造丝)、真丝 织物。不要使用混纺织物和化学纤维织物。 2.缝线与扎线——缝线一般选用白色线,可采用细蜡线或全 棉线;扎线选用不能染色的材料,如丙纶裂膜扎线,有时根 据设计的需要可使用塑料袋、保鲜膜。
烧羽毛臭味 起球但易碎、 呈黑色 同毛 臭味 同毛 起球、坚硬
染色前对面料的加工处理
去除浆料的处理方法 棉织物需预先进行脱浆处理。常用脱浆处理方法: 简易去浆法:将面料用洗衣服溶液浸泡2小时左右,再将其 用热水(沸水)浸泡,冷却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即可。
漂白处理方法
染料、涂料配制和染色方法
染料、涂料的分类
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手工印染常用面料
面料的分类
通常面料可分为天然纤维面料和化学纤维面料两大类。化学 纤维又可分为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适用于常规手工
印染的常用面料主要如下:
一、棉织物类面料
手工印染,使用棉织物类面料较多,其原因是: 1、棉织物类面料吸湿性和透气性良好,服用性能好 2、品种规格齐全,购买方便 3、价格便宜,适合初学者使用 4、染色工艺简便
纹图案的蜡染亚麻和羊毛制品,当时多用做寿衣。
蜡染工艺在我国苗族传承并发展较好, 其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 581--907年)。 我国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 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 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 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 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 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 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 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 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 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 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 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 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 是白色花纹。
感官鉴别法
1.手感:很软的是毛,较硬的是棉、麻,适中的是丝、粘胶 纤维、锦纶等 2.重量:比丝轻的是腈纶、锦纶、丙纶,比丝重的是棉、麻、 粘胶纤维,与丝重量相仿的是维纶、毛、涤纶等
3.强度:用手拉伸,强度较弱的是粘纤、毛等,较强的是丝、 棉、麻、合成纤维等。浸泡水后,强度明显降低的是粘纤 4.伸长度:拉伸时感觉到延伸度较大的是毛,较小的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 出土的唐代绞缬绢。
绞缬绢(局部) 北朝 残长32,宽8厘米 1959年新疆于田县屋于来克故城遗址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以后随着战乱不休、兵荒马乱局面的 出现,扎染工艺便日趋衰落。然而, 同时期的邻国日本,却将我国的扎染 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 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
由于这种染色方法必须使用花板,花边的优劣决定了所染织物的品位。
四、型印
型印是指通过印花版或者印戳直接施色于白色或其他浅色、单色的织物 上,使织物显示出花纹
五、糊染
糊染是指用浆糊做防染剂,染色后显示出图案花纹,自然风干后洗去浆 糊得到最终染色织物的印染技法。与蓝印花布不同的是,糊染不能使用 浸染的方法,而是采取局部刷染的工艺。
蜡染:
扎染:
夹染:
一、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 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的过程是把布料或服饰成品按照制作者的设计意图,在所需的花 纹部位用线捆、缝或作一定的折叠,再用线绳捆扎牢固,然后染色、自
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概述
手工印染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手工印染是指采用手工 染色、印花的工艺和产品,主要是区别于 社会化工业大生产的机器产品而言。
在我国古代,把在各种织物上染色、 印花都统称为“染缬”。在古代众多的手 工印染加工技艺中,最具影响力和普遍性 的技艺主要有三种:蜡缬、夹缬、绞缬。 后来在我国大陆将其改称为蜡染、夹染、 扎染,而在我国台湾省则改成为蜡染、夹 染和绞染。
染液配制与染色方法
直接染料 纯棉、纯麻织物(按织物重) : 染料 1%--4%
食盐
5%-20%
操作步骤: 1.用清水将染料和食盐调和,加热至沸 2.将织物在清水中浸泡5-10分钟,均匀压干,投入染锅 3.将织物在染锅中煮15-30分钟(视织物大小及染色深浅而 定),染色期间需不断搅动织物 4.将织物取出,浸泡到含试验或固色剂的溶液中进行固色, 冲洗掉浮色
燃烧鉴别法
纤 维
棉 麻
近火时 在烧中 离火后
刚近火即燃 同棉 同棉 近火即熔 同毛 燃时即熔 燃烧 燃时有爆裂 燃烧 熔并燃 燃时有咝咝 声 滴落、起球 续燃较快 续燃冒烟 续燃极快 难续燃 同毛 不能续燃
气味
烧纸气味 同棉 同棉
灰烬状
极少、柔软、 呈灰色 柔软、呈灰 色 灰少、呈浅 灰色
粘纤
毛 丝 锦纶
常用于印染的棉织物类面料主要有: 1、平布 2、府绸 3、灯芯绒 4、平绒 5、帆布
6、棉针织布
二、麻织物类面料 1、苎麻布(夏布)——蜡染、型印 2、亚麻布——低温染料 3、黄麻布——蜡染、型印
三、真丝类面料 1、电力纺 2、双绉 3、乔其纱、东风纱——扎染,染前需做缩水处理 4、素缎 5、桑波缎 6、真丝针织物
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 防染手段已有几十种,染色也从单色 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扎染纹样具 有从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的工艺效果, 扎染纹样的生动与丝绸面料的飘逸相 谐成趣。因此过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至 今仍有极大的魅力。
日本 正仓院藏我国唐 代对鸟纹屏风
蜡染最早的发源地是中东、印度、中亚和远东四个地区。目 前发现的最早的蜡染制品出土于埃及,是蓝色底上带白色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