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凄苦愁深

合集下载

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翻译及鉴赏

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翻译及鉴赏

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翻译及鉴赏《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之作,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

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地、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气。

乍暖乍寒,忽冷忽热。

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⑤怎敌地:对付,抵挡。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第: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柳永《雨霖铃》——千古绝唱的一首双调慢词

柳永《雨霖铃》——千古绝唱的一首双调慢词

柳永《⾬霖铃》——千古绝唱的⼀⾸双调慢词(2009-11-01 20:14:24)标签:柳永歌⼥⾬霖铃杨贵妃兰⾈千种风情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福建崇安⼈。

由于擅长词典,常混迹于青楼酒肆间,结识了许多歌⼥,并为她们填词作曲。

词作在当时没有地位,属于“下⾥巴⼈,”故其为时⼈视为有才⽆⾏的⽂⼈。

时有⼈在宋仁宗⾯前举荐,仁宗批以“且去填词”四字,绝了柳三变的仕途之路。

因此其⼼中愤懑,遂以“奉旨填词柳三变”⾃称。

常常留连于京城及苏杭的⼀些酒楼歌院间,⽣活潦倒,常靠些歌妓接济。

后为应试,始改名柳永,字耆卿,于景祐元年(1034)考取了进⼠,官⾄屯⽥员外郎。

其排⾏第七,故世称柳七或柳屯⽥、屯⽥。

《⾬霖铃》,双调⼀O三字,传安史之乱时,唐⽞宗避地蜀中,于栈道⾬中闻铃声,悼念杨贵妃⽽采其声为《⾬霖铃》曲。

本词为词⼈采取唐时旧曲翻制成慢词。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初歇——寒蝉,表明离别的季节,在农历七⽉间(古时以⽴秋及处暑两个节⽓为农历七⽉,与⽇历上的农历⽇期有所区别)。

《礼记·⽉令》⽈:“孟秋之⽉,寒蝉鸣。

”长亭,为古时官道上供⾏⼈休息的邮亭,⽅便长途跋涉之⼈歇息⽤,“有⼗⾥⼀长亭,五⾥⼀短亭”之说。

鸣蝉给⼈的感觉常是刮噪,词⼈感觉到的声调却成了凄切,是因与前来送别的⼈难与分舍,⼼⽣悲凉凄冷,因⽽周边的⼀切声⾳包括蝉鸣也都变得凄切了。

⼤概可译成:⼀场忽然下的滂沱⼤⾬刚刚停下了,初秋的蝉鸣声是多么的凄凉,暮霭笼罩着远处的(⼗⾥长亭)邮亭。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典出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

”汉朝疏⼴及兄⼦辞官归乡,百官相送设帐于长安东都门与之饯别。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及原文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及原文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及原文学过《忆秦娥娄山关》,你理解这首词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及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翻译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注释1.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3.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4.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5.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6.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7.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8.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

”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

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9.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10.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

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

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胡笳十八拍两汉:蔡文姬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青。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血泪凝成的千古绝唱李煜诗词

血泪凝成的千古绝唱李煜诗词

血泪凝成的千古绝唱李煜诗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曾经的南朝天子,如今成为北地之囚,李煜心中的愁苦,悔恨,悲伤,凄凉等复杂的情感可想而知。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光义上位,时常羞辱李煜妻子小周后,生日那天李煜愤闷的填了这首词,之后,便被赐毒酒身亡,《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当心里的痛无法排解时,李煜又提起了自己的笔,曾经写风花雪夜的笔,开始写亡国之恨,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被囚的生活使李煜感到很痛苦,他给旧宫人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心里苦痛无人能领会时,只能化作一首首悲恸的诗词,聊以自慰。

声声慢英文翻译赏析

声声慢英文翻译赏析

声声慢英文翻译赏析声声慢英文翻译赏析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声声慢》是其代表作。

历来也备受翻译大家的青睐,其中英译文以林语堂,杨宪益夫妇、徐忠杰和许渊冲的译文尤具代表性。

以下是声声慢英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林译: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杨译:Seeking, seeking,/ Chilly and quiet,/ Desolate, painful and miserable.徐译: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许译: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解析:1)林译全部选用单音节词,押头韵,且词语的选用层层递进,可谓独具匠心。

“dim”和“dark”表明天色已晚, “dense”和“dull”展现了浓重不化,寻觅不得的忧愁和失落,继而“damp”和“dank”渲染阴冷凄苦的氛围,最后“dead”推向高潮,体现了词人绝望无助,凄凉痛苦的内心。

译文言语简练,内涵丰富。

2)杨译用七个形容词对应七对叠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词人情感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徐译,相较而言,不免显得不够简短。

译者另辟蹊径,将词诗歌化,但由于句子偏长,翻译得过于明白,失去了原词的意境。

4)许译增加了主语,点明了寻觅之物是“what I miss”,似乎过于直白,少了原词的委婉朦胧之感。

千古绝唱凄苦情——走近李清照 PPT课件

千古绝唱凄苦情——走近李清照 PPT课件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闺怨相思与闲愁 ——李清照的前期词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半 夜 凉 初 透
消 金 兽 。
佳 节 又 重 阳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瑞
>
头可相
。消思
除, 花
----<

才 下 眉
两 处 闲 愁
自 飘 零 水
头。 自
一 剪

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2、朗读3、理解该词,体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词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教学过程预设:导入:人字是一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学生言说)其实对人的认识,古人达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认识;《易经》把“三才”作为其结构的框架,而“三才”就是指天地人。

人处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要从课文读一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该如何解读?(学生言说)(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天、地、人”三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

感受思悟体验:一、读“天”1、朗读词2、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风细雨3、学生活动,交流4、教师指导,共同明确二、读“地”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 ||窗儿三、读“人”1、人的活动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2、人的所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正伤心独怎一个愁字了得3、人的性别、身份、经历?联系背景资料四:想象体验情境五、把握主旨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六、品味语言: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触景生情)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移情入景)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寓情于景)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

“雁过也"三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

写秋愁的古诗词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写秋愁的古诗词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写秋愁的古诗词李清照《醉花阴》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醉花阴》原文: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

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赏析: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

“玉枕”,瓷枕。

“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

“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

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1151?)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

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

《声声慢》改写

《声声慢》改写

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

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

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

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无奈只好「黄花伴西风」!只好「独抱浓愁无好梦」,只好「谁怜憔悴更凋零」。

李清照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名门望族里,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

驾驭诗词格律她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她又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

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在水晶宫里。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且看这首《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

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

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

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第一篇: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声声慢,词牌名。

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答:(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答:答案:14.(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

(1分)(2)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

(2分)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

(1分)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1分)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一题作“秋情”。

上片,首三句连用叠字成句,历来为人们赞叹,这种句式在李清照词中仅此一例,在古代词作中也绝无仅有。

叠字的音节重复,使描述具有了一种动态感,使词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了一种“过程”性,以下全词实际上就是对此三句展开描写和抒发。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点明暮秋时节,也是词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以一个生活的细节写“冷冷清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呼应“寻寻觅觅”和“凄凄惨惨戚戚”。

悲恨交织 千古绝唱——杜甫《登高》赏析

悲恨交织 千古绝唱——杜甫《登高》赏析
三 兰
_c
跟 诗人 素 有 的伤 时感 情联 系起 来 看 ,简直 就 是包 括 诗人 可 悲;万里作客 ,三 可悲 ;又 当萧瑟 的秋 天,四可悲 ;年
2 】0 01 . 8

_

小措施也 能做 出大文章
一 一
成长档案袋在语 文阅读 和写作教 学中的应用
。李俊 芳

要:成长档案袋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业评价 等方 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式来 讲 , 改变过 去单 一 、呆 板 、机械 、 过于 注重 结 果的 课堂 表现 评 价 、作业 情况 评价 、学生 作 品 ( 习 作过 程 如 评价 方 式 ,从而 建 立 多元 、动态 、过程 化 的评价 机制 已 中 的 初 稿 、 修 改 稿 定 稿 和 来 自 同伴 与 自 己的 评 价 等 、 为 时 代 所 需 。于 是 ,成 长 档 案 袋 在 教 学 管 理 、课 堂 教 发 表 或 获 奖 的 作 品 ), 用 以展 现 学 生 的 成 绩 、进 步 和 学 、学 业评 价等 方面 发挥 了重要 作用 。笔者 曾在 语文 学 不 足 , 呈 现 学 生 学 习 的 过 程 与 方 法 , 反 映 学 生 学 习 的 态 科教 学 中进 行 了 阅读 教 学 、写作 教 学两 个方 面 的档 案袋 度 、兴趣 、情感 等。 的 管理 尝试 ,效果 很好 。下 面就 结 合笔 者 的教 学实 践 , 与大家 分享一 下心得 。
诗的前四句写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 ,勾画出一幅秋肃 人浩瀚深广 的忧 国忧 民、忧身 忧 已的愁虑愤 懑相得益彰 , 临天下 的动人图景;后 四句诗人抒发 自己潦倒一生、老年多 是 其 愁 情 的 形 象 写照 。 这 两 联 将 诗 人 的 “ 难 苦 恨 ”表 现 艰 病 、漂泊他乡、忧国伤时之情。季节 的深秋和人生的暮秋跟 得淋漓尽致 ,用语之精 当,气象之宏伟,堪称绝唱 。 国家的动荡之秋互为衬托 ,形成了沉郁顿挫 的风格。

秦观词鉴赏《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词鉴赏《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词鉴赏《踏莎行·雾失楼台》引导语:《踏莎行·雾失楼台》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下面是收集的这首词的相关知识点,与大家分享阅读学习。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词句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白话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声声慢原文加赏析

声声慢原文加赏析

声声慢原文加赏析《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声声慢原文加赏析,欢迎借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

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实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李清照原文,欢迎来参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愁中极品 词林绝唱——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愁中极品 词林绝唱——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愁中极品词林绝唱——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易石秋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或许是文人天性敏感吧,历朝历代的文人写愁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还是真的已经识得愁滋味,愁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之中频率奇高的描写对象,也出现了难以数计的写愁名作。

但是作品终身与愁为伴的作家还是少之又少,而把愁写得千姿百态,让读者也为之愁绪绵绵的更是风毛麟角。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易石秋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千年谁解易安 "愁"--李清照词《声声慢》之"弦泉幽咽"意境赏析 [J], 武秋丽
2.千古绝唱凄苦愁深--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 [J], 令淑荣
3.千古绝唱易安愁——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J], 张爱萍
4.哀婉凄愁千古绝唱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J], 刘琍
5.千古绝唱易安愁——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J], 张爱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绝唱凄苦愁深
作者:莫筱莹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8年第9期
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写于晚年,当时正值金兵入侵,词人身经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
苦痛,亡国之恨,家破之悲,丧夫之痛,离乱之苦,处境之难,孀居之愁,于是,满腔的愁绪
哀怨,凝结在心头,故而创作出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

一、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李清照《声声慢》一文,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可谓一大特色。

作者借助“淡酒、晚风、
旧雁、黄花、黄昏”等冷色伤感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凄清悲凉的残秋图,营造了愁苦冷清、悲
怆凄凉的意境,渲染出作者内心无以言说的辛酸、哀愁。

暮秋的黄昏,乍暖还寒,词人茕茕孑
立于窗前,风鬟雾鬓,哀叹声声,独自斟酒,独自愁。

她仰首望天,看见一群孤雁掠过,不时
发出几声凄厉的悲鸣声,她不禁想起曾与丈夫说过雁足传书,互通音信,然而现在人去楼空,
物是人非,国已破、家已亡、夫已逝,自己孤身漂泊,客居异乡,孤苦无依,不禁泪光迷蒙。

这时,看见窗外的菊花,才发觉花儿早已憔悴损落,落红满地,再无昔日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怎奈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地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一滴地洒落在梧桐
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无法抑制的泪水也就随之涌出,打湿了衣襟。

如此栩栩如生的画面,这般情景相生的手法,富有韵味、深沉凝重的凄苦愁情,是何等感人至深,怎能不让人为
之动容,为之悲切呢?
二、妙用叠词,平中见奇
《声声慢》一词,开篇作者巧用七组叠词,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唱三叹,回环往复,
富有音乐美,将一位心神不宁、怅然若失、孤寂无依的妇人神态刻画得跃然纸上。

虽无一愁字,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愁情,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凄苦与沉痛、无助与辛酸。

例如:“寻寻觅觅”四字,情寓于行,主要描写人的动作和神态,流露出词人历经磨难,
心中若有所失,想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但又无处可寻、无可奈何的痛彻心扉之哀。

“冷冷清清”,既点明了词人闺房独处清冷的环境,又烘托了词人的心境,寻寻觅觅的失望、冷冷清清
的环境,不由自主地让词人感到无限凄苦、忧伤和悲凉。

“凄凄惨惨戚戚”是因寻而未得和暮
秋之景所引起的凄楚悲戚之情,是词人坐卧不宁、愁情难解的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传达出
词人内心世界巨大的伤痛。

可见,叠词的妙用,由外而内,由浅而深,层层递进,增强了语言
表现力和感染力,生动细致地描绘出词人凄苦愁绪的形成过程,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三、叙写哀婉,层次分明
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层次分明,共分为3节9个层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为第一节。

“寻寻觅觅”为第一层次;“冷冷清清”为第二层次;“凄凄惨惨戚戚” 为第三层次,叙写心理状态,令人痛彻肺腑,备感凄楚。

从“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为第二节,也包括了三个层次,人悲,物亦悲,
处处成愁,内心的凄苦愁情可见一斑。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为第一层,叙写残秋之际,天气骤变,冷暖无常,人最难调养身体。

从侧面反映了词人晚年的凄凉。

“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次,叙写淡酒不敌风寒,饮酒难以排解忧愁。

词人本想以酒御寒,借
酒消愁,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冷风寒意,驱散内心的愁苦,可见词人内心愁
苦之深。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第三层次,叙写雁声过耳,悲从中来。

端着一
杯淡酒,听到似曾相识的孤雁凄厉悲鸣,词人想起传书给自己的丈夫,但良人已逝,已无家书
可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现了词人的沦落之苦。

从“满地黄花堆积”到“到
黄昏点点滴滴”为第三节,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叙写残花枯萎凋零,落英满地无人怜惜,词人对花自叹,黯然神伤;第二层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叙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日子漫长之难熬;第三层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叙写雨滴梧桐的凄凉悲苦。

最后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收尾作结,化实
为虚,愁情似水,绵绵无尽。

总之,《声声慢》一文,作者通过对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等诸多残秋景象的生
动描绘,叙写伤感之情,情韵缠绵,蕴藉深厚,富有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展现
出文学经典的永恒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